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延伸|億聯銀行張其廣:打造“柔性信息科技戰略”'

""供應鏈延伸|億聯銀行張其廣:打造“柔性信息科技戰略”"供應鏈延伸|億聯銀行張其廣:打造“柔性信息科技戰略”供應鏈延伸|億聯銀行張其廣:打造“柔性信息科技戰略”

億聯銀行在科技金融的應用上,圍繞“科技驅動業務發展”這一價值觀,從資源柔性、系統柔性、研發柔性、運行柔性四個維度著手:以客戶為導向,加強數據驅動;匹配內外資源,建立賦能團隊;兼顧敏捷開發與技術創新;平衡生產安全與成本投入。

作者 | 張其廣 吉林億聯銀行行長

來源 | 《當代金融家》雜誌2019年第5期,原題為《億聯銀行:創新打造 “柔性信息科技戰略”》

自2014年第一家民營銀行成立以來,經過不斷探索,截至2019年,全國已成立了17家民營銀行,其各自發展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總體來看,民營銀行在“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三農’和社區”“差異化、特色化經營”等方針政策的指導下,明確自身發展定位,將科技大量應用於場景切入、普惠金融等方面,走出了一條有別於傳統銀行的特色發展之路。可以說,金融與科技的融合,是民營銀行探索銀行業創新的內生動力。

民營銀行的科技發展之路

傳統銀行經過多年積累,在客戶數量、資源儲備、數據分析等諸多方面較民營銀行優勢明顯。民營銀行受資本金、物理網點、人員、品牌影響力等方面限制,無法與傳統銀行同質化競爭。因此,差異化、特色化經營是民營銀行的必然選擇。實際發展中,科技對於銀行的影響,已經突破了傳統意義上技術層面的概念,更多在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影響下,滲透銀行經營和發展的方方面面,從經營理念、業務模式、管理思維等諸多方面催生和推動開放銀行新業態發展。金融科技賦予民營銀行克服這些困難的可能性。民營銀行廣泛利用科技手段應用於獲客、風控等環節,將服務嵌入生態場景中,使得科技成為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在科技融入金融的過程中,民營銀行既是開拓創新者,也是受益者。民營銀行科技人員佔比大多高於三分之一,部分銀行科技人員佔比超過半數。據悉,17家民營銀行已提交和獲批了500多項專利。在“2018年全球銀行發明專利排行榜”中,微眾、新網、億聯銀行分別排名全球第5、15和35位。未來,這些專利技術都將成為民營銀行發展的動力源泉。

首要助力金融供給側改革

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概念在2019年年初被重點提及。推進金融供給側改革,不單單是增加有效供應和減少無效供給,更重要的是增強金融供給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民營銀行的首要任務是做好實體經濟的服務工作。

一方面,應當提高金融服務的便捷性。傳統金融服務往往通過物理網點和人工完成,時效性和便捷性明顯不足。通過科技手段,民營銀行將產品線上化、場景化,用戶可以通過多種途徑7×24在線辦理,強化場景結合,極大改善了客戶體驗。

另一方面,應當提高金融服務的靈活性。以抵押和擔保為代表的傳統信貸業務在押品種類、管理等方面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結構變化的需求。民營銀行通過運用豐富的科技手段增強風控措施,藉助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對客戶畫像,以靈活多樣的設置和豐富的產品種類滿足客戶需求,增加用戶選擇空間,也起到了促進金融供給側改革的作用。

億聯銀行自成立以來,始終探索金融科技如何應用於小微、“三農”等領域,服務實體經濟,解決農民、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2018年,在吉林省金融局的指導下,億聯銀行攜手吉林金控集團創新推出了“億農貸”產品,農民足不出村就可以通過線上申請貸款。該產品利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風控模型進行審批,線上放款,還款方式靈活多樣,較好地解決了農民貸款的痛點。“億農貸”首批為吉林省1600個村幾十萬農戶提供便捷高效的生產、生活貸款,今後該業務還將陸續拓展到全省。

未來,億聯銀行還將推動農村綜合金融服務渠道建設,在電子賬戶支付、農戶存款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打造一個綜合化、互聯網化、標準化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實現科技助力金融供給側改革。

