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

導讀:作為“九王奪嫡”事件的階段性終結,《雍正王朝》中架空歷史演繹的“逼宮事件”將該劇推向了另一個高潮,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恩恩怨怨有一個較為合理的交代。“王道行之”的雍正帝、“假意賢明”的廉親王,按照自古以來的正統思想,君臣之間,尤其是盛世王朝的君臣之間,這是必然的結果。

拉攏隆科多,將京城守備和皇宮宿衛完全掌握;拉攏四位旗主王爺,讓關外八旗參將共管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將京郊軍備掌握。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再加上四位旗主王爺,按照胤禩的設想,“八王議政”制度如果恢復,光是“八爺黨”就能佔據其中七個席位。如果“八旗議政”成為決策機構,那麼雍正皇帝的皇位危矣;皇三子弘時的皇帝之位更無可能。

從廉親王胤禩的“周密安排”和雍正皇帝的冷汗直流來看,如果沒有皇十三子胤祥的擎天保駕,“歷史”似乎就會被改寫了!


《雍正王朝》中對於“九王奪嫡”事件的演繹,明顯有著側重和偏失,就具體的演繹橋段來看,就政治智慧和勢力對抗而言,皇四子胤禛的真正對手,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八子胤禩。從江南募捐、追比國庫欠款、太子胤礽的兩次被廢、花錢買命案、血洗江夏鎮、《百官行述》處理事件等等“九王奪嫡”事件中的具體組成,說到底都是胤禛和胤禩之間的對決。就算最後的死鷹事件,雖然表面上看是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之間的內鬥,但其本質仍是胤禩和胤禛關於皇位最後爭奪的人為政局設定。

"

導讀:作為“九王奪嫡”事件的階段性終結,《雍正王朝》中架空歷史演繹的“逼宮事件”將該劇推向了另一個高潮,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恩恩怨怨有一個較為合理的交代。“王道行之”的雍正帝、“假意賢明”的廉親王,按照自古以來的正統思想,君臣之間,尤其是盛世王朝的君臣之間,這是必然的結果。

拉攏隆科多,將京城守備和皇宮宿衛完全掌握;拉攏四位旗主王爺,讓關外八旗參將共管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將京郊軍備掌握。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再加上四位旗主王爺,按照胤禩的設想,“八王議政”制度如果恢復,光是“八爺黨”就能佔據其中七個席位。如果“八旗議政”成為決策機構,那麼雍正皇帝的皇位危矣;皇三子弘時的皇帝之位更無可能。

從廉親王胤禩的“周密安排”和雍正皇帝的冷汗直流來看,如果沒有皇十三子胤祥的擎天保駕,“歷史”似乎就會被改寫了!


《雍正王朝》中對於“九王奪嫡”事件的演繹,明顯有著側重和偏失,就具體的演繹橋段來看,就政治智慧和勢力對抗而言,皇四子胤禛的真正對手,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八子胤禩。從江南募捐、追比國庫欠款、太子胤礽的兩次被廢、花錢買命案、血洗江夏鎮、《百官行述》處理事件等等“九王奪嫡”事件中的具體組成,說到底都是胤禛和胤禩之間的對決。就算最後的死鷹事件,雖然表面上看是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之間的內鬥,但其本質仍是胤禩和胤禛關於皇位最後爭奪的人為政局設定。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皇四子胤禛登基成為雍正皇帝以後,廉親王胤禩仍是雍正皇帝最大的威脅,將其任命為總理事務王大臣乃系當時具體政局環境決定,更是雍正皇帝為了徹底剷除“八爺黨”政治勢力集團而麻痺對手、贏得時間的無奈選擇。

等到胤禩等人串通四位來京“共議旗務”的旗主王爺,發動“逼宮事件”,用以強迫雍正皇帝交出統治權時,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矛盾徹底公開爆發。

從雍正皇帝由興致勃勃、自信滿滿的狀態轉向冷汗直流、恍然大悟的神態轉變,雍正皇帝對於廉親王胤禩等人串通旗主王爺發動的“逼宮事件”似乎並不知情,甚至一度認為大清王朝馬上就要變天。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雍正皇帝十幾年統治以來的成就就是無法面對一個親王級別的逼宮?如果怡親王胤祥沒能及時趕到,或者胤祥已經被胤禩等人暗害,雍正皇帝面對胤禩真就束手無策,只能坐以待斃嗎?

"

導讀:作為“九王奪嫡”事件的階段性終結,《雍正王朝》中架空歷史演繹的“逼宮事件”將該劇推向了另一個高潮,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恩恩怨怨有一個較為合理的交代。“王道行之”的雍正帝、“假意賢明”的廉親王,按照自古以來的正統思想,君臣之間,尤其是盛世王朝的君臣之間,這是必然的結果。

拉攏隆科多,將京城守備和皇宮宿衛完全掌握;拉攏四位旗主王爺,讓關外八旗參將共管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將京郊軍備掌握。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再加上四位旗主王爺,按照胤禩的設想,“八王議政”制度如果恢復,光是“八爺黨”就能佔據其中七個席位。如果“八旗議政”成為決策機構,那麼雍正皇帝的皇位危矣;皇三子弘時的皇帝之位更無可能。

從廉親王胤禩的“周密安排”和雍正皇帝的冷汗直流來看,如果沒有皇十三子胤祥的擎天保駕,“歷史”似乎就會被改寫了!


《雍正王朝》中對於“九王奪嫡”事件的演繹,明顯有著側重和偏失,就具體的演繹橋段來看,就政治智慧和勢力對抗而言,皇四子胤禛的真正對手,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八子胤禩。從江南募捐、追比國庫欠款、太子胤礽的兩次被廢、花錢買命案、血洗江夏鎮、《百官行述》處理事件等等“九王奪嫡”事件中的具體組成,說到底都是胤禛和胤禩之間的對決。就算最後的死鷹事件,雖然表面上看是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之間的內鬥,但其本質仍是胤禩和胤禛關於皇位最後爭奪的人為政局設定。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皇四子胤禛登基成為雍正皇帝以後,廉親王胤禩仍是雍正皇帝最大的威脅,將其任命為總理事務王大臣乃系當時具體政局環境決定,更是雍正皇帝為了徹底剷除“八爺黨”政治勢力集團而麻痺對手、贏得時間的無奈選擇。

等到胤禩等人串通四位來京“共議旗務”的旗主王爺,發動“逼宮事件”,用以強迫雍正皇帝交出統治權時,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矛盾徹底公開爆發。

從雍正皇帝由興致勃勃、自信滿滿的狀態轉向冷汗直流、恍然大悟的神態轉變,雍正皇帝對於廉親王胤禩等人串通旗主王爺發動的“逼宮事件”似乎並不知情,甚至一度認為大清王朝馬上就要變天。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雍正皇帝十幾年統治以來的成就就是無法面對一個親王級別的逼宮?如果怡親王胤祥沒能及時趕到,或者胤祥已經被胤禩等人暗害,雍正皇帝面對胤禩真就束手無策,只能坐以待斃嗎?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當然不會!

這次“逼宮事件”,不但從剛開始就牢牢掌握在雍正皇帝手中,其對事件的發展、延伸乃至最後結果都早已經預算成熟,對這次事件的處理更是雍正皇帝集中體現帝王心術的一次巔峰表演。

01、對胤禵的“特殊關愛”

“八爺黨”的強大勢力,對於雍正皇帝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這個威脅嚴重到可以一舉顛覆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所以,對於“八爺黨”勢力集團的剷除計劃早在登基之初就開始謀劃。

僅就《雍正王朝》中的人設設定和橋段演繹來看,雍正皇帝絕對不是一個手足相殘、辣手無情的冷血帝王。他剛一登基,就命令胤禵將軍權交出,主要有三方面的打算:

1、胤禵手中掌握的西北大軍對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根本就形成不了實際的威脅,康熙皇帝對於隆科多的臨終託付;胤禛對於年羹堯川陝總督的官職安排,已經能夠確保胤禵就算手握軍權,也斷不會、也不能發動兵變,顛覆政權。雍正皇帝真正擔心的是胤禩會對胤禵百般引誘、暗中攛掇,將胤禵架在一個“不兵變便對不起康熙皇帝、便對不起原本屬於自己的皇帝之位”的位置上下不來。

真要那樣,以胤禵的莽撞和衝動,他肯定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到時候不但是胤禛和胤禵兩位親兄弟之間的仇恨加深,更是對於大清王朝軍事實力的巨大削弱,雍正皇帝初一登基本就不穩固的帝位就會變得更加舉步維艱甚至難以為繼。

所以,他必須將胤禵先召回京城,只要奪掉他的兵權,上述擔心便不復存在。至於,他的回京是對“八爺黨”勢力的增強,這對於雍正皇帝而言,根本就不足為慮。

"

導讀:作為“九王奪嫡”事件的階段性終結,《雍正王朝》中架空歷史演繹的“逼宮事件”將該劇推向了另一個高潮,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恩恩怨怨有一個較為合理的交代。“王道行之”的雍正帝、“假意賢明”的廉親王,按照自古以來的正統思想,君臣之間,尤其是盛世王朝的君臣之間,這是必然的結果。

拉攏隆科多,將京城守備和皇宮宿衛完全掌握;拉攏四位旗主王爺,讓關外八旗參將共管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將京郊軍備掌握。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再加上四位旗主王爺,按照胤禩的設想,“八王議政”制度如果恢復,光是“八爺黨”就能佔據其中七個席位。如果“八旗議政”成為決策機構,那麼雍正皇帝的皇位危矣;皇三子弘時的皇帝之位更無可能。

從廉親王胤禩的“周密安排”和雍正皇帝的冷汗直流來看,如果沒有皇十三子胤祥的擎天保駕,“歷史”似乎就會被改寫了!


《雍正王朝》中對於“九王奪嫡”事件的演繹,明顯有著側重和偏失,就具體的演繹橋段來看,就政治智慧和勢力對抗而言,皇四子胤禛的真正對手,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八子胤禩。從江南募捐、追比國庫欠款、太子胤礽的兩次被廢、花錢買命案、血洗江夏鎮、《百官行述》處理事件等等“九王奪嫡”事件中的具體組成,說到底都是胤禛和胤禩之間的對決。就算最後的死鷹事件,雖然表面上看是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之間的內鬥,但其本質仍是胤禩和胤禛關於皇位最後爭奪的人為政局設定。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皇四子胤禛登基成為雍正皇帝以後,廉親王胤禩仍是雍正皇帝最大的威脅,將其任命為總理事務王大臣乃系當時具體政局環境決定,更是雍正皇帝為了徹底剷除“八爺黨”政治勢力集團而麻痺對手、贏得時間的無奈選擇。

等到胤禩等人串通四位來京“共議旗務”的旗主王爺,發動“逼宮事件”,用以強迫雍正皇帝交出統治權時,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矛盾徹底公開爆發。

從雍正皇帝由興致勃勃、自信滿滿的狀態轉向冷汗直流、恍然大悟的神態轉變,雍正皇帝對於廉親王胤禩等人串通旗主王爺發動的“逼宮事件”似乎並不知情,甚至一度認為大清王朝馬上就要變天。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雍正皇帝十幾年統治以來的成就就是無法面對一個親王級別的逼宮?如果怡親王胤祥沒能及時趕到,或者胤祥已經被胤禩等人暗害,雍正皇帝面對胤禩真就束手無策,只能坐以待斃嗎?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當然不會!

這次“逼宮事件”,不但從剛開始就牢牢掌握在雍正皇帝手中,其對事件的發展、延伸乃至最後結果都早已經預算成熟,對這次事件的處理更是雍正皇帝集中體現帝王心術的一次巔峰表演。

01、對胤禵的“特殊關愛”

“八爺黨”的強大勢力,對於雍正皇帝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這個威脅嚴重到可以一舉顛覆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所以,對於“八爺黨”勢力集團的剷除計劃早在登基之初就開始謀劃。

僅就《雍正王朝》中的人設設定和橋段演繹來看,雍正皇帝絕對不是一個手足相殘、辣手無情的冷血帝王。他剛一登基,就命令胤禵將軍權交出,主要有三方面的打算:

1、胤禵手中掌握的西北大軍對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根本就形成不了實際的威脅,康熙皇帝對於隆科多的臨終託付;胤禛對於年羹堯川陝總督的官職安排,已經能夠確保胤禵就算手握軍權,也斷不會、也不能發動兵變,顛覆政權。雍正皇帝真正擔心的是胤禩會對胤禵百般引誘、暗中攛掇,將胤禵架在一個“不兵變便對不起康熙皇帝、便對不起原本屬於自己的皇帝之位”的位置上下不來。

真要那樣,以胤禵的莽撞和衝動,他肯定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到時候不但是胤禛和胤禵兩位親兄弟之間的仇恨加深,更是對於大清王朝軍事實力的巨大削弱,雍正皇帝初一登基本就不穩固的帝位就會變得更加舉步維艱甚至難以為繼。

所以,他必須將胤禵先召回京城,只要奪掉他的兵權,上述擔心便不復存在。至於,他的回京是對“八爺黨”勢力的增強,這對於雍正皇帝而言,根本就不足為慮。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2、胤禵和“八爺黨”其餘三位皇子畢竟有著親屬關係的區別,而且有太后在,雍正皇帝也不會像對付胤禩、胤禟等人那樣,如此冷血、如此決絕。所以,雍正皇帝在消除胤禵對自己威脅的同時,還必須保證胤禵的生命安全和爵位等級,以在太后面前全了自己的“仁孝”之心。

而且,因為胤禵和雍正皇帝乃系一母所生的親兄弟,如果按照處理胤禩等人的手段對胤禵嚴加懲治,那麼雍正皇帝所揹負的“殘害手足、冷血無情”等負面形象會更徹底、更牢固。所以,雍正皇帝必須單獨對待這個親兄弟,既要架空他又要保護他。

守護皇陵就是最佳安排。

3、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胤禩雖然被雍正皇帝暫時重用、暫時麻痺,但在胤禩心中對於皇位的追求始終沒有放棄。雍正皇帝清醒的知道這一點,也就是從雍正皇帝任命胤禩為總理事務王大臣的同時,雍正皇帝對於胤禩等人肯定會發動的“政變”就開始防範。

將胤禵強行從“八爺黨”中剝離出來,就是雍正皇帝至關重要的一步棋。

和皇十三子胤祥一樣,胤禵也是帶兵出身的阿哥,更是康熙皇帝親自任命的撫遠大將軍王,其在清朝軍隊中的威望和號召力絕對不亞於甚至遠超胤祥。

胤禩等人想要發動政變,就只能通過隆科多控制京城防務、控制皇宮守衛;也只能通過拉攏別人來控制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既然這些人能被胤禩等人拉攏,那麼肯定也能被級別更高、能給其帶來更好前程的雍正皇帝拉攏,所以雍正皇帝對於隆科多等人並不擔心。

"

導讀:作為“九王奪嫡”事件的階段性終結,《雍正王朝》中架空歷史演繹的“逼宮事件”將該劇推向了另一個高潮,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恩恩怨怨有一個較為合理的交代。“王道行之”的雍正帝、“假意賢明”的廉親王,按照自古以來的正統思想,君臣之間,尤其是盛世王朝的君臣之間,這是必然的結果。

拉攏隆科多,將京城守備和皇宮宿衛完全掌握;拉攏四位旗主王爺,讓關外八旗參將共管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將京郊軍備掌握。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再加上四位旗主王爺,按照胤禩的設想,“八王議政”制度如果恢復,光是“八爺黨”就能佔據其中七個席位。如果“八旗議政”成為決策機構,那麼雍正皇帝的皇位危矣;皇三子弘時的皇帝之位更無可能。

從廉親王胤禩的“周密安排”和雍正皇帝的冷汗直流來看,如果沒有皇十三子胤祥的擎天保駕,“歷史”似乎就會被改寫了!


