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

歲月如梭,我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不斷向前,很少有人願意回過頭去看看曾經的足跡。多少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支熟悉而親切的車隊。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幾十年來,在陽泉市公開的可查閱的所有官方文獻中,上海402車隊駐紮陽泉26年這段史實,幾乎找不到哪怕是蛛絲馬跡的記載。

這次上海402車隊“回鄉省親”之旅,喚醒了我那段塵封近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在上海402車隊師傅及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的幫助下,我四處收集資料,伏案奮筆疾書,寫下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較為全面概括上海402車隊歷史的史料性文章,以此紀念那段奉獻青春年華的美好歲月,以此致敬上海402車隊、致敬上海汽車運輸工人、致敬上海人民!

"

歲月如梭,我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不斷向前,很少有人願意回過頭去看看曾經的足跡。多少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支熟悉而親切的車隊。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幾十年來,在陽泉市公開的可查閱的所有官方文獻中,上海402車隊駐紮陽泉26年這段史實,幾乎找不到哪怕是蛛絲馬跡的記載。

這次上海402車隊“回鄉省親”之旅,喚醒了我那段塵封近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在上海402車隊師傅及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的幫助下,我四處收集資料,伏案奮筆疾書,寫下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較為全面概括上海402車隊歷史的史料性文章,以此紀念那段奉獻青春年華的美好歲月,以此致敬上海402車隊、致敬上海汽車運輸工人、致敬上海人民!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運煤車輛與陽泉市白羊墅煤礦職工俱樂部(張文平 製作)

勞動光榮,成就夢想;勞動者偉大,創造歷史。在這個春光明媚的五月,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裡,山西省陽泉市迎來了一批來自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勞動者——曾經為陽泉經濟文化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原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402汽車大隊的部分職工及其家屬。

"

歲月如梭,我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不斷向前,很少有人願意回過頭去看看曾經的足跡。多少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支熟悉而親切的車隊。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幾十年來,在陽泉市公開的可查閱的所有官方文獻中,上海402車隊駐紮陽泉26年這段史實,幾乎找不到哪怕是蛛絲馬跡的記載。

這次上海402車隊“回鄉省親”之旅,喚醒了我那段塵封近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在上海402車隊師傅及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的幫助下,我四處收集資料,伏案奮筆疾書,寫下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較為全面概括上海402車隊歷史的史料性文章,以此紀念那段奉獻青春年華的美好歲月,以此致敬上海402車隊、致敬上海汽車運輸工人、致敬上海人民!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運煤車輛與陽泉市白羊墅煤礦職工俱樂部(張文平 製作)

勞動光榮,成就夢想;勞動者偉大,創造歷史。在這個春光明媚的五月,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裡,山西省陽泉市迎來了一批來自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勞動者——曾經為陽泉經濟文化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原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402汽車大隊的部分職工及其家屬。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19年5月10日,上海402車隊部分職工自發組成“回鄉省親團”,千里迢迢重返故地(張愛玲 拍攝)

20世紀60年代初,為了支援陽泉市搶運存煤,也為了自己家鄉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一大批上海汽車運輸工人告別父老鄉親,從繁華富庶的黃浦江畔,來到閉塞落後的太行山區駐紮,這一紮,就是整整26年。26年間,上海402車隊與陽泉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上海家”。

馬車拉出來的陽泉

我們常說,陽泉是一座火車拉出來的城市,事實上,陽泉也是馬車拉出來。

20世紀50年代,陽泉工業,特別是煤炭工業發展較快,但是運輸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全市各地方煤礦產出的煤炭,只能依靠當年新組建的山西省聯運公司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眾運輸力量——馬車,進行外運。1951年9月,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400餘輛,擔負陽泉各煤礦、陽泉鐵廠至小南坑火車站的煤炭和礦石運輸任務,另外組織群運馬車300多輛,擔負平定各煤礦至白羊墅火車站的煤炭運輸任務。1952年一季度,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900多輛,到四季度增至1200多輛,1952年全年完成貨運量879643噸,其中,煤炭運量佔到了70%以上。

"

歲月如梭,我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不斷向前,很少有人願意回過頭去看看曾經的足跡。多少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支熟悉而親切的車隊。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幾十年來,在陽泉市公開的可查閱的所有官方文獻中,上海402車隊駐紮陽泉26年這段史實,幾乎找不到哪怕是蛛絲馬跡的記載。

這次上海402車隊“回鄉省親”之旅,喚醒了我那段塵封近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在上海402車隊師傅及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的幫助下,我四處收集資料,伏案奮筆疾書,寫下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較為全面概括上海402車隊歷史的史料性文章,以此紀念那段奉獻青春年華的美好歲月,以此致敬上海402車隊、致敬上海汽車運輸工人、致敬上海人民!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運煤車輛與陽泉市白羊墅煤礦職工俱樂部(張文平 製作)

勞動光榮,成就夢想;勞動者偉大,創造歷史。在這個春光明媚的五月,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裡,山西省陽泉市迎來了一批來自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勞動者——曾經為陽泉經濟文化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原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402汽車大隊的部分職工及其家屬。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19年5月10日,上海402車隊部分職工自發組成“回鄉省親團”,千里迢迢重返故地(張愛玲 拍攝)

20世紀60年代初,為了支援陽泉市搶運存煤,也為了自己家鄉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一大批上海汽車運輸工人告別父老鄉親,從繁華富庶的黃浦江畔,來到閉塞落後的太行山區駐紮,這一紮,就是整整26年。26年間,上海402車隊與陽泉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上海家”。

馬車拉出來的陽泉

我們常說,陽泉是一座火車拉出來的城市,事實上,陽泉也是馬車拉出來。

20世紀50年代,陽泉工業,特別是煤炭工業發展較快,但是運輸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全市各地方煤礦產出的煤炭,只能依靠當年新組建的山西省聯運公司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眾運輸力量——馬車,進行外運。1951年9月,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400餘輛,擔負陽泉各煤礦、陽泉鐵廠至小南坑火車站的煤炭和礦石運輸任務,另外組織群運馬車300多輛,擔負平定各煤礦至白羊墅火車站的煤炭運輸任務。1952年一季度,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900多輛,到四季度增至1200多輛,1952年全年完成貨運量879643噸,其中,煤炭運量佔到了70%以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陽泉煤炭運輸主要靠畜力拉運(原陽泉市煤炭工業局檔案資料)

我市的煤炭運輸力量除了陽泉聯運公司的群運馬車之外,各地方煤礦在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後,依靠自身力量,紛紛成立了馬車運輸隊,其中時間比較早、規模比較大、運輸能力較強的是白羊墅煤礦。

始建於1947年的白羊墅煤礦,初名建平煤礦,是接收整合了部隊和平定機關9個小煤窯組建而成的;1952年歸榆次專區管轄,命名為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1962年歸陽泉市管轄,命名為陽泉市白羊墅煤礦。文革期間,白羊墅煤礦一度改稱東方紅煤礦。由於種種原因,到1958年白羊墅煤礦僅保留了泊裡、小河兩個礦井,擁有職工1353人。

"

歲月如梭,我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不斷向前,很少有人願意回過頭去看看曾經的足跡。多少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支熟悉而親切的車隊。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幾十年來,在陽泉市公開的可查閱的所有官方文獻中,上海402車隊駐紮陽泉26年這段史實,幾乎找不到哪怕是蛛絲馬跡的記載。

這次上海402車隊“回鄉省親”之旅,喚醒了我那段塵封近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在上海402車隊師傅及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的幫助下,我四處收集資料,伏案奮筆疾書,寫下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較為全面概括上海402車隊歷史的史料性文章,以此紀念那段奉獻青春年華的美好歲月,以此致敬上海402車隊、致敬上海汽車運輸工人、致敬上海人民!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運煤車輛與陽泉市白羊墅煤礦職工俱樂部(張文平 製作)

勞動光榮,成就夢想;勞動者偉大,創造歷史。在這個春光明媚的五月,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裡,山西省陽泉市迎來了一批來自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勞動者——曾經為陽泉經濟文化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原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402汽車大隊的部分職工及其家屬。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19年5月10日,上海402車隊部分職工自發組成“回鄉省親團”,千里迢迢重返故地(張愛玲 拍攝)

20世紀60年代初,為了支援陽泉市搶運存煤,也為了自己家鄉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一大批上海汽車運輸工人告別父老鄉親,從繁華富庶的黃浦江畔,來到閉塞落後的太行山區駐紮,這一紮,就是整整26年。26年間,上海402車隊與陽泉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上海家”。

馬車拉出來的陽泉

我們常說,陽泉是一座火車拉出來的城市,事實上,陽泉也是馬車拉出來。

20世紀50年代,陽泉工業,特別是煤炭工業發展較快,但是運輸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全市各地方煤礦產出的煤炭,只能依靠當年新組建的山西省聯運公司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眾運輸力量——馬車,進行外運。1951年9月,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400餘輛,擔負陽泉各煤礦、陽泉鐵廠至小南坑火車站的煤炭和礦石運輸任務,另外組織群運馬車300多輛,擔負平定各煤礦至白羊墅火車站的煤炭運輸任務。1952年一季度,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900多輛,到四季度增至1200多輛,1952年全年完成貨運量879643噸,其中,煤炭運量佔到了70%以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陽泉煤炭運輸主要靠畜力拉運(原陽泉市煤炭工業局檔案資料)

我市的煤炭運輸力量除了陽泉聯運公司的群運馬車之外,各地方煤礦在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後,依靠自身力量,紛紛成立了馬車運輸隊,其中時間比較早、規模比較大、運輸能力較強的是白羊墅煤礦。

始建於1947年的白羊墅煤礦,初名建平煤礦,是接收整合了部隊和平定機關9個小煤窯組建而成的;1952年歸榆次專區管轄,命名為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1962年歸陽泉市管轄,命名為陽泉市白羊墅煤礦。文革期間,白羊墅煤礦一度改稱東方紅煤礦。由於種種原因,到1958年白羊墅煤礦僅保留了泊裡、小河兩個礦井,擁有職工1353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山西省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職工佩戴的胸章(張素平 提供)

1952年,白羊墅煤礦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等不靠,不向上級伸手,自湊資金,立了馬車運輸隊,擁有馬車近30輛,後逐步發展到了50多輛,併成立了三個運輸小隊。同時,投資10萬元,修建了坑口至白羊墅火車站的運煤公路。每天天剛亮,煤礦坑口那條坡陡彎多的鄉村土路上,就會響起一串串清脆的鈴鐺聲,還有“叭叭”的馬鞭聲和車把式洪亮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甚是好聽。在通往白羊墅火車站的路上,幾十架馬車蜿蜒數十里,車後揚起的陣陣煙塵經久不絕,彷彿一條長龍盤旋在雲霧中,蔚為壯觀。

向外地求援搶運存煤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純樸年代,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幹勁十足地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中。煤炭作為共和國的工業的糧食,一時間需求量非常巨大。由於煤礦生產任務不斷加大,對運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特別是1958年至1960年的“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日用品缺乏,市場供應十分緊張。“一煤獨大”的陽泉,則困難更為突出。

"

歲月如梭,我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不斷向前,很少有人願意回過頭去看看曾經的足跡。多少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支熟悉而親切的車隊。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幾十年來,在陽泉市公開的可查閱的所有官方文獻中,上海402車隊駐紮陽泉26年這段史實,幾乎找不到哪怕是蛛絲馬跡的記載。

這次上海402車隊“回鄉省親”之旅,喚醒了我那段塵封近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在上海402車隊師傅及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的幫助下,我四處收集資料,伏案奮筆疾書,寫下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較為全面概括上海402車隊歷史的史料性文章,以此紀念那段奉獻青春年華的美好歲月,以此致敬上海402車隊、致敬上海汽車運輸工人、致敬上海人民!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運煤車輛與陽泉市白羊墅煤礦職工俱樂部(張文平 製作)

勞動光榮,成就夢想;勞動者偉大,創造歷史。在這個春光明媚的五月,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裡,山西省陽泉市迎來了一批來自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勞動者——曾經為陽泉經濟文化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原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402汽車大隊的部分職工及其家屬。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19年5月10日,上海402車隊部分職工自發組成“回鄉省親團”,千里迢迢重返故地(張愛玲 拍攝)

20世紀60年代初,為了支援陽泉市搶運存煤,也為了自己家鄉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一大批上海汽車運輸工人告別父老鄉親,從繁華富庶的黃浦江畔,來到閉塞落後的太行山區駐紮,這一紮,就是整整26年。26年間,上海402車隊與陽泉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上海家”。

馬車拉出來的陽泉

我們常說,陽泉是一座火車拉出來的城市,事實上,陽泉也是馬車拉出來。

20世紀50年代,陽泉工業,特別是煤炭工業發展較快,但是運輸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全市各地方煤礦產出的煤炭,只能依靠當年新組建的山西省聯運公司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眾運輸力量——馬車,進行外運。1951年9月,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400餘輛,擔負陽泉各煤礦、陽泉鐵廠至小南坑火車站的煤炭和礦石運輸任務,另外組織群運馬車300多輛,擔負平定各煤礦至白羊墅火車站的煤炭運輸任務。1952年一季度,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900多輛,到四季度增至1200多輛,1952年全年完成貨運量879643噸,其中,煤炭運量佔到了70%以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陽泉煤炭運輸主要靠畜力拉運(原陽泉市煤炭工業局檔案資料)

我市的煤炭運輸力量除了陽泉聯運公司的群運馬車之外,各地方煤礦在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後,依靠自身力量,紛紛成立了馬車運輸隊,其中時間比較早、規模比較大、運輸能力較強的是白羊墅煤礦。

始建於1947年的白羊墅煤礦,初名建平煤礦,是接收整合了部隊和平定機關9個小煤窯組建而成的;1952年歸榆次專區管轄,命名為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1962年歸陽泉市管轄,命名為陽泉市白羊墅煤礦。文革期間,白羊墅煤礦一度改稱東方紅煤礦。由於種種原因,到1958年白羊墅煤礦僅保留了泊裡、小河兩個礦井,擁有職工1353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山西省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職工佩戴的胸章(張素平 提供)

1952年,白羊墅煤礦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等不靠,不向上級伸手,自湊資金,立了馬車運輸隊,擁有馬車近30輛,後逐步發展到了50多輛,併成立了三個運輸小隊。同時,投資10萬元,修建了坑口至白羊墅火車站的運煤公路。每天天剛亮,煤礦坑口那條坡陡彎多的鄉村土路上,就會響起一串串清脆的鈴鐺聲,還有“叭叭”的馬鞭聲和車把式洪亮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甚是好聽。在通往白羊墅火車站的路上,幾十架馬車蜿蜒數十里,車後揚起的陣陣煙塵經久不絕,彷彿一條長龍盤旋在雲霧中,蔚為壯觀。

向外地求援搶運存煤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純樸年代,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幹勁十足地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中。煤炭作為共和國的工業的糧食,一時間需求量非常巨大。由於煤礦生產任務不斷加大,對運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特別是1958年至1960年的“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日用品缺乏,市場供應十分緊張。“一煤獨大”的陽泉,則困難更為突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9年,上海402車隊駕駛員在陽泉市火車站留影(武定國 提供)

如何渡過難關,陽泉市的領導思來想去,最捷徑的辦法還只能依然在煤上做文章。當時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生產的煤炭由國家統一調配,但是在完成生產計劃後超產的煤炭,允許地方有少量的機動處置權。為此,在省政府的統一安排下,1958年前後,陽泉市政府邀請上海、江蘇、石家莊、青島、天津、武漢等省(市)組織零星的臨時性的汽車運輸隊伍,帶人、帶車、帶油、帶糧到陽泉,開始以自拉煤為主的經濟協作工作。當時雙方並無交換條件,僅由這些省(市)主動向陽泉境內一些煤礦支援機電設備、糧食、肉之類的生產和生活資料。

"

歲月如梭,我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不斷向前,很少有人願意回過頭去看看曾經的足跡。多少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支熟悉而親切的車隊。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幾十年來,在陽泉市公開的可查閱的所有官方文獻中,上海402車隊駐紮陽泉26年這段史實,幾乎找不到哪怕是蛛絲馬跡的記載。

這次上海402車隊“回鄉省親”之旅,喚醒了我那段塵封近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在上海402車隊師傅及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的幫助下,我四處收集資料,伏案奮筆疾書,寫下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較為全面概括上海402車隊歷史的史料性文章,以此紀念那段奉獻青春年華的美好歲月,以此致敬上海402車隊、致敬上海汽車運輸工人、致敬上海人民!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運煤車輛與陽泉市白羊墅煤礦職工俱樂部(張文平 製作)

勞動光榮,成就夢想;勞動者偉大,創造歷史。在這個春光明媚的五月,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裡,山西省陽泉市迎來了一批來自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勞動者——曾經為陽泉經濟文化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原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402汽車大隊的部分職工及其家屬。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19年5月10日,上海402車隊部分職工自發組成“回鄉省親團”,千里迢迢重返故地(張愛玲 拍攝)

20世紀60年代初,為了支援陽泉市搶運存煤,也為了自己家鄉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一大批上海汽車運輸工人告別父老鄉親,從繁華富庶的黃浦江畔,來到閉塞落後的太行山區駐紮,這一紮,就是整整26年。26年間,上海402車隊與陽泉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上海家”。

馬車拉出來的陽泉

我們常說,陽泉是一座火車拉出來的城市,事實上,陽泉也是馬車拉出來。

20世紀50年代,陽泉工業,特別是煤炭工業發展較快,但是運輸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全市各地方煤礦產出的煤炭,只能依靠當年新組建的山西省聯運公司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眾運輸力量——馬車,進行外運。1951年9月,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400餘輛,擔負陽泉各煤礦、陽泉鐵廠至小南坑火車站的煤炭和礦石運輸任務,另外組織群運馬車300多輛,擔負平定各煤礦至白羊墅火車站的煤炭運輸任務。1952年一季度,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900多輛,到四季度增至1200多輛,1952年全年完成貨運量879643噸,其中,煤炭運量佔到了70%以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陽泉煤炭運輸主要靠畜力拉運(原陽泉市煤炭工業局檔案資料)

我市的煤炭運輸力量除了陽泉聯運公司的群運馬車之外,各地方煤礦在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後,依靠自身力量,紛紛成立了馬車運輸隊,其中時間比較早、規模比較大、運輸能力較強的是白羊墅煤礦。

始建於1947年的白羊墅煤礦,初名建平煤礦,是接收整合了部隊和平定機關9個小煤窯組建而成的;1952年歸榆次專區管轄,命名為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1962年歸陽泉市管轄,命名為陽泉市白羊墅煤礦。文革期間,白羊墅煤礦一度改稱東方紅煤礦。由於種種原因,到1958年白羊墅煤礦僅保留了泊裡、小河兩個礦井,擁有職工1353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山西省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職工佩戴的胸章(張素平 提供)

1952年,白羊墅煤礦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等不靠,不向上級伸手,自湊資金,立了馬車運輸隊,擁有馬車近30輛,後逐步發展到了50多輛,併成立了三個運輸小隊。同時,投資10萬元,修建了坑口至白羊墅火車站的運煤公路。每天天剛亮,煤礦坑口那條坡陡彎多的鄉村土路上,就會響起一串串清脆的鈴鐺聲,還有“叭叭”的馬鞭聲和車把式洪亮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甚是好聽。在通往白羊墅火車站的路上,幾十架馬車蜿蜒數十里,車後揚起的陣陣煙塵經久不絕,彷彿一條長龍盤旋在雲霧中,蔚為壯觀。

向外地求援搶運存煤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純樸年代,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幹勁十足地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中。煤炭作為共和國的工業的糧食,一時間需求量非常巨大。由於煤礦生產任務不斷加大,對運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特別是1958年至1960年的“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日用品缺乏,市場供應十分緊張。“一煤獨大”的陽泉,則困難更為突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9年,上海402車隊駕駛員在陽泉市火車站留影(武定國 提供)

如何渡過難關,陽泉市的領導思來想去,最捷徑的辦法還只能依然在煤上做文章。當時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生產的煤炭由國家統一調配,但是在完成生產計劃後超產的煤炭,允許地方有少量的機動處置權。為此,在省政府的統一安排下,1958年前後,陽泉市政府邀請上海、江蘇、石家莊、青島、天津、武漢等省(市)組織零星的臨時性的汽車運輸隊伍,帶人、帶車、帶油、帶糧到陽泉,開始以自拉煤為主的經濟協作工作。當時雙方並無交換條件,僅由這些省(市)主動向陽泉境內一些煤礦支援機電設備、糧食、肉之類的生產和生活資料。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食堂餐具(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收藏)

