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1979:伊斯蘭革命因何而起,伊朗又將走向何方?'

"

今年5月以來,隨著美伊對峙局面不斷升級,雙方在責任歸屬上互相指責,不斷在戰爭邊緣威脅試探,距離談判桌也越來越遠。

當伊朗打下美國的無人機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他在最後關頭阻止了對伊動武,但對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等採取了金融制裁,並威脅若伊朗繼續“玩火”,將“毀滅”伊朗。伊朗國防官員則強硬迴應,如果美國敢攻擊伊朗,以色列將成伊朗的報復目標。伊朗外長扎裡夫甚至稱,伊朗濃縮鈾儲量已突破伊核協議規定上限,除非歐洲國家為履行伊朗核協議採取必要措施。

為了抗擊制裁,伊朗開始尋求外部支持,中國成為重要對象。6月29日,伊朗宣佈將單方面對中國遊客實施免籤措施。半個月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會見伊朗總統魯哈尼時提到,“中伊雙方要加強戰略溝通,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支持。”並稱,“中方支持維護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

中伊之間會因為美國的緣故走近嗎?美國的經濟戰、心理戰是否會壓垮伊朗?伊朗核協議又是否會就此成為一紙空文?對此,《鳳凰週刊》採訪了中國前駐伊朗大使、中國國際問題專家華黎明。

"

今年5月以來,隨著美伊對峙局面不斷升級,雙方在責任歸屬上互相指責,不斷在戰爭邊緣威脅試探,距離談判桌也越來越遠。

當伊朗打下美國的無人機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他在最後關頭阻止了對伊動武,但對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等採取了金融制裁,並威脅若伊朗繼續“玩火”,將“毀滅”伊朗。伊朗國防官員則強硬迴應,如果美國敢攻擊伊朗,以色列將成伊朗的報復目標。伊朗外長扎裡夫甚至稱,伊朗濃縮鈾儲量已突破伊核協議規定上限,除非歐洲國家為履行伊朗核協議採取必要措施。

為了抗擊制裁,伊朗開始尋求外部支持,中國成為重要對象。6月29日,伊朗宣佈將單方面對中國遊客實施免籤措施。半個月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會見伊朗總統魯哈尼時提到,“中伊雙方要加強戰略溝通,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支持。”並稱,“中方支持維護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

中伊之間會因為美國的緣故走近嗎?美國的經濟戰、心理戰是否會壓垮伊朗?伊朗核協議又是否會就此成為一紙空文?對此,《鳳凰週刊》採訪了中國前駐伊朗大使、中國國際問題專家華黎明。

回溯1979:伊斯蘭革命因何而起,伊朗又將走向何方?

1991年,華黎明(左)向伊朗時任總統拉夫桑賈尼遞交國書。

美伊打不起來

《鳳凰週刊》:今年6月中旬,兩艘油輪在阿曼灣遇襲,一週後美國無人機又被伊朗擊落。在你看來,一系列摩擦會激化美伊矛盾並演變成軍事衝突嗎?

華黎明:這兩件事發生之後,國際社會曾擔心爆發戰爭,但實際上沒有。對於特朗普自稱動手前十分鐘下令阻止,我是不大相信的。特朗普很清楚如果打起來後果會很嚴重,他不可能在大選年同時跟伊朗打一場戰爭。

伊朗則更不想打。在被美國“極限施壓”的情況下,伊朗首先需要爭取解除制裁。伊朗現在外交上比美國要主動得多,國際輿論都很同情它,伊朗也在利用核問題做籌碼跟歐洲國家談判。我不太相信伊朗會真正退出伊核協議,如果全面恢復核活動,歐洲馬上會制裁它,中俄也很難幫它說話了。

我判斷,油輪遇襲事件很可能是中東地區第三方國家想要挑起美伊之間的矛盾,他們不希望看到美伊關係緩和,這樣會威脅到他們的地緣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

《鳳凰週刊》:美國全面封堵伊朗石油出口,對伊朗的實際威脅有多大?

