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蜂飛舞》:這一定是一雙被上帝吻過的手

樂器都是大“模”王

樂器可以模仿很多聲音,比如手風琴在《我為祖國守大橋》中模仿火車轟鳴、二胡在《戰馬奔騰》中模仿駿馬嘶吼......

不論是火車轟鳴還是駿馬嘶吼,都是利用特定樂器本身特殊的性能來實現的:手風琴貝斯的共鳴和風箱的抖動易於模擬火車轟鳴排山倒海的氣勢,二胡絃音的連續和琴弓的跳躍則易於模擬戰馬嘶吼高亢激越的神駿。要讓手風琴模仿馬嘶而讓二胡模仿車鳴,那隻能是小孩子喝燒酒——夠嗆!


《野蜂飛舞》:這一定是一雙被上帝吻過的手



然而有一首模仿自然之聲的樂曲,卻是大部分樂器都可以做到,鍵盤如鋼琴可以,絃樂如小提琴依然可以,因為模仿這種聲音,完全依賴旋律,音與音間的高低起伏就惟妙惟肖地將這種聲音演繹出來,甚至,連畫面也會浮現。

它,就是著名的《野蜂飛舞》,如果你聽過,那麼我想現在你腦海裡“嗡嗡嗡嗡”的聲音已開始迴旋......


《野蜂飛舞》:這一定是一雙被上帝吻過的手



炫技“野蜂飛舞”

《野蜂飛舞》原是19世紀作曲家尼古拉·裡姆斯基科薩科夫所作的管絃樂曲,這部樂曲是改編自普希金詩作《薩丹王的故事》的同名歌劇的配樂。歌劇大致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野蜂飛舞》:這一定是一雙被上帝吻過的手

尼古拉·裡姆斯基科薩科夫


薩旦王出征期間,王后生下了小王子,王后的姐姐們(一個是織布工,一個是廚娘)嫉妒她,寫信欺騙薩旦王說王后產下了一隻怪物。薩旦王聽信讒言,將王子和王后裝在木桶裡流放大海。後來母子漂流到一個孤島上,王子在那裡平安長大。一日,王子救了一隻受傷的天鵝,不料天鵝變成了一位美麗聰明的公主,為了報答救命之恩,公主決定幫助王子蒙冤昭雪。按照公主的建議,王子化作一隻野蜂,隨一艘輪船飛回王國,向國王陳明瞭前情。薩旦王認識到錯誤後,派人到海島尋找無辜的王后和王子,但是王后的姐姐們千方百計從中作梗阻撓,化作野蜂的王子痛蜇她們。最終,經過重重險阻,國王帶著侍從乘船來到了孤島,找到久別的王子和王后,全劇在歡樂團圓中落幕。

《野蜂飛舞》就是歌劇第二幕第一場中,化作野蜂的王子襲擊織布工和廚娘時的配樂,活潑的快板生動地描繪了野蜂振翅疾飛、襲擊壞人的情景。

因為這首樂曲旋律極快,後來被鋼琴家和小提琴家們改編,作為炫技的作品。這其中難度最大的,應算鋼琴家齊夫拉改編的“八度野蜂飛舞”,我曾在某網站看到電腦模擬的彈奏視頻,一度認為如此複雜的技巧、如此密集的鍵位、如此快速的跳躍,世界上沒有哪一個人可以彈得出來,也許就像“死亡華爾茲”,是音樂家為了形式、幽默甚或博眼球故意亂寫的曲譜,壓根無法彈奏。


《野蜂飛舞》:這一定是一雙被上帝吻過的手

“死亡華爾茲”曲譜


“齊拉夫八度野蜂飛舞”電腦模擬視頻:八度炫技野蜂飛舞

直到有一天,看到了王羽佳的演奏,驚為天人:世界上竟有如此手速,如此幻影,還如此準確!這雙手,不是被上帝吻了,就是被魔鬼附了!(在文末有曲譜,大家可以直觀地看看有多難)

(王羽佳的演奏視頻大家可以在頭條視頻自行搜索)