即便如此,我市各地方煤礦的煤炭外運效率依然十分低下,加之許多煤礦頻頻“放高產”,原煤產量呈井噴式大幅度增長。1958年,白羊墅煤礦掘進進尺11514米,產量36.723萬噸,1959年掘進進尺12093米,產量26.7023萬噸,1960年掘進進尺10987米,產量26.194萬噸,是平常年份的兩三倍。生產出的煤炭長年在煤場堆積如山,運不出去,風化、水衝,乃至自燃。

搶運存煤,成了當時陽泉經濟建設最為緊迫的事情。為此,陽泉市領導就與煤炭供應緊張的上海市協商,議定雙方進行長期“協作”,陽泉向上海輸煤,上海向陽泉輸送生活日用的輕工產品。

上海402車隊入駐陽泉

為了支援部分省市的產煤區搶運存煤,和增加上海的煤炭調入量,確保上海工農業生產需要,根據上海市政府指令,上海市交通運輸局在所屬運輸企業中抽調大批人員、車輛和設備,分赴山西、山東、河南等地,承擔當地的運煤任務。其中駐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的402汽車大隊,駐點運輸服務長達26年,累計運輸調滬煤炭千萬噸。

"

歲月如梭,我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不斷向前,很少有人願意回過頭去看看曾經的足跡。多少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支熟悉而親切的車隊。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幾十年來,在陽泉市公開的可查閱的所有官方文獻中,上海402車隊駐紮陽泉26年這段史實,幾乎找不到哪怕是蛛絲馬跡的記載。

這次上海402車隊“回鄉省親”之旅,喚醒了我那段塵封近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在上海402車隊師傅及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的幫助下,我四處收集資料,伏案奮筆疾書,寫下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較為全面概括上海402車隊歷史的史料性文章,以此紀念那段奉獻青春年華的美好歲月,以此致敬上海402車隊、致敬上海汽車運輸工人、致敬上海人民!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運煤車輛與陽泉市白羊墅煤礦職工俱樂部(張文平 製作)

勞動光榮,成就夢想;勞動者偉大,創造歷史。在這個春光明媚的五月,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裡,山西省陽泉市迎來了一批來自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勞動者——曾經為陽泉經濟文化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原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402汽車大隊的部分職工及其家屬。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19年5月10日,上海402車隊部分職工自發組成“回鄉省親團”,千里迢迢重返故地(張愛玲 拍攝)

20世紀60年代初,為了支援陽泉市搶運存煤,也為了自己家鄉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一大批上海汽車運輸工人告別父老鄉親,從繁華富庶的黃浦江畔,來到閉塞落後的太行山區駐紮,這一紮,就是整整26年。26年間,上海402車隊與陽泉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上海家”。

馬車拉出來的陽泉

我們常說,陽泉是一座火車拉出來的城市,事實上,陽泉也是馬車拉出來。

20世紀50年代,陽泉工業,特別是煤炭工業發展較快,但是運輸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全市各地方煤礦產出的煤炭,只能依靠當年新組建的山西省聯運公司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眾運輸力量——馬車,進行外運。1951年9月,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400餘輛,擔負陽泉各煤礦、陽泉鐵廠至小南坑火車站的煤炭和礦石運輸任務,另外組織群運馬車300多輛,擔負平定各煤礦至白羊墅火車站的煤炭運輸任務。1952年一季度,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900多輛,到四季度增至1200多輛,1952年全年完成貨運量879643噸,其中,煤炭運量佔到了70%以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陽泉煤炭運輸主要靠畜力拉運(原陽泉市煤炭工業局檔案資料)

我市的煤炭運輸力量除了陽泉聯運公司的群運馬車之外,各地方煤礦在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後,依靠自身力量,紛紛成立了馬車運輸隊,其中時間比較早、規模比較大、運輸能力較強的是白羊墅煤礦。

始建於1947年的白羊墅煤礦,初名建平煤礦,是接收整合了部隊和平定機關9個小煤窯組建而成的;1952年歸榆次專區管轄,命名為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1962年歸陽泉市管轄,命名為陽泉市白羊墅煤礦。文革期間,白羊墅煤礦一度改稱東方紅煤礦。由於種種原因,到1958年白羊墅煤礦僅保留了泊裡、小河兩個礦井,擁有職工1353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山西省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職工佩戴的胸章(張素平 提供)

1952年,白羊墅煤礦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等不靠,不向上級伸手,自湊資金,立了馬車運輸隊,擁有馬車近30輛,後逐步發展到了50多輛,併成立了三個運輸小隊。同時,投資10萬元,修建了坑口至白羊墅火車站的運煤公路。每天天剛亮,煤礦坑口那條坡陡彎多的鄉村土路上,就會響起一串串清脆的鈴鐺聲,還有“叭叭”的馬鞭聲和車把式洪亮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甚是好聽。在通往白羊墅火車站的路上,幾十架馬車蜿蜒數十里,車後揚起的陣陣煙塵經久不絕,彷彿一條長龍盤旋在雲霧中,蔚為壯觀。

向外地求援搶運存煤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純樸年代,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幹勁十足地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中。煤炭作為共和國的工業的糧食,一時間需求量非常巨大。由於煤礦生產任務不斷加大,對運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特別是1958年至1960年的“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日用品缺乏,市場供應十分緊張。“一煤獨大”的陽泉,則困難更為突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9年,上海402車隊駕駛員在陽泉市火車站留影(武定國 提供)

如何渡過難關,陽泉市的領導思來想去,最捷徑的辦法還只能依然在煤上做文章。當時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生產的煤炭由國家統一調配,但是在完成生產計劃後超產的煤炭,允許地方有少量的機動處置權。為此,在省政府的統一安排下,1958年前後,陽泉市政府邀請上海、江蘇、石家莊、青島、天津、武漢等省(市)組織零星的臨時性的汽車運輸隊伍,帶人、帶車、帶油、帶糧到陽泉,開始以自拉煤為主的經濟協作工作。當時雙方並無交換條件,僅由這些省(市)主動向陽泉境內一些煤礦支援機電設備、糧食、肉之類的生產和生活資料。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食堂餐具(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收藏)

即便如此,我市各地方煤礦的煤炭外運效率依然十分低下,加之許多煤礦頻頻“放高產”,原煤產量呈井噴式大幅度增長。1958年,白羊墅煤礦掘進進尺11514米,產量36.723萬噸,1959年掘進進尺12093米,產量26.7023萬噸,1960年掘進進尺10987米,產量26.194萬噸,是平常年份的兩三倍。生產出的煤炭長年在煤場堆積如山,運不出去,風化、水衝,乃至自燃。

搶運存煤,成了當時陽泉經濟建設最為緊迫的事情。為此,陽泉市領導就與煤炭供應緊張的上海市協商,議定雙方進行長期“協作”,陽泉向上海輸煤,上海向陽泉輸送生活日用的輕工產品。

上海402車隊入駐陽泉

為了支援部分省市的產煤區搶運存煤,和增加上海的煤炭調入量,確保上海工農業生產需要,根據上海市政府指令,上海市交通運輸局在所屬運輸企業中抽調大批人員、車輛和設備,分赴山西、山東、河南等地,承擔當地的運煤任務。其中駐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的402汽車大隊,駐點運輸服務長達26年,累計運輸調滬煤炭千萬噸。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職工宿舍(張文平 拍攝)

據原上海市402汽車運輸大隊部分職工回憶,402車隊由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組建於1960年7月間,1965年由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接管,隊部設址山西省陽泉市義井鎮瀑裡村白羊墅煤礦礦區內,屬調滬煤運輸點。最初,沒有修理車間,車子壞了,就在寒風中烈日下維修;職工宿舍、辦公室都非常簡陋,吃的是玉米麵、土豆,條件極為艱苦。

"

歲月如梭,我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不斷向前,很少有人願意回過頭去看看曾經的足跡。多少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支熟悉而親切的車隊。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幾十年來,在陽泉市公開的可查閱的所有官方文獻中,上海402車隊駐紮陽泉26年這段史實,幾乎找不到哪怕是蛛絲馬跡的記載。

這次上海402車隊“回鄉省親”之旅,喚醒了我那段塵封近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在上海402車隊師傅及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的幫助下,我四處收集資料,伏案奮筆疾書,寫下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較為全面概括上海402車隊歷史的史料性文章,以此紀念那段奉獻青春年華的美好歲月,以此致敬上海402車隊、致敬上海汽車運輸工人、致敬上海人民!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運煤車輛與陽泉市白羊墅煤礦職工俱樂部(張文平 製作)

勞動光榮,成就夢想;勞動者偉大,創造歷史。在這個春光明媚的五月,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裡,山西省陽泉市迎來了一批來自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勞動者——曾經為陽泉經濟文化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原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402汽車大隊的部分職工及其家屬。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19年5月10日,上海402車隊部分職工自發組成“回鄉省親團”,千里迢迢重返故地(張愛玲 拍攝)

20世紀60年代初,為了支援陽泉市搶運存煤,也為了自己家鄉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一大批上海汽車運輸工人告別父老鄉親,從繁華富庶的黃浦江畔,來到閉塞落後的太行山區駐紮,這一紮,就是整整26年。26年間,上海402車隊與陽泉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上海家”。

馬車拉出來的陽泉

我們常說,陽泉是一座火車拉出來的城市,事實上,陽泉也是馬車拉出來。

20世紀50年代,陽泉工業,特別是煤炭工業發展較快,但是運輸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全市各地方煤礦產出的煤炭,只能依靠當年新組建的山西省聯運公司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眾運輸力量——馬車,進行外運。1951年9月,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400餘輛,擔負陽泉各煤礦、陽泉鐵廠至小南坑火車站的煤炭和礦石運輸任務,另外組織群運馬車300多輛,擔負平定各煤礦至白羊墅火車站的煤炭運輸任務。1952年一季度,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900多輛,到四季度增至1200多輛,1952年全年完成貨運量879643噸,其中,煤炭運量佔到了70%以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陽泉煤炭運輸主要靠畜力拉運(原陽泉市煤炭工業局檔案資料)

我市的煤炭運輸力量除了陽泉聯運公司的群運馬車之外,各地方煤礦在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後,依靠自身力量,紛紛成立了馬車運輸隊,其中時間比較早、規模比較大、運輸能力較強的是白羊墅煤礦。

始建於1947年的白羊墅煤礦,初名建平煤礦,是接收整合了部隊和平定機關9個小煤窯組建而成的;1952年歸榆次專區管轄,命名為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1962年歸陽泉市管轄,命名為陽泉市白羊墅煤礦。文革期間,白羊墅煤礦一度改稱東方紅煤礦。由於種種原因,到1958年白羊墅煤礦僅保留了泊裡、小河兩個礦井,擁有職工1353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山西省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職工佩戴的胸章(張素平 提供)

1952年,白羊墅煤礦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等不靠,不向上級伸手,自湊資金,立了馬車運輸隊,擁有馬車近30輛,後逐步發展到了50多輛,併成立了三個運輸小隊。同時,投資10萬元,修建了坑口至白羊墅火車站的運煤公路。每天天剛亮,煤礦坑口那條坡陡彎多的鄉村土路上,就會響起一串串清脆的鈴鐺聲,還有“叭叭”的馬鞭聲和車把式洪亮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甚是好聽。在通往白羊墅火車站的路上,幾十架馬車蜿蜒數十里,車後揚起的陣陣煙塵經久不絕,彷彿一條長龍盤旋在雲霧中,蔚為壯觀。

向外地求援搶運存煤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純樸年代,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幹勁十足地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中。煤炭作為共和國的工業的糧食,一時間需求量非常巨大。由於煤礦生產任務不斷加大,對運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特別是1958年至1960年的“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日用品缺乏,市場供應十分緊張。“一煤獨大”的陽泉,則困難更為突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9年,上海402車隊駕駛員在陽泉市火車站留影(武定國 提供)

如何渡過難關,陽泉市的領導思來想去,最捷徑的辦法還只能依然在煤上做文章。當時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生產的煤炭由國家統一調配,但是在完成生產計劃後超產的煤炭,允許地方有少量的機動處置權。為此,在省政府的統一安排下,1958年前後,陽泉市政府邀請上海、江蘇、石家莊、青島、天津、武漢等省(市)組織零星的臨時性的汽車運輸隊伍,帶人、帶車、帶油、帶糧到陽泉,開始以自拉煤為主的經濟協作工作。當時雙方並無交換條件,僅由這些省(市)主動向陽泉境內一些煤礦支援機電設備、糧食、肉之類的生產和生活資料。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食堂餐具(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收藏)

即便如此,我市各地方煤礦的煤炭外運效率依然十分低下,加之許多煤礦頻頻“放高產”,原煤產量呈井噴式大幅度增長。1958年,白羊墅煤礦掘進進尺11514米,產量36.723萬噸,1959年掘進進尺12093米,產量26.7023萬噸,1960年掘進進尺10987米,產量26.194萬噸,是平常年份的兩三倍。生產出的煤炭長年在煤場堆積如山,運不出去,風化、水衝,乃至自燃。

搶運存煤,成了當時陽泉經濟建設最為緊迫的事情。為此,陽泉市領導就與煤炭供應緊張的上海市協商,議定雙方進行長期“協作”,陽泉向上海輸煤,上海向陽泉輸送生活日用的輕工產品。

上海402車隊入駐陽泉

為了支援部分省市的產煤區搶運存煤,和增加上海的煤炭調入量,確保上海工農業生產需要,根據上海市政府指令,上海市交通運輸局在所屬運輸企業中抽調大批人員、車輛和設備,分赴山西、山東、河南等地,承擔當地的運煤任務。其中駐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的402汽車大隊,駐點運輸服務長達26年,累計運輸調滬煤炭千萬噸。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職工宿舍(張文平 拍攝)

據原上海市402汽車運輸大隊部分職工回憶,402車隊由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組建於1960年7月間,1965年由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接管,隊部設址山西省陽泉市義井鎮瀑裡村白羊墅煤礦礦區內,屬調滬煤運輸點。最初,沒有修理車間,車子壞了,就在寒風中烈日下維修;職工宿舍、辦公室都非常簡陋,吃的是玉米麵、土豆,條件極為艱苦。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修理車間(張文平 拍攝)

1960年7月底,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汽車30輛、職工156人抵陽泉駐紮。同年8月2日大隊正式成立,並投入營運。分設漢河溝礦、同意礦、新城礦等3個車輛停駐點。初運送該3個點煤炭至白羊墅火車站發運回滬,運距分別為6、13、17公里。

"

歲月如梭,我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不斷向前,很少有人願意回過頭去看看曾經的足跡。多少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支熟悉而親切的車隊。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幾十年來,在陽泉市公開的可查閱的所有官方文獻中,上海402車隊駐紮陽泉26年這段史實,幾乎找不到哪怕是蛛絲馬跡的記載。

這次上海402車隊“回鄉省親”之旅,喚醒了我那段塵封近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在上海402車隊師傅及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的幫助下,我四處收集資料,伏案奮筆疾書,寫下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較為全面概括上海402車隊歷史的史料性文章,以此紀念那段奉獻青春年華的美好歲月,以此致敬上海402車隊、致敬上海汽車運輸工人、致敬上海人民!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運煤車輛與陽泉市白羊墅煤礦職工俱樂部(張文平 製作)

勞動光榮,成就夢想;勞動者偉大,創造歷史。在這個春光明媚的五月,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裡,山西省陽泉市迎來了一批來自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勞動者——曾經為陽泉經濟文化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原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402汽車大隊的部分職工及其家屬。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19年5月10日,上海402車隊部分職工自發組成“回鄉省親團”,千里迢迢重返故地(張愛玲 拍攝)

20世紀60年代初,為了支援陽泉市搶運存煤,也為了自己家鄉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一大批上海汽車運輸工人告別父老鄉親,從繁華富庶的黃浦江畔,來到閉塞落後的太行山區駐紮,這一紮,就是整整26年。26年間,上海402車隊與陽泉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上海家”。

馬車拉出來的陽泉

我們常說,陽泉是一座火車拉出來的城市,事實上,陽泉也是馬車拉出來。

20世紀50年代,陽泉工業,特別是煤炭工業發展較快,但是運輸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全市各地方煤礦產出的煤炭,只能依靠當年新組建的山西省聯運公司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眾運輸力量——馬車,進行外運。1951年9月,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400餘輛,擔負陽泉各煤礦、陽泉鐵廠至小南坑火車站的煤炭和礦石運輸任務,另外組織群運馬車300多輛,擔負平定各煤礦至白羊墅火車站的煤炭運輸任務。1952年一季度,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900多輛,到四季度增至1200多輛,1952年全年完成貨運量879643噸,其中,煤炭運量佔到了70%以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陽泉煤炭運輸主要靠畜力拉運(原陽泉市煤炭工業局檔案資料)

我市的煤炭運輸力量除了陽泉聯運公司的群運馬車之外,各地方煤礦在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後,依靠自身力量,紛紛成立了馬車運輸隊,其中時間比較早、規模比較大、運輸能力較強的是白羊墅煤礦。

始建於1947年的白羊墅煤礦,初名建平煤礦,是接收整合了部隊和平定機關9個小煤窯組建而成的;1952年歸榆次專區管轄,命名為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1962年歸陽泉市管轄,命名為陽泉市白羊墅煤礦。文革期間,白羊墅煤礦一度改稱東方紅煤礦。由於種種原因,到1958年白羊墅煤礦僅保留了泊裡、小河兩個礦井,擁有職工1353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山西省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職工佩戴的胸章(張素平 提供)

1952年,白羊墅煤礦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等不靠,不向上級伸手,自湊資金,立了馬車運輸隊,擁有馬車近30輛,後逐步發展到了50多輛,併成立了三個運輸小隊。同時,投資10萬元,修建了坑口至白羊墅火車站的運煤公路。每天天剛亮,煤礦坑口那條坡陡彎多的鄉村土路上,就會響起一串串清脆的鈴鐺聲,還有“叭叭”的馬鞭聲和車把式洪亮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甚是好聽。在通往白羊墅火車站的路上,幾十架馬車蜿蜒數十里,車後揚起的陣陣煙塵經久不絕,彷彿一條長龍盤旋在雲霧中,蔚為壯觀。

向外地求援搶運存煤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純樸年代,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幹勁十足地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中。煤炭作為共和國的工業的糧食,一時間需求量非常巨大。由於煤礦生產任務不斷加大,對運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特別是1958年至1960年的“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日用品缺乏,市場供應十分緊張。“一煤獨大”的陽泉,則困難更為突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9年,上海402車隊駕駛員在陽泉市火車站留影(武定國 提供)

如何渡過難關,陽泉市的領導思來想去,最捷徑的辦法還只能依然在煤上做文章。當時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生產的煤炭由國家統一調配,但是在完成生產計劃後超產的煤炭,允許地方有少量的機動處置權。為此,在省政府的統一安排下,1958年前後,陽泉市政府邀請上海、江蘇、石家莊、青島、天津、武漢等省(市)組織零星的臨時性的汽車運輸隊伍,帶人、帶車、帶油、帶糧到陽泉,開始以自拉煤為主的經濟協作工作。當時雙方並無交換條件,僅由這些省(市)主動向陽泉境內一些煤礦支援機電設備、糧食、肉之類的生產和生活資料。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食堂餐具(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收藏)

即便如此,我市各地方煤礦的煤炭外運效率依然十分低下,加之許多煤礦頻頻“放高產”,原煤產量呈井噴式大幅度增長。1958年,白羊墅煤礦掘進進尺11514米,產量36.723萬噸,1959年掘進進尺12093米,產量26.7023萬噸,1960年掘進進尺10987米,產量26.194萬噸,是平常年份的兩三倍。生產出的煤炭長年在煤場堆積如山,運不出去,風化、水衝,乃至自燃。

搶運存煤,成了當時陽泉經濟建設最為緊迫的事情。為此,陽泉市領導就與煤炭供應緊張的上海市協商,議定雙方進行長期“協作”,陽泉向上海輸煤,上海向陽泉輸送生活日用的輕工產品。

上海402車隊入駐陽泉

為了支援部分省市的產煤區搶運存煤,和增加上海的煤炭調入量,確保上海工農業生產需要,根據上海市政府指令,上海市交通運輸局在所屬運輸企業中抽調大批人員、車輛和設備,分赴山西、山東、河南等地,承擔當地的運煤任務。其中駐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的402汽車大隊,駐點運輸服務長達26年,累計運輸調滬煤炭千萬噸。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職工宿舍(張文平 拍攝)

據原上海市402汽車運輸大隊部分職工回憶,402車隊由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組建於1960年7月間,1965年由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接管,隊部設址山西省陽泉市義井鎮瀑裡村白羊墅煤礦礦區內,屬調滬煤運輸點。最初,沒有修理車間,車子壞了,就在寒風中烈日下維修;職工宿舍、辦公室都非常簡陋,吃的是玉米麵、土豆,條件極為艱苦。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修理車間(張文平 拍攝)

