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啟蒙“磨耳朵”,磨到多“尖”才算合格?

最近總有一些家長問一個問題:英語啟蒙“磨耳朵”,磨到多“尖”算合格?他們說已經知道了“磨耳朵”有多重要,也在家很努力的給孩子“磨耳朵”了,但磨著磨著就沒有目標了,也不知道“磨”的合格了沒有。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英語啟蒙“磨耳朵”,磨到多“尖”才算合格?

英語啟蒙磨耳朵,怎麼算合格?

這事兒要結合“磨耳朵”的目的來說,“磨耳朵”的目的有三:

1、通過聽,熟悉英語特有的語音語調和韻律節奏,增強語感。

語感是看不見、摸不著卻客觀存在的對語言的感覺。英語有有別於漢語的語音語調和韻律節奏,如果孩子能夠在聽力敏感期自然而然地熟悉,那麼不久的將來,孩子英文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會有質的提升。

英語啟蒙“磨耳朵”,磨到多“尖”才算合格?

多種方式發展語感

對於這個目的,看似是個目的,但卻不好衡量,因為它是摸不著看不見的。但你可以反向衡量,即衡量家長自己。你為孩子每天播放了多長時間的音頻、視頻?你每天給孩子讀了多少繪本?你每天跟孩子用英語互動的時間有多少?你每天給孩子磨耳朵的時間共計有多少?如果這些磨耳朵的手段你每天都做了,每天磨耳朵的時間共計不少於30分鐘,那麼這個目的就達到了。

2、通過聽和看,獲得“可理解性輸入”,積累英語聽說詞彙。

人的大腦具有探索語言意義的本能需求。孩子學習語言時不會去關注抽象的語法,而是自然而然地關注形象的語義。我們讓孩子通過“聽”感受英語語音語調和韻律節奏時,要有意識地通過肢體語言、情境、圖片或視頻,讓孩子感受和理解語義,獲得“可理解性輸入”,逐步積累聽說詞彙。這些聽說詞彙,在孩子掌握了自然拼讀技能之後,就會轉化為讀寫詞彙。

英語啟蒙“磨耳朵”,磨到多“尖”才算合格?

“可理解性的輸入”是關鍵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幫助孩子獲得“可理解性輸入”的詞彙,並不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獲得,而是在磨耳朵的時候孩子自然而然的獲得的。它沒有一個明確具體的量,必須要達到幾百個詞彙或是更多。而且每個孩子磨耳朵的素材不一樣,孩子獲得的可理解性詞彙自然也不一樣。對於這個標準我們可以順向思維,即通過下一階段的起點要求來衡量這個階段的要求。具體解釋一下,英語啟蒙先從磨耳朵開始,下一階段是自然拼讀,之後是閱讀。自然拼讀並不是零基礎的孩子可以學的,要求孩子具備200~300左右的基礎詞彙,所以磨耳朵階段需要為自然拼讀階段儲備這些基礎詞彙。

Tips在大腦探索語言意義的時候,大腦主要在做一件事情——猜,這時如果老師能夠用英語引導孩子去“猜”,慢慢地孩子就學會了用英文去“猜”,進而學會用英文去“思考”,最終獲得“英文思維”。

英語啟蒙“磨耳朵”,磨到多“尖”才算合格?

語言學習也是“思維”學習

3、聽辨單詞中的單個音素,培養音素意識。

音素意識就是讓孩子具有英語單詞是由“音素”組成的意識,區別於我們傳統意義上理解的,英語單詞是由“字母”組成的。

對於音素意識的培養,我們常常通過如下八種活動開展:

(1)音素分離:聽辨單詞中的單個音素,並能辨別出目標音素在單詞中的位置,是在前、中還是後。

(2)音素識別:從幾個單詞中識別出相同的音素。

(3)音素歸類:從幾個單詞中找出不同類的那個,如:首音不同。

(4)音素組合:將口語單詞中的單個音素組合在一起,發出完整單詞的音。

(5)音素切分:把一個完整的單詞切分成單個音素。

(6)音素刪除:將一個音素從單詞的整體發音中移除,孩子能說出生育的發音。

(7)音素添加:把一個音素添加到現有的單詞中,孩子能拼合成一個新單詞。

(8)音素替換:替換單詞中的一個音素,孩子能夠讀出新單詞。

英語啟蒙“磨耳朵”,磨到多“尖”才算合格?

發展孩子的音素意識

這些活動在家也同樣可以開展,如果每種活動孩子能夠做到,就說明培養因素意識的目的基本達到。當然,這些種活動僅僅是最基礎的活動,聽辯單詞的活動還有更加深入的。

明確“磨耳朵”的基本目的,也就明確了磨耳朵的目標,自然就會知道做到什麼程度算是合格了。


文BY韓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