《雍正王朝》中對於“九王奪嫡”事件的演繹,明顯有著側重和偏失,就具體的演繹橋段來看,就政治智慧和勢力對抗而言,皇四子胤禛的真正對手,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八子胤禩。從江南募捐、追比國庫欠款、太子胤礽的兩次被廢、花錢買命案、血洗江夏鎮、《百官行述》處理事件等等“九王奪嫡”事件中的具體組成,說到底都是胤禛和胤禩之間的對決。就算最後的死鷹事件,雖然表面上看是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之間的內鬥,但其本質仍是胤禩和胤禛關於皇位最後爭奪的人為政局設定。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皇四子胤禛登基成為雍正皇帝以後,廉親王胤禩仍是雍正皇帝最大的威脅,將其任命為總理事務王大臣乃系當時具體政局環境決定,更是雍正皇帝為了徹底剷除“八爺黨”政治勢力集團而麻痺對手、贏得時間的無奈選擇。

等到胤禩等人串通四位來京“共議旗務”的旗主王爺,發動“逼宮事件”,用以強迫雍正皇帝交出統治權時,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矛盾徹底公開爆發。

從雍正皇帝由興致勃勃、自信滿滿的狀態轉向冷汗直流、恍然大悟的神態轉變,雍正皇帝對於廉親王胤禩等人串通旗主王爺發動的“逼宮事件”似乎並不知情,甚至一度認為大清王朝馬上就要變天。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雍正皇帝十幾年統治以來的成就就是無法面對一個親王級別的逼宮?如果怡親王胤祥沒能及時趕到,或者胤祥已經被胤禩等人暗害,雍正皇帝面對胤禩真就束手無策,只能坐以待斃嗎?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當然不會!

這次“逼宮事件”,不但從剛開始就牢牢掌握在雍正皇帝手中,其對事件的發展、延伸乃至最後結果都早已經預算成熟,對這次事件的處理更是雍正皇帝集中體現帝王心術的一次巔峰表演。

01、對胤禵的“特殊關愛”

“八爺黨”的強大勢力,對於雍正皇帝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這個威脅嚴重到可以一舉顛覆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所以,對於“八爺黨”勢力集團的剷除計劃早在登基之初就開始謀劃。

僅就《雍正王朝》中的人設設定和橋段演繹來看,雍正皇帝絕對不是一個手足相殘、辣手無情的冷血帝王。他剛一登基,就命令胤禵將軍權交出,主要有三方面的打算:

1、胤禵手中掌握的西北大軍對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根本就形成不了實際的威脅,康熙皇帝對於隆科多的臨終託付;胤禛對於年羹堯川陝總督的官職安排,已經能夠確保胤禵就算手握軍權,也斷不會、也不能發動兵變,顛覆政權。雍正皇帝真正擔心的是胤禩會對胤禵百般引誘、暗中攛掇,將胤禵架在一個“不兵變便對不起康熙皇帝、便對不起原本屬於自己的皇帝之位”的位置上下不來。

真要那樣,以胤禵的莽撞和衝動,他肯定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到時候不但是胤禛和胤禵兩位親兄弟之間的仇恨加深,更是對於大清王朝軍事實力的巨大削弱,雍正皇帝初一登基本就不穩固的帝位就會變得更加舉步維艱甚至難以為繼。

所以,他必須將胤禵先召回京城,只要奪掉他的兵權,上述擔心便不復存在。至於,他的回京是對“八爺黨”勢力的增強,這對於雍正皇帝而言,根本就不足為慮。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2、胤禵和“八爺黨”其餘三位皇子畢竟有著親屬關係的區別,而且有太后在,雍正皇帝也不會像對付胤禩、胤禟等人那樣,如此冷血、如此決絕。所以,雍正皇帝在消除胤禵對自己威脅的同時,還必須保證胤禵的生命安全和爵位等級,以在太后面前全了自己的“仁孝”之心。

而且,因為胤禵和雍正皇帝乃系一母所生的親兄弟,如果按照處理胤禩等人的手段對胤禵嚴加懲治,那麼雍正皇帝所揹負的“殘害手足、冷血無情”等負面形象會更徹底、更牢固。所以,雍正皇帝必須單獨對待這個親兄弟,既要架空他又要保護他。

守護皇陵就是最佳安排。

3、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胤禩雖然被雍正皇帝暫時重用、暫時麻痺,但在胤禩心中對於皇位的追求始終沒有放棄。雍正皇帝清醒的知道這一點,也就是從雍正皇帝任命胤禩為總理事務王大臣的同時,雍正皇帝對於胤禩等人肯定會發動的“政變”就開始防範。

將胤禵強行從“八爺黨”中剝離出來,就是雍正皇帝至關重要的一步棋。

和皇十三子胤祥一樣,胤禵也是帶兵出身的阿哥,更是康熙皇帝親自任命的撫遠大將軍王,其在清朝軍隊中的威望和號召力絕對不亞於甚至遠超胤祥。

胤禩等人想要發動政變,就只能通過隆科多控制京城防務、控制皇宮守衛;也只能通過拉攏別人來控制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既然這些人能被胤禩等人拉攏,那麼肯定也能被級別更高、能給其帶來更好前程的雍正皇帝拉攏,所以雍正皇帝對於隆科多等人並不擔心。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但胤禵則不同,從“九王奪嫡”事件開始,胤禵和胤禛就始終站在對立面,雖然在舉薦大將軍王的時候,兩人曾經有過短暫的合作和默契,但這也只是“大將軍王”“川陝總督”之間的利益交換。而且,在皇位繼承只能從胤禵和胤禛之間選擇的時候,兩人又徹底的站在了對立面,成為矛盾尖銳的政敵。如果胤禵留在胤禩身邊,那麼胤禩僅通過胤禵就可以掌握足以推翻雍正皇帝皇權統治的軍事力量,而雍正皇帝則對此無可奈何。所以,雍正皇帝必須早做準備,必須讓胤禵徹底遠離胤禩。

在雍正皇帝對胤禵的“特殊關愛”下,胤禵已經對胤禩毫無幫助。沒有了胤禵的“八爺黨”,發動政變時,如果胤祥在,胤禩等人就會立馬被秒成渣。如果胤祥不在,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都是雍正皇帝和胤祥的心腹之人,就算被關外參將共管,也只是“共管”,不能保護京城但也絕不會揮師進京,協助巔峰政權。

02、對隆科多的“既打又拉”

沒有了胤禵,沒有了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的協助,能夠幫助胤禩等人的就只有一個隆科多!

隆科多是雍正皇帝的威脅嗎?

是!而且,如果隆科多實心實意的協助胤禩等人,如果沒有胤祥在,雍正皇帝就只有死路一條!

畢竟隆科多擔任著步軍統領衙門都統的職位,畢竟他掌管著京城九門、京城守衛甚至從其擅自調動皇宮守衛的舉動來看,隆科多似乎還擔任著領侍衛內大臣的官職。所以,隆科多手中擁有的兵權足以推翻胤禛的皇帝之位。

但,雍正皇帝自登基之初就已經將隆科多通過“既打又拉”的政治手段,將其牢牢掌握,牢牢的綁在了自己的大船上。

隆科多舉薦一個微末小史擔任山西巡撫,雍正皇帝毫不猶豫,立馬答應;

年羹堯如日中天的時候,雍正皇帝親自將年羹堯的兒子過繼隆科多,以示恩寵,以示雍正皇帝愛護“左膀”的同時,也沒有忘記恩寵“右臂”的拉攏態度。

隆科多的長子長期沉迷妓院,而且敢於干預雍正皇帝處理蘇瞬卿一事,雖然雍正皇帝並沒有就此事處理年羹堯和其兒子,但卻沒給隆科多御前請罪的機會,以示敲打。

"

導讀:作為“九王奪嫡”事件的階段性終結,《雍正王朝》中架空歷史演繹的“逼宮事件”將該劇推向了另一個高潮,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恩恩怨怨有一個較為合理的交代。“王道行之”的雍正帝、“假意賢明”的廉親王,按照自古以來的正統思想,君臣之間,尤其是盛世王朝的君臣之間,這是必然的結果。

拉攏隆科多,將京城守備和皇宮宿衛完全掌握;拉攏四位旗主王爺,讓關外八旗參將共管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將京郊軍備掌握。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再加上四位旗主王爺,按照胤禩的設想,“八王議政”制度如果恢復,光是“八爺黨”就能佔據其中七個席位。如果“八旗議政”成為決策機構,那麼雍正皇帝的皇位危矣;皇三子弘時的皇帝之位更無可能。

從廉親王胤禩的“周密安排”和雍正皇帝的冷汗直流來看,如果沒有皇十三子胤祥的擎天保駕,“歷史”似乎就會被改寫了!


《雍正王朝》中對於“九王奪嫡”事件的演繹,明顯有著側重和偏失,就具體的演繹橋段來看,就政治智慧和勢力對抗而言,皇四子胤禛的真正對手,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八子胤禩。從江南募捐、追比國庫欠款、太子胤礽的兩次被廢、花錢買命案、血洗江夏鎮、《百官行述》處理事件等等“九王奪嫡”事件中的具體組成,說到底都是胤禛和胤禩之間的對決。就算最後的死鷹事件,雖然表面上看是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之間的內鬥,但其本質仍是胤禩和胤禛關於皇位最後爭奪的人為政局設定。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皇四子胤禛登基成為雍正皇帝以後,廉親王胤禩仍是雍正皇帝最大的威脅,將其任命為總理事務王大臣乃系當時具體政局環境決定,更是雍正皇帝為了徹底剷除“八爺黨”政治勢力集團而麻痺對手、贏得時間的無奈選擇。

等到胤禩等人串通四位來京“共議旗務”的旗主王爺,發動“逼宮事件”,用以強迫雍正皇帝交出統治權時,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矛盾徹底公開爆發。

從雍正皇帝由興致勃勃、自信滿滿的狀態轉向冷汗直流、恍然大悟的神態轉變,雍正皇帝對於廉親王胤禩等人串通旗主王爺發動的“逼宮事件”似乎並不知情,甚至一度認為大清王朝馬上就要變天。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雍正皇帝十幾年統治以來的成就就是無法面對一個親王級別的逼宮?如果怡親王胤祥沒能及時趕到,或者胤祥已經被胤禩等人暗害,雍正皇帝面對胤禩真就束手無策,只能坐以待斃嗎?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當然不會!

這次“逼宮事件”,不但從剛開始就牢牢掌握在雍正皇帝手中,其對事件的發展、延伸乃至最後結果都早已經預算成熟,對這次事件的處理更是雍正皇帝集中體現帝王心術的一次巔峰表演。

01、對胤禵的“特殊關愛”

“八爺黨”的強大勢力,對於雍正皇帝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這個威脅嚴重到可以一舉顛覆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所以,對於“八爺黨”勢力集團的剷除計劃早在登基之初就開始謀劃。

僅就《雍正王朝》中的人設設定和橋段演繹來看,雍正皇帝絕對不是一個手足相殘、辣手無情的冷血帝王。他剛一登基,就命令胤禵將軍權交出,主要有三方面的打算:

1、胤禵手中掌握的西北大軍對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根本就形成不了實際的威脅,康熙皇帝對於隆科多的臨終託付;胤禛對於年羹堯川陝總督的官職安排,已經能夠確保胤禵就算手握軍權,也斷不會、也不能發動兵變,顛覆政權。雍正皇帝真正擔心的是胤禩會對胤禵百般引誘、暗中攛掇,將胤禵架在一個“不兵變便對不起康熙皇帝、便對不起原本屬於自己的皇帝之位”的位置上下不來。

真要那樣,以胤禵的莽撞和衝動,他肯定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到時候不但是胤禛和胤禵兩位親兄弟之間的仇恨加深,更是對於大清王朝軍事實力的巨大削弱,雍正皇帝初一登基本就不穩固的帝位就會變得更加舉步維艱甚至難以為繼。

所以,他必須將胤禵先召回京城,只要奪掉他的兵權,上述擔心便不復存在。至於,他的回京是對“八爺黨”勢力的增強,這對於雍正皇帝而言,根本就不足為慮。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2、胤禵和“八爺黨”其餘三位皇子畢竟有著親屬關係的區別,而且有太后在,雍正皇帝也不會像對付胤禩、胤禟等人那樣,如此冷血、如此決絕。所以,雍正皇帝在消除胤禵對自己威脅的同時,還必須保證胤禵的生命安全和爵位等級,以在太后面前全了自己的“仁孝”之心。

而且,因為胤禵和雍正皇帝乃系一母所生的親兄弟,如果按照處理胤禩等人的手段對胤禵嚴加懲治,那麼雍正皇帝所揹負的“殘害手足、冷血無情”等負面形象會更徹底、更牢固。所以,雍正皇帝必須單獨對待這個親兄弟,既要架空他又要保護他。

守護皇陵就是最佳安排。

3、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胤禩雖然被雍正皇帝暫時重用、暫時麻痺,但在胤禩心中對於皇位的追求始終沒有放棄。雍正皇帝清醒的知道這一點,也就是從雍正皇帝任命胤禩為總理事務王大臣的同時,雍正皇帝對於胤禩等人肯定會發動的“政變”就開始防範。

將胤禵強行從“八爺黨”中剝離出來,就是雍正皇帝至關重要的一步棋。

和皇十三子胤祥一樣,胤禵也是帶兵出身的阿哥,更是康熙皇帝親自任命的撫遠大將軍王,其在清朝軍隊中的威望和號召力絕對不亞於甚至遠超胤祥。

胤禩等人想要發動政變,就只能通過隆科多控制京城防務、控制皇宮守衛;也只能通過拉攏別人來控制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既然這些人能被胤禩等人拉攏,那麼肯定也能被級別更高、能給其帶來更好前程的雍正皇帝拉攏,所以雍正皇帝對於隆科多等人並不擔心。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但胤禵則不同,從“九王奪嫡”事件開始,胤禵和胤禛就始終站在對立面,雖然在舉薦大將軍王的時候,兩人曾經有過短暫的合作和默契,但這也只是“大將軍王”“川陝總督”之間的利益交換。而且,在皇位繼承只能從胤禵和胤禛之間選擇的時候,兩人又徹底的站在了對立面,成為矛盾尖銳的政敵。如果胤禵留在胤禩身邊,那麼胤禩僅通過胤禵就可以掌握足以推翻雍正皇帝皇權統治的軍事力量,而雍正皇帝則對此無可奈何。所以,雍正皇帝必須早做準備,必須讓胤禵徹底遠離胤禩。

在雍正皇帝對胤禵的“特殊關愛”下,胤禵已經對胤禩毫無幫助。沒有了胤禵的“八爺黨”,發動政變時,如果胤祥在,胤禩等人就會立馬被秒成渣。如果胤祥不在,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都是雍正皇帝和胤祥的心腹之人,就算被關外參將共管,也只是“共管”,不能保護京城但也絕不會揮師進京,協助巔峰政權。

02、對隆科多的“既打又拉”

沒有了胤禵,沒有了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的協助,能夠幫助胤禩等人的就只有一個隆科多!