1960年7月底,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汽車30輛、職工156人抵陽泉駐紮。同年8月2日大隊正式成立,並投入營運。分設漢河溝礦、同意礦、新城礦等3個車輛停駐點。初運送該3個點煤炭至白羊墅火車站發運回滬,運距分別為6、13、17公里。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隊部辦公室(張文平 拍攝)

至1962年8月,汽車增為67輛(包括上海市輕工業局2輛車),職工增為413人。除上運三場職工外,另有上海市機電局職工124人,輕工業局11人,紡織局、物資局、土方大隊等10餘人,多為運煤裝卸工。

"

歲月如梭,我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不斷向前,很少有人願意回過頭去看看曾經的足跡。多少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支熟悉而親切的車隊。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幾十年來,在陽泉市公開的可查閱的所有官方文獻中,上海402車隊駐紮陽泉26年這段史實,幾乎找不到哪怕是蛛絲馬跡的記載。

這次上海402車隊“回鄉省親”之旅,喚醒了我那段塵封近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在上海402車隊師傅及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的幫助下,我四處收集資料,伏案奮筆疾書,寫下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較為全面概括上海402車隊歷史的史料性文章,以此紀念那段奉獻青春年華的美好歲月,以此致敬上海402車隊、致敬上海汽車運輸工人、致敬上海人民!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運煤車輛與陽泉市白羊墅煤礦職工俱樂部(張文平 製作)

勞動光榮,成就夢想;勞動者偉大,創造歷史。在這個春光明媚的五月,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裡,山西省陽泉市迎來了一批來自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勞動者——曾經為陽泉經濟文化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原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402汽車大隊的部分職工及其家屬。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19年5月10日,上海402車隊部分職工自發組成“回鄉省親團”,千里迢迢重返故地(張愛玲 拍攝)

20世紀60年代初,為了支援陽泉市搶運存煤,也為了自己家鄉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一大批上海汽車運輸工人告別父老鄉親,從繁華富庶的黃浦江畔,來到閉塞落後的太行山區駐紮,這一紮,就是整整26年。26年間,上海402車隊與陽泉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上海家”。

馬車拉出來的陽泉

我們常說,陽泉是一座火車拉出來的城市,事實上,陽泉也是馬車拉出來。

20世紀50年代,陽泉工業,特別是煤炭工業發展較快,但是運輸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全市各地方煤礦產出的煤炭,只能依靠當年新組建的山西省聯運公司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眾運輸力量——馬車,進行外運。1951年9月,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400餘輛,擔負陽泉各煤礦、陽泉鐵廠至小南坑火車站的煤炭和礦石運輸任務,另外組織群運馬車300多輛,擔負平定各煤礦至白羊墅火車站的煤炭運輸任務。1952年一季度,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900多輛,到四季度增至1200多輛,1952年全年完成貨運量879643噸,其中,煤炭運量佔到了70%以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陽泉煤炭運輸主要靠畜力拉運(原陽泉市煤炭工業局檔案資料)

我市的煤炭運輸力量除了陽泉聯運公司的群運馬車之外,各地方煤礦在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後,依靠自身力量,紛紛成立了馬車運輸隊,其中時間比較早、規模比較大、運輸能力較強的是白羊墅煤礦。

始建於1947年的白羊墅煤礦,初名建平煤礦,是接收整合了部隊和平定機關9個小煤窯組建而成的;1952年歸榆次專區管轄,命名為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1962年歸陽泉市管轄,命名為陽泉市白羊墅煤礦。文革期間,白羊墅煤礦一度改稱東方紅煤礦。由於種種原因,到1958年白羊墅煤礦僅保留了泊裡、小河兩個礦井,擁有職工1353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山西省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職工佩戴的胸章(張素平 提供)

1952年,白羊墅煤礦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等不靠,不向上級伸手,自湊資金,立了馬車運輸隊,擁有馬車近30輛,後逐步發展到了50多輛,併成立了三個運輸小隊。同時,投資10萬元,修建了坑口至白羊墅火車站的運煤公路。每天天剛亮,煤礦坑口那條坡陡彎多的鄉村土路上,就會響起一串串清脆的鈴鐺聲,還有“叭叭”的馬鞭聲和車把式洪亮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甚是好聽。在通往白羊墅火車站的路上,幾十架馬車蜿蜒數十里,車後揚起的陣陣煙塵經久不絕,彷彿一條長龍盤旋在雲霧中,蔚為壯觀。

向外地求援搶運存煤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純樸年代,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幹勁十足地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中。煤炭作為共和國的工業的糧食,一時間需求量非常巨大。由於煤礦生產任務不斷加大,對運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特別是1958年至1960年的“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日用品缺乏,市場供應十分緊張。“一煤獨大”的陽泉,則困難更為突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9年,上海402車隊駕駛員在陽泉市火車站留影(武定國 提供)

如何渡過難關,陽泉市的領導思來想去,最捷徑的辦法還只能依然在煤上做文章。當時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生產的煤炭由國家統一調配,但是在完成生產計劃後超產的煤炭,允許地方有少量的機動處置權。為此,在省政府的統一安排下,1958年前後,陽泉市政府邀請上海、江蘇、石家莊、青島、天津、武漢等省(市)組織零星的臨時性的汽車運輸隊伍,帶人、帶車、帶油、帶糧到陽泉,開始以自拉煤為主的經濟協作工作。當時雙方並無交換條件,僅由這些省(市)主動向陽泉境內一些煤礦支援機電設備、糧食、肉之類的生產和生活資料。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食堂餐具(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收藏)

即便如此,我市各地方煤礦的煤炭外運效率依然十分低下,加之許多煤礦頻頻“放高產”,原煤產量呈井噴式大幅度增長。1958年,白羊墅煤礦掘進進尺11514米,產量36.723萬噸,1959年掘進進尺12093米,產量26.7023萬噸,1960年掘進進尺10987米,產量26.194萬噸,是平常年份的兩三倍。生產出的煤炭長年在煤場堆積如山,運不出去,風化、水衝,乃至自燃。

搶運存煤,成了當時陽泉經濟建設最為緊迫的事情。為此,陽泉市領導就與煤炭供應緊張的上海市協商,議定雙方進行長期“協作”,陽泉向上海輸煤,上海向陽泉輸送生活日用的輕工產品。

上海402車隊入駐陽泉

為了支援部分省市的產煤區搶運存煤,和增加上海的煤炭調入量,確保上海工農業生產需要,根據上海市政府指令,上海市交通運輸局在所屬運輸企業中抽調大批人員、車輛和設備,分赴山西、山東、河南等地,承擔當地的運煤任務。其中駐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的402汽車大隊,駐點運輸服務長達26年,累計運輸調滬煤炭千萬噸。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職工宿舍(張文平 拍攝)

據原上海市402汽車運輸大隊部分職工回憶,402車隊由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組建於1960年7月間,1965年由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接管,隊部設址山西省陽泉市義井鎮瀑裡村白羊墅煤礦礦區內,屬調滬煤運輸點。最初,沒有修理車間,車子壞了,就在寒風中烈日下維修;職工宿舍、辦公室都非常簡陋,吃的是玉米麵、土豆,條件極為艱苦。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修理車間(張文平 拍攝)

1960年7月底,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汽車30輛、職工156人抵陽泉駐紮。同年8月2日大隊正式成立,並投入營運。分設漢河溝礦、同意礦、新城礦等3個車輛停駐點。初運送該3個點煤炭至白羊墅火車站發運回滬,運距分別為6、13、17公里。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隊部辦公室(張文平 拍攝)

至1962年8月,汽車增為67輛(包括上海市輕工業局2輛車),職工增為413人。除上運三場職工外,另有上海市機電局職工124人,輕工業局11人,紡織局、物資局、土方大隊等10餘人,多為運煤裝卸工。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6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大門口留影(武定國 提供)

至1963年3月,有28個裝煤點。負責將新城、新村、小河、泊裡、泊裡生產隊、阜山、漢河溝、漢河溝生產隊、同意、冠莊、南莊、桃林溝、柳溝、王家莊、南坳、桑堰、陳家溝、餘積糧溝、上煙裡、下煙裡、小陽泉、甄家莊、三都、南溝等各礦裝運的煤炭送至白羊墅火車站,蔭營裝煤點裝的煤炭運送至蔭營火車站等,運距在3~25公里間。

"

歲月如梭,我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不斷向前,很少有人願意回過頭去看看曾經的足跡。多少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支熟悉而親切的車隊。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幾十年來,在陽泉市公開的可查閱的所有官方文獻中,上海402車隊駐紮陽泉26年這段史實,幾乎找不到哪怕是蛛絲馬跡的記載。

這次上海402車隊“回鄉省親”之旅,喚醒了我那段塵封近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在上海402車隊師傅及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的幫助下,我四處收集資料,伏案奮筆疾書,寫下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較為全面概括上海402車隊歷史的史料性文章,以此紀念那段奉獻青春年華的美好歲月,以此致敬上海402車隊、致敬上海汽車運輸工人、致敬上海人民!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運煤車輛與陽泉市白羊墅煤礦職工俱樂部(張文平 製作)

勞動光榮,成就夢想;勞動者偉大,創造歷史。在這個春光明媚的五月,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裡,山西省陽泉市迎來了一批來自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勞動者——曾經為陽泉經濟文化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原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402汽車大隊的部分職工及其家屬。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19年5月10日,上海402車隊部分職工自發組成“回鄉省親團”,千里迢迢重返故地(張愛玲 拍攝)

20世紀60年代初,為了支援陽泉市搶運存煤,也為了自己家鄉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一大批上海汽車運輸工人告別父老鄉親,從繁華富庶的黃浦江畔,來到閉塞落後的太行山區駐紮,這一紮,就是整整26年。26年間,上海402車隊與陽泉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上海家”。

馬車拉出來的陽泉

我們常說,陽泉是一座火車拉出來的城市,事實上,陽泉也是馬車拉出來。

20世紀50年代,陽泉工業,特別是煤炭工業發展較快,但是運輸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全市各地方煤礦產出的煤炭,只能依靠當年新組建的山西省聯運公司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眾運輸力量——馬車,進行外運。1951年9月,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400餘輛,擔負陽泉各煤礦、陽泉鐵廠至小南坑火車站的煤炭和礦石運輸任務,另外組織群運馬車300多輛,擔負平定各煤礦至白羊墅火車站的煤炭運輸任務。1952年一季度,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900多輛,到四季度增至1200多輛,1952年全年完成貨運量879643噸,其中,煤炭運量佔到了70%以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陽泉煤炭運輸主要靠畜力拉運(原陽泉市煤炭工業局檔案資料)

我市的煤炭運輸力量除了陽泉聯運公司的群運馬車之外,各地方煤礦在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後,依靠自身力量,紛紛成立了馬車運輸隊,其中時間比較早、規模比較大、運輸能力較強的是白羊墅煤礦。

始建於1947年的白羊墅煤礦,初名建平煤礦,是接收整合了部隊和平定機關9個小煤窯組建而成的;1952年歸榆次專區管轄,命名為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1962年歸陽泉市管轄,命名為陽泉市白羊墅煤礦。文革期間,白羊墅煤礦一度改稱東方紅煤礦。由於種種原因,到1958年白羊墅煤礦僅保留了泊裡、小河兩個礦井,擁有職工1353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山西省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職工佩戴的胸章(張素平 提供)

1952年,白羊墅煤礦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等不靠,不向上級伸手,自湊資金,立了馬車運輸隊,擁有馬車近30輛,後逐步發展到了50多輛,併成立了三個運輸小隊。同時,投資10萬元,修建了坑口至白羊墅火車站的運煤公路。每天天剛亮,煤礦坑口那條坡陡彎多的鄉村土路上,就會響起一串串清脆的鈴鐺聲,還有“叭叭”的馬鞭聲和車把式洪亮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甚是好聽。在通往白羊墅火車站的路上,幾十架馬車蜿蜒數十里,車後揚起的陣陣煙塵經久不絕,彷彿一條長龍盤旋在雲霧中,蔚為壯觀。

向外地求援搶運存煤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純樸年代,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幹勁十足地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中。煤炭作為共和國的工業的糧食,一時間需求量非常巨大。由於煤礦生產任務不斷加大,對運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特別是1958年至1960年的“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日用品缺乏,市場供應十分緊張。“一煤獨大”的陽泉,則困難更為突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9年,上海402車隊駕駛員在陽泉市火車站留影(武定國 提供)

如何渡過難關,陽泉市的領導思來想去,最捷徑的辦法還只能依然在煤上做文章。當時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生產的煤炭由國家統一調配,但是在完成生產計劃後超產的煤炭,允許地方有少量的機動處置權。為此,在省政府的統一安排下,1958年前後,陽泉市政府邀請上海、江蘇、石家莊、青島、天津、武漢等省(市)組織零星的臨時性的汽車運輸隊伍,帶人、帶車、帶油、帶糧到陽泉,開始以自拉煤為主的經濟協作工作。當時雙方並無交換條件,僅由這些省(市)主動向陽泉境內一些煤礦支援機電設備、糧食、肉之類的生產和生活資料。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食堂餐具(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收藏)

即便如此,我市各地方煤礦的煤炭外運效率依然十分低下,加之許多煤礦頻頻“放高產”,原煤產量呈井噴式大幅度增長。1958年,白羊墅煤礦掘進進尺11514米,產量36.723萬噸,1959年掘進進尺12093米,產量26.7023萬噸,1960年掘進進尺10987米,產量26.194萬噸,是平常年份的兩三倍。生產出的煤炭長年在煤場堆積如山,運不出去,風化、水衝,乃至自燃。

搶運存煤,成了當時陽泉經濟建設最為緊迫的事情。為此,陽泉市領導就與煤炭供應緊張的上海市協商,議定雙方進行長期“協作”,陽泉向上海輸煤,上海向陽泉輸送生活日用的輕工產品。

上海402車隊入駐陽泉

為了支援部分省市的產煤區搶運存煤,和增加上海的煤炭調入量,確保上海工農業生產需要,根據上海市政府指令,上海市交通運輸局在所屬運輸企業中抽調大批人員、車輛和設備,分赴山西、山東、河南等地,承擔當地的運煤任務。其中駐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的402汽車大隊,駐點運輸服務長達26年,累計運輸調滬煤炭千萬噸。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職工宿舍(張文平 拍攝)

據原上海市402汽車運輸大隊部分職工回憶,402車隊由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組建於1960年7月間,1965年由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接管,隊部設址山西省陽泉市義井鎮瀑裡村白羊墅煤礦礦區內,屬調滬煤運輸點。最初,沒有修理車間,車子壞了,就在寒風中烈日下維修;職工宿舍、辦公室都非常簡陋,吃的是玉米麵、土豆,條件極為艱苦。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修理車間(張文平 拍攝)

1960年7月底,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汽車30輛、職工156人抵陽泉駐紮。同年8月2日大隊正式成立,並投入營運。分設漢河溝礦、同意礦、新城礦等3個車輛停駐點。初運送該3個點煤炭至白羊墅火車站發運回滬,運距分別為6、13、17公里。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隊部辦公室(張文平 拍攝)

至1962年8月,汽車增為67輛(包括上海市輕工業局2輛車),職工增為413人。除上運三場職工外,另有上海市機電局職工124人,輕工業局11人,紡織局、物資局、土方大隊等10餘人,多為運煤裝卸工。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6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大門口留影(武定國 提供)

至1963年3月,有28個裝煤點。負責將新城、新村、小河、泊裡、泊裡生產隊、阜山、漢河溝、漢河溝生產隊、同意、冠莊、南莊、桃林溝、柳溝、王家莊、南坳、桑堰、陳家溝、餘積糧溝、上煙裡、下煙裡、小陽泉、甄家莊、三都、南溝等各礦裝運的煤炭送至白羊墅火車站,蔭營裝煤點裝的煤炭運送至蔭營火車站等,運距在3~25公里間。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停車場(張文平 拍攝)

1963~1984年間,有部分車輛陸續回滬,但是多年來,402車隊營運車輛一直保持在60輛左右。初期,上海402車隊運營車輛為解放牌CA10型卡車,這是一款以蘇聯吉斯150為藍本製造的汽車,它自重3.9噸,裝有90匹馬力、四行程六缸發動機,載重量為4噸,最大時速65公里,是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公路交通運輸工具。1981年前後,全部運營車輛更新為東風EQ140卡車,這種車是在總結了解放牌CA10型載重汽車的生產使用經驗,保留其優點,改進其缺點,在性能方面比解放CA10有大幅提高,是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中型載重汽車。

"

歲月如梭,我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不斷向前,很少有人願意回過頭去看看曾經的足跡。多少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支熟悉而親切的車隊。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幾十年來,在陽泉市公開的可查閱的所有官方文獻中,上海402車隊駐紮陽泉26年這段史實,幾乎找不到哪怕是蛛絲馬跡的記載。

這次上海402車隊“回鄉省親”之旅,喚醒了我那段塵封近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在上海402車隊師傅及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的幫助下,我四處收集資料,伏案奮筆疾書,寫下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較為全面概括上海402車隊歷史的史料性文章,以此紀念那段奉獻青春年華的美好歲月,以此致敬上海402車隊、致敬上海汽車運輸工人、致敬上海人民!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運煤車輛與陽泉市白羊墅煤礦職工俱樂部(張文平 製作)

勞動光榮,成就夢想;勞動者偉大,創造歷史。在這個春光明媚的五月,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裡,山西省陽泉市迎來了一批來自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勞動者——曾經為陽泉經濟文化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原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402汽車大隊的部分職工及其家屬。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19年5月10日,上海402車隊部分職工自發組成“回鄉省親團”,千里迢迢重返故地(張愛玲 拍攝)

20世紀60年代初,為了支援陽泉市搶運存煤,也為了自己家鄉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一大批上海汽車運輸工人告別父老鄉親,從繁華富庶的黃浦江畔,來到閉塞落後的太行山區駐紮,這一紮,就是整整26年。26年間,上海402車隊與陽泉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上海家”。

馬車拉出來的陽泉

我們常說,陽泉是一座火車拉出來的城市,事實上,陽泉也是馬車拉出來。

20世紀50年代,陽泉工業,特別是煤炭工業發展較快,但是運輸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全市各地方煤礦產出的煤炭,只能依靠當年新組建的山西省聯運公司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眾運輸力量——馬車,進行外運。1951年9月,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400餘輛,擔負陽泉各煤礦、陽泉鐵廠至小南坑火車站的煤炭和礦石運輸任務,另外組織群運馬車300多輛,擔負平定各煤礦至白羊墅火車站的煤炭運輸任務。1952年一季度,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900多輛,到四季度增至1200多輛,1952年全年完成貨運量879643噸,其中,煤炭運量佔到了70%以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陽泉煤炭運輸主要靠畜力拉運(原陽泉市煤炭工業局檔案資料)

我市的煤炭運輸力量除了陽泉聯運公司的群運馬車之外,各地方煤礦在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後,依靠自身力量,紛紛成立了馬車運輸隊,其中時間比較早、規模比較大、運輸能力較強的是白羊墅煤礦。

始建於1947年的白羊墅煤礦,初名建平煤礦,是接收整合了部隊和平定機關9個小煤窯組建而成的;1952年歸榆次專區管轄,命名為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1962年歸陽泉市管轄,命名為陽泉市白羊墅煤礦。文革期間,白羊墅煤礦一度改稱東方紅煤礦。由於種種原因,到1958年白羊墅煤礦僅保留了泊裡、小河兩個礦井,擁有職工1353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山西省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職工佩戴的胸章(張素平 提供)

1952年,白羊墅煤礦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等不靠,不向上級伸手,自湊資金,立了馬車運輸隊,擁有馬車近30輛,後逐步發展到了50多輛,併成立了三個運輸小隊。同時,投資10萬元,修建了坑口至白羊墅火車站的運煤公路。每天天剛亮,煤礦坑口那條坡陡彎多的鄉村土路上,就會響起一串串清脆的鈴鐺聲,還有“叭叭”的馬鞭聲和車把式洪亮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甚是好聽。在通往白羊墅火車站的路上,幾十架馬車蜿蜒數十里,車後揚起的陣陣煙塵經久不絕,彷彿一條長龍盤旋在雲霧中,蔚為壯觀。

向外地求援搶運存煤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純樸年代,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幹勁十足地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中。煤炭作為共和國的工業的糧食,一時間需求量非常巨大。由於煤礦生產任務不斷加大,對運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特別是1958年至1960年的“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日用品缺乏,市場供應十分緊張。“一煤獨大”的陽泉,則困難更為突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9年,上海402車隊駕駛員在陽泉市火車站留影(武定國 提供)

如何渡過難關,陽泉市的領導思來想去,最捷徑的辦法還只能依然在煤上做文章。當時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生產的煤炭由國家統一調配,但是在完成生產計劃後超產的煤炭,允許地方有少量的機動處置權。為此,在省政府的統一安排下,1958年前後,陽泉市政府邀請上海、江蘇、石家莊、青島、天津、武漢等省(市)組織零星的臨時性的汽車運輸隊伍,帶人、帶車、帶油、帶糧到陽泉,開始以自拉煤為主的經濟協作工作。當時雙方並無交換條件,僅由這些省(市)主動向陽泉境內一些煤礦支援機電設備、糧食、肉之類的生產和生活資料。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食堂餐具(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收藏)

