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糖尿病合併血脂異常專家共識:他汀增加糖尿病風險,但獲益已得到充分肯定

中國糖尿病合併血脂異常專家共識:他汀增加糖尿病風險,但獲益已得到充分肯定

2型糖尿病患者合併血脂異常,可進一步增加大血管和微血管併發症的風險。近期,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根據中國患者的疾病特點,修訂了2011年版的《中國2型糖尿病合併血脂異常防治專家共識》。

相較於2011版《專家共識》,共識中的更新內容如下:

共識指出,基於療效、耐受性及治療費用的考慮,中等強度他汀類藥物治療可使 LDL-C 水平降低30%~50%,適合於我國多數糖尿病合併血脂異常患者。

但是,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可能引起血糖異常,並有增加新發糖尿病的風險。

共識稱,如果有在使用他汀類藥物時出現血糖不良反應,這種反應通常比較小,且可通過調整血糖控制方案減弱,而他汀減少有糖尿病風險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獲益已得到充分肯定。

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他汀治療期間,著重於通過減輕體重或降糖藥物來控制血糖和HbA1c,並提供適當的飲食與運動建議。

共識的其他更新要點如下:

1如果患者甘油三酯>5.6 mmol/L 時,可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首選降甘油三酯藥物治療(如貝特類或高純度魚油),以減少發生急性胰腺炎的風險。

經過中等強度的他汀類藥物治療後,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non-HDL-C)仍不達標者,特別是甘油三酯≥2.3 mmol/L,也可在他汀類藥物治療基礎上加用貝特類藥物,或高純度魚油。

2所有2型糖尿病合併血脂異常患者均應進行生活方式干預,並貫穿治療的全過程。

3飲食中膽固醇攝入量<300 mg/d,飽和脂肪酸攝入量不超過總熱量的10%,反式脂肪酸不超過總熱量的1%

4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應占總能量的50%~60%

5食鹽攝入量控制在<6 g/d,每日堅持30~60 min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每週至少5 d。

6對於腎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推薦蛋白質的攝入量佔供能比的10%~15%,保證優質蛋白質攝入超過50%。

對於有顯性蛋白尿的患者蛋白質攝入量宜限制在每日每千克體重0.8 g。 從腎小球濾過率(GFR)下降起,應實施低蛋白飲食,推薦蛋白質攝入量每日每千克體重0.6 g。

7血脂異常患者的調脂治療在血脂達標後,仍需長期維持治療。

8當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或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2.5或正常上限值,同時總膽紅素正常,可觀察,無需調整劑量;

如血清ALT或AST 2.5~3.0倍正常上限值時,可減量;如血清ALT或AST 3.0倍正常上限時,應停藥;當ALT恢復正常時,可酌情再次加量或換藥。

9在服用他汀類藥物期間出現肌肉不適或無力症狀以及排褐色尿時,應及時監測肌酸激酶,注意排除甲狀腺功能低下、過度運動等導致的肌肉症狀和/或肌酶升高。如果發生或高度懷疑肌炎,應立即停止他汀治療。

10對於國外指南建議非空腹血脂監測,本共識未做推薦。

共識還指出,中國人群血脂控制現狀不容樂觀,據研究顯示,我國人群血清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增高,如無有效的干預措施,在不久的將來,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將飛速增長。

CCMR-3B 研究對全國104 家醫院的25 817 例中國2型糖尿病門診患者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42%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併血脂異常,其中僅有55%的患者接受了調脂治療。四項指標均達標的患者比例僅為12%。CCMR-3B 研究真實地反映了當前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異常患病及控制情況,並提示臨床上應加強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