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修行'

"
"
人生的修行

生命就是一場迴歸之旅

“生命就是不斷的苦惱與死亡。”--叔本華在《愛與生的苦惱》

直接命中生命的要害,不知怎麼的,我的內心深處的聲音似乎在迴應著這句話,我想我認為他說的是對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觀,比如說認為生命是一場激情與奮鬥的歷程,比如說生命是愛情的馬拉松,我的悲觀傾向,讓我認同生命的本質是一場痛苦的歷程。

叔本華又說:“為了防止各種各樣的煩惱,雖然每個人都盡了全力,但他們除了只能保持這苦惱的個體的短暫生存外,再不容有其他的奢想了”。--《愛與生的苦惱》

恩,我認為叔本華這麼想時,一定和我一樣,底蘊是悲觀的。怎麼知道的呢?讓我用我的理解來剖析一下吧:

  1. 首先,人生不可避痛苦,因為生命不是永恆的,每個人體驗生命的時間是逝去的流水,這就註定了無論現在快樂與否,有多麼快樂,都不可避免地要永久地失去一切歡樂,從這個角度來看,越是快樂的人,越捨不得生命吧。
  2. 其次,即使樂觀的人,也難免煩惱,而且並非一時的傷腦筋,因為無窮無盡的慾望,沒有辦法得到滿足時,人就會不快樂。這種煩惱的來源是多種多樣的,以手機舉個例子,15年前我們用鍵盤機時,恐怕沒有人會把今天智能機的普及當成認真的事來對待,科幻還差不多,那時擁有一臺2.5寸彩色屏幕的諾基亞手機都是很新潮的事,如果當時有人手上有一部4.5寸觸屏的手機,恐怕一定是時尚的焦點,當時的你一定會覺得這是明星富豪的配置,我們看看就好,即使再喜歡,也不會生起買一部的念頭。可是到了今天呢,你的年齡長了15歲,再看看現在手上的手機,我想,只要不是最新出的款式,不論是蘋果還是華為,你都不會輕易對你已經擁有的東西感到滿足的,也許你也曾經回想起10年前,5年前自己用過的手機,當然會覺得現在不可能再去使用了,功能性能完成跟不上了,可是如果逆時間思考對比一下感受,會得出一個結論,就是物質其實一直在往完善完美的方向發展,甚至以你過去不敢想象的發展速度,可是人是很少會以時間為線去縱向比較的,人們只會看到眼前有沒有更好的東西,然後想要得到它。見微知著,在物質方面人是無法的得到滿足的。於是就要不停地生出許多得不到的煩惱。
  3. 再次,叔本華說人盡了全力去獲取幸福感,去迴避煩惱,但是最後,人會發現即便曾經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最有權力的人,都要卑微地死去。越是臨近死亡,就越看清不斷努力追求,盡力獲取塵世的榮耀,最終連自己生命的片刻都無法延長。

好吧,看到這裡,簡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讓人灰心喪氣。於是我趕緊放下《愛與生的苦惱》,你看這本書,書名裡就告訴你是講苦惱的,偶爾看看閒書,還選這樣的題材,絕對是自尋煩惱。且慢,讓我綜合一下這奇怪的氣場,我從書架上拿下這本一行禪師的《正念的奇蹟》。

"
人生的修行

生命就是一場迴歸之旅

“生命就是不斷的苦惱與死亡。”--叔本華在《愛與生的苦惱》

直接命中生命的要害,不知怎麼的,我的內心深處的聲音似乎在迴應著這句話,我想我認為他說的是對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觀,比如說認為生命是一場激情與奮鬥的歷程,比如說生命是愛情的馬拉松,我的悲觀傾向,讓我認同生命的本質是一場痛苦的歷程。

叔本華又說:“為了防止各種各樣的煩惱,雖然每個人都盡了全力,但他們除了只能保持這苦惱的個體的短暫生存外,再不容有其他的奢想了”。--《愛與生的苦惱》

恩,我認為叔本華這麼想時,一定和我一樣,底蘊是悲觀的。怎麼知道的呢?讓我用我的理解來剖析一下吧:

  1. 首先,人生不可避痛苦,因為生命不是永恆的,每個人體驗生命的時間是逝去的流水,這就註定了無論現在快樂與否,有多麼快樂,都不可避免地要永久地失去一切歡樂,從這個角度來看,越是快樂的人,越捨不得生命吧。
  2. 其次,即使樂觀的人,也難免煩惱,而且並非一時的傷腦筋,因為無窮無盡的慾望,沒有辦法得到滿足時,人就會不快樂。這種煩惱的來源是多種多樣的,以手機舉個例子,15年前我們用鍵盤機時,恐怕沒有人會把今天智能機的普及當成認真的事來對待,科幻還差不多,那時擁有一臺2.5寸彩色屏幕的諾基亞手機都是很新潮的事,如果當時有人手上有一部4.5寸觸屏的手機,恐怕一定是時尚的焦點,當時的你一定會覺得這是明星富豪的配置,我們看看就好,即使再喜歡,也不會生起買一部的念頭。可是到了今天呢,你的年齡長了15歲,再看看現在手上的手機,我想,只要不是最新出的款式,不論是蘋果還是華為,你都不會輕易對你已經擁有的東西感到滿足的,也許你也曾經回想起10年前,5年前自己用過的手機,當然會覺得現在不可能再去使用了,功能性能完成跟不上了,可是如果逆時間思考對比一下感受,會得出一個結論,就是物質其實一直在往完善完美的方向發展,甚至以你過去不敢想象的發展速度,可是人是很少會以時間為線去縱向比較的,人們只會看到眼前有沒有更好的東西,然後想要得到它。見微知著,在物質方面人是無法的得到滿足的。於是就要不停地生出許多得不到的煩惱。
  3. 再次,叔本華說人盡了全力去獲取幸福感,去迴避煩惱,但是最後,人會發現即便曾經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最有權力的人,都要卑微地死去。越是臨近死亡,就越看清不斷努力追求,盡力獲取塵世的榮耀,最終連自己生命的片刻都無法延長。

好吧,看到這裡,簡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讓人灰心喪氣。於是我趕緊放下《愛與生的苦惱》,你看這本書,書名裡就告訴你是講苦惱的,偶爾看看閒書,還選這樣的題材,絕對是自尋煩惱。且慢,讓我綜合一下這奇怪的氣場,我從書架上拿下這本一行禪師的《正念的奇蹟》。

人生的修行

禪茶一味

"
人生的修行

生命就是一場迴歸之旅

“生命就是不斷的苦惱與死亡。”--叔本華在《愛與生的苦惱》

直接命中生命的要害,不知怎麼的,我的內心深處的聲音似乎在迴應著這句話,我想我認為他說的是對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觀,比如說認為生命是一場激情與奮鬥的歷程,比如說生命是愛情的馬拉松,我的悲觀傾向,讓我認同生命的本質是一場痛苦的歷程。

叔本華又說:“為了防止各種各樣的煩惱,雖然每個人都盡了全力,但他們除了只能保持這苦惱的個體的短暫生存外,再不容有其他的奢想了”。--《愛與生的苦惱》

恩,我認為叔本華這麼想時,一定和我一樣,底蘊是悲觀的。怎麼知道的呢?讓我用我的理解來剖析一下吧:

  1. 首先,人生不可避痛苦,因為生命不是永恆的,每個人體驗生命的時間是逝去的流水,這就註定了無論現在快樂與否,有多麼快樂,都不可避免地要永久地失去一切歡樂,從這個角度來看,越是快樂的人,越捨不得生命吧。
  2. 其次,即使樂觀的人,也難免煩惱,而且並非一時的傷腦筋,因為無窮無盡的慾望,沒有辦法得到滿足時,人就會不快樂。這種煩惱的來源是多種多樣的,以手機舉個例子,15年前我們用鍵盤機時,恐怕沒有人會把今天智能機的普及當成認真的事來對待,科幻還差不多,那時擁有一臺2.5寸彩色屏幕的諾基亞手機都是很新潮的事,如果當時有人手上有一部4.5寸觸屏的手機,恐怕一定是時尚的焦點,當時的你一定會覺得這是明星富豪的配置,我們看看就好,即使再喜歡,也不會生起買一部的念頭。可是到了今天呢,你的年齡長了15歲,再看看現在手上的手機,我想,只要不是最新出的款式,不論是蘋果還是華為,你都不會輕易對你已經擁有的東西感到滿足的,也許你也曾經回想起10年前,5年前自己用過的手機,當然會覺得現在不可能再去使用了,功能性能完成跟不上了,可是如果逆時間思考對比一下感受,會得出一個結論,就是物質其實一直在往完善完美的方向發展,甚至以你過去不敢想象的發展速度,可是人是很少會以時間為線去縱向比較的,人們只會看到眼前有沒有更好的東西,然後想要得到它。見微知著,在物質方面人是無法的得到滿足的。於是就要不停地生出許多得不到的煩惱。
  3. 再次,叔本華說人盡了全力去獲取幸福感,去迴避煩惱,但是最後,人會發現即便曾經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最有權力的人,都要卑微地死去。越是臨近死亡,就越看清不斷努力追求,盡力獲取塵世的榮耀,最終連自己生命的片刻都無法延長。