華黎明:現在對伊朗最重要的打擊就是這個,其石油出口已經從去年平均每天250萬桶降到現在的50萬桶。國家收入在下降,老百姓生活也越來越困難,基本用品很匱乏,伊朗政府在這方面面臨很大壓力。

但另一方面,老百姓的反美情緒很強,所以伊朗政府不敢輕易在對美態度上有一絲一毫的轉變,否則國內主張對美國強硬的力量會立即跳出來反對,魯哈尼政府的處境也非常微妙。

美國“極限施壓”並非想打仗,而是想通過讓伊朗遭遇經濟困難,引發老百姓起來鬧事,進而推翻現有政權。但從伊朗近100年的歷史來看,伊朗國內發生動亂從來都不是因為貧窮,而是因為財富分配不均,或執政的領導層分裂造成的。例如40年前的伊斯蘭革命和2009年的大選騷亂。現在伊朗國內看不到再次爆發革命的趨勢,相反美國施壓後伊朗國內形成了一種凝聚力——聯合抗美,現政權可以藉此集合群眾的支持。目前狀況下,美國指望伊朗因為經濟困難引發內部政變,這種期望要落空。

反思伊斯蘭革命

《鳳凰週刊》:伊斯蘭革命已過去40年,你作為親歷者,當時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

華黎明:這場革命出人意料。幾乎沒人料到上世紀70年代末伊朗會爆發如此大規模的革命,包括伊朗當時最親密的盟友——美國中情局。

1973年我初到伊朗,一片繁華的景象令我震撼。彼時的伊朗經濟高速發展,現代化程度遠遠超出當時的中國,首都德黑蘭到處在蓋樓,人人在買房、買車,忙於出國旅遊和送子女出國留學。伊朗是油價暴漲時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上世紀70年代末人均GDP就有2000多美元,但恰在此時,革命爆發了。

《鳳凰週刊》:革命爆發是必然的嗎?

華黎明:40年後,當人們回顧當時的伊朗社會,可以看出爆發革命的端倪。經濟高速發展會帶來許多社會問題,譬如貧富差距增大、數百萬失去土地的農民湧入城市帶來的城市病、全盤西化的衝擊與傳統社會之間的矛盾等。當時德黑蘭人口占伊朗總人口的1/5,巴列維國王施行全盤西化的政策,傳統的伊斯蘭教什葉派社會消化不了。

當伊朗財富迅速膨脹時,巴列維國王以為用金錢能買到現代化,實現波斯人幾千年的民族復興夢,但沒料到金錢並不能解決王室腐敗、社會兩極分化以及全盤西化後跟傳統社會之間的矛盾。更致命的是,巴列維政府聽命於美國,內外政策都由美國人決定,這是壓垮它的最後一根稻草。

《鳳凰週刊》:如今回望,當年參與革命的人依舊會贊同當時的做法麼?

華黎明:當年上街遊行反對巴列維政權的年輕人訴求其實很簡單,他們反對巴列維政權專制獨裁,要民主、人權和自由。但他們沒料到,一場裹挾了成千上萬人的反政府運動最後是這樣的歷史結局。這些知識精英並沒有引領群眾的能力,政權最終落到了傳統的宗教領袖手裡。

"

今年5月以來,隨著美伊對峙局面不斷升級,雙方在責任歸屬上互相指責,不斷在戰爭邊緣威脅試探,距離談判桌也越來越遠。

當伊朗打下美國的無人機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他在最後關頭阻止了對伊動武,但對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等採取了金融制裁,並威脅若伊朗繼續“玩火”,將“毀滅”伊朗。伊朗國防官員則強硬迴應,如果美國敢攻擊伊朗,以色列將成伊朗的報復目標。伊朗外長扎裡夫甚至稱,伊朗濃縮鈾儲量已突破伊核協議規定上限,除非歐洲國家為履行伊朗核協議採取必要措施。

為了抗擊制裁,伊朗開始尋求外部支持,中國成為重要對象。6月29日,伊朗宣佈將單方面對中國遊客實施免籤措施。半個月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會見伊朗總統魯哈尼時提到,“中伊雙方要加強戰略溝通,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支持。”並稱,“中方支持維護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

中伊之間會因為美國的緣故走近嗎?美國的經濟戰、心理戰是否會壓垮伊朗?伊朗核協議又是否會就此成為一紙空文?對此,《鳳凰週刊》採訪了中國前駐伊朗大使、中國國際問題專家華黎明。

回溯1979:伊斯蘭革命因何而起,伊朗又將走向何方?

