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

導讀:按照《雍正王朝》中對“九王奪嫡”事件的演繹和劇中主角皇四子胤禛和其重要謀士鄔思道的人設設定,皇四子胤禛之所以能夠在如此複雜的政局環境中成功的殺出重圍,從一個並不起眼、毫無優勢的皇子成功升級成為大清王朝的皇帝,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鄔思道的數次指點和大局安排。

花錢買命案、太子胤礽首次被廢、復立胤礽的太子之位、《百官行述》處理事件,乃至胤禛繼承皇位之初的種種必要安排,都有鄔思道的身影和意義重大的建議提供。

按照成為雍正皇帝的胤禛繼承皇位的當夜趕回府邸想要處決鄔思道的劇情演繹來看,鄔思道瞭解並掌握了雍正皇帝奪嫡過程中太多的內情和不便外傳的祕密。對於胤禛而言,鄔思道絕對稱得上是“四爺黨”的靈魂人物。


鄔思道其人在清朝歷史上確實存在,而且也真正替雍正皇帝出過大力,但其並沒有在“九王奪嫡”事件中幫助過皇四子胤禛,只是在雍正皇帝登基後,幫助雍正皇帝打開了剷除隆科多朋黨勢力的缺口,而後讓其真正的主子田文鏡深得雍正皇帝寵信,鄔思道也才開始聲名遠播。

"

導讀:按照《雍正王朝》中對“九王奪嫡”事件的演繹和劇中主角皇四子胤禛和其重要謀士鄔思道的人設設定,皇四子胤禛之所以能夠在如此複雜的政局環境中成功的殺出重圍,從一個並不起眼、毫無優勢的皇子成功升級成為大清王朝的皇帝,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鄔思道的數次指點和大局安排。

花錢買命案、太子胤礽首次被廢、復立胤礽的太子之位、《百官行述》處理事件,乃至胤禛繼承皇位之初的種種必要安排,都有鄔思道的身影和意義重大的建議提供。

按照成為雍正皇帝的胤禛繼承皇位的當夜趕回府邸想要處決鄔思道的劇情演繹來看,鄔思道瞭解並掌握了雍正皇帝奪嫡過程中太多的內情和不便外傳的祕密。對於胤禛而言,鄔思道絕對稱得上是“四爺黨”的靈魂人物。


鄔思道其人在清朝歷史上確實存在,而且也真正替雍正皇帝出過大力,但其並沒有在“九王奪嫡”事件中幫助過皇四子胤禛,只是在雍正皇帝登基後,幫助雍正皇帝打開了剷除隆科多朋黨勢力的缺口,而後讓其真正的主子田文鏡深得雍正皇帝寵信,鄔思道也才開始聲名遠播。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按照清末民初的筆記小說《春冰室野乘》描述:

田(田文鏡)、鄔(鄔思道)二人以事齟齬,鄔憤而辭去。自此文鏡奏事,輒不當上意,數被譴責。

雍正皇帝也曾經在田文鏡的奏摺中,提及鄔思道:

“朕安好,鄔先生安否?”

由此可見,鄔思道雖然是田文鏡府中幕僚,但其以謀略見長的名聲在當時頗為響亮,對於田文鏡的輔助也很有成效,在雍正皇帝心中也佔據了一定地位。

《雍正王朝》對於鄔思道遇見皇四子胤禛之前的境遇設定頗為準確,但對雍正皇帝在“九王奪嫡”事件中的輔助則借鑑了歷史上雍正皇帝彼時真正的謀士——戴鐸。

就鄔思道在劇中的表現,和皇四子胤禛依據鄔思道的指點,穩紮穩打,以獲得康熙皇帝聖心為奪嫡工作重點,併成功殺出重圍,登基稱帝的劇情演繹來看,鄔思道乃系皇四子胤禛能夠獲得康熙皇帝認可,成功登上皇位的關鍵所在。

那麼,如果沒有鄔思道的輔助,皇四子胤禛能夠登上皇位的概率又有多大?要知道,歷史上的皇四子胤禛對於戴鐸向其提出的“暗度陳倉、巧中取勝”的奪嫡策略予以了“語言雖則金石,與我分中無用。我若有此心,斷不如此行履也。”的評價。

"

導讀:按照《雍正王朝》中對“九王奪嫡”事件的演繹和劇中主角皇四子胤禛和其重要謀士鄔思道的人設設定,皇四子胤禛之所以能夠在如此複雜的政局環境中成功的殺出重圍,從一個並不起眼、毫無優勢的皇子成功升級成為大清王朝的皇帝,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鄔思道的數次指點和大局安排。

花錢買命案、太子胤礽首次被廢、復立胤礽的太子之位、《百官行述》處理事件,乃至胤禛繼承皇位之初的種種必要安排,都有鄔思道的身影和意義重大的建議提供。

按照成為雍正皇帝的胤禛繼承皇位的當夜趕回府邸想要處決鄔思道的劇情演繹來看,鄔思道瞭解並掌握了雍正皇帝奪嫡過程中太多的內情和不便外傳的祕密。對於胤禛而言,鄔思道絕對稱得上是“四爺黨”的靈魂人物。


鄔思道其人在清朝歷史上確實存在,而且也真正替雍正皇帝出過大力,但其並沒有在“九王奪嫡”事件中幫助過皇四子胤禛,只是在雍正皇帝登基後,幫助雍正皇帝打開了剷除隆科多朋黨勢力的缺口,而後讓其真正的主子田文鏡深得雍正皇帝寵信,鄔思道也才開始聲名遠播。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按照清末民初的筆記小說《春冰室野乘》描述:

田(田文鏡)、鄔(鄔思道)二人以事齟齬,鄔憤而辭去。自此文鏡奏事,輒不當上意,數被譴責。

雍正皇帝也曾經在田文鏡的奏摺中,提及鄔思道:

“朕安好,鄔先生安否?”

由此可見,鄔思道雖然是田文鏡府中幕僚,但其以謀略見長的名聲在當時頗為響亮,對於田文鏡的輔助也很有成效,在雍正皇帝心中也佔據了一定地位。

《雍正王朝》對於鄔思道遇見皇四子胤禛之前的境遇設定頗為準確,但對雍正皇帝在“九王奪嫡”事件中的輔助則借鑑了歷史上雍正皇帝彼時真正的謀士——戴鐸。

就鄔思道在劇中的表現,和皇四子胤禛依據鄔思道的指點,穩紮穩打,以獲得康熙皇帝聖心為奪嫡工作重點,併成功殺出重圍,登基稱帝的劇情演繹來看,鄔思道乃系皇四子胤禛能夠獲得康熙皇帝認可,成功登上皇位的關鍵所在。

那麼,如果沒有鄔思道的輔助,皇四子胤禛能夠登上皇位的概率又有多大?要知道,歷史上的皇四子胤禛對於戴鐸向其提出的“暗度陳倉、巧中取勝”的奪嫡策略予以了“語言雖則金石,與我分中無用。我若有此心,斷不如此行履也。”的評價。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雖然歷史上的皇四子胤禛表面上掩藏自己的奪嫡之心,但其實際就是利用了戴鐸的奪嫡策略,可是在具體實踐中,並沒有謀士的具體指點和安排。

本文就依據《雍正王朝》的具體情節演繹,來分析下如果沒有鄔思道,皇四子胤禛還能不能順利獲得康熙皇帝的認可,登上皇位?或者,鄔思道對於皇四子胤禛的指點和奪嫡工作謀劃都是正確的嗎?

我們以“花錢買命案”、《百官行述》處理事件為例作出說明:

01 “花錢買命案”中的“言不聽、計不從”

“花錢買命案”出現以後,按照上書房三位大臣佟國維、馬齊、張廷玉的分析,案件的背後肯定有著超越“宰相”管轄的人物所在,如果按照正常程序,進行三司會審已經無法完成對案件的公平、公正審理,所以康熙皇帝需要一位皇子自動請纓審理此案。

按照鄔思道的分析,此案的特殊性在於三點:

1、此案和太子胤礽有著直接關係,如果將此案審理清楚,則一定會將胤礽的罪行查出,胤礽的太子之位很可能就會因此被廢黜。也就是說,如果哪位皇子主動請纓,勢必會承擔扳倒太子胤礽的“大過”,肯定會被康熙皇帝和眾多朝臣所不容,會在很長時間乃至永久性的成為眾矢之的,並最終導致皇位的錯失。

2、康熙皇帝對於此案背後牽扯的關鍵人物,心知肚明,分管刑部的太子胤礽肯定脫不了干係,甚至和此案有著直接關係。康熙皇帝之所以希望有皇子能夠主動站出來審理此案,一方面是為了進一步看清“太子黨”的組成情況,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進一步考察皇子在面對關係太子案件時的具體表現和態度。

3、皇子在具體審理案件的時候,會有何種表現,會不會因為想要扳倒太子取而代之,而刻意使用陰謀卑劣手段。考察皇子在面對“公和私”的問題上會不會用大局觀念、全局意識。也就是說,如果這件事處理不好,負責審理案件的皇子很可能會徹底失去康熙皇帝的聖心,甚至會獲罪乃至與皇位永遠無緣。

"

導讀:按照《雍正王朝》中對“九王奪嫡”事件的演繹和劇中主角皇四子胤禛和其重要謀士鄔思道的人設設定,皇四子胤禛之所以能夠在如此複雜的政局環境中成功的殺出重圍,從一個並不起眼、毫無優勢的皇子成功升級成為大清王朝的皇帝,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鄔思道的數次指點和大局安排。

花錢買命案、太子胤礽首次被廢、復立胤礽的太子之位、《百官行述》處理事件,乃至胤禛繼承皇位之初的種種必要安排,都有鄔思道的身影和意義重大的建議提供。

按照成為雍正皇帝的胤禛繼承皇位的當夜趕回府邸想要處決鄔思道的劇情演繹來看,鄔思道瞭解並掌握了雍正皇帝奪嫡過程中太多的內情和不便外傳的祕密。對於胤禛而言,鄔思道絕對稱得上是“四爺黨”的靈魂人物。


鄔思道其人在清朝歷史上確實存在,而且也真正替雍正皇帝出過大力,但其並沒有在“九王奪嫡”事件中幫助過皇四子胤禛,只是在雍正皇帝登基後,幫助雍正皇帝打開了剷除隆科多朋黨勢力的缺口,而後讓其真正的主子田文鏡深得雍正皇帝寵信,鄔思道也才開始聲名遠播。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按照清末民初的筆記小說《春冰室野乘》描述:

田(田文鏡)、鄔(鄔思道)二人以事齟齬,鄔憤而辭去。自此文鏡奏事,輒不當上意,數被譴責。

雍正皇帝也曾經在田文鏡的奏摺中,提及鄔思道:

“朕安好,鄔先生安否?”

由此可見,鄔思道雖然是田文鏡府中幕僚,但其以謀略見長的名聲在當時頗為響亮,對於田文鏡的輔助也很有成效,在雍正皇帝心中也佔據了一定地位。

《雍正王朝》對於鄔思道遇見皇四子胤禛之前的境遇設定頗為準確,但對雍正皇帝在“九王奪嫡”事件中的輔助則借鑑了歷史上雍正皇帝彼時真正的謀士——戴鐸。

就鄔思道在劇中的表現,和皇四子胤禛依據鄔思道的指點,穩紮穩打,以獲得康熙皇帝聖心為奪嫡工作重點,併成功殺出重圍,登基稱帝的劇情演繹來看,鄔思道乃系皇四子胤禛能夠獲得康熙皇帝認可,成功登上皇位的關鍵所在。

那麼,如果沒有鄔思道的輔助,皇四子胤禛能夠登上皇位的概率又有多大?要知道,歷史上的皇四子胤禛對於戴鐸向其提出的“暗度陳倉、巧中取勝”的奪嫡策略予以了“語言雖則金石,與我分中無用。我若有此心,斷不如此行履也。”的評價。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雖然歷史上的皇四子胤禛表面上掩藏自己的奪嫡之心,但其實際就是利用了戴鐸的奪嫡策略,可是在具體實踐中,並沒有謀士的具體指點和安排。

本文就依據《雍正王朝》的具體情節演繹,來分析下如果沒有鄔思道,皇四子胤禛還能不能順利獲得康熙皇帝的認可,登上皇位?或者,鄔思道對於皇四子胤禛的指點和奪嫡工作謀劃都是正確的嗎?

我們以“花錢買命案”、《百官行述》處理事件為例作出說明:

01 “花錢買命案”中的“言不聽、計不從”

“花錢買命案”出現以後,按照上書房三位大臣佟國維、馬齊、張廷玉的分析,案件的背後肯定有著超越“宰相”管轄的人物所在,如果按照正常程序,進行三司會審已經無法完成對案件的公平、公正審理,所以康熙皇帝需要一位皇子自動請纓審理此案。

按照鄔思道的分析,此案的特殊性在於三點:

1、此案和太子胤礽有著直接關係,如果將此案審理清楚,則一定會將胤礽的罪行查出,胤礽的太子之位很可能就會因此被廢黜。也就是說,如果哪位皇子主動請纓,勢必會承擔扳倒太子胤礽的“大過”,肯定會被康熙皇帝和眾多朝臣所不容,會在很長時間乃至永久性的成為眾矢之的,並最終導致皇位的錯失。

2、康熙皇帝對於此案背後牽扯的關鍵人物,心知肚明,分管刑部的太子胤礽肯定脫不了干係,甚至和此案有著直接關係。康熙皇帝之所以希望有皇子能夠主動站出來審理此案,一方面是為了進一步看清“太子黨”的組成情況,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進一步考察皇子在面對關係太子案件時的具體表現和態度。

3、皇子在具體審理案件的時候,會有何種表現,會不會因為想要扳倒太子取而代之,而刻意使用陰謀卑劣手段。考察皇子在面對“公和私”的問題上會不會用大局觀念、全局意識。也就是說,如果這件事處理不好,負責審理案件的皇子很可能會徹底失去康熙皇帝的聖心,甚至會獲罪乃至與皇位永遠無緣。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所以,利弊權衡以後,鄔思道建議皇四子胤禛放棄這次很可能立功,但更可能獲罪的差事。

但是,皇四子胤禛並沒有聽鄔思道的,而是和皇八子胤禩一同向康熙皇帝提出奏請:

“堂堂國家最高司法衙門,竟然出了如此駭人聽聞的冤案,以國家之大,各省府州縣的冤案更不知還有多少!兒臣願接下這個差事,清理冤獄。請皇阿瑪俯準!”

