'《雍正王朝》百問釋疑:康熙如果沒有傳位給胤禛,胤禛會造反嗎?'

"

這個問題,在正史當中肯定是找不到答案的,只能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這個問題是有答案的,這個答案就是:

——假如康熙沒有傳位給雍正,那麼雍正有極大的可能要通過“政變”奪位。

但是這個“政變”和“造反”不是一個性質,因為說到底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是愛新覺羅皇族內部的爭鬥,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造反”。

"

這個問題,在正史當中肯定是找不到答案的,只能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這個問題是有答案的,這個答案就是:

——假如康熙沒有傳位給雍正,那麼雍正有極大的可能要通過“政變”奪位。

但是這個“政變”和“造反”不是一個性質,因為說到底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是愛新覺羅皇族內部的爭鬥,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造反”。

《雍正王朝》百問釋疑:康熙如果沒有傳位給胤禛,胤禛會造反嗎?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直到康熙駕崩之前,誰也不知道皇位繼承人究竟是誰,同時也就意味著從理論上講,任何一位皇子都有可能繼承皇位,這是發生政變的基本條件。事實上,所有認為自己有繼位的可能的皇子,都做了“繼位不成就奪位”的準備,四阿哥胤禛也不例外。

晚年的康熙對越演越烈的奪嫡之爭搞得焦頭爛額,不勝其擾,最終這位老皇帝宣佈不再冊立太子,改為遺詔傳位。康熙的目的,是想通過這個辦法來平息“奪嫡之爭”帶來的朝廷政局的混亂和皇子們的爭鬥——我不立太子了,你們也就別爭了,等我死了你們就知道誰是繼承人了。康熙的這個決定卻起到了另外一個效果,那就是表面上看,皇子們不再為太子之位爭奪的“你死我活”,但是暗地裡爭奪“繼位資格”的鬥爭卻更加的殘酷和激烈,並且這種鬥爭已經超出“爭和鬥”的範疇而變成了“搶和奪”。如果說在九子奪嫡的過程中,諸皇子們只要是通過“競爭”的手段爭取壓倒對手得到康熙的認可的話,那麼在康熙宣佈不冊立太子改為遺詔傳位的時候,儲君之位的競爭,就變成了如何在皇位繼承上“搶的先機”的“爭奪戰”。

正如電視劇當中鄔思道向雍正指出的那樣:如果手裡沒有兵權,就是遺詔傳位給給你,你也未必坐得穩,如果事先做好各種準備,掌握兵權,那麼即使遺詔傳位給別的皇子,到時候“局面翻轉也未必可知”。鄔思道的分析實在是一針見血,他在康熙改變傳位規則的決定當中敏銳的判斷出,這樣的皇位傳承,極大可能造成“奪位甚至篡位”的局面。

"

這個問題,在正史當中肯定是找不到答案的,只能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這個問題是有答案的,這個答案就是:

——假如康熙沒有傳位給雍正,那麼雍正有極大的可能要通過“政變”奪位。

但是這個“政變”和“造反”不是一個性質,因為說到底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是愛新覺羅皇族內部的爭鬥,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造反”。

《雍正王朝》百問釋疑:康熙如果沒有傳位給胤禛,胤禛會造反嗎?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直到康熙駕崩之前,誰也不知道皇位繼承人究竟是誰,同時也就意味著從理論上講,任何一位皇子都有可能繼承皇位,這是發生政變的基本條件。事實上,所有認為自己有繼位的可能的皇子,都做了“繼位不成就奪位”的準備,四阿哥胤禛也不例外。

晚年的康熙對越演越烈的奪嫡之爭搞得焦頭爛額,不勝其擾,最終這位老皇帝宣佈不再冊立太子,改為遺詔傳位。康熙的目的,是想通過這個辦法來平息“奪嫡之爭”帶來的朝廷政局的混亂和皇子們的爭鬥——我不立太子了,你們也就別爭了,等我死了你們就知道誰是繼承人了。康熙的這個決定卻起到了另外一個效果,那就是表面上看,皇子們不再為太子之位爭奪的“你死我活”,但是暗地裡爭奪“繼位資格”的鬥爭卻更加的殘酷和激烈,並且這種鬥爭已經超出“爭和鬥”的範疇而變成了“搶和奪”。如果說在九子奪嫡的過程中,諸皇子們只要是通過“競爭”的手段爭取壓倒對手得到康熙的認可的話,那麼在康熙宣佈不冊立太子改為遺詔傳位的時候,儲君之位的競爭,就變成了如何在皇位繼承上“搶的先機”的“爭奪戰”。

