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畢業季,又一屆畢業生,又一次畢業展。或許有的人迷茫,有的人已躊躇滿志。那為什麼一定要有畢業季?有人說:“如果沒有畢業季,就像沒過年。”但同時我們也知道,大學畢業過後,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今天要聊的這本《藝術永不眠》當中,不僅全方位展示了中國當代藝術的24小時生態景象,也聚焦了美術畢業生這一群體,他們來自東南西北四所美術學院:國美、廣美、川美、央美。

和所有的畢業生一樣,畢業展即是他們的畢業作品,也是他們在校期間最重要的亮相。來參觀的不僅有親朋好友和把校園當景點的市民,還有策展人、畫廊主、美術館館長、媒體以及藝術圈的各色人等,人群之中蘊含著未來的機會。

相比其他專業的畢業生來說,“準藝術家們”也是“畢業即失業”嗎?還是說他們會有不同尋常的發展路徑?他們同期展出作品,同期進入社會。誰是他們的伯樂?誰是他們的知音?

1

國美的儀式感

“畢業季是力量的凝聚和推送”

2017年6月的畢業季,中國美術學院1792名本科生、447名研究生、300名高職學院畢業生在南山校區和象山校區的美術館、陳列館、體育館及其他公共空間展出畢業創作,學校從中遴選出優秀作品再進行展示。畢業創作和畢業展是國美畢業生的人生階段性總結和集中亮相,吸引了數以萬計的觀眾。

為了激勵學生,國美設置了多種獎勵措施。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副院長楊振宇說:“優秀作品有不同層次,能得學校優秀作品獎的,我們學院四十個本科生裡只有六七個,三十個研究生裡只有五六個。但我們還有更多其他的獎學金,比如民生獎學金,獲獎比例可以達到三分之一。”選拔優秀只是一種激勵方式,除此之外,還有各種交流和研討。

楊振宇說:“我們理論類的學生去看畢業展的時候,創作者經常就在作品邊上,這個時候對話和交流都會發生。有些外面來學校看展的朋友也說,在畢業展上交到了很多年輕藝術家朋友。”畢業展就是為了讓學生盡情展現自我,是藝術與社會的結合點。

既不排斥公眾,也不迴避市場。而畢業季則是為了力量的傳遞,一系列充滿儀式感的活動,喚起了學生對學院的再一次認同。“從畢業作品的展示到最後的儀式感,現在學校很珍惜這個機會,給學生最好的一堂課。”楊振宇說:“ 畢業是一個很微妙的階段, 無論將來出國、上班,還是在外面漂,都是人生轉折點。人生還沒有完全成熟,看上去很美,其實很艱難。所以作為老師要特別關注這一塊,有責任把更好的能量傳遞給他們。畢業季是力量的凝聚和推送,讓他正視即將到來的孤獨無依的狀態,又通過儀式感傳遞學院的傳統,讓他們更堅強、更明亮。”

為什麼一定要有畢業季?他補充道:“如果沒有畢業季,就像沒過年,很乏力的感覺,沒有完成一種過渡。”

2

廣美的潮流感

“畢業展只是一箇中間點”

2017年,廣州美術學院共有1390名本科生、250名研究生畢業。所有畢業作品都要在校本部和大學城的美術館展出,數量實在太多,雕塑館和影像館只好另找空間來做。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鬍斌說:“雖然比較擁擠,但我們把所有學生的創作都容納進去了。展的時間長,看的人也多,廣美畢業展幾乎成為華南地區的一個節日了。”

熱鬧的畢業展,是藝術學習的總結陳詞,也是藝術生涯的起跑線。為畢業生提供的,除了展出的機會,還有出售作品的機會,甚至工作機會。作為教授,胡斌希望畢業展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但是作為策展人,他不傾向於直接從畢業展上選藝術家。“總體上,很多畢業作品還是對老式學院教學的反映,無非是添加點新生活信息。還有一種是對當代藝術潮流的反映,貌似創新,但也是滯後的。好的藝術家能給我們與既有藝術認知不一樣的東西。”但他仍然看好畢業展多元而有活力的一面。