而且,按照康熙皇帝的最初打算,胤禛已經是他的第一人選。聞聽胤禛的舉動,鄔思道便收拾東西,想要離開:

“言不聽、計不從,不去而何?”

然後胤禛並沒有在意,只是讓鄔思道等待自己的進一步行為,再做打算。

是夜,胤禛便人為的給自己弄了一場風寒,按照康熙皇帝聞聽此病的語氣來看,這個風寒症在當時應該很嚴重。患病的胤禛成功的避開了此案的審理差事。而後就是鄔思道會心一笑,這笑有兩個意思:

1、他對胤禛的做法非常滿意

鄔思道給予皇四子胤禛的建議只是讓他不參與此案件的審理,但其並沒有考慮到康熙皇帝如果主動要求,胤禛該如何推辭。如果推辭的話,會有何種後果!很明顯,胤禛考慮的更為周密,他不但主動請纓以在康熙皇帝心中樹立一個“公正嚴明、為國效力、心懷坦蕩”的正面形象,還以病重為由巧妙的避開了康熙皇帝的指派和審理此案的差事,此一舉三得的舉措讓鄔思道真心佩服。

2、他看見了胤禛為了爭奪皇位,可以付出所有的決心和毅力

鄔思道之所以真心輔佐皇四子胤禛,就是因為他看到了胤禛“一心為國、真心為民”“王道”形象,但對於其心不忍、情太重的短板依然懷有質疑甚至有著憂慮,更重要的是他從未真正看到胤禛真心奪嫡的毅然決心。胤禛為了自己的目的,不惜人為染上傷寒重症讓鄔思道看清了胤禛的心思和奪嫡決心,這讓鄔思道很欣慰。

就整個過程而言,鄔思道給於胤禛的只是一個大局的態度,一個態度明確的決定,而並沒有就具體操作給予詳細的指點,甚至還有考慮不周、顧慮不全的缺失存在。和歷史上的戴鐸一樣,鄔思道只給予了策略和戰術上的宏觀指點,但具體操作和細節處理才是胤禛真正取得康熙皇帝聖心和認可的根本所在。

而且,鄔思道讓皇四子胤禛遠離此案、放棄審理此案的建議真的正確嗎?

"

導讀:按照《雍正王朝》中對“九王奪嫡”事件的演繹和劇中主角皇四子胤禛和其重要謀士鄔思道的人設設定,皇四子胤禛之所以能夠在如此複雜的政局環境中成功的殺出重圍,從一個並不起眼、毫無優勢的皇子成功升級成為大清王朝的皇帝,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鄔思道的數次指點和大局安排。

花錢買命案、太子胤礽首次被廢、復立胤礽的太子之位、《百官行述》處理事件,乃至胤禛繼承皇位之初的種種必要安排,都有鄔思道的身影和意義重大的建議提供。

按照成為雍正皇帝的胤禛繼承皇位的當夜趕回府邸想要處決鄔思道的劇情演繹來看,鄔思道瞭解並掌握了雍正皇帝奪嫡過程中太多的內情和不便外傳的祕密。對於胤禛而言,鄔思道絕對稱得上是“四爺黨”的靈魂人物。


鄔思道其人在清朝歷史上確實存在,而且也真正替雍正皇帝出過大力,但其並沒有在“九王奪嫡”事件中幫助過皇四子胤禛,只是在雍正皇帝登基後,幫助雍正皇帝打開了剷除隆科多朋黨勢力的缺口,而後讓其真正的主子田文鏡深得雍正皇帝寵信,鄔思道也才開始聲名遠播。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按照清末民初的筆記小說《春冰室野乘》描述:

田(田文鏡)、鄔(鄔思道)二人以事齟齬,鄔憤而辭去。自此文鏡奏事,輒不當上意,數被譴責。

雍正皇帝也曾經在田文鏡的奏摺中,提及鄔思道:

“朕安好,鄔先生安否?”

由此可見,鄔思道雖然是田文鏡府中幕僚,但其以謀略見長的名聲在當時頗為響亮,對於田文鏡的輔助也很有成效,在雍正皇帝心中也佔據了一定地位。

《雍正王朝》對於鄔思道遇見皇四子胤禛之前的境遇設定頗為準確,但對雍正皇帝在“九王奪嫡”事件中的輔助則借鑑了歷史上雍正皇帝彼時真正的謀士——戴鐸。

就鄔思道在劇中的表現,和皇四子胤禛依據鄔思道的指點,穩紮穩打,以獲得康熙皇帝聖心為奪嫡工作重點,併成功殺出重圍,登基稱帝的劇情演繹來看,鄔思道乃系皇四子胤禛能夠獲得康熙皇帝認可,成功登上皇位的關鍵所在。

那麼,如果沒有鄔思道的輔助,皇四子胤禛能夠登上皇位的概率又有多大?要知道,歷史上的皇四子胤禛對於戴鐸向其提出的“暗度陳倉、巧中取勝”的奪嫡策略予以了“語言雖則金石,與我分中無用。我若有此心,斷不如此行履也。”的評價。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雖然歷史上的皇四子胤禛表面上掩藏自己的奪嫡之心,但其實際就是利用了戴鐸的奪嫡策略,可是在具體實踐中,並沒有謀士的具體指點和安排。

本文就依據《雍正王朝》的具體情節演繹,來分析下如果沒有鄔思道,皇四子胤禛還能不能順利獲得康熙皇帝的認可,登上皇位?或者,鄔思道對於皇四子胤禛的指點和奪嫡工作謀劃都是正確的嗎?

我們以“花錢買命案”、《百官行述》處理事件為例作出說明:

01 “花錢買命案”中的“言不聽、計不從”

“花錢買命案”出現以後,按照上書房三位大臣佟國維、馬齊、張廷玉的分析,案件的背後肯定有著超越“宰相”管轄的人物所在,如果按照正常程序,進行三司會審已經無法完成對案件的公平、公正審理,所以康熙皇帝需要一位皇子自動請纓審理此案。

按照鄔思道的分析,此案的特殊性在於三點:

1、此案和太子胤礽有著直接關係,如果將此案審理清楚,則一定會將胤礽的罪行查出,胤礽的太子之位很可能就會因此被廢黜。也就是說,如果哪位皇子主動請纓,勢必會承擔扳倒太子胤礽的“大過”,肯定會被康熙皇帝和眾多朝臣所不容,會在很長時間乃至永久性的成為眾矢之的,並最終導致皇位的錯失。

2、康熙皇帝對於此案背後牽扯的關鍵人物,心知肚明,分管刑部的太子胤礽肯定脫不了干係,甚至和此案有著直接關係。康熙皇帝之所以希望有皇子能夠主動站出來審理此案,一方面是為了進一步看清“太子黨”的組成情況,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進一步考察皇子在面對關係太子案件時的具體表現和態度。

3、皇子在具體審理案件的時候,會有何種表現,會不會因為想要扳倒太子取而代之,而刻意使用陰謀卑劣手段。考察皇子在面對“公和私”的問題上會不會用大局觀念、全局意識。也就是說,如果這件事處理不好,負責審理案件的皇子很可能會徹底失去康熙皇帝的聖心,甚至會獲罪乃至與皇位永遠無緣。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所以,利弊權衡以後,鄔思道建議皇四子胤禛放棄這次很可能立功,但更可能獲罪的差事。

但是,皇四子胤禛並沒有聽鄔思道的,而是和皇八子胤禩一同向康熙皇帝提出奏請:

“堂堂國家最高司法衙門,竟然出了如此駭人聽聞的冤案,以國家之大,各省府州縣的冤案更不知還有多少!兒臣願接下這個差事,清理冤獄。請皇阿瑪俯準!”

而且,按照康熙皇帝的最初打算,胤禛已經是他的第一人選。聞聽胤禛的舉動,鄔思道便收拾東西,想要離開:

“言不聽、計不從,不去而何?”

然後胤禛並沒有在意,只是讓鄔思道等待自己的進一步行為,再做打算。

是夜,胤禛便人為的給自己弄了一場風寒,按照康熙皇帝聞聽此病的語氣來看,這個風寒症在當時應該很嚴重。患病的胤禛成功的避開了此案的審理差事。而後就是鄔思道會心一笑,這笑有兩個意思:

1、他對胤禛的做法非常滿意

鄔思道給予皇四子胤禛的建議只是讓他不參與此案件的審理,但其並沒有考慮到康熙皇帝如果主動要求,胤禛該如何推辭。如果推辭的話,會有何種後果!很明顯,胤禛考慮的更為周密,他不但主動請纓以在康熙皇帝心中樹立一個“公正嚴明、為國效力、心懷坦蕩”的正面形象,還以病重為由巧妙的避開了康熙皇帝的指派和審理此案的差事,此一舉三得的舉措讓鄔思道真心佩服。

2、他看見了胤禛為了爭奪皇位,可以付出所有的決心和毅力

鄔思道之所以真心輔佐皇四子胤禛,就是因為他看到了胤禛“一心為國、真心為民”“王道”形象,但對於其心不忍、情太重的短板依然懷有質疑甚至有著憂慮,更重要的是他從未真正看到胤禛真心奪嫡的毅然決心。胤禛為了自己的目的,不惜人為染上傷寒重症讓鄔思道看清了胤禛的心思和奪嫡決心,這讓鄔思道很欣慰。

就整個過程而言,鄔思道給於胤禛的只是一個大局的態度,一個態度明確的決定,而並沒有就具體操作給予詳細的指點,甚至還有考慮不周、顧慮不全的缺失存在。和歷史上的戴鐸一樣,鄔思道只給予了策略和戰術上的宏觀指點,但具體操作和細節處理才是胤禛真正取得康熙皇帝聖心和認可的根本所在。

而且,鄔思道讓皇四子胤禛遠離此案、放棄審理此案的建議真的正確嗎?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李德全在向康熙皇帝彙報胤禛患病的時候,康熙皇帝明顯的表現出了質疑的語氣,但並沒有明言:

“去去,傳旨太醫院,讓凌國康去給四阿哥治病,要儘快治好!”

這說明康熙皇帝從開始就已經認定了皇四子胤禛為審理此案最合適的人,為什麼?

1、從胤禛江南辦差、追比國庫欠款的具體表現來看,皇四子胤禛公平廉明、處事明達,一心為國,確實為審理此案的不二人選。

2、皇四子胤禛當時還屬於“太子爺”成員,但其是否有爭奪皇位的想法,康熙皇帝並不確定,讓其審理此案就能進一步探明胤禛的真實想法。

3、太子胤礽接連犯錯,其太子之位在康熙皇帝早已經名存實亡,康熙皇帝必須提前做好更換太子的準備,而數次差事都有傑出表現的皇四子胤禛無疑是康熙皇帝傾心的人選。讓胤禛負責審理此案就是康熙皇帝對其更深一步的考察打算。

那麼,康熙皇帝知道胤禛是人為患病嗎?

知道!而且很失望卻也很心疼!

為胤禛看病的凌國康向康熙皇帝彙報說:

“四阿哥得的是傷寒!”

康熙皇帝明顯很是驚愕:

“傷寒吶!要緊嗎?”

凌國康回答道:

“回皇上,好好將息,不會有事!但最起碼要臥床一個月!”

聽到回答以後的康熙皇帝神情立馬落寞了很多,因為他知道傷寒的嚴重性,也聽到了那句“臥床一個月”

"

導讀:按照《雍正王朝》中對“九王奪嫡”事件的演繹和劇中主角皇四子胤禛和其重要謀士鄔思道的人設設定,皇四子胤禛之所以能夠在如此複雜的政局環境中成功的殺出重圍,從一個並不起眼、毫無優勢的皇子成功升級成為大清王朝的皇帝,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鄔思道的數次指點和大局安排。

花錢買命案、太子胤礽首次被廢、復立胤礽的太子之位、《百官行述》處理事件,乃至胤禛繼承皇位之初的種種必要安排,都有鄔思道的身影和意義重大的建議提供。

按照成為雍正皇帝的胤禛繼承皇位的當夜趕回府邸想要處決鄔思道的劇情演繹來看,鄔思道瞭解並掌握了雍正皇帝奪嫡過程中太多的內情和不便外傳的祕密。對於胤禛而言,鄔思道絕對稱得上是“四爺黨”的靈魂人物。


鄔思道其人在清朝歷史上確實存在,而且也真正替雍正皇帝出過大力,但其並沒有在“九王奪嫡”事件中幫助過皇四子胤禛,只是在雍正皇帝登基後,幫助雍正皇帝打開了剷除隆科多朋黨勢力的缺口,而後讓其真正的主子田文鏡深得雍正皇帝寵信,鄔思道也才開始聲名遠播。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按照清末民初的筆記小說《春冰室野乘》描述:

田(田文鏡)、鄔(鄔思道)二人以事齟齬,鄔憤而辭去。自此文鏡奏事,輒不當上意,數被譴責。

雍正皇帝也曾經在田文鏡的奏摺中,提及鄔思道:

“朕安好,鄔先生安否?”

