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如何支持,才能改變基層醫療機構的“窘境”

政策如何支持,才能改變基層醫療機構的“窘境”

政策如何支持:才能改變基層醫療機構的“窘境”

譽方醫管首席諮詢師:秦永方

早上打開微信,看到曾經做過績效方案輔導的一家醫院同道給我留言,現在他們醫院承擔了社區服務中心工作,他們現在遇到的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政策如何支持才能做到“強基層”。

1、同道提出哪些問題?

一個26年醫務工作者,給我留言,主題涵蓋幾個方面:

(1)感覺強基層,小病不出社區,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成了口號,看病越來越難。

(2)以前基層醫院能治療的病現在也不治療了,同樣的病醫保結算給二級醫院次均費7千,給基層次均費城職1900元,城鄉1300元,醫保就這政策,醫院要運行,不賺錢哪行?

(3)很多藥社區限制用,還不允許社區進自費藥,大醫院取消門診輸液,小醫院又沒藥,平民大醫院進不去,小醫院又不收,門診輸液更是像踢皮球,推來推去而且輸液虧本,大家都反對。

(4)明明能治療的病人也要推走,因為社區缺藥又不賺錢,上級考核只看公衛,只要大家都搞公衛,看了病人不算一分錢績效。

2、基層醫療機構遇到的“窘境”原因分析

新醫改以來,強基層成為最強音,收支兩條線保證基層醫務人員基本待遇,推行基本藥物制度,強化公共衛生服務等,一系列醫改措施,從基層發力驅動,結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窘境”,分析主要原因:

(1)基本藥物制度推行沒有同步

建立基本藥物制度,由於先從基層醫療機構入手,沒有在各級醫療機構同步推進,結果是導致基層缺醫少藥,患者流向大醫院,加大了大醫院的虹吸效應。

(2)過分重視公衛忽視醫療服務

新醫改明確了基層醫療機構功能定位,然而在實際執行過程出於對其公益性和公共衛生功能的強調,基層醫療改革過分採取行政導向三定方案和收支兩條線為主的改革,由於在內部從事公共衛生的人員數量有限,按照統一的管理模式,從事醫療的醫務人員工作沒有了積極性,幹多幹少一個樣。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醫療服務能力下降,反而推動了病人向上級醫院流動。

(3)診療範圍限制

按照分級管理辦法,基層醫療機構只能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使用基本藥物,診療範圍受到嚴格限制,只能看普通病,加上重視公衛輕醫療服務,導致診療服務能力萎縮和下降;加大了患者流向大醫院。

(4)醫保政策不支持

醫保農保政策對社區醫療機構支付總額限制,報銷範圍受基本目錄的藥品與診療範圍限制,支付的均次費用很低,嚴重影響醫療服務,刺激患者流向大醫院。

(5)人才留不住

由於在基層醫療機構不能充分發揮醫生診療作用,新招的大學生,在基層醫療機構也學不到知識,待遇不高,造成留不住優秀的醫生,進一步削弱了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能力,加之病人首診到社區看病,沒醫、沒藥、沒人做檢查、不能治療,到社區看病反而浪費看病時間或影響病情,導致病人更不敢去看病,稍微有點經濟承受能力的,自然選擇到上級醫院就醫,推動病人看病湧向上級醫院。

( 6 )激勵不到位承擔風險意願降低

面對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下降的現實,病人不敢到社區看病,反而影響了公共衛生工作的開展,因為國民整體健康意識還不強,經濟能力還有限,但是對醫療要求越來越高,為了規避醫療風險,也不願意接診更多的病人。

3、政策如何支持才能“強基層”

面對基層醫療機構的“窘境”,政策需要互動調整,才能推動強基層“落地有聲”。

(1)重新定位基層醫療機構功能

不能過分強調基層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服務功能,忽視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強調預防與治療並重。沒有醫療服務功能的醫療機構,很難推動公共衛生服務,更難做好看門人。

(2)打破基層醫療機構限制瓶頸

國情不同,各地情況不同,對基層醫療機構診療範圍限制,用藥限制,是造成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服務能力萎縮的重要原因,因此,應考慮基層醫療機構診療範圍限制,用藥限制,發揮首診作用,能在基層解決的疾病,不需要上級轉診。醫生最關鍵的需求是平臺,放開基層醫療機構診療範圍限制,在這個平臺上可以施展才華,吸引大醫院的醫生到基層醫院來,這是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的關鍵。沒有人才所有一切成為空中樓閣,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建設是關鍵。

(3)醫保支付制度改革支持

由於基層醫療機構受到基本醫療、基本用藥的限制,超過基本的不報銷,造成基層能看的病也往上轉,級別越高收費越高,醫保基金支付越多,病人負擔越重。所以,醫保基金應該在打破基層醫療機構診療範圍限制的條件下,更多的向基層醫療機構就醫傾斜。

(4)加快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基層醫療機構人員準公務員化制度,應該改善,醫務人員工作有自身的行業特點,收支兩條線的管理模式,績效工資嚴格限制,造成吃大鍋飯,平均主義,醫務人員績效工資與基本工資相比,比例很低,缺乏激勵性,直接影響積極性的發揮,特別是在醫生資源缺乏的現實情況下,醫生工作的主動性不高,造成“高薪養懶”,干與不幹差異不大,不願意幹,不願意承擔風險,最可怕的是,醫務人員長期不看病人,診療功能退化更可怕。因此,應加快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為主導,實行績效工資制度,放開績效工資管制,打破平均主義,提高醫生的待遇,充分調動醫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 推動醫共體建設

加強醫共體建設,發揮區縣醫院的龍頭作用,激活基層醫療機構,把健康與醫療融為一天,防止人為的“被健康”管理,真正發揮健康管理作用,與診療密切相關,加快就醫卡聯網,無論在哪裡看病,都計入健康檔案,實行自願共享,健康檔案不是基層一家的事情,是整個醫療系統共同的事情,是大衛生管,各級醫療機構,都有義務對公民承擔健康教育的義務和責任。

總之,通過行政管控導向,通過藉助市場力量放開,才能搞活強基層這盤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