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簫口內功訓練

音樂 樂器 笛子 嗩吶 藝術 戲曲 趙鬆庭 快速學樂器 2019-06-02

中國的笛、簫同出一源, 自古以來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笛音清脆嘹亮, 高亢多情; 簫音色古樸、優雅、飄逸; 再加上卓越的演技, 優美的旋律, 縈迴耳際, 真是繞樑三日, 令人深愛難忘。真正實現了視覺、聽覺相結合的審美價值, 我作為一名演奏者, 並從事笛簫演奏教學多年, 對於笛簫的口內功訓練談一些個人的理解及看法。

笛簫口內功訓練

首先, 笛簫的演奏技法幾乎相同, 且簫不如笛繁複, 學會了笛子也就是學會了簫, 如直接學習簫而不習笛, 往往事倍功半。我們從持笛的手形到氣息調控, 從速度、節奏、力度到音色、音質、音準, 從指、舌、氣的綜合運用到藝術表現力, 只要循序漸進, 穩紮穩打, 演奏水平就日漸提高, 其中特別是口內功訓練, 要認真加強, 才能使音樂邁向更高臺階。

口內功訓練之一 —口腔擴張

戲曲唱腔講究字正腔圓。樂器演奏也講究字正腔圓, 字正即音正, 腔圓即音質圓潤、甜美、純淨。為了把奏樂與唱戲相區別, 我們不妨以音正味濃來形容樂器演奏的形神兼備。要做到音正味濃必須學會口腔擴張的方法。

口腔擴張的方法就是口腔縱向擴張, 咽門打開, 上顎上抬, 如同口含橄欖。口腔與脣口形成內大外小, 口腔擴大, 脣口縮小, 似鳥首形, 脣口如鳥喙。氣流通過時口中如打呵欠, 使氣息暢通無阻。

學會口腔擴張的方法有以下幾點好處; 第一, 氣息暢通。氣流暢通無阻, 如呵氣一般, 咽喉只是氣流的通道, 不能形成對氣流的阻力。第二, 聲音暢通。第三, 為進一步學習循環呼吸作準備。音色的好壞與口腔的運動形態密切相關。

如何把聲音吹通, 實現簫笛的全管振動是每一個簫笛愛好者孜孜以求的奮鬥目標。請設想一下, 舒展而瀟灑的笛音將多麼令人心情舒暢。怎樣才算把聲音吹通呢? 首先要感覺到氣路無比通暢, 始於丹田, 經由肺部輸送, 暢行於管中, 直達管尾。這途徑要愈長愈好。丹田之功是十分重要的。其次, 實現全管振動, 應感覺到聲音的振動直達管尾, 彷彿每根竹纖維都在震動。如果聲音只是在所發音的指孔周圍噪響, 不能實現全管振動, 是不成功的聲音。這種聲音只有粗俗, 毫無美妙可言。第三, 聲音的質地應沉鬱、厚實, 有穿透力, 聲音不要漂浮、單薄, 有阻塞感。

笛簫口內功訓練

口內功訓練之二 —口腔變化

口腔變化是口腔擴張、收縮在樂曲中的具體運用, 口腔變化協調樂曲的情緒, 起著潤飾樂曲韻味的作用。口腔的改變造成氣流流速、流量的改變, 從而聲音的線條發生

相應的流線性改變, 發出優美的聲音。當樂句起始, 口腔應放鬆、打開, 氣流衝出導致起句音清晰、飽滿, 然後口腔迅速收縮, 使聲音發生微妙的變化。這種變化貫穿在樂曲的始終, 造成曲調悠揚、飄逸, 音色圓潤、柔韌, 使人產生美的聯想。

口腔變化運用得當, 吹奏輕鬆、自然, 發音高雅、悅耳。此時, 後腰、喉頭、口腔、下巴與笛身融為一體, 協調無間, 無窒無礙, 那情景真是妙不可言。如果掌握不住口腔變化的技巧, 吹奏必然平直、僵硬, 乾澀而缺乏活力, 效果截然不同。

口內功訓練之三 —循環呼吸

循環呼吸曾經是嗩吶常用的一種呼吸方法, 用這種方法吹嗩吶, 可以在不間斷地吹氣的同時完成吸氣的動作, 保持氣息的源源不斷。本世紀五十年代, 趙鬆庭先生把這種特殊的技巧移植於笛, 豐富了竹笛的演奏技巧。

我們把循環呼吸的動作加以剖析, 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過程: 首先是口腔擴張, 擴張的目的是儲氣。這是預備動作。其次是用舌頭將口腔中的儲氣送出口外, 動作要均勻、協調, 在一剎那中完成。注意氣流須細密, 保持相應的壓力。然後在送氣動作同時快速用鼻吸氣。三個動作連續不 斷, 融為一體。要連綿不斷, 不露痕跡。關鍵是第二、第三兩個動作的銜接。

開始可以用一支吸管, 口銜一端, 另一端沒入水中反覆練習, 直到水中泛起的氣泡源源不斷為佳。也可以用口對準手心練習, 手心很敏感, 可以感受到氣流的強弱變化。

循環呼吸一旦爐火純青, 必然做到吸氣無聲響, 送氣無痕跡, 聲音無高低變化。做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 必須勤學苦練。

換氣的時機可以選擇吹奏長音、顫音或波音的時候, 要在腹中氣息尚有一定的支持力時進行。不能等到腹中絲氣俱無再循環氣息, 那樣太被動。有時要一連循環兩三次才能保持氣息的相應壓力。

循環呼吸的通病是吸氣時喉部會有響聲, 氣息中斷,聲音波動不穩等。這些問題要在練習中加以解決。

循環呼吸是一種特殊技巧, 要結合曲情適當使用, 不可濫用。作用不當常使音樂語氣、句法含混不清, 且有譁眾取寵之虞。一般樂句中用正常的呼吸完全可以應付, 無須畫蛇添足, 硬加上循環呼吸, 反而不美。

笛簫口內功訓練

學習口內功技巧必須堅持練功, 注意每個音要圓潤而富於線條的變化, 裝飾技巧的運用應恰如其分, 做到韻深味濃, 旋律的進行如同美麗的行腔, 如同協律的誦詩, 令人慨然有一步三搖、一唱三嘆之妙。逐步摸索, 日積月累, 功到自然成。不可急功近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