由此可見,鄔思道雖然是田文鏡府中幕僚,但其以謀略見長的名聲在當時頗為響亮,對於田文鏡的輔助也很有成效,在雍正皇帝心中也佔據了一定地位。

《雍正王朝》對於鄔思道遇見皇四子胤禛之前的境遇設定頗為準確,但對雍正皇帝在“九王奪嫡”事件中的輔助則借鑑了歷史上雍正皇帝彼時真正的謀士——戴鐸。

就鄔思道在劇中的表現,和皇四子胤禛依據鄔思道的指點,穩紮穩打,以獲得康熙皇帝聖心為奪嫡工作重點,併成功殺出重圍,登基稱帝的劇情演繹來看,鄔思道乃系皇四子胤禛能夠獲得康熙皇帝認可,成功登上皇位的關鍵所在。

那麼,如果沒有鄔思道的輔助,皇四子胤禛能夠登上皇位的概率又有多大?要知道,歷史上的皇四子胤禛對於戴鐸向其提出的“暗度陳倉、巧中取勝”的奪嫡策略予以了“語言雖則金石,與我分中無用。我若有此心,斷不如此行履也。”的評價。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雖然歷史上的皇四子胤禛表面上掩藏自己的奪嫡之心,但其實際就是利用了戴鐸的奪嫡策略,可是在具體實踐中,並沒有謀士的具體指點和安排。

本文就依據《雍正王朝》的具體情節演繹,來分析下如果沒有鄔思道,皇四子胤禛還能不能順利獲得康熙皇帝的認可,登上皇位?或者,鄔思道對於皇四子胤禛的指點和奪嫡工作謀劃都是正確的嗎?

我們以“花錢買命案”、《百官行述》處理事件為例作出說明:

01 “花錢買命案”中的“言不聽、計不從”

“花錢買命案”出現以後,按照上書房三位大臣佟國維、馬齊、張廷玉的分析,案件的背後肯定有著超越“宰相”管轄的人物所在,如果按照正常程序,進行三司會審已經無法完成對案件的公平、公正審理,所以康熙皇帝需要一位皇子自動請纓審理此案。

按照鄔思道的分析,此案的特殊性在於三點:

1、此案和太子胤礽有著直接關係,如果將此案審理清楚,則一定會將胤礽的罪行查出,胤礽的太子之位很可能就會因此被廢黜。也就是說,如果哪位皇子主動請纓,勢必會承擔扳倒太子胤礽的“大過”,肯定會被康熙皇帝和眾多朝臣所不容,會在很長時間乃至永久性的成為眾矢之的,並最終導致皇位的錯失。

2、康熙皇帝對於此案背後牽扯的關鍵人物,心知肚明,分管刑部的太子胤礽肯定脫不了干係,甚至和此案有著直接關係。康熙皇帝之所以希望有皇子能夠主動站出來審理此案,一方面是為了進一步看清“太子黨”的組成情況,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進一步考察皇子在面對關係太子案件時的具體表現和態度。

3、皇子在具體審理案件的時候,會有何種表現,會不會因為想要扳倒太子取而代之,而刻意使用陰謀卑劣手段。考察皇子在面對“公和私”的問題上會不會用大局觀念、全局意識。也就是說,如果這件事處理不好,負責審理案件的皇子很可能會徹底失去康熙皇帝的聖心,甚至會獲罪乃至與皇位永遠無緣。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所以,利弊權衡以後,鄔思道建議皇四子胤禛放棄這次很可能立功,但更可能獲罪的差事。

但是,皇四子胤禛並沒有聽鄔思道的,而是和皇八子胤禩一同向康熙皇帝提出奏請:

“堂堂國家最高司法衙門,竟然出了如此駭人聽聞的冤案,以國家之大,各省府州縣的冤案更不知還有多少!兒臣願接下這個差事,清理冤獄。請皇阿瑪俯準!”

而且,按照康熙皇帝的最初打算,胤禛已經是他的第一人選。聞聽胤禛的舉動,鄔思道便收拾東西,想要離開:

“言不聽、計不從,不去而何?”

然後胤禛並沒有在意,只是讓鄔思道等待自己的進一步行為,再做打算。

是夜,胤禛便人為的給自己弄了一場風寒,按照康熙皇帝聞聽此病的語氣來看,這個風寒症在當時應該很嚴重。患病的胤禛成功的避開了此案的審理差事。而後就是鄔思道會心一笑,這笑有兩個意思:

1、他對胤禛的做法非常滿意

鄔思道給予皇四子胤禛的建議只是讓他不參與此案件的審理,但其並沒有考慮到康熙皇帝如果主動要求,胤禛該如何推辭。如果推辭的話,會有何種後果!很明顯,胤禛考慮的更為周密,他不但主動請纓以在康熙皇帝心中樹立一個“公正嚴明、為國效力、心懷坦蕩”的正面形象,還以病重為由巧妙的避開了康熙皇帝的指派和審理此案的差事,此一舉三得的舉措讓鄔思道真心佩服。

2、他看見了胤禛為了爭奪皇位,可以付出所有的決心和毅力

鄔思道之所以真心輔佐皇四子胤禛,就是因為他看到了胤禛“一心為國、真心為民”“王道”形象,但對於其心不忍、情太重的短板依然懷有質疑甚至有著憂慮,更重要的是他從未真正看到胤禛真心奪嫡的毅然決心。胤禛為了自己的目的,不惜人為染上傷寒重症讓鄔思道看清了胤禛的心思和奪嫡決心,這讓鄔思道很欣慰。

就整個過程而言,鄔思道給於胤禛的只是一個大局的態度,一個態度明確的決定,而並沒有就具體操作給予詳細的指點,甚至還有考慮不周、顧慮不全的缺失存在。和歷史上的戴鐸一樣,鄔思道只給予了策略和戰術上的宏觀指點,但具體操作和細節處理才是胤禛真正取得康熙皇帝聖心和認可的根本所在。

而且,鄔思道讓皇四子胤禛遠離此案、放棄審理此案的建議真的正確嗎?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李德全在向康熙皇帝彙報胤禛患病的時候,康熙皇帝明顯的表現出了質疑的語氣,但並沒有明言:

“去去,傳旨太醫院,讓凌國康去給四阿哥治病,要儘快治好!”

這說明康熙皇帝從開始就已經認定了皇四子胤禛為審理此案最合適的人,為什麼?

1、從胤禛江南辦差、追比國庫欠款的具體表現來看,皇四子胤禛公平廉明、處事明達,一心為國,確實為審理此案的不二人選。

2、皇四子胤禛當時還屬於“太子爺”成員,但其是否有爭奪皇位的想法,康熙皇帝並不確定,讓其審理此案就能進一步探明胤禛的真實想法。

3、太子胤礽接連犯錯,其太子之位在康熙皇帝早已經名存實亡,康熙皇帝必須提前做好更換太子的準備,而數次差事都有傑出表現的皇四子胤禛無疑是康熙皇帝傾心的人選。讓胤禛負責審理此案就是康熙皇帝對其更深一步的考察打算。

那麼,康熙皇帝知道胤禛是人為患病嗎?

知道!而且很失望卻也很心疼!

為胤禛看病的凌國康向康熙皇帝彙報說:

“四阿哥得的是傷寒!”

康熙皇帝明顯很是驚愕:

“傷寒吶!要緊嗎?”

凌國康回答道:

“回皇上,好好將息,不會有事!但最起碼要臥床一個月!”

聽到回答以後的康熙皇帝神情立馬落寞了很多,因為他知道傷寒的嚴重性,也聽到了那句“臥床一個月”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在如此關鍵的時候,胤禛突然患病肯定事有蹊蹺,從康熙皇帝的舉動和言行來看,他肯定知道胤禛的傷寒就是人為造成,就是為了避開審理此案故意患上的!

康熙皇帝的失望在於:胤禛用患病避開差事的舉動讓康熙皇帝對胤禛“一心為國”的印象大打折扣,而且幾乎認定了胤禛仍然為“太子黨”成員。康熙皇帝想要進一步考察胤禛的打算落了空,對這個抱有很大希望的皇子表現並不滿意。

康熙皇帝的心疼在於:為了躲避“扳倒太子”成為眾矢之的,胤禛竟然能夠不惜人為患上很可能要了自己性命的傷寒,皇子奪嫡的慘烈,可見一斑。面對此種境地的奪嫡之爭,康熙皇帝畢竟是一個上了年歲的父親,和自己有著直接關係的奪嫡之爭都將皇子們逼到了性命攸關的境地,康熙皇帝確實心疼了!

也就是說,胤禛在鄔思道指點下的具體操作,在康熙皇帝這裡,弊大於利!如果按照胤禛的脾氣秉性,他肯定會像主動請纓擔任“江南募捐”差事那樣而不惜再次成為“孤臣”,而康熙皇帝對於胤禛的傳位傾心正是源於這種“孤臣精神”。鄔思道來到胤禛身邊以後,胤禛更傾向於權謀手段的使用,而逐漸喪失了以往的“一心為國”、“真心為民”、“孤臣精神”等真幹務實的正面奪嫡路線。這對於康熙皇帝而言,無疑是起到負面影響的!

"

導讀:按照《雍正王朝》中對“九王奪嫡”事件的演繹和劇中主角皇四子胤禛和其重要謀士鄔思道的人設設定,皇四子胤禛之所以能夠在如此複雜的政局環境中成功的殺出重圍,從一個並不起眼、毫無優勢的皇子成功升級成為大清王朝的皇帝,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鄔思道的數次指點和大局安排。

花錢買命案、太子胤礽首次被廢、復立胤礽的太子之位、《百官行述》處理事件,乃至胤禛繼承皇位之初的種種必要安排,都有鄔思道的身影和意義重大的建議提供。

按照成為雍正皇帝的胤禛繼承皇位的當夜趕回府邸想要處決鄔思道的劇情演繹來看,鄔思道瞭解並掌握了雍正皇帝奪嫡過程中太多的內情和不便外傳的祕密。對於胤禛而言,鄔思道絕對稱得上是“四爺黨”的靈魂人物。


鄔思道其人在清朝歷史上確實存在,而且也真正替雍正皇帝出過大力,但其並沒有在“九王奪嫡”事件中幫助過皇四子胤禛,只是在雍正皇帝登基後,幫助雍正皇帝打開了剷除隆科多朋黨勢力的缺口,而後讓其真正的主子田文鏡深得雍正皇帝寵信,鄔思道也才開始聲名遠播。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按照清末民初的筆記小說《春冰室野乘》描述:

田(田文鏡)、鄔(鄔思道)二人以事齟齬,鄔憤而辭去。自此文鏡奏事,輒不當上意,數被譴責。

雍正皇帝也曾經在田文鏡的奏摺中,提及鄔思道:

“朕安好,鄔先生安否?”

由此可見,鄔思道雖然是田文鏡府中幕僚,但其以謀略見長的名聲在當時頗為響亮,對於田文鏡的輔助也很有成效,在雍正皇帝心中也佔據了一定地位。

《雍正王朝》對於鄔思道遇見皇四子胤禛之前的境遇設定頗為準確,但對雍正皇帝在“九王奪嫡”事件中的輔助則借鑑了歷史上雍正皇帝彼時真正的謀士——戴鐸。

就鄔思道在劇中的表現,和皇四子胤禛依據鄔思道的指點,穩紮穩打,以獲得康熙皇帝聖心為奪嫡工作重點,併成功殺出重圍,登基稱帝的劇情演繹來看,鄔思道乃系皇四子胤禛能夠獲得康熙皇帝認可,成功登上皇位的關鍵所在。

那麼,如果沒有鄔思道的輔助,皇四子胤禛能夠登上皇位的概率又有多大?要知道,歷史上的皇四子胤禛對於戴鐸向其提出的“暗度陳倉、巧中取勝”的奪嫡策略予以了“語言雖則金石,與我分中無用。我若有此心,斷不如此行履也。”的評價。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雖然歷史上的皇四子胤禛表面上掩藏自己的奪嫡之心,但其實際就是利用了戴鐸的奪嫡策略,可是在具體實踐中,並沒有謀士的具體指點和安排。

本文就依據《雍正王朝》的具體情節演繹,來分析下如果沒有鄔思道,皇四子胤禛還能不能順利獲得康熙皇帝的認可,登上皇位?或者,鄔思道對於皇四子胤禛的指點和奪嫡工作謀劃都是正確的嗎?

我們以“花錢買命案”、《百官行述》處理事件為例作出說明:

01 “花錢買命案”中的“言不聽、計不從”

“花錢買命案”出現以後,按照上書房三位大臣佟國維、馬齊、張廷玉的分析,案件的背後肯定有著超越“宰相”管轄的人物所在,如果按照正常程序,進行三司會審已經無法完成對案件的公平、公正審理,所以康熙皇帝需要一位皇子自動請纓審理此案。

按照鄔思道的分析,此案的特殊性在於三點:

1、此案和太子胤礽有著直接關係,如果將此案審理清楚,則一定會將胤礽的罪行查出,胤礽的太子之位很可能就會因此被廢黜。也就是說,如果哪位皇子主動請纓,勢必會承擔扳倒太子胤礽的“大過”,肯定會被康熙皇帝和眾多朝臣所不容,會在很長時間乃至永久性的成為眾矢之的,並最終導致皇位的錯失。

2、康熙皇帝對於此案背後牽扯的關鍵人物,心知肚明,分管刑部的太子胤礽肯定脫不了干係,甚至和此案有著直接關係。康熙皇帝之所以希望有皇子能夠主動站出來審理此案,一方面是為了進一步看清“太子黨”的組成情況,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進一步考察皇子在面對關係太子案件時的具體表現和態度。

3、皇子在具體審理案件的時候,會有何種表現,會不會因為想要扳倒太子取而代之,而刻意使用陰謀卑劣手段。考察皇子在面對“公和私”的問題上會不會用大局觀念、全局意識。也就是說,如果這件事處理不好,負責審理案件的皇子很可能會徹底失去康熙皇帝的聖心,甚至會獲罪乃至與皇位永遠無緣。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所以,利弊權衡以後,鄔思道建議皇四子胤禛放棄這次很可能立功,但更可能獲罪的差事。

但是,皇四子胤禛並沒有聽鄔思道的,而是和皇八子胤禩一同向康熙皇帝提出奏請:

“堂堂國家最高司法衙門,竟然出了如此駭人聽聞的冤案,以國家之大,各省府州縣的冤案更不知還有多少!兒臣願接下這個差事,清理冤獄。請皇阿瑪俯準!”

