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值52億,中國主機灰色市場比正規市場大一半


產值52億,中國主機灰色市場比正規市場大一半

與歐美相比,中國遊戲市場非常特殊,主要區別在於主機遊戲規模比例較小。相對而言,發達國家往往主要遊戲收入由主機遊戲貢獻,但在中國,按照遊戲工委的報告主機遊戲佔比只有0.5%。

不過隨著騰訊代理的任天堂Switch國服發售在即,微軟、索尼下一代主機也提上議程,市場研究機構Niko Parther認為,預計2019年中國主機遊戲市場將達到8.5億美元,同比增長11%,到2023年,Niko Partners預測這一數字將達到15億美元,主機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人民幣。

產值52億,中國主機灰色市場比正規市場大一半

總體來看,雖然規模不大,但主機遊戲仍是一個行業內罕有的增量市場。而高品質的主機遊戲在中國市場的興起,除了代表玩家對遊戲品質需求日益提升的背景外,GameLook認為,這也會倒逼手遊進入螺旋上升的精品化迭代週期,進一步堆高已經高企的研發成本,催生市場走向大廠和獨立遊戲的兩極分化,進一步擠壓中型遊戲廠商的生存空間。

灰色市場比正規國行規模大

在Niko Partners的報告中,2018年中國主機遊戲市場產值為7.67億美元,包含硬件銷售和軟件銷售收入,以及Xbox One、PS4國服,和玩家通過其他渠道購置的非國行硬件和軟件收入。

按照7.6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億元)計算,2023年,中國主機遊戲市場產值相對2018年將實現翻番,達到15億美元。其中,主機硬件將佔到25%左右,餘下的75%,都將由遊戲銷售貢獻。

儘管如此,Niko Partners特別指出,中國主機遊戲灰色市場非常龐大,甚至超過合法合規的國行市場。根據報告說法,單主機硬件,2018年國行主機銷量45萬臺,灰色市場銷售臺數卻達到73萬臺,高出62.2%。

產值52億,中國主機灰色市場比正規市場大一半

灰色市場指的是未經商標擁有者授權,而在某地銷售某一品牌和產品的渠道,國內的典型往往是活躍在電商平臺的代購。玩家自行前往海外購置,並帶回國內的做法,因為交易行為發生在有授權的海外,因此並不算做灰色市場。

在國內,產生灰色市場的原因比較特殊,大約有以下幾點:

  • 一是著名的“遊戲機禁令”解除不過4年,早先主機遊戲玩家已經習慣通過灰色市場購置主機;
  • 二是國服遊戲需要版號審批,引進數量上相比海外要較少些;
  • 三是灰色市場因未走正規渠道,價格上有一定優勢。

不過Niko Partners認為,該狀況並不會一直持續,兩者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小。比如2019年,國服主機銷售將達到51萬臺,灰色市場則是67萬臺,到2023年,國服主機銷售將首次超過灰色市場。

主機流行迫使手遊提升品質

主機遊戲,目前在國內市場產生的最大意義不是其本身,而是來自於它的影響力。它的壯大,不僅是本身市場建設如何,而是主要來源於市場成熟、玩家品質需求不斷提升的結果。

在遊戲圈鄙視鏈中,主機遊戲處於最高一環,主機遊戲玩家往往享受著睥睨天下的快感,並且,主機遊戲用戶往往是玩家群中的核心用戶、KOL,因此會不斷吸引其他玩家轉化為主機用戶。

這一過程對加速玩家對遊戲質量要求的提升。回過頭來,當玩家對遊戲口味、審美不斷向主機遊戲看齊,手機遊戲也必須迎頭趕上,勢必會進一步迫使手遊提升品質,抬高原本已經高企的研發成本和試錯成本。

具體表現上,預期行業馬太效應會愈發明顯,形成個別大廠和海量獨立開發者共存的兩極分化現象,進一步擠壓中型廠商生存空間。

如在昨天的文章中,GameLook就已指出,行業內單款手遊成本在1億至2億之間的產品越來越多,繼續上漲也成了一種趨勢,未來,主機遊戲的流行,很可能也會扮演者加速劑的角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