1991年,華黎明(左)向伊朗時任總統拉夫桑賈尼遞交國書。

美伊打不起來

《鳳凰週刊》:今年6月中旬,兩艘油輪在阿曼灣遇襲,一週後美國無人機又被伊朗擊落。在你看來,一系列摩擦會激化美伊矛盾並演變成軍事衝突嗎?

華黎明:這兩件事發生之後,國際社會曾擔心爆發戰爭,但實際上沒有。對於特朗普自稱動手前十分鐘下令阻止,我是不大相信的。特朗普很清楚如果打起來後果會很嚴重,他不可能在大選年同時跟伊朗打一場戰爭。

伊朗則更不想打。在被美國“極限施壓”的情況下,伊朗首先需要爭取解除制裁。伊朗現在外交上比美國要主動得多,國際輿論都很同情它,伊朗也在利用核問題做籌碼跟歐洲國家談判。我不太相信伊朗會真正退出伊核協議,如果全面恢復核活動,歐洲馬上會制裁它,中俄也很難幫它說話了。

我判斷,油輪遇襲事件很可能是中東地區第三方國家想要挑起美伊之間的矛盾,他們不希望看到美伊關係緩和,這樣會威脅到他們的地緣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

《鳳凰週刊》:美國全面封堵伊朗石油出口,對伊朗的實際威脅有多大?

華黎明:現在對伊朗最重要的打擊就是這個,其石油出口已經從去年平均每天250萬桶降到現在的50萬桶。國家收入在下降,老百姓生活也越來越困難,基本用品很匱乏,伊朗政府在這方面面臨很大壓力。

但另一方面,老百姓的反美情緒很強,所以伊朗政府不敢輕易在對美態度上有一絲一毫的轉變,否則國內主張對美國強硬的力量會立即跳出來反對,魯哈尼政府的處境也非常微妙。

美國“極限施壓”並非想打仗,而是想通過讓伊朗遭遇經濟困難,引發老百姓起來鬧事,進而推翻現有政權。但從伊朗近100年的歷史來看,伊朗國內發生動亂從來都不是因為貧窮,而是因為財富分配不均,或執政的領導層分裂造成的。例如40年前的伊斯蘭革命和2009年的大選騷亂。現在伊朗國內看不到再次爆發革命的趨勢,相反美國施壓後伊朗國內形成了一種凝聚力——聯合抗美,現政權可以藉此集合群眾的支持。目前狀況下,美國指望伊朗因為經濟困難引發內部政變,這種期望要落空。

反思伊斯蘭革命

《鳳凰週刊》:伊斯蘭革命已過去40年,你作為親歷者,當時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

華黎明:這場革命出人意料。幾乎沒人料到上世紀70年代末伊朗會爆發如此大規模的革命,包括伊朗當時最親密的盟友——美國中情局。

1973年我初到伊朗,一片繁華的景象令我震撼。彼時的伊朗經濟高速發展,現代化程度遠遠超出當時的中國,首都德黑蘭到處在蓋樓,人人在買房、買車,忙於出國旅遊和送子女出國留學。伊朗是油價暴漲時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上世紀70年代末人均GDP就有2000多美元,但恰在此時,革命爆發了。

《鳳凰週刊》:革命爆發是必然的嗎?

華黎明:40年後,當人們回顧當時的伊朗社會,可以看出爆發革命的端倪。經濟高速發展會帶來許多社會問題,譬如貧富差距增大、數百萬失去土地的農民湧入城市帶來的城市病、全盤西化的衝擊與傳統社會之間的矛盾等。當時德黑蘭人口占伊朗總人口的1/5,巴列維國王施行全盤西化的政策,傳統的伊斯蘭教什葉派社會消化不了。

當伊朗財富迅速膨脹時,巴列維國王以為用金錢能買到現代化,實現波斯人幾千年的民族復興夢,但沒料到金錢並不能解決王室腐敗、社會兩極分化以及全盤西化後跟傳統社會之間的矛盾。更致命的是,巴列維政府聽命於美國,內外政策都由美國人決定,這是壓垮它的最後一根稻草。

《鳳凰週刊》:如今回望,當年參與革命的人依舊會贊同當時的做法麼?

