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啃老有道理,不啃老啃誰?

英國 購房 日本 經濟 租房 baby育兒課 2018-12-01

今年48歲的大衛,上海人,從小學霸,大學讀的是同濟,後來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拿到了工程碩士學位。

算是傳說中的“別人家孩子”了。

但是,6年前他回國後,卻一直不肯工作,白天睡覺,晚上玩遊戲,靠老媽給一點生活費苟活。身心俱疲的丁阿婆準備去法院告兒子,讓他出贍養費,以此逼迫他工作。但找了律師後發現,就算勝訴,兒子要是依然不肯工作,法院也沒辦法。丁阿婆無奈撤訴。

對於今天的局面,她懊悔不已:“我教育不對,樣樣包辦,他從小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而兒子也把自己的種種不順歸咎在老媽身上,說是老媽的溺愛毀了他前途。丁阿婆抹著眼淚說:“我毀了你前途,我有罪……”

年輕人啃老有道理,不啃老啃誰?

年輕人啃老有道理,不啃老啃誰?

寧願餓死的印度男子

“啃老”造成惡劣社會影響

年輕人啃老有道理,不啃老啃誰?

年輕人啃老有道理,不啃老啃誰?

年輕人啃老有道理,不啃老啃誰?

年輕人啃老有道理,不啃老啃誰?

去年一則新聞更讓人瞠目結舌

據英國鏡報報道,一名印度成年男子向媽媽要錢買酒,索要無果後惱羞成怒,殺死了自己的母親。受害母親是65歲的Yelava Kuchakurni,家住印度北部馬哈拉施特拉邦。

週一(8月28日),她獨自一人在家時,35歲的兒子Sunil Kuchakurni找上門來,向她要錢。被拒絕後,他將母親殘忍殺害,更滅絕人寰地將母親的屍體切開,將連同心臟在內的器官蘸著辣椒醬吃掉。

高級督察Sanjay More表示,Sunil失業後,一直靠啃母親的養老金苟活,終日酗酒。

年輕人啃老有道理,不啃老啃誰?

新聞配圖來源:鳳凰資訊

“啃老”已成全球現象

  • 日本子女“願啃”,父母“願被啃”

日本內閣6月公佈的數據顯示,不工作、不上學或不參加任何培訓活動的人超過116萬,約佔日本勞動年齡人口總數的2%,其中,40歲至54歲年齡段有45萬人。35歲至54歲人群中,與父母居住在一起的人超過400萬。

由於人口結構已經嚴重老齡化,日本大多數選票掌握在老年人手中。如果政府出臺對“啃老族”不利的政策,愛子心切的老年人說不定會用選票來表達不滿。更何況在大多數人看來,“啃老”只是家務事,一個“願啃”一個“願被啃”,與其他人沒有什麼關係。

  • 美國“歸巢”現象普遍,數據創新高

根據美國皮尤中心的調查,2016年,美國25歲至29歲的年輕人中,有33%與其父母或祖父母住在一起。該數據創下75年來的新高,幾乎是1970年的3倍。

美國《紐約時報》分析稱,因為出生於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美國年輕人經歷了“不幸的經濟發展趨勢”,他們大學畢業時正值房地產和金融體系遭受經濟危機,導致他們負的債比以往畢業生都多。2014年,近45%的25歲年輕人有未償還的貸款,平均數額超過2萬美元。2014年左右畢業的大學生,半數以上失業或者不充分就業。

  • 巴西經濟不景氣,就業遭重創

根據巴西地理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巴西15歲到29歲年齡段的青年共有4850萬,其中既沒有工作也沒有在校學習或參加技術、職業培訓的“雙無”群體有1120萬,約佔該年齡段青年總數的23%。

2015年至2016年,巴西經歷了嚴重的經濟衰退,就業市場遭受重創。該國雖然2017年重回經濟增長軌道,但正規就業崗位數繼續呈現負增長,失業人口創近5年新高。國際勞工組織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底,近30%的巴西青年沒有工作,這一比例相當於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近27年來的最高值。

  • 德國年輕人的“青春期”延長了

在德國,“啃老族”被稱為“媽媽酒店”(Hotel Mama)。德國聯邦統計局2016年的數據顯示,約62%年齡介於18歲到24歲的年輕人選擇不離家。25歲人群中,仍然有1/3待在家中。

