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上海試點社會辦醫陽光新政

讓公立醫院的醫生“名正言順”地多點執業,上海在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進行試點。

近日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支持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社會辦醫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也稱新虹橋“十條新政”,以下簡稱《意見》)提及,將優化醫師區域註冊管理制度。

“區域註冊管理制度一次註冊、區域有效。”《意見》制定參與者之一、上海閔行區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杭文權透露,上海將推進公立醫院全職、兼職等分類執業的方式,建立醫師多點執業激勵,鼓勵醫師在公立醫院和社會辦醫療機構間雙向流動,還將落實醫師區域註冊制度,醫生們發生的診療行為也可以給醫院帶來效益。

為社會辦醫留足發展空間,是醫療行業領域的一件大事。6月12日,國家衛健委等10個部門發佈《關於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範發展的意見》,為社會辦醫“開綠燈”。近日發佈的《意見》更是為社會辦醫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上海方案”。

《意見》也在藥品、設備准入、醫保等方面提出了突破性政策。比如,園區將爭取一次性進口境外已批准上市、但國內尚未註冊的臨床急需抗腫瘤新藥,費用結算方面將爭取上海醫保政策的支持,降低大型設備的配置時間等。

緩解公立醫院壓力

近年來,上海相繼出臺多項政策,推動社會辦醫、醫生多點執業,以2018年出臺的上海“健康服務業50條”來說,其中就提出放寬社會辦醫規劃限制、大型醫療設備配置、醫療技術管理等要求。

“推動社會辦醫,一方面可以緩解公立醫療機構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上海市衛健委相關人士援引2018年國家衛健委公佈的數據稱,從2016年開始,上海就已經成為全國異地就醫患者流入最多的省份,就診格局已發生變化,同時對上海公立醫療資源帶來挑戰,將公立醫療機構中的特需醫療服務先釋放出來,實現社會辦醫跟公立醫院優質資源聯動,將有助於推動上海社會辦醫的發展。

2019年2月,上海市政府牽頭,協調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市藥監局、市教委及上海銀保監局五個部門共同商議,耗時約2個月研究制定社會辦醫新政,希望能在原有政策基礎上,同時參考借鑑其他省市的先進舉措,推動上海的社會辦醫力度進一步加大。

為何選擇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試點?

上海市衛健委方面指出,一是相比其他健康產業園區,其發展相對成熟,國際化程度高,與“健康服務業50條”提出的“將上海建設成亞洲一流健康城市”的目標相一致;二是這一園區醫療服務性強、綜合性強,可開展婦兒、腫瘤、康復、骨科、美容等多種治療;三是園區區位優勢突出,鄰近虹橋交通樞紐和國家會展中心,輻射上海乃至整個長三角地區。

閔行區衛健委方面表示,2019年底前,園區將會有慈虹婦產科醫院與星辰兒童醫院這2家醫院正式投入運行,而2020年還會有3-4家國際醫院對外營業。值得一提的是,園區最大的亮點是集約化管理,具備共享的醫技中心,所有醫療機構的檢驗、洗消、採供血等都在同一個平臺完成。

解決社會辦醫人才瓶頸

在推動社會辦醫發展的過程中,上海也存在一些瓶頸。

一名業內人士稱,最大的瓶頸既不是品牌,也不是技術,反而是人,即醫生。“當前,上海的優質醫療資源都集中在老牌的三甲醫院,這些人很難全面釋放出去,這主要是由於當前固有的管理體制造成的,儘管多點執業政策落地多年,但來自公立醫院的這些人本質上,並非自由的社會人,而是事業單位身份的人,與公立醫療機構之間存在契約,他們往往只能依靠自己的業餘時間,在自己所屬的醫療機構之外,從事多點執業。”上述衛健委相關人士表示,加強公立醫院和社會辦醫合作發展,有助於推動多點執業政策,最終進一步加大社會辦醫的發展。