隆科多是雍正皇帝的威脅嗎?

是!而且,如果隆科多實心實意的協助胤禩等人,如果沒有胤祥在,雍正皇帝就只有死路一條!

畢竟隆科多擔任著步軍統領衙門都統的職位,畢竟他掌管著京城九門、京城守衛甚至從其擅自調動皇宮守衛的舉動來看,隆科多似乎還擔任著領侍衛內大臣的官職。所以,隆科多手中擁有的兵權足以推翻胤禛的皇帝之位。

但,雍正皇帝自登基之初就已經將隆科多通過“既打又拉”的政治手段,將其牢牢掌握,牢牢的綁在了自己的大船上。

隆科多舉薦一個微末小史擔任山西巡撫,雍正皇帝毫不猶豫,立馬答應;

年羹堯如日中天的時候,雍正皇帝親自將年羹堯的兒子過繼隆科多,以示恩寵,以示雍正皇帝愛護“左膀”的同時,也沒有忘記恩寵“右臂”的拉攏態度。

隆科多的長子長期沉迷妓院,而且敢於干預雍正皇帝處理蘇瞬卿一事,雖然雍正皇帝並沒有就此事處理年羹堯和其兒子,但卻沒給隆科多御前請罪的機會,以示敲打。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那麼,雍正皇帝這些具體的安撫和敲打手段,奏效了嗎?

答應是肯定的!而且,有三個方面足以證明:

1、隆科多為什麼支持弘時,而不支持繼位跡象非常明顯的弘曆?

隆科多在劇中不止一次的表示過對皇三子弘時的支持和站位,而對於繼位跡象非常明顯的皇四子弘曆卻並沒有任何表示。按照隆科多在康熙朝的政治站位表現來看,隆科多對於政治站位的選擇和確認能力絕非常人能及,這也是他能夠在康熙朝晚年被重用;雍正朝位極人臣的主要原因所在。

那麼,隆科多在雍正朝就糊塗了?就看不透雍正皇帝如此明顯的傳位安排?

肯定不是!那麼,他為什麼還要堅定支持皇三子弘時,甚至在同“八爺黨”就“逼宮事件”進行利益交換的時候,仍然堅定擁護弘時繼承皇位呢?

因為,這是雍正皇帝的刻意安排。

雍正皇帝雖然不像康熙皇帝一樣,擁有24位成年皇子,但皇三子弘時和皇四子弘曆之間的皇位之爭,較之康熙朝有過之而無不及。皇子之間有對皇位的爭奪,就勢必會結黨朝臣、形成朋黨,這就勢必會對雍正皇帝的皇權形成威脅,甚至動搖國本。

所以,雍正皇帝就必須平衡和制約兩大皇子的勢力集團發展,隆科多就是雍正皇帝刻意安排用來增強弘時的政治勢力,以達到制衡弘曆勢力集團的目的。

"

導讀:作為“九王奪嫡”事件的階段性終結,《雍正王朝》中架空歷史演繹的“逼宮事件”將該劇推向了另一個高潮,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恩恩怨怨有一個較為合理的交代。“王道行之”的雍正帝、“假意賢明”的廉親王,按照自古以來的正統思想,君臣之間,尤其是盛世王朝的君臣之間,這是必然的結果。

拉攏隆科多,將京城守備和皇宮宿衛完全掌握;拉攏四位旗主王爺,讓關外八旗參將共管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將京郊軍備掌握。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再加上四位旗主王爺,按照胤禩的設想,“八王議政”制度如果恢復,光是“八爺黨”就能佔據其中七個席位。如果“八旗議政”成為決策機構,那麼雍正皇帝的皇位危矣;皇三子弘時的皇帝之位更無可能。

從廉親王胤禩的“周密安排”和雍正皇帝的冷汗直流來看,如果沒有皇十三子胤祥的擎天保駕,“歷史”似乎就會被改寫了!


《雍正王朝》中對於“九王奪嫡”事件的演繹,明顯有著側重和偏失,就具體的演繹橋段來看,就政治智慧和勢力對抗而言,皇四子胤禛的真正對手,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八子胤禩。從江南募捐、追比國庫欠款、太子胤礽的兩次被廢、花錢買命案、血洗江夏鎮、《百官行述》處理事件等等“九王奪嫡”事件中的具體組成,說到底都是胤禛和胤禩之間的對決。就算最後的死鷹事件,雖然表面上看是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之間的內鬥,但其本質仍是胤禩和胤禛關於皇位最後爭奪的人為政局設定。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皇四子胤禛登基成為雍正皇帝以後,廉親王胤禩仍是雍正皇帝最大的威脅,將其任命為總理事務王大臣乃系當時具體政局環境決定,更是雍正皇帝為了徹底剷除“八爺黨”政治勢力集團而麻痺對手、贏得時間的無奈選擇。

等到胤禩等人串通四位來京“共議旗務”的旗主王爺,發動“逼宮事件”,用以強迫雍正皇帝交出統治權時,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矛盾徹底公開爆發。

從雍正皇帝由興致勃勃、自信滿滿的狀態轉向冷汗直流、恍然大悟的神態轉變,雍正皇帝對於廉親王胤禩等人串通旗主王爺發動的“逼宮事件”似乎並不知情,甚至一度認為大清王朝馬上就要變天。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雍正皇帝十幾年統治以來的成就就是無法面對一個親王級別的逼宮?如果怡親王胤祥沒能及時趕到,或者胤祥已經被胤禩等人暗害,雍正皇帝面對胤禩真就束手無策,只能坐以待斃嗎?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當然不會!

這次“逼宮事件”,不但從剛開始就牢牢掌握在雍正皇帝手中,其對事件的發展、延伸乃至最後結果都早已經預算成熟,對這次事件的處理更是雍正皇帝集中體現帝王心術的一次巔峰表演。

01、對胤禵的“特殊關愛”

“八爺黨”的強大勢力,對於雍正皇帝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這個威脅嚴重到可以一舉顛覆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所以,對於“八爺黨”勢力集團的剷除計劃早在登基之初就開始謀劃。

僅就《雍正王朝》中的人設設定和橋段演繹來看,雍正皇帝絕對不是一個手足相殘、辣手無情的冷血帝王。他剛一登基,就命令胤禵將軍權交出,主要有三方面的打算:

1、胤禵手中掌握的西北大軍對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根本就形成不了實際的威脅,康熙皇帝對於隆科多的臨終託付;胤禛對於年羹堯川陝總督的官職安排,已經能夠確保胤禵就算手握軍權,也斷不會、也不能發動兵變,顛覆政權。雍正皇帝真正擔心的是胤禩會對胤禵百般引誘、暗中攛掇,將胤禵架在一個“不兵變便對不起康熙皇帝、便對不起原本屬於自己的皇帝之位”的位置上下不來。

真要那樣,以胤禵的莽撞和衝動,他肯定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到時候不但是胤禛和胤禵兩位親兄弟之間的仇恨加深,更是對於大清王朝軍事實力的巨大削弱,雍正皇帝初一登基本就不穩固的帝位就會變得更加舉步維艱甚至難以為繼。

所以,他必須將胤禵先召回京城,只要奪掉他的兵權,上述擔心便不復存在。至於,他的回京是對“八爺黨”勢力的增強,這對於雍正皇帝而言,根本就不足為慮。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2、胤禵和“八爺黨”其餘三位皇子畢竟有著親屬關係的區別,而且有太后在,雍正皇帝也不會像對付胤禩、胤禟等人那樣,如此冷血、如此決絕。所以,雍正皇帝在消除胤禵對自己威脅的同時,還必須保證胤禵的生命安全和爵位等級,以在太后面前全了自己的“仁孝”之心。

而且,因為胤禵和雍正皇帝乃系一母所生的親兄弟,如果按照處理胤禩等人的手段對胤禵嚴加懲治,那麼雍正皇帝所揹負的“殘害手足、冷血無情”等負面形象會更徹底、更牢固。所以,雍正皇帝必須單獨對待這個親兄弟,既要架空他又要保護他。

守護皇陵就是最佳安排。

3、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胤禩雖然被雍正皇帝暫時重用、暫時麻痺,但在胤禩心中對於皇位的追求始終沒有放棄。雍正皇帝清醒的知道這一點,也就是從雍正皇帝任命胤禩為總理事務王大臣的同時,雍正皇帝對於胤禩等人肯定會發動的“政變”就開始防範。

將胤禵強行從“八爺黨”中剝離出來,就是雍正皇帝至關重要的一步棋。

和皇十三子胤祥一樣,胤禵也是帶兵出身的阿哥,更是康熙皇帝親自任命的撫遠大將軍王,其在清朝軍隊中的威望和號召力絕對不亞於甚至遠超胤祥。

胤禩等人想要發動政變,就只能通過隆科多控制京城防務、控制皇宮守衛;也只能通過拉攏別人來控制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既然這些人能被胤禩等人拉攏,那麼肯定也能被級別更高、能給其帶來更好前程的雍正皇帝拉攏,所以雍正皇帝對於隆科多等人並不擔心。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但胤禵則不同,從“九王奪嫡”事件開始,胤禵和胤禛就始終站在對立面,雖然在舉薦大將軍王的時候,兩人曾經有過短暫的合作和默契,但這也只是“大將軍王”“川陝總督”之間的利益交換。而且,在皇位繼承只能從胤禵和胤禛之間選擇的時候,兩人又徹底的站在了對立面,成為矛盾尖銳的政敵。如果胤禵留在胤禩身邊,那麼胤禩僅通過胤禵就可以掌握足以推翻雍正皇帝皇權統治的軍事力量,而雍正皇帝則對此無可奈何。所以,雍正皇帝必須早做準備,必須讓胤禵徹底遠離胤禩。

在雍正皇帝對胤禵的“特殊關愛”下,胤禵已經對胤禩毫無幫助。沒有了胤禵的“八爺黨”,發動政變時,如果胤祥在,胤禩等人就會立馬被秒成渣。如果胤祥不在,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都是雍正皇帝和胤祥的心腹之人,就算被關外參將共管,也只是“共管”,不能保護京城但也絕不會揮師進京,協助巔峰政權。

02、對隆科多的“既打又拉”

沒有了胤禵,沒有了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的協助,能夠幫助胤禩等人的就只有一個隆科多!

隆科多是雍正皇帝的威脅嗎?

是!而且,如果隆科多實心實意的協助胤禩等人,如果沒有胤祥在,雍正皇帝就只有死路一條!

畢竟隆科多擔任著步軍統領衙門都統的職位,畢竟他掌管著京城九門、京城守衛甚至從其擅自調動皇宮守衛的舉動來看,隆科多似乎還擔任著領侍衛內大臣的官職。所以,隆科多手中擁有的兵權足以推翻胤禛的皇帝之位。

但,雍正皇帝自登基之初就已經將隆科多通過“既打又拉”的政治手段,將其牢牢掌握,牢牢的綁在了自己的大船上。

隆科多舉薦一個微末小史擔任山西巡撫,雍正皇帝毫不猶豫,立馬答應;

年羹堯如日中天的時候,雍正皇帝親自將年羹堯的兒子過繼隆科多,以示恩寵,以示雍正皇帝愛護“左膀”的同時,也沒有忘記恩寵“右臂”的拉攏態度。

隆科多的長子長期沉迷妓院,而且敢於干預雍正皇帝處理蘇瞬卿一事,雖然雍正皇帝並沒有就此事處理年羹堯和其兒子,但卻沒給隆科多御前請罪的機會,以示敲打。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那麼,雍正皇帝這些具體的安撫和敲打手段,奏效了嗎?

答應是肯定的!而且,有三個方面足以證明:

1、隆科多為什麼支持弘時,而不支持繼位跡象非常明顯的弘曆?

隆科多在劇中不止一次的表示過對皇三子弘時的支持和站位,而對於繼位跡象非常明顯的皇四子弘曆卻並沒有任何表示。按照隆科多在康熙朝的政治站位表現來看,隆科多對於政治站位的選擇和確認能力絕非常人能及,這也是他能夠在康熙朝晚年被重用;雍正朝位極人臣的主要原因所在。

那麼,隆科多在雍正朝就糊塗了?就看不透雍正皇帝如此明顯的傳位安排?

肯定不是!那麼,他為什麼還要堅定支持皇三子弘時,甚至在同“八爺黨”就“逼宮事件”進行利益交換的時候,仍然堅定擁護弘時繼承皇位呢?

因為,這是雍正皇帝的刻意安排。

雍正皇帝雖然不像康熙皇帝一樣,擁有24位成年皇子,但皇三子弘時和皇四子弘曆之間的皇位之爭,較之康熙朝有過之而無不及。皇子之間有對皇位的爭奪,就勢必會結黨朝臣、形成朋黨,這就勢必會對雍正皇帝的皇權形成威脅,甚至動搖國本。

所以,雍正皇帝就必須平衡和制約兩大皇子的勢力集團發展,隆科多就是雍正皇帝刻意安排用來增強弘時的政治勢力,以達到制衡弘曆勢力集團的目的。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2、皇十三子胤祥口中的“密探”到底是誰的人?

