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去醫院看病,醫生要給驗血?——讀懂白細胞

藥品 健康 郎中傻根兒 2017-07-31

每次去醫院看病,醫生都要給我們開化驗單,化驗一個叫血常規的東西。

所謂血常規,全名叫血液常規檢查,也就是血液最簡單的一些檢查,包括白細胞(具體還分為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紅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以及其他一些項目。通過化驗血常規,可以瞭解到一些什麼信息呢?

我們今天來重點了解一下白細胞。

白細胞,醫學代碼為WBC,白細胞可是個好東西,如果把你的身體比喻為一個國家,那麼白細胞就是保衛這個國家的戰士,說到這裡,朋友們就有些不理解了,因為我們常常聽醫生拿著我們人化驗單說:“你白細胞升高了,超過了正常範圍,要使用抗生素,把白細胞降到正常範圍!”,既然白細胞是個好東西,為什麼會超標,應該越多越好啊,為什麼醫生要給我們降到正常範圍呢?

為什麼去醫院看病,醫生要給驗血?——讀懂白細胞

白細胞的職責是消滅細菌的,當我們身體不小心有細菌或者病毒入侵,我們就會生病,也就是常說的感染性疾病,並且不生病的時候,我們的血液中就有一定數量的白細胞在巡邏站崗,它們也分為信號兵、實戰兵。

如果入侵者是細菌,白細胞就會順著血流漂洋過海來到有細菌的地方,把細菌吞噬掉,同時信號兵會發送信號給身體,告訴身體發現敵情,請求支援,於是身體就會馬上通過造血系統大量增殖白細胞,以超出平常數量的白細胞輸送到血液中,去支援前線。這個時候,我們化驗一下白細胞,會發現我們血液中的白細胞是超出正常數量的。

而如果入侵的是病毒,白細胞對此是無動於衷的,也就是數量不增多,白細胞是普通士兵,病毒類似於敵方的特務,很難對付,必須派特種兵(抗體)才能對付。這個知識這裡不多敘述。

可見白細胞對我們是有好處的,既然我們有白細胞,為什麼還要用藥治療呢,這是因為很多時候,敵人太強大,僅僅靠白細胞無能為力,必須藉助外力“國際援助”(抗菌藥物,也叫抗生素)來和白細胞一起殺滅細菌。細菌消滅了,白細胞數量也就恢復正常了。所以抗生素是消滅細菌的,不是直接降低白細胞數量的。當然,不排除某些藥物是直接降低白細胞數量的,這屬於此類藥物的副作用,是個例外。

說到這裡,我們為什麼要化驗血常規呢?就是為了簡單得區別一下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那麼我們直接化驗室細菌或者病毒不就行了嗎?說實話,這個目前在技術上有一定的困難,直接化驗室細菌或者病毒不是沒有辦法,細菌培養、病毒分離都需要時間,要以幾天來計算,而化驗一個血常規,只需要分分鐘,進而通過白細胞的數量來間接反映是細菌還是病毒感染,為我們的治療指明方向,必須立刻馬上治療,而等待細菌培養、病毒分離的結果,病人早病入膏肓了。是細菌感染,嚴重者我們使用抗生素協助白細胞抗敵;是病毒感染,基本上無特效藥,大部分聽天由命,順其自然,好在病毒感染絕大部分疾病通過我們自身抗體的反抗都能自愈,除了少數乙肝、艾滋病等很難痊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