“大部分作品沒有特別跟隨導師,也沒有一邊倒地呈現出對某種潮流的追隨。越來越多學生青睞綜合材料和綜合知識體系的呈現,這就區別於以前比較符號化的做法。這幾年這一類作品不受認可了,藝術圈在變,學生也在變。”

胡斌認為,藝術市場的好壞,對畢業生的影響並不大。“對於畢業生,大家心理上會覺得他比較便宜,來畢業展買畫是一種撿漏的心態,實際上未必這些作品就便宜。收藏要看藝術家的成長脈絡,只是在畢業季採購一兩樣東西,屬於大海撈針,太不可想象了。”他說以往的經驗是:“某個學生能出來,要麼是他已經進入藝術系統了,只是剛好畢業了而已;要麼還是有較長時間的積累, 而且之後還在持續推動,畢業展只是中間一個節點。”

每年畢業展,廣美美術館都會收藏作品,但是從美術館發展的角度來收藏,而不是按照學校的評分系統來。“有些作品挺好,但我們以前收過,就不收了。每年收藏的作品都要反映當時學生跟時代契合的狀態,要有代表性。”談到畢業生的去向,胡斌說:“這個要看專業。國油版雕實驗藝術,正常上班的比例低。學設計的正常上班的就多了。”

從國內頂尖美院畢業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王晨旭入石 200cm×60cm 布面油畫 2017 圖/王晨旭提供

3

川美的開放性

既是藝術的吸引,也是商業的吸引

四川美術學院2017畢業展“開放的六月”,把虎溪校區變成了旅遊景區。除了人山人海的學校美術館主展場, 還有散佈在校區各個院系的分展,將觀眾引向了這個學校的縱深處。

1780名本科生、200多名研究生,交出了超過4000件作品的畢業答卷。畢業展既是藝術的吸引,也是商機的吸引。在一片熱鬧當中,孟德新是略微遊離的一個。她沒有在畢業展上留下聯繫方式,因為畢業作品已經被預定了。孟德新在川美國畫系讀本科,畢業後在學校駐留一年,之後考上本系研究生,2017年正式畢業。她和同期畢業的16名研究生同學的作品在虎溪公社一樓展出,她的畢業創作是一幅表現佛教故事的十一米工筆長卷,加上一本記錄創作過程中所思所想的文獻集。這幅長卷是從三年前開始創作的,最終會成為一幅工筆重彩。但由於鋪得太大了,還沒有完成。

川美國畫系在本科階段是不分專業的。“書法、人物、山水、工筆、寫意,什麼都要學。好事就是我什麼都嘗試了,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不好就是不夠精,讀研最大的感覺就是從泛泛的學習轉為精細的學習。”

讀研期間,孟德新選定了白描這種創作方式。她是付仲超的研究生、郝量的同門,後者目前是國內炙手可熱的年輕藝術家。大家都畫白描,因此常會被拿來比較。“白描和白描本來就很像,用彩色絹本十有八九也很像。但你仔細看,或者知道我是怎麼畫的,就知道不像。”談到前途,孟德新說:“我覺得我現在還是個學生。有時家裡人會說,我們新新是藝術家了。但我只覺得我是個藝術工作者,離藝術家還很遠。”

7月離校後,她將去北京繼續畫完長卷。“我還是在學習和紮根階段,如果有人欣賞我,讓我能維持生活,我想繼續延續這種狀態三四年。我不急於成名,不急於打開市場。眼下對我來說,市場並沒有那麼吸引我。”話雖如此,北京仍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場,新生活也像長卷一樣徐徐展開了。

4

央美的狠勁兒

“我不能讓根正苗紅把自己限制住”

2017年6月,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生作品展展出了本科八個學院858名畢業生的2000多件作品,以及356名碩、博研究生的約1200件作品。對很多畢業生來說,這是他們人生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亮相。跟一般展覽比起來,畢業展的參展作品在數量上要多得多,場面擁擠。與其說像展覽,不如說更像博覽會。