在劇中,怡親王胤祥不但是雍正皇帝的擎天保駕之臣,更是雍正皇帝獲取民間輿論的重要途徑。而且,胤祥在劇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了自己的“密探”,那麼,這些“密探”到底是誰?或者他們到底是誰的部下?

閒散旗人經常聚集的“伯倫樓”只要有對抗雍正皇帝的思想和輿論出現,便會第一時間被胤祥得知,從而上達天聽。胤祥的門人和府中僕人因為地位尊崇而廣為人知,沒有成為“密探”的條件;雍正皇帝僅從胤祥處得知消息,說明這些“密探”也不是其“粘杆處”的祕密之人;而能隨時出現在街頭巷尾、酒樓飯店卻不被人所注意甚至能被信任的只有一種人,那就是在步軍統領衙門長期擔任“密探”職能的官兵!

"

導讀:作為“九王奪嫡”事件的階段性終結,《雍正王朝》中架空歷史演繹的“逼宮事件”將該劇推向了另一個高潮,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恩恩怨怨有一個較為合理的交代。“王道行之”的雍正帝、“假意賢明”的廉親王,按照自古以來的正統思想,君臣之間,尤其是盛世王朝的君臣之間,這是必然的結果。

拉攏隆科多,將京城守備和皇宮宿衛完全掌握;拉攏四位旗主王爺,讓關外八旗參將共管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將京郊軍備掌握。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再加上四位旗主王爺,按照胤禩的設想,“八王議政”制度如果恢復,光是“八爺黨”就能佔據其中七個席位。如果“八旗議政”成為決策機構,那麼雍正皇帝的皇位危矣;皇三子弘時的皇帝之位更無可能。

從廉親王胤禩的“周密安排”和雍正皇帝的冷汗直流來看,如果沒有皇十三子胤祥的擎天保駕,“歷史”似乎就會被改寫了!


《雍正王朝》中對於“九王奪嫡”事件的演繹,明顯有著側重和偏失,就具體的演繹橋段來看,就政治智慧和勢力對抗而言,皇四子胤禛的真正對手,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八子胤禩。從江南募捐、追比國庫欠款、太子胤礽的兩次被廢、花錢買命案、血洗江夏鎮、《百官行述》處理事件等等“九王奪嫡”事件中的具體組成,說到底都是胤禛和胤禩之間的對決。就算最後的死鷹事件,雖然表面上看是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之間的內鬥,但其本質仍是胤禩和胤禛關於皇位最後爭奪的人為政局設定。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皇四子胤禛登基成為雍正皇帝以後,廉親王胤禩仍是雍正皇帝最大的威脅,將其任命為總理事務王大臣乃系當時具體政局環境決定,更是雍正皇帝為了徹底剷除“八爺黨”政治勢力集團而麻痺對手、贏得時間的無奈選擇。

等到胤禩等人串通四位來京“共議旗務”的旗主王爺,發動“逼宮事件”,用以強迫雍正皇帝交出統治權時,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矛盾徹底公開爆發。

從雍正皇帝由興致勃勃、自信滿滿的狀態轉向冷汗直流、恍然大悟的神態轉變,雍正皇帝對於廉親王胤禩等人串通旗主王爺發動的“逼宮事件”似乎並不知情,甚至一度認為大清王朝馬上就要變天。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雍正皇帝十幾年統治以來的成就就是無法面對一個親王級別的逼宮?如果怡親王胤祥沒能及時趕到,或者胤祥已經被胤禩等人暗害,雍正皇帝面對胤禩真就束手無策,只能坐以待斃嗎?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當然不會!

這次“逼宮事件”,不但從剛開始就牢牢掌握在雍正皇帝手中,其對事件的發展、延伸乃至最後結果都早已經預算成熟,對這次事件的處理更是雍正皇帝集中體現帝王心術的一次巔峰表演。

01、對胤禵的“特殊關愛”

“八爺黨”的強大勢力,對於雍正皇帝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這個威脅嚴重到可以一舉顛覆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所以,對於“八爺黨”勢力集團的剷除計劃早在登基之初就開始謀劃。

僅就《雍正王朝》中的人設設定和橋段演繹來看,雍正皇帝絕對不是一個手足相殘、辣手無情的冷血帝王。他剛一登基,就命令胤禵將軍權交出,主要有三方面的打算:

1、胤禵手中掌握的西北大軍對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根本就形成不了實際的威脅,康熙皇帝對於隆科多的臨終託付;胤禛對於年羹堯川陝總督的官職安排,已經能夠確保胤禵就算手握軍權,也斷不會、也不能發動兵變,顛覆政權。雍正皇帝真正擔心的是胤禩會對胤禵百般引誘、暗中攛掇,將胤禵架在一個“不兵變便對不起康熙皇帝、便對不起原本屬於自己的皇帝之位”的位置上下不來。

真要那樣,以胤禵的莽撞和衝動,他肯定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到時候不但是胤禛和胤禵兩位親兄弟之間的仇恨加深,更是對於大清王朝軍事實力的巨大削弱,雍正皇帝初一登基本就不穩固的帝位就會變得更加舉步維艱甚至難以為繼。

所以,他必須將胤禵先召回京城,只要奪掉他的兵權,上述擔心便不復存在。至於,他的回京是對“八爺黨”勢力的增強,這對於雍正皇帝而言,根本就不足為慮。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2、胤禵和“八爺黨”其餘三位皇子畢竟有著親屬關係的區別,而且有太后在,雍正皇帝也不會像對付胤禩、胤禟等人那樣,如此冷血、如此決絕。所以,雍正皇帝在消除胤禵對自己威脅的同時,還必須保證胤禵的生命安全和爵位等級,以在太后面前全了自己的“仁孝”之心。

而且,因為胤禵和雍正皇帝乃系一母所生的親兄弟,如果按照處理胤禩等人的手段對胤禵嚴加懲治,那麼雍正皇帝所揹負的“殘害手足、冷血無情”等負面形象會更徹底、更牢固。所以,雍正皇帝必須單獨對待這個親兄弟,既要架空他又要保護他。

守護皇陵就是最佳安排。

3、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胤禩雖然被雍正皇帝暫時重用、暫時麻痺,但在胤禩心中對於皇位的追求始終沒有放棄。雍正皇帝清醒的知道這一點,也就是從雍正皇帝任命胤禩為總理事務王大臣的同時,雍正皇帝對於胤禩等人肯定會發動的“政變”就開始防範。

將胤禵強行從“八爺黨”中剝離出來,就是雍正皇帝至關重要的一步棋。

和皇十三子胤祥一樣,胤禵也是帶兵出身的阿哥,更是康熙皇帝親自任命的撫遠大將軍王,其在清朝軍隊中的威望和號召力絕對不亞於甚至遠超胤祥。

胤禩等人想要發動政變,就只能通過隆科多控制京城防務、控制皇宮守衛;也只能通過拉攏別人來控制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既然這些人能被胤禩等人拉攏,那麼肯定也能被級別更高、能給其帶來更好前程的雍正皇帝拉攏,所以雍正皇帝對於隆科多等人並不擔心。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但胤禵則不同,從“九王奪嫡”事件開始,胤禵和胤禛就始終站在對立面,雖然在舉薦大將軍王的時候,兩人曾經有過短暫的合作和默契,但這也只是“大將軍王”“川陝總督”之間的利益交換。而且,在皇位繼承只能從胤禵和胤禛之間選擇的時候,兩人又徹底的站在了對立面,成為矛盾尖銳的政敵。如果胤禵留在胤禩身邊,那麼胤禩僅通過胤禵就可以掌握足以推翻雍正皇帝皇權統治的軍事力量,而雍正皇帝則對此無可奈何。所以,雍正皇帝必須早做準備,必須讓胤禵徹底遠離胤禩。

在雍正皇帝對胤禵的“特殊關愛”下,胤禵已經對胤禩毫無幫助。沒有了胤禵的“八爺黨”,發動政變時,如果胤祥在,胤禩等人就會立馬被秒成渣。如果胤祥不在,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都是雍正皇帝和胤祥的心腹之人,就算被關外參將共管,也只是“共管”,不能保護京城但也絕不會揮師進京,協助巔峰政權。

02、對隆科多的“既打又拉”

沒有了胤禵,沒有了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的協助,能夠幫助胤禩等人的就只有一個隆科多!

隆科多是雍正皇帝的威脅嗎?

是!而且,如果隆科多實心實意的協助胤禩等人,如果沒有胤祥在,雍正皇帝就只有死路一條!

畢竟隆科多擔任著步軍統領衙門都統的職位,畢竟他掌管著京城九門、京城守衛甚至從其擅自調動皇宮守衛的舉動來看,隆科多似乎還擔任著領侍衛內大臣的官職。所以,隆科多手中擁有的兵權足以推翻胤禛的皇帝之位。

但,雍正皇帝自登基之初就已經將隆科多通過“既打又拉”的政治手段,將其牢牢掌握,牢牢的綁在了自己的大船上。

隆科多舉薦一個微末小史擔任山西巡撫,雍正皇帝毫不猶豫,立馬答應;

年羹堯如日中天的時候,雍正皇帝親自將年羹堯的兒子過繼隆科多,以示恩寵,以示雍正皇帝愛護“左膀”的同時,也沒有忘記恩寵“右臂”的拉攏態度。

隆科多的長子長期沉迷妓院,而且敢於干預雍正皇帝處理蘇瞬卿一事,雖然雍正皇帝並沒有就此事處理年羹堯和其兒子,但卻沒給隆科多御前請罪的機會,以示敲打。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那麼,雍正皇帝這些具體的安撫和敲打手段,奏效了嗎?

答應是肯定的!而且,有三個方面足以證明:

1、隆科多為什麼支持弘時,而不支持繼位跡象非常明顯的弘曆?

隆科多在劇中不止一次的表示過對皇三子弘時的支持和站位,而對於繼位跡象非常明顯的皇四子弘曆卻並沒有任何表示。按照隆科多在康熙朝的政治站位表現來看,隆科多對於政治站位的選擇和確認能力絕非常人能及,這也是他能夠在康熙朝晚年被重用;雍正朝位極人臣的主要原因所在。

那麼,隆科多在雍正朝就糊塗了?就看不透雍正皇帝如此明顯的傳位安排?

肯定不是!那麼,他為什麼還要堅定支持皇三子弘時,甚至在同“八爺黨”就“逼宮事件”進行利益交換的時候,仍然堅定擁護弘時繼承皇位呢?

因為,這是雍正皇帝的刻意安排。

雍正皇帝雖然不像康熙皇帝一樣,擁有24位成年皇子,但皇三子弘時和皇四子弘曆之間的皇位之爭,較之康熙朝有過之而無不及。皇子之間有對皇位的爭奪,就勢必會結黨朝臣、形成朋黨,這就勢必會對雍正皇帝的皇權形成威脅,甚至動搖國本。

所以,雍正皇帝就必須平衡和制約兩大皇子的勢力集團發展,隆科多就是雍正皇帝刻意安排用來增強弘時的政治勢力,以達到制衡弘曆勢力集團的目的。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2、皇十三子胤祥口中的“密探”到底是誰的人?

在劇中,怡親王胤祥不但是雍正皇帝的擎天保駕之臣,更是雍正皇帝獲取民間輿論的重要途徑。而且,胤祥在劇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了自己的“密探”,那麼,這些“密探”到底是誰?或者他們到底是誰的部下?

閒散旗人經常聚集的“伯倫樓”只要有對抗雍正皇帝的思想和輿論出現,便會第一時間被胤祥得知,從而上達天聽。胤祥的門人和府中僕人因為地位尊崇而廣為人知,沒有成為“密探”的條件;雍正皇帝僅從胤祥處得知消息,說明這些“密探”也不是其“粘杆處”的祕密之人;而能隨時出現在街頭巷尾、酒樓飯店卻不被人所注意甚至能被信任的只有一種人,那就是在步軍統領衙門長期擔任“密探”職能的官兵!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也就是說,胤祥用來收集民間輿論的“密探”就是隆科多派去的!

3、在“逼宮事件”中,和雍正皇帝對抗的態度,為何較之胤禩更勝?

在“逼宮事件”中,胤禩間接表明自己“逼宮”目的以後,雍正皇帝“發現”了隆科多的“變節”。但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注意到,隆科多和雍正皇帝的奏對態度強硬到遠勝胤禩等人和旗主王爺們。不論從爵位高低還是官職高低,還是獲罪可能性來比較,隆科多就算是堅定支持胤禩等人“逼宮”,也只會氣焰遠低於胤禩等人才是。而且,作為雍正皇帝深為倚重和恩寵的肱股之臣,隆科多在變節以後,就算因為內心的道德譴責和傳統觀念影響,也會因為覺得愧對雍正皇帝而主動躲避雍正皇帝的質問。

隆科多非但沒有絲毫的羞愧,沒有絲毫的躲避,甚至還直面雍正皇帝,用清朝列祖列宗的“祖制”甚至想用“舅舅”的身份來教訓雍正皇帝。

"

導讀:作為“九王奪嫡”事件的階段性終結,《雍正王朝》中架空歷史演繹的“逼宮事件”將該劇推向了另一個高潮,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恩恩怨怨有一個較為合理的交代。“王道行之”的雍正帝、“假意賢明”的廉親王,按照自古以來的正統思想,君臣之間,尤其是盛世王朝的君臣之間,這是必然的結果。

拉攏隆科多,將京城守備和皇宮宿衛完全掌握;拉攏四位旗主王爺,讓關外八旗參將共管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將京郊軍備掌握。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再加上四位旗主王爺,按照胤禩的設想,“八王議政”制度如果恢復,光是“八爺黨”就能佔據其中七個席位。如果“八旗議政”成為決策機構,那麼雍正皇帝的皇位危矣;皇三子弘時的皇帝之位更無可能。

從廉親王胤禩的“周密安排”和雍正皇帝的冷汗直流來看,如果沒有皇十三子胤祥的擎天保駕,“歷史”似乎就會被改寫了!