而且,按照康熙皇帝的最初打算,胤禛已經是他的第一人選。聞聽胤禛的舉動,鄔思道便收拾東西,想要離開:

“言不聽、計不從,不去而何?”

然後胤禛並沒有在意,只是讓鄔思道等待自己的進一步行為,再做打算。

是夜,胤禛便人為的給自己弄了一場風寒,按照康熙皇帝聞聽此病的語氣來看,這個風寒症在當時應該很嚴重。患病的胤禛成功的避開了此案的審理差事。而後就是鄔思道會心一笑,這笑有兩個意思:

1、他對胤禛的做法非常滿意

鄔思道給予皇四子胤禛的建議只是讓他不參與此案件的審理,但其並沒有考慮到康熙皇帝如果主動要求,胤禛該如何推辭。如果推辭的話,會有何種後果!很明顯,胤禛考慮的更為周密,他不但主動請纓以在康熙皇帝心中樹立一個“公正嚴明、為國效力、心懷坦蕩”的正面形象,還以病重為由巧妙的避開了康熙皇帝的指派和審理此案的差事,此一舉三得的舉措讓鄔思道真心佩服。

2、他看見了胤禛為了爭奪皇位,可以付出所有的決心和毅力

鄔思道之所以真心輔佐皇四子胤禛,就是因為他看到了胤禛“一心為國、真心為民”“王道”形象,但對於其心不忍、情太重的短板依然懷有質疑甚至有著憂慮,更重要的是他從未真正看到胤禛真心奪嫡的毅然決心。胤禛為了自己的目的,不惜人為染上傷寒重症讓鄔思道看清了胤禛的心思和奪嫡決心,這讓鄔思道很欣慰。

就整個過程而言,鄔思道給於胤禛的只是一個大局的態度,一個態度明確的決定,而並沒有就具體操作給予詳細的指點,甚至還有考慮不周、顧慮不全的缺失存在。和歷史上的戴鐸一樣,鄔思道只給予了策略和戰術上的宏觀指點,但具體操作和細節處理才是胤禛真正取得康熙皇帝聖心和認可的根本所在。

而且,鄔思道讓皇四子胤禛遠離此案、放棄審理此案的建議真的正確嗎?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李德全在向康熙皇帝彙報胤禛患病的時候,康熙皇帝明顯的表現出了質疑的語氣,但並沒有明言:

“去去,傳旨太醫院,讓凌國康去給四阿哥治病,要儘快治好!”

這說明康熙皇帝從開始就已經認定了皇四子胤禛為審理此案最合適的人,為什麼?

1、從胤禛江南辦差、追比國庫欠款的具體表現來看,皇四子胤禛公平廉明、處事明達,一心為國,確實為審理此案的不二人選。

2、皇四子胤禛當時還屬於“太子爺”成員,但其是否有爭奪皇位的想法,康熙皇帝並不確定,讓其審理此案就能進一步探明胤禛的真實想法。

3、太子胤礽接連犯錯,其太子之位在康熙皇帝早已經名存實亡,康熙皇帝必須提前做好更換太子的準備,而數次差事都有傑出表現的皇四子胤禛無疑是康熙皇帝傾心的人選。讓胤禛負責審理此案就是康熙皇帝對其更深一步的考察打算。

那麼,康熙皇帝知道胤禛是人為患病嗎?

知道!而且很失望卻也很心疼!

為胤禛看病的凌國康向康熙皇帝彙報說:

“四阿哥得的是傷寒!”

康熙皇帝明顯很是驚愕:

“傷寒吶!要緊嗎?”

凌國康回答道:

“回皇上,好好將息,不會有事!但最起碼要臥床一個月!”

聽到回答以後的康熙皇帝神情立馬落寞了很多,因為他知道傷寒的嚴重性,也聽到了那句“臥床一個月”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在如此關鍵的時候,胤禛突然患病肯定事有蹊蹺,從康熙皇帝的舉動和言行來看,他肯定知道胤禛的傷寒就是人為造成,就是為了避開審理此案故意患上的!

康熙皇帝的失望在於:胤禛用患病避開差事的舉動讓康熙皇帝對胤禛“一心為國”的印象大打折扣,而且幾乎認定了胤禛仍然為“太子黨”成員。康熙皇帝想要進一步考察胤禛的打算落了空,對這個抱有很大希望的皇子表現並不滿意。

康熙皇帝的心疼在於:為了躲避“扳倒太子”成為眾矢之的,胤禛竟然能夠不惜人為患上很可能要了自己性命的傷寒,皇子奪嫡的慘烈,可見一斑。面對此種境地的奪嫡之爭,康熙皇帝畢竟是一個上了年歲的父親,和自己有著直接關係的奪嫡之爭都將皇子們逼到了性命攸關的境地,康熙皇帝確實心疼了!

也就是說,胤禛在鄔思道指點下的具體操作,在康熙皇帝這裡,弊大於利!如果按照胤禛的脾氣秉性,他肯定會像主動請纓擔任“江南募捐”差事那樣而不惜再次成為“孤臣”,而康熙皇帝對於胤禛的傳位傾心正是源於這種“孤臣精神”。鄔思道來到胤禛身邊以後,胤禛更傾向於權謀手段的使用,而逐漸喪失了以往的“一心為國”、“真心為民”、“孤臣精神”等真幹務實的正面奪嫡路線。這對於康熙皇帝而言,無疑是起到負面影響的!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02 《百官行述》處理事件中的“自作多情”

按照鄔思道的建議,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將年羹堯不惜“血洗江夏鎮”換來的《百官行述》,當著眾多皇子和上書房留守大臣馬齊的面,付諸火炬。

至於為什麼要燒掉《百官行述》,我們已經在另外一篇解析馬齊的文章中詳細論述,那麼鄔思道憑什麼認為康熙皇帝不會追究胤禛私自處理《百官行述》,事前不稟明、事後不彙報的行為呢?

1、《百官行述》的主犯任伯安已經在“血洗江夏鎮”的行動中被年羹堯一刀抹了,死無對證,即使他想查也只能通過年羹堯,而年羹堯又被胤禛提前知會,所以胤禛獲罪的機率很小。

2、胤禛在火燒《百官行述》的時候,叫上了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和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還有上書房大臣馬齊等,也就是說除了一個被永遠圈禁的皇長子胤褆,康熙皇帝能夠傳承皇位的皇子悉數到場。如果康熙皇帝將此事徹查下去,那麼在場的皇子們一個都逃不了干係,皇位傳承怎麼辦?而且馬齊作為上書房留守大臣,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康熙皇帝,如果馬齊獲罪,那麼康熙皇帝的臉面何在?

3、就胤禛處理《百官行述》的目的來看,他的初衷也是為了朝廷、為了大清政局考慮,更為了康熙皇帝的皇權穩固考慮。如果《百官行述》落到居心叵測的皇子手中,那麼一場大規模的朋黨活動勢必對於清王朝,對康熙皇帝的皇位傳承甚至康熙皇帝的皇權統治造成巨大威脅。

"

導讀:按照《雍正王朝》中對“九王奪嫡”事件的演繹和劇中主角皇四子胤禛和其重要謀士鄔思道的人設設定,皇四子胤禛之所以能夠在如此複雜的政局環境中成功的殺出重圍,從一個並不起眼、毫無優勢的皇子成功升級成為大清王朝的皇帝,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鄔思道的數次指點和大局安排。

花錢買命案、太子胤礽首次被廢、復立胤礽的太子之位、《百官行述》處理事件,乃至胤禛繼承皇位之初的種種必要安排,都有鄔思道的身影和意義重大的建議提供。

按照成為雍正皇帝的胤禛繼承皇位的當夜趕回府邸想要處決鄔思道的劇情演繹來看,鄔思道瞭解並掌握了雍正皇帝奪嫡過程中太多的內情和不便外傳的祕密。對於胤禛而言,鄔思道絕對稱得上是“四爺黨”的靈魂人物。


鄔思道其人在清朝歷史上確實存在,而且也真正替雍正皇帝出過大力,但其並沒有在“九王奪嫡”事件中幫助過皇四子胤禛,只是在雍正皇帝登基後,幫助雍正皇帝打開了剷除隆科多朋黨勢力的缺口,而後讓其真正的主子田文鏡深得雍正皇帝寵信,鄔思道也才開始聲名遠播。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按照清末民初的筆記小說《春冰室野乘》描述:

田(田文鏡)、鄔(鄔思道)二人以事齟齬,鄔憤而辭去。自此文鏡奏事,輒不當上意,數被譴責。

雍正皇帝也曾經在田文鏡的奏摺中,提及鄔思道:

“朕安好,鄔先生安否?”

由此可見,鄔思道雖然是田文鏡府中幕僚,但其以謀略見長的名聲在當時頗為響亮,對於田文鏡的輔助也很有成效,在雍正皇帝心中也佔據了一定地位。

《雍正王朝》對於鄔思道遇見皇四子胤禛之前的境遇設定頗為準確,但對雍正皇帝在“九王奪嫡”事件中的輔助則借鑑了歷史上雍正皇帝彼時真正的謀士——戴鐸。

就鄔思道在劇中的表現,和皇四子胤禛依據鄔思道的指點,穩紮穩打,以獲得康熙皇帝聖心為奪嫡工作重點,併成功殺出重圍,登基稱帝的劇情演繹來看,鄔思道乃系皇四子胤禛能夠獲得康熙皇帝認可,成功登上皇位的關鍵所在。

那麼,如果沒有鄔思道的輔助,皇四子胤禛能夠登上皇位的概率又有多大?要知道,歷史上的皇四子胤禛對於戴鐸向其提出的“暗度陳倉、巧中取勝”的奪嫡策略予以了“語言雖則金石,與我分中無用。我若有此心,斷不如此行履也。”的評價。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雖然歷史上的皇四子胤禛表面上掩藏自己的奪嫡之心,但其實際就是利用了戴鐸的奪嫡策略,可是在具體實踐中,並沒有謀士的具體指點和安排。

本文就依據《雍正王朝》的具體情節演繹,來分析下如果沒有鄔思道,皇四子胤禛還能不能順利獲得康熙皇帝的認可,登上皇位?或者,鄔思道對於皇四子胤禛的指點和奪嫡工作謀劃都是正確的嗎?

我們以“花錢買命案”、《百官行述》處理事件為例作出說明:

01 “花錢買命案”中的“言不聽、計不從”

“花錢買命案”出現以後,按照上書房三位大臣佟國維、馬齊、張廷玉的分析,案件的背後肯定有著超越“宰相”管轄的人物所在,如果按照正常程序,進行三司會審已經無法完成對案件的公平、公正審理,所以康熙皇帝需要一位皇子自動請纓審理此案。

按照鄔思道的分析,此案的特殊性在於三點:

1、此案和太子胤礽有著直接關係,如果將此案審理清楚,則一定會將胤礽的罪行查出,胤礽的太子之位很可能就會因此被廢黜。也就是說,如果哪位皇子主動請纓,勢必會承擔扳倒太子胤礽的“大過”,肯定會被康熙皇帝和眾多朝臣所不容,會在很長時間乃至永久性的成為眾矢之的,並最終導致皇位的錯失。

2、康熙皇帝對於此案背後牽扯的關鍵人物,心知肚明,分管刑部的太子胤礽肯定脫不了干係,甚至和此案有著直接關係。康熙皇帝之所以希望有皇子能夠主動站出來審理此案,一方面是為了進一步看清“太子黨”的組成情況,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進一步考察皇子在面對關係太子案件時的具體表現和態度。

3、皇子在具體審理案件的時候,會有何種表現,會不會因為想要扳倒太子取而代之,而刻意使用陰謀卑劣手段。考察皇子在面對“公和私”的問題上會不會用大局觀念、全局意識。也就是說,如果這件事處理不好,負責審理案件的皇子很可能會徹底失去康熙皇帝的聖心,甚至會獲罪乃至與皇位永遠無緣。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所以,利弊權衡以後,鄔思道建議皇四子胤禛放棄這次很可能立功,但更可能獲罪的差事。

但是,皇四子胤禛並沒有聽鄔思道的,而是和皇八子胤禩一同向康熙皇帝提出奏請:

“堂堂國家最高司法衙門,竟然出了如此駭人聽聞的冤案,以國家之大,各省府州縣的冤案更不知還有多少!兒臣願接下這個差事,清理冤獄。請皇阿瑪俯準!”

而且,按照康熙皇帝的最初打算,胤禛已經是他的第一人選。聞聽胤禛的舉動,鄔思道便收拾東西,想要離開:

“言不聽、計不從,不去而何?”