華黎明:當年上街遊行反對巴列維政權的年輕人訴求其實很簡單,他們反對巴列維政權專制獨裁,要民主、人權和自由。但他們沒料到,一場裹挾了成千上萬人的反政府運動最後是這樣的歷史結局。這些知識精英並沒有引領群眾的能力,政權最終落到了傳統的宗教領袖手裡。

回溯1979:伊斯蘭革命因何而起,伊朗又將走向何方?

1978年12月10日,一名伊朗男孩和一群霍梅尼的支持者穿越德黑蘭,參加反對巴列維國王的示威活動。

傳統的什葉派宗教領袖掌握政權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政權模式,但新政權照樣集權,經濟和民生並無大改善。革命給伊朗帶來了戰爭和制裁,伊朗人夢寐以求的強國夢中斷了40年。原來抱著民主自由幻想的年輕人和中產階級因而對此大失所望。

《鳳凰週刊》:宗教和政治過於緊密對伊朗的發展有何影響?

華黎明:伊朗什葉派宗教領袖在多數草根階層中影響很深,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畢竟佔少數,革命領袖在普通百姓間有一呼百應的動員能力,可以組織千萬人上街遊行反對美國。

伊斯蘭革命勝利後,技術官僚和知識精英沒有能力領導伊朗社會,領導權自然旁落。政教合一的制度模式裡,儘管每隔四年也有一次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由每人一票選出,但宗教領袖對總統和議會做的任何決定有一票否決權。媒體可以批評總統和政府,但不能批評宗教領袖,這就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特色。

新政權給予底層民眾的社會福利也是其在民眾間有影響力的關鍵因素。巴列維政權時期貧富差距巨大,新政權建立以後施行了一系列帶有強烈社會主義色彩的措施,比如減免水電費、增加工資、降低汽油費等這些有利於窮人的措施,普通老百姓會認為新政權代表自己。對外,新政權敢於與美國抗衡,成為中東唯一的反美國家,這讓很多百姓頗感自豪。

《鳳凰週刊》:很多伊朗民眾都抱怨貧富差距在變大,相比於伊斯蘭革命爆發前,如今的形勢有何不同?

華黎明:我經歷過伊斯蘭革命時期,有過比較。革命40年以來,伊朗的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現在富有的都是宗教人士或革命衛隊這些高級官員的後代,腐敗問題也同樣滋生。但現政權在伊朗草根階層中還有相當大的市場,這是與巴列維政權不同之處。巴列維政權時期王室高高在上,與草根階層距離很大,但現在伊斯蘭什葉派的宗教人士在草根階層可以做到一呼百應。

對現政權不滿的主要集中在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階層、中產階級以及商人之間。目前在美國的強壓之下,伊朗國內出事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反而如果外部壓力沒有了,國內問題有可能重新爆發。

伊核協議恐成廢紙

《鳳凰週刊》:在美國的“極限施壓”之下,伊朗迎來了1979年之後最艱難的時刻嗎?

華黎明:伊朗現在的困難是40年以來空前的。不過現政權歷經各種艱難困苦,全國上下是有思想準備的。伊美斷交後伊朗受到美國和西方的制裁,加之革命剛剛勝利,就碰到伊拉克發動戰爭,八年戰爭磨鍊了伊朗整一代人。伊朗50歲以上的中年人許多都是在戰場上摸爬滾打出來的,前總統內賈德就屬於這代人。

雖然是伊拉克侵略了伊朗,但當時世界上沒人同情和支持伊朗,伊朗買不到武器,所幸當年石油賺錢,得以讓伊朗從黑市上獲得武器。但當時民眾生活很困難,日用品非常緊張,生命隨時要受到戰爭威脅。40年來,伊朗人早就學會了一套對付美國的辦法,不管美國採取何種手段制裁,總有辦法應對。因此,特朗普想通過制裁把伊朗“掐死”,可能性不大。

《鳳凰週刊》:美國棄伊核協議於不顧,歐洲又難有實質性作為。伊核協議是否面臨被廢掉的結局?