《雍正王朝》中對於“九王奪嫡”事件的演繹,明顯有著側重和偏失,就具體的演繹橋段來看,就政治智慧和勢力對抗而言,皇四子胤禛的真正對手,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八子胤禩。從江南募捐、追比國庫欠款、太子胤礽的兩次被廢、花錢買命案、血洗江夏鎮、《百官行述》處理事件等等“九王奪嫡”事件中的具體組成,說到底都是胤禛和胤禩之間的對決。就算最後的死鷹事件,雖然表面上看是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之間的內鬥,但其本質仍是胤禩和胤禛關於皇位最後爭奪的人為政局設定。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皇四子胤禛登基成為雍正皇帝以後,廉親王胤禩仍是雍正皇帝最大的威脅,將其任命為總理事務王大臣乃系當時具體政局環境決定,更是雍正皇帝為了徹底剷除“八爺黨”政治勢力集團而麻痺對手、贏得時間的無奈選擇。

等到胤禩等人串通四位來京“共議旗務”的旗主王爺,發動“逼宮事件”,用以強迫雍正皇帝交出統治權時,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矛盾徹底公開爆發。

從雍正皇帝由興致勃勃、自信滿滿的狀態轉向冷汗直流、恍然大悟的神態轉變,雍正皇帝對於廉親王胤禩等人串通旗主王爺發動的“逼宮事件”似乎並不知情,甚至一度認為大清王朝馬上就要變天。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雍正皇帝十幾年統治以來的成就就是無法面對一個親王級別的逼宮?如果怡親王胤祥沒能及時趕到,或者胤祥已經被胤禩等人暗害,雍正皇帝面對胤禩真就束手無策,只能坐以待斃嗎?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當然不會!

這次“逼宮事件”,不但從剛開始就牢牢掌握在雍正皇帝手中,其對事件的發展、延伸乃至最後結果都早已經預算成熟,對這次事件的處理更是雍正皇帝集中體現帝王心術的一次巔峰表演。

01、對胤禵的“特殊關愛”

“八爺黨”的強大勢力,對於雍正皇帝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這個威脅嚴重到可以一舉顛覆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所以,對於“八爺黨”勢力集團的剷除計劃早在登基之初就開始謀劃。

僅就《雍正王朝》中的人設設定和橋段演繹來看,雍正皇帝絕對不是一個手足相殘、辣手無情的冷血帝王。他剛一登基,就命令胤禵將軍權交出,主要有三方面的打算:

1、胤禵手中掌握的西北大軍對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根本就形成不了實際的威脅,康熙皇帝對於隆科多的臨終託付;胤禛對於年羹堯川陝總督的官職安排,已經能夠確保胤禵就算手握軍權,也斷不會、也不能發動兵變,顛覆政權。雍正皇帝真正擔心的是胤禩會對胤禵百般引誘、暗中攛掇,將胤禵架在一個“不兵變便對不起康熙皇帝、便對不起原本屬於自己的皇帝之位”的位置上下不來。

真要那樣,以胤禵的莽撞和衝動,他肯定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到時候不但是胤禛和胤禵兩位親兄弟之間的仇恨加深,更是對於大清王朝軍事實力的巨大削弱,雍正皇帝初一登基本就不穩固的帝位就會變得更加舉步維艱甚至難以為繼。

所以,他必須將胤禵先召回京城,只要奪掉他的兵權,上述擔心便不復存在。至於,他的回京是對“八爺黨”勢力的增強,這對於雍正皇帝而言,根本就不足為慮。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2、胤禵和“八爺黨”其餘三位皇子畢竟有著親屬關係的區別,而且有太后在,雍正皇帝也不會像對付胤禩、胤禟等人那樣,如此冷血、如此決絕。所以,雍正皇帝在消除胤禵對自己威脅的同時,還必須保證胤禵的生命安全和爵位等級,以在太后面前全了自己的“仁孝”之心。

而且,因為胤禵和雍正皇帝乃系一母所生的親兄弟,如果按照處理胤禩等人的手段對胤禵嚴加懲治,那麼雍正皇帝所揹負的“殘害手足、冷血無情”等負面形象會更徹底、更牢固。所以,雍正皇帝必須單獨對待這個親兄弟,既要架空他又要保護他。

守護皇陵就是最佳安排。

3、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胤禩雖然被雍正皇帝暫時重用、暫時麻痺,但在胤禩心中對於皇位的追求始終沒有放棄。雍正皇帝清醒的知道這一點,也就是從雍正皇帝任命胤禩為總理事務王大臣的同時,雍正皇帝對於胤禩等人肯定會發動的“政變”就開始防範。

將胤禵強行從“八爺黨”中剝離出來,就是雍正皇帝至關重要的一步棋。

和皇十三子胤祥一樣,胤禵也是帶兵出身的阿哥,更是康熙皇帝親自任命的撫遠大將軍王,其在清朝軍隊中的威望和號召力絕對不亞於甚至遠超胤祥。

胤禩等人想要發動政變,就只能通過隆科多控制京城防務、控制皇宮守衛;也只能通過拉攏別人來控制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既然這些人能被胤禩等人拉攏,那麼肯定也能被級別更高、能給其帶來更好前程的雍正皇帝拉攏,所以雍正皇帝對於隆科多等人並不擔心。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但胤禵則不同,從“九王奪嫡”事件開始,胤禵和胤禛就始終站在對立面,雖然在舉薦大將軍王的時候,兩人曾經有過短暫的合作和默契,但這也只是“大將軍王”“川陝總督”之間的利益交換。而且,在皇位繼承只能從胤禵和胤禛之間選擇的時候,兩人又徹底的站在了對立面,成為矛盾尖銳的政敵。如果胤禵留在胤禩身邊,那麼胤禩僅通過胤禵就可以掌握足以推翻雍正皇帝皇權統治的軍事力量,而雍正皇帝則對此無可奈何。所以,雍正皇帝必須早做準備,必須讓胤禵徹底遠離胤禩。

在雍正皇帝對胤禵的“特殊關愛”下,胤禵已經對胤禩毫無幫助。沒有了胤禵的“八爺黨”,發動政變時,如果胤祥在,胤禩等人就會立馬被秒成渣。如果胤祥不在,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都是雍正皇帝和胤祥的心腹之人,就算被關外參將共管,也只是“共管”,不能保護京城但也絕不會揮師進京,協助巔峰政權。

02、對隆科多的“既打又拉”

沒有了胤禵,沒有了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的協助,能夠幫助胤禩等人的就只有一個隆科多!

隆科多是雍正皇帝的威脅嗎?

是!而且,如果隆科多實心實意的協助胤禩等人,如果沒有胤祥在,雍正皇帝就只有死路一條!

畢竟隆科多擔任著步軍統領衙門都統的職位,畢竟他掌管著京城九門、京城守衛甚至從其擅自調動皇宮守衛的舉動來看,隆科多似乎還擔任著領侍衛內大臣的官職。所以,隆科多手中擁有的兵權足以推翻胤禛的皇帝之位。

但,雍正皇帝自登基之初就已經將隆科多通過“既打又拉”的政治手段,將其牢牢掌握,牢牢的綁在了自己的大船上。

隆科多舉薦一個微末小史擔任山西巡撫,雍正皇帝毫不猶豫,立馬答應;

年羹堯如日中天的時候,雍正皇帝親自將年羹堯的兒子過繼隆科多,以示恩寵,以示雍正皇帝愛護“左膀”的同時,也沒有忘記恩寵“右臂”的拉攏態度。

隆科多的長子長期沉迷妓院,而且敢於干預雍正皇帝處理蘇瞬卿一事,雖然雍正皇帝並沒有就此事處理年羹堯和其兒子,但卻沒給隆科多御前請罪的機會,以示敲打。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那麼,雍正皇帝這些具體的安撫和敲打手段,奏效了嗎?

答應是肯定的!而且,有三個方面足以證明:

1、隆科多為什麼支持弘時,而不支持繼位跡象非常明顯的弘曆?

隆科多在劇中不止一次的表示過對皇三子弘時的支持和站位,而對於繼位跡象非常明顯的皇四子弘曆卻並沒有任何表示。按照隆科多在康熙朝的政治站位表現來看,隆科多對於政治站位的選擇和確認能力絕非常人能及,這也是他能夠在康熙朝晚年被重用;雍正朝位極人臣的主要原因所在。

那麼,隆科多在雍正朝就糊塗了?就看不透雍正皇帝如此明顯的傳位安排?

肯定不是!那麼,他為什麼還要堅定支持皇三子弘時,甚至在同“八爺黨”就“逼宮事件”進行利益交換的時候,仍然堅定擁護弘時繼承皇位呢?

因為,這是雍正皇帝的刻意安排。

雍正皇帝雖然不像康熙皇帝一樣,擁有24位成年皇子,但皇三子弘時和皇四子弘曆之間的皇位之爭,較之康熙朝有過之而無不及。皇子之間有對皇位的爭奪,就勢必會結黨朝臣、形成朋黨,這就勢必會對雍正皇帝的皇權形成威脅,甚至動搖國本。

所以,雍正皇帝就必須平衡和制約兩大皇子的勢力集團發展,隆科多就是雍正皇帝刻意安排用來增強弘時的政治勢力,以達到制衡弘曆勢力集團的目的。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2、皇十三子胤祥口中的“密探”到底是誰的人?

在劇中,怡親王胤祥不但是雍正皇帝的擎天保駕之臣,更是雍正皇帝獲取民間輿論的重要途徑。而且,胤祥在劇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了自己的“密探”,那麼,這些“密探”到底是誰?或者他們到底是誰的部下?

閒散旗人經常聚集的“伯倫樓”只要有對抗雍正皇帝的思想和輿論出現,便會第一時間被胤祥得知,從而上達天聽。胤祥的門人和府中僕人因為地位尊崇而廣為人知,沒有成為“密探”的條件;雍正皇帝僅從胤祥處得知消息,說明這些“密探”也不是其“粘杆處”的祕密之人;而能隨時出現在街頭巷尾、酒樓飯店卻不被人所注意甚至能被信任的只有一種人,那就是在步軍統領衙門長期擔任“密探”職能的官兵!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也就是說,胤祥用來收集民間輿論的“密探”就是隆科多派去的!

3、在“逼宮事件”中,和雍正皇帝對抗的態度,為何較之胤禩更勝?

在“逼宮事件”中,胤禩間接表明自己“逼宮”目的以後,雍正皇帝“發現”了隆科多的“變節”。但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注意到,隆科多和雍正皇帝的奏對態度強硬到遠勝胤禩等人和旗主王爺們。不論從爵位高低還是官職高低,還是獲罪可能性來比較,隆科多就算是堅定支持胤禩等人“逼宮”,也只會氣焰遠低於胤禩等人才是。而且,作為雍正皇帝深為倚重和恩寵的肱股之臣,隆科多在變節以後,就算因為內心的道德譴責和傳統觀念影響,也會因為覺得愧對雍正皇帝而主動躲避雍正皇帝的質問。

隆科多非但沒有絲毫的羞愧,沒有絲毫的躲避,甚至還直面雍正皇帝,用清朝列祖列宗的“祖制”甚至想用“舅舅”的身份來教訓雍正皇帝。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他為什麼這樣做?他的膽量來自哪裡?

應該肯定的是,他的底氣和膽量並不是來自手中掌握的兵權,而是來自雍正皇帝的授意。

因為,隆科多隻有在朝堂上明確表明了對胤禩的堅定支持態度以後,胤禩等人才會有恃無恐,才會敢於直接表明自己“收歸雍正皇帝皇權”的政變目的,才會主動將“足以被抄家圈禁”的罪行暴露在朝堂。

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就被冠以了“繼位不正”的罵名,甚至揹負上了“弒君篡逆”的罪行,面對胤禩等人的處處掣肘、時時作對,雍正皇帝如果貿然將“八爺黨”盡數剷除,不免再多背上一個“殘害手足”的惡名,這於雍正皇帝的正統統治、朝野輿論乃至皇權統治都非常不利。所以,他必須要讓胤禩等人的罪行公然暴露,讓自己有一個光明正大、名正言順清除他們的理由。

"

導讀:作為“九王奪嫡”事件的階段性終結,《雍正王朝》中架空歷史演繹的“逼宮事件”將該劇推向了另一個高潮,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恩恩怨怨有一個較為合理的交代。“王道行之”的雍正帝、“假意賢明”的廉親王,按照自古以來的正統思想,君臣之間,尤其是盛世王朝的君臣之間,這是必然的結果。

拉攏隆科多,將京城守備和皇宮宿衛完全掌握;拉攏四位旗主王爺,讓關外八旗參將共管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將京郊軍備掌握。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再加上四位旗主王爺,按照胤禩的設想,“八王議政”制度如果恢復,光是“八爺黨”就能佔據其中七個席位。如果“八旗議政”成為決策機構,那麼雍正皇帝的皇位危矣;皇三子弘時的皇帝之位更無可能。

從廉親王胤禩的“周密安排”和雍正皇帝的冷汗直流來看,如果沒有皇十三子胤祥的擎天保駕,“歷史”似乎就會被改寫了!


《雍正王朝》中對於“九王奪嫡”事件的演繹,明顯有著側重和偏失,就具體的演繹橋段來看,就政治智慧和勢力對抗而言,皇四子胤禛的真正對手,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八子胤禩。從江南募捐、追比國庫欠款、太子胤礽的兩次被廢、花錢買命案、血洗江夏鎮、《百官行述》處理事件等等“九王奪嫡”事件中的具體組成,說到底都是胤禛和胤禩之間的對決。就算最後的死鷹事件,雖然表面上看是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之間的內鬥,但其本質仍是胤禩和胤禛關於皇位最後爭奪的人為政局設定。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皇四子胤禛登基成為雍正皇帝以後,廉親王胤禩仍是雍正皇帝最大的威脅,將其任命為總理事務王大臣乃系當時具體政局環境決定,更是雍正皇帝為了徹底剷除“八爺黨”政治勢力集團而麻痺對手、贏得時間的無奈選擇。

等到胤禩等人串通四位來京“共議旗務”的旗主王爺,發動“逼宮事件”,用以強迫雍正皇帝交出統治權時,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矛盾徹底公開爆發。

從雍正皇帝由興致勃勃、自信滿滿的狀態轉向冷汗直流、恍然大悟的神態轉變,雍正皇帝對於廉親王胤禩等人串通旗主王爺發動的“逼宮事件”似乎並不知情,甚至一度認為大清王朝馬上就要變天。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雍正皇帝十幾年統治以來的成就就是無法面對一個親王級別的逼宮?如果怡親王胤祥沒能及時趕到,或者胤祥已經被胤禩等人暗害,雍正皇帝面對胤禩真就束手無策,只能坐以待斃嗎?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當然不會!