即便如此,我市各地方煤礦的煤炭外運效率依然十分低下,加之許多煤礦頻頻“放高產”,原煤產量呈井噴式大幅度增長。1958年,白羊墅煤礦掘進進尺11514米,產量36.723萬噸,1959年掘進進尺12093米,產量26.7023萬噸,1960年掘進進尺10987米,產量26.194萬噸,是平常年份的兩三倍。生產出的煤炭長年在煤場堆積如山,運不出去,風化、水衝,乃至自燃。

搶運存煤,成了當時陽泉經濟建設最為緊迫的事情。為此,陽泉市領導就與煤炭供應緊張的上海市協商,議定雙方進行長期“協作”,陽泉向上海輸煤,上海向陽泉輸送生活日用的輕工產品。

上海402車隊入駐陽泉

為了支援部分省市的產煤區搶運存煤,和增加上海的煤炭調入量,確保上海工農業生產需要,根據上海市政府指令,上海市交通運輸局在所屬運輸企業中抽調大批人員、車輛和設備,分赴山西、山東、河南等地,承擔當地的運煤任務。其中駐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的402汽車大隊,駐點運輸服務長達26年,累計運輸調滬煤炭千萬噸。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職工宿舍(張文平 拍攝)

據原上海市402汽車運輸大隊部分職工回憶,402車隊由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組建於1960年7月間,1965年由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接管,隊部設址山西省陽泉市義井鎮瀑裡村白羊墅煤礦礦區內,屬調滬煤運輸點。最初,沒有修理車間,車子壞了,就在寒風中烈日下維修;職工宿舍、辦公室都非常簡陋,吃的是玉米麵、土豆,條件極為艱苦。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修理車間(張文平 拍攝)

1960年7月底,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汽車30輛、職工156人抵陽泉駐紮。同年8月2日大隊正式成立,並投入營運。分設漢河溝礦、同意礦、新城礦等3個車輛停駐點。初運送該3個點煤炭至白羊墅火車站發運回滬,運距分別為6、13、17公里。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隊部辦公室(張文平 拍攝)

至1962年8月,汽車增為67輛(包括上海市輕工業局2輛車),職工增為413人。除上運三場職工外,另有上海市機電局職工124人,輕工業局11人,紡織局、物資局、土方大隊等10餘人,多為運煤裝卸工。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6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大門口留影(武定國 提供)

至1963年3月,有28個裝煤點。負責將新城、新村、小河、泊裡、泊裡生產隊、阜山、漢河溝、漢河溝生產隊、同意、冠莊、南莊、桃林溝、柳溝、王家莊、南坳、桑堰、陳家溝、餘積糧溝、上煙裡、下煙裡、小陽泉、甄家莊、三都、南溝等各礦裝運的煤炭送至白羊墅火車站,蔭營裝煤點裝的煤炭運送至蔭營火車站等,運距在3~25公里間。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停車場(張文平 拍攝)

1963~1984年間,有部分車輛陸續回滬,但是多年來,402車隊營運車輛一直保持在60輛左右。初期,上海402車隊運營車輛為解放牌CA10型卡車,這是一款以蘇聯吉斯150為藍本製造的汽車,它自重3.9噸,裝有90匹馬力、四行程六缸發動機,載重量為4噸,最大時速65公里,是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公路交通運輸工具。1981年前後,全部運營車輛更新為東風EQ140卡車,這種車是在總結了解放牌CA10型載重汽車的生產使用經驗,保留其優點,改進其缺點,在性能方面比解放CA10有大幅提高,是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中型載重汽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駐平定縣同意煤礦運輸點留影(陳興國 提供)

402車隊組織機構健全,內設黨政工團、調度、統計、安全、財務、後勤、總務等機構,同時,機修、鈑金、油漆、電工、鍛工、木工、鐵工、胎工、焊工、機床、油料、配件管理等工種齊全,是當時陽泉境內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雄厚、公路運輸能力最強的汽車運輸單位。

"

歲月如梭,我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不斷向前,很少有人願意回過頭去看看曾經的足跡。多少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支熟悉而親切的車隊。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幾十年來,在陽泉市公開的可查閱的所有官方文獻中,上海402車隊駐紮陽泉26年這段史實,幾乎找不到哪怕是蛛絲馬跡的記載。

這次上海402車隊“回鄉省親”之旅,喚醒了我那段塵封近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在上海402車隊師傅及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的幫助下,我四處收集資料,伏案奮筆疾書,寫下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較為全面概括上海402車隊歷史的史料性文章,以此紀念那段奉獻青春年華的美好歲月,以此致敬上海402車隊、致敬上海汽車運輸工人、致敬上海人民!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運煤車輛與陽泉市白羊墅煤礦職工俱樂部(張文平 製作)

勞動光榮,成就夢想;勞動者偉大,創造歷史。在這個春光明媚的五月,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裡,山西省陽泉市迎來了一批來自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勞動者——曾經為陽泉經濟文化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原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402汽車大隊的部分職工及其家屬。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19年5月10日,上海402車隊部分職工自發組成“回鄉省親團”,千里迢迢重返故地(張愛玲 拍攝)

20世紀60年代初,為了支援陽泉市搶運存煤,也為了自己家鄉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一大批上海汽車運輸工人告別父老鄉親,從繁華富庶的黃浦江畔,來到閉塞落後的太行山區駐紮,這一紮,就是整整26年。26年間,上海402車隊與陽泉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上海家”。

馬車拉出來的陽泉

我們常說,陽泉是一座火車拉出來的城市,事實上,陽泉也是馬車拉出來。

20世紀50年代,陽泉工業,特別是煤炭工業發展較快,但是運輸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全市各地方煤礦產出的煤炭,只能依靠當年新組建的山西省聯運公司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眾運輸力量——馬車,進行外運。1951年9月,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400餘輛,擔負陽泉各煤礦、陽泉鐵廠至小南坑火車站的煤炭和礦石運輸任務,另外組織群運馬車300多輛,擔負平定各煤礦至白羊墅火車站的煤炭運輸任務。1952年一季度,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900多輛,到四季度增至1200多輛,1952年全年完成貨運量879643噸,其中,煤炭運量佔到了70%以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陽泉煤炭運輸主要靠畜力拉運(原陽泉市煤炭工業局檔案資料)

我市的煤炭運輸力量除了陽泉聯運公司的群運馬車之外,各地方煤礦在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後,依靠自身力量,紛紛成立了馬車運輸隊,其中時間比較早、規模比較大、運輸能力較強的是白羊墅煤礦。

始建於1947年的白羊墅煤礦,初名建平煤礦,是接收整合了部隊和平定機關9個小煤窯組建而成的;1952年歸榆次專區管轄,命名為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1962年歸陽泉市管轄,命名為陽泉市白羊墅煤礦。文革期間,白羊墅煤礦一度改稱東方紅煤礦。由於種種原因,到1958年白羊墅煤礦僅保留了泊裡、小河兩個礦井,擁有職工1353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山西省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職工佩戴的胸章(張素平 提供)

1952年,白羊墅煤礦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等不靠,不向上級伸手,自湊資金,立了馬車運輸隊,擁有馬車近30輛,後逐步發展到了50多輛,併成立了三個運輸小隊。同時,投資10萬元,修建了坑口至白羊墅火車站的運煤公路。每天天剛亮,煤礦坑口那條坡陡彎多的鄉村土路上,就會響起一串串清脆的鈴鐺聲,還有“叭叭”的馬鞭聲和車把式洪亮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甚是好聽。在通往白羊墅火車站的路上,幾十架馬車蜿蜒數十里,車後揚起的陣陣煙塵經久不絕,彷彿一條長龍盤旋在雲霧中,蔚為壯觀。

向外地求援搶運存煤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純樸年代,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幹勁十足地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中。煤炭作為共和國的工業的糧食,一時間需求量非常巨大。由於煤礦生產任務不斷加大,對運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特別是1958年至1960年的“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日用品缺乏,市場供應十分緊張。“一煤獨大”的陽泉,則困難更為突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9年,上海402車隊駕駛員在陽泉市火車站留影(武定國 提供)

如何渡過難關,陽泉市的領導思來想去,最捷徑的辦法還只能依然在煤上做文章。當時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生產的煤炭由國家統一調配,但是在完成生產計劃後超產的煤炭,允許地方有少量的機動處置權。為此,在省政府的統一安排下,1958年前後,陽泉市政府邀請上海、江蘇、石家莊、青島、天津、武漢等省(市)組織零星的臨時性的汽車運輸隊伍,帶人、帶車、帶油、帶糧到陽泉,開始以自拉煤為主的經濟協作工作。當時雙方並無交換條件,僅由這些省(市)主動向陽泉境內一些煤礦支援機電設備、糧食、肉之類的生產和生活資料。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食堂餐具(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收藏)

即便如此,我市各地方煤礦的煤炭外運效率依然十分低下,加之許多煤礦頻頻“放高產”,原煤產量呈井噴式大幅度增長。1958年,白羊墅煤礦掘進進尺11514米,產量36.723萬噸,1959年掘進進尺12093米,產量26.7023萬噸,1960年掘進進尺10987米,產量26.194萬噸,是平常年份的兩三倍。生產出的煤炭長年在煤場堆積如山,運不出去,風化、水衝,乃至自燃。

搶運存煤,成了當時陽泉經濟建設最為緊迫的事情。為此,陽泉市領導就與煤炭供應緊張的上海市協商,議定雙方進行長期“協作”,陽泉向上海輸煤,上海向陽泉輸送生活日用的輕工產品。

上海402車隊入駐陽泉

為了支援部分省市的產煤區搶運存煤,和增加上海的煤炭調入量,確保上海工農業生產需要,根據上海市政府指令,上海市交通運輸局在所屬運輸企業中抽調大批人員、車輛和設備,分赴山西、山東、河南等地,承擔當地的運煤任務。其中駐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的402汽車大隊,駐點運輸服務長達26年,累計運輸調滬煤炭千萬噸。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職工宿舍(張文平 拍攝)

據原上海市402汽車運輸大隊部分職工回憶,402車隊由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組建於1960年7月間,1965年由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接管,隊部設址山西省陽泉市義井鎮瀑裡村白羊墅煤礦礦區內,屬調滬煤運輸點。最初,沒有修理車間,車子壞了,就在寒風中烈日下維修;職工宿舍、辦公室都非常簡陋,吃的是玉米麵、土豆,條件極為艱苦。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修理車間(張文平 拍攝)

1960年7月底,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汽車30輛、職工156人抵陽泉駐紮。同年8月2日大隊正式成立,並投入營運。分設漢河溝礦、同意礦、新城礦等3個車輛停駐點。初運送該3個點煤炭至白羊墅火車站發運回滬,運距分別為6、13、17公里。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隊部辦公室(張文平 拍攝)

至1962年8月,汽車增為67輛(包括上海市輕工業局2輛車),職工增為413人。除上運三場職工外,另有上海市機電局職工124人,輕工業局11人,紡織局、物資局、土方大隊等10餘人,多為運煤裝卸工。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6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大門口留影(武定國 提供)

至1963年3月,有28個裝煤點。負責將新城、新村、小河、泊裡、泊裡生產隊、阜山、漢河溝、漢河溝生產隊、同意、冠莊、南莊、桃林溝、柳溝、王家莊、南坳、桑堰、陳家溝、餘積糧溝、上煙裡、下煙裡、小陽泉、甄家莊、三都、南溝等各礦裝運的煤炭送至白羊墅火車站,蔭營裝煤點裝的煤炭運送至蔭營火車站等,運距在3~25公里間。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停車場(張文平 拍攝)

1963~1984年間,有部分車輛陸續回滬,但是多年來,402車隊營運車輛一直保持在60輛左右。初期,上海402車隊運營車輛為解放牌CA10型卡車,這是一款以蘇聯吉斯150為藍本製造的汽車,它自重3.9噸,裝有90匹馬力、四行程六缸發動機,載重量為4噸,最大時速65公里,是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公路交通運輸工具。1981年前後,全部運營車輛更新為東風EQ140卡車,這種車是在總結了解放牌CA10型載重汽車的生產使用經驗,保留其優點,改進其缺點,在性能方面比解放CA10有大幅提高,是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中型載重汽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駐平定縣同意煤礦運輸點留影(陳興國 提供)

402車隊組織機構健全,內設黨政工團、調度、統計、安全、財務、後勤、總務等機構,同時,機修、鈑金、油漆、電工、鍛工、木工、鐵工、胎工、焊工、機床、油料、配件管理等工種齊全,是當時陽泉境內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雄厚、公路運輸能力最強的汽車運輸單位。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女職工在駐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大隊部前留影(陳曉震 提供)

駐點運輸期間,上海402車隊按照陽泉市委、市政府指示,積極投入我市“保煤”活動中。為進一步提高運輸效率,他們把解放牌平板卡車改裝成捲揚機吊拉式自卸翻斗車,利用自卸車運量大、速度快的優勢,組織車輛人員加班加點突擊搶運煤炭。上海車隊那些朝氣蓬勃的青年駕駛員,覺悟高,幹勁大,不管山高地勢險,也不怕雨雪山洪暴,心裡想的是怎麼才能多拉快跑,想的是為國家多出力、為家鄉多運煤。當時,上海402車隊不實行計件工資,無論拉得再多,跑得再快,也沒有獎勵,但司機們從不考慮個人得失,每天一如既往地多拉快跑,每車每天最少要跑十二三趟,成為陽泉地方煤礦搶運煤炭的最主要力量。

"

歲月如梭,我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不斷向前,很少有人願意回過頭去看看曾經的足跡。多少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支熟悉而親切的車隊。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幾十年來,在陽泉市公開的可查閱的所有官方文獻中,上海402車隊駐紮陽泉26年這段史實,幾乎找不到哪怕是蛛絲馬跡的記載。

這次上海402車隊“回鄉省親”之旅,喚醒了我那段塵封近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在上海402車隊師傅及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的幫助下,我四處收集資料,伏案奮筆疾書,寫下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較為全面概括上海402車隊歷史的史料性文章,以此紀念那段奉獻青春年華的美好歲月,以此致敬上海402車隊、致敬上海汽車運輸工人、致敬上海人民!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運煤車輛與陽泉市白羊墅煤礦職工俱樂部(張文平 製作)

勞動光榮,成就夢想;勞動者偉大,創造歷史。在這個春光明媚的五月,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裡,山西省陽泉市迎來了一批來自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勞動者——曾經為陽泉經濟文化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原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402汽車大隊的部分職工及其家屬。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19年5月10日,上海402車隊部分職工自發組成“回鄉省親團”,千里迢迢重返故地(張愛玲 拍攝)

20世紀60年代初,為了支援陽泉市搶運存煤,也為了自己家鄉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一大批上海汽車運輸工人告別父老鄉親,從繁華富庶的黃浦江畔,來到閉塞落後的太行山區駐紮,這一紮,就是整整26年。26年間,上海402車隊與陽泉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上海家”。

馬車拉出來的陽泉

我們常說,陽泉是一座火車拉出來的城市,事實上,陽泉也是馬車拉出來。

20世紀50年代,陽泉工業,特別是煤炭工業發展較快,但是運輸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全市各地方煤礦產出的煤炭,只能依靠當年新組建的山西省聯運公司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眾運輸力量——馬車,進行外運。1951年9月,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400餘輛,擔負陽泉各煤礦、陽泉鐵廠至小南坑火車站的煤炭和礦石運輸任務,另外組織群運馬車300多輛,擔負平定各煤礦至白羊墅火車站的煤炭運輸任務。1952年一季度,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900多輛,到四季度增至1200多輛,1952年全年完成貨運量879643噸,其中,煤炭運量佔到了70%以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陽泉煤炭運輸主要靠畜力拉運(原陽泉市煤炭工業局檔案資料)

我市的煤炭運輸力量除了陽泉聯運公司的群運馬車之外,各地方煤礦在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後,依靠自身力量,紛紛成立了馬車運輸隊,其中時間比較早、規模比較大、運輸能力較強的是白羊墅煤礦。

始建於1947年的白羊墅煤礦,初名建平煤礦,是接收整合了部隊和平定機關9個小煤窯組建而成的;1952年歸榆次專區管轄,命名為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1962年歸陽泉市管轄,命名為陽泉市白羊墅煤礦。文革期間,白羊墅煤礦一度改稱東方紅煤礦。由於種種原因,到1958年白羊墅煤礦僅保留了泊裡、小河兩個礦井,擁有職工1353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山西省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職工佩戴的胸章(張素平 提供)

1952年,白羊墅煤礦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等不靠,不向上級伸手,自湊資金,立了馬車運輸隊,擁有馬車近30輛,後逐步發展到了50多輛,併成立了三個運輸小隊。同時,投資10萬元,修建了坑口至白羊墅火車站的運煤公路。每天天剛亮,煤礦坑口那條坡陡彎多的鄉村土路上,就會響起一串串清脆的鈴鐺聲,還有“叭叭”的馬鞭聲和車把式洪亮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甚是好聽。在通往白羊墅火車站的路上,幾十架馬車蜿蜒數十里,車後揚起的陣陣煙塵經久不絕,彷彿一條長龍盤旋在雲霧中,蔚為壯觀。

向外地求援搶運存煤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純樸年代,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幹勁十足地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中。煤炭作為共和國的工業的糧食,一時間需求量非常巨大。由於煤礦生產任務不斷加大,對運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特別是1958年至1960年的“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日用品缺乏,市場供應十分緊張。“一煤獨大”的陽泉,則困難更為突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9年,上海402車隊駕駛員在陽泉市火車站留影(武定國 提供)

如何渡過難關,陽泉市的領導思來想去,最捷徑的辦法還只能依然在煤上做文章。當時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生產的煤炭由國家統一調配,但是在完成生產計劃後超產的煤炭,允許地方有少量的機動處置權。為此,在省政府的統一安排下,1958年前後,陽泉市政府邀請上海、江蘇、石家莊、青島、天津、武漢等省(市)組織零星的臨時性的汽車運輸隊伍,帶人、帶車、帶油、帶糧到陽泉,開始以自拉煤為主的經濟協作工作。當時雙方並無交換條件,僅由這些省(市)主動向陽泉境內一些煤礦支援機電設備、糧食、肉之類的生產和生活資料。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食堂餐具(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收藏)

即便如此,我市各地方煤礦的煤炭外運效率依然十分低下,加之許多煤礦頻頻“放高產”,原煤產量呈井噴式大幅度增長。1958年,白羊墅煤礦掘進進尺11514米,產量36.723萬噸,1959年掘進進尺12093米,產量26.7023萬噸,1960年掘進進尺10987米,產量26.194萬噸,是平常年份的兩三倍。生產出的煤炭長年在煤場堆積如山,運不出去,風化、水衝,乃至自燃。

搶運存煤,成了當時陽泉經濟建設最為緊迫的事情。為此,陽泉市領導就與煤炭供應緊張的上海市協商,議定雙方進行長期“協作”,陽泉向上海輸煤,上海向陽泉輸送生活日用的輕工產品。

上海402車隊入駐陽泉

為了支援部分省市的產煤區搶運存煤,和增加上海的煤炭調入量,確保上海工農業生產需要,根據上海市政府指令,上海市交通運輸局在所屬運輸企業中抽調大批人員、車輛和設備,分赴山西、山東、河南等地,承擔當地的運煤任務。其中駐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的402汽車大隊,駐點運輸服務長達26年,累計運輸調滬煤炭千萬噸。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職工宿舍(張文平 拍攝)

據原上海市402汽車運輸大隊部分職工回憶,402車隊由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組建於1960年7月間,1965年由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接管,隊部設址山西省陽泉市義井鎮瀑裡村白羊墅煤礦礦區內,屬調滬煤運輸點。最初,沒有修理車間,車子壞了,就在寒風中烈日下維修;職工宿舍、辦公室都非常簡陋,吃的是玉米麵、土豆,條件極為艱苦。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修理車間(張文平 拍攝)

1960年7月底,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汽車30輛、職工156人抵陽泉駐紮。同年8月2日大隊正式成立,並投入營運。分設漢河溝礦、同意礦、新城礦等3個車輛停駐點。初運送該3個點煤炭至白羊墅火車站發運回滬,運距分別為6、13、17公里。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隊部辦公室(張文平 拍攝)

至1962年8月,汽車增為67輛(包括上海市輕工業局2輛車),職工增為413人。除上運三場職工外,另有上海市機電局職工124人,輕工業局11人,紡織局、物資局、土方大隊等10餘人,多為運煤裝卸工。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6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大門口留影(武定國 提供)