華黎明:2015年簽訂的伊核協議,實際上是美國奧巴馬政府與伊朗達成的一筆交易,伊朗以暫停核生產換取美國解除制裁。特朗普上臺後撕毀了協議,儘管伊朗還未退出核協議,但該協議實際上已經是一張廢紙了。伊朗現在為了拉住歐洲、中國和俄羅斯,還在遵守協議,限制其核能力,但這一局面不會長期保持,關鍵在於下一步特朗普會怎麼走。

從5月開始,經過一個月的“極限施壓”後,特朗普既不想貿然發動戰爭又無法改變伊朗的立場,他開始轉變策略尋找臺階談判,但這是個難題。特朗普已經通過瑞士、阿曼和日本等第三方為其背書,但能不能談成很難說。

《鳳凰週刊》:外界認為,特朗普現階段極限施壓的訴求是謀求2020年美國大選連任。如果其成功謀求連任,美伊關係會有所改變嗎?

華黎明:無論誰當美國總統,美伊關係的改善都不樂觀。伊朗革命以來,美國換了七屆總統,敵視伊朗的政策始終不變,因為美國不能容忍在如此重要的戰略位置存在一個反美政權。只要伊朗現政權不放棄抵抗美國,美國對伊政策就不會變。

未來伊朗對美國的抵抗政策恐怕更難改變,畢竟積怨太深,伊朗國內的任何政治勢力都不敢與美國走近。奧巴馬執政時為兩國關係走向緩和打開了一個很小的窗口,但隨即就被特朗普封上了。

特朗普這次對伊朗極限施壓確實是2020年大選的需要,畢竟在美國國內反伊朗很容易拿到猶太人、美國福音派和極右勢力的選票,伊核協議在美國社會支持度也並不高。如果他再度當選,極限施壓可能會暫告一段落,但美國和伊朗要想走近,仍然困難重重。

中伊有著相似處境

《鳳凰週刊》:6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吉爾吉斯斯坦會見了伊朗總統魯哈尼,並表示“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相互支持”,這傳達出什麼信息?

華黎明:中國和伊朗有著相似的處境,都面臨來自美國的“極限施壓”。在國際上,伊朗歷來是支持中國的。美國希望世界各國都停止和伊朗的石油及經貿來往,在美國的強壓之下,中石油和中石化雖然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但不等於其他的企業不會去購買伊朗的油。中國的國企、民企在伊朗有一百多家,我相信中伊之間的石油貿易和經濟往來不會停止。我們不會跟隨美國的制裁,這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中國也表明態度繼續支持伊核協議,當初是大家一起參加談判談成的,這也是中國對伊朗的一種支持。在伊核協議問題上,美國才是在國際上被孤立的一方,相反伊朗是得到世界上多數國家支持的,所以在外交上伊朗的處境並不孤立,這也是伊朗解決當下困境時可以利用的優勢。

《鳳凰週刊》:同樣面臨來自美國的壓力,中伊關係會因此而走近嗎?

華黎明:1979年伊朗新政權上臺後,一度誤解“中國支持巴列維政權”,導致雙方關係一度較冷淡。後來兩伊戰爭爆發,伊朗需要國際支持,所以中伊關係很快得到恢復,此後一直延續友好的雙邊關係。2007年之後中國成了伊朗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也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兩國雙邊關係發展速度很快,但唯一的障礙就是美國——因為美伊敵對,美國不希望中國和伊朗走太近。

"

今年5月以來,隨著美伊對峙局面不斷升級,雙方在責任歸屬上互相指責,不斷在戰爭邊緣威脅試探,距離談判桌也越來越遠。

當伊朗打下美國的無人機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他在最後關頭阻止了對伊動武,但對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等採取了金融制裁,並威脅若伊朗繼續“玩火”,將“毀滅”伊朗。伊朗國防官員則強硬迴應,如果美國敢攻擊伊朗,以色列將成伊朗的報復目標。伊朗外長扎裡夫甚至稱,伊朗濃縮鈾儲量已突破伊核協議規定上限,除非歐洲國家為履行伊朗核協議採取必要措施。

為了抗擊制裁,伊朗開始尋求外部支持,中國成為重要對象。6月29日,伊朗宣佈將單方面對中國遊客實施免籤措施。半個月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會見伊朗總統魯哈尼時提到,“中伊雙方要加強戰略溝通,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支持。”並稱,“中方支持維護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

中伊之間會因為美國的緣故走近嗎?美國的經濟戰、心理戰是否會壓垮伊朗?伊朗核協議又是否會就此成為一紙空文?對此,《鳳凰週刊》採訪了中國前駐伊朗大使、中國國際問題專家華黎明。

回溯1979:伊斯蘭革命因何而起,伊朗又將走向何方?