打造金融連接器

現有的平臺與金融機構合作向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的方式多為點到點的模式,平臺、客戶、金融機構之間二維連接方式對資源的利用是單一的、低效的,平臺、金融機構甚至客戶任何一方都沒有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如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增強平臺合作和客戶挖掘的深度是金融服務創新的重要課題。

在這裡,我們將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定義為服務提供方,將具有客戶資源的平臺和機構定義為服務消費方。億聯銀行嘗試發揮互聯網銀行科技優勢,增強對互聯網信貸可能發生新變局的適應性,在既有的業務體系和系統架構基礎上通過輸出技術解決方案和金融解決方案,連接多個消費服務方和服務提供方,打造金融連接器,通過有效連接服務提供方與服務消費方,將更有效的實現金融服務滲透和利用,實現最大限度利用資源,解決資源利用難題。在可視化運營監控,高速監控數據採集,大數據實時分析等多種功能的支持下,金融連接器的建立,能夠實現四個維度的鏈接與融合,即科技與金融連接、場景與金融連接、產品服務與金融連接、金融與監管連接。服務提供方與億聯銀行連接後通過金融服務融合實現業務能力的倍增,並把倍增後的服務能力與服務消費方進行整合,最終通過服務消費方為終端客戶提供基於場景化的金融服務。

"供應鏈延伸|億聯銀行張其廣:打造“柔性信息科技戰略”供應鏈延伸|億聯銀行張其廣:打造“柔性信息科技戰略”

億聯銀行在科技金融的應用上,圍繞“科技驅動業務發展”這一價值觀,從資源柔性、系統柔性、研發柔性、運行柔性四個維度著手:以客戶為導向,加強數據驅動;匹配內外資源,建立賦能團隊;兼顧敏捷開發與技術創新;平衡生產安全與成本投入。

作者 | 張其廣 吉林億聯銀行行長

來源 | 《當代金融家》雜誌2019年第5期,原題為《億聯銀行:創新打造 “柔性信息科技戰略”》

自2014年第一家民營銀行成立以來,經過不斷探索,截至2019年,全國已成立了17家民營銀行,其各自發展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總體來看,民營銀行在“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三農’和社區”“差異化、特色化經營”等方針政策的指導下,明確自身發展定位,將科技大量應用於場景切入、普惠金融等方面,走出了一條有別於傳統銀行的特色發展之路。可以說,金融與科技的融合,是民營銀行探索銀行業創新的內生動力。

民營銀行的科技發展之路

傳統銀行經過多年積累,在客戶數量、資源儲備、數據分析等諸多方面較民營銀行優勢明顯。民營銀行受資本金、物理網點、人員、品牌影響力等方面限制,無法與傳統銀行同質化競爭。因此,差異化、特色化經營是民營銀行的必然選擇。實際發展中,科技對於銀行的影響,已經突破了傳統意義上技術層面的概念,更多在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影響下,滲透銀行經營和發展的方方面面,從經營理念、業務模式、管理思維等諸多方面催生和推動開放銀行新業態發展。金融科技賦予民營銀行克服這些困難的可能性。民營銀行廣泛利用科技手段應用於獲客、風控等環節,將服務嵌入生態場景中,使得科技成為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在科技融入金融的過程中,民營銀行既是開拓創新者,也是受益者。民營銀行科技人員佔比大多高於三分之一,部分銀行科技人員佔比超過半數。據悉,17家民營銀行已提交和獲批了500多項專利。在“2018年全球銀行發明專利排行榜”中,微眾、新網、億聯銀行分別排名全球第5、15和35位。未來,這些專利技術都將成為民營銀行發展的動力源泉。

首要助力金融供給側改革

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概念在2019年年初被重點提及。推進金融供給側改革,不單單是增加有效供應和減少無效供給,更重要的是增強金融供給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民營銀行的首要任務是做好實體經濟的服務工作。

