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人生哲學語錄:人是什麼(節選)

瑟·叔本華(德文: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國著名哲學家。是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論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認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運作的力量。

叔本華人生哲學語錄:人是什麼(節選)

叔本華

1、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到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因此生命的幸福與困厄,不在於降臨的事情本身是苦是樂,而要視我們如何面對這些事情,我們感受性的強度如何。

2、能夠促進心情愉快的是健康,而非財富。因此,我們應當盡力維護健康,因為惟有健康方能綻放出愉悅的花朵。至於如何維護健康實在也無需我來指明——避免任何種類的過度放縱自己和激烈不愉快的情緒,也不要太抑制自己,經常做戶外運動,冷水浴以及遵守衛生原則。沒有適度的日常運動,便不可能永遠健康,生命過程便是依賴體內各種器官的不停操作,操作的結果不僅影響到有關身體各部門也影響了全身。亞里士多德說:“生命便是運動。”運動也的確是生命的本質。

3、聰明的人首要努力爭取的是無過於免於痛苦和煩惱的自由,求得安靜和閒暇,以過平靜和節儉的生活,減少與他人的接觸,所以,智者在他和同胞相處了極短的時間後,就會退隱;若他有極高的智慧,他更會選擇獨居。一個人內在所具備的愈多,求之於他人的愈少——他人能給自己的也愈少。所以,人——智慧益高,益不合群。

4、那些經常受苦的人,有朝一日一旦脫離了睏乏的痛苦,便立即不顧一切地求得娛樂消遣和社交,惟恐獨守孤寂,與任何人都一拍即合。何以如此,只因孤獨時,人須委身於自己,他內在財富的多寡便一覽無遺;愚笨的人,在此雖衣著華麗,也會為了他卑下的性格呻吟,他永遠無法擺脫這種包袱。然而,資質聰慧,才華橫溢之士則會以其富有生氣的思想擺脫單調乏味的處境。即使身在荒野,亦不會感到寂寞。色勒卡宣稱,愚蠢是生命的包袱,這話實在是至理名言。

5、閒暇是存在必然的果實和花朵,它使人面對自己,所以內心擁有真實財富的人,才真正知道歡度閒暇。然而,大多數人的閒暇又是什麼呢?一般人把閒暇總當作一無是處似的,他們對閒暇顯得非常厭倦,當成沉重的負擔一樣。這時他的個性,成為自己最大負擔。

6、事實上,最幸福的人乃是自身擁有足夠內在財富的人,因為他向外界需求極少或者根本無所需求。需求的代價是昂貴的,它可能會引起危險,肇生麻煩。因此,人們不應當從別人那裡期待過多。我們要知道每人能為他人所做的事情並不多,到頭來,任何人都各自為政,重要的是,知道那各自為政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這道理在歌德《詩與真理》一書中有所表明:人們在所有事情上最終只能求助於自己。

7、人要獲得獨立自主和閒暇,必須自願節制慾望,隨時養神養性,更須不受世俗喜好和外在世界的束縛,這樣人就不致為了功名利祿,或為了博取同胞的喜愛和歡呼,而犧牲自己來屈就世俗低下的慾望和趣味。有智慧的人是決不會如此做的,而必然會聽眾荷瑞思的訓示。荷瑞思說:“世上最大的傻子是為了外在而犧牲內在,以及為了光彩、地位、壯觀、頭銜和榮譽而付出全部或大部分閒暇和自己的獨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