1991年,華黎明(左)向伊朗時任總統拉夫桑賈尼遞交國書。

美伊打不起來

《鳳凰週刊》:今年6月中旬,兩艘油輪在阿曼灣遇襲,一週後美國無人機又被伊朗擊落。在你看來,一系列摩擦會激化美伊矛盾並演變成軍事衝突嗎?

華黎明:這兩件事發生之後,國際社會曾擔心爆發戰爭,但實際上沒有。對於特朗普自稱動手前十分鐘下令阻止,我是不大相信的。特朗普很清楚如果打起來後果會很嚴重,他不可能在大選年同時跟伊朗打一場戰爭。

伊朗則更不想打。在被美國“極限施壓”的情況下,伊朗首先需要爭取解除制裁。伊朗現在外交上比美國要主動得多,國際輿論都很同情它,伊朗也在利用核問題做籌碼跟歐洲國家談判。我不太相信伊朗會真正退出伊核協議,如果全面恢復核活動,歐洲馬上會制裁它,中俄也很難幫它說話了。

我判斷,油輪遇襲事件很可能是中東地區第三方國家想要挑起美伊之間的矛盾,他們不希望看到美伊關係緩和,這樣會威脅到他們的地緣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

《鳳凰週刊》:美國全面封堵伊朗石油出口,對伊朗的實際威脅有多大?

華黎明:現在對伊朗最重要的打擊就是這個,其石油出口已經從去年平均每天250萬桶降到現在的50萬桶。國家收入在下降,老百姓生活也越來越困難,基本用品很匱乏,伊朗政府在這方面面臨很大壓力。

但另一方面,老百姓的反美情緒很強,所以伊朗政府不敢輕易在對美態度上有一絲一毫的轉變,否則國內主張對美國強硬的力量會立即跳出來反對,魯哈尼政府的處境也非常微妙。

美國“極限施壓”並非想打仗,而是想通過讓伊朗遭遇經濟困難,引發老百姓起來鬧事,進而推翻現有政權。但從伊朗近100年的歷史來看,伊朗國內發生動亂從來都不是因為貧窮,而是因為財富分配不均,或執政的領導層分裂造成的。例如40年前的伊斯蘭革命和2009年的大選騷亂。現在伊朗國內看不到再次爆發革命的趨勢,相反美國施壓後伊朗國內形成了一種凝聚力——聯合抗美,現政權可以藉此集合群眾的支持。目前狀況下,美國指望伊朗因為經濟困難引發內部政變,這種期望要落空。

反思伊斯蘭革命

《鳳凰週刊》:伊斯蘭革命已過去40年,你作為親歷者,當時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

華黎明:這場革命出人意料。幾乎沒人料到上世紀70年代末伊朗會爆發如此大規模的革命,包括伊朗當時最親密的盟友——美國中情局。

1973年我初到伊朗,一片繁華的景象令我震撼。彼時的伊朗經濟高速發展,現代化程度遠遠超出當時的中國,首都德黑蘭到處在蓋樓,人人在買房、買車,忙於出國旅遊和送子女出國留學。伊朗是油價暴漲時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上世紀70年代末人均GDP就有2000多美元,但恰在此時,革命爆發了。

《鳳凰週刊》:革命爆發是必然的嗎?

華黎明:40年後,當人們回顧當時的伊朗社會,可以看出爆發革命的端倪。經濟高速發展會帶來許多社會問題,譬如貧富差距增大、數百萬失去土地的農民湧入城市帶來的城市病、全盤西化的衝擊與傳統社會之間的矛盾等。當時德黑蘭人口占伊朗總人口的1/5,巴列維國王施行全盤西化的政策,傳統的伊斯蘭教什葉派社會消化不了。

當伊朗財富迅速膨脹時,巴列維國王以為用金錢能買到現代化,實現波斯人幾千年的民族復興夢,但沒料到金錢並不能解決王室腐敗、社會兩極分化以及全盤西化後跟傳統社會之間的矛盾。更致命的是,巴列維政府聽命於美國,內外政策都由美國人決定,這是壓垮它的最後一根稻草。

《鳳凰週刊》:如今回望,當年參與革命的人依舊會贊同當時的做法麼?