一方面,應當提高金融服務的便捷性。傳統金融服務往往通過物理網點和人工完成,時效性和便捷性明顯不足。通過科技手段,民營銀行將產品線上化、場景化,用戶可以通過多種途徑7×24在線辦理,強化場景結合,極大改善了客戶體驗。

另一方面,應當提高金融服務的靈活性。以抵押和擔保為代表的傳統信貸業務在押品種類、管理等方面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結構變化的需求。民營銀行通過運用豐富的科技手段增強風控措施,藉助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對客戶畫像,以靈活多樣的設置和豐富的產品種類滿足客戶需求,增加用戶選擇空間,也起到了促進金融供給側改革的作用。

億聯銀行自成立以來,始終探索金融科技如何應用於小微、“三農”等領域,服務實體經濟,解決農民、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2018年,在吉林省金融局的指導下,億聯銀行攜手吉林金控集團創新推出了“億農貸”產品,農民足不出村就可以通過線上申請貸款。該產品利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風控模型進行審批,線上放款,還款方式靈活多樣,較好地解決了農民貸款的痛點。“億農貸”首批為吉林省1600個村幾十萬農戶提供便捷高效的生產、生活貸款,今後該業務還將陸續拓展到全省。

未來,億聯銀行還將推動農村綜合金融服務渠道建設,在電子賬戶支付、農戶存款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打造一個綜合化、互聯網化、標準化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實現科技助力金融供給側改革。

打造金融連接器

現有的平臺與金融機構合作向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的方式多為點到點的模式,平臺、客戶、金融機構之間二維連接方式對資源的利用是單一的、低效的,平臺、金融機構甚至客戶任何一方都沒有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如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增強平臺合作和客戶挖掘的深度是金融服務創新的重要課題。

在這裡,我們將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定義為服務提供方,將具有客戶資源的平臺和機構定義為服務消費方。億聯銀行嘗試發揮互聯網銀行科技優勢,增強對互聯網信貸可能發生新變局的適應性,在既有的業務體系和系統架構基礎上通過輸出技術解決方案和金融解決方案,連接多個消費服務方和服務提供方,打造金融連接器,通過有效連接服務提供方與服務消費方,將更有效的實現金融服務滲透和利用,實現最大限度利用資源,解決資源利用難題。在可視化運營監控,高速監控數據採集,大數據實時分析等多種功能的支持下,金融連接器的建立,能夠實現四個維度的鏈接與融合,即科技與金融連接、場景與金融連接、產品服務與金融連接、金融與監管連接。服務提供方與億聯銀行連接後通過金融服務融合實現業務能力的倍增,並把倍增後的服務能力與服務消費方進行整合,最終通過服務消費方為終端客戶提供基於場景化的金融服務。

供應鏈延伸|億聯銀行張其廣:打造“柔性信息科技戰略”"供應鏈延伸|億聯銀行張其廣:打造“柔性信息科技戰略”供應鏈延伸|億聯銀行張其廣:打造“柔性信息科技戰略”

億聯銀行在科技金融的應用上,圍繞“科技驅動業務發展”這一價值觀,從資源柔性、系統柔性、研發柔性、運行柔性四個維度著手:以客戶為導向,加強數據驅動;匹配內外資源,建立賦能團隊;兼顧敏捷開發與技術創新;平衡生產安全與成本投入。

作者 | 張其廣 吉林億聯銀行行長

來源 | 《當代金融家》雜誌2019年第5期,原題為《億聯銀行:創新打造 “柔性信息科技戰略”》

自2014年第一家民營銀行成立以來,經過不斷探索,截至2019年,全國已成立了17家民營銀行,其各自發展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總體來看,民營銀行在“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三農’和社區”“差異化、特色化經營”等方針政策的指導下,明確自身發展定位,將科技大量應用於場景切入、普惠金融等方面,走出了一條有別於傳統銀行的特色發展之路。可以說,金融與科技的融合,是民營銀行探索銀行業創新的內生動力。

