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困局之二:一輛小黃車,攪了快車的局

移動互聯網 自行車 投資 科技 網約車那些事兒 2017-04-15

滴滴困局之二:一輛小黃車,攪了快車的局

導讀:美團的正面攻擊,尚在滴滴的優勢領域內,可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但去年下半年興起的共享單車卻是一個意外的敵人。

大家最初以為單車是隻是用於地鐵站/車站與目的地之間的通勤,最後一公里。比如,企鵝智酷的一份報告曾指出,61.3%的用戶單次騎行距離在3公里以內。

但是漸漸地,3公里開始向5公里拓展,隨著騎行距離的增加,單車對短途約車構成了衝擊。

“最新數據顯示,我們的用戶中的絕大部分的騎行距離在3-5公里。”小藍單車CSO陳懷遠說,“共享單車的出現,讓滴滴五公里之內的單子受到較大損失”。

一名上海快車司機表示,之前摩拜單車推出免費騎行的一星期,自己和同行們的接單量減少了20%以上。這種情況在南京這樣的二線城市更普遍,一位滴滴快車司機說,從去年年底共享單車大量進入南京市場之後,他發現,

  • “快車的起步價單減少了三成以上”。

這還是在冬天寒冷、路面情況不好的情況下。

滴滴困局之二:一輛小黃車,攪了快車的局

遍佈街頭的共享單車在不斷爭奪滴滴的短程單

對網約車而言,目前更受資本青睞的共享單車,成了一種“破壞式創新”——哈佛教授克里斯滕森那個基於眾多案例研究的結論是,市場上低價低質的產品,往往會把相對高價產品逼到牆角。

儘管滴滴具有先見之明地投資了ofo,並佔有30%的股份,但還是不可避免要受到衝擊。

共享單車的競爭正如火如荼,市場上除了ofo,還有摩拜,還有每個城市不斷進入的新角色。

今年3月,小藍單車新品 bluegogo Pro進入北京後,在望京投放了100輛車。第二天陳懷遠就收到了朋友發來的一張圖片,顯示其中的一輛新品車出現在了亦莊。

滴滴困局之二:一輛小黃車,攪了快車的局

人們騎得越來越遠了。來自共享單車的衝擊力度之大,遠超大家的預想。

“現在共享單車大規模進軍的多個主要城市裡,滴滴快車的單量都有很大程度的下降。”一名滴滴內部員工證實說。

共享單車正在替代滴滴的“主流訂單”。通過滴滴知情人士瞭解到,以北京這樣的網約車高需求地區為例,滴滴快車的平均客單價為25元左右。按照平峰時期計算,這是一個可以走六公里左右的距離,相當於從北京的東單到西單。如果按照正常速度騎單車的話,不到30分鐘。

“原來我們說共享單車是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出行的,但現在來看,1到7公里這個區間才是比較正確的。”一名共享單車從業人員說。

滴滴的短程單優勢正被逐漸崛起的共享單車市場狠狠地撕扯下來。

根據小藍單車統計,在北京目前每輛車子平均一天被騎行8次;而摩拜公關部負責人曹國星則表示:

  • 在某些城市,一輛摩拜單車一天會被騎行20次以上。“目前看來,投放多少輛車,市場就會消化掉多少輛”,曹國星說。

“我們做過調研,成都這種網約車單量極大的城市,我們都會重點投放。”曹國星說。而陳懷遠也表示:

  • 小藍單車在選擇投放地點時,也會向國貿和中關村這種對網約車有較高需求的區域傾斜。

“滴滴自己應該在數據上看得非常清楚,共享單車對它是怎樣的一個衝擊和影響。”陳懷遠說。

對這樣一個市場格局,滴滴並非沒有預料。

據瞭解,滴滴曾想介入共享單車市場,但彼時它的一個重要投資方已經投資了ofo,無奈之下它只能以投資分擔這一風險。

據瞭解,滴滴最快本月就會在App中接入ofo的服務。目前它可以做的,似乎也就只能到這一步。除非通過資本等其他手段,在這個新崛起的市場,它還無法掌握更多主導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