正如電視劇當中鄔思道向雍正指出的那樣:如果手裡沒有兵權,就是遺詔傳位給給你,你也未必坐得穩,如果事先做好各種準備,掌握兵權,那麼即使遺詔傳位給別的皇子,到時候“局面翻轉也未必可知”。鄔思道的分析實在是一針見血,他在康熙改變傳位規則的決定當中敏銳的判斷出,這樣的皇位傳承,極大可能造成“奪位甚至篡位”的局面。

《雍正王朝》百問釋疑:康熙如果沒有傳位給胤禛,胤禛會造反嗎?


自從康熙宣佈不再冊立太子之後,誰是康熙默認的“皇位繼承人”就是整個朝野都在猜測的問題。但是從當時的局面來看,有能力或有實力繼位的皇子其實並不多,範圍最大的可能,無非是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其他的阿哥們,要麼是提前出局(比如大阿哥胤褆和廢太子胤礽),要麼就是這幾位阿哥的鐵桿追隨者,比如九阿哥十阿哥就是八阿哥胤禩的追隨者,而十三阿哥胤祥則是四阿哥胤禛的追隨者。但是從實力來看,八阿哥胤禩,四阿哥胤禛,十四阿哥胤禵的實力最強,其中,八阿哥胤禩在朝廷官員當中威望最高,支持率也最高;十四阿哥胤禵則是康熙欽封大將軍王,手握二十萬大軍,有絕對的兵權;而四阿哥胤禛是一個比較神祕的人物,他唯一的優勢似乎就是“康熙的欣賞和讚許”,這個優勢很莫能兩可。

這三位有希望獲得皇位的皇子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其中最沒智商的要數十四阿哥胤禵,這個在皇子中有著出色軍事才能的“阿哥將軍”,在這個關鍵時刻居然還有和他原先的同盟八阿哥胤禩再次結成聯盟的想法,還打算和八阿哥胤禩“裡應外合”。在他看來,他的那個“先和八阿哥胤禩聯手控制住京城內外的局面,然後自己帶二十萬大軍直逼北京倚仗軍權奪得皇帝位”的自以為聰明的“計謀”,其實是真的“自作聰明”。

"

這個問題,在正史當中肯定是找不到答案的,只能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這個問題是有答案的,這個答案就是:

——假如康熙沒有傳位給雍正,那麼雍正有極大的可能要通過“政變”奪位。

但是這個“政變”和“造反”不是一個性質,因為說到底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是愛新覺羅皇族內部的爭鬥,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造反”。

《雍正王朝》百問釋疑:康熙如果沒有傳位給胤禛,胤禛會造反嗎?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直到康熙駕崩之前,誰也不知道皇位繼承人究竟是誰,同時也就意味著從理論上講,任何一位皇子都有可能繼承皇位,這是發生政變的基本條件。事實上,所有認為自己有繼位的可能的皇子,都做了“繼位不成就奪位”的準備,四阿哥胤禛也不例外。

晚年的康熙對越演越烈的奪嫡之爭搞得焦頭爛額,不勝其擾,最終這位老皇帝宣佈不再冊立太子,改為遺詔傳位。康熙的目的,是想通過這個辦法來平息“奪嫡之爭”帶來的朝廷政局的混亂和皇子們的爭鬥——我不立太子了,你們也就別爭了,等我死了你們就知道誰是繼承人了。康熙的這個決定卻起到了另外一個效果,那就是表面上看,皇子們不再為太子之位爭奪的“你死我活”,但是暗地裡爭奪“繼位資格”的鬥爭卻更加的殘酷和激烈,並且這種鬥爭已經超出“爭和鬥”的範疇而變成了“搶和奪”。如果說在九子奪嫡的過程中,諸皇子們只要是通過“競爭”的手段爭取壓倒對手得到康熙的認可的話,那麼在康熙宣佈不冊立太子改為遺詔傳位的時候,儲君之位的競爭,就變成了如何在皇位繼承上“搶的先機”的“爭奪戰”。

