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歐亞大陸西北角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民族,這個日不落旗幟懸掛在海外的59座殖民地,主宰著比本土大140倍的版圖,控制著比本土多十倍的人口,領先世界三百年之久,佔據世界第一的寶座二百多年,這個曾經的世界鉅子,慢慢沒落,當今偶爾還能泛起一些水花,漸漸被人給忽視。興衰之鑑,用於發展。

英國的盛世興衰,是什麼讓英國失去了往昔的風采

到底是什麼促成英國的崛起,又是經歷了什麼讓這個大國一蹶不振。

大不列顛文明的開始卻是不斷被征服,落後的英國。

五千年前的伊比利亞人在這裡創造的“巨石圈文化";”阿爾卑斯人種“帶來了青銅文明凱爾特人的入侵,讓這裡變成了鐵器時代,也由此開始了邁向文明的門檻;羅馬人征服了這裡,實現了四百年的軍事統治。當五世紀的羅馬人離開之後,凱爾特人,日耳曼人開始了這裡的四百年的地盤爭搶衝突,九世紀初卻被丹麥人佔據,建立了”北海大帝國“;1066年,法國的諾曼底公爵,征服了英國擔任英國國王,開始了諾曼王朝,融合當時相對發達的法國制度和文化。

英國的盛世興衰,是什麼讓英國失去了往昔的風采

16世紀到19世紀,是英國的歷史性跨越,從被征服統治,到站在世界的高峰,看起來像一部奮鬥史,也像一部發跡史。

崛起的一波三折,由繁華到戰亂,由混亂到繁榮。

16世紀的亨利八世進行了宗教改革,擺脫羅馬教廷對於英國的統治,實現自主的宗教和政治權力,建立有名的都鐸王朝。自己的女兒伊麗莎白繼位後,先是鼓勵工商業自由發展,主戰西班牙,1588年,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進行了海上貿易之路,開始了殖民貿易;改革國家政府機構,由貴族統治變為官僚統治,(這不是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基礎路線,只是實現的結果卻不一樣,也許是時間,制度和文化的問題。)開始了近代化的進程。

英國的盛世興衰,是什麼讓英國失去了往昔的風采

這場變革帶來了英國的經濟基礎毛紡業。也正是因為圈地運動和毛紡業的崛起,加速了國家商品化進程,成為英國當時的經濟基礎,促進了國家企業的發展和融合,從而保證經濟的穩定和對外銷售的擴張,就是這次的經濟發展,有了殖民貿易。

英國的盛世興衰,是什麼讓英國失去了往昔的風采

17世紀的英國,伊麗莎白的去世,詹姆斯一世的登基的斯圖亞特王朝導致當時強盛的英國開始了混戰狀態。 王權與國會的的摩擦不斷升級,一場光榮革命結束了王權的專制統治。1689年的《權力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漸漸的淪為國家象徵。

英國的盛世興衰,是什麼讓英國失去了往昔的風采

當時的英國戰亂,資產階級的不斷擴大。洛克的《政府論》三權分立霍布斯的自然法與國家起源奠定了這場戰爭的思想體系。當莎士比亞開啟了英國的文藝復興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都在宣告著,英國在走向一個思想自由,理念繁華,科技興盛的社會。

英國的盛世興衰,是什麼讓英國失去了往昔的風采

果不其然在大量科學的推動下的18世紀開始的工業革命,拉響了英國崛起的嘶吼。 大量的工業輸出,進入,殖民,對外投資銀行,世界博覽會都在宣告著這個巨頭的牙齒在撕咬著各國人民的鮮血。 1887年,當維多利亞女王宣佈著遍及六大洲3350萬平方公里領土,四億人口的日不落帝國的時候,她或許沒有想到盛極一世的英國衰落的這麼快。

英國的盛世興衰,是什麼讓英國失去了往昔的風采

盛世之下皆是伏筆,危機四伏的日不落。

殖民地的衝突與矛盾。

五十九塊版圖,大是大,但是怎麼管理,怎麼完全消化,都是擺在英國面前的問題。當時的英國對於殖民地分為三類。若干歐裔白人的自治領(加拿大,澳大利亞),他們擁有自己的政權,只是在外交上聽從女王號令;第二類是直轄殖民地(印度),被英國完全征服,奴役;第三類就是保護國(馬來聯邦),只在軍事上接受英國保護。