華黎明:當年上街遊行反對巴列維政權的年輕人訴求其實很簡單,他們反對巴列維政權專制獨裁,要民主、人權和自由。但他們沒料到,一場裹挾了成千上萬人的反政府運動最後是這樣的歷史結局。這些知識精英並沒有引領群眾的能力,政權最終落到了傳統的宗教領袖手裡。

回溯1979:伊斯蘭革命因何而起,伊朗又將走向何方?

1978年12月10日,一名伊朗男孩和一群霍梅尼的支持者穿越德黑蘭,參加反對巴列維國王的示威活動。

傳統的什葉派宗教領袖掌握政權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政權模式,但新政權照樣集權,經濟和民生並無大改善。革命給伊朗帶來了戰爭和制裁,伊朗人夢寐以求的強國夢中斷了40年。原來抱著民主自由幻想的年輕人和中產階級因而對此大失所望。

《鳳凰週刊》:宗教和政治過於緊密對伊朗的發展有何影響?

華黎明:伊朗什葉派宗教領袖在多數草根階層中影響很深,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畢竟佔少數,革命領袖在普通百姓間有一呼百應的動員能力,可以組織千萬人上街遊行反對美國。

伊斯蘭革命勝利後,技術官僚和知識精英沒有能力領導伊朗社會,領導權自然旁落。政教合一的制度模式裡,儘管每隔四年也有一次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由每人一票選出,但宗教領袖對總統和議會做的任何決定有一票否決權。媒體可以批評總統和政府,但不能批評宗教領袖,這就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特色。

新政權給予底層民眾的社會福利也是其在民眾間有影響力的關鍵因素。巴列維政權時期貧富差距巨大,新政權建立以後施行了一系列帶有強烈社會主義色彩的措施,比如減免水電費、增加工資、降低汽油費等這些有利於窮人的措施,普通老百姓會認為新政權代表自己。對外,新政權敢於與美國抗衡,成為中東唯一的反美國家,這讓很多百姓頗感自豪。

《鳳凰週刊》:很多伊朗民眾都抱怨貧富差距在變大,相比於伊斯蘭革命爆發前,如今的形勢有何不同?

華黎明:我經歷過伊斯蘭革命時期,有過比較。革命40年以來,伊朗的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現在富有的都是宗教人士或革命衛隊這些高級官員的後代,腐敗問題也同樣滋生。但現政權在伊朗草根階層中還有相當大的市場,這是與巴列維政權不同之處。巴列維政權時期王室高高在上,與草根階層距離很大,但現在伊斯蘭什葉派的宗教人士在草根階層可以做到一呼百應。

對現政權不滿的主要集中在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階層、中產階級以及商人之間。目前在美國的強壓之下,伊朗國內出事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反而如果外部壓力沒有了,國內問題有可能重新爆發。

伊核協議恐成廢紙

《鳳凰週刊》:在美國的“極限施壓”之下,伊朗迎來了1979年之後最艱難的時刻嗎?

華黎明:伊朗現在的困難是40年以來空前的。不過現政權歷經各種艱難困苦,全國上下是有思想準備的。伊美斷交後伊朗受到美國和西方的制裁,加之革命剛剛勝利,就碰到伊拉克發動戰爭,八年戰爭磨鍊了伊朗整一代人。伊朗50歲以上的中年人許多都是在戰場上摸爬滾打出來的,前總統內賈德就屬於這代人。

雖然是伊拉克侵略了伊朗,但當時世界上沒人同情和支持伊朗,伊朗買不到武器,所幸當年石油賺錢,得以讓伊朗從黑市上獲得武器。但當時民眾生活很困難,日用品非常緊張,生命隨時要受到戰爭威脅。40年來,伊朗人早就學會了一套對付美國的辦法,不管美國採取何種手段制裁,總有辦法應對。因此,特朗普想通過制裁把伊朗“掐死”,可能性不大。

《鳳凰週刊》:美國棄伊核協議於不顧,歐洲又難有實質性作為。伊核協議是否面臨被廢掉的結局?