至1963年3月,有28個裝煤點。負責將新城、新村、小河、泊裡、泊裡生產隊、阜山、漢河溝、漢河溝生產隊、同意、冠莊、南莊、桃林溝、柳溝、王家莊、南坳、桑堰、陳家溝、餘積糧溝、上煙裡、下煙裡、小陽泉、甄家莊、三都、南溝等各礦裝運的煤炭送至白羊墅火車站,蔭營裝煤點裝的煤炭運送至蔭營火車站等,運距在3~25公里間。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停車場(張文平 拍攝)

1963~1984年間,有部分車輛陸續回滬,但是多年來,402車隊營運車輛一直保持在60輛左右。初期,上海402車隊運營車輛為解放牌CA10型卡車,這是一款以蘇聯吉斯150為藍本製造的汽車,它自重3.9噸,裝有90匹馬力、四行程六缸發動機,載重量為4噸,最大時速65公里,是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公路交通運輸工具。1981年前後,全部運營車輛更新為東風EQ140卡車,這種車是在總結了解放牌CA10型載重汽車的生產使用經驗,保留其優點,改進其缺點,在性能方面比解放CA10有大幅提高,是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中型載重汽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駐平定縣同意煤礦運輸點留影(陳興國 提供)

402車隊組織機構健全,內設黨政工團、調度、統計、安全、財務、後勤、總務等機構,同時,機修、鈑金、油漆、電工、鍛工、木工、鐵工、胎工、焊工、機床、油料、配件管理等工種齊全,是當時陽泉境內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雄厚、公路運輸能力最強的汽車運輸單位。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女職工在駐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大隊部前留影(陳曉震 提供)

駐點運輸期間,上海402車隊按照陽泉市委、市政府指示,積極投入我市“保煤”活動中。為進一步提高運輸效率,他們把解放牌平板卡車改裝成捲揚機吊拉式自卸翻斗車,利用自卸車運量大、速度快的優勢,組織車輛人員加班加點突擊搶運煤炭。上海車隊那些朝氣蓬勃的青年駕駛員,覺悟高,幹勁大,不管山高地勢險,也不怕雨雪山洪暴,心裡想的是怎麼才能多拉快跑,想的是為國家多出力、為家鄉多運煤。當時,上海402車隊不實行計件工資,無論拉得再多,跑得再快,也沒有獎勵,但司機們從不考慮個人得失,每天一如既往地多拉快跑,每車每天最少要跑十二三趟,成為陽泉地方煤礦搶運煤炭的最主要力量。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63年9月,上海402車隊職工參加陽泉市“保煤”活動時留影(殷廣雷 提供)

1985年12月,因晉滬兩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上海402車隊全部人、車撤點回滬,歸入市滬南運輸公司(原上運三場)建制,改編為十一車隊。

“上海家”個個都是好樣的

上世紀60~70年代,上海大批的在職職工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支援三線內地建設,這批人被稱為“支內職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上海402車隊職工也可以稱之為“支內人員”。不同的是,上海402車隊採取每人每年一輪換的制度,由上運三場從所屬各車隊抽調數十名工人師傅赴晉輪換。為使整個車隊始終保持有一半以上的熟悉人員在,以便達到人心穩定、新來人員不陌生、工作上能及時接替等目的,確保車隊安全生產,402車隊一般在每年的四月和十月進行人員輪換,這兩個月是陽泉天氣最為舒適的季節,可以讓新來的上海師傅較快適應當地生活環境,使職工無後顧之憂,工作生活得更舒心。

"

歲月如梭,我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不斷向前,很少有人願意回過頭去看看曾經的足跡。多少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支熟悉而親切的車隊。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幾十年來,在陽泉市公開的可查閱的所有官方文獻中,上海402車隊駐紮陽泉26年這段史實,幾乎找不到哪怕是蛛絲馬跡的記載。

這次上海402車隊“回鄉省親”之旅,喚醒了我那段塵封近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在上海402車隊師傅及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的幫助下,我四處收集資料,伏案奮筆疾書,寫下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較為全面概括上海402車隊歷史的史料性文章,以此紀念那段奉獻青春年華的美好歲月,以此致敬上海402車隊、致敬上海汽車運輸工人、致敬上海人民!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運煤車輛與陽泉市白羊墅煤礦職工俱樂部(張文平 製作)

勞動光榮,成就夢想;勞動者偉大,創造歷史。在這個春光明媚的五月,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裡,山西省陽泉市迎來了一批來自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勞動者——曾經為陽泉經濟文化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原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402汽車大隊的部分職工及其家屬。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19年5月10日,上海402車隊部分職工自發組成“回鄉省親團”,千里迢迢重返故地(張愛玲 拍攝)

20世紀60年代初,為了支援陽泉市搶運存煤,也為了自己家鄉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一大批上海汽車運輸工人告別父老鄉親,從繁華富庶的黃浦江畔,來到閉塞落後的太行山區駐紮,這一紮,就是整整26年。26年間,上海402車隊與陽泉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上海家”。

馬車拉出來的陽泉

我們常說,陽泉是一座火車拉出來的城市,事實上,陽泉也是馬車拉出來。

20世紀50年代,陽泉工業,特別是煤炭工業發展較快,但是運輸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全市各地方煤礦產出的煤炭,只能依靠當年新組建的山西省聯運公司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眾運輸力量——馬車,進行外運。1951年9月,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400餘輛,擔負陽泉各煤礦、陽泉鐵廠至小南坑火車站的煤炭和礦石運輸任務,另外組織群運馬車300多輛,擔負平定各煤礦至白羊墅火車站的煤炭運輸任務。1952年一季度,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900多輛,到四季度增至1200多輛,1952年全年完成貨運量879643噸,其中,煤炭運量佔到了70%以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陽泉煤炭運輸主要靠畜力拉運(原陽泉市煤炭工業局檔案資料)

我市的煤炭運輸力量除了陽泉聯運公司的群運馬車之外,各地方煤礦在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後,依靠自身力量,紛紛成立了馬車運輸隊,其中時間比較早、規模比較大、運輸能力較強的是白羊墅煤礦。

始建於1947年的白羊墅煤礦,初名建平煤礦,是接收整合了部隊和平定機關9個小煤窯組建而成的;1952年歸榆次專區管轄,命名為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1962年歸陽泉市管轄,命名為陽泉市白羊墅煤礦。文革期間,白羊墅煤礦一度改稱東方紅煤礦。由於種種原因,到1958年白羊墅煤礦僅保留了泊裡、小河兩個礦井,擁有職工1353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山西省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職工佩戴的胸章(張素平 提供)

1952年,白羊墅煤礦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等不靠,不向上級伸手,自湊資金,立了馬車運輸隊,擁有馬車近30輛,後逐步發展到了50多輛,併成立了三個運輸小隊。同時,投資10萬元,修建了坑口至白羊墅火車站的運煤公路。每天天剛亮,煤礦坑口那條坡陡彎多的鄉村土路上,就會響起一串串清脆的鈴鐺聲,還有“叭叭”的馬鞭聲和車把式洪亮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甚是好聽。在通往白羊墅火車站的路上,幾十架馬車蜿蜒數十里,車後揚起的陣陣煙塵經久不絕,彷彿一條長龍盤旋在雲霧中,蔚為壯觀。

向外地求援搶運存煤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純樸年代,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幹勁十足地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中。煤炭作為共和國的工業的糧食,一時間需求量非常巨大。由於煤礦生產任務不斷加大,對運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特別是1958年至1960年的“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日用品缺乏,市場供應十分緊張。“一煤獨大”的陽泉,則困難更為突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9年,上海402車隊駕駛員在陽泉市火車站留影(武定國 提供)

如何渡過難關,陽泉市的領導思來想去,最捷徑的辦法還只能依然在煤上做文章。當時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生產的煤炭由國家統一調配,但是在完成生產計劃後超產的煤炭,允許地方有少量的機動處置權。為此,在省政府的統一安排下,1958年前後,陽泉市政府邀請上海、江蘇、石家莊、青島、天津、武漢等省(市)組織零星的臨時性的汽車運輸隊伍,帶人、帶車、帶油、帶糧到陽泉,開始以自拉煤為主的經濟協作工作。當時雙方並無交換條件,僅由這些省(市)主動向陽泉境內一些煤礦支援機電設備、糧食、肉之類的生產和生活資料。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食堂餐具(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收藏)

即便如此,我市各地方煤礦的煤炭外運效率依然十分低下,加之許多煤礦頻頻“放高產”,原煤產量呈井噴式大幅度增長。1958年,白羊墅煤礦掘進進尺11514米,產量36.723萬噸,1959年掘進進尺12093米,產量26.7023萬噸,1960年掘進進尺10987米,產量26.194萬噸,是平常年份的兩三倍。生產出的煤炭長年在煤場堆積如山,運不出去,風化、水衝,乃至自燃。

搶運存煤,成了當時陽泉經濟建設最為緊迫的事情。為此,陽泉市領導就與煤炭供應緊張的上海市協商,議定雙方進行長期“協作”,陽泉向上海輸煤,上海向陽泉輸送生活日用的輕工產品。

上海402車隊入駐陽泉

為了支援部分省市的產煤區搶運存煤,和增加上海的煤炭調入量,確保上海工農業生產需要,根據上海市政府指令,上海市交通運輸局在所屬運輸企業中抽調大批人員、車輛和設備,分赴山西、山東、河南等地,承擔當地的運煤任務。其中駐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的402汽車大隊,駐點運輸服務長達26年,累計運輸調滬煤炭千萬噸。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職工宿舍(張文平 拍攝)

據原上海市402汽車運輸大隊部分職工回憶,402車隊由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組建於1960年7月間,1965年由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接管,隊部設址山西省陽泉市義井鎮瀑裡村白羊墅煤礦礦區內,屬調滬煤運輸點。最初,沒有修理車間,車子壞了,就在寒風中烈日下維修;職工宿舍、辦公室都非常簡陋,吃的是玉米麵、土豆,條件極為艱苦。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修理車間(張文平 拍攝)

1960年7月底,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汽車30輛、職工156人抵陽泉駐紮。同年8月2日大隊正式成立,並投入營運。分設漢河溝礦、同意礦、新城礦等3個車輛停駐點。初運送該3個點煤炭至白羊墅火車站發運回滬,運距分別為6、13、17公里。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隊部辦公室(張文平 拍攝)

至1962年8月,汽車增為67輛(包括上海市輕工業局2輛車),職工增為413人。除上運三場職工外,另有上海市機電局職工124人,輕工業局11人,紡織局、物資局、土方大隊等10餘人,多為運煤裝卸工。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6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大門口留影(武定國 提供)

至1963年3月,有28個裝煤點。負責將新城、新村、小河、泊裡、泊裡生產隊、阜山、漢河溝、漢河溝生產隊、同意、冠莊、南莊、桃林溝、柳溝、王家莊、南坳、桑堰、陳家溝、餘積糧溝、上煙裡、下煙裡、小陽泉、甄家莊、三都、南溝等各礦裝運的煤炭送至白羊墅火車站,蔭營裝煤點裝的煤炭運送至蔭營火車站等,運距在3~25公里間。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停車場(張文平 拍攝)

1963~1984年間,有部分車輛陸續回滬,但是多年來,402車隊營運車輛一直保持在60輛左右。初期,上海402車隊運營車輛為解放牌CA10型卡車,這是一款以蘇聯吉斯150為藍本製造的汽車,它自重3.9噸,裝有90匹馬力、四行程六缸發動機,載重量為4噸,最大時速65公里,是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公路交通運輸工具。1981年前後,全部運營車輛更新為東風EQ140卡車,這種車是在總結了解放牌CA10型載重汽車的生產使用經驗,保留其優點,改進其缺點,在性能方面比解放CA10有大幅提高,是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中型載重汽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駐平定縣同意煤礦運輸點留影(陳興國 提供)

402車隊組織機構健全,內設黨政工團、調度、統計、安全、財務、後勤、總務等機構,同時,機修、鈑金、油漆、電工、鍛工、木工、鐵工、胎工、焊工、機床、油料、配件管理等工種齊全,是當時陽泉境內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雄厚、公路運輸能力最強的汽車運輸單位。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女職工在駐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大隊部前留影(陳曉震 提供)

駐點運輸期間,上海402車隊按照陽泉市委、市政府指示,積極投入我市“保煤”活動中。為進一步提高運輸效率,他們把解放牌平板卡車改裝成捲揚機吊拉式自卸翻斗車,利用自卸車運量大、速度快的優勢,組織車輛人員加班加點突擊搶運煤炭。上海車隊那些朝氣蓬勃的青年駕駛員,覺悟高,幹勁大,不管山高地勢險,也不怕雨雪山洪暴,心裡想的是怎麼才能多拉快跑,想的是為國家多出力、為家鄉多運煤。當時,上海402車隊不實行計件工資,無論拉得再多,跑得再快,也沒有獎勵,但司機們從不考慮個人得失,每天一如既往地多拉快跑,每車每天最少要跑十二三趟,成為陽泉地方煤礦搶運煤炭的最主要力量。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63年9月,上海402車隊職工參加陽泉市“保煤”活動時留影(殷廣雷 提供)

1985年12月,因晉滬兩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上海402車隊全部人、車撤點回滬,歸入市滬南運輸公司(原上運三場)建制,改編為十一車隊。

“上海家”個個都是好樣的

上世紀60~70年代,上海大批的在職職工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支援三線內地建設,這批人被稱為“支內職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上海402車隊職工也可以稱之為“支內人員”。不同的是,上海402車隊採取每人每年一輪換的制度,由上運三場從所屬各車隊抽調數十名工人師傅赴晉輪換。為使整個車隊始終保持有一半以上的熟悉人員在,以便達到人心穩定、新來人員不陌生、工作上能及時接替等目的,確保車隊安全生產,402車隊一般在每年的四月和十月進行人員輪換,這兩個月是陽泉天氣最為舒適的季節,可以讓新來的上海師傅較快適應當地生活環境,使職工無後顧之憂,工作生活得更舒心。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山西陽泉工作時留影(陳興國 提供)

1963年~1984年二十多年間,先後有近千名上海工人師傅陸陸續續來到駐陽泉402車隊,從事陽泉煤炭調滬運輸工作。這些駕駛員、維修工、管理人員、後勤人員都是經過層層考核、嚴格政審、百裡挑一選拔出來的,可以說,這支隊伍無論是駕駛水平和維修技術,還是思想品質和工作能力,在整個上運三場都是拔尖的

"

歲月如梭,我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不斷向前,很少有人願意回過頭去看看曾經的足跡。多少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支熟悉而親切的車隊。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幾十年來,在陽泉市公開的可查閱的所有官方文獻中,上海402車隊駐紮陽泉26年這段史實,幾乎找不到哪怕是蛛絲馬跡的記載。

這次上海402車隊“回鄉省親”之旅,喚醒了我那段塵封近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在上海402車隊師傅及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的幫助下,我四處收集資料,伏案奮筆疾書,寫下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較為全面概括上海402車隊歷史的史料性文章,以此紀念那段奉獻青春年華的美好歲月,以此致敬上海402車隊、致敬上海汽車運輸工人、致敬上海人民!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運煤車輛與陽泉市白羊墅煤礦職工俱樂部(張文平 製作)

勞動光榮,成就夢想;勞動者偉大,創造歷史。在這個春光明媚的五月,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裡,山西省陽泉市迎來了一批來自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勞動者——曾經為陽泉經濟文化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原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402汽車大隊的部分職工及其家屬。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19年5月10日,上海402車隊部分職工自發組成“回鄉省親團”,千里迢迢重返故地(張愛玲 拍攝)

20世紀60年代初,為了支援陽泉市搶運存煤,也為了自己家鄉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一大批上海汽車運輸工人告別父老鄉親,從繁華富庶的黃浦江畔,來到閉塞落後的太行山區駐紮,這一紮,就是整整26年。26年間,上海402車隊與陽泉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上海家”。

馬車拉出來的陽泉

我們常說,陽泉是一座火車拉出來的城市,事實上,陽泉也是馬車拉出來。

20世紀50年代,陽泉工業,特別是煤炭工業發展較快,但是運輸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全市各地方煤礦產出的煤炭,只能依靠當年新組建的山西省聯運公司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眾運輸力量——馬車,進行外運。1951年9月,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400餘輛,擔負陽泉各煤礦、陽泉鐵廠至小南坑火車站的煤炭和礦石運輸任務,另外組織群運馬車300多輛,擔負平定各煤礦至白羊墅火車站的煤炭運輸任務。1952年一季度,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900多輛,到四季度增至1200多輛,1952年全年完成貨運量879643噸,其中,煤炭運量佔到了70%以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陽泉煤炭運輸主要靠畜力拉運(原陽泉市煤炭工業局檔案資料)

我市的煤炭運輸力量除了陽泉聯運公司的群運馬車之外,各地方煤礦在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後,依靠自身力量,紛紛成立了馬車運輸隊,其中時間比較早、規模比較大、運輸能力較強的是白羊墅煤礦。

始建於1947年的白羊墅煤礦,初名建平煤礦,是接收整合了部隊和平定機關9個小煤窯組建而成的;1952年歸榆次專區管轄,命名為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1962年歸陽泉市管轄,命名為陽泉市白羊墅煤礦。文革期間,白羊墅煤礦一度改稱東方紅煤礦。由於種種原因,到1958年白羊墅煤礦僅保留了泊裡、小河兩個礦井,擁有職工1353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山西省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職工佩戴的胸章(張素平 提供)

1952年,白羊墅煤礦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等不靠,不向上級伸手,自湊資金,立了馬車運輸隊,擁有馬車近30輛,後逐步發展到了50多輛,併成立了三個運輸小隊。同時,投資10萬元,修建了坑口至白羊墅火車站的運煤公路。每天天剛亮,煤礦坑口那條坡陡彎多的鄉村土路上,就會響起一串串清脆的鈴鐺聲,還有“叭叭”的馬鞭聲和車把式洪亮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甚是好聽。在通往白羊墅火車站的路上,幾十架馬車蜿蜒數十里,車後揚起的陣陣煙塵經久不絕,彷彿一條長龍盤旋在雲霧中,蔚為壯觀。

向外地求援搶運存煤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純樸年代,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幹勁十足地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中。煤炭作為共和國的工業的糧食,一時間需求量非常巨大。由於煤礦生產任務不斷加大,對運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特別是1958年至1960年的“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日用品缺乏,市場供應十分緊張。“一煤獨大”的陽泉,則困難更為突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9年,上海402車隊駕駛員在陽泉市火車站留影(武定國 提供)

如何渡過難關,陽泉市的領導思來想去,最捷徑的辦法還只能依然在煤上做文章。當時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生產的煤炭由國家統一調配,但是在完成生產計劃後超產的煤炭,允許地方有少量的機動處置權。為此,在省政府的統一安排下,1958年前後,陽泉市政府邀請上海、江蘇、石家莊、青島、天津、武漢等省(市)組織零星的臨時性的汽車運輸隊伍,帶人、帶車、帶油、帶糧到陽泉,開始以自拉煤為主的經濟協作工作。當時雙方並無交換條件,僅由這些省(市)主動向陽泉境內一些煤礦支援機電設備、糧食、肉之類的生產和生活資料。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食堂餐具(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收藏)

即便如此,我市各地方煤礦的煤炭外運效率依然十分低下,加之許多煤礦頻頻“放高產”,原煤產量呈井噴式大幅度增長。1958年,白羊墅煤礦掘進進尺11514米,產量36.723萬噸,1959年掘進進尺12093米,產量26.7023萬噸,1960年掘進進尺10987米,產量26.194萬噸,是平常年份的兩三倍。生產出的煤炭長年在煤場堆積如山,運不出去,風化、水衝,乃至自燃。

搶運存煤,成了當時陽泉經濟建設最為緊迫的事情。為此,陽泉市領導就與煤炭供應緊張的上海市協商,議定雙方進行長期“協作”,陽泉向上海輸煤,上海向陽泉輸送生活日用的輕工產品。

上海402車隊入駐陽泉

為了支援部分省市的產煤區搶運存煤,和增加上海的煤炭調入量,確保上海工農業生產需要,根據上海市政府指令,上海市交通運輸局在所屬運輸企業中抽調大批人員、車輛和設備,分赴山西、山東、河南等地,承擔當地的運煤任務。其中駐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的402汽車大隊,駐點運輸服務長達26年,累計運輸調滬煤炭千萬噸。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職工宿舍(張文平 拍攝)

據原上海市402汽車運輸大隊部分職工回憶,402車隊由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組建於1960年7月間,1965年由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接管,隊部設址山西省陽泉市義井鎮瀑裡村白羊墅煤礦礦區內,屬調滬煤運輸點。最初,沒有修理車間,車子壞了,就在寒風中烈日下維修;職工宿舍、辦公室都非常簡陋,吃的是玉米麵、土豆,條件極為艱苦。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修理車間(張文平 拍攝)

