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喆:優秀傳統文化是藝術創新的引擎

藝術 美術 國畫 雕塑 光明網 2017-07-16

——————在《“中國藝術新視界”瀋陽站》專家研討會上的發言

作者:瀋陽書畫院創研策展部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馬喆

馬喆:優秀傳統文化是藝術創新的引擎

馬喆 (攝影 楊君毅)

這個展覽舉辦得很成功。其實,我這兩週多時間一直與北京中華世紀壇藝術館等主承辦機構的老師們在為這個展覽忙碌。說來,我的心情很激動,現在也還沒有平靜。接下來,要參加研討會,本來我還沒考慮好。好在這個研討主題是“再談傳統與繼承”,恰巧我在年初的時候,有一篇文章就應了這個題,題目為《優秀傳統文化是藝術創新的引擎》。現在,我摘取其中的要點和大家一起交流,請大家指正。

第一方面,藝術的創新與發展,我個人認為這是藝術的內在要求。尤其新時期以來,在全球化的趨勢下,中國藝術的創新其實面對著極為複雜的場景。一些人認為在世界範圍內經濟可以接軌,但是文化藝術是不能接軌的,正如魯迅先生說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個觀點我是很贊同的。傳統文化是當下藝術家們進行創作的精神家園,這個精神家園我們是不能離開的,也不能忘卻的。大而言之,就是我們所倡導的要擎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旗幟,要傳承中華文化,要講好中國故事,要凝聚中國力量。就藝術而言,在21世紀初葉,我們最重要的課題是什麼呢?我們的關注點是什麼呢?普遍認為中國藝術的當代性和藝術轉向是比較前沿的問題。但是,當我們談到中國藝術當代性的時候,不得不承認,藝術家們大多以西方的藝術史為參照,在一定程度上遠離了本土文化的內涵,這個現象是比較明顯的,這種情況也較為普遍。所以說,中國當代藝術的創新與發展,離不開中國文化的引領和中國文化的傳承,這個思路是一個基本的底線。

馬喆:優秀傳統文化是藝術創新的引擎

圖一 2016楊柳(遼寧)中國畫《都市系列》——月夜

第二方面,中國傳統文化在本質上有很強的吸納性和包容性,它延續了數千年不斷髮展的歷程,在每個過程中都有對外交流、吸納與融合的狀態,並且不斷地創造了歷史上的藝術高峰。

我的結論是,藝術的繼承和創新是同一的,不能割裂開來,離開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離開了中國哲學思想,離開了中國社會現實存在,就談不到藝術創新問題,就是有一些作品在短期內吸引了某些觀者的眼球,它也是曇花一現,是短暫的。

這兩天,我看了這個展覽的作品,我認為非常成功,無論是從作者選拔和推出,策劃者都進行了周密的安排和精彩的呈現。這種藝術創作機制的引入與成果的呈現方式會引領和帶動年輕的藝術家們沿著主流的方向和自己的思路,沿著本土化的藝術語境去發展。

今天參加研討的藝術家多是東北籍的,作品的面貌我感到熟悉而親切。多年來,我致力於對東北地區書畫藝術的研究與梳理,也充分關注其發展現狀。所以,今天我就有所側重地談一些。

馬喆:優秀傳統文化是藝術創新的引擎

圖二 2016 劉同順(遼寧)中國畫《甲午戰爭120週年祭》

像楊柳,她把女性特有的細緻的感悟力通過繪畫形式表達出來了,她的作品(圖一《都市系列》)在技術層面並不缺失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意蘊,以筆墨和線條賦形,既承接了魯迅美術學院在中國畫教學中的寫實傳統,又很好地運用了傳統繪畫的線性筆墨語言,從而表達出最真實、最本真的個人的情感和審美意趣,這體現了當代年輕藝術家在探索中最有益的部分。

我和劉同順不太熟悉,但是在展廳裡,他的作品(圖二《甲午戰爭120週年祭》)讓我感到似曾相識,他師承於趙奇先生,沿續了東北現實主義的藝術脈絡。他筆下的甲午戰爭,帶有當下人們對歷史的一種梳理、回顧和反思,具有現實性。“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他在尺幅有限的畫面中,表現出深刻的主題與立意,這體現了藝術家對歷史事實的藝術昇華和現實解讀,也是值得我們關注的方面。

閆峰的雕塑作品(圖三《印象·東北》),體現了東北的地域審美特質,他在塑造蒙古民族形象時,留下藝術家個人的痕跡,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感染力。因此,他的作品就不同於一般的現實主義雕塑,形形成了在地域文化影響下的粗獷、雄美的藝術表象,這種探索也是很有意義的。

馬喆:優秀傳統文化是藝術創新的引擎

圖三 2017 閆峰(吉林)雕塑《印象·東北》

我判斷孫昌武應該是吉林省的油畫家,看了他的作品(圖四《鄉間長白》),我能感受到吉林省油畫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吉林油畫界有胡悌麟等先生所形成的具象寫實畫風,在孫昌武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對具像寫實油畫的本土化實踐方向,有著很深的地域文化積澱 和現實生活體驗的。在表現上,他有意識地向前拓展,畫面顯示了由三維空間向二維平面化視覺經驗生成的轉變傾向。無論怎樣,這都體現了他在藝術上個人意願的深刻表達,這是一個很突出的亮點。

馬喆:優秀傳統文化是藝術創新的引擎

圖四 2017 孫昌武(吉林)油畫 《鄉間長白》

宋振成的作品(圖五《黃金珊瑚--花鳥畫主題系列創作》)更傾向於製作的效果,他在中國唐宋以來壁畫傳統和工筆重彩技法的基礎加以現代工藝元素的融入,體現出在媒材處理上的一種創新角度。我認為這些對於中國當代繪畫的發展都是積極而有意義的。

馬喆:優秀傳統文化是藝術創新的引擎

圖五 2017 宋振成(遼寧)中國畫《黃金珊瑚--花鳥畫主題系列創作》

綜合上面的表述,可見這些參展藝術家在傳承、發展和創新方面都有著自己的學術理念和審美追求,進而形成了藝術表達上的差異。同時他們的藝術創作在表象上也都帶有較為鮮明的地域性,正是有了地域性就更有了本土性,

因此也就有了傳承、發展、創新的立足點。這也是“中國藝術新視界——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滾動資助巡展”的成功之處,即呈現出青年藝術家的主流意識、個性經驗、本土情懷和創新視域。

(光明網記者石依諾整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