然後胤禛並沒有在意,只是讓鄔思道等待自己的進一步行為,再做打算。

是夜,胤禛便人為的給自己弄了一場風寒,按照康熙皇帝聞聽此病的語氣來看,這個風寒症在當時應該很嚴重。患病的胤禛成功的避開了此案的審理差事。而後就是鄔思道會心一笑,這笑有兩個意思:

1、他對胤禛的做法非常滿意

鄔思道給予皇四子胤禛的建議只是讓他不參與此案件的審理,但其並沒有考慮到康熙皇帝如果主動要求,胤禛該如何推辭。如果推辭的話,會有何種後果!很明顯,胤禛考慮的更為周密,他不但主動請纓以在康熙皇帝心中樹立一個“公正嚴明、為國效力、心懷坦蕩”的正面形象,還以病重為由巧妙的避開了康熙皇帝的指派和審理此案的差事,此一舉三得的舉措讓鄔思道真心佩服。

2、他看見了胤禛為了爭奪皇位,可以付出所有的決心和毅力

鄔思道之所以真心輔佐皇四子胤禛,就是因為他看到了胤禛“一心為國、真心為民”“王道”形象,但對於其心不忍、情太重的短板依然懷有質疑甚至有著憂慮,更重要的是他從未真正看到胤禛真心奪嫡的毅然決心。胤禛為了自己的目的,不惜人為染上傷寒重症讓鄔思道看清了胤禛的心思和奪嫡決心,這讓鄔思道很欣慰。

就整個過程而言,鄔思道給於胤禛的只是一個大局的態度,一個態度明確的決定,而並沒有就具體操作給予詳細的指點,甚至還有考慮不周、顧慮不全的缺失存在。和歷史上的戴鐸一樣,鄔思道只給予了策略和戰術上的宏觀指點,但具體操作和細節處理才是胤禛真正取得康熙皇帝聖心和認可的根本所在。

而且,鄔思道讓皇四子胤禛遠離此案、放棄審理此案的建議真的正確嗎?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李德全在向康熙皇帝彙報胤禛患病的時候,康熙皇帝明顯的表現出了質疑的語氣,但並沒有明言:

“去去,傳旨太醫院,讓凌國康去給四阿哥治病,要儘快治好!”

這說明康熙皇帝從開始就已經認定了皇四子胤禛為審理此案最合適的人,為什麼?

1、從胤禛江南辦差、追比國庫欠款的具體表現來看,皇四子胤禛公平廉明、處事明達,一心為國,確實為審理此案的不二人選。

2、皇四子胤禛當時還屬於“太子爺”成員,但其是否有爭奪皇位的想法,康熙皇帝並不確定,讓其審理此案就能進一步探明胤禛的真實想法。

3、太子胤礽接連犯錯,其太子之位在康熙皇帝早已經名存實亡,康熙皇帝必須提前做好更換太子的準備,而數次差事都有傑出表現的皇四子胤禛無疑是康熙皇帝傾心的人選。讓胤禛負責審理此案就是康熙皇帝對其更深一步的考察打算。

那麼,康熙皇帝知道胤禛是人為患病嗎?

知道!而且很失望卻也很心疼!

為胤禛看病的凌國康向康熙皇帝彙報說:

“四阿哥得的是傷寒!”

康熙皇帝明顯很是驚愕:

“傷寒吶!要緊嗎?”

凌國康回答道:

“回皇上,好好將息,不會有事!但最起碼要臥床一個月!”

聽到回答以後的康熙皇帝神情立馬落寞了很多,因為他知道傷寒的嚴重性,也聽到了那句“臥床一個月”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在如此關鍵的時候,胤禛突然患病肯定事有蹊蹺,從康熙皇帝的舉動和言行來看,他肯定知道胤禛的傷寒就是人為造成,就是為了避開審理此案故意患上的!

康熙皇帝的失望在於:胤禛用患病避開差事的舉動讓康熙皇帝對胤禛“一心為國”的印象大打折扣,而且幾乎認定了胤禛仍然為“太子黨”成員。康熙皇帝想要進一步考察胤禛的打算落了空,對這個抱有很大希望的皇子表現並不滿意。

康熙皇帝的心疼在於:為了躲避“扳倒太子”成為眾矢之的,胤禛竟然能夠不惜人為患上很可能要了自己性命的傷寒,皇子奪嫡的慘烈,可見一斑。面對此種境地的奪嫡之爭,康熙皇帝畢竟是一個上了年歲的父親,和自己有著直接關係的奪嫡之爭都將皇子們逼到了性命攸關的境地,康熙皇帝確實心疼了!

也就是說,胤禛在鄔思道指點下的具體操作,在康熙皇帝這裡,弊大於利!如果按照胤禛的脾氣秉性,他肯定會像主動請纓擔任“江南募捐”差事那樣而不惜再次成為“孤臣”,而康熙皇帝對於胤禛的傳位傾心正是源於這種“孤臣精神”。鄔思道來到胤禛身邊以後,胤禛更傾向於權謀手段的使用,而逐漸喪失了以往的“一心為國”、“真心為民”、“孤臣精神”等真幹務實的正面奪嫡路線。這對於康熙皇帝而言,無疑是起到負面影響的!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02 《百官行述》處理事件中的“自作多情”

按照鄔思道的建議,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將年羹堯不惜“血洗江夏鎮”換來的《百官行述》,當著眾多皇子和上書房留守大臣馬齊的面,付諸火炬。

至於為什麼要燒掉《百官行述》,我們已經在另外一篇解析馬齊的文章中詳細論述,那麼鄔思道憑什麼認為康熙皇帝不會追究胤禛私自處理《百官行述》,事前不稟明、事後不彙報的行為呢?

1、《百官行述》的主犯任伯安已經在“血洗江夏鎮”的行動中被年羹堯一刀抹了,死無對證,即使他想查也只能通過年羹堯,而年羹堯又被胤禛提前知會,所以胤禛獲罪的機率很小。

2、胤禛在火燒《百官行述》的時候,叫上了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和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還有上書房大臣馬齊等,也就是說除了一個被永遠圈禁的皇長子胤褆,康熙皇帝能夠傳承皇位的皇子悉數到場。如果康熙皇帝將此事徹查下去,那麼在場的皇子們一個都逃不了干係,皇位傳承怎麼辦?而且馬齊作為上書房留守大臣,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康熙皇帝,如果馬齊獲罪,那麼康熙皇帝的臉面何在?

3、就胤禛處理《百官行述》的目的來看,他的初衷也是為了朝廷、為了大清政局考慮,更為了康熙皇帝的皇權穩固考慮。如果《百官行述》落到居心叵測的皇子手中,那麼一場大規模的朋黨活動勢必對於清王朝,對康熙皇帝的皇位傳承甚至康熙皇帝的皇權統治造成巨大威脅。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所以,鄔思道才會建議胤禛將《百官行述》果斷處理!

但果真沒有處理處理胤禛的康熙皇帝,真的如鄔思道分析的那樣,會對胤禛另眼相看、更為器重嗎?

得知胤禛火燒《百官行述》一事後,康熙皇帝大怒,躺倒在床:

“腐敗、腐敗,這怎麼得了,怎麼得了啊!三百多個官的把柄,讓人家給攥住了!這麼大的事,胤禛就一把火燒了!事先不請奏,事後不上報,太子、胤禩,這麼多皇子誰也不吱聲?”

康熙皇帝如此憤怒之言是當著自己的心腹大臣張廷玉說的,這說明這幾句話乃系康熙皇帝的真實想法,沒有隱藏內在含義的意思,那麼康熙皇帝到底什麼意思?

"

導讀:按照《雍正王朝》中對“九王奪嫡”事件的演繹和劇中主角皇四子胤禛和其重要謀士鄔思道的人設設定,皇四子胤禛之所以能夠在如此複雜的政局環境中成功的殺出重圍,從一個並不起眼、毫無優勢的皇子成功升級成為大清王朝的皇帝,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鄔思道的數次指點和大局安排。

花錢買命案、太子胤礽首次被廢、復立胤礽的太子之位、《百官行述》處理事件,乃至胤禛繼承皇位之初的種種必要安排,都有鄔思道的身影和意義重大的建議提供。

按照成為雍正皇帝的胤禛繼承皇位的當夜趕回府邸想要處決鄔思道的劇情演繹來看,鄔思道瞭解並掌握了雍正皇帝奪嫡過程中太多的內情和不便外傳的祕密。對於胤禛而言,鄔思道絕對稱得上是“四爺黨”的靈魂人物。


鄔思道其人在清朝歷史上確實存在,而且也真正替雍正皇帝出過大力,但其並沒有在“九王奪嫡”事件中幫助過皇四子胤禛,只是在雍正皇帝登基後,幫助雍正皇帝打開了剷除隆科多朋黨勢力的缺口,而後讓其真正的主子田文鏡深得雍正皇帝寵信,鄔思道也才開始聲名遠播。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按照清末民初的筆記小說《春冰室野乘》描述:

田(田文鏡)、鄔(鄔思道)二人以事齟齬,鄔憤而辭去。自此文鏡奏事,輒不當上意,數被譴責。

雍正皇帝也曾經在田文鏡的奏摺中,提及鄔思道:

“朕安好,鄔先生安否?”

由此可見,鄔思道雖然是田文鏡府中幕僚,但其以謀略見長的名聲在當時頗為響亮,對於田文鏡的輔助也很有成效,在雍正皇帝心中也佔據了一定地位。

《雍正王朝》對於鄔思道遇見皇四子胤禛之前的境遇設定頗為準確,但對雍正皇帝在“九王奪嫡”事件中的輔助則借鑑了歷史上雍正皇帝彼時真正的謀士——戴鐸。

就鄔思道在劇中的表現,和皇四子胤禛依據鄔思道的指點,穩紮穩打,以獲得康熙皇帝聖心為奪嫡工作重點,併成功殺出重圍,登基稱帝的劇情演繹來看,鄔思道乃系皇四子胤禛能夠獲得康熙皇帝認可,成功登上皇位的關鍵所在。

那麼,如果沒有鄔思道的輔助,皇四子胤禛能夠登上皇位的概率又有多大?要知道,歷史上的皇四子胤禛對於戴鐸向其提出的“暗度陳倉、巧中取勝”的奪嫡策略予以了“語言雖則金石,與我分中無用。我若有此心,斷不如此行履也。”的評價。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雖然歷史上的皇四子胤禛表面上掩藏自己的奪嫡之心,但其實際就是利用了戴鐸的奪嫡策略,可是在具體實踐中,並沒有謀士的具體指點和安排。

本文就依據《雍正王朝》的具體情節演繹,來分析下如果沒有鄔思道,皇四子胤禛還能不能順利獲得康熙皇帝的認可,登上皇位?或者,鄔思道對於皇四子胤禛的指點和奪嫡工作謀劃都是正確的嗎?

我們以“花錢買命案”、《百官行述》處理事件為例作出說明:

01 “花錢買命案”中的“言不聽、計不從”

“花錢買命案”出現以後,按照上書房三位大臣佟國維、馬齊、張廷玉的分析,案件的背後肯定有著超越“宰相”管轄的人物所在,如果按照正常程序,進行三司會審已經無法完成對案件的公平、公正審理,所以康熙皇帝需要一位皇子自動請纓審理此案。

按照鄔思道的分析,此案的特殊性在於三點:

1、此案和太子胤礽有著直接關係,如果將此案審理清楚,則一定會將胤礽的罪行查出,胤礽的太子之位很可能就會因此被廢黜。也就是說,如果哪位皇子主動請纓,勢必會承擔扳倒太子胤礽的“大過”,肯定會被康熙皇帝和眾多朝臣所不容,會在很長時間乃至永久性的成為眾矢之的,並最終導致皇位的錯失。

2、康熙皇帝對於此案背後牽扯的關鍵人物,心知肚明,分管刑部的太子胤礽肯定脫不了干係,甚至和此案有著直接關係。康熙皇帝之所以希望有皇子能夠主動站出來審理此案,一方面是為了進一步看清“太子黨”的組成情況,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進一步考察皇子在面對關係太子案件時的具體表現和態度。

3、皇子在具體審理案件的時候,會有何種表現,會不會因為想要扳倒太子取而代之,而刻意使用陰謀卑劣手段。考察皇子在面對“公和私”的問題上會不會用大局觀念、全局意識。也就是說,如果這件事處理不好,負責審理案件的皇子很可能會徹底失去康熙皇帝的聖心,甚至會獲罪乃至與皇位永遠無緣。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所以,利弊權衡以後,鄔思道建議皇四子胤禛放棄這次很可能立功,但更可能獲罪的差事。

但是,皇四子胤禛並沒有聽鄔思道的,而是和皇八子胤禩一同向康熙皇帝提出奏請:

“堂堂國家最高司法衙門,竟然出了如此駭人聽聞的冤案,以國家之大,各省府州縣的冤案更不知還有多少!兒臣願接下這個差事,清理冤獄。請皇阿瑪俯準!”

而且,按照康熙皇帝的最初打算,胤禛已經是他的第一人選。聞聽胤禛的舉動,鄔思道便收拾東西,想要離開:

“言不聽、計不從,不去而何?”

然後胤禛並沒有在意,只是讓鄔思道等待自己的進一步行為,再做打算。

是夜,胤禛便人為的給自己弄了一場風寒,按照康熙皇帝聞聽此病的語氣來看,這個風寒症在當時應該很嚴重。患病的胤禛成功的避開了此案的審理差事。而後就是鄔思道會心一笑,這笑有兩個意思:

1、他對胤禛的做法非常滿意

鄔思道給予皇四子胤禛的建議只是讓他不參與此案件的審理,但其並沒有考慮到康熙皇帝如果主動要求,胤禛該如何推辭。如果推辭的話,會有何種後果!很明顯,胤禛考慮的更為周密,他不但主動請纓以在康熙皇帝心中樹立一個“公正嚴明、為國效力、心懷坦蕩”的正面形象,還以病重為由巧妙的避開了康熙皇帝的指派和審理此案的差事,此一舉三得的舉措讓鄔思道真心佩服。

2、他看見了胤禛為了爭奪皇位,可以付出所有的決心和毅力

鄔思道之所以真心輔佐皇四子胤禛,就是因為他看到了胤禛“一心為國、真心為民”“王道”形象,但對於其心不忍、情太重的短板依然懷有質疑甚至有著憂慮,更重要的是他從未真正看到胤禛真心奪嫡的毅然決心。胤禛為了自己的目的,不惜人為染上傷寒重症讓鄔思道看清了胤禛的心思和奪嫡決心,這讓鄔思道很欣慰。

就整個過程而言,鄔思道給於胤禛的只是一個大局的態度,一個態度明確的決定,而並沒有就具體操作給予詳細的指點,甚至還有考慮不周、顧慮不全的缺失存在。和歷史上的戴鐸一樣,鄔思道只給予了策略和戰術上的宏觀指點,但具體操作和細節處理才是胤禛真正取得康熙皇帝聖心和認可的根本所在。

而且,鄔思道讓皇四子胤禛遠離此案、放棄審理此案的建議真的正確嗎?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李德全在向康熙皇帝彙報胤禛患病的時候,康熙皇帝明顯的表現出了質疑的語氣,但並沒有明言:

“去去,傳旨太醫院,讓凌國康去給四阿哥治病,要儘快治好!”