民營銀行的科技發展之路

傳統銀行經過多年積累,在客戶數量、資源儲備、數據分析等諸多方面較民營銀行優勢明顯。民營銀行受資本金、物理網點、人員、品牌影響力等方面限制,無法與傳統銀行同質化競爭。因此,差異化、特色化經營是民營銀行的必然選擇。實際發展中,科技對於銀行的影響,已經突破了傳統意義上技術層面的概念,更多在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影響下,滲透銀行經營和發展的方方面面,從經營理念、業務模式、管理思維等諸多方面催生和推動開放銀行新業態發展。金融科技賦予民營銀行克服這些困難的可能性。民營銀行廣泛利用科技手段應用於獲客、風控等環節,將服務嵌入生態場景中,使得科技成為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在科技融入金融的過程中,民營銀行既是開拓創新者,也是受益者。民營銀行科技人員佔比大多高於三分之一,部分銀行科技人員佔比超過半數。據悉,17家民營銀行已提交和獲批了500多項專利。在“2018年全球銀行發明專利排行榜”中,微眾、新網、億聯銀行分別排名全球第5、15和35位。未來,這些專利技術都將成為民營銀行發展的動力源泉。

首要助力金融供給側改革

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概念在2019年年初被重點提及。推進金融供給側改革,不單單是增加有效供應和減少無效供給,更重要的是增強金融供給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民營銀行的首要任務是做好實體經濟的服務工作。

一方面,應當提高金融服務的便捷性。傳統金融服務往往通過物理網點和人工完成,時效性和便捷性明顯不足。通過科技手段,民營銀行將產品線上化、場景化,用戶可以通過多種途徑7×24在線辦理,強化場景結合,極大改善了客戶體驗。

另一方面,應當提高金融服務的靈活性。以抵押和擔保為代表的傳統信貸業務在押品種類、管理等方面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結構變化的需求。民營銀行通過運用豐富的科技手段增強風控措施,藉助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對客戶畫像,以靈活多樣的設置和豐富的產品種類滿足客戶需求,增加用戶選擇空間,也起到了促進金融供給側改革的作用。

億聯銀行自成立以來,始終探索金融科技如何應用於小微、“三農”等領域,服務實體經濟,解決農民、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2018年,在吉林省金融局的指導下,億聯銀行攜手吉林金控集團創新推出了“億農貸”產品,農民足不出村就可以通過線上申請貸款。該產品利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風控模型進行審批,線上放款,還款方式靈活多樣,較好地解決了農民貸款的痛點。“億農貸”首批為吉林省1600個村幾十萬農戶提供便捷高效的生產、生活貸款,今後該業務還將陸續拓展到全省。

未來,億聯銀行還將推動農村綜合金融服務渠道建設,在電子賬戶支付、農戶存款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打造一個綜合化、互聯網化、標準化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實現科技助力金融供給側改革。

打造金融連接器

現有的平臺與金融機構合作向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的方式多為點到點的模式,平臺、客戶、金融機構之間二維連接方式對資源的利用是單一的、低效的,平臺、金融機構甚至客戶任何一方都沒有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如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增強平臺合作和客戶挖掘的深度是金融服務創新的重要課題。

在這裡,我們將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定義為服務提供方,將具有客戶資源的平臺和機構定義為服務消費方。億聯銀行嘗試發揮互聯網銀行科技優勢,增強對互聯網信貸可能發生新變局的適應性,在既有的業務體系和系統架構基礎上通過輸出技術解決方案和金融解決方案,連接多個消費服務方和服務提供方,打造金融連接器,通過有效連接服務提供方與服務消費方,將更有效的實現金融服務滲透和利用,實現最大限度利用資源,解決資源利用難題。在可視化運營監控,高速監控數據採集,大數據實時分析等多種功能的支持下,金融連接器的建立,能夠實現四個維度的鏈接與融合,即科技與金融連接、場景與金融連接、產品服務與金融連接、金融與監管連接。服務提供方與億聯銀行連接後通過金融服務融合實現業務能力的倍增,並把倍增後的服務能力與服務消費方進行整合,最終通過服務消費方為終端客戶提供基於場景化的金融服務。

供應鏈延伸|億聯銀行張其廣:打造“柔性信息科技戰略”供應鏈延伸|億聯銀行張其廣:打造“柔性信息科技戰略”