好吧,看到這裡,簡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讓人灰心喪氣。於是我趕緊放下《愛與生的苦惱》,你看這本書,書名裡就告訴你是講苦惱的,偶爾看看閒書,還選這樣的題材,絕對是自尋煩惱。且慢,讓我綜合一下這奇怪的氣場,我從書架上拿下這本一行禪師的《正念的奇蹟》。

人生的修行

禪茶一味

人生的修行

一種意境

“洗碗就是洗碗”

“洗碗時,人們就應該只是洗碗“

”“我正站在這裡洗碗”這個事實,是不可思議的實相。當下,我是完完全球的自己,隨順自己的呼吸,覺照到我的存在,覺照到我的心念與動作。我不會像個被浪花左拍右擊的瓶子一般,豪無知覺地被拋來拋去。“

——《正念的奇蹟》一行禪師

大師說話就是有吸引力,如果我媽媽對我說你去洗碗,可以悟出生命的真諦,那她一定在忽悠我。但是大師講出來,感覺很簡單的話就不簡單了,”其中有真意”啊,為啥要看這本書呢?如果我不想反駁叔本華的說法的話,我就要做好另一個覺悟,就是要避免落入“虛無”,之前分享我自己寫的小文章《試問生命的意義》,總結起來,其實是在極限條件下讓人保有生命意義的方法。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是時時刻刻都要做生死攸關的抉擇的,一行禪師來告訴我們,平日要好好洗碗,幸福不在未來,而在平平淡淡的真實當下。

正念一詞目前相當流行,其中有一門正念冥想幾乎達到無人不知的程度。為啥有這麼大的需求呢?因為人心浮躁,不止是靜不下心,而且會生出焦慮、抑鬱這樣的心病。正念對的就是”非正念“,說明我們過分的欲求讓我們有進入“邪念”的危險。一行禪師的做法與冥想是不謀而合的,可以說是生活中的冥想,也就是說不需要特別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正襟危坐,緊閉雙眼,還要時時防止直接睡著的“風險”,在生活的每件小事中,傾心其中,忘卻雜念,迴歸本心。這即使極高明的心境,但又是可以從身邊著手實踐的方法。這不是“此中真意”嗎?

好吧,總算把叔本華苦哈哈的教訓給忘記了,心情頓時開朗了好多。可是我為什麼要把這兩本書寫在一起呢,八竿子打不著啊。細細一想,大喝一聲:哎呀!這不是苦集滅道與明心見性嗎?好吧,也沒有那麼理論。我也不是研究這個的,只是突然發現西方的哲學和東方的佛學其實都能成為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生命的一面小鏡子。

我要努力學習各方面的新鮮、陳舊、有趣、無聊的知識,於大家分享探討。

今天就到這裡了,休息休息一下。

我是閒時翻書君。

"
人生的修行

生命就是一場迴歸之旅

“生命就是不斷的苦惱與死亡。”--叔本華在《愛與生的苦惱》

直接命中生命的要害,不知怎麼的,我的內心深處的聲音似乎在迴應著這句話,我想我認為他說的是對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觀,比如說認為生命是一場激情與奮鬥的歷程,比如說生命是愛情的馬拉松,我的悲觀傾向,讓我認同生命的本質是一場痛苦的歷程。

叔本華又說:“為了防止各種各樣的煩惱,雖然每個人都盡了全力,但他們除了只能保持這苦惱的個體的短暫生存外,再不容有其他的奢想了”。--《愛與生的苦惱》

恩,我認為叔本華這麼想時,一定和我一樣,底蘊是悲觀的。怎麼知道的呢?讓我用我的理解來剖析一下吧:

  1. 首先,人生不可避痛苦,因為生命不是永恆的,每個人體驗生命的時間是逝去的流水,這就註定了無論現在快樂與否,有多麼快樂,都不可避免地要永久地失去一切歡樂,從這個角度來看,越是快樂的人,越捨不得生命吧。
  2. 其次,即使樂觀的人,也難免煩惱,而且並非一時的傷腦筋,因為無窮無盡的慾望,沒有辦法得到滿足時,人就會不快樂。這種煩惱的來源是多種多樣的,以手機舉個例子,15年前我們用鍵盤機時,恐怕沒有人會把今天智能機的普及當成認真的事來對待,科幻還差不多,那時擁有一臺2.5寸彩色屏幕的諾基亞手機都是很新潮的事,如果當時有人手上有一部4.5寸觸屏的手機,恐怕一定是時尚的焦點,當時的你一定會覺得這是明星富豪的配置,我們看看就好,即使再喜歡,也不會生起買一部的念頭。可是到了今天呢,你的年齡長了15歲,再看看現在手上的手機,我想,只要不是最新出的款式,不論是蘋果還是華為,你都不會輕易對你已經擁有的東西感到滿足的,也許你也曾經回想起10年前,5年前自己用過的手機,當然會覺得現在不可能再去使用了,功能性能完成跟不上了,可是如果逆時間思考對比一下感受,會得出一個結論,就是物質其實一直在往完善完美的方向發展,甚至以你過去不敢想象的發展速度,可是人是很少會以時間為線去縱向比較的,人們只會看到眼前有沒有更好的東西,然後想要得到它。見微知著,在物質方面人是無法的得到滿足的。於是就要不停地生出許多得不到的煩惱。
  3. 再次,叔本華說人盡了全力去獲取幸福感,去迴避煩惱,但是最後,人會發現即便曾經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最有權力的人,都要卑微地死去。越是臨近死亡,就越看清不斷努力追求,盡力獲取塵世的榮耀,最終連自己生命的片刻都無法延長。

好吧,看到這裡,簡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讓人灰心喪氣。於是我趕緊放下《愛與生的苦惱》,你看這本書,書名裡就告訴你是講苦惱的,偶爾看看閒書,還選這樣的題材,絕對是自尋煩惱。且慢,讓我綜合一下這奇怪的氣場,我從書架上拿下這本一行禪師的《正念的奇蹟》。

人生的修行

禪茶一味

人生的修行

一種意境

“洗碗就是洗碗”

“洗碗時,人們就應該只是洗碗“

”“我正站在這裡洗碗”這個事實,是不可思議的實相。當下,我是完完全球的自己,隨順自己的呼吸,覺照到我的存在,覺照到我的心念與動作。我不會像個被浪花左拍右擊的瓶子一般,豪無知覺地被拋來拋去。“

——《正念的奇蹟》一行禪師

大師說話就是有吸引力,如果我媽媽對我說你去洗碗,可以悟出生命的真諦,那她一定在忽悠我。但是大師講出來,感覺很簡單的話就不簡單了,”其中有真意”啊,為啥要看這本書呢?如果我不想反駁叔本華的說法的話,我就要做好另一個覺悟,就是要避免落入“虛無”,之前分享我自己寫的小文章《試問生命的意義》,總結起來,其實是在極限條件下讓人保有生命意義的方法。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是時時刻刻都要做生死攸關的抉擇的,一行禪師來告訴我們,平日要好好洗碗,幸福不在未來,而在平平淡淡的真實當下。

正念一詞目前相當流行,其中有一門正念冥想幾乎達到無人不知的程度。為啥有這麼大的需求呢?因為人心浮躁,不止是靜不下心,而且會生出焦慮、抑鬱這樣的心病。正念對的就是”非正念“,說明我們過分的欲求讓我們有進入“邪念”的危險。一行禪師的做法與冥想是不謀而合的,可以說是生活中的冥想,也就是說不需要特別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正襟危坐,緊閉雙眼,還要時時防止直接睡著的“風險”,在生活的每件小事中,傾心其中,忘卻雜念,迴歸本心。這即使極高明的心境,但又是可以從身邊著手實踐的方法。這不是“此中真意”嗎?

好吧,總算把叔本華苦哈哈的教訓給忘記了,心情頓時開朗了好多。可是我為什麼要把這兩本書寫在一起呢,八竿子打不著啊。細細一想,大喝一聲:哎呀!這不是苦集滅道與明心見性嗎?好吧,也沒有那麼理論。我也不是研究這個的,只是突然發現西方的哲學和東方的佛學其實都能成為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生命的一面小鏡子。

我要努力學習各方面的新鮮、陳舊、有趣、無聊的知識,於大家分享探討。

今天就到這裡了,休息休息一下。

我是閒時翻書君。

人生的修行

微笑就在此刻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IC photo”或“圖蟲創意”,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IC photo或圖蟲創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