正如電視劇當中鄔思道向雍正指出的那樣:如果手裡沒有兵權,就是遺詔傳位給給你,你也未必坐得穩,如果事先做好各種準備,掌握兵權,那麼即使遺詔傳位給別的皇子,到時候“局面翻轉也未必可知”。鄔思道的分析實在是一針見血,他在康熙改變傳位規則的決定當中敏銳的判斷出,這樣的皇位傳承,極大可能造成“奪位甚至篡位”的局面。

《雍正王朝》百問釋疑:康熙如果沒有傳位給胤禛,胤禛會造反嗎?


自從康熙宣佈不再冊立太子之後,誰是康熙默認的“皇位繼承人”就是整個朝野都在猜測的問題。但是從當時的局面來看,有能力或有實力繼位的皇子其實並不多,範圍最大的可能,無非是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其他的阿哥們,要麼是提前出局(比如大阿哥胤褆和廢太子胤礽),要麼就是這幾位阿哥的鐵桿追隨者,比如九阿哥十阿哥就是八阿哥胤禩的追隨者,而十三阿哥胤祥則是四阿哥胤禛的追隨者。但是從實力來看,八阿哥胤禩,四阿哥胤禛,十四阿哥胤禵的實力最強,其中,八阿哥胤禩在朝廷官員當中威望最高,支持率也最高;十四阿哥胤禵則是康熙欽封大將軍王,手握二十萬大軍,有絕對的兵權;而四阿哥胤禛是一個比較神祕的人物,他唯一的優勢似乎就是“康熙的欣賞和讚許”,這個優勢很莫能兩可。

這三位有希望獲得皇位的皇子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其中最沒智商的要數十四阿哥胤禵,這個在皇子中有著出色軍事才能的“阿哥將軍”,在這個關鍵時刻居然還有和他原先的同盟八阿哥胤禩再次結成聯盟的想法,還打算和八阿哥胤禩“裡應外合”。在他看來,他的那個“先和八阿哥胤禩聯手控制住京城內外的局面,然後自己帶二十萬大軍直逼北京倚仗軍權奪得皇帝位”的自以為聰明的“計謀”,其實是真的“自作聰明”。

《雍正王朝》百問釋疑:康熙如果沒有傳位給胤禛,胤禛會造反嗎?


粘上毛比猴還精的八阿哥胤禩瞬間就判斷出了他的這個十四弟的真正意圖,然後迅速的做出了停止與十四阿哥胤禵的正面接觸——不和這個遠在天邊的還做著“登基美夢”的大將軍王玩了。派人監視他的一舉一動就夠了。八阿哥胤禩心裡很清楚,儘管自己有八爺黨做後盾,朝野威望都很高,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軟肋,那就是越來越不受康熙老爺子的待見。以他的判斷,康熙很有可能是把皇位傳給四阿哥胤禛或十四阿哥胤禵這親兄弟倆當中的一個,十四阿哥胤禵遠在西北,只要康熙駕崩錢沒有奉詔回京或者康熙突然死了無法招十四阿哥胤禵進京,那麼就算是遺詔傳位給他,只要控制住京城,皇帝位還會有變數。

在準備政變奪取皇位問題上,八阿哥胤禩動手要比四阿哥胤禛早,但是最終還是輸給四阿哥胤禛,說明這個八阿哥胤禩判斷能力是一流,但是其執行能力的確太次。

八阿哥胤禩的目標很清楚,那就是一旦遺詔傳位對自己不利,就通過政變奪取皇位。為此他採取的手段就是控制京畿防務和京城內部的防務 ,簡單的講就是控制京郊的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同時收買負責京城內部防務的九門提督隆科多。但是事情的發展過程證明,八阿哥胤禩最大的軟肋就是“盲目自信”和在盲目自信支配下的“自以為是”。做事不紮實,不徹底,不仔細。八阿哥胤禩失敗從來不是判斷失誤,而是執行層面縷縷出現問題。

