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抗感染無效,可能是這4個原因!

藥品 肺炎 流感 肺結核 醫學界呼吸頻道 醫學界呼吸頻道 2017-09-10
肺部抗感染無效,可能是這4個原因!

抗感染無效不要怕,讀了此文找原因!

作者丨燕小六

來源丨醫學界呼吸頻道

肺炎的分類有多種方法,從既往的按解剖結構分類(如大葉、小葉、間質性肺炎),慢慢過渡到按疾病獲得的場所來分。如此,肺炎就分出了社區獲得性肺炎(CAP)、醫院獲得性肺炎(HAP)、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等類型。

這樣的分類對治療有一定指導作用。因為獲得場所或環境的不同,會導致感染病原體的不同,增加了疾病診治的複雜性與多樣性,治療方式和效果也大相徑庭。

很多問題看似 “肺炎”,實則不然,可能是肺炎樣的肺病,肺炎樣綜合徵,但卻不是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肺炎,跟感染無關,如肺腎綜合徵、心衰,肺栓塞,ARDS等,甚至肺炎性肺癌。

這些都是感染性疾病診治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的難題。

重治療輕診斷,可能導致抗感染無效

重治療輕診斷的情況依然存在。抗感染無效時,一部分原因就在於診斷錯誤。

首先,非感染性疾病也可以表現為肺炎樣疾病,容易和肺部感染混淆。包括肺栓塞、腫瘤引起的阻塞性肺炎、淋巴瘤、隱原性機化性肺炎、血管炎、各種間質性肺疾病、過敏性肺炎、藥物相關的肺疾病、嗜酸性肺炎等。要排除這些疾病,除了常規檢查之外,必要時,應該果斷採取有創檢查。

其次,注意肺部感染是否有局部或全身併發症。如肺炎旁積液、膿胸、肺膿腫、壞死性肺炎、ARDS、靜脈炎、敗血症及轉移性膿腫等。

另外,還應考慮特殊病原體的肺外損害。目前認為這可能與免疫介導的損傷有關。以肺炎支原體為例,肺炎支原體抗原與心、肝、肺、腦、腎、平滑肌等組織存在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後產生相應的抗原抗體複合物,引起相應臟器的損害表現。

定植與感染要區別對待

培養檢出的病原菌,有可能是定植菌,而非感染病原菌。常見耐藥菌多是條件致病菌,在體外很容易生長,因而易於培養檢出,而有的致病菌因難以體外存活和生長,檢出率降低。

如鮑曼不動桿菌是人體正常菌群之一。很多痰培養出的鮑曼不動桿菌超過70%-80%,不需要抗菌藥物治療。因為其固有耐藥性,加之抗菌藥使用後篩選出來耐藥鮑曼不動桿菌,但多是定植菌,並不引起患者的感染症狀。

抗感染≠大開殺戒

有時,患者抗感染效果不好、病情加重,就上“大萬能”,甚至加上“伏立康唑+抗癆”,以全面殺菌。這是非常錯誤的。很多研究證明,抗生素使用存在附加損害,如篩選出耐藥、破壞人體微生態平衡及局部免疫屏障的破壞等。

以社區獲得性肺炎為例,不首先考慮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CA-MRSA)。2008年,華西醫院範紅教授等通過基因分型檢測了318株MRSA,結果僅發現了3例由社區獲得性MRSA(CA-MRSA)引起的,且均為皮膚軟組織感染,而非肺部感染來源。2012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檢驗科王輝教授等人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結果。這也提示我們,若無基礎疾病的CAP患者,初始治療不應濫用萬古黴素。

抗感染效果不佳時,首先考慮起始治療是否恰當:有沒有覆蓋目標病原體,是否考慮到病原體耐藥性,藥物通透性等問題。藥物通透性差、給藥劑量或頻率不足,血濃度或組織濃度不能達到治療要求,也會導致抗感染效果不佳。

其次,有沒有忽略細菌以外的特殊病原體感染,如結核分枝桿菌、真菌、病毒、非典型病原體、寄生蟲等。且CAP中重疊感染髮生率很高。有數據顯示,約20%-25%的肺部感染患者可能與結核或合併結核有關。

肺部抗感染無效,可能是這4個原因!

再次,流感爆發季節,要考慮到病毒性肺炎的可能。目前,我們對病毒性肺炎缺少特別有效的診斷標準。非免疫缺陷青少年和成人若滿足下列條件,可進行臨鑑別診斷:1.季節性(11、12、1、2、3月);2.白細胞<10×109/L;3.CRP<80mg/L;4PCT<0.8ng/ml;5.CK>200U/L;6.影像學表現為雙側斑片狀或毛玻璃浸潤影。

同時,病毒性肺炎進展迅猛,死亡風險高,應該每天評估病情,密切觀察。

《2016社區獲得性肺炎(CAP)指南》還提示,在流感流行季節,對懷疑流感病毒感染的CAP患者,即使發病時間超過48小時,推薦常規進行流感病毒抗原或者核酸治療,並應積極應用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抗病毒治療,不必等待流感病源檢查結果。

還要提醒的是,頻繁更換抗生素,容易導致延誤診治及耐藥性增加。過度濫用新型喹諾酮類藥物,可能導致延誤肺結核的診斷。

輔助治療也很重要

輔助治療+優質護理,是提高抗感染治療效果的必要手段。

局部痰、膿引流若不及時處理,可能併發肺外感染。未控制的糖尿病、心臟病、肝腎疾病、排痰障礙、反覆誤吸等,會加重免疫功能受損,加大抗感染難度。相應護理措施都要積極跟上。

有效的院內感染防護能減少繼發院內感染的機率。同時,氧療、營養支持等抗感染以外的輔助治療,必不可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