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控制公立醫院數量 十部委發文鼓勵社會辦醫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李孟)6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醫保局、中國銀保監會等十個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範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推出了一批鼓勵支持社會辦醫的利好政策。


嚴格控制公立醫院數量 十部委發文鼓勵社會辦醫


中國商網 孫欣宇/攝

意見從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簡化審批服務、公立醫療機構與社會辦醫分工合作、優化運營管理服務、完善醫療保險支持政策、完善綜合監管體系六個方面入手,提出22項政策措施。

意見明確,嚴格控制公立醫院數量和規模,為社會辦醫留足發展空間。“我國的社會辦醫起步晚、底子薄,雖然近年來取得了長足進展,但與公立醫院相比,在服務能力、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質量安全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需要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國家衛健委副主任王賀勝表示, 社會辦醫是公立醫療服務體系的有益補充,可提供基本醫療衛生的服務,主要提供非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差異化的健康服務需求。

王賀勝稱,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康復、護理、醫養結合服務需求將大幅增加,這為社會辦醫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另外,在兒科、精神科、婦產科、眼科、醫療美容等緊缺專業領域,社會辦醫也大有可為。此外,一些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像醫學檢驗、血液透析、醫學影像等也是社會辦醫可以重點佈局的領域。近年來,獨立第三方機構數量快速增長,吸引了大量的社會力量投資,成為推動健康服務業發展的新興動力,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此外,社會辦醫離不開醫保基金的支持,非公立醫療機構能否成為醫保定點醫療機構也是公眾關心的重點。“(國家醫療保障局)在兩定機構管理中一直堅持對公立醫院和社會辦醫採取一視同仁的政策。”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服務司司長熊先軍表示,2015年到2018年間,醫保定點的非公立定點醫療機構從3.1萬家增加到6.2萬家,數量翻了一番。

意見同時明確,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醫療救助等社會保障的定點醫療機構實行動態化管理,將更多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醫納入定點,進一步擴大社會辦醫納入醫保定點的覆蓋面,社會辦醫正式運營三個月後即可提出定點申請,定點評估完成時限不得超過三個月時間。

近年來,社會辦醫取得了長足進展。截至2018年底,社會辦醫療機構數量達到45.9萬個,佔比46%;社會辦醫院數量達到2.1萬個,佔比63.5%;社會辦醫的人員、床位、診療量佔比均保持穩定增長。王賀勝表示,下一步,衛健委將指導各地及時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細化工作舉措,並加強督導檢查和跟蹤分析,確保政策全部兌現,取得實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