這次“逼宮事件”,不但從剛開始就牢牢掌握在雍正皇帝手中,其對事件的發展、延伸乃至最後結果都早已經預算成熟,對這次事件的處理更是雍正皇帝集中體現帝王心術的一次巔峰表演。

01、對胤禵的“特殊關愛”

“八爺黨”的強大勢力,對於雍正皇帝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這個威脅嚴重到可以一舉顛覆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所以,對於“八爺黨”勢力集團的剷除計劃早在登基之初就開始謀劃。

僅就《雍正王朝》中的人設設定和橋段演繹來看,雍正皇帝絕對不是一個手足相殘、辣手無情的冷血帝王。他剛一登基,就命令胤禵將軍權交出,主要有三方面的打算:

1、胤禵手中掌握的西北大軍對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根本就形成不了實際的威脅,康熙皇帝對於隆科多的臨終託付;胤禛對於年羹堯川陝總督的官職安排,已經能夠確保胤禵就算手握軍權,也斷不會、也不能發動兵變,顛覆政權。雍正皇帝真正擔心的是胤禩會對胤禵百般引誘、暗中攛掇,將胤禵架在一個“不兵變便對不起康熙皇帝、便對不起原本屬於自己的皇帝之位”的位置上下不來。

真要那樣,以胤禵的莽撞和衝動,他肯定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到時候不但是胤禛和胤禵兩位親兄弟之間的仇恨加深,更是對於大清王朝軍事實力的巨大削弱,雍正皇帝初一登基本就不穩固的帝位就會變得更加舉步維艱甚至難以為繼。

所以,他必須將胤禵先召回京城,只要奪掉他的兵權,上述擔心便不復存在。至於,他的回京是對“八爺黨”勢力的增強,這對於雍正皇帝而言,根本就不足為慮。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2、胤禵和“八爺黨”其餘三位皇子畢竟有著親屬關係的區別,而且有太后在,雍正皇帝也不會像對付胤禩、胤禟等人那樣,如此冷血、如此決絕。所以,雍正皇帝在消除胤禵對自己威脅的同時,還必須保證胤禵的生命安全和爵位等級,以在太后面前全了自己的“仁孝”之心。

而且,因為胤禵和雍正皇帝乃系一母所生的親兄弟,如果按照處理胤禩等人的手段對胤禵嚴加懲治,那麼雍正皇帝所揹負的“殘害手足、冷血無情”等負面形象會更徹底、更牢固。所以,雍正皇帝必須單獨對待這個親兄弟,既要架空他又要保護他。

守護皇陵就是最佳安排。

3、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胤禩雖然被雍正皇帝暫時重用、暫時麻痺,但在胤禩心中對於皇位的追求始終沒有放棄。雍正皇帝清醒的知道這一點,也就是從雍正皇帝任命胤禩為總理事務王大臣的同時,雍正皇帝對於胤禩等人肯定會發動的“政變”就開始防範。

將胤禵強行從“八爺黨”中剝離出來,就是雍正皇帝至關重要的一步棋。

和皇十三子胤祥一樣,胤禵也是帶兵出身的阿哥,更是康熙皇帝親自任命的撫遠大將軍王,其在清朝軍隊中的威望和號召力絕對不亞於甚至遠超胤祥。

胤禩等人想要發動政變,就只能通過隆科多控制京城防務、控制皇宮守衛;也只能通過拉攏別人來控制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既然這些人能被胤禩等人拉攏,那麼肯定也能被級別更高、能給其帶來更好前程的雍正皇帝拉攏,所以雍正皇帝對於隆科多等人並不擔心。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但胤禵則不同,從“九王奪嫡”事件開始,胤禵和胤禛就始終站在對立面,雖然在舉薦大將軍王的時候,兩人曾經有過短暫的合作和默契,但這也只是“大將軍王”“川陝總督”之間的利益交換。而且,在皇位繼承只能從胤禵和胤禛之間選擇的時候,兩人又徹底的站在了對立面,成為矛盾尖銳的政敵。如果胤禵留在胤禩身邊,那麼胤禩僅通過胤禵就可以掌握足以推翻雍正皇帝皇權統治的軍事力量,而雍正皇帝則對此無可奈何。所以,雍正皇帝必須早做準備,必須讓胤禵徹底遠離胤禩。

在雍正皇帝對胤禵的“特殊關愛”下,胤禵已經對胤禩毫無幫助。沒有了胤禵的“八爺黨”,發動政變時,如果胤祥在,胤禩等人就會立馬被秒成渣。如果胤祥不在,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都是雍正皇帝和胤祥的心腹之人,就算被關外參將共管,也只是“共管”,不能保護京城但也絕不會揮師進京,協助巔峰政權。

02、對隆科多的“既打又拉”

沒有了胤禵,沒有了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的協助,能夠幫助胤禩等人的就只有一個隆科多!

隆科多是雍正皇帝的威脅嗎?

是!而且,如果隆科多實心實意的協助胤禩等人,如果沒有胤祥在,雍正皇帝就只有死路一條!

畢竟隆科多擔任著步軍統領衙門都統的職位,畢竟他掌管著京城九門、京城守衛甚至從其擅自調動皇宮守衛的舉動來看,隆科多似乎還擔任著領侍衛內大臣的官職。所以,隆科多手中擁有的兵權足以推翻胤禛的皇帝之位。

但,雍正皇帝自登基之初就已經將隆科多通過“既打又拉”的政治手段,將其牢牢掌握,牢牢的綁在了自己的大船上。

隆科多舉薦一個微末小史擔任山西巡撫,雍正皇帝毫不猶豫,立馬答應;

年羹堯如日中天的時候,雍正皇帝親自將年羹堯的兒子過繼隆科多,以示恩寵,以示雍正皇帝愛護“左膀”的同時,也沒有忘記恩寵“右臂”的拉攏態度。

隆科多的長子長期沉迷妓院,而且敢於干預雍正皇帝處理蘇瞬卿一事,雖然雍正皇帝並沒有就此事處理年羹堯和其兒子,但卻沒給隆科多御前請罪的機會,以示敲打。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那麼,雍正皇帝這些具體的安撫和敲打手段,奏效了嗎?

答應是肯定的!而且,有三個方面足以證明:

1、隆科多為什麼支持弘時,而不支持繼位跡象非常明顯的弘曆?

隆科多在劇中不止一次的表示過對皇三子弘時的支持和站位,而對於繼位跡象非常明顯的皇四子弘曆卻並沒有任何表示。按照隆科多在康熙朝的政治站位表現來看,隆科多對於政治站位的選擇和確認能力絕非常人能及,這也是他能夠在康熙朝晚年被重用;雍正朝位極人臣的主要原因所在。

那麼,隆科多在雍正朝就糊塗了?就看不透雍正皇帝如此明顯的傳位安排?

肯定不是!那麼,他為什麼還要堅定支持皇三子弘時,甚至在同“八爺黨”就“逼宮事件”進行利益交換的時候,仍然堅定擁護弘時繼承皇位呢?

因為,這是雍正皇帝的刻意安排。

雍正皇帝雖然不像康熙皇帝一樣,擁有24位成年皇子,但皇三子弘時和皇四子弘曆之間的皇位之爭,較之康熙朝有過之而無不及。皇子之間有對皇位的爭奪,就勢必會結黨朝臣、形成朋黨,這就勢必會對雍正皇帝的皇權形成威脅,甚至動搖國本。

所以,雍正皇帝就必須平衡和制約兩大皇子的勢力集團發展,隆科多就是雍正皇帝刻意安排用來增強弘時的政治勢力,以達到制衡弘曆勢力集團的目的。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2、皇十三子胤祥口中的“密探”到底是誰的人?

在劇中,怡親王胤祥不但是雍正皇帝的擎天保駕之臣,更是雍正皇帝獲取民間輿論的重要途徑。而且,胤祥在劇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了自己的“密探”,那麼,這些“密探”到底是誰?或者他們到底是誰的部下?

閒散旗人經常聚集的“伯倫樓”只要有對抗雍正皇帝的思想和輿論出現,便會第一時間被胤祥得知,從而上達天聽。胤祥的門人和府中僕人因為地位尊崇而廣為人知,沒有成為“密探”的條件;雍正皇帝僅從胤祥處得知消息,說明這些“密探”也不是其“粘杆處”的祕密之人;而能隨時出現在街頭巷尾、酒樓飯店卻不被人所注意甚至能被信任的只有一種人,那就是在步軍統領衙門長期擔任“密探”職能的官兵!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也就是說,胤祥用來收集民間輿論的“密探”就是隆科多派去的!

3、在“逼宮事件”中,和雍正皇帝對抗的態度,為何較之胤禩更勝?

在“逼宮事件”中,胤禩間接表明自己“逼宮”目的以後,雍正皇帝“發現”了隆科多的“變節”。但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注意到,隆科多和雍正皇帝的奏對態度強硬到遠勝胤禩等人和旗主王爺們。不論從爵位高低還是官職高低,還是獲罪可能性來比較,隆科多就算是堅定支持胤禩等人“逼宮”,也只會氣焰遠低於胤禩等人才是。而且,作為雍正皇帝深為倚重和恩寵的肱股之臣,隆科多在變節以後,就算因為內心的道德譴責和傳統觀念影響,也會因為覺得愧對雍正皇帝而主動躲避雍正皇帝的質問。

隆科多非但沒有絲毫的羞愧,沒有絲毫的躲避,甚至還直面雍正皇帝,用清朝列祖列宗的“祖制”甚至想用“舅舅”的身份來教訓雍正皇帝。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他為什麼這樣做?他的膽量來自哪裡?

應該肯定的是,他的底氣和膽量並不是來自手中掌握的兵權,而是來自雍正皇帝的授意。

因為,隆科多隻有在朝堂上明確表明了對胤禩的堅定支持態度以後,胤禩等人才會有恃無恐,才會敢於直接表明自己“收歸雍正皇帝皇權”的政變目的,才會主動將“足以被抄家圈禁”的罪行暴露在朝堂。

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就被冠以了“繼位不正”的罵名,甚至揹負上了“弒君篡逆”的罪行,面對胤禩等人的處處掣肘、時時作對,雍正皇帝如果貿然將“八爺黨”盡數剷除,不免再多背上一個“殘害手足”的惡名,這於雍正皇帝的正統統治、朝野輿論乃至皇權統治都非常不利。所以,他必須要讓胤禩等人的罪行公然暴露,讓自己有一個光明正大、名正言順清除他們的理由。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隆科多的“驕橫態度”,無疑讓胤禩等人有恃無恐的將罪行徹底暴露在朝臣面前,讓雍正皇帝終於有了清除“八爺黨”而且足以讓朝野內外信服的理由。

03、對胤祥的“性命相托”

兩遍《雍正王朝》以後,筆者就產生了一個疑惑:廉親王胤禩明知道胤祥對於西山銳建營和豐臺大營的絕對掌握,知道沒有了胤禵的協助,胤祥是自己政變過程中最大的障礙,也是決定其政變勝敗的關鍵人物所在,那麼他為何不等到已經病重的胤祥去世以後再行發動“逼宮事件”,勝算豈不更大?

這就是雍正皇帝的刻意安排!

毫無疑問,怡親王胤祥對於雍正皇帝的護駕作用非常重要,他的護駕並不僅僅在於對雍正皇帝自身,更是對雍正皇帝的皇帝權威、對大清王朝的穩固統治保駕護航。

科舉舞弊案以後,深入簡出的皇三子弘時逐漸表現出對政事的淡漠和消極,對於皇位爭奪更是自覺無望而漸生退出之意。可就在雍正皇帝大力推行各項改革,獨獨不動旗務整頓的時候,皇三子弘時卻主動提出了“整頓旗務”“積極”建議。

"

導讀:作為“九王奪嫡”事件的階段性終結,《雍正王朝》中架空歷史演繹的“逼宮事件”將該劇推向了另一個高潮,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恩恩怨怨有一個較為合理的交代。“王道行之”的雍正帝、“假意賢明”的廉親王,按照自古以來的正統思想,君臣之間,尤其是盛世王朝的君臣之間,這是必然的結果。

拉攏隆科多,將京城守備和皇宮宿衛完全掌握;拉攏四位旗主王爺,讓關外八旗參將共管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將京郊軍備掌握。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再加上四位旗主王爺,按照胤禩的設想,“八王議政”制度如果恢復,光是“八爺黨”就能佔據其中七個席位。如果“八旗議政”成為決策機構,那麼雍正皇帝的皇位危矣;皇三子弘時的皇帝之位更無可能。

從廉親王胤禩的“周密安排”和雍正皇帝的冷汗直流來看,如果沒有皇十三子胤祥的擎天保駕,“歷史”似乎就會被改寫了!


《雍正王朝》中對於“九王奪嫡”事件的演繹,明顯有著側重和偏失,就具體的演繹橋段來看,就政治智慧和勢力對抗而言,皇四子胤禛的真正對手,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八子胤禩。從江南募捐、追比國庫欠款、太子胤礽的兩次被廢、花錢買命案、血洗江夏鎮、《百官行述》處理事件等等“九王奪嫡”事件中的具體組成,說到底都是胤禛和胤禩之間的對決。就算最後的死鷹事件,雖然表面上看是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之間的內鬥,但其本質仍是胤禩和胤禛關於皇位最後爭奪的人為政局設定。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皇四子胤禛登基成為雍正皇帝以後,廉親王胤禩仍是雍正皇帝最大的威脅,將其任命為總理事務王大臣乃系當時具體政局環境決定,更是雍正皇帝為了徹底剷除“八爺黨”政治勢力集團而麻痺對手、贏得時間的無奈選擇。

等到胤禩等人串通四位來京“共議旗務”的旗主王爺,發動“逼宮事件”,用以強迫雍正皇帝交出統治權時,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矛盾徹底公開爆發。

從雍正皇帝由興致勃勃、自信滿滿的狀態轉向冷汗直流、恍然大悟的神態轉變,雍正皇帝對於廉親王胤禩等人串通旗主王爺發動的“逼宮事件”似乎並不知情,甚至一度認為大清王朝馬上就要變天。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雍正皇帝十幾年統治以來的成就就是無法面對一個親王級別的逼宮?如果怡親王胤祥沒能及時趕到,或者胤祥已經被胤禩等人暗害,雍正皇帝面對胤禩真就束手無策,只能坐以待斃嗎?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當然不會!