創新推動科技賦能智慧生活

金融與科技的融合創造了新的業務模式,從而改變金融市場、金融服務與金融機構。支付清算、電子貨幣、網絡借貸、區塊鏈、智能投顧的應用使得金融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從億聯銀行的角度看,我們在科技金融的應用上,一方面要打造柔性信息科技戰略,實現科技支撐金融;另一方面要將科技賦能智慧生活,為客戶提供更為便捷、更易得的金融服務。

打造柔性信息科技戰略方面,億聯銀行圍繞“科技驅動業務發展”這一價值觀,從資源柔性、系統柔性、研發柔性、運行柔性四個維度著手:以客戶為導向,加強數據驅動;匹配內外資源,建立賦能團隊;兼顧敏捷開發與技術創新;平衡生產安全與成本投入。

科技賦能智慧生活方面,億聯銀行以私有云和分佈式為基礎的技術架構,不但構建了跨地域多活微服務網絡,還建設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全渠道綜合業務體系,以及數據湖、人工智能引擎、DADeS風控安全體系等基礎能力。依託於可靠、穩定的基礎系統,利用大數據、機器學習等技術不斷優化風控措施,做到快速放款,靈活計息,滿足大眾的普惠金融需求。同時,明確了金融為本、科技為用,“數字銀行,智慧生活”的發展定位。以用戶為中心,藉助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為用戶提供安全、便捷、普惠、綜合的金融服務。

科技對金融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金融科技應用,推動金融供給側改革,探索民營銀行金融創新的新途徑新方法。■

點擊以下文章標題,瞭解更多專家解讀

☟☟☟☟☟☟

熱點重讀

1

銀行業應借力金融科技加快數字化轉型

文/ 潘光偉 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第一副理事長

2

我國供應鏈金融的地方創新與實踐

文/ 歐永生 山東濰坊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

3

金融科技下供應鏈金融的創新與發展

文/楊濤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

經典案例

4

打造領先的陽光智慧供應鏈

文/ 葛海蛟 中國光大銀行行長

5

新一代全產業鏈金融解決方案

文/ 金磐石 中國建設銀行信息總監

6

科技賦能新供應鏈金融探索

文/ 屈 霆 中國民生銀行供應鏈金融事業部總經理

7

創新供應鏈金融數據化風控體系

文/ 王鵬虎 中信銀行審計部副總經理

8

數字化供應鏈金融助力普惠金融發展

文/ 黃 濤 上海銀行副行長

9

綜合供應鏈金融的新實踐

文/ 竇榮興 中原銀行董事長

供應鏈延伸

10

探索技術化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文/ 金曉龍 浙江網商銀行行長

11

線上動產質押融資平臺實踐

文/ 黃金老 江蘇蘇寧銀行董事長

12

深耕產融結合“智慧供應鏈金融”

文/ 朱 韜 上海華瑞銀行行長

13

打造“柔性信息科技戰略”

文/ 張其廣 吉林億聯銀行行長

14

壹企鏈或可升級供應鏈金融模式

文/ 葉望春 深圳壹賬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

15

值得借鑑的國際供應鏈金融創新

文/ 楊 望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趙璐菁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研究員

原創聲明:本號所刊登署名文章,如非特別說明,皆為原創或作者授權發表。

轉載務請註明出處:轉自微信公眾號“當代金融家(bankershr)”。

"供應鏈延伸|億聯銀行張其廣:打造“柔性信息科技戰略”供應鏈延伸|億聯銀行張其廣:打造“柔性信息科技戰略”

億聯銀行在科技金融的應用上,圍繞“科技驅動業務發展”這一價值觀,從資源柔性、系統柔性、研發柔性、運行柔性四個維度著手:以客戶為導向,加強數據驅動;匹配內外資源,建立賦能團隊;兼顧敏捷開發與技術創新;平衡生產安全與成本投入。

