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新政週年考:僅10萬合格司機如何滿足超2億用戶?

網約車新政週年考:僅10萬合格司機如何滿足超2億用戶?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實習記者 萬雪飛

7月28日,交通運輸部等7部門出臺《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已滿一週年。如今網約車市場如何?司機們的情況又怎麼樣呢?

滴滴快車劉先生告訴記者,之前從事銷售工作的他,三年前成為一名滴滴快車司機,為此還買了一輛新車。“從2014年開始乾的時候,這份收入就比我以前的工資高,一個月能拿個8000-10000元。”劉先生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在此前,對於這份“工作”的收入,劉先生感覺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網約車新政落地以後,由於他不是京籍,只得選擇退出。

劉先生的情況並非個例,受戶口限制的滴滴司機不在少數。以上海滴滴為例,滴滴方面公開的數據顯示,上海已激活的41萬餘司機中,僅有不到1萬名司機具有上海戶籍。按照新政規定,司機群體將減少70%以上。而具備條件的北京快車司機趙先生則因為新政,成為為數不多的受益者——北京市網約車新政要求“京人京車”,從事了一年多網約車工作的趙先生,正好符合要求。

趙先生告訴記者,“可能司機減少了,活兒也多,我每天都會多跑幾單,我們的收入比以前更可觀了。”他現在已經通過了網約車駕駛員考試,成為一名合格的網約車司機。

利用閒暇時間“順路接單、閒時接單”,賺外快補貼家用成為司機就業的最主要目的,超過3成司機因此加入了網約車行業。但網約車新政要求兼職車輛也需要轉變為運營車輛,這無形中提高了成本,這一政策也直接導致網約車平臺上的兼職司機數量大為減少。前網約車司機王先生說道。

受網約車新政的影響,記者瞭解到,滴滴出行、神州專車、易到司機數量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前身是首汽出租車公司的首汽約車,從去年開始,平臺將原有的出租車分批更換為新車型,開始網約車服務,由於其運營的所有車輛均為B級以上,駕駛員與車輛全部為“京籍京牌”,符合北京市對網約車行業的准入要求,受新政波及較小。

但更多的平臺,則均受到大波及。根據交通運輸部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有130餘家網約車平臺公司擬開展網約車業務,有19家網約車平臺公司已在相關城市獲得了經營許可。但目前全國各地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只有10萬本,車輛運營證約5萬本。

據媒體公開報道,截至2017年7月27日17時,廣州市網約車駕駛員核發駕駛員證4215張,巡遊車駕駛員申領網約車駕駛員證4179張,而去年6月份網約車註冊司機近50萬。同樣,滴滴此前宣稱,該平臺在北京的司機註冊數量便超過110萬,活躍司機也有20萬。網約車司機數量的減少——這是網約車市場的一個顯著變化。

一年之前為了規範網約車市場,根據國家部委規範網約車的要求,北京市進一步實施了京籍京車的要求,同時對車的排量、大小都有了明確要求。從2016年12月21日起,北京市正式開始實施《網約車經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新政給出了5個月的過渡期,便於符合標準的駕駛員和網約車平臺提交申請,並接受考核。

新政落地一年之後,帶來兩方面直接的突出變化。從行業層面來看,網約車新政的出臺改變了滴滴出行一家獨大的格局,B2C模式重新獲得發展機遇。截至2016年12月,網絡預約出租車用戶規模達2.25億,較2016年上半年增加6613萬,增長率為41.7%。其中因為補貼減少,網約車在2016年下半年大量轉向出租車,2016年下半年網絡預約出租車用戶規模增長了41.7%。另外,諸如首汽租車、神舟租車等業務量上升。2016 年神州全年營收達50.6 億元,同比增長190%。

另外,即是上文提到的司機數量大幅減少。如上所述,其直接結果是網約車的運力減退,這是也造成了打車難的出現。根據滴滴出行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早晚高峰打車難度同比分別增長12.4%、17.7%、13.2%、22.5%。而保守計算,目前的網約車用戶至少超過2億人,而全國只有10萬不到的合法持證上崗的網約車司機,即便是再加上出租車作為補充,供需矛盾也依然很尖銳。

眼下,隨著燒錢搶用戶階段結束,與打車難一塊出現的是打車貴。“自從新政出臺之後,我每個月的打車費從3百漲到了現在的6百多!”家住昌平區回龍觀的陳先生告訴記者。“晚上10點以後1.5倍加價那都是常態。我從北京北電影視藝術學院到回龍觀20多公里,以前滴滴快車只要70多元,現在加價後每次都要100多。即便如此,晚上也很難打到車,經常是要等15分鐘左右。7月20日那天我等了40分鐘。”陳先生說道。

新浪網發佈的一份網上調查問卷也顯示,超八成的用戶認為網約車變得更難打了,價格也比以前貴很多。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城市交通壓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高德地圖的檢測數據顯示,2017年第二季度,全國城市擁堵出現下行拐點,擁堵排行榜百城中近八成城市擁堵同比得到緩解,其中擁堵降幅超過8%的城市達15個,降幅最大的TOP3城市為:天津、青島、武漢。這是自2014年高德開始監測全國主要城市擁堵延時指數以來首次出現下行拐點。

高德地圖相關人士表示,擁堵下降的原因之一是,今年網約車新政的逐步落地實施,城市內短途(5km內)出行比例也在逐漸下降,從2015年6月的57.1%逐步下降到目前的34.7%。而這部分短途出行被共享單車替代。以北京為例,2017年Q2北京地鐵周邊早晚高峰整體擁堵程度相比去年有了明顯的下降,超6成地鐵站周邊擁堵情況有所緩解,整體擁堵同比下降了4.1%。

交通部深化出租汽車改革首席專家徐康明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打車難的情況還是會出現的,但如果充分發掘城市運力,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現在巡遊出租和合規網約車的運能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巡遊出租車至少還有10%至15%的潛能,當前合規的網約車至少還有20%的潛能可以發揮。因此,要讓合法合規的充分發揮潛能,同時要給符合新規的車輛和人員進入市場一些時間。”徐康明指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