德國漢堡大學青少年研究學者馬努拉·海因茨對此稱,德國年輕人的“青春期”延長了,他們的“自我發現”階段持續需要更長時間,在此期間,他們更想待在家裡尋找未來的方向。

海因茨說,經濟也是重要因素,在慕尼黑、漢堡等大城市,一套60多平方米的公寓房租為每月800歐元左右。對學生、剛進入職場或根本沒有找到工作的人來說,房租太貴了。

  • 英國逾四分之一年輕人購房需資助

數據顯示,今年英國有超過31萬套房屋交易依靠購房者家長資助,比去年增加3%;向父母借錢的購房者佔比27%,高於去年的25%;而家長提供的金額為平均每套房1.8萬英鎊(1英鎊約合8.53元人民幣),比去年的2.16萬英鎊下降17%。

數據還顯示,“啃老”者多為35歲以下的首次購房者;在45到55歲的購房者中,大約20%需要家長或親戚資助。

據英國就業與養老金部本月初公佈的數據,英國房價上漲使得許多中年工薪族買不起房,中年人租房比例10年前幾乎翻了一番。

  • 新西蘭“父母銀行”同樣不堪重負

近年來,許多新西蘭購房者通過使用父母的財產作為擔保,才得以順利購買房產。僅今年3月,新西蘭就有一半的購房者接受了父母的援助,而奧克蘭部分小區父母援助的比例更是高達90%。

  • 澳大利亞“啃老族”急劇增加

一項2017年10月進行的調查顯示,在18歲以上的澳大利亞成年人中,62%仍然和父母住在一起。其中38%預計將在25—29歲搬離,21%預計要到31歲才有能力離開父母獨立生存。不僅僅是年輕一代推遲了離家獨立的時間,很多本已離家的人竟也開始越來越多地選擇迴歸家庭。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報道說,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過高等因素,都是導致這些年輕人不願離開父母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澳大利亞房價越來越高。一項年度國際住房可負擔性調查顯示,澳大利亞在全世界最難負擔得起房價的國家中排名第三,讓眾多年輕人望而卻步。德勤此前公佈的澳大利亞抵押貸款報告顯示,在過去的15年間,澳大利亞平均房價與收入比從4.2倍上升至7.2倍。2010年,澳大利亞父母為子女買房平均要墊付2.3萬澳元,而到了2016年,這一數字超過了8.5萬澳元。

年輕人啃老有道理,不啃老啃誰?

“啃老”到底是誰的“鍋”?

全球最大商業地產服務和投資公司世邦魏理仕發佈了研究報告稱,調查結果顯示,購房資金成為最大難題,無論是否以貸款形式購房,在有房族中,超過2/3的中國80、90後得到了父母的資助。婚前與父母同住的習慣,以及居高不下的房價,都是產生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這也是全球都在面臨的問題。

年輕人啃老有道理,不啃老啃誰?

另有調查顯示,月收入在3000~6000元之間的人,只有16.6%的人已經買房,但是有44%的人存錢準備買房;月收入在6000~10000元者,有24.5%已經買房,準備買房的比例為49.4%;月收入在10000~20000元之間的人群,已買房比例多達41.2%,另有43.5%的人正準備買房。

年輕人啃老有道理,不啃老啃誰?

鄭永年接受《財約你》採訪時說

不少北京人在地處北京的公司面試時會遇到這種情況:因為你是北京人,不需要多大開銷,所以工資也不需要那麼高;又或者是在公司連續幾個月不發工資時,領導會說:你是北京人,不用租房,不用著急。不僅在北京,只要在戶籍所在地找工作上班的話多多少少都會遇到的問題。這個時候,面對低工資、拖欠工資的情況,尤其是剛剛就業的年輕人,也不得不啃老。

主動啃老

1.推遲就業,“鍍金”提高自己

現在,就業形勢嚴峻,對於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直接就業並不是唯一或最佳選擇。考研、考公、出國深造、遊學、支教,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鍍金”,推遲就業,時選擇遊學、支教、在家陪父母等,慢慢考慮今後的道路的現象。

在西方,年輕人似乎都不急著就業。而在中國,也逐漸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選擇“推遲就業”。數據調查顯示,最主要的原因是“找不到滿意的工作”,有57.7%的受訪者選擇;其次是受訪者希望能夠“理性尋找發展方向,不願意在沒有找到方向前被具體工作束縛”;第三是“準備自己創業”。“要考研”、“想做自由職業者”等理由也位居前列。

而對於沒有工作的學生來說,這多被認為是一種正常、可以理解的“啃老”。但以此為藉口逃避就業的,可就真是啃老了。

2.逃避就業,“巨嬰”心態

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統計,在城市裡,我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費。其中一些成年人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狀態,極大困擾著父母。

年輕人啃老有道理,不啃老啃誰?

除了個人認知問題,很大程度上源於父母早年的過度溺愛。父母對孩子全方位的包辦,只會讓其養成依賴的習慣,阻礙孩子的成長,造成了成年人的“巨嬰”心態。

在綜藝節目《變形記》中,有個叫劉思琪的富家女引起廣泛熱議。節目中的劉思琪16歲,卻毫無獨立意識,還要人餵飯。

年輕人啃老有道理,不啃老啃誰?

