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的插曲,全都是詩仙李白的詩,但聽說這首是偽作的?

要說近日來最熱門的古裝劇,非《長安十二時辰》莫屬,富含邏輯的劇情、出色特效渲染和經得起考究的服飾等多方面的優秀製作,為這部劇贏得良好的口碑。除此之外,這部劇的音樂曲庫更是匠心獨具。

長安十二時辰的插曲,全都是詩仙李白的詩,但聽說這首是偽作的?

雖然《長安十二時辰》的主線劇情是驚心動魄的懸疑大背景而發展的劇情,但卻處處充滿著恰到好處的音樂氛圍之中。

用心追劇的觀眾會發現在這部劇中無論是片尾曲《清平樂·禁庭春晝》,還是《憶秦娥·蕭聲咽》、《俠客行》以及《長相思》等劇中插曲的歌詞都是皆出自於盛唐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筆下,令人陶醉的詞句,雋永的意境與優美的旋律相得益彰,讓人在欣賞波瀾壯闊的視覺盛宴同時也領略到了古典詩詞所蘊含的音樂之美,可謂“繡口一吐,半個盛唐”。

長安十二時辰的插曲,全都是詩仙李白的詩,但聽說這首是偽作的?

不過也有學識淵博的小夥伴指出,《清平樂·禁庭春晝》並非李白所作。理由如下,詞的格式,在李白的時代似乎不是主流。李白的詩,除了格律嚴禁的五言、七言,當然也有長短不一的古風詩,比如《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等等。但這種近似於宋詞的格律,他並沒有作品傳世。所以早就有人指出,這道《禁庭春晝》,其實是五代時的人託名李白所作。

但這並不影響該詞的藝術水平,經過現代人譜曲,唱出來還是蠻動聽的,與盛唐氣象貼合度也非常高。

其實,在古裝劇和歷史劇中的音樂創作引入中國古典詩詞的行為並非《長安十二時辰》獨創,而是早已有之。如,十幾年前的熱播劇《問君能有幾多愁》的主題曲的歌詞就是出自於千古詞帝李後主的《虞美人》,婉約悠長的現代旋律與千年前的優秀詞作完美契合,在費玉清富有磁性的聲音加持下聽了讓人有身臨其境一般的感覺。

古裝劇中引入古典詩詞之始於當年的熱播劇《甄嬛傳》,對於這部享譽海外包含中國古典文化的熱劇,不止片尾曲《鳳凰于飛》的歌詞中引經據典,劇中出現的大量插曲音樂在傳統文化攝入方面也堪稱經典之作。如給廣大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插曲《菩薩蠻》,甄嬛初遇四爺時候吹奏的“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安陵容為了爭寵化身採蓮女時唱的《採蓮曲》,果郡王與甄嬛合奏的《長相思》等都是出自於歷史上各時期的著名詩篇,可見中國的古典詩詞不只有韻律美的可讀性,更具有音樂美的可歌性

長安十二時辰的插曲,全都是詩仙李白的詩,但聽說這首是偽作的?

其實,不止古裝電視劇的音樂有加入古詩詞的案例,流行音樂中也早在幾十年前就發現了古典詩詞的音樂美。八十年代臺灣著名的流行音樂歌手鄧麗君就曾經將南唐後主李煜的《相見歡》和《虞美人》的作品先後配上流行音樂的旋律進行演唱,風靡一時。後來一代天后王菲也曾經將詞聖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拿出來演唱,贏得了無數人氣。著名詞作家林夕作為一個對音樂有著很深理解的人,更是將詩詞融與自己歌詞創作進行藝術性的融合,實現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

無論是將詩詞演唱出來也好,還是在歌詞創作中融入詩詞也好,在現代音樂中並不少見,如周傳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就是將蘇軾的《卜算子》與充滿現代的氣息的歌詞完美融合,讓普通的歌詞充滿了優雅的詩意。被譽為80後音樂才子的許嵩筆下,每一首歌的歌詞中都會融入超過十處典故或詩句。

綜上所述,無論是通過市場反饋還是各方音樂大神的印證,古詩詞入樂之合理性已經得到了公理性認證。那麼,為什麼古詩詞會和音樂能如此完美結合呢?原因在於,古詩詞創作的第一要點是具有可歌性,能具有契合旋律的詩詞才是真正的詩詞,詩詞的韻律即是音樂的韻律,可見中國的文化發展自古以來就不是單一結構的發展,各個領域不是涇渭分明,而是一種“琴瑟和鳴”的兼容幷包,正是因為如此,才得以歷久彌新,才得以具有源遠流長的博大精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