作者 | 張其廣 吉林億聯銀行行長

來源 | 《當代金融家》雜誌2019年第5期,原題為《億聯銀行:創新打造 “柔性信息科技戰略”》

自2014年第一家民營銀行成立以來,經過不斷探索,截至2019年,全國已成立了17家民營銀行,其各自發展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總體來看,民營銀行在“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三農’和社區”“差異化、特色化經營”等方針政策的指導下,明確自身發展定位,將科技大量應用於場景切入、普惠金融等方面,走出了一條有別於傳統銀行的特色發展之路。可以說,金融與科技的融合,是民營銀行探索銀行業創新的內生動力。

民營銀行的科技發展之路

傳統銀行經過多年積累,在客戶數量、資源儲備、數據分析等諸多方面較民營銀行優勢明顯。民營銀行受資本金、物理網點、人員、品牌影響力等方面限制,無法與傳統銀行同質化競爭。因此,差異化、特色化經營是民營銀行的必然選擇。實際發展中,科技對於銀行的影響,已經突破了傳統意義上技術層面的概念,更多在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影響下,滲透銀行經營和發展的方方面面,從經營理念、業務模式、管理思維等諸多方面催生和推動開放銀行新業態發展。金融科技賦予民營銀行克服這些困難的可能性。民營銀行廣泛利用科技手段應用於獲客、風控等環節,將服務嵌入生態場景中,使得科技成為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在科技融入金融的過程中,民營銀行既是開拓創新者,也是受益者。民營銀行科技人員佔比大多高於三分之一,部分銀行科技人員佔比超過半數。據悉,17家民營銀行已提交和獲批了500多項專利。在“2018年全球銀行發明專利排行榜”中,微眾、新網、億聯銀行分別排名全球第5、15和35位。未來,這些專利技術都將成為民營銀行發展的動力源泉。

首要助力金融供給側改革

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概念在2019年年初被重點提及。推進金融供給側改革,不單單是增加有效供應和減少無效供給,更重要的是增強金融供給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民營銀行的首要任務是做好實體經濟的服務工作。

一方面,應當提高金融服務的便捷性。傳統金融服務往往通過物理網點和人工完成,時效性和便捷性明顯不足。通過科技手段,民營銀行將產品線上化、場景化,用戶可以通過多種途徑7×24在線辦理,強化場景結合,極大改善了客戶體驗。

另一方面,應當提高金融服務的靈活性。以抵押和擔保為代表的傳統信貸業務在押品種類、管理等方面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結構變化的需求。民營銀行通過運用豐富的科技手段增強風控措施,藉助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對客戶畫像,以靈活多樣的設置和豐富的產品種類滿足客戶需求,增加用戶選擇空間,也起到了促進金融供給側改革的作用。

億聯銀行自成立以來,始終探索金融科技如何應用於小微、“三農”等領域,服務實體經濟,解決農民、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2018年,在吉林省金融局的指導下,億聯銀行攜手吉林金控集團創新推出了“億農貸”產品,農民足不出村就可以通過線上申請貸款。該產品利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風控模型進行審批,線上放款,還款方式靈活多樣,較好地解決了農民貸款的痛點。“億農貸”首批為吉林省1600個村幾十萬農戶提供便捷高效的生產、生活貸款,今後該業務還將陸續拓展到全省。

未來,億聯銀行還將推動農村綜合金融服務渠道建設,在電子賬戶支付、農戶存款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打造一個綜合化、互聯網化、標準化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實現科技助力金融供給側改革。

打造金融連接器

現有的平臺與金融機構合作向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的方式多為點到點的模式,平臺、客戶、金融機構之間二維連接方式對資源的利用是單一的、低效的,平臺、金融機構甚至客戶任何一方都沒有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如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增強平臺合作和客戶挖掘的深度是金融服務創新的重要課題。

在這裡,我們將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定義為服務提供方,將具有客戶資源的平臺和機構定義為服務消費方。億聯銀行嘗試發揮互聯網銀行科技優勢,增強對互聯網信貸可能發生新變局的適應性,在既有的業務體系和系統架構基礎上通過輸出技術解決方案和金融解決方案,連接多個消費服務方和服務提供方,打造金融連接器,通過有效連接服務提供方與服務消費方,將更有效的實現金融服務滲透和利用,實現最大限度利用資源,解決資源利用難題。在可視化運營監控,高速監控數據採集,大數據實時分析等多種功能的支持下,金融連接器的建立,能夠實現四個維度的鏈接與融合,即科技與金融連接、場景與金融連接、產品服務與金融連接、金融與監管連接。服務提供方與億聯銀行連接後通過金融服務融合實現業務能力的倍增,並把倍增後的服務能力與服務消費方進行整合,最終通過服務消費方為終端客戶提供基於場景化的金融服務。