變形記裡被餵飯的孩子

很難想象,如果任其發展,她的未來會是怎樣?父母看似百依百順的教育方式,其實是變相的傷害;父母精心為孩子鋪設的康莊大道,實則會變成墮落的陷阱。

英國教育界有句名言:溺愛的雙親應該記住,每件事都替孩子做,不希望孩子做什麼事,這是對他有害的。

4歲時你不讓他自己穿衣服,8歲時你不讓他自己整理書包,18歲時你不讓他獨自處理麻煩,28歲你還給他錢買名牌鞋,就難保他不會48歲依然在啃老。

3.改變教育方式,別再自作自受

想要從源頭上根除“巨嬰”心態,就得重塑積極開放的教育方式。真正的愛,應該是給予孩子積極的鼓勵,而不是給予無止盡的溺愛。

孩子進入4-5歲階段,自我已經形成,非常需要的心理營養是:肯定、讚美、認同。

這階段得到足夠的肯定讚美,孩子會自信,給自己建立一個正向的價值感,同時也更能欣賞到別人的優點。父母表揚孩子做到了一次,孩子會努力每一次都做到。肯定孩子的努力行為,而不是聰明才智,有利於塑造孩子堅毅的品質。

兒童教育專家劉啟涵說:獨立性是心理斷乳期的重要標誌,很多人年齡增長,心理卻沒成熟。

一個孩子沒有自己的想法與願望,只是按照父母的旨意行事,必然是缺乏個性和遠離幸福的。才智不是誰能夠施予的,只能由自己的磨鍊才能獲得。

美國心理學家推孟曾對1500名超常兒童進行長期跟蹤調查,30年後發現:

20%的人沒有取得什麼成就,通過與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進行對比,發現顯著差異並不在智力方面,而在於個性品質不同,成就顯著者都是有堅強毅力,獨立性和勇往直前等品質的人。

有家長在孩子小時候的放手,才有孩子長大後的脫手。

子女強行“啃老”老人有權說“不”

  • 立法禁止“啃老”

為了保護老年人權益,我國各地也討論或將要出臺相關法規。

年輕人啃老有道理,不啃老啃誰?

2014年,山東省出臺了《老年人權益保障規定(草案)》,規定“有獨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經濟資助的,老年人有權拒絕。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以無業或者其他理由索取老年人的財物。”

2016年,貴州省也出臺了《貴州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將於明年的1月1日起實施。其中,對“啃老”現象進行了明確,有獨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經濟資助的,老年人可以拒絕。

今年,河北省通過《河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該條例將於今年12月1日起施行。其中規定已成年且有獨立生活能力的贍養人要求老年人給予經濟資助的,老年人有權拒絕。老年人有權要求已成年且有獨立生活能力的贍養人遷出老年人自有的房屋。

隨著各地《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的出臺,對於改善“啃老”固然有所幫助的。但父母如果不是被子女逼得“忍無可忍”,怎麼會訴諸法律?所以,即便有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的明文規定,恐怕還是會有不少老年人被“啃老族”逼得步步退讓,卻仍舊選擇容忍。

改變“富養兒孫”的觀念

“窮養自己、富養兒孫”是大多數中國老年人的真實寫照。據新聞報道,最近有一份老年消費調查問卷顯示,在接受調查的2096位老人日常花費中,30.74%花在日常開支,23.51%補貼兒女,只有3.3%用在了自己的休閒生活上。

年輕人啃老有道理,不啃老啃誰?

重慶南坪街68歲的郭楊春則談起一位每月有4000多元養老金的朋友,“她存了100多萬,給子女買車買房,對自己卻太節省。她有骨質增生,她先生想把老房賣了換個有電梯的,她嫌差價太大,結果去年爬樓摔了一跤。現在坐輪椅,還是得換電梯房”。

“資助子女是愛的表現,但要掌握尺度。”北大社會學教授夏學鑾建議,老年父母除存養老錢外,在健康投資、出遊、社交方面也應有所支出,這些花費能提高生活質量。

如今,老年人應該更新“窮養自己、富養兒孫”觀念,不僅是在幫助子女們早日自強、自立,也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質量。林則徐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子若強於我,要錢有何用,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錢有何用,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子孫如果像我這樣優秀卓越,那麼我就沒有必要給他留錢,賢能的人擁有過多的金錢,會消磨他的鬥志;子孫如果沒我優秀能幹,那麼我留給她錢也沒用,愚笨的人擁有過多的金錢,會增加他的過失。

年輕人啃老有道理,不啃老啃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