這次“逼宮事件”,不但從剛開始就牢牢掌握在雍正皇帝手中,其對事件的發展、延伸乃至最後結果都早已經預算成熟,對這次事件的處理更是雍正皇帝集中體現帝王心術的一次巔峰表演。

01、對胤禵的“特殊關愛”

“八爺黨”的強大勢力,對於雍正皇帝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這個威脅嚴重到可以一舉顛覆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所以,對於“八爺黨”勢力集團的剷除計劃早在登基之初就開始謀劃。

僅就《雍正王朝》中的人設設定和橋段演繹來看,雍正皇帝絕對不是一個手足相殘、辣手無情的冷血帝王。他剛一登基,就命令胤禵將軍權交出,主要有三方面的打算:

1、胤禵手中掌握的西北大軍對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根本就形成不了實際的威脅,康熙皇帝對於隆科多的臨終託付;胤禛對於年羹堯川陝總督的官職安排,已經能夠確保胤禵就算手握軍權,也斷不會、也不能發動兵變,顛覆政權。雍正皇帝真正擔心的是胤禩會對胤禵百般引誘、暗中攛掇,將胤禵架在一個“不兵變便對不起康熙皇帝、便對不起原本屬於自己的皇帝之位”的位置上下不來。

真要那樣,以胤禵的莽撞和衝動,他肯定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到時候不但是胤禛和胤禵兩位親兄弟之間的仇恨加深,更是對於大清王朝軍事實力的巨大削弱,雍正皇帝初一登基本就不穩固的帝位就會變得更加舉步維艱甚至難以為繼。

所以,他必須將胤禵先召回京城,只要奪掉他的兵權,上述擔心便不復存在。至於,他的回京是對“八爺黨”勢力的增強,這對於雍正皇帝而言,根本就不足為慮。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2、胤禵和“八爺黨”其餘三位皇子畢竟有著親屬關係的區別,而且有太后在,雍正皇帝也不會像對付胤禩、胤禟等人那樣,如此冷血、如此決絕。所以,雍正皇帝在消除胤禵對自己威脅的同時,還必須保證胤禵的生命安全和爵位等級,以在太后面前全了自己的“仁孝”之心。

而且,因為胤禵和雍正皇帝乃系一母所生的親兄弟,如果按照處理胤禩等人的手段對胤禵嚴加懲治,那麼雍正皇帝所揹負的“殘害手足、冷血無情”等負面形象會更徹底、更牢固。所以,雍正皇帝必須單獨對待這個親兄弟,既要架空他又要保護他。

守護皇陵就是最佳安排。

3、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胤禩雖然被雍正皇帝暫時重用、暫時麻痺,但在胤禩心中對於皇位的追求始終沒有放棄。雍正皇帝清醒的知道這一點,也就是從雍正皇帝任命胤禩為總理事務王大臣的同時,雍正皇帝對於胤禩等人肯定會發動的“政變”就開始防範。

將胤禵強行從“八爺黨”中剝離出來,就是雍正皇帝至關重要的一步棋。

和皇十三子胤祥一樣,胤禵也是帶兵出身的阿哥,更是康熙皇帝親自任命的撫遠大將軍王,其在清朝軍隊中的威望和號召力絕對不亞於甚至遠超胤祥。

胤禩等人想要發動政變,就只能通過隆科多控制京城防務、控制皇宮守衛;也只能通過拉攏別人來控制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既然這些人能被胤禩等人拉攏,那麼肯定也能被級別更高、能給其帶來更好前程的雍正皇帝拉攏,所以雍正皇帝對於隆科多等人並不擔心。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但胤禵則不同,從“九王奪嫡”事件開始,胤禵和胤禛就始終站在對立面,雖然在舉薦大將軍王的時候,兩人曾經有過短暫的合作和默契,但這也只是“大將軍王”“川陝總督”之間的利益交換。而且,在皇位繼承只能從胤禵和胤禛之間選擇的時候,兩人又徹底的站在了對立面,成為矛盾尖銳的政敵。如果胤禵留在胤禩身邊,那麼胤禩僅通過胤禵就可以掌握足以推翻雍正皇帝皇權統治的軍事力量,而雍正皇帝則對此無可奈何。所以,雍正皇帝必須早做準備,必須讓胤禵徹底遠離胤禩。

在雍正皇帝對胤禵的“特殊關愛”下,胤禵已經對胤禩毫無幫助。沒有了胤禵的“八爺黨”,發動政變時,如果胤祥在,胤禩等人就會立馬被秒成渣。如果胤祥不在,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都是雍正皇帝和胤祥的心腹之人,就算被關外參將共管,也只是“共管”,不能保護京城但也絕不會揮師進京,協助巔峰政權。

02、對隆科多的“既打又拉”

沒有了胤禵,沒有了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的協助,能夠幫助胤禩等人的就只有一個隆科多!

隆科多是雍正皇帝的威脅嗎?

是!而且,如果隆科多實心實意的協助胤禩等人,如果沒有胤祥在,雍正皇帝就只有死路一條!

畢竟隆科多擔任著步軍統領衙門都統的職位,畢竟他掌管著京城九門、京城守衛甚至從其擅自調動皇宮守衛的舉動來看,隆科多似乎還擔任著領侍衛內大臣的官職。所以,隆科多手中擁有的兵權足以推翻胤禛的皇帝之位。

但,雍正皇帝自登基之初就已經將隆科多通過“既打又拉”的政治手段,將其牢牢掌握,牢牢的綁在了自己的大船上。

隆科多舉薦一個微末小史擔任山西巡撫,雍正皇帝毫不猶豫,立馬答應;

年羹堯如日中天的時候,雍正皇帝親自將年羹堯的兒子過繼隆科多,以示恩寵,以示雍正皇帝愛護“左膀”的同時,也沒有忘記恩寵“右臂”的拉攏態度。

隆科多的長子長期沉迷妓院,而且敢於干預雍正皇帝處理蘇瞬卿一事,雖然雍正皇帝並沒有就此事處理年羹堯和其兒子,但卻沒給隆科多御前請罪的機會,以示敲打。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那麼,雍正皇帝這些具體的安撫和敲打手段,奏效了嗎?

答應是肯定的!而且,有三個方面足以證明:

1、隆科多為什麼支持弘時,而不支持繼位跡象非常明顯的弘曆?

隆科多在劇中不止一次的表示過對皇三子弘時的支持和站位,而對於繼位跡象非常明顯的皇四子弘曆卻並沒有任何表示。按照隆科多在康熙朝的政治站位表現來看,隆科多對於政治站位的選擇和確認能力絕非常人能及,這也是他能夠在康熙朝晚年被重用;雍正朝位極人臣的主要原因所在。

那麼,隆科多在雍正朝就糊塗了?就看不透雍正皇帝如此明顯的傳位安排?

肯定不是!那麼,他為什麼還要堅定支持皇三子弘時,甚至在同“八爺黨”就“逼宮事件”進行利益交換的時候,仍然堅定擁護弘時繼承皇位呢?

因為,這是雍正皇帝的刻意安排。

雍正皇帝雖然不像康熙皇帝一樣,擁有24位成年皇子,但皇三子弘時和皇四子弘曆之間的皇位之爭,較之康熙朝有過之而無不及。皇子之間有對皇位的爭奪,就勢必會結黨朝臣、形成朋黨,這就勢必會對雍正皇帝的皇權形成威脅,甚至動搖國本。

所以,雍正皇帝就必須平衡和制約兩大皇子的勢力集團發展,隆科多就是雍正皇帝刻意安排用來增強弘時的政治勢力,以達到制衡弘曆勢力集團的目的。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2、皇十三子胤祥口中的“密探”到底是誰的人?

在劇中,怡親王胤祥不但是雍正皇帝的擎天保駕之臣,更是雍正皇帝獲取民間輿論的重要途徑。而且,胤祥在劇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了自己的“密探”,那麼,這些“密探”到底是誰?或者他們到底是誰的部下?

閒散旗人經常聚集的“伯倫樓”只要有對抗雍正皇帝的思想和輿論出現,便會第一時間被胤祥得知,從而上達天聽。胤祥的門人和府中僕人因為地位尊崇而廣為人知,沒有成為“密探”的條件;雍正皇帝僅從胤祥處得知消息,說明這些“密探”也不是其“粘杆處”的祕密之人;而能隨時出現在街頭巷尾、酒樓飯店卻不被人所注意甚至能被信任的只有一種人,那就是在步軍統領衙門長期擔任“密探”職能的官兵!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也就是說,胤祥用來收集民間輿論的“密探”就是隆科多派去的!

3、在“逼宮事件”中,和雍正皇帝對抗的態度,為何較之胤禩更勝?

在“逼宮事件”中,胤禩間接表明自己“逼宮”目的以後,雍正皇帝“發現”了隆科多的“變節”。但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注意到,隆科多和雍正皇帝的奏對態度強硬到遠勝胤禩等人和旗主王爺們。不論從爵位高低還是官職高低,還是獲罪可能性來比較,隆科多就算是堅定支持胤禩等人“逼宮”,也只會氣焰遠低於胤禩等人才是。而且,作為雍正皇帝深為倚重和恩寵的肱股之臣,隆科多在變節以後,就算因為內心的道德譴責和傳統觀念影響,也會因為覺得愧對雍正皇帝而主動躲避雍正皇帝的質問。

隆科多非但沒有絲毫的羞愧,沒有絲毫的躲避,甚至還直面雍正皇帝,用清朝列祖列宗的“祖制”甚至想用“舅舅”的身份來教訓雍正皇帝。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他為什麼這樣做?他的膽量來自哪裡?

應該肯定的是,他的底氣和膽量並不是來自手中掌握的兵權,而是來自雍正皇帝的授意。

因為,隆科多隻有在朝堂上明確表明了對胤禩的堅定支持態度以後,胤禩等人才會有恃無恐,才會敢於直接表明自己“收歸雍正皇帝皇權”的政變目的,才會主動將“足以被抄家圈禁”的罪行暴露在朝堂。

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就被冠以了“繼位不正”的罵名,甚至揹負上了“弒君篡逆”的罪行,面對胤禩等人的處處掣肘、時時作對,雍正皇帝如果貿然將“八爺黨”盡數剷除,不免再多背上一個“殘害手足”的惡名,這於雍正皇帝的正統統治、朝野輿論乃至皇權統治都非常不利。所以,他必須要讓胤禩等人的罪行公然暴露,讓自己有一個光明正大、名正言順清除他們的理由。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隆科多的“驕橫態度”,無疑讓胤禩等人有恃無恐的將罪行徹底暴露在朝臣面前,讓雍正皇帝終於有了清除“八爺黨”而且足以讓朝野內外信服的理由。

03、對胤祥的“性命相托”

兩遍《雍正王朝》以後,筆者就產生了一個疑惑:廉親王胤禩明知道胤祥對於西山銳建營和豐臺大營的絕對掌握,知道沒有了胤禵的協助,胤祥是自己政變過程中最大的障礙,也是決定其政變勝敗的關鍵人物所在,那麼他為何不等到已經病重的胤祥去世以後再行發動“逼宮事件”,勝算豈不更大?

這就是雍正皇帝的刻意安排!

毫無疑問,怡親王胤祥對於雍正皇帝的護駕作用非常重要,他的護駕並不僅僅在於對雍正皇帝自身,更是對雍正皇帝的皇帝權威、對大清王朝的穩固統治保駕護航。

科舉舞弊案以後,深入簡出的皇三子弘時逐漸表現出對政事的淡漠和消極,對於皇位爭奪更是自覺無望而漸生退出之意。可就在雍正皇帝大力推行各項改革,獨獨不動旗務整頓的時候,皇三子弘時卻主動提出了“整頓旗務”“積極”建議。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雍正皇帝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財政改革已經明顯形成定製和相當規模,但為何卻對必須整頓的旗務、軍務遲遲未動呢?他在等什麼?或者他想通過旗務整頓來達到什麼目的呢?

從胤禩等人在“逼宮事件”中的表述來看,除了關外的四位旗主王爺,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和皇十子胤俄再加上皇十三子胤祥則是剩餘的四旗旗主,這也是所謂“八旗議政”的組成。雍正皇帝知道,一直對皇位並未死心的“八爺黨”如果想要發動政變,想要推翻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就只能趁著“旗務整頓”的大好時機,聯合關外的四位旗主王爺,共同舉事。

弘時對於旗務整頓的反常積極態度,讓雍正皇帝看到了弘時背後胤禩的身影,雍正皇帝知道胤禩等人開始準備最後一搏了。

而彼時的皇十三子胤祥已經病入膏肓、行將就木,所以雍正皇帝必須趁胤祥這個擁有絕對保駕能力的“俠王”活著,才能一舉剷除“八爺黨”這個對自己皇權的最後威脅。

所以,弘時提出“整頓旗務”的建議後,雍正皇帝一口答應,而且支持其跟隨廉親王胤禩共同就旗務整頓進行商討,共同擔任四位旗主王爺的接待事宜。毫無疑問,這是雍正皇帝在給“八爺黨”留出政變的準備時間,提供給他們密謀的空間。雍正皇帝在鼓勵胤禩等人早點發動政變!

"

導讀:作為“九王奪嫡”事件的階段性終結,《雍正王朝》中架空歷史演繹的“逼宮事件”將該劇推向了另一個高潮,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恩恩怨怨有一個較為合理的交代。“王道行之”的雍正帝、“假意賢明”的廉親王,按照自古以來的正統思想,君臣之間,尤其是盛世王朝的君臣之間,這是必然的結果。

拉攏隆科多,將京城守備和皇宮宿衛完全掌握;拉攏四位旗主王爺,讓關外八旗參將共管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將京郊軍備掌握。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再加上四位旗主王爺,按照胤禩的設想,“八王議政”制度如果恢復,光是“八爺黨”就能佔據其中七個席位。如果“八旗議政”成為決策機構,那麼雍正皇帝的皇位危矣;皇三子弘時的皇帝之位更無可能。

從廉親王胤禩的“周密安排”和雍正皇帝的冷汗直流來看,如果沒有皇十三子胤祥的擎天保駕,“歷史”似乎就會被改寫了!


《雍正王朝》中對於“九王奪嫡”事件的演繹,明顯有著側重和偏失,就具體的演繹橋段來看,就政治智慧和勢力對抗而言,皇四子胤禛的真正對手,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八子胤禩。從江南募捐、追比國庫欠款、太子胤礽的兩次被廢、花錢買命案、血洗江夏鎮、《百官行述》處理事件等等“九王奪嫡”事件中的具體組成,說到底都是胤禛和胤禩之間的對決。就算最後的死鷹事件,雖然表面上看是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之間的內鬥,但其本質仍是胤禩和胤禛關於皇位最後爭奪的人為政局設定。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皇四子胤禛登基成為雍正皇帝以後,廉親王胤禩仍是雍正皇帝最大的威脅,將其任命為總理事務王大臣乃系當時具體政局環境決定,更是雍正皇帝為了徹底剷除“八爺黨”政治勢力集團而麻痺對手、贏得時間的無奈選擇。

等到胤禩等人串通四位來京“共議旗務”的旗主王爺,發動“逼宮事件”,用以強迫雍正皇帝交出統治權時,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矛盾徹底公開爆發。

從雍正皇帝由興致勃勃、自信滿滿的狀態轉向冷汗直流、恍然大悟的神態轉變,雍正皇帝對於廉親王胤禩等人串通旗主王爺發動的“逼宮事件”似乎並不知情,甚至一度認為大清王朝馬上就要變天。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雍正皇帝十幾年統治以來的成就就是無法面對一個親王級別的逼宮?如果怡親王胤祥沒能及時趕到,或者胤祥已經被胤禩等人暗害,雍正皇帝面對胤禩真就束手無策,只能坐以待斃嗎?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當然不會!