供應鏈延伸|億聯銀行張其廣:打造“柔性信息科技戰略”供應鏈延伸|億聯銀行張其廣:打造“柔性信息科技戰略”

創新推動科技賦能智慧生活

金融與科技的融合創造了新的業務模式,從而改變金融市場、金融服務與金融機構。支付清算、電子貨幣、網絡借貸、區塊鏈、智能投顧的應用使得金融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從億聯銀行的角度看,我們在科技金融的應用上,一方面要打造柔性信息科技戰略,實現科技支撐金融;另一方面要將科技賦能智慧生活,為客戶提供更為便捷、更易得的金融服務。

打造柔性信息科技戰略方面,億聯銀行圍繞“科技驅動業務發展”這一價值觀,從資源柔性、系統柔性、研發柔性、運行柔性四個維度著手:以客戶為導向,加強數據驅動;匹配內外資源,建立賦能團隊;兼顧敏捷開發與技術創新;平衡生產安全與成本投入。

科技賦能智慧生活方面,億聯銀行以私有云和分佈式為基礎的技術架構,不但構建了跨地域多活微服務網絡,還建設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全渠道綜合業務體系,以及數據湖、人工智能引擎、DADeS風控安全體系等基礎能力。依託於可靠、穩定的基礎系統,利用大數據、機器學習等技術不斷優化風控措施,做到快速放款,靈活計息,滿足大眾的普惠金融需求。同時,明確了金融為本、科技為用,“數字銀行,智慧生活”的發展定位。以用戶為中心,藉助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為用戶提供安全、便捷、普惠、綜合的金融服務。

科技對金融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金融科技應用,推動金融供給側改革,探索民營銀行金融創新的新途徑新方法。■

點擊以下文章標題,瞭解更多專家解讀

☟☟☟☟☟☟

熱點重讀

1

銀行業應借力金融科技加快數字化轉型

文/ 潘光偉 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第一副理事長

2

我國供應鏈金融的地方創新與實踐

文/ 歐永生 山東濰坊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

3

金融科技下供應鏈金融的創新與發展

文/楊濤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

經典案例

4

打造領先的陽光智慧供應鏈

文/ 葛海蛟 中國光大銀行行長

5

新一代全產業鏈金融解決方案

文/ 金磐石 中國建設銀行信息總監

6

科技賦能新供應鏈金融探索

文/ 屈 霆 中國民生銀行供應鏈金融事業部總經理

7

創新供應鏈金融數據化風控體系

文/ 王鵬虎 中信銀行審計部副總經理

8

數字化供應鏈金融助力普惠金融發展

文/ 黃 濤 上海銀行副行長

9

綜合供應鏈金融的新實踐

文/ 竇榮興 中原銀行董事長

供應鏈延伸

10

探索技術化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文/ 金曉龍 浙江網商銀行行長

11

線上動產質押融資平臺實踐

文/ 黃金老 江蘇蘇寧銀行董事長

12

深耕產融結合“智慧供應鏈金融”

文/ 朱 韜 上海華瑞銀行行長

13

打造“柔性信息科技戰略”

文/ 張其廣 吉林億聯銀行行長

14

壹企鏈或可升級供應鏈金融模式

文/ 葉望春 深圳壹賬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

15

值得借鑑的國際供應鏈金融創新

文/ 楊 望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趙璐菁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研究員

原創聲明:本號所刊登署名文章,如非特別說明,皆為原創或作者授權發表。

轉載務請註明出處:轉自微信公眾號“當代金融家(bankershr)”。

供應鏈延伸|億聯銀行張其廣:打造“柔性信息科技戰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