四阿哥胤禛的擔心和八阿哥胤禩幾乎完全相同。胤禛甚至因為對自己是否能夠通過遺詔傳位來得到皇位產生了相當的“悲觀情緒”,他高度懷疑康熙默認的繼承人是十四阿哥胤禵。鄔思道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康熙默認的繼承人肯定不會是“死鷹事件”的當事人十四阿哥胤禵和八阿哥胤禩,極大的可能性是傳位給四阿哥胤禛。

鄔思道提醒胤禛注意的是,如果胤禛不做好事先準備的話,那麼即使是康熙真的把皇位傳給胤禛,那麼他很有可能即使得到皇位也坐不穩。鄔思道其實是在暗示,事到如今,奪位已經變成了“政變之爭”。胤禛的準備,除了為自己順利登基做準備,還必須包括政變內容。

鄔思道的設想是,提前控制京畿防務的兵權,在康熙傳位當天,無論是否順利,都通過京郊兩座大營的兵力,進入京城,封鎖京城,遺詔如果真的是胤禛,那麼一些列行動就是用於保障胤禛的順利登基,鎮壓反對者,如果遺詔不是胤禛,那麼這個行動就立刻變成“政變奪權”。這個其實已經就是一個“政變計劃”,這個計劃的實質,就是無論康熙是否傳位給雍正,控制京畿防務,調兵控制京城內外的防務(封鎖京城)的軍事行動都會實施。

事實上,鄔思道和胤禛不僅僅是這樣規劃也是這樣執行。十三阿哥胤祥此時正在被圈禁,但是胤禛通過胤祥得到了一批可以參與政變行動的京郊兩大營的軍官名單,這些軍官都是十三阿哥胤祥的鐵桿追隨者。

在康熙彌留之際的當晚,康熙招所有的皇子進宮,胤禛進宮之前,安排了政變行動,在宮外指揮政變的就是他的師爺鄔思道,並且胤禛把自己的欽差大臣的關防大印交給了鄔思道。胤禛交給鄔思道的欽差大臣的關防大印其實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鄔思道利用這個調動了五路兵馬名義上是保護胤禛的府邸和家眷,但是這互不節制的五路兵馬在胤禛在宮內出現危機的時候,就是政變的主力軍。

胤禛在得到康熙口頭傳位的旨意之後,第一時間命張五哥立刻釋放十三阿哥胤祥,並讓胤祥立即趕往豐臺大營用康熙皇帝的“金牌”解決掉了還在等八阿哥胤禩的消息和命令的豐臺大營主將成文運,僅就這一點來講,八阿哥胤禩的手段和四阿哥胤禛相比就差很多。

"

這個問題,在正史當中肯定是找不到答案的,只能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這個問題是有答案的,這個答案就是:

——假如康熙沒有傳位給雍正,那麼雍正有極大的可能要通過“政變”奪位。

但是這個“政變”和“造反”不是一個性質,因為說到底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是愛新覺羅皇族內部的爭鬥,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造反”。

《雍正王朝》百問釋疑:康熙如果沒有傳位給胤禛,胤禛會造反嗎?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直到康熙駕崩之前,誰也不知道皇位繼承人究竟是誰,同時也就意味著從理論上講,任何一位皇子都有可能繼承皇位,這是發生政變的基本條件。事實上,所有認為自己有繼位的可能的皇子,都做了“繼位不成就奪位”的準備,四阿哥胤禛也不例外。