學生們在作品旁貼上二維碼,掃一掃就能加微信進一步聯絡。來看展的觀眾多,詢價的也多——很多人把畢業展當成了淘作品的機會。王晨旭是央美2017屆油畫系研究生,她明顯感覺到, 研究生畢業展聯繫自己的人比本科畢業展時多了。這次她有兩大一小三件作品參展,中間有人來詢價,她報了一個不算低的價格。“我這個系列剛剛開始創作,目標不在於賣。”詢價的人說要跟老總商量一下就沒有下文了。王晨旭還記得三年前自己本科畢業展是在地下展廳做的,那時人氣並不旺。

從國內頂尖美院畢業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王晨旭一石石 60cm×73cm 布面油畫 2017 圖/王晨旭提供

“有了畢業季,來看展的人明顯變多了。這個平臺是很好的,只要你從這個學校畢業的,肯定能在這展一次。”她形容布展的過程像打仗一樣。“我們油畫系算是安靜平和的,樓上雕塑系和實驗藝術系的位置劃分就比較難了。”

開始布展那天,學生們早早進入場館,挑中一個位置把作品放在那兒。之後院系老師會來調整一次,院領導再來調整一次。學生大致分兩種:一種聽話,作品酷似老師;另一種迴避,極力跟老師不一樣。王晨旭屬於後者,但這並不是說她不聽話。在央美的畢業生中,她屬於“根正苗紅” 的那種,從附中升到油畫系第一工作室,研二在蘇黎世駐留六個半月,畢業創作獲得優秀作品獎,被學校美術館收藏。她說:“本科時我沒有太多想法,也會渴望老師給建議。學生像老師,只是在跟導師的互動中形成的狀態,遲早會擺脫。我不能讓根正苗紅把自己限制住。”

王晨旭的榜樣是向京,她說:“我覺得很難有女藝術家能達到那樣的狀態。她做事就是有一種狠勁兒,很迷人。”讀書期間,王晨旭屬於不太活躍的學生,只參加過幾個小型群展。談到未來,她說打算先跟朋友一起創業, 做美術教育:“我們能學到這個程度,利與弊都看得很清楚。我想把我的理解,用更適應時代的方式傳遞給當代人。”至於創作,她說:“畫畫就是我一輩子的事,就算我也做別的事,也不可能不畫畫了。”

5

畢業展已結束

真正的考驗開始了

2017年畢業季的最大特徵,是作品邊的二維碼。經由這張小小的紙片,畢業生們展開了他們人生的第一場正式社會交往。雖然大多數人並沒有賣掉作品,但四所美院7373名畢業生和他們的作品集體登場,還是足以讓畢業展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走到這個夏天,2017屆畢業生的學業和畢業創作已經完成了,但人生才剛剛開始,還有迷惘,還同時面臨著機遇與不確定性。無論如何,能在這四大美院完成學業的學生,造型基本已經不是問題。不管將來是不是搞藝術,藝術已經成為他們生命的底色。

在畢業展上,基本很難看到完全創新的東西。這些年流行綜合材料裝置,畢業展上這類作品也特別多。不過因為還是學生,所以學習和追隨並不是太大問題。可是離開學校後就不同了,要走好藝術這條路,必須找到自己的語言,並且保持。

展覽或簽約並不是2017屆畢業生關注的熱點。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都有進修的想法,去國外,去讀與藝術無關的專業。雖然也有人選擇漂泊的生活,但絕大多數人選擇一邊腳踏實地地謀生,一邊做藝術。一線城市依然是他們未來生活的第一選擇。離開學校後,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北京或上海。如王晨旭所言: “大城市給你的體驗和其他城市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你的高度。”雖然有人是因為生活習慣不好,無法適應按部就班的生活才選擇當自由藝術家的,但實際上,任何領域的成功者,包括藝術家,都是極度自律與勤奮的。

畢業展已結束,真正的考驗開始了。

從國內頂尖美院畢業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藝術永不眠:中國當代藝術的24小時》

孫琳琳 著

點擊閱讀原文

超級折扣購買好書

從國內頂尖美院畢業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編輯丨廖茹畫、一零

從國內頂尖美院畢業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