《意見》提出,優化醫師區域註冊管理制度。

杭文權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進一步透露,推進公立醫院全職、兼職等分類執業的方式,建立醫師多點執業激勵,鼓勵醫師在公立醫院和社會辦醫療機構間雙向流動,同時還將落實醫師區域註冊制度。

“一次註冊、區域有效,另外還將健全醫師多點執業協議管理制度,醫師與多點執業的醫療機構簽訂勞務協議,明確權、責、利。”杭文權表示,這意味著可以讓公立醫院的醫生“名正言順”地出去多點執業,同時發生的診療行為也可以給醫院帶來效益,這樣才能促使多點執業政策落實到位,從而推動上海社會辦醫的發展。

與此同時,上海還將遴選技術力量強 、治療安全管理規範的市級醫院輸出品牌、管理、技術、人才等,與園區投資規模較大、國際化高端化程度較高、需求長期穩定的社會辦醫開展合作,建立科學合理的受益分配機制。另外,還鼓勵社會辦醫與醫學院校、有資質的公立醫院建立人才培養合作機制。

從准入標準、藥品、醫保等方面突破

除了推動多點執業,上海在設備和臨床技術准入、藥品、醫保、醫教協同等各方面都有突破性政策。

如通過減政放權,放寬對社會辦醫規劃限制,優化乙類大型醫療設備配置准入管理制度,在國家給予上海大型醫用設備總量內,給園區社會辦醫預留規劃額度。

“按照現行政策,社會辦醫如需配置大型醫用設備,從申報到拿到牌照,至少需要等兩年,而新政則明確簡化申報流程,實現醫療機構建設和大型醫用設備裝配同步開展,同時也將完善園區社會辦醫的醫療技術備案制度,淡化醫療等級要求。” 杭文權表示。

與此同時,在藥品方面,園區將向國家藥監局爭取允許一次性進口境外已批准上市、但國內尚未註冊的臨床急需抗腫瘤新藥,在園區指定醫療機構用於特定疾病治療。

“目前預計將先從園區內的其中一家醫院——上海泰和誠腫瘤醫院開展試點,這家醫院是美中嘉和醫院管理集團與美國排名第一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合作設立的腫瘤專科醫院,我們主要是以醫院需求為主導,通過對藥品的遴選,向國家藥監局申報,採取一次性進口的形式開展試點。” 杭文權說。

此外,在醫療保險方面,由於園區內社會辦醫的投資主體來自不同國家,這意味著今後服務的患者也會使用不同的保險支付手段,“在費用結算方面很複雜,我們在爭取園區商業醫保模式的突破以及上海醫保政策的支持。”杭文權說。

建立社會辦醫誠信檔案

上海市衛健委方面指出,上海要加大推動社會辦醫的力度,但必須首先要明確監管職責,即放開的前提,首先是要“管得住”。

目前,政府部門對於社會辦醫的監管,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管人,從業人員是否具備相應的資質;二是管設備,引進的醫療設備是否具備相應的許可;三是管機構,是否拿到牌照、經營範圍如何等。

除此之外,就是對醫療廢棄物等的管理,至於診療過程中是否存在過度治療,或者是否涉嫌欺詐行為等,很難從頭到尾對每個人、每次診療過程都實施監管。

在推出《意見》的同時,上海也推出一些監管新模式,如強化信息化監管手段,社會辦醫建立醫療信息系統,與衛生健康部門健康信息網建立數據對接,實現社會辦醫全覆蓋、全過程信息化監管,實施誠信管理,對每家社會辦醫建立誠信檔案,實施不良誠信醫療機構黑名單制度,對嚴重違規醫療機構堅決予以取締、強制退出行業。

此外,上海也將實行醫療機構、醫師不良執業行為記分制度,記分結果與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校驗、政府投入、醫保支付等相掛鉤,醫師的不良執業行為記分結果與醫師定期考核、職稱晉升、評優評先掛鉤,記分達到一定分值予以離崗培訓、暫停執業以及註銷醫師執業證書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