晚年的康熙對越演越烈的奪嫡之爭搞得焦頭爛額,不勝其擾,最終這位老皇帝宣佈不再冊立太子,改為遺詔傳位。康熙的目的,是想通過這個辦法來平息“奪嫡之爭”帶來的朝廷政局的混亂和皇子們的爭鬥——我不立太子了,你們也就別爭了,等我死了你們就知道誰是繼承人了。康熙的這個決定卻起到了另外一個效果,那就是表面上看,皇子們不再為太子之位爭奪的“你死我活”,但是暗地裡爭奪“繼位資格”的鬥爭卻更加的殘酷和激烈,並且這種鬥爭已經超出“爭和鬥”的範疇而變成了“搶和奪”。如果說在九子奪嫡的過程中,諸皇子們只要是通過“競爭”的手段爭取壓倒對手得到康熙的認可的話,那麼在康熙宣佈不冊立太子改為遺詔傳位的時候,儲君之位的競爭,就變成了如何在皇位繼承上“搶的先機”的“爭奪戰”。

正如電視劇當中鄔思道向雍正指出的那樣:如果手裡沒有兵權,就是遺詔傳位給給你,你也未必坐得穩,如果事先做好各種準備,掌握兵權,那麼即使遺詔傳位給別的皇子,到時候“局面翻轉也未必可知”。鄔思道的分析實在是一針見血,他在康熙改變傳位規則的決定當中敏銳的判斷出,這樣的皇位傳承,極大可能造成“奪位甚至篡位”的局面。

《雍正王朝》百問釋疑:康熙如果沒有傳位給胤禛,胤禛會造反嗎?


自從康熙宣佈不再冊立太子之後,誰是康熙默認的“皇位繼承人”就是整個朝野都在猜測的問題。但是從當時的局面來看,有能力或有實力繼位的皇子其實並不多,範圍最大的可能,無非是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其他的阿哥們,要麼是提前出局(比如大阿哥胤褆和廢太子胤礽),要麼就是這幾位阿哥的鐵桿追隨者,比如九阿哥十阿哥就是八阿哥胤禩的追隨者,而十三阿哥胤祥則是四阿哥胤禛的追隨者。但是從實力來看,八阿哥胤禩,四阿哥胤禛,十四阿哥胤禵的實力最強,其中,八阿哥胤禩在朝廷官員當中威望最高,支持率也最高;十四阿哥胤禵則是康熙欽封大將軍王,手握二十萬大軍,有絕對的兵權;而四阿哥胤禛是一個比較神祕的人物,他唯一的優勢似乎就是“康熙的欣賞和讚許”,這個優勢很莫能兩可。

這三位有希望獲得皇位的皇子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其中最沒智商的要數十四阿哥胤禵,這個在皇子中有著出色軍事才能的“阿哥將軍”,在這個關鍵時刻居然還有和他原先的同盟八阿哥胤禩再次結成聯盟的想法,還打算和八阿哥胤禩“裡應外合”。在他看來,他的那個“先和八阿哥胤禩聯手控制住京城內外的局面,然後自己帶二十萬大軍直逼北京倚仗軍權奪得皇帝位”的自以為聰明的“計謀”,其實是真的“自作聰明”。

《雍正王朝》百問釋疑:康熙如果沒有傳位給胤禛,胤禛會造反嗎?


粘上毛比猴還精的八阿哥胤禩瞬間就判斷出了他的這個十四弟的真正意圖,然後迅速的做出了停止與十四阿哥胤禵的正面接觸——不和這個遠在天邊的還做著“登基美夢”的大將軍王玩了。派人監視他的一舉一動就夠了。八阿哥胤禩心裡很清楚,儘管自己有八爺黨做後盾,朝野威望都很高,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軟肋,那就是越來越不受康熙老爺子的待見。以他的判斷,康熙很有可能是把皇位傳給四阿哥胤禛或十四阿哥胤禵這親兄弟倆當中的一個,十四阿哥胤禵遠在西北,只要康熙駕崩錢沒有奉詔回京或者康熙突然死了無法招十四阿哥胤禵進京,那麼就算是遺詔傳位給他,只要控制住京城,皇帝位還會有變數。

