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櫻桃與進口車釐子之戰,雙方比拼的究竟是什麼?

櫻桃 水果 技術 合作社 智利 果樹圈子 2019-04-24

國家之間水果產業的競爭,到底比拼的是什麼?

現在看來至少分成3個層次。

淺層次的競爭是品種和種植技術的競爭,比如我的品種比你的顏色更紅,你是清耕我是生草,我比你先進;

中層次的競爭比的是品質和生產成本,比如你生產的果品品質更高,更受消費者歡迎,你就是勝利者,如果品質都很好,這時比的就是生產成本,比如進口車釐子,每斤生產成本只有不到20元,而我們的大棚櫻桃每斤生產成本可能要幾十元,這樣就很難競爭;第3個層次的競爭,也是終極競爭,比拼的則是理念和生產方式的競爭,市場競爭就是商戰,一場大戰,單個士兵的勇猛或某種武器的先進並不是決定戰爭勝利的關鍵因素,而是謀略、協同和整個體系的比拼。

國產櫻桃與進口車釐子之戰,雙方比拼的究竟是什麼?

2年前本人曾經撰文《中國的櫻桃產業與國外比究竟差在哪?》,當時的觀點是我們的差距主要表現在櫻桃的採後處理方面,就是我們普遍缺少採收標準(早採普遍)、水預冷和機械分選以及冷鏈運輸。

現在看,這些這些觀點過於膚淺。

因為即便是現在有些企業買了水冷機、分選機和擁有了冷鏈物流,這個行業還是無法真正形成合力和競爭力,在與智利等車釐子運營強國競爭時仍然毫無勝算,為什麼?

因為我們的差距不在硬件上,而是目前所有人都沒注意到的軟件上,是更深層次的!

本人認為這種更深層次的差距主要是指:理念和生產模式。

生產理念

現代果業要有全產業鏈思維。

什麼是全產業鏈思維,就是你在種植車釐子之前。

你就要想好、搞明白將來你生產的車釐子要賣到哪裡?

這個目標市場的消費特點和偏好是怎麼樣的?喜歡什麼特點的(糖度、色澤、果個等等)車釐子,遠距離市場要怎麼處理、怎麼運輸、怎麼包裝,這些問題有了答案,才能知道你應該種什麼品種,採用什麼技術,用不用水預冷、冷鏈運輸等等。

這麼做好處就是投產後市場就在那裡,並且前期的宣傳、推廣已經做了鋪墊。

國產櫻桃與進口車釐子之戰,雙方比拼的究竟是什麼?

要做這些工作,一個個體農戶,只有幾畝土地,是根本沒有能力(人力、物力、財力)來做的。所以,智利、美、澳等都是公司化體制。

這種理念特別重要,以智利為例,他們是把水果的生產、分選包裝運營和銷售統籌在一起考慮,做的是全產業鏈佈局。

我多次前往智利考察,走訪的Dole\Demont\DDC等公司,幾千甚至上萬公頃果園,分佈於全國不同的氣候地理區,在大型種植基地附近就建有分選包裝廠及冷庫設施,總公司下派專業技術人員到各基地任總管,技術標準統一、果品質量統一,總公司還專門設有出口和內銷部負責銷售,可謂是產供銷全產業鏈佈局的典型。

這一點與中國特別不同,我們往往是種植、收購分選、銷售各做各的,這樣大家根本都無法做大。我們習慣的是種水果的只管種,種出來後能否賣出去不知道,怎麼包裝宣傳也不懂。人為割裂了產業鏈關聯性,形成梗阻。

有了全產業鏈觀念,合適的生產模式就代表生產效率和規模效益。

生產模式

公司體制當然可以做到產、供、銷一體化。但像中國這樣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為主要生產單位的國家,如何把小生產與大市場結合?日本的辦法就是有國家在背後支持成立的公助民辦、非盈利機構:農協。但以中國目前的形勢看,也很難參考。

以中國目前的體制和政策環境看,比較現實的是,農戶適當擴大種植面積到30-40畝,農戶之間成立合作社,合作社必須是真正的公司法人實體,同一個種植產區內(比如煙臺產區、天水產區等)農戶合作社再聯合成聯社,產區內的聯合社一定要進行公司化方式運營,統一種植技術規程,統一果品質量標準,統一品牌進行運營。

國產櫻桃與進口車釐子之戰,雙方比拼的究竟是什麼?

水果產業的終極競爭其實講究的是體系的協同,這裡麵包括了品種、種植技術、質量標準、成本控制、品牌推廣、物流體系以及媒體宣傳與推廣。

這些方面能夠協同配合,才是最後的贏家。

這麼看起來,產業鏈割裂、單打獨鬥的中國水果產業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作者大櫻桃專家zhangsir,授權果樹圈子原創發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