這次“逼宮事件”,不但從剛開始就牢牢掌握在雍正皇帝手中,其對事件的發展、延伸乃至最後結果都早已經預算成熟,對這次事件的處理更是雍正皇帝集中體現帝王心術的一次巔峰表演。

01、對胤禵的“特殊關愛”

“八爺黨”的強大勢力,對於雍正皇帝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這個威脅嚴重到可以一舉顛覆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所以,對於“八爺黨”勢力集團的剷除計劃早在登基之初就開始謀劃。

僅就《雍正王朝》中的人設設定和橋段演繹來看,雍正皇帝絕對不是一個手足相殘、辣手無情的冷血帝王。他剛一登基,就命令胤禵將軍權交出,主要有三方面的打算:

1、胤禵手中掌握的西北大軍對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根本就形成不了實際的威脅,康熙皇帝對於隆科多的臨終託付;胤禛對於年羹堯川陝總督的官職安排,已經能夠確保胤禵就算手握軍權,也斷不會、也不能發動兵變,顛覆政權。雍正皇帝真正擔心的是胤禩會對胤禵百般引誘、暗中攛掇,將胤禵架在一個“不兵變便對不起康熙皇帝、便對不起原本屬於自己的皇帝之位”的位置上下不來。

真要那樣,以胤禵的莽撞和衝動,他肯定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到時候不但是胤禛和胤禵兩位親兄弟之間的仇恨加深,更是對於大清王朝軍事實力的巨大削弱,雍正皇帝初一登基本就不穩固的帝位就會變得更加舉步維艱甚至難以為繼。

所以,他必須將胤禵先召回京城,只要奪掉他的兵權,上述擔心便不復存在。至於,他的回京是對“八爺黨”勢力的增強,這對於雍正皇帝而言,根本就不足為慮。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2、胤禵和“八爺黨”其餘三位皇子畢竟有著親屬關係的區別,而且有太后在,雍正皇帝也不會像對付胤禩、胤禟等人那樣,如此冷血、如此決絕。所以,雍正皇帝在消除胤禵對自己威脅的同時,還必須保證胤禵的生命安全和爵位等級,以在太后面前全了自己的“仁孝”之心。

而且,因為胤禵和雍正皇帝乃系一母所生的親兄弟,如果按照處理胤禩等人的手段對胤禵嚴加懲治,那麼雍正皇帝所揹負的“殘害手足、冷血無情”等負面形象會更徹底、更牢固。所以,雍正皇帝必須單獨對待這個親兄弟,既要架空他又要保護他。

守護皇陵就是最佳安排。

3、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胤禩雖然被雍正皇帝暫時重用、暫時麻痺,但在胤禩心中對於皇位的追求始終沒有放棄。雍正皇帝清醒的知道這一點,也就是從雍正皇帝任命胤禩為總理事務王大臣的同時,雍正皇帝對於胤禩等人肯定會發動的“政變”就開始防範。

將胤禵強行從“八爺黨”中剝離出來,就是雍正皇帝至關重要的一步棋。

和皇十三子胤祥一樣,胤禵也是帶兵出身的阿哥,更是康熙皇帝親自任命的撫遠大將軍王,其在清朝軍隊中的威望和號召力絕對不亞於甚至遠超胤祥。

胤禩等人想要發動政變,就只能通過隆科多控制京城防務、控制皇宮守衛;也只能通過拉攏別人來控制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既然這些人能被胤禩等人拉攏,那麼肯定也能被級別更高、能給其帶來更好前程的雍正皇帝拉攏,所以雍正皇帝對於隆科多等人並不擔心。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但胤禵則不同,從“九王奪嫡”事件開始,胤禵和胤禛就始終站在對立面,雖然在舉薦大將軍王的時候,兩人曾經有過短暫的合作和默契,但這也只是“大將軍王”“川陝總督”之間的利益交換。而且,在皇位繼承只能從胤禵和胤禛之間選擇的時候,兩人又徹底的站在了對立面,成為矛盾尖銳的政敵。如果胤禵留在胤禩身邊,那麼胤禩僅通過胤禵就可以掌握足以推翻雍正皇帝皇權統治的軍事力量,而雍正皇帝則對此無可奈何。所以,雍正皇帝必須早做準備,必須讓胤禵徹底遠離胤禩。

在雍正皇帝對胤禵的“特殊關愛”下,胤禵已經對胤禩毫無幫助。沒有了胤禵的“八爺黨”,發動政變時,如果胤祥在,胤禩等人就會立馬被秒成渣。如果胤祥不在,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都是雍正皇帝和胤祥的心腹之人,就算被關外參將共管,也只是“共管”,不能保護京城但也絕不會揮師進京,協助巔峰政權。

02、對隆科多的“既打又拉”

沒有了胤禵,沒有了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的協助,能夠幫助胤禩等人的就只有一個隆科多!

隆科多是雍正皇帝的威脅嗎?

是!而且,如果隆科多實心實意的協助胤禩等人,如果沒有胤祥在,雍正皇帝就只有死路一條!

畢竟隆科多擔任著步軍統領衙門都統的職位,畢竟他掌管著京城九門、京城守衛甚至從其擅自調動皇宮守衛的舉動來看,隆科多似乎還擔任著領侍衛內大臣的官職。所以,隆科多手中擁有的兵權足以推翻胤禛的皇帝之位。

但,雍正皇帝自登基之初就已經將隆科多通過“既打又拉”的政治手段,將其牢牢掌握,牢牢的綁在了自己的大船上。

隆科多舉薦一個微末小史擔任山西巡撫,雍正皇帝毫不猶豫,立馬答應;

年羹堯如日中天的時候,雍正皇帝親自將年羹堯的兒子過繼隆科多,以示恩寵,以示雍正皇帝愛護“左膀”的同時,也沒有忘記恩寵“右臂”的拉攏態度。

隆科多的長子長期沉迷妓院,而且敢於干預雍正皇帝處理蘇瞬卿一事,雖然雍正皇帝並沒有就此事處理年羹堯和其兒子,但卻沒給隆科多御前請罪的機會,以示敲打。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那麼,雍正皇帝這些具體的安撫和敲打手段,奏效了嗎?

答應是肯定的!而且,有三個方面足以證明:

1、隆科多為什麼支持弘時,而不支持繼位跡象非常明顯的弘曆?

隆科多在劇中不止一次的表示過對皇三子弘時的支持和站位,而對於繼位跡象非常明顯的皇四子弘曆卻並沒有任何表示。按照隆科多在康熙朝的政治站位表現來看,隆科多對於政治站位的選擇和確認能力絕非常人能及,這也是他能夠在康熙朝晚年被重用;雍正朝位極人臣的主要原因所在。

那麼,隆科多在雍正朝就糊塗了?就看不透雍正皇帝如此明顯的傳位安排?

肯定不是!那麼,他為什麼還要堅定支持皇三子弘時,甚至在同“八爺黨”就“逼宮事件”進行利益交換的時候,仍然堅定擁護弘時繼承皇位呢?

因為,這是雍正皇帝的刻意安排。

雍正皇帝雖然不像康熙皇帝一樣,擁有24位成年皇子,但皇三子弘時和皇四子弘曆之間的皇位之爭,較之康熙朝有過之而無不及。皇子之間有對皇位的爭奪,就勢必會結黨朝臣、形成朋黨,這就勢必會對雍正皇帝的皇權形成威脅,甚至動搖國本。

所以,雍正皇帝就必須平衡和制約兩大皇子的勢力集團發展,隆科多就是雍正皇帝刻意安排用來增強弘時的政治勢力,以達到制衡弘曆勢力集團的目的。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2、皇十三子胤祥口中的“密探”到底是誰的人?

在劇中,怡親王胤祥不但是雍正皇帝的擎天保駕之臣,更是雍正皇帝獲取民間輿論的重要途徑。而且,胤祥在劇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了自己的“密探”,那麼,這些“密探”到底是誰?或者他們到底是誰的部下?

閒散旗人經常聚集的“伯倫樓”只要有對抗雍正皇帝的思想和輿論出現,便會第一時間被胤祥得知,從而上達天聽。胤祥的門人和府中僕人因為地位尊崇而廣為人知,沒有成為“密探”的條件;雍正皇帝僅從胤祥處得知消息,說明這些“密探”也不是其“粘杆處”的祕密之人;而能隨時出現在街頭巷尾、酒樓飯店卻不被人所注意甚至能被信任的只有一種人,那就是在步軍統領衙門長期擔任“密探”職能的官兵!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也就是說,胤祥用來收集民間輿論的“密探”就是隆科多派去的!

3、在“逼宮事件”中,和雍正皇帝對抗的態度,為何較之胤禩更勝?

在“逼宮事件”中,胤禩間接表明自己“逼宮”目的以後,雍正皇帝“發現”了隆科多的“變節”。但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注意到,隆科多和雍正皇帝的奏對態度強硬到遠勝胤禩等人和旗主王爺們。不論從爵位高低還是官職高低,還是獲罪可能性來比較,隆科多就算是堅定支持胤禩等人“逼宮”,也只會氣焰遠低於胤禩等人才是。而且,作為雍正皇帝深為倚重和恩寵的肱股之臣,隆科多在變節以後,就算因為內心的道德譴責和傳統觀念影響,也會因為覺得愧對雍正皇帝而主動躲避雍正皇帝的質問。

隆科多非但沒有絲毫的羞愧,沒有絲毫的躲避,甚至還直面雍正皇帝,用清朝列祖列宗的“祖制”甚至想用“舅舅”的身份來教訓雍正皇帝。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他為什麼這樣做?他的膽量來自哪裡?

應該肯定的是,他的底氣和膽量並不是來自手中掌握的兵權,而是來自雍正皇帝的授意。

因為,隆科多隻有在朝堂上明確表明了對胤禩的堅定支持態度以後,胤禩等人才會有恃無恐,才會敢於直接表明自己“收歸雍正皇帝皇權”的政變目的,才會主動將“足以被抄家圈禁”的罪行暴露在朝堂。

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就被冠以了“繼位不正”的罵名,甚至揹負上了“弒君篡逆”的罪行,面對胤禩等人的處處掣肘、時時作對,雍正皇帝如果貿然將“八爺黨”盡數剷除,不免再多背上一個“殘害手足”的惡名,這於雍正皇帝的正統統治、朝野輿論乃至皇權統治都非常不利。所以,他必須要讓胤禩等人的罪行公然暴露,讓自己有一個光明正大、名正言順清除他們的理由。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隆科多的“驕橫態度”,無疑讓胤禩等人有恃無恐的將罪行徹底暴露在朝臣面前,讓雍正皇帝終於有了清除“八爺黨”而且足以讓朝野內外信服的理由。

03、對胤祥的“性命相托”

兩遍《雍正王朝》以後,筆者就產生了一個疑惑:廉親王胤禩明知道胤祥對於西山銳建營和豐臺大營的絕對掌握,知道沒有了胤禵的協助,胤祥是自己政變過程中最大的障礙,也是決定其政變勝敗的關鍵人物所在,那麼他為何不等到已經病重的胤祥去世以後再行發動“逼宮事件”,勝算豈不更大?

這就是雍正皇帝的刻意安排!

毫無疑問,怡親王胤祥對於雍正皇帝的護駕作用非常重要,他的護駕並不僅僅在於對雍正皇帝自身,更是對雍正皇帝的皇帝權威、對大清王朝的穩固統治保駕護航。

科舉舞弊案以後,深入簡出的皇三子弘時逐漸表現出對政事的淡漠和消極,對於皇位爭奪更是自覺無望而漸生退出之意。可就在雍正皇帝大力推行各項改革,獨獨不動旗務整頓的時候,皇三子弘時卻主動提出了“整頓旗務”“積極”建議。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雍正皇帝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財政改革已經明顯形成定製和相當規模,但為何卻對必須整頓的旗務、軍務遲遲未動呢?他在等什麼?或者他想通過旗務整頓來達到什麼目的呢?

從胤禩等人在“逼宮事件”中的表述來看,除了關外的四位旗主王爺,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和皇十子胤俄再加上皇十三子胤祥則是剩餘的四旗旗主,這也是所謂“八旗議政”的組成。雍正皇帝知道,一直對皇位並未死心的“八爺黨”如果想要發動政變,想要推翻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就只能趁著“旗務整頓”的大好時機,聯合關外的四位旗主王爺,共同舉事。

弘時對於旗務整頓的反常積極態度,讓雍正皇帝看到了弘時背後胤禩的身影,雍正皇帝知道胤禩等人開始準備最後一搏了。

而彼時的皇十三子胤祥已經病入膏肓、行將就木,所以雍正皇帝必須趁胤祥這個擁有絕對保駕能力的“俠王”活著,才能一舉剷除“八爺黨”這個對自己皇權的最後威脅。

所以,弘時提出“整頓旗務”的建議後,雍正皇帝一口答應,而且支持其跟隨廉親王胤禩共同就旗務整頓進行商討,共同擔任四位旗主王爺的接待事宜。毫無疑問,這是雍正皇帝在給“八爺黨”留出政變的準備時間,提供給他們密謀的空間。雍正皇帝在鼓勵胤禩等人早點發動政變!

雍正王朝:胤禩謀劃的“逼宮事件”,雍正帝毫不知情還是故設陷阱

而對於怡親王胤祥,雍正皇帝根本不用擔心,就胤祥的地位和恩寵而言,他得到的保護絲毫不比雍正皇帝差,而且從胤禟等人對胤祥身體狀況的蔑視語氣能夠看出,“八爺黨”已經不將胤祥視為政變阻礙了。所以,雍正皇帝有足夠的把握將自己的性命交付胤祥,而胤祥雖然只能靠抬行移動,但以他的軍中威望和對豐臺大營、西山銳建營的絕對掌握,他掌控或者重新掌控軍隊實權只是露面不露面的問題。

所以,雍正皇帝必須趁胤祥活著,趁胤祥能露面的時候,趁胤祥能夠擎天保駕的時候,逼迫胤禩等人發動“逼宮事件”。事實證明,雍正皇帝對於胤祥的“性命相托”,讓雍正皇帝最終取得了和廉親王胤禩之間最後一次巔峰對決的絕對勝利。

參考文獻: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