在準備政變奪取皇位問題上,八阿哥胤禩動手要比四阿哥胤禛早,但是最終還是輸給四阿哥胤禛,說明這個八阿哥胤禩判斷能力是一流,但是其執行能力的確太次。

八阿哥胤禩的目標很清楚,那就是一旦遺詔傳位對自己不利,就通過政變奪取皇位。為此他採取的手段就是控制京畿防務和京城內部的防務 ,簡單的講就是控制京郊的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同時收買負責京城內部防務的九門提督隆科多。但是事情的發展過程證明,八阿哥胤禩最大的軟肋就是“盲目自信”和在盲目自信支配下的“自以為是”。做事不紮實,不徹底,不仔細。八阿哥胤禩失敗從來不是判斷失誤,而是執行層面縷縷出現問題。

四阿哥胤禛的擔心和八阿哥胤禩幾乎完全相同。胤禛甚至因為對自己是否能夠通過遺詔傳位來得到皇位產生了相當的“悲觀情緒”,他高度懷疑康熙默認的繼承人是十四阿哥胤禵。鄔思道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康熙默認的繼承人肯定不會是“死鷹事件”的當事人十四阿哥胤禵和八阿哥胤禩,極大的可能性是傳位給四阿哥胤禛。

鄔思道提醒胤禛注意的是,如果胤禛不做好事先準備的話,那麼即使是康熙真的把皇位傳給胤禛,那麼他很有可能即使得到皇位也坐不穩。鄔思道其實是在暗示,事到如今,奪位已經變成了“政變之爭”。胤禛的準備,除了為自己順利登基做準備,還必須包括政變內容。

鄔思道的設想是,提前控制京畿防務的兵權,在康熙傳位當天,無論是否順利,都通過京郊兩座大營的兵力,進入京城,封鎖京城,遺詔如果真的是胤禛,那麼一些列行動就是用於保障胤禛的順利登基,鎮壓反對者,如果遺詔不是胤禛,那麼這個行動就立刻變成“政變奪權”。這個其實已經就是一個“政變計劃”,這個計劃的實質,就是無論康熙是否傳位給雍正,控制京畿防務,調兵控制京城內外的防務(封鎖京城)的軍事行動都會實施。

事實上,鄔思道和胤禛不僅僅是這樣規劃也是這樣執行。十三阿哥胤祥此時正在被圈禁,但是胤禛通過胤祥得到了一批可以參與政變行動的京郊兩大營的軍官名單,這些軍官都是十三阿哥胤祥的鐵桿追隨者。

在康熙彌留之際的當晚,康熙招所有的皇子進宮,胤禛進宮之前,安排了政變行動,在宮外指揮政變的就是他的師爺鄔思道,並且胤禛把自己的欽差大臣的關防大印交給了鄔思道。胤禛交給鄔思道的欽差大臣的關防大印其實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鄔思道利用這個調動了五路兵馬名義上是保護胤禛的府邸和家眷,但是這互不節制的五路兵馬在胤禛在宮內出現危機的時候,就是政變的主力軍。

胤禛在得到康熙口頭傳位的旨意之後,第一時間命張五哥立刻釋放十三阿哥胤祥,並讓胤祥立即趕往豐臺大營用康熙皇帝的“金牌”解決掉了還在等八阿哥胤禩的消息和命令的豐臺大營主將成文運,僅就這一點來講,八阿哥胤禩的手段和四阿哥胤禛相比就差很多。

《雍正王朝》百問釋疑:康熙如果沒有傳位給胤禛,胤禛會造反嗎?


事實上,讓雍正在康熙駕崩當晚順利繼位的核心保證,並非那個隆科多宣讀的那個“傳位遺詔”,而是十三阿哥手中的“兵權”。同樣可以想象,當隆科多宣讀的遺詔繼承人不是胤禛的話,鄔思道依然會在約定的時間用胤禛的欽差大臣的關防大印釋放十三阿哥,並同樣用欽差大臣的關防大印控制京畿防務,鄔思道所調的五路人馬就是在京城內部取代隆科多的後備力量。

所以,就繼承皇位這個問題上,胤禛的準備要比八阿哥胤禩充分很多,並且是真正的志在必得,同時胤禛把繼位的保障寄託在“奪取兵權政變”的基礎上,對於遺詔是否有利於自己,其實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胤禛繼位過程當中的這些安排和表現,給“雍正篡位”的說法多少還是提供了一些“口實”。這也是雍正繼位的代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