1960年7月底,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汽車30輛、職工156人抵陽泉駐紮。同年8月2日大隊正式成立,並投入營運。分設漢河溝礦、同意礦、新城礦等3個車輛停駐點。初運送該3個點煤炭至白羊墅火車站發運回滬,運距分別為6、13、17公里。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隊部辦公室(張文平 拍攝)

至1962年8月,汽車增為67輛(包括上海市輕工業局2輛車),職工增為413人。除上運三場職工外,另有上海市機電局職工124人,輕工業局11人,紡織局、物資局、土方大隊等10餘人,多為運煤裝卸工。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6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大門口留影(武定國 提供)

至1963年3月,有28個裝煤點。負責將新城、新村、小河、泊裡、泊裡生產隊、阜山、漢河溝、漢河溝生產隊、同意、冠莊、南莊、桃林溝、柳溝、王家莊、南坳、桑堰、陳家溝、餘積糧溝、上煙裡、下煙裡、小陽泉、甄家莊、三都、南溝等各礦裝運的煤炭送至白羊墅火車站,蔭營裝煤點裝的煤炭運送至蔭營火車站等,運距在3~25公里間。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停車場(張文平 拍攝)

1963~1984年間,有部分車輛陸續回滬,但是多年來,402車隊營運車輛一直保持在60輛左右。初期,上海402車隊運營車輛為解放牌CA10型卡車,這是一款以蘇聯吉斯150為藍本製造的汽車,它自重3.9噸,裝有90匹馬力、四行程六缸發動機,載重量為4噸,最大時速65公里,是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公路交通運輸工具。1981年前後,全部運營車輛更新為東風EQ140卡車,這種車是在總結了解放牌CA10型載重汽車的生產使用經驗,保留其優點,改進其缺點,在性能方面比解放CA10有大幅提高,是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中型載重汽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駐平定縣同意煤礦運輸點留影(陳興國 提供)

402車隊組織機構健全,內設黨政工團、調度、統計、安全、財務、後勤、總務等機構,同時,機修、鈑金、油漆、電工、鍛工、木工、鐵工、胎工、焊工、機床、油料、配件管理等工種齊全,是當時陽泉境內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雄厚、公路運輸能力最強的汽車運輸單位。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女職工在駐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大隊部前留影(陳曉震 提供)

駐點運輸期間,上海402車隊按照陽泉市委、市政府指示,積極投入我市“保煤”活動中。為進一步提高運輸效率,他們把解放牌平板卡車改裝成捲揚機吊拉式自卸翻斗車,利用自卸車運量大、速度快的優勢,組織車輛人員加班加點突擊搶運煤炭。上海車隊那些朝氣蓬勃的青年駕駛員,覺悟高,幹勁大,不管山高地勢險,也不怕雨雪山洪暴,心裡想的是怎麼才能多拉快跑,想的是為國家多出力、為家鄉多運煤。當時,上海402車隊不實行計件工資,無論拉得再多,跑得再快,也沒有獎勵,但司機們從不考慮個人得失,每天一如既往地多拉快跑,每車每天最少要跑十二三趟,成為陽泉地方煤礦搶運煤炭的最主要力量。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63年9月,上海402車隊職工參加陽泉市“保煤”活動時留影(殷廣雷 提供)

1985年12月,因晉滬兩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上海402車隊全部人、車撤點回滬,歸入市滬南運輸公司(原上運三場)建制,改編為十一車隊。

“上海家”個個都是好樣的

上世紀60~70年代,上海大批的在職職工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支援三線內地建設,這批人被稱為“支內職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上海402車隊職工也可以稱之為“支內人員”。不同的是,上海402車隊採取每人每年一輪換的制度,由上運三場從所屬各車隊抽調數十名工人師傅赴晉輪換。為使整個車隊始終保持有一半以上的熟悉人員在,以便達到人心穩定、新來人員不陌生、工作上能及時接替等目的,確保車隊安全生產,402車隊一般在每年的四月和十月進行人員輪換,這兩個月是陽泉天氣最為舒適的季節,可以讓新來的上海師傅較快適應當地生活環境,使職工無後顧之憂,工作生活得更舒心。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山西陽泉工作時留影(陳興國 提供)

1963年~1984年二十多年間,先後有近千名上海工人師傅陸陸續續來到駐陽泉402車隊,從事陽泉煤炭調滬運輸工作。這些駕駛員、維修工、管理人員、後勤人員都是經過層層考核、嚴格政審、百裡挑一選拔出來的,可以說,這支隊伍無論是駕駛水平和維修技術,還是思想品質和工作能力,在整個上運三場都是拔尖的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4年,上海402車隊駐平定縣同意煤礦運輸點部分職工合影(陳興國 提供)

26年來,一撥又一撥的上海師傅來到陽泉,又離開陽泉,把青春和汗水拋灑在了第二故鄉,也與鄉親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與友誼,以致很多人主動向組織提出長期堅持在陽泉工作,有的人輪換回到上海之後,又接連幾次自願重返陽泉工作。

"

歲月如梭,我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不斷向前,很少有人願意回過頭去看看曾經的足跡。多少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支熟悉而親切的車隊。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幾十年來,在陽泉市公開的可查閱的所有官方文獻中,上海402車隊駐紮陽泉26年這段史實,幾乎找不到哪怕是蛛絲馬跡的記載。

這次上海402車隊“回鄉省親”之旅,喚醒了我那段塵封近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在上海402車隊師傅及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的幫助下,我四處收集資料,伏案奮筆疾書,寫下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較為全面概括上海402車隊歷史的史料性文章,以此紀念那段奉獻青春年華的美好歲月,以此致敬上海402車隊、致敬上海汽車運輸工人、致敬上海人民!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運煤車輛與陽泉市白羊墅煤礦職工俱樂部(張文平 製作)

勞動光榮,成就夢想;勞動者偉大,創造歷史。在這個春光明媚的五月,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裡,山西省陽泉市迎來了一批來自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勞動者——曾經為陽泉經濟文化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原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402汽車大隊的部分職工及其家屬。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19年5月10日,上海402車隊部分職工自發組成“回鄉省親團”,千里迢迢重返故地(張愛玲 拍攝)

20世紀60年代初,為了支援陽泉市搶運存煤,也為了自己家鄉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一大批上海汽車運輸工人告別父老鄉親,從繁華富庶的黃浦江畔,來到閉塞落後的太行山區駐紮,這一紮,就是整整26年。26年間,上海402車隊與陽泉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上海家”。

馬車拉出來的陽泉

我們常說,陽泉是一座火車拉出來的城市,事實上,陽泉也是馬車拉出來。

20世紀50年代,陽泉工業,特別是煤炭工業發展較快,但是運輸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全市各地方煤礦產出的煤炭,只能依靠當年新組建的山西省聯運公司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眾運輸力量——馬車,進行外運。1951年9月,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400餘輛,擔負陽泉各煤礦、陽泉鐵廠至小南坑火車站的煤炭和礦石運輸任務,另外組織群運馬車300多輛,擔負平定各煤礦至白羊墅火車站的煤炭運輸任務。1952年一季度,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900多輛,到四季度增至1200多輛,1952年全年完成貨運量879643噸,其中,煤炭運量佔到了70%以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陽泉煤炭運輸主要靠畜力拉運(原陽泉市煤炭工業局檔案資料)

我市的煤炭運輸力量除了陽泉聯運公司的群運馬車之外,各地方煤礦在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後,依靠自身力量,紛紛成立了馬車運輸隊,其中時間比較早、規模比較大、運輸能力較強的是白羊墅煤礦。

始建於1947年的白羊墅煤礦,初名建平煤礦,是接收整合了部隊和平定機關9個小煤窯組建而成的;1952年歸榆次專區管轄,命名為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1962年歸陽泉市管轄,命名為陽泉市白羊墅煤礦。文革期間,白羊墅煤礦一度改稱東方紅煤礦。由於種種原因,到1958年白羊墅煤礦僅保留了泊裡、小河兩個礦井,擁有職工1353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山西省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職工佩戴的胸章(張素平 提供)

1952年,白羊墅煤礦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等不靠,不向上級伸手,自湊資金,立了馬車運輸隊,擁有馬車近30輛,後逐步發展到了50多輛,併成立了三個運輸小隊。同時,投資10萬元,修建了坑口至白羊墅火車站的運煤公路。每天天剛亮,煤礦坑口那條坡陡彎多的鄉村土路上,就會響起一串串清脆的鈴鐺聲,還有“叭叭”的馬鞭聲和車把式洪亮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甚是好聽。在通往白羊墅火車站的路上,幾十架馬車蜿蜒數十里,車後揚起的陣陣煙塵經久不絕,彷彿一條長龍盤旋在雲霧中,蔚為壯觀。

向外地求援搶運存煤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純樸年代,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幹勁十足地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中。煤炭作為共和國的工業的糧食,一時間需求量非常巨大。由於煤礦生產任務不斷加大,對運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特別是1958年至1960年的“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日用品缺乏,市場供應十分緊張。“一煤獨大”的陽泉,則困難更為突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9年,上海402車隊駕駛員在陽泉市火車站留影(武定國 提供)

如何渡過難關,陽泉市的領導思來想去,最捷徑的辦法還只能依然在煤上做文章。當時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生產的煤炭由國家統一調配,但是在完成生產計劃後超產的煤炭,允許地方有少量的機動處置權。為此,在省政府的統一安排下,1958年前後,陽泉市政府邀請上海、江蘇、石家莊、青島、天津、武漢等省(市)組織零星的臨時性的汽車運輸隊伍,帶人、帶車、帶油、帶糧到陽泉,開始以自拉煤為主的經濟協作工作。當時雙方並無交換條件,僅由這些省(市)主動向陽泉境內一些煤礦支援機電設備、糧食、肉之類的生產和生活資料。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食堂餐具(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收藏)

即便如此,我市各地方煤礦的煤炭外運效率依然十分低下,加之許多煤礦頻頻“放高產”,原煤產量呈井噴式大幅度增長。1958年,白羊墅煤礦掘進進尺11514米,產量36.723萬噸,1959年掘進進尺12093米,產量26.7023萬噸,1960年掘進進尺10987米,產量26.194萬噸,是平常年份的兩三倍。生產出的煤炭長年在煤場堆積如山,運不出去,風化、水衝,乃至自燃。

搶運存煤,成了當時陽泉經濟建設最為緊迫的事情。為此,陽泉市領導就與煤炭供應緊張的上海市協商,議定雙方進行長期“協作”,陽泉向上海輸煤,上海向陽泉輸送生活日用的輕工產品。

上海402車隊入駐陽泉

為了支援部分省市的產煤區搶運存煤,和增加上海的煤炭調入量,確保上海工農業生產需要,根據上海市政府指令,上海市交通運輸局在所屬運輸企業中抽調大批人員、車輛和設備,分赴山西、山東、河南等地,承擔當地的運煤任務。其中駐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的402汽車大隊,駐點運輸服務長達26年,累計運輸調滬煤炭千萬噸。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職工宿舍(張文平 拍攝)

據原上海市402汽車運輸大隊部分職工回憶,402車隊由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組建於1960年7月間,1965年由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接管,隊部設址山西省陽泉市義井鎮瀑裡村白羊墅煤礦礦區內,屬調滬煤運輸點。最初,沒有修理車間,車子壞了,就在寒風中烈日下維修;職工宿舍、辦公室都非常簡陋,吃的是玉米麵、土豆,條件極為艱苦。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修理車間(張文平 拍攝)

1960年7月底,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汽車30輛、職工156人抵陽泉駐紮。同年8月2日大隊正式成立,並投入營運。分設漢河溝礦、同意礦、新城礦等3個車輛停駐點。初運送該3個點煤炭至白羊墅火車站發運回滬,運距分別為6、13、17公里。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隊部辦公室(張文平 拍攝)

至1962年8月,汽車增為67輛(包括上海市輕工業局2輛車),職工增為413人。除上運三場職工外,另有上海市機電局職工124人,輕工業局11人,紡織局、物資局、土方大隊等10餘人,多為運煤裝卸工。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6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大門口留影(武定國 提供)

至1963年3月,有28個裝煤點。負責將新城、新村、小河、泊裡、泊裡生產隊、阜山、漢河溝、漢河溝生產隊、同意、冠莊、南莊、桃林溝、柳溝、王家莊、南坳、桑堰、陳家溝、餘積糧溝、上煙裡、下煙裡、小陽泉、甄家莊、三都、南溝等各礦裝運的煤炭送至白羊墅火車站,蔭營裝煤點裝的煤炭運送至蔭營火車站等,運距在3~25公里間。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停車場(張文平 拍攝)

1963~1984年間,有部分車輛陸續回滬,但是多年來,402車隊營運車輛一直保持在60輛左右。初期,上海402車隊運營車輛為解放牌CA10型卡車,這是一款以蘇聯吉斯150為藍本製造的汽車,它自重3.9噸,裝有90匹馬力、四行程六缸發動機,載重量為4噸,最大時速65公里,是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公路交通運輸工具。1981年前後,全部運營車輛更新為東風EQ140卡車,這種車是在總結了解放牌CA10型載重汽車的生產使用經驗,保留其優點,改進其缺點,在性能方面比解放CA10有大幅提高,是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中型載重汽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駐平定縣同意煤礦運輸點留影(陳興國 提供)

402車隊組織機構健全,內設黨政工團、調度、統計、安全、財務、後勤、總務等機構,同時,機修、鈑金、油漆、電工、鍛工、木工、鐵工、胎工、焊工、機床、油料、配件管理等工種齊全,是當時陽泉境內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雄厚、公路運輸能力最強的汽車運輸單位。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女職工在駐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大隊部前留影(陳曉震 提供)

駐點運輸期間,上海402車隊按照陽泉市委、市政府指示,積極投入我市“保煤”活動中。為進一步提高運輸效率,他們把解放牌平板卡車改裝成捲揚機吊拉式自卸翻斗車,利用自卸車運量大、速度快的優勢,組織車輛人員加班加點突擊搶運煤炭。上海車隊那些朝氣蓬勃的青年駕駛員,覺悟高,幹勁大,不管山高地勢險,也不怕雨雪山洪暴,心裡想的是怎麼才能多拉快跑,想的是為國家多出力、為家鄉多運煤。當時,上海402車隊不實行計件工資,無論拉得再多,跑得再快,也沒有獎勵,但司機們從不考慮個人得失,每天一如既往地多拉快跑,每車每天最少要跑十二三趟,成為陽泉地方煤礦搶運煤炭的最主要力量。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63年9月,上海402車隊職工參加陽泉市“保煤”活動時留影(殷廣雷 提供)

1985年12月,因晉滬兩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上海402車隊全部人、車撤點回滬,歸入市滬南運輸公司(原上運三場)建制,改編為十一車隊。

“上海家”個個都是好樣的

上世紀60~70年代,上海大批的在職職工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支援三線內地建設,這批人被稱為“支內職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上海402車隊職工也可以稱之為“支內人員”。不同的是,上海402車隊採取每人每年一輪換的制度,由上運三場從所屬各車隊抽調數十名工人師傅赴晉輪換。為使整個車隊始終保持有一半以上的熟悉人員在,以便達到人心穩定、新來人員不陌生、工作上能及時接替等目的,確保車隊安全生產,402車隊一般在每年的四月和十月進行人員輪換,這兩個月是陽泉天氣最為舒適的季節,可以讓新來的上海師傅較快適應當地生活環境,使職工無後顧之憂,工作生活得更舒心。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山西陽泉工作時留影(陳興國 提供)

1963年~1984年二十多年間,先後有近千名上海工人師傅陸陸續續來到駐陽泉402車隊,從事陽泉煤炭調滬運輸工作。這些駕駛員、維修工、管理人員、後勤人員都是經過層層考核、嚴格政審、百裡挑一選拔出來的,可以說,這支隊伍無論是駕駛水平和維修技術,還是思想品質和工作能力,在整個上運三場都是拔尖的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4年,上海402車隊駐平定縣同意煤礦運輸點部分職工合影(陳興國 提供)

26年來,一撥又一撥的上海師傅來到陽泉,又離開陽泉,把青春和汗水拋灑在了第二故鄉,也與鄉親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與友誼,以致很多人主動向組織提出長期堅持在陽泉工作,有的人輪換回到上海之後,又接連幾次自願重返陽泉工作。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81年,上海402車隊職工與陽泉老鄉在陽泉東風劇場門前合影(陳曉震 提供)

26年間,上海運輸工人克服了牽掛親人、水土不服、環境艱苦等種種困難,全身心投入到運輸工作中去。在那個艱苦的歲月裡,他們“駕長風,馳太行”,勞動著奉獻著並快樂著。他們戰冰雪,穿風沙,鬥洪水,爬陡山,在當地享有“困難嚇不倒,特別能戰鬥”的譽稱。隆冬時節,盤山路常成冰封雪凍的“玻璃路”,司工撒沙鋪路,撒一段,汽車開一段,堅持營運。炎夏山洪毀路,司工腳踏懸崖,採石填溝,挖沙鋪路,搶修通道,恢復生產。為此,402車隊曾多次被評為上海市駐點運輸先進集體,並獲陽泉市“五好”競賽亞軍,為晉滬兩地經濟社會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

歲月如梭,我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不斷向前,很少有人願意回過頭去看看曾經的足跡。多少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支熟悉而親切的車隊。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幾十年來,在陽泉市公開的可查閱的所有官方文獻中,上海402車隊駐紮陽泉26年這段史實,幾乎找不到哪怕是蛛絲馬跡的記載。

這次上海402車隊“回鄉省親”之旅,喚醒了我那段塵封近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在上海402車隊師傅及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的幫助下,我四處收集資料,伏案奮筆疾書,寫下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較為全面概括上海402車隊歷史的史料性文章,以此紀念那段奉獻青春年華的美好歲月,以此致敬上海402車隊、致敬上海汽車運輸工人、致敬上海人民!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運煤車輛與陽泉市白羊墅煤礦職工俱樂部(張文平 製作)

勞動光榮,成就夢想;勞動者偉大,創造歷史。在這個春光明媚的五月,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裡,山西省陽泉市迎來了一批來自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勞動者——曾經為陽泉經濟文化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原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402汽車大隊的部分職工及其家屬。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19年5月10日,上海402車隊部分職工自發組成“回鄉省親團”,千里迢迢重返故地(張愛玲 拍攝)

20世紀60年代初,為了支援陽泉市搶運存煤,也為了自己家鄉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一大批上海汽車運輸工人告別父老鄉親,從繁華富庶的黃浦江畔,來到閉塞落後的太行山區駐紮,這一紮,就是整整26年。26年間,上海402車隊與陽泉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上海家”。

馬車拉出來的陽泉

我們常說,陽泉是一座火車拉出來的城市,事實上,陽泉也是馬車拉出來。

20世紀50年代,陽泉工業,特別是煤炭工業發展較快,但是運輸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全市各地方煤礦產出的煤炭,只能依靠當年新組建的山西省聯運公司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眾運輸力量——馬車,進行外運。1951年9月,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400餘輛,擔負陽泉各煤礦、陽泉鐵廠至小南坑火車站的煤炭和礦石運輸任務,另外組織群運馬車300多輛,擔負平定各煤礦至白羊墅火車站的煤炭運輸任務。1952年一季度,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900多輛,到四季度增至1200多輛,1952年全年完成貨運量879643噸,其中,煤炭運量佔到了70%以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陽泉煤炭運輸主要靠畜力拉運(原陽泉市煤炭工業局檔案資料)

我市的煤炭運輸力量除了陽泉聯運公司的群運馬車之外,各地方煤礦在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後,依靠自身力量,紛紛成立了馬車運輸隊,其中時間比較早、規模比較大、運輸能力較強的是白羊墅煤礦。

始建於1947年的白羊墅煤礦,初名建平煤礦,是接收整合了部隊和平定機關9個小煤窯組建而成的;1952年歸榆次專區管轄,命名為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1962年歸陽泉市管轄,命名為陽泉市白羊墅煤礦。文革期間,白羊墅煤礦一度改稱東方紅煤礦。由於種種原因,到1958年白羊墅煤礦僅保留了泊裡、小河兩個礦井,擁有職工1353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山西省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職工佩戴的胸章(張素平 提供)

1952年,白羊墅煤礦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等不靠,不向上級伸手,自湊資金,立了馬車運輸隊,擁有馬車近30輛,後逐步發展到了50多輛,併成立了三個運輸小隊。同時,投資10萬元,修建了坑口至白羊墅火車站的運煤公路。每天天剛亮,煤礦坑口那條坡陡彎多的鄉村土路上,就會響起一串串清脆的鈴鐺聲,還有“叭叭”的馬鞭聲和車把式洪亮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甚是好聽。在通往白羊墅火車站的路上,幾十架馬車蜿蜒數十里,車後揚起的陣陣煙塵經久不絕,彷彿一條長龍盤旋在雲霧中,蔚為壯觀。

