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評論如何建設中國形象

移動互聯網 藝術 民主 清華大學 光明網 2017-06-24

作者: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常江

隨著web2.0時代的到來,我國的網絡評論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總體特徵向好。第一,評論的渠道得以拓寬,可承載評論的網絡空間和線下空間比以前大大增加;第二,評論的內容和領域越來越豐富,比如在知乎、分答等平臺,以前我們可能很難想像有人能對一些冷門小事做出非常細緻的評論;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點,評論作者的收入有了很大提升,這主要得益於大資本的介入。現在,BAT都有自己的評論平臺且稿費標準都很高,如騰訊大家、百度百家、阿里UC等。這對於網絡評論員群體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提振,但同時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即評論界如何獨立於資本控制。

網絡評論如何建設中國形象

網絡評論的發展趨勢

第一,平臺的移動化。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今天互聯網生態和環境發展的最典型特徵,就是移動互聯網。2016年數據顯示,現在中國超過90%的手機接入互聯網,這個比例大大超過了PC端、平板電腦端、OGT端,這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前述BAT的評論平臺,全部以移動端作為內容輸出端。

第二,作者的大眾化。網絡文藝的發展對於整個文化民主化的進程有非常好的昭示作用,在評論領域也是這樣。在傳統媒體環境之下,一般而言,評論人員都由知識分子或權威機構的從業者構成。但今天,只要你是一個擁有某方面專長的普通網民,就可以擁有自己評論的空間。雖然有沒有人看是一個問題,但你依然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而這個聲音在互聯網中,理論上與其他擁有各種各樣精英標籤的人一模一樣。

第三,從評論內容上來看,出現了類型的專門化。在傳統媒體環境下,總體而言,評論首先可劃分為新聞、文藝兩個大門類,新聞門類下有各種類型的新聞評論,文藝門類下有各種藝術門類的評論,二者共享一個媒體空間。但在今天,一個非常細分的領域都可以形成自己獨立的評論空間。比如,在豆瓣上寫影評的人來自各個地域、各個行業,很多是我們根本想不到這會是一個對某一類型電影這麼瞭解的人,但他可以在豆瓣的平臺上擁有自己的空間。這也迎合了我們所說的文化民主化的大體制。

第四,評價體系的多元化。評論界對於事件的評論、對於某一藝術類型的評論,究竟有多大的權威性,這在以前還是可以測量的,但在今天基本不可以。網民話語權的擴張,某種程度上也表明了評價體系的多元化,實際上也昭示著網絡評論領域進入到一個新時代。

網絡評論存在的問題

總體上,我國的網絡評論正處在一個過渡時期。我們在形容網生文化時,會用“野蠻生長”這個詞,但因為評論這一體裁比較成熟,網絡評論已經過了野蠻生長的時期。而經過這一時期的典型標誌就是大資本的介入——當大資本介入到某一文化形態的生產過程中後,為實現自身資本利益的最大化,大資本渴望維持秩序。所以個人認為,我國的網絡評論實際上處在野蠻生長之後的一個逐漸秩序化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其存在的問題可能不是結構性問題,而是一些基礎問題。

第一,目前網絡評論對時效性的追求達到了一種異化的程度。在傳統媒體時代,網絡評論追求時效是毫無疑問的,但無論是廣播電視還是報紙、雜誌,總有一個發佈週期。而今天的互聯網完全抹去了發佈週期,網絡評論與事件之間幾乎是無縫銜接的。為了把時效性追求到極致,現在甚至已經到了對評論對象完全缺乏基本觀察距離的地步了。在研究中,尤其是文案研究中,我們認為如果想對一個事件保持理性的批評態度,就必須保持距離。但今天的評論已完全沒有距離感。

第二,互聯網帶來的碎片化,已經影響到網絡評論的生產。實際上,相對於其他形式的網絡內容,尤其是娛樂類內容,個人認為評論是最不應該碎片化的。如果我們對某一事件、某一類型或某一趨勢的評論,總在糾結其中瑣碎的細節,就變成了大眾理論的“幫凶”。如熱播的現象級電視劇《歡樂頌》,很多評論已經瑣碎到了女性應該如何通過外貌去選男朋友。我們尊重評論的權利,但對於整個行業生態來說,過於碎片化實際上是需要警惕的一個傾向。

第三,我國的網絡評論界目前在基本價值觀上還難以達成共識。雖然表面有著豐富爭鳴,但仔細分析後卻發現並不是觀點和立場之爭,而是很多人基本價值觀扭曲的產物。現在可以看到有三類大量評論:一是對底層缺乏悲憫的侮辱性評論,這在《歡樂頌》的網絡評論大潮當中很常見,對底層人民和在階層上不佔優勢的人特別殘忍;二是對民族和宗教問題的情緒化評論;三是物化和矮化女性的評論。個人認為,這並非爭鳴,而是大量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甚至沒有接受基本公民訓練的人擁有評論空間之後,帶壞了這一領域的基本價值觀,這也是需要警惕的。

第四,資本對專業性的干擾。評論界如果不能獨立於資本和權力的影響,或在很大程度上獨立於資本和權力的影響,評論界的存在實際上沒有什麼意義。評論為什麼可以成為一個“界”?就是因為我們可以從一個有距離的角度對文化和內容的生產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斷。

網絡評論如何建設中國形象

一般而言,網絡評論在印象中好像和中國形象沒什麼關係。像《甄嬛傳》等影視作品可以代表中國形象,但評論如何代表?可以說,影視作品代表著中國形象的外表,但觀點的生產和輸出實際上代表著中國形象的大腦和精神氣質。有句話說,“你是什麼樣,中國就是什麼樣”。對評論界的同行而言,也是如此,“你如何發表觀點,中國也是什麼樣”。網絡評論作者群體毫無疑問地承載著建設理性的、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的職責。

第一,網絡評論可以有立場衝突和觀點爭鳴,但應該共同捍衛人類社會所依託的共同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第70界聯合國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這不以國別為異,也不以文化為異,我國的網絡評論界應該呼應於這樣一個人類社會共通的基本價值。

第二,我國網絡文化和網絡言論的管理者和決策者,應該有更加開放、包容的胸襟和全球性眼光,讓網絡評論員、網絡評論作者能夠真正理解全球新聞和文藝領域的前沿動態。

最後,我國的網絡評論行業應該儘早建立起他律機制和自律機制,應有抵制煽動性、傷害性評論和金錢利益驅動性評論的自覺意識。(常 江)

(本文整理自常江在第三屆青年文藝評論家“西湖論壇”上的發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