王羽佳和齊拉夫

國人最熟知的鋼琴家,莫過於郎朗和李雲迪了,其實,還有一些卓越的鋼琴家,名氣不如前兩位,才華卻不遑多讓,王羽佳就是其中一位。

說起來,她還是郎朗的師妹。


《野蜂飛舞》:這一定是一雙被上帝吻過的手



王羽佳1987年出生於北京,6歲開始學習鋼琴,12歲作為交換生前往加拿大卡爾加里蒙特皇家音樂學院學習,15歲進入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師從郎朗的老師格拉夫曼,19歲時,因為一次救場,王羽佳與著名小提琴家祖克曼合奏了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一舉成名,從此一顆鋼琴新星誕生。

(題外話:郎朗也是因為一次救場嶄露頭角,引起了古典音樂圈的注意,從此踏上星光大道,可見,時刻準備好自己,機會降臨時充分把握,對於成功來說多麼重要)


《野蜂飛舞》:這一定是一雙被上帝吻過的手



相比於郎朗,王羽佳的演奏更加自然隨性而充滿想象,卻不失精準和嚴謹,她有女性的靈動和柔美,也不缺男性的力量與激情。

她的鋼琴技術已然爐火純青、收放自如,她的形象氣質也為她的表演增色不少,她有一種亞洲女性少見的狂野和陽光,她指臂有力,身材有致,在演奏一些炫技作品時,曼妙身姿爆發出強大的衝擊力,極具魅力。

《野蜂飛舞》:這一定是一雙被上帝吻過的手


出名後,人們往往拿他和郎朗比較,並常稱她是“郎朗的師妹”。她卻強調自己和郎朗很不一樣。“雖然我們都是亞洲人,都上同一個學校,有同一個老師,但我們的性格很不一樣,是不同的藝術家。”

的確,我們習慣於將新人附於舊識上認識,其實,除了同是鋼琴家,王羽佳的風格和藝術與郎朗迥異,水平與格調並不在其下,他們都是國人值得驕傲的藝術家。


《野蜂飛舞》:這一定是一雙被上帝吻過的手



再說說“八度野蜂飛舞”的改編者齊拉夫。

十多年前,有一部奧斯卡獲獎電影《鋼琴家》,感人至深。影片講述了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期間,在充滿仇恨和恐怖的環境中經歷了無數磨難,最終迴歸理性和文明社會,其原型是波蘭鋼琴家席皮爾曼。鋼琴家齊拉夫與席皮爾曼的經歷有些相似,甚或更為坎坷。


《野蜂飛舞》:這一定是一雙被上帝吻過的手

齊拉夫


齊拉夫(1921-1994)是法籍匈牙利鋼琴家,從小就顯示出過人的音樂天賦,5歲登臺即興演奏民歌,9歲即進入布達佩斯李斯特音樂學院學習,從12歲開始就在匈牙利和北歐等地舉行獨奏會,好評如潮。

後來二戰爆發,他入伍參戰,被迫中斷鋼琴事業,戰爭中不幸被俘,整整關押了7年才被釋放。之後撿起了鋼琴,在刻苦訓練後,於1955年獲李斯特比賽獎。

齊夫拉的演奏以炫技聞名,技巧的表達常令人眼花繚亂、目瞪口呆,他最出名的演奏作品是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與《超技練習曲》,神乎其技的演奏為他贏得了“李斯特轉世”的聲譽。

《野蜂飛舞》:這一定是一雙被上帝吻過的手

李斯特


齊夫拉對鋼琴技巧有著狂熱的追求,甚至在演奏意蘊深厚的肖邦練習曲時,也注入了華麗繁複的技巧,因此有人批評齊拉夫缺乏深度,賣弄技巧。

喜歡齊拉夫的人自然不會同意:有一種詮釋不必深入卻充滿激情,這也是一種探索,一種對極致、燃燒和白熱的探索,這恰恰是齊拉夫的魅力,他純真而不因循,憂鬱而不內斂,極具音樂馴服力,在音樂史上留下了一個令人難忘的浪漫形象。


《野蜂飛舞》:這一定是一雙被上帝吻過的手


曲譜:

《野蜂飛舞》:這一定是一雙被上帝吻過的手


《野蜂飛舞》:這一定是一雙被上帝吻過的手


《野蜂飛舞》:這一定是一雙被上帝吻過的手


《野蜂飛舞》:這一定是一雙被上帝吻過的手


《野蜂飛舞》:這一定是一雙被上帝吻過的手


《野蜂飛舞》:這一定是一雙被上帝吻過的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