向外地求援搶運存煤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純樸年代,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幹勁十足地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中。煤炭作為共和國的工業的糧食,一時間需求量非常巨大。由於煤礦生產任務不斷加大,對運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特別是1958年至1960年的“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日用品缺乏,市場供應十分緊張。“一煤獨大”的陽泉,則困難更為突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9年,上海402車隊駕駛員在陽泉市火車站留影(武定國 提供)

如何渡過難關,陽泉市的領導思來想去,最捷徑的辦法還只能依然在煤上做文章。當時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生產的煤炭由國家統一調配,但是在完成生產計劃後超產的煤炭,允許地方有少量的機動處置權。為此,在省政府的統一安排下,1958年前後,陽泉市政府邀請上海、江蘇、石家莊、青島、天津、武漢等省(市)組織零星的臨時性的汽車運輸隊伍,帶人、帶車、帶油、帶糧到陽泉,開始以自拉煤為主的經濟協作工作。當時雙方並無交換條件,僅由這些省(市)主動向陽泉境內一些煤礦支援機電設備、糧食、肉之類的生產和生活資料。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食堂餐具(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收藏)

即便如此,我市各地方煤礦的煤炭外運效率依然十分低下,加之許多煤礦頻頻“放高產”,原煤產量呈井噴式大幅度增長。1958年,白羊墅煤礦掘進進尺11514米,產量36.723萬噸,1959年掘進進尺12093米,產量26.7023萬噸,1960年掘進進尺10987米,產量26.194萬噸,是平常年份的兩三倍。生產出的煤炭長年在煤場堆積如山,運不出去,風化、水衝,乃至自燃。

搶運存煤,成了當時陽泉經濟建設最為緊迫的事情。為此,陽泉市領導就與煤炭供應緊張的上海市協商,議定雙方進行長期“協作”,陽泉向上海輸煤,上海向陽泉輸送生活日用的輕工產品。

上海402車隊入駐陽泉

為了支援部分省市的產煤區搶運存煤,和增加上海的煤炭調入量,確保上海工農業生產需要,根據上海市政府指令,上海市交通運輸局在所屬運輸企業中抽調大批人員、車輛和設備,分赴山西、山東、河南等地,承擔當地的運煤任務。其中駐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的402汽車大隊,駐點運輸服務長達26年,累計運輸調滬煤炭千萬噸。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職工宿舍(張文平 拍攝)

據原上海市402汽車運輸大隊部分職工回憶,402車隊由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組建於1960年7月間,1965年由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接管,隊部設址山西省陽泉市義井鎮瀑裡村白羊墅煤礦礦區內,屬調滬煤運輸點。最初,沒有修理車間,車子壞了,就在寒風中烈日下維修;職工宿舍、辦公室都非常簡陋,吃的是玉米麵、土豆,條件極為艱苦。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修理車間(張文平 拍攝)

1960年7月底,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汽車30輛、職工156人抵陽泉駐紮。同年8月2日大隊正式成立,並投入營運。分設漢河溝礦、同意礦、新城礦等3個車輛停駐點。初運送該3個點煤炭至白羊墅火車站發運回滬,運距分別為6、13、17公里。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隊部辦公室(張文平 拍攝)

至1962年8月,汽車增為67輛(包括上海市輕工業局2輛車),職工增為413人。除上運三場職工外,另有上海市機電局職工124人,輕工業局11人,紡織局、物資局、土方大隊等10餘人,多為運煤裝卸工。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6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大門口留影(武定國 提供)

至1963年3月,有28個裝煤點。負責將新城、新村、小河、泊裡、泊裡生產隊、阜山、漢河溝、漢河溝生產隊、同意、冠莊、南莊、桃林溝、柳溝、王家莊、南坳、桑堰、陳家溝、餘積糧溝、上煙裡、下煙裡、小陽泉、甄家莊、三都、南溝等各礦裝運的煤炭送至白羊墅火車站,蔭營裝煤點裝的煤炭運送至蔭營火車站等,運距在3~25公里間。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停車場(張文平 拍攝)

1963~1984年間,有部分車輛陸續回滬,但是多年來,402車隊營運車輛一直保持在60輛左右。初期,上海402車隊運營車輛為解放牌CA10型卡車,這是一款以蘇聯吉斯150為藍本製造的汽車,它自重3.9噸,裝有90匹馬力、四行程六缸發動機,載重量為4噸,最大時速65公里,是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公路交通運輸工具。1981年前後,全部運營車輛更新為東風EQ140卡車,這種車是在總結了解放牌CA10型載重汽車的生產使用經驗,保留其優點,改進其缺點,在性能方面比解放CA10有大幅提高,是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中型載重汽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駐平定縣同意煤礦運輸點留影(陳興國 提供)

402車隊組織機構健全,內設黨政工團、調度、統計、安全、財務、後勤、總務等機構,同時,機修、鈑金、油漆、電工、鍛工、木工、鐵工、胎工、焊工、機床、油料、配件管理等工種齊全,是當時陽泉境內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雄厚、公路運輸能力最強的汽車運輸單位。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女職工在駐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大隊部前留影(陳曉震 提供)

駐點運輸期間,上海402車隊按照陽泉市委、市政府指示,積極投入我市“保煤”活動中。為進一步提高運輸效率,他們把解放牌平板卡車改裝成捲揚機吊拉式自卸翻斗車,利用自卸車運量大、速度快的優勢,組織車輛人員加班加點突擊搶運煤炭。上海車隊那些朝氣蓬勃的青年駕駛員,覺悟高,幹勁大,不管山高地勢險,也不怕雨雪山洪暴,心裡想的是怎麼才能多拉快跑,想的是為國家多出力、為家鄉多運煤。當時,上海402車隊不實行計件工資,無論拉得再多,跑得再快,也沒有獎勵,但司機們從不考慮個人得失,每天一如既往地多拉快跑,每車每天最少要跑十二三趟,成為陽泉地方煤礦搶運煤炭的最主要力量。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63年9月,上海402車隊職工參加陽泉市“保煤”活動時留影(殷廣雷 提供)

1985年12月,因晉滬兩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上海402車隊全部人、車撤點回滬,歸入市滬南運輸公司(原上運三場)建制,改編為十一車隊。

“上海家”個個都是好樣的

上世紀60~70年代,上海大批的在職職工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支援三線內地建設,這批人被稱為“支內職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上海402車隊職工也可以稱之為“支內人員”。不同的是,上海402車隊採取每人每年一輪換的制度,由上運三場從所屬各車隊抽調數十名工人師傅赴晉輪換。為使整個車隊始終保持有一半以上的熟悉人員在,以便達到人心穩定、新來人員不陌生、工作上能及時接替等目的,確保車隊安全生產,402車隊一般在每年的四月和十月進行人員輪換,這兩個月是陽泉天氣最為舒適的季節,可以讓新來的上海師傅較快適應當地生活環境,使職工無後顧之憂,工作生活得更舒心。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山西陽泉工作時留影(陳興國 提供)

1963年~1984年二十多年間,先後有近千名上海工人師傅陸陸續續來到駐陽泉402車隊,從事陽泉煤炭調滬運輸工作。這些駕駛員、維修工、管理人員、後勤人員都是經過層層考核、嚴格政審、百裡挑一選拔出來的,可以說,這支隊伍無論是駕駛水平和維修技術,還是思想品質和工作能力,在整個上運三場都是拔尖的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4年,上海402車隊駐平定縣同意煤礦運輸點部分職工合影(陳興國 提供)

26年來,一撥又一撥的上海師傅來到陽泉,又離開陽泉,把青春和汗水拋灑在了第二故鄉,也與鄉親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與友誼,以致很多人主動向組織提出長期堅持在陽泉工作,有的人輪換回到上海之後,又接連幾次自願重返陽泉工作。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81年,上海402車隊職工與陽泉老鄉在陽泉東風劇場門前合影(陳曉震 提供)

26年間,上海運輸工人克服了牽掛親人、水土不服、環境艱苦等種種困難,全身心投入到運輸工作中去。在那個艱苦的歲月裡,他們“駕長風,馳太行”,勞動著奉獻著並快樂著。他們戰冰雪,穿風沙,鬥洪水,爬陡山,在當地享有“困難嚇不倒,特別能戰鬥”的譽稱。隆冬時節,盤山路常成冰封雪凍的“玻璃路”,司工撒沙鋪路,撒一段,汽車開一段,堅持營運。炎夏山洪毀路,司工腳踏懸崖,採石填溝,挖沙鋪路,搶修通道,恢復生產。為此,402車隊曾多次被評為上海市駐點運輸先進集體,並獲陽泉市“五好”競賽亞軍,為晉滬兩地經濟社會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駕駛員合影(張愛玲 提供)

26年間,上海師傅們與陽泉當地有著廣泛深入的經濟文化、生活習慣、民俗風情、語言文明等方面的交流,他們用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架起了上海和陽泉之間經濟往來的橋樑,他們更把江南大都市人特有的彬彬有禮、熱情善良的天性,深深地刻印在陽泉人民的記憶中。

“為人民服務”是一種境界,也是他們的座右銘。上海402車隊在完成煤炭運輸任務的同時,經常主動幫助我市各工礦企業和單位運輸基本建設物資和生活生產資料,參加了1966年8月桃河特大洪災搶險及災後重建工作,還為當時我市最大的民生工程——娘子關提水工程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他們利用下班休息時間為當地農民春耕秋收生產運送糧種、農藥、化肥、農具等物資,有時候半夜村民們生病、生孩子,去車隊宿舍敲敲窗戶,報經調度允許,司機們都會熱心積極地送村民去醫院,從不推辭。

"

歲月如梭,我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不斷向前,很少有人願意回過頭去看看曾經的足跡。多少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支熟悉而親切的車隊。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幾十年來,在陽泉市公開的可查閱的所有官方文獻中,上海402車隊駐紮陽泉26年這段史實,幾乎找不到哪怕是蛛絲馬跡的記載。

這次上海402車隊“回鄉省親”之旅,喚醒了我那段塵封近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在上海402車隊師傅及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的幫助下,我四處收集資料,伏案奮筆疾書,寫下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較為全面概括上海402車隊歷史的史料性文章,以此紀念那段奉獻青春年華的美好歲月,以此致敬上海402車隊、致敬上海汽車運輸工人、致敬上海人民!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運煤車輛與陽泉市白羊墅煤礦職工俱樂部(張文平 製作)

勞動光榮,成就夢想;勞動者偉大,創造歷史。在這個春光明媚的五月,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裡,山西省陽泉市迎來了一批來自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勞動者——曾經為陽泉經濟文化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原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402汽車大隊的部分職工及其家屬。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19年5月10日,上海402車隊部分職工自發組成“回鄉省親團”,千里迢迢重返故地(張愛玲 拍攝)

20世紀60年代初,為了支援陽泉市搶運存煤,也為了自己家鄉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一大批上海汽車運輸工人告別父老鄉親,從繁華富庶的黃浦江畔,來到閉塞落後的太行山區駐紮,這一紮,就是整整26年。26年間,上海402車隊與陽泉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上海家”。

馬車拉出來的陽泉

我們常說,陽泉是一座火車拉出來的城市,事實上,陽泉也是馬車拉出來。

20世紀50年代,陽泉工業,特別是煤炭工業發展較快,但是運輸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全市各地方煤礦產出的煤炭,只能依靠當年新組建的山西省聯運公司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眾運輸力量——馬車,進行外運。1951年9月,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400餘輛,擔負陽泉各煤礦、陽泉鐵廠至小南坑火車站的煤炭和礦石運輸任務,另外組織群運馬車300多輛,擔負平定各煤礦至白羊墅火車站的煤炭運輸任務。1952年一季度,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900多輛,到四季度增至1200多輛,1952年全年完成貨運量879643噸,其中,煤炭運量佔到了70%以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陽泉煤炭運輸主要靠畜力拉運(原陽泉市煤炭工業局檔案資料)

我市的煤炭運輸力量除了陽泉聯運公司的群運馬車之外,各地方煤礦在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後,依靠自身力量,紛紛成立了馬車運輸隊,其中時間比較早、規模比較大、運輸能力較強的是白羊墅煤礦。

始建於1947年的白羊墅煤礦,初名建平煤礦,是接收整合了部隊和平定機關9個小煤窯組建而成的;1952年歸榆次專區管轄,命名為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1962年歸陽泉市管轄,命名為陽泉市白羊墅煤礦。文革期間,白羊墅煤礦一度改稱東方紅煤礦。由於種種原因,到1958年白羊墅煤礦僅保留了泊裡、小河兩個礦井,擁有職工1353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山西省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職工佩戴的胸章(張素平 提供)

1952年,白羊墅煤礦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等不靠,不向上級伸手,自湊資金,立了馬車運輸隊,擁有馬車近30輛,後逐步發展到了50多輛,併成立了三個運輸小隊。同時,投資10萬元,修建了坑口至白羊墅火車站的運煤公路。每天天剛亮,煤礦坑口那條坡陡彎多的鄉村土路上,就會響起一串串清脆的鈴鐺聲,還有“叭叭”的馬鞭聲和車把式洪亮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甚是好聽。在通往白羊墅火車站的路上,幾十架馬車蜿蜒數十里,車後揚起的陣陣煙塵經久不絕,彷彿一條長龍盤旋在雲霧中,蔚為壯觀。

向外地求援搶運存煤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純樸年代,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幹勁十足地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中。煤炭作為共和國的工業的糧食,一時間需求量非常巨大。由於煤礦生產任務不斷加大,對運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特別是1958年至1960年的“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日用品缺乏,市場供應十分緊張。“一煤獨大”的陽泉,則困難更為突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9年,上海402車隊駕駛員在陽泉市火車站留影(武定國 提供)

如何渡過難關,陽泉市的領導思來想去,最捷徑的辦法還只能依然在煤上做文章。當時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生產的煤炭由國家統一調配,但是在完成生產計劃後超產的煤炭,允許地方有少量的機動處置權。為此,在省政府的統一安排下,1958年前後,陽泉市政府邀請上海、江蘇、石家莊、青島、天津、武漢等省(市)組織零星的臨時性的汽車運輸隊伍,帶人、帶車、帶油、帶糧到陽泉,開始以自拉煤為主的經濟協作工作。當時雙方並無交換條件,僅由這些省(市)主動向陽泉境內一些煤礦支援機電設備、糧食、肉之類的生產和生活資料。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食堂餐具(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收藏)

即便如此,我市各地方煤礦的煤炭外運效率依然十分低下,加之許多煤礦頻頻“放高產”,原煤產量呈井噴式大幅度增長。1958年,白羊墅煤礦掘進進尺11514米,產量36.723萬噸,1959年掘進進尺12093米,產量26.7023萬噸,1960年掘進進尺10987米,產量26.194萬噸,是平常年份的兩三倍。生產出的煤炭長年在煤場堆積如山,運不出去,風化、水衝,乃至自燃。

搶運存煤,成了當時陽泉經濟建設最為緊迫的事情。為此,陽泉市領導就與煤炭供應緊張的上海市協商,議定雙方進行長期“協作”,陽泉向上海輸煤,上海向陽泉輸送生活日用的輕工產品。

上海402車隊入駐陽泉

為了支援部分省市的產煤區搶運存煤,和增加上海的煤炭調入量,確保上海工農業生產需要,根據上海市政府指令,上海市交通運輸局在所屬運輸企業中抽調大批人員、車輛和設備,分赴山西、山東、河南等地,承擔當地的運煤任務。其中駐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的402汽車大隊,駐點運輸服務長達26年,累計運輸調滬煤炭千萬噸。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職工宿舍(張文平 拍攝)

據原上海市402汽車運輸大隊部分職工回憶,402車隊由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組建於1960年7月間,1965年由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接管,隊部設址山西省陽泉市義井鎮瀑裡村白羊墅煤礦礦區內,屬調滬煤運輸點。最初,沒有修理車間,車子壞了,就在寒風中烈日下維修;職工宿舍、辦公室都非常簡陋,吃的是玉米麵、土豆,條件極為艱苦。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修理車間(張文平 拍攝)

1960年7月底,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汽車30輛、職工156人抵陽泉駐紮。同年8月2日大隊正式成立,並投入營運。分設漢河溝礦、同意礦、新城礦等3個車輛停駐點。初運送該3個點煤炭至白羊墅火車站發運回滬,運距分別為6、13、17公里。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隊部辦公室(張文平 拍攝)

至1962年8月,汽車增為67輛(包括上海市輕工業局2輛車),職工增為413人。除上運三場職工外,另有上海市機電局職工124人,輕工業局11人,紡織局、物資局、土方大隊等10餘人,多為運煤裝卸工。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6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大門口留影(武定國 提供)

至1963年3月,有28個裝煤點。負責將新城、新村、小河、泊裡、泊裡生產隊、阜山、漢河溝、漢河溝生產隊、同意、冠莊、南莊、桃林溝、柳溝、王家莊、南坳、桑堰、陳家溝、餘積糧溝、上煙裡、下煙裡、小陽泉、甄家莊、三都、南溝等各礦裝運的煤炭送至白羊墅火車站,蔭營裝煤點裝的煤炭運送至蔭營火車站等,運距在3~25公里間。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停車場(張文平 拍攝)

1963~1984年間,有部分車輛陸續回滬,但是多年來,402車隊營運車輛一直保持在60輛左右。初期,上海402車隊運營車輛為解放牌CA10型卡車,這是一款以蘇聯吉斯150為藍本製造的汽車,它自重3.9噸,裝有90匹馬力、四行程六缸發動機,載重量為4噸,最大時速65公里,是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公路交通運輸工具。1981年前後,全部運營車輛更新為東風EQ140卡車,這種車是在總結了解放牌CA10型載重汽車的生產使用經驗,保留其優點,改進其缺點,在性能方面比解放CA10有大幅提高,是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中型載重汽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駐平定縣同意煤礦運輸點留影(陳興國 提供)

402車隊組織機構健全,內設黨政工團、調度、統計、安全、財務、後勤、總務等機構,同時,機修、鈑金、油漆、電工、鍛工、木工、鐵工、胎工、焊工、機床、油料、配件管理等工種齊全,是當時陽泉境內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雄厚、公路運輸能力最強的汽車運輸單位。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女職工在駐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大隊部前留影(陳曉震 提供)

駐點運輸期間,上海402車隊按照陽泉市委、市政府指示,積極投入我市“保煤”活動中。為進一步提高運輸效率,他們把解放牌平板卡車改裝成捲揚機吊拉式自卸翻斗車,利用自卸車運量大、速度快的優勢,組織車輛人員加班加點突擊搶運煤炭。上海車隊那些朝氣蓬勃的青年駕駛員,覺悟高,幹勁大,不管山高地勢險,也不怕雨雪山洪暴,心裡想的是怎麼才能多拉快跑,想的是為國家多出力、為家鄉多運煤。當時,上海402車隊不實行計件工資,無論拉得再多,跑得再快,也沒有獎勵,但司機們從不考慮個人得失,每天一如既往地多拉快跑,每車每天最少要跑十二三趟,成為陽泉地方煤礦搶運煤炭的最主要力量。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63年9月,上海402車隊職工參加陽泉市“保煤”活動時留影(殷廣雷 提供)

1985年12月,因晉滬兩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上海402車隊全部人、車撤點回滬,歸入市滬南運輸公司(原上運三場)建制,改編為十一車隊。

“上海家”個個都是好樣的

上世紀60~70年代,上海大批的在職職工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支援三線內地建設,這批人被稱為“支內職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上海402車隊職工也可以稱之為“支內人員”。不同的是,上海402車隊採取每人每年一輪換的制度,由上運三場從所屬各車隊抽調數十名工人師傅赴晉輪換。為使整個車隊始終保持有一半以上的熟悉人員在,以便達到人心穩定、新來人員不陌生、工作上能及時接替等目的,確保車隊安全生產,402車隊一般在每年的四月和十月進行人員輪換,這兩個月是陽泉天氣最為舒適的季節,可以讓新來的上海師傅較快適應當地生活環境,使職工無後顧之憂,工作生活得更舒心。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山西陽泉工作時留影(陳興國 提供)

1963年~1984年二十多年間,先後有近千名上海工人師傅陸陸續續來到駐陽泉402車隊,從事陽泉煤炭調滬運輸工作。這些駕駛員、維修工、管理人員、後勤人員都是經過層層考核、嚴格政審、百裡挑一選拔出來的,可以說,這支隊伍無論是駕駛水平和維修技術,還是思想品質和工作能力,在整個上運三場都是拔尖的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4年,上海402車隊駐平定縣同意煤礦運輸點部分職工合影(陳興國 提供)