這說明康熙皇帝從開始就已經認定了皇四子胤禛為審理此案最合適的人,為什麼?

1、從胤禛江南辦差、追比國庫欠款的具體表現來看,皇四子胤禛公平廉明、處事明達,一心為國,確實為審理此案的不二人選。

2、皇四子胤禛當時還屬於“太子爺”成員,但其是否有爭奪皇位的想法,康熙皇帝並不確定,讓其審理此案就能進一步探明胤禛的真實想法。

3、太子胤礽接連犯錯,其太子之位在康熙皇帝早已經名存實亡,康熙皇帝必須提前做好更換太子的準備,而數次差事都有傑出表現的皇四子胤禛無疑是康熙皇帝傾心的人選。讓胤禛負責審理此案就是康熙皇帝對其更深一步的考察打算。

那麼,康熙皇帝知道胤禛是人為患病嗎?

知道!而且很失望卻也很心疼!

為胤禛看病的凌國康向康熙皇帝彙報說:

“四阿哥得的是傷寒!”

康熙皇帝明顯很是驚愕:

“傷寒吶!要緊嗎?”

凌國康回答道:

“回皇上,好好將息,不會有事!但最起碼要臥床一個月!”

聽到回答以後的康熙皇帝神情立馬落寞了很多,因為他知道傷寒的嚴重性,也聽到了那句“臥床一個月”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在如此關鍵的時候,胤禛突然患病肯定事有蹊蹺,從康熙皇帝的舉動和言行來看,他肯定知道胤禛的傷寒就是人為造成,就是為了避開審理此案故意患上的!

康熙皇帝的失望在於:胤禛用患病避開差事的舉動讓康熙皇帝對胤禛“一心為國”的印象大打折扣,而且幾乎認定了胤禛仍然為“太子黨”成員。康熙皇帝想要進一步考察胤禛的打算落了空,對這個抱有很大希望的皇子表現並不滿意。

康熙皇帝的心疼在於:為了躲避“扳倒太子”成為眾矢之的,胤禛竟然能夠不惜人為患上很可能要了自己性命的傷寒,皇子奪嫡的慘烈,可見一斑。面對此種境地的奪嫡之爭,康熙皇帝畢竟是一個上了年歲的父親,和自己有著直接關係的奪嫡之爭都將皇子們逼到了性命攸關的境地,康熙皇帝確實心疼了!

也就是說,胤禛在鄔思道指點下的具體操作,在康熙皇帝這裡,弊大於利!如果按照胤禛的脾氣秉性,他肯定會像主動請纓擔任“江南募捐”差事那樣而不惜再次成為“孤臣”,而康熙皇帝對於胤禛的傳位傾心正是源於這種“孤臣精神”。鄔思道來到胤禛身邊以後,胤禛更傾向於權謀手段的使用,而逐漸喪失了以往的“一心為國”、“真心為民”、“孤臣精神”等真幹務實的正面奪嫡路線。這對於康熙皇帝而言,無疑是起到負面影響的!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02 《百官行述》處理事件中的“自作多情”

按照鄔思道的建議,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將年羹堯不惜“血洗江夏鎮”換來的《百官行述》,當著眾多皇子和上書房留守大臣馬齊的面,付諸火炬。

至於為什麼要燒掉《百官行述》,我們已經在另外一篇解析馬齊的文章中詳細論述,那麼鄔思道憑什麼認為康熙皇帝不會追究胤禛私自處理《百官行述》,事前不稟明、事後不彙報的行為呢?

1、《百官行述》的主犯任伯安已經在“血洗江夏鎮”的行動中被年羹堯一刀抹了,死無對證,即使他想查也只能通過年羹堯,而年羹堯又被胤禛提前知會,所以胤禛獲罪的機率很小。

2、胤禛在火燒《百官行述》的時候,叫上了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和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還有上書房大臣馬齊等,也就是說除了一個被永遠圈禁的皇長子胤褆,康熙皇帝能夠傳承皇位的皇子悉數到場。如果康熙皇帝將此事徹查下去,那麼在場的皇子們一個都逃不了干係,皇位傳承怎麼辦?而且馬齊作為上書房留守大臣,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康熙皇帝,如果馬齊獲罪,那麼康熙皇帝的臉面何在?

3、就胤禛處理《百官行述》的目的來看,他的初衷也是為了朝廷、為了大清政局考慮,更為了康熙皇帝的皇權穩固考慮。如果《百官行述》落到居心叵測的皇子手中,那麼一場大規模的朋黨活動勢必對於清王朝,對康熙皇帝的皇位傳承甚至康熙皇帝的皇權統治造成巨大威脅。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所以,鄔思道才會建議胤禛將《百官行述》果斷處理!

但果真沒有處理處理胤禛的康熙皇帝,真的如鄔思道分析的那樣,會對胤禛另眼相看、更為器重嗎?

得知胤禛火燒《百官行述》一事後,康熙皇帝大怒,躺倒在床:

“腐敗、腐敗,這怎麼得了,怎麼得了啊!三百多個官的把柄,讓人家給攥住了!這麼大的事,胤禛就一把火燒了!事先不請奏,事後不上報,太子、胤禩,這麼多皇子誰也不吱聲?”

康熙皇帝如此憤怒之言是當著自己的心腹大臣張廷玉說的,這說明這幾句話乃系康熙皇帝的真實想法,沒有隱藏內在含義的意思,那麼康熙皇帝到底什麼意思?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1、作為大清王朝的皇帝,康熙皇帝更希望得到《百官行述》,這對於康熙皇帝維護晚期政局,尤其是皇子結黨嚴重的當口,《百官行述》對於康熙皇帝而言,意義非凡。相對於《百官行述》讓康熙皇帝的憤怒,胤禛私自處理《百官行述》的舉動更讓康熙皇帝生氣。

2、《百官行述》畢竟是一件關係朝局動盪的大事,胤禛的私自處理,讓康熙皇帝感覺到了其對於皇帝權威的威脅,而且在場的眾位皇子都沒有上報自己,這對於康熙皇帝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3、康熙皇帝或許知道胤禛為了朝局、為了大局著想的初衷,但康熙皇帝並不喜歡這種自作主張的聰明和權謀,毫無疑問,他還是更傾向於胤禛成為“孤臣”,而不是用這種手段獲得聖心。

所以,鄔思道關於《百官行述》給予胤禛的建議並不是失算,而是沒能猜透康熙皇帝的內心。而且,鄔思道的失誤還不止於此。

對於皇十三子胤祥,康熙皇帝能夠圈禁其十年之久,就是為了擔心胤祥會在惹麻煩以後,牽連胤禛,從而被迫失去皇位。那麼,鄔思道就沒有看出這一點嗎?他就沒有想辦法將胤祥暫時剝離“四爺黨”的具體舉措嗎?

有!就在《百官行述》事件中!而且,鄔思道知道就胤禛和胤祥的親近關係來看,胤禛肯定不會主動將胤祥送進禁所。所以,鄔思道對於胤祥的設計是自己暗自進行,並未明言的“自作多情”!

胤禛命令年羹堯奪回《百官行述》,然後一把火燒掉《百官行述》的一系列行為,在康熙皇帝二次廢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後,胤祥也因為在江夏鎮的具體表現而被圈禁,這正是鄔思道的暗中安排。

"

導讀:按照《雍正王朝》中對“九王奪嫡”事件的演繹和劇中主角皇四子胤禛和其重要謀士鄔思道的人設設定,皇四子胤禛之所以能夠在如此複雜的政局環境中成功的殺出重圍,從一個並不起眼、毫無優勢的皇子成功升級成為大清王朝的皇帝,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鄔思道的數次指點和大局安排。

花錢買命案、太子胤礽首次被廢、復立胤礽的太子之位、《百官行述》處理事件,乃至胤禛繼承皇位之初的種種必要安排,都有鄔思道的身影和意義重大的建議提供。

按照成為雍正皇帝的胤禛繼承皇位的當夜趕回府邸想要處決鄔思道的劇情演繹來看,鄔思道瞭解並掌握了雍正皇帝奪嫡過程中太多的內情和不便外傳的祕密。對於胤禛而言,鄔思道絕對稱得上是“四爺黨”的靈魂人物。


鄔思道其人在清朝歷史上確實存在,而且也真正替雍正皇帝出過大力,但其並沒有在“九王奪嫡”事件中幫助過皇四子胤禛,只是在雍正皇帝登基後,幫助雍正皇帝打開了剷除隆科多朋黨勢力的缺口,而後讓其真正的主子田文鏡深得雍正皇帝寵信,鄔思道也才開始聲名遠播。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按照清末民初的筆記小說《春冰室野乘》描述:

田(田文鏡)、鄔(鄔思道)二人以事齟齬,鄔憤而辭去。自此文鏡奏事,輒不當上意,數被譴責。

雍正皇帝也曾經在田文鏡的奏摺中,提及鄔思道:

“朕安好,鄔先生安否?”

由此可見,鄔思道雖然是田文鏡府中幕僚,但其以謀略見長的名聲在當時頗為響亮,對於田文鏡的輔助也很有成效,在雍正皇帝心中也佔據了一定地位。

《雍正王朝》對於鄔思道遇見皇四子胤禛之前的境遇設定頗為準確,但對雍正皇帝在“九王奪嫡”事件中的輔助則借鑑了歷史上雍正皇帝彼時真正的謀士——戴鐸。

就鄔思道在劇中的表現,和皇四子胤禛依據鄔思道的指點,穩紮穩打,以獲得康熙皇帝聖心為奪嫡工作重點,併成功殺出重圍,登基稱帝的劇情演繹來看,鄔思道乃系皇四子胤禛能夠獲得康熙皇帝認可,成功登上皇位的關鍵所在。

那麼,如果沒有鄔思道的輔助,皇四子胤禛能夠登上皇位的概率又有多大?要知道,歷史上的皇四子胤禛對於戴鐸向其提出的“暗度陳倉、巧中取勝”的奪嫡策略予以了“語言雖則金石,與我分中無用。我若有此心,斷不如此行履也。”的評價。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雖然歷史上的皇四子胤禛表面上掩藏自己的奪嫡之心,但其實際就是利用了戴鐸的奪嫡策略,可是在具體實踐中,並沒有謀士的具體指點和安排。

本文就依據《雍正王朝》的具體情節演繹,來分析下如果沒有鄔思道,皇四子胤禛還能不能順利獲得康熙皇帝的認可,登上皇位?或者,鄔思道對於皇四子胤禛的指點和奪嫡工作謀劃都是正確的嗎?

我們以“花錢買命案”、《百官行述》處理事件為例作出說明:

01 “花錢買命案”中的“言不聽、計不從”

“花錢買命案”出現以後,按照上書房三位大臣佟國維、馬齊、張廷玉的分析,案件的背後肯定有著超越“宰相”管轄的人物所在,如果按照正常程序,進行三司會審已經無法完成對案件的公平、公正審理,所以康熙皇帝需要一位皇子自動請纓審理此案。

按照鄔思道的分析,此案的特殊性在於三點:

1、此案和太子胤礽有著直接關係,如果將此案審理清楚,則一定會將胤礽的罪行查出,胤礽的太子之位很可能就會因此被廢黜。也就是說,如果哪位皇子主動請纓,勢必會承擔扳倒太子胤礽的“大過”,肯定會被康熙皇帝和眾多朝臣所不容,會在很長時間乃至永久性的成為眾矢之的,並最終導致皇位的錯失。

2、康熙皇帝對於此案背後牽扯的關鍵人物,心知肚明,分管刑部的太子胤礽肯定脫不了干係,甚至和此案有著直接關係。康熙皇帝之所以希望有皇子能夠主動站出來審理此案,一方面是為了進一步看清“太子黨”的組成情況,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進一步考察皇子在面對關係太子案件時的具體表現和態度。

3、皇子在具體審理案件的時候,會有何種表現,會不會因為想要扳倒太子取而代之,而刻意使用陰謀卑劣手段。考察皇子在面對“公和私”的問題上會不會用大局觀念、全局意識。也就是說,如果這件事處理不好,負責審理案件的皇子很可能會徹底失去康熙皇帝的聖心,甚至會獲罪乃至與皇位永遠無緣。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所以,利弊權衡以後,鄔思道建議皇四子胤禛放棄這次很可能立功,但更可能獲罪的差事。

但是,皇四子胤禛並沒有聽鄔思道的,而是和皇八子胤禩一同向康熙皇帝提出奏請:

“堂堂國家最高司法衙門,竟然出了如此駭人聽聞的冤案,以國家之大,各省府州縣的冤案更不知還有多少!兒臣願接下這個差事,清理冤獄。請皇阿瑪俯準!”

而且,按照康熙皇帝的最初打算,胤禛已經是他的第一人選。聞聽胤禛的舉動,鄔思道便收拾東西,想要離開:

“言不聽、計不從,不去而何?”