英國的盛世興衰,是什麼讓英國失去了往昔的風采

白人自治領與英國發生的衝突不在少數,他們想要和英國同等的權力,起初矛盾比較小,一旦同等發展起來,衝突就會加深,引發戰爭,包括殖民地的反抗戰爭,追逐自由戰爭,民族自由之戰等等,都會動搖英國根本。自治領的離心離德印度民族自由戰爭的爆發,讓整個英國都陷入了被動,鎮壓之中,大量的戰爭導致整個殖民帝國煙消雲散。

英國的盛世興衰,是什麼讓英國失去了往昔的風采

放棄長久利益,過於掛念現在的利益。

當英國陷入無窮無盡的殖民之患的時候,錯過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德法等國在每天日新月異的更換自己的技術,發展自己的科學技術水平,英國還在沉醉於世界工廠的美夢之中:”北美平原良田,澳大利亞的羊群,南美的黃金,印度的咖啡和甘蔗,法國的葡萄園,地中海的菜園。”當高新技術取代了英國的老式機器,產品逐漸被周邊國家給取代,英國陷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創新低潮,對外貿易也被趕超。。

英國的盛世興衰,是什麼讓英國失去了往昔的風采

英國國內的階層矛盾。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

《國富論》的提出宣告著自由,意味著人人平等。可是改革之中,資產階級不想工人階級獲得選舉權,結果爆發了工人運動,組織工會,聯合抗擊資產階級,整個19世紀末都在工人運動的高潮之中,導致國內經濟不穩定,投資者外移資產

英國的盛世興衰,是什麼讓英國失去了往昔的風采

自由主義政策,類似於閉關鎖國。

當時的英國錯過了二次革命,機器老化,不思進取,政府無權干涉資本家的運行,大量的老式產品和國外的新式產品相競爭,或者前期因為名聲問題,不過一旦後期比起來,就立見高下。而且當時英國奉行的自由主義政策,在其他國家關稅壁壘的情況下,依舊沒有實行關稅封鎖,保護本國產品,依舊盲目自大的不抵制政策,導致英國及其殖民地的大量市場的直接失去,資本一天天落後。隨著資本的消失,其他德美就開始向英國發起挑戰,興起的三國同盟都在凱覷著英國的地位和資源。

英國的盛世興衰,是什麼讓英國失去了往昔的風采

奢侈之風迷失自我,魏晉時期何嘗不是。

因為大量的殖民利潤供養著一個小小的英國,很多生產者,靠著分紅就可以生活,這樣很多人開始了無所事事的日子,尋歡作樂,帶動了一股奢侈糜爛的風氣,100萬人的得利者使喚著120萬的服務人員。生產勞動者的失去,生產力量的轉移,保守自大的社會風氣,孤傲自大,閉關鎖國,再也沒有了當時的英國。

英國的盛世興衰,是什麼讓英國失去了往昔的風采

邁入困境的英國,倆次世界大戰。

英國扶持了德國,導致第一次戰爭的爆發,盲目自大的英國人,笑談四天解決戰鬥,結果是四年。戰爭就是一個碎紙機,不斷的銷燬著國內的經濟和財富,大量的戰艦,軍隊的破壞和死亡,一下子少了十分之一的人口的英國,已經失去了原來的輝煌。原本已經分崩離析的英國,國內卻多次爆發罷工運動,整個工業部門陷入癱瘓,內外交困的英國負債累累。第二次大戰,曾經繁華一世的倫敦也變成了流離失所。二戰之後風雲變化,英國也僅僅只是其中一個,不在擁有當時代阿霸權,全球戰略的收縮,已經沒有了曾經的繁華。

英國的盛世興衰,是什麼讓英國失去了往昔的風采

大國崛起又衰變,人心是關鍵。

歷代統治者初期展現的雄心壯志,雄才大略,到了末期迷失自我,盲目自大,都是慣有的毛病。從之前的進取到保守,從創新到守舊,不思進取,與時俱進,逐漸被遺忘被落伍,閉關鎖國,天朝具有都給我們上了一課,歷史的興衰,大國的盛衰都由人心發展,哪怕外界干擾都不會變成主要因素。居安思危,勇於創新,保持一顆進去的心,才可以長盛不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