26年來,一撥又一撥的上海師傅來到陽泉,又離開陽泉,把青春和汗水拋灑在了第二故鄉,也與鄉親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與友誼,以致很多人主動向組織提出長期堅持在陽泉工作,有的人輪換回到上海之後,又接連幾次自願重返陽泉工作。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81年,上海402車隊職工與陽泉老鄉在陽泉東風劇場門前合影(陳曉震 提供)

26年間,上海運輸工人克服了牽掛親人、水土不服、環境艱苦等種種困難,全身心投入到運輸工作中去。在那個艱苦的歲月裡,他們“駕長風,馳太行”,勞動著奉獻著並快樂著。他們戰冰雪,穿風沙,鬥洪水,爬陡山,在當地享有“困難嚇不倒,特別能戰鬥”的譽稱。隆冬時節,盤山路常成冰封雪凍的“玻璃路”,司工撒沙鋪路,撒一段,汽車開一段,堅持營運。炎夏山洪毀路,司工腳踏懸崖,採石填溝,挖沙鋪路,搶修通道,恢復生產。為此,402車隊曾多次被評為上海市駐點運輸先進集體,並獲陽泉市“五好”競賽亞軍,為晉滬兩地經濟社會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駕駛員合影(張愛玲 提供)

26年間,上海師傅們與陽泉當地有著廣泛深入的經濟文化、生活習慣、民俗風情、語言文明等方面的交流,他們用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架起了上海和陽泉之間經濟往來的橋樑,他們更把江南大都市人特有的彬彬有禮、熱情善良的天性,深深地刻印在陽泉人民的記憶中。

“為人民服務”是一種境界,也是他們的座右銘。上海402車隊在完成煤炭運輸任務的同時,經常主動幫助我市各工礦企業和單位運輸基本建設物資和生活生產資料,參加了1966年8月桃河特大洪災搶險及災後重建工作,還為當時我市最大的民生工程——娘子關提水工程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他們利用下班休息時間為當地農民春耕秋收生產運送糧種、農藥、化肥、農具等物資,有時候半夜村民們生病、生孩子,去車隊宿舍敲敲窗戶,報經調度允許,司機們都會熱心積極地送村民去醫院,從不推辭。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陽泉工作時留影(陳興國 提供)

“上海家個個都是好樣的!”這是直到現在還掛著當地人嘴邊的一句話。就是這樣,上海師傅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以不平凡的主人翁責任感、高尚忘我的勞動熱情和無私奉獻精神,贏得了陽泉人民的尊重。

陽泉“小上海”美名傳四方

在陽泉長達26年的貨物運輸過程中,上海師傅不但為陽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思想、新風尚,也帶來了當時最為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以及工農業生產急需的諸多緊俏物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百姓日常所需的各類生活用品、輕紡織品,以及當時比較緊俏的商品如自行車、手錶、縫紉機等“三大件”在陽泉都比較容易買到,引得太原、石家莊的人紛至沓來,陽泉一度成為晉東地區最繁榮、最熱鬧、最具特色的購物城市,在當時被稱為“小上海”。

"

歲月如梭,我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不斷向前,很少有人願意回過頭去看看曾經的足跡。多少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支熟悉而親切的車隊。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幾十年來,在陽泉市公開的可查閱的所有官方文獻中,上海402車隊駐紮陽泉26年這段史實,幾乎找不到哪怕是蛛絲馬跡的記載。

這次上海402車隊“回鄉省親”之旅,喚醒了我那段塵封近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在上海402車隊師傅及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的幫助下,我四處收集資料,伏案奮筆疾書,寫下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較為全面概括上海402車隊歷史的史料性文章,以此紀念那段奉獻青春年華的美好歲月,以此致敬上海402車隊、致敬上海汽車運輸工人、致敬上海人民!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運煤車輛與陽泉市白羊墅煤礦職工俱樂部(張文平 製作)

勞動光榮,成就夢想;勞動者偉大,創造歷史。在這個春光明媚的五月,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裡,山西省陽泉市迎來了一批來自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勞動者——曾經為陽泉經濟文化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原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402汽車大隊的部分職工及其家屬。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19年5月10日,上海402車隊部分職工自發組成“回鄉省親團”,千里迢迢重返故地(張愛玲 拍攝)

20世紀60年代初,為了支援陽泉市搶運存煤,也為了自己家鄉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一大批上海汽車運輸工人告別父老鄉親,從繁華富庶的黃浦江畔,來到閉塞落後的太行山區駐紮,這一紮,就是整整26年。26年間,上海402車隊與陽泉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上海家”。

馬車拉出來的陽泉

我們常說,陽泉是一座火車拉出來的城市,事實上,陽泉也是馬車拉出來。

20世紀50年代,陽泉工業,特別是煤炭工業發展較快,但是運輸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全市各地方煤礦產出的煤炭,只能依靠當年新組建的山西省聯運公司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眾運輸力量——馬車,進行外運。1951年9月,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400餘輛,擔負陽泉各煤礦、陽泉鐵廠至小南坑火車站的煤炭和礦石運輸任務,另外組織群運馬車300多輛,擔負平定各煤礦至白羊墅火車站的煤炭運輸任務。1952年一季度,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900多輛,到四季度增至1200多輛,1952年全年完成貨運量879643噸,其中,煤炭運量佔到了70%以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陽泉煤炭運輸主要靠畜力拉運(原陽泉市煤炭工業局檔案資料)

我市的煤炭運輸力量除了陽泉聯運公司的群運馬車之外,各地方煤礦在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後,依靠自身力量,紛紛成立了馬車運輸隊,其中時間比較早、規模比較大、運輸能力較強的是白羊墅煤礦。

始建於1947年的白羊墅煤礦,初名建平煤礦,是接收整合了部隊和平定機關9個小煤窯組建而成的;1952年歸榆次專區管轄,命名為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1962年歸陽泉市管轄,命名為陽泉市白羊墅煤礦。文革期間,白羊墅煤礦一度改稱東方紅煤礦。由於種種原因,到1958年白羊墅煤礦僅保留了泊裡、小河兩個礦井,擁有職工1353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山西省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職工佩戴的胸章(張素平 提供)

1952年,白羊墅煤礦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等不靠,不向上級伸手,自湊資金,立了馬車運輸隊,擁有馬車近30輛,後逐步發展到了50多輛,併成立了三個運輸小隊。同時,投資10萬元,修建了坑口至白羊墅火車站的運煤公路。每天天剛亮,煤礦坑口那條坡陡彎多的鄉村土路上,就會響起一串串清脆的鈴鐺聲,還有“叭叭”的馬鞭聲和車把式洪亮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甚是好聽。在通往白羊墅火車站的路上,幾十架馬車蜿蜒數十里,車後揚起的陣陣煙塵經久不絕,彷彿一條長龍盤旋在雲霧中,蔚為壯觀。

向外地求援搶運存煤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純樸年代,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幹勁十足地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中。煤炭作為共和國的工業的糧食,一時間需求量非常巨大。由於煤礦生產任務不斷加大,對運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特別是1958年至1960年的“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日用品缺乏,市場供應十分緊張。“一煤獨大”的陽泉,則困難更為突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9年,上海402車隊駕駛員在陽泉市火車站留影(武定國 提供)

如何渡過難關,陽泉市的領導思來想去,最捷徑的辦法還只能依然在煤上做文章。當時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生產的煤炭由國家統一調配,但是在完成生產計劃後超產的煤炭,允許地方有少量的機動處置權。為此,在省政府的統一安排下,1958年前後,陽泉市政府邀請上海、江蘇、石家莊、青島、天津、武漢等省(市)組織零星的臨時性的汽車運輸隊伍,帶人、帶車、帶油、帶糧到陽泉,開始以自拉煤為主的經濟協作工作。當時雙方並無交換條件,僅由這些省(市)主動向陽泉境內一些煤礦支援機電設備、糧食、肉之類的生產和生活資料。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食堂餐具(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收藏)

即便如此,我市各地方煤礦的煤炭外運效率依然十分低下,加之許多煤礦頻頻“放高產”,原煤產量呈井噴式大幅度增長。1958年,白羊墅煤礦掘進進尺11514米,產量36.723萬噸,1959年掘進進尺12093米,產量26.7023萬噸,1960年掘進進尺10987米,產量26.194萬噸,是平常年份的兩三倍。生產出的煤炭長年在煤場堆積如山,運不出去,風化、水衝,乃至自燃。

搶運存煤,成了當時陽泉經濟建設最為緊迫的事情。為此,陽泉市領導就與煤炭供應緊張的上海市協商,議定雙方進行長期“協作”,陽泉向上海輸煤,上海向陽泉輸送生活日用的輕工產品。

上海402車隊入駐陽泉

為了支援部分省市的產煤區搶運存煤,和增加上海的煤炭調入量,確保上海工農業生產需要,根據上海市政府指令,上海市交通運輸局在所屬運輸企業中抽調大批人員、車輛和設備,分赴山西、山東、河南等地,承擔當地的運煤任務。其中駐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的402汽車大隊,駐點運輸服務長達26年,累計運輸調滬煤炭千萬噸。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職工宿舍(張文平 拍攝)

據原上海市402汽車運輸大隊部分職工回憶,402車隊由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組建於1960年7月間,1965年由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接管,隊部設址山西省陽泉市義井鎮瀑裡村白羊墅煤礦礦區內,屬調滬煤運輸點。最初,沒有修理車間,車子壞了,就在寒風中烈日下維修;職工宿舍、辦公室都非常簡陋,吃的是玉米麵、土豆,條件極為艱苦。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修理車間(張文平 拍攝)

1960年7月底,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汽車30輛、職工156人抵陽泉駐紮。同年8月2日大隊正式成立,並投入營運。分設漢河溝礦、同意礦、新城礦等3個車輛停駐點。初運送該3個點煤炭至白羊墅火車站發運回滬,運距分別為6、13、17公里。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隊部辦公室(張文平 拍攝)

至1962年8月,汽車增為67輛(包括上海市輕工業局2輛車),職工增為413人。除上運三場職工外,另有上海市機電局職工124人,輕工業局11人,紡織局、物資局、土方大隊等10餘人,多為運煤裝卸工。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6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大門口留影(武定國 提供)

至1963年3月,有28個裝煤點。負責將新城、新村、小河、泊裡、泊裡生產隊、阜山、漢河溝、漢河溝生產隊、同意、冠莊、南莊、桃林溝、柳溝、王家莊、南坳、桑堰、陳家溝、餘積糧溝、上煙裡、下煙裡、小陽泉、甄家莊、三都、南溝等各礦裝運的煤炭送至白羊墅火車站,蔭營裝煤點裝的煤炭運送至蔭營火車站等,運距在3~25公里間。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停車場(張文平 拍攝)

1963~1984年間,有部分車輛陸續回滬,但是多年來,402車隊營運車輛一直保持在60輛左右。初期,上海402車隊運營車輛為解放牌CA10型卡車,這是一款以蘇聯吉斯150為藍本製造的汽車,它自重3.9噸,裝有90匹馬力、四行程六缸發動機,載重量為4噸,最大時速65公里,是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公路交通運輸工具。1981年前後,全部運營車輛更新為東風EQ140卡車,這種車是在總結了解放牌CA10型載重汽車的生產使用經驗,保留其優點,改進其缺點,在性能方面比解放CA10有大幅提高,是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中型載重汽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駐平定縣同意煤礦運輸點留影(陳興國 提供)

402車隊組織機構健全,內設黨政工團、調度、統計、安全、財務、後勤、總務等機構,同時,機修、鈑金、油漆、電工、鍛工、木工、鐵工、胎工、焊工、機床、油料、配件管理等工種齊全,是當時陽泉境內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雄厚、公路運輸能力最強的汽車運輸單位。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女職工在駐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大隊部前留影(陳曉震 提供)

駐點運輸期間,上海402車隊按照陽泉市委、市政府指示,積極投入我市“保煤”活動中。為進一步提高運輸效率,他們把解放牌平板卡車改裝成捲揚機吊拉式自卸翻斗車,利用自卸車運量大、速度快的優勢,組織車輛人員加班加點突擊搶運煤炭。上海車隊那些朝氣蓬勃的青年駕駛員,覺悟高,幹勁大,不管山高地勢險,也不怕雨雪山洪暴,心裡想的是怎麼才能多拉快跑,想的是為國家多出力、為家鄉多運煤。當時,上海402車隊不實行計件工資,無論拉得再多,跑得再快,也沒有獎勵,但司機們從不考慮個人得失,每天一如既往地多拉快跑,每車每天最少要跑十二三趟,成為陽泉地方煤礦搶運煤炭的最主要力量。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63年9月,上海402車隊職工參加陽泉市“保煤”活動時留影(殷廣雷 提供)

1985年12月,因晉滬兩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上海402車隊全部人、車撤點回滬,歸入市滬南運輸公司(原上運三場)建制,改編為十一車隊。

“上海家”個個都是好樣的

上世紀60~70年代,上海大批的在職職工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支援三線內地建設,這批人被稱為“支內職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上海402車隊職工也可以稱之為“支內人員”。不同的是,上海402車隊採取每人每年一輪換的制度,由上運三場從所屬各車隊抽調數十名工人師傅赴晉輪換。為使整個車隊始終保持有一半以上的熟悉人員在,以便達到人心穩定、新來人員不陌生、工作上能及時接替等目的,確保車隊安全生產,402車隊一般在每年的四月和十月進行人員輪換,這兩個月是陽泉天氣最為舒適的季節,可以讓新來的上海師傅較快適應當地生活環境,使職工無後顧之憂,工作生活得更舒心。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山西陽泉工作時留影(陳興國 提供)

1963年~1984年二十多年間,先後有近千名上海工人師傅陸陸續續來到駐陽泉402車隊,從事陽泉煤炭調滬運輸工作。這些駕駛員、維修工、管理人員、後勤人員都是經過層層考核、嚴格政審、百裡挑一選拔出來的,可以說,這支隊伍無論是駕駛水平和維修技術,還是思想品質和工作能力,在整個上運三場都是拔尖的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4年,上海402車隊駐平定縣同意煤礦運輸點部分職工合影(陳興國 提供)

26年來,一撥又一撥的上海師傅來到陽泉,又離開陽泉,把青春和汗水拋灑在了第二故鄉,也與鄉親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與友誼,以致很多人主動向組織提出長期堅持在陽泉工作,有的人輪換回到上海之後,又接連幾次自願重返陽泉工作。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81年,上海402車隊職工與陽泉老鄉在陽泉東風劇場門前合影(陳曉震 提供)

26年間,上海運輸工人克服了牽掛親人、水土不服、環境艱苦等種種困難,全身心投入到運輸工作中去。在那個艱苦的歲月裡,他們“駕長風,馳太行”,勞動著奉獻著並快樂著。他們戰冰雪,穿風沙,鬥洪水,爬陡山,在當地享有“困難嚇不倒,特別能戰鬥”的譽稱。隆冬時節,盤山路常成冰封雪凍的“玻璃路”,司工撒沙鋪路,撒一段,汽車開一段,堅持營運。炎夏山洪毀路,司工腳踏懸崖,採石填溝,挖沙鋪路,搶修通道,恢復生產。為此,402車隊曾多次被評為上海市駐點運輸先進集體,並獲陽泉市“五好”競賽亞軍,為晉滬兩地經濟社會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駕駛員合影(張愛玲 提供)

26年間,上海師傅們與陽泉當地有著廣泛深入的經濟文化、生活習慣、民俗風情、語言文明等方面的交流,他們用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架起了上海和陽泉之間經濟往來的橋樑,他們更把江南大都市人特有的彬彬有禮、熱情善良的天性,深深地刻印在陽泉人民的記憶中。

“為人民服務”是一種境界,也是他們的座右銘。上海402車隊在完成煤炭運輸任務的同時,經常主動幫助我市各工礦企業和單位運輸基本建設物資和生活生產資料,參加了1966年8月桃河特大洪災搶險及災後重建工作,還為當時我市最大的民生工程——娘子關提水工程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他們利用下班休息時間為當地農民春耕秋收生產運送糧種、農藥、化肥、農具等物資,有時候半夜村民們生病、生孩子,去車隊宿舍敲敲窗戶,報經調度允許,司機們都會熱心積極地送村民去醫院,從不推辭。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陽泉工作時留影(陳興國 提供)

“上海家個個都是好樣的!”這是直到現在還掛著當地人嘴邊的一句話。就是這樣,上海師傅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以不平凡的主人翁責任感、高尚忘我的勞動熱情和無私奉獻精神,贏得了陽泉人民的尊重。

陽泉“小上海”美名傳四方

在陽泉長達26年的貨物運輸過程中,上海師傅不但為陽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思想、新風尚,也帶來了當時最為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以及工農業生產急需的諸多緊俏物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百姓日常所需的各類生活用品、輕紡織品,以及當時比較緊俏的商品如自行車、手錶、縫紉機等“三大件”在陽泉都比較容易買到,引得太原、石家莊的人紛至沓來,陽泉一度成為晉東地區最繁榮、最熱鬧、最具特色的購物城市,在當時被稱為“小上海”。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7年,上海402車隊職工與當地老鄉在平定縣天寧寺留影(鄧寶源 提供)

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海陽泉的經濟合作一直沒有間斷。1981年,陽泉市印鐵製品廠引進上海的先進經驗和技術,結合實際,投資32萬餘元建成一條自動印鐵生產線,並於1983年正式投產。1982年,陽泉市鐘錶總廠又同上海手錶二廠聯合生產出海山牌、環球牌手錶,行銷全國,享譽九州。

進入21世紀,大上海與陽泉“小上海”的各領域合作交流進一步加深,商貿往來頻頻,文化交流繁盛。2006年,陽泉市先後組團參加山西(上海)經貿合作洽談會等大型招商活動,會上,陽泉市與客商簽訂合同7項,總投資9.27億元;簽訂協議2項,引進資金2億元。除商務往來,陽泉與上海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2014年10月至11月,“丹青繪美中國夢·大連、上海、陽泉美術作品聯展”在陽泉、上海展出,這是第三屆上海、大連、陽泉職工作品巡迴展。

"

歲月如梭,我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不斷向前,很少有人願意回過頭去看看曾經的足跡。多少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支熟悉而親切的車隊。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幾十年來,在陽泉市公開的可查閱的所有官方文獻中,上海402車隊駐紮陽泉26年這段史實,幾乎找不到哪怕是蛛絲馬跡的記載。

這次上海402車隊“回鄉省親”之旅,喚醒了我那段塵封近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在上海402車隊師傅及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的幫助下,我四處收集資料,伏案奮筆疾書,寫下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較為全面概括上海402車隊歷史的史料性文章,以此紀念那段奉獻青春年華的美好歲月,以此致敬上海402車隊、致敬上海汽車運輸工人、致敬上海人民!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運煤車輛與陽泉市白羊墅煤礦職工俱樂部(張文平 製作)

勞動光榮,成就夢想;勞動者偉大,創造歷史。在這個春光明媚的五月,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裡,山西省陽泉市迎來了一批來自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勞動者——曾經為陽泉經濟文化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原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402汽車大隊的部分職工及其家屬。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19年5月10日,上海402車隊部分職工自發組成“回鄉省親團”,千里迢迢重返故地(張愛玲 拍攝)

20世紀60年代初,為了支援陽泉市搶運存煤,也為了自己家鄉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一大批上海汽車運輸工人告別父老鄉親,從繁華富庶的黃浦江畔,來到閉塞落後的太行山區駐紮,這一紮,就是整整26年。26年間,上海402車隊與陽泉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上海家”。

馬車拉出來的陽泉

我們常說,陽泉是一座火車拉出來的城市,事實上,陽泉也是馬車拉出來。

20世紀50年代,陽泉工業,特別是煤炭工業發展較快,但是運輸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全市各地方煤礦產出的煤炭,只能依靠當年新組建的山西省聯運公司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眾運輸力量——馬車,進行外運。1951年9月,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400餘輛,擔負陽泉各煤礦、陽泉鐵廠至小南坑火車站的煤炭和礦石運輸任務,另外組織群運馬車300多輛,擔負平定各煤礦至白羊墅火車站的煤炭運輸任務。1952年一季度,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900多輛,到四季度增至1200多輛,1952年全年完成貨運量879643噸,其中,煤炭運量佔到了70%以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陽泉煤炭運輸主要靠畜力拉運(原陽泉市煤炭工業局檔案資料)

我市的煤炭運輸力量除了陽泉聯運公司的群運馬車之外,各地方煤礦在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後,依靠自身力量,紛紛成立了馬車運輸隊,其中時間比較早、規模比較大、運輸能力較強的是白羊墅煤礦。

始建於1947年的白羊墅煤礦,初名建平煤礦,是接收整合了部隊和平定機關9個小煤窯組建而成的;1952年歸榆次專區管轄,命名為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1962年歸陽泉市管轄,命名為陽泉市白羊墅煤礦。文革期間,白羊墅煤礦一度改稱東方紅煤礦。由於種種原因,到1958年白羊墅煤