然後胤禛並沒有在意,只是讓鄔思道等待自己的進一步行為,再做打算。

是夜,胤禛便人為的給自己弄了一場風寒,按照康熙皇帝聞聽此病的語氣來看,這個風寒症在當時應該很嚴重。患病的胤禛成功的避開了此案的審理差事。而後就是鄔思道會心一笑,這笑有兩個意思:

1、他對胤禛的做法非常滿意

鄔思道給予皇四子胤禛的建議只是讓他不參與此案件的審理,但其並沒有考慮到康熙皇帝如果主動要求,胤禛該如何推辭。如果推辭的話,會有何種後果!很明顯,胤禛考慮的更為周密,他不但主動請纓以在康熙皇帝心中樹立一個“公正嚴明、為國效力、心懷坦蕩”的正面形象,還以病重為由巧妙的避開了康熙皇帝的指派和審理此案的差事,此一舉三得的舉措讓鄔思道真心佩服。

2、他看見了胤禛為了爭奪皇位,可以付出所有的決心和毅力

鄔思道之所以真心輔佐皇四子胤禛,就是因為他看到了胤禛“一心為國、真心為民”“王道”形象,但對於其心不忍、情太重的短板依然懷有質疑甚至有著憂慮,更重要的是他從未真正看到胤禛真心奪嫡的毅然決心。胤禛為了自己的目的,不惜人為染上傷寒重症讓鄔思道看清了胤禛的心思和奪嫡決心,這讓鄔思道很欣慰。

就整個過程而言,鄔思道給於胤禛的只是一個大局的態度,一個態度明確的決定,而並沒有就具體操作給予詳細的指點,甚至還有考慮不周、顧慮不全的缺失存在。和歷史上的戴鐸一樣,鄔思道只給予了策略和戰術上的宏觀指點,但具體操作和細節處理才是胤禛真正取得康熙皇帝聖心和認可的根本所在。

而且,鄔思道讓皇四子胤禛遠離此案、放棄審理此案的建議真的正確嗎?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李德全在向康熙皇帝彙報胤禛患病的時候,康熙皇帝明顯的表現出了質疑的語氣,但並沒有明言:

“去去,傳旨太醫院,讓凌國康去給四阿哥治病,要儘快治好!”

這說明康熙皇帝從開始就已經認定了皇四子胤禛為審理此案最合適的人,為什麼?

1、從胤禛江南辦差、追比國庫欠款的具體表現來看,皇四子胤禛公平廉明、處事明達,一心為國,確實為審理此案的不二人選。

2、皇四子胤禛當時還屬於“太子爺”成員,但其是否有爭奪皇位的想法,康熙皇帝並不確定,讓其審理此案就能進一步探明胤禛的真實想法。

3、太子胤礽接連犯錯,其太子之位在康熙皇帝早已經名存實亡,康熙皇帝必須提前做好更換太子的準備,而數次差事都有傑出表現的皇四子胤禛無疑是康熙皇帝傾心的人選。讓胤禛負責審理此案就是康熙皇帝對其更深一步的考察打算。

那麼,康熙皇帝知道胤禛是人為患病嗎?

知道!而且很失望卻也很心疼!

為胤禛看病的凌國康向康熙皇帝彙報說:

“四阿哥得的是傷寒!”

康熙皇帝明顯很是驚愕:

“傷寒吶!要緊嗎?”

凌國康回答道:

“回皇上,好好將息,不會有事!但最起碼要臥床一個月!”

聽到回答以後的康熙皇帝神情立馬落寞了很多,因為他知道傷寒的嚴重性,也聽到了那句“臥床一個月”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在如此關鍵的時候,胤禛突然患病肯定事有蹊蹺,從康熙皇帝的舉動和言行來看,他肯定知道胤禛的傷寒就是人為造成,就是為了避開審理此案故意患上的!

康熙皇帝的失望在於:胤禛用患病避開差事的舉動讓康熙皇帝對胤禛“一心為國”的印象大打折扣,而且幾乎認定了胤禛仍然為“太子黨”成員。康熙皇帝想要進一步考察胤禛的打算落了空,對這個抱有很大希望的皇子表現並不滿意。

康熙皇帝的心疼在於:為了躲避“扳倒太子”成為眾矢之的,胤禛竟然能夠不惜人為患上很可能要了自己性命的傷寒,皇子奪嫡的慘烈,可見一斑。面對此種境地的奪嫡之爭,康熙皇帝畢竟是一個上了年歲的父親,和自己有著直接關係的奪嫡之爭都將皇子們逼到了性命攸關的境地,康熙皇帝確實心疼了!

也就是說,胤禛在鄔思道指點下的具體操作,在康熙皇帝這裡,弊大於利!如果按照胤禛的脾氣秉性,他肯定會像主動請纓擔任“江南募捐”差事那樣而不惜再次成為“孤臣”,而康熙皇帝對於胤禛的傳位傾心正是源於這種“孤臣精神”。鄔思道來到胤禛身邊以後,胤禛更傾向於權謀手段的使用,而逐漸喪失了以往的“一心為國”、“真心為民”、“孤臣精神”等真幹務實的正面奪嫡路線。這對於康熙皇帝而言,無疑是起到負面影響的!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02 《百官行述》處理事件中的“自作多情”

按照鄔思道的建議,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將年羹堯不惜“血洗江夏鎮”換來的《百官行述》,當著眾多皇子和上書房留守大臣馬齊的面,付諸火炬。

至於為什麼要燒掉《百官行述》,我們已經在另外一篇解析馬齊的文章中詳細論述,那麼鄔思道憑什麼認為康熙皇帝不會追究胤禛私自處理《百官行述》,事前不稟明、事後不彙報的行為呢?

1、《百官行述》的主犯任伯安已經在“血洗江夏鎮”的行動中被年羹堯一刀抹了,死無對證,即使他想查也只能通過年羹堯,而年羹堯又被胤禛提前知會,所以胤禛獲罪的機率很小。

2、胤禛在火燒《百官行述》的時候,叫上了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和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還有上書房大臣馬齊等,也就是說除了一個被永遠圈禁的皇長子胤褆,康熙皇帝能夠傳承皇位的皇子悉數到場。如果康熙皇帝將此事徹查下去,那麼在場的皇子們一個都逃不了干係,皇位傳承怎麼辦?而且馬齊作為上書房留守大臣,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康熙皇帝,如果馬齊獲罪,那麼康熙皇帝的臉面何在?

3、就胤禛處理《百官行述》的目的來看,他的初衷也是為了朝廷、為了大清政局考慮,更為了康熙皇帝的皇權穩固考慮。如果《百官行述》落到居心叵測的皇子手中,那麼一場大規模的朋黨活動勢必對於清王朝,對康熙皇帝的皇位傳承甚至康熙皇帝的皇權統治造成巨大威脅。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所以,鄔思道才會建議胤禛將《百官行述》果斷處理!

但果真沒有處理處理胤禛的康熙皇帝,真的如鄔思道分析的那樣,會對胤禛另眼相看、更為器重嗎?

得知胤禛火燒《百官行述》一事後,康熙皇帝大怒,躺倒在床:

“腐敗、腐敗,這怎麼得了,怎麼得了啊!三百多個官的把柄,讓人家給攥住了!這麼大的事,胤禛就一把火燒了!事先不請奏,事後不上報,太子、胤禩,這麼多皇子誰也不吱聲?”

康熙皇帝如此憤怒之言是當著自己的心腹大臣張廷玉說的,這說明這幾句話乃系康熙皇帝的真實想法,沒有隱藏內在含義的意思,那麼康熙皇帝到底什麼意思?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1、作為大清王朝的皇帝,康熙皇帝更希望得到《百官行述》,這對於康熙皇帝維護晚期政局,尤其是皇子結黨嚴重的當口,《百官行述》對於康熙皇帝而言,意義非凡。相對於《百官行述》讓康熙皇帝的憤怒,胤禛私自處理《百官行述》的舉動更讓康熙皇帝生氣。

2、《百官行述》畢竟是一件關係朝局動盪的大事,胤禛的私自處理,讓康熙皇帝感覺到了其對於皇帝權威的威脅,而且在場的眾位皇子都沒有上報自己,這對於康熙皇帝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3、康熙皇帝或許知道胤禛為了朝局、為了大局著想的初衷,但康熙皇帝並不喜歡這種自作主張的聰明和權謀,毫無疑問,他還是更傾向於胤禛成為“孤臣”,而不是用這種手段獲得聖心。

所以,鄔思道關於《百官行述》給予胤禛的建議並不是失算,而是沒能猜透康熙皇帝的內心。而且,鄔思道的失誤還不止於此。

對於皇十三子胤祥,康熙皇帝能夠圈禁其十年之久,就是為了擔心胤祥會在惹麻煩以後,牽連胤禛,從而被迫失去皇位。那麼,鄔思道就沒有看出這一點嗎?他就沒有想辦法將胤祥暫時剝離“四爺黨”的具體舉措嗎?

有!就在《百官行述》事件中!而且,鄔思道知道就胤禛和胤祥的親近關係來看,胤禛肯定不會主動將胤祥送進禁所。所以,鄔思道對於胤祥的設計是自己暗自進行,並未明言的“自作多情”!

胤禛命令年羹堯奪回《百官行述》,然後一把火燒掉《百官行述》的一系列行為,在康熙皇帝二次廢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後,胤祥也因為在江夏鎮的具體表現而被圈禁,這正是鄔思道的暗中安排。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年羹堯乃繫帶兵之人,而無錢則無兵,無錢則無權威,而且就年羹堯的野心勃勃和升遷渴求來看,他勢必會將江夏鎮的財寶搶掠一空,而搶奪財寶的前提就是血洗江夏鎮。血洗江夏鎮這等大事,康熙皇帝勢必會有所表現,胤禛是康熙皇帝心有所屬的皇儲人選,康熙皇帝不會動;胤祥是此事的自己命令人,於情於理,於康熙皇帝的心中打算,他都會拿胤祥開刀。

所以,從私放任季安、劉八女到血洗江夏鎮,再到《百官行述》被胤禛私自處理,就是鄔思道用來將胤祥暫時剝離“四爺黨”的統籌安排、全局打算。

不可否認,胤祥被圈禁十年,對其的脾氣秉性有了很大改善,讓其真正成熟,成長為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而且,這十年中,胤禛沒有受到胤祥的任何影響,得以平穩度過。但是,自從胤祥被圈禁後,胤禛的所有舉動雖然也有鄔思道的步步指點,可卻都被康熙皇帝的帝王心術所淹沒。

如果沒有康熙皇帝對年羹堯的數次提拔、用心安排,胤禵的西北大軍就不會被有效牽制,胤禛即使登基稱帝也不會坐的安穩;

如果沒有康熙皇帝對隆科多的雙重打算,重點拉攏,胤禛即使繼承皇位,也會被胤禩等人立馬推翻;

也就是說,胤祥被圈禁後,鄔思道的具體手段和計謀沒有了具體執行人,也就沒有多大的效用,康熙皇帝才是在背後安排謀劃一切,真正扶著胤禛走向皇帝之位的“謀士”

"

導讀:按照《雍正王朝》中對“九王奪嫡”事件的演繹和劇中主角皇四子胤禛和其重要謀士鄔思道的人設設定,皇四子胤禛之所以能夠在如此複雜的政局環境中成功的殺出重圍,從一個並不起眼、毫無優勢的皇子成功升級成為大清王朝的皇帝,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鄔思道的數次指點和大局安排。

花錢買命案、太子胤礽首次被廢、復立胤礽的太子之位、《百官行述》處理事件,乃至胤禛繼承皇位之初的種種必要安排,都有鄔思道的身影和意義重大的建議提供。

按照成為雍正皇帝的胤禛繼承皇位的當夜趕回府邸想要處決鄔思道的劇情演繹來看,鄔思道瞭解並掌握了雍正皇帝奪嫡過程中太多的內情和不便外傳的祕密。對於胤禛而言,鄔思道絕對稱得上是“四爺黨”的靈魂人物。


鄔思道其人在清朝歷史上確實存在,而且也真正替雍正皇帝出過大力,但其並沒有在“九王奪嫡”事件中幫助過皇四子胤禛,只是在雍正皇帝登基後,幫助雍正皇帝打開了剷除隆科多朋黨勢力的缺口,而後讓其真正的主子田文鏡深得雍正皇帝寵信,鄔思道也才開始聲名遠播。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按照清末民初的筆記小說《春冰室野乘》描述:

田(田文鏡)、鄔(鄔思道)二人以事齟齬,鄔憤而辭去。自此文鏡奏事,輒不當上意,數被譴責。

雍正皇帝也曾經在田文鏡的奏摺中,提及鄔思道:

“朕安好,鄔先生安否?”

由此可見,鄔思道雖然是田文鏡府中幕僚,但其以謀略見長的名聲在當時頗為響亮,對於田文鏡的輔助也很有成效,在雍正皇帝心中也佔據了一定地位。

《雍正王朝》對於鄔思道遇見皇四子胤禛之前的境遇設定頗為準確,但對雍正皇帝在“九王奪嫡”事件中的輔助則借鑑了歷史上雍正皇帝彼時真正的謀士——戴鐸。

就鄔思道在劇中的表現,和皇四子胤禛依據鄔思道的指點,穩紮穩打,以獲得康熙皇帝聖心為奪嫡工作重點,併成功殺出重圍,登基稱帝的劇情演繹來看,鄔思道乃系皇四子胤禛能夠獲得康熙皇帝認可,成功登上皇位的關鍵所在。

那麼,如果沒有鄔思道的輔助,皇四子胤禛能夠登上皇位的概率又有多大?要知道,歷史上的皇四子胤禛對於戴鐸向其提出的“暗度陳倉、巧中取勝”的奪嫡策略予以了“語言雖則金石,與我分中無用。我若有此心,斷不如此行履也。”的評價。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雖然歷史上的皇四子胤禛表面上掩藏自己的奪嫡之心,但其實際就是利用了戴鐸的奪嫡策略,可是在具體實踐中,並沒有謀士的具體指點和安排。

本文就依據《雍正王朝》的具體情節演繹,來分析下如果沒有鄔思道,皇四子胤禛還能不能順利獲得康熙皇帝的認可,登上皇位?或者,鄔思道對於皇四子胤禛的指點和奪嫡工作謀劃都是正確的嗎?