華黎明:2015年簽訂的伊核協議,實際上是美國奧巴馬政府與伊朗達成的一筆交易,伊朗以暫停核生產換取美國解除制裁。特朗普上臺後撕毀了協議,儘管伊朗還未退出核協議,但該協議實際上已經是一張廢紙了。伊朗現在為了拉住歐洲、中國和俄羅斯,還在遵守協議,限制其核能力,但這一局面不會長期保持,關鍵在於下一步特朗普會怎麼走。

從5月開始,經過一個月的“極限施壓”後,特朗普既不想貿然發動戰爭又無法改變伊朗的立場,他開始轉變策略尋找臺階談判,但這是個難題。特朗普已經通過瑞士、阿曼和日本等第三方為其背書,但能不能談成很難說。

《鳳凰週刊》:外界認為,特朗普現階段極限施壓的訴求是謀求2020年美國大選連任。如果其成功謀求連任,美伊關係會有所改變嗎?

華黎明:無論誰當美國總統,美伊關係的改善都不樂觀。伊朗革命以來,美國換了七屆總統,敵視伊朗的政策始終不變,因為美國不能容忍在如此重要的戰略位置存在一個反美政權。只要伊朗現政權不放棄抵抗美國,美國對伊政策就不會變。

未來伊朗對美國的抵抗政策恐怕更難改變,畢竟積怨太深,伊朗國內的任何政治勢力都不敢與美國走近。奧巴馬執政時為兩國關係走向緩和打開了一個很小的窗口,但隨即就被特朗普封上了。

特朗普這次對伊朗極限施壓確實是2020年大選的需要,畢竟在美國國內反伊朗很容易拿到猶太人、美國福音派和極右勢力的選票,伊核協議在美國社會支持度也並不高。如果他再度當選,極限施壓可能會暫告一段落,但美國和伊朗要想走近,仍然困難重重。

中伊有著相似處境

《鳳凰週刊》:6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吉爾吉斯斯坦會見了伊朗總統魯哈尼,並表示“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相互支持”,這傳達出什麼信息?

華黎明:中國和伊朗有著相似的處境,都面臨來自美國的“極限施壓”。在國際上,伊朗歷來是支持中國的。美國希望世界各國都停止和伊朗的石油及經貿來往,在美國的強壓之下,中石油和中石化雖然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但不等於其他的企業不會去購買伊朗的油。中國的國企、民企在伊朗有一百多家,我相信中伊之間的石油貿易和經濟往來不會停止。我們不會跟隨美國的制裁,這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中國也表明態度繼續支持伊核協議,當初是大家一起參加談判談成的,這也是中國對伊朗的一種支持。在伊核協議問題上,美國才是在國際上被孤立的一方,相反伊朗是得到世界上多數國家支持的,所以在外交上伊朗的處境並不孤立,這也是伊朗解決當下困境時可以利用的優勢。

《鳳凰週刊》:同樣面臨來自美國的壓力,中伊關係會因此而走近嗎?

華黎明:1979年伊朗新政權上臺後,一度誤解“中國支持巴列維政權”,導致雙方關係一度較冷淡。後來兩伊戰爭爆發,伊朗需要國際支持,所以中伊關係很快得到恢復,此後一直延續友好的雙邊關係。2007年之後中國成了伊朗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也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兩國雙邊關係發展速度很快,但唯一的障礙就是美國——因為美伊敵對,美國不希望中國和伊朗走太近。

回溯1979:伊斯蘭革命因何而起,伊朗又將走向何方?

《鳳凰週刊》:伊朗抗美的歷程對我們來說有何值得借鑑之處?

華黎明:2007年基辛格說過,伊朗如果融入到全球化系統,經濟體量應該類似於當時的韓國,但伊朗錯過了。雖然革命以後伊朗人不再受美國人指揮了,卻被踢出了全球化體系之外,40年的強烈抗美政策付出了兩代人的代價。

波斯人要想民族復興,現在目標不是越來越近,而是越來越遠。新政權這條路走得是否正確,歷史會做出判斷,伊朗人也會做出自己的選擇。但在如今大的國際形勢下,如果不發展經濟注重民生,該政權能否長期把民眾團結在周圍,是值得所有發展中國家總結的經驗和教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