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結束後,美國為什麼不乘機推翻薩達姆政權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共和國衛隊三個師向科威特發動突然襲擊,弱小的科威特根本不是伊拉克的對手,14個小時後,伊拉克佔領了科威特首都,隨之而來的後援部隊源源不斷進入並佔領了科威特全境,隨後,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宣佈:科威特併入伊拉克,成為伊拉克第19個省,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海灣戰爭結束後,美國為什麼不乘機推翻薩達姆政權

作為世界警察,美國對伊拉克的侵略行為勃然大怒,8月3日,美蘇達成共識並發表聯合聲明:伊拉克必須立即馬上無條件從科威特撤軍。

但驕傲的薩達姆對美國的警告置若罔聞,不僅不打算撤軍,還不斷增派部隊,擴大戰果。

1991年1月16日,美國總統老布什簽署命令,正式對伊拉克宣戰。

在強大的空中優勢下,8年兩伊戰爭威風八面的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屍橫遍野,多國部隊只用了100小時,就擊潰了伊拉克,薩達姆一看大事不妙,立馬服軟,1991年2月28日,雙方達成停火協議,海灣戰爭結束。

此時的美國,佔據了絕對軍事優勢,加之盟國眾多,又有聯合國授權,如果一鼓作氣推翻薩達姆政權當不在話下,為什麼就此打住,直到13年後才真正終結薩達姆政權呢?

海灣戰爭結束後,美國為什麼不乘機推翻薩達姆政權

結合當時的形勢和後來的歷史發展,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原因。

(1)美國沒有入侵伊拉克的計劃。

美伊外交淵源悠久,薩達姆當政後,雙方關係雖然不如早期親密,但出於對抗伊朗的考慮,美國對伊拉克依然以支持為主,1989年,美國農業部一次就向伊拉克提供了高達10.5億美元貸款,時任美國總統布什說道:伊拉克是美國石油市場的一個重要供應國 。保持現有的經濟和政治激勵,鼓勵伊拉克緩和其行為, 提高我們有效地與伊拉克打交道的能力 , 符合我們的國家利益。伊拉克的入侵行動雖然打破了雙方親密已久的關係,但美國並沒有顛覆伊拉克政權的計劃,解放科威特就已經達成了目標。

(2)為大選考慮。

1992年是美國大選年,根據時任美國駐沙特大使、著名外交官傅立民回憶,白宮方面認為,100個小時就搞定了薩達姆,是個十分亮眼的成績,這對大選十分有幫助。伊拉克國內部族林立,局面複雜,如果盲目擴大戰爭規模,有蘇聯入侵阿富汗的前車之鑑,誰也不知道,戰事將如何發展,一旦出現較大規模的傷亡,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人氣快速流失,這對即將到來的大選是十分不利的。

海灣戰爭結束後,美國為什麼不乘機推翻薩達姆政權

(3)美國不願意瓦解薩達姆政權。

中東地區豐富的石油資源是現代工業運輸業的生命線,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都想在中東地區插一槓子。伊拉克是個什葉派佔據多數的國家,但卻被以薩達姆為首的遜尼派牢牢掌握政權,一旦薩達姆倒臺,什葉派上臺,很有可能與什葉派為主的伊朗和解,而伊朗,是中東地區反美最為積極的國家,兩伊一旦結盟,美國將得不償失,所以布什政府出於利益考慮,不能終結薩達姆政權。

(4)蘇聯尚未倒臺,美國有所顧忌。

同為超級大國的蘇聯,在中東地區一直保有巨大利益,上世紀80年代,薩達姆從蘇聯採購了大量武器彈藥,並引入了多達1.7萬名蘇聯工作人員,雙方軍事交往十分緊密,雖然蘇聯政府支持美國對伊拉克動武,但不代表蘇聯會坐視美國獨霸中東地區,美國不能不考慮蘇聯的立場。

海灣戰爭結束後,美國為什麼不乘機推翻薩達姆政權

(5)中東其他國家利益

海灣戰爭期間,如埃及沙特等國都或多或少支持美軍對薩達姆政府動武,但這種支持僅限於將伊拉克從科威特驅逐出去,同為阿拉伯民族,這些國家不願意伊拉克被美國佔領,一旦他們攜起手來,就有可能重現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機,這對世界局勢是十分不利的, 美國雖然軍事實力超強,但面對中東強大的石油武器,不能不做周全考慮。

海灣戰爭結束後,美國為什麼不乘機推翻薩達姆政權

以上各種因素,共同構成了美國沒有進一步對伊拉克行動的原因,克林頓上臺後,延續的美國對伊政策,甚至幻想可以緩和雙方關係,將伊拉克重新拉入美國懷抱, 1992年競選總統期間, 克林頓就說過,他相信 “迴光返照” ,如果薩達姆改變他的政策 ,美國會考慮與伊拉克改善關係。但1993年伊拉克涉嫌刺殺美國前總統老布什事件被揭發後,美國對伊政策快速轉向,1998年克林頓公開發表講話:結束威脅的最好辦法就是出現一個新的政府。

等到小布什上臺,薩達姆也就走到了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