我們以“花錢買命案”、《百官行述》處理事件為例作出說明:

01 “花錢買命案”中的“言不聽、計不從”

“花錢買命案”出現以後,按照上書房三位大臣佟國維、馬齊、張廷玉的分析,案件的背後肯定有著超越“宰相”管轄的人物所在,如果按照正常程序,進行三司會審已經無法完成對案件的公平、公正審理,所以康熙皇帝需要一位皇子自動請纓審理此案。

按照鄔思道的分析,此案的特殊性在於三點:

1、此案和太子胤礽有著直接關係,如果將此案審理清楚,則一定會將胤礽的罪行查出,胤礽的太子之位很可能就會因此被廢黜。也就是說,如果哪位皇子主動請纓,勢必會承擔扳倒太子胤礽的“大過”,肯定會被康熙皇帝和眾多朝臣所不容,會在很長時間乃至永久性的成為眾矢之的,並最終導致皇位的錯失。

2、康熙皇帝對於此案背後牽扯的關鍵人物,心知肚明,分管刑部的太子胤礽肯定脫不了干係,甚至和此案有著直接關係。康熙皇帝之所以希望有皇子能夠主動站出來審理此案,一方面是為了進一步看清“太子黨”的組成情況,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進一步考察皇子在面對關係太子案件時的具體表現和態度。

3、皇子在具體審理案件的時候,會有何種表現,會不會因為想要扳倒太子取而代之,而刻意使用陰謀卑劣手段。考察皇子在面對“公和私”的問題上會不會用大局觀念、全局意識。也就是說,如果這件事處理不好,負責審理案件的皇子很可能會徹底失去康熙皇帝的聖心,甚至會獲罪乃至與皇位永遠無緣。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所以,利弊權衡以後,鄔思道建議皇四子胤禛放棄這次很可能立功,但更可能獲罪的差事。

但是,皇四子胤禛並沒有聽鄔思道的,而是和皇八子胤禩一同向康熙皇帝提出奏請:

“堂堂國家最高司法衙門,竟然出了如此駭人聽聞的冤案,以國家之大,各省府州縣的冤案更不知還有多少!兒臣願接下這個差事,清理冤獄。請皇阿瑪俯準!”

而且,按照康熙皇帝的最初打算,胤禛已經是他的第一人選。聞聽胤禛的舉動,鄔思道便收拾東西,想要離開:

“言不聽、計不從,不去而何?”

然後胤禛並沒有在意,只是讓鄔思道等待自己的進一步行為,再做打算。

是夜,胤禛便人為的給自己弄了一場風寒,按照康熙皇帝聞聽此病的語氣來看,這個風寒症在當時應該很嚴重。患病的胤禛成功的避開了此案的審理差事。而後就是鄔思道會心一笑,這笑有兩個意思:

1、他對胤禛的做法非常滿意

鄔思道給予皇四子胤禛的建議只是讓他不參與此案件的審理,但其並沒有考慮到康熙皇帝如果主動要求,胤禛該如何推辭。如果推辭的話,會有何種後果!很明顯,胤禛考慮的更為周密,他不但主動請纓以在康熙皇帝心中樹立一個“公正嚴明、為國效力、心懷坦蕩”的正面形象,還以病重為由巧妙的避開了康熙皇帝的指派和審理此案的差事,此一舉三得的舉措讓鄔思道真心佩服。

2、他看見了胤禛為了爭奪皇位,可以付出所有的決心和毅力

鄔思道之所以真心輔佐皇四子胤禛,就是因為他看到了胤禛“一心為國、真心為民”“王道”形象,但對於其心不忍、情太重的短板依然懷有質疑甚至有著憂慮,更重要的是他從未真正看到胤禛真心奪嫡的毅然決心。胤禛為了自己的目的,不惜人為染上傷寒重症讓鄔思道看清了胤禛的心思和奪嫡決心,這讓鄔思道很欣慰。

就整個過程而言,鄔思道給於胤禛的只是一個大局的態度,一個態度明確的決定,而並沒有就具體操作給予詳細的指點,甚至還有考慮不周、顧慮不全的缺失存在。和歷史上的戴鐸一樣,鄔思道只給予了策略和戰術上的宏觀指點,但具體操作和細節處理才是胤禛真正取得康熙皇帝聖心和認可的根本所在。

而且,鄔思道讓皇四子胤禛遠離此案、放棄審理此案的建議真的正確嗎?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李德全在向康熙皇帝彙報胤禛患病的時候,康熙皇帝明顯的表現出了質疑的語氣,但並沒有明言:

“去去,傳旨太醫院,讓凌國康去給四阿哥治病,要儘快治好!”

這說明康熙皇帝從開始就已經認定了皇四子胤禛為審理此案最合適的人,為什麼?

1、從胤禛江南辦差、追比國庫欠款的具體表現來看,皇四子胤禛公平廉明、處事明達,一心為國,確實為審理此案的不二人選。

2、皇四子胤禛當時還屬於“太子爺”成員,但其是否有爭奪皇位的想法,康熙皇帝並不確定,讓其審理此案就能進一步探明胤禛的真實想法。

3、太子胤礽接連犯錯,其太子之位在康熙皇帝早已經名存實亡,康熙皇帝必須提前做好更換太子的準備,而數次差事都有傑出表現的皇四子胤禛無疑是康熙皇帝傾心的人選。讓胤禛負責審理此案就是康熙皇帝對其更深一步的考察打算。

那麼,康熙皇帝知道胤禛是人為患病嗎?

知道!而且很失望卻也很心疼!

為胤禛看病的凌國康向康熙皇帝彙報說:

“四阿哥得的是傷寒!”

康熙皇帝明顯很是驚愕:

“傷寒吶!要緊嗎?”

凌國康回答道:

“回皇上,好好將息,不會有事!但最起碼要臥床一個月!”

聽到回答以後的康熙皇帝神情立馬落寞了很多,因為他知道傷寒的嚴重性,也聽到了那句“臥床一個月”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在如此關鍵的時候,胤禛突然患病肯定事有蹊蹺,從康熙皇帝的舉動和言行來看,他肯定知道胤禛的傷寒就是人為造成,就是為了避開審理此案故意患上的!

康熙皇帝的失望在於:胤禛用患病避開差事的舉動讓康熙皇帝對胤禛“一心為國”的印象大打折扣,而且幾乎認定了胤禛仍然為“太子黨”成員。康熙皇帝想要進一步考察胤禛的打算落了空,對這個抱有很大希望的皇子表現並不滿意。

康熙皇帝的心疼在於:為了躲避“扳倒太子”成為眾矢之的,胤禛竟然能夠不惜人為患上很可能要了自己性命的傷寒,皇子奪嫡的慘烈,可見一斑。面對此種境地的奪嫡之爭,康熙皇帝畢竟是一個上了年歲的父親,和自己有著直接關係的奪嫡之爭都將皇子們逼到了性命攸關的境地,康熙皇帝確實心疼了!

也就是說,胤禛在鄔思道指點下的具體操作,在康熙皇帝這裡,弊大於利!如果按照胤禛的脾氣秉性,他肯定會像主動請纓擔任“江南募捐”差事那樣而不惜再次成為“孤臣”,而康熙皇帝對於胤禛的傳位傾心正是源於這種“孤臣精神”。鄔思道來到胤禛身邊以後,胤禛更傾向於權謀手段的使用,而逐漸喪失了以往的“一心為國”、“真心為民”、“孤臣精神”等真幹務實的正面奪嫡路線。這對於康熙皇帝而言,無疑是起到負面影響的!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02 《百官行述》處理事件中的“自作多情”

按照鄔思道的建議,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將年羹堯不惜“血洗江夏鎮”換來的《百官行述》,當著眾多皇子和上書房留守大臣馬齊的面,付諸火炬。

至於為什麼要燒掉《百官行述》,我們已經在另外一篇解析馬齊的文章中詳細論述,那麼鄔思道憑什麼認為康熙皇帝不會追究胤禛私自處理《百官行述》,事前不稟明、事後不彙報的行為呢?

1、《百官行述》的主犯任伯安已經在“血洗江夏鎮”的行動中被年羹堯一刀抹了,死無對證,即使他想查也只能通過年羹堯,而年羹堯又被胤禛提前知會,所以胤禛獲罪的機率很小。

2、胤禛在火燒《百官行述》的時候,叫上了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和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還有上書房大臣馬齊等,也就是說除了一個被永遠圈禁的皇長子胤褆,康熙皇帝能夠傳承皇位的皇子悉數到場。如果康熙皇帝將此事徹查下去,那麼在場的皇子們一個都逃不了干係,皇位傳承怎麼辦?而且馬齊作為上書房留守大臣,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康熙皇帝,如果馬齊獲罪,那麼康熙皇帝的臉面何在?

3、就胤禛處理《百官行述》的目的來看,他的初衷也是為了朝廷、為了大清政局考慮,更為了康熙皇帝的皇權穩固考慮。如果《百官行述》落到居心叵測的皇子手中,那麼一場大規模的朋黨活動勢必對於清王朝,對康熙皇帝的皇位傳承甚至康熙皇帝的皇權統治造成巨大威脅。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所以,鄔思道才會建議胤禛將《百官行述》果斷處理!

但果真沒有處理處理胤禛的康熙皇帝,真的如鄔思道分析的那樣,會對胤禛另眼相看、更為器重嗎?

得知胤禛火燒《百官行述》一事後,康熙皇帝大怒,躺倒在床:

“腐敗、腐敗,這怎麼得了,怎麼得了啊!三百多個官的把柄,讓人家給攥住了!這麼大的事,胤禛就一把火燒了!事先不請奏,事後不上報,太子、胤禩,這麼多皇子誰也不吱聲?”

康熙皇帝如此憤怒之言是當著自己的心腹大臣張廷玉說的,這說明這幾句話乃系康熙皇帝的真實想法,沒有隱藏內在含義的意思,那麼康熙皇帝到底什麼意思?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1、作為大清王朝的皇帝,康熙皇帝更希望得到《百官行述》,這對於康熙皇帝維護晚期政局,尤其是皇子結黨嚴重的當口,《百官行述》對於康熙皇帝而言,意義非凡。相對於《百官行述》讓康熙皇帝的憤怒,胤禛私自處理《百官行述》的舉動更讓康熙皇帝生氣。

2、《百官行述》畢竟是一件關係朝局動盪的大事,胤禛的私自處理,讓康熙皇帝感覺到了其對於皇帝權威的威脅,而且在場的眾位皇子都沒有上報自己,這對於康熙皇帝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3、康熙皇帝或許知道胤禛為了朝局、為了大局著想的初衷,但康熙皇帝並不喜歡這種自作主張的聰明和權謀,毫無疑問,他還是更傾向於胤禛成為“孤臣”,而不是用這種手段獲得聖心。

所以,鄔思道關於《百官行述》給予胤禛的建議並不是失算,而是沒能猜透康熙皇帝的內心。而且,鄔思道的失誤還不止於此。

對於皇十三子胤祥,康熙皇帝能夠圈禁其十年之久,就是為了擔心胤祥會在惹麻煩以後,牽連胤禛,從而被迫失去皇位。那麼,鄔思道就沒有看出這一點嗎?他就沒有想辦法將胤祥暫時剝離“四爺黨”的具體舉措嗎?

有!就在《百官行述》事件中!而且,鄔思道知道就胤禛和胤祥的親近關係來看,胤禛肯定不會主動將胤祥送進禁所。所以,鄔思道對於胤祥的設計是自己暗自進行,並未明言的“自作多情”!

胤禛命令年羹堯奪回《百官行述》,然後一把火燒掉《百官行述》的一系列行為,在康熙皇帝二次廢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後,胤祥也因為在江夏鎮的具體表現而被圈禁,這正是鄔思道的暗中安排。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年羹堯乃繫帶兵之人,而無錢則無兵,無錢則無權威,而且就年羹堯的野心勃勃和升遷渴求來看,他勢必會將江夏鎮的財寶搶掠一空,而搶奪財寶的前提就是血洗江夏鎮。血洗江夏鎮這等大事,康熙皇帝勢必會有所表現,胤禛是康熙皇帝心有所屬的皇儲人選,康熙皇帝不會動;胤祥是此事的自己命令人,於情於理,於康熙皇帝的心中打算,他都會拿胤祥開刀。

所以,從私放任季安、劉八女到血洗江夏鎮,再到《百官行述》被胤禛私自處理,就是鄔思道用來將胤祥暫時剝離“四爺黨”的統籌安排、全局打算。

不可否認,胤祥被圈禁十年,對其的脾氣秉性有了很大改善,讓其真正成熟,成長為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而且,這十年中,胤禛沒有受到胤祥的任何影響,得以平穩度過。但是,自從胤祥被圈禁後,胤禛的所有舉動雖然也有鄔思道的步步指點,可卻都被康熙皇帝的帝王心術所淹沒。

如果沒有康熙皇帝對年羹堯的數次提拔、用心安排,胤禵的西北大軍就不會被有效牽制,胤禛即使登基稱帝也不會坐的安穩;

如果沒有康熙皇帝對隆科多的雙重打算,重點拉攏,胤禛即使繼承皇位,也會被胤禩等人立馬推翻;

也就是說,胤祥被圈禁後,鄔思道的具體手段和計謀沒有了具體執行人,也就沒有多大的效用,康熙皇帝才是在背後安排謀劃一切,真正扶著胤禛走向皇帝之位的“謀士”

雍正王朝:鄔思道,真的是四阿哥胤禛奪嫡中的關鍵人物?並不見得

所以,如果胤祥還在,鄔思道的權謀手段有用武之地,有具體的執行者,或許胤禛能在其指點之下,成功登基;但沒有了胤祥,鄔思道對於胤禛的謀算毫無用武之地,幾乎處於可有可無的境地。

所以,即使沒有鄔思道,皇四子胤禛登基稱帝也會在康熙皇帝的步步謀算、處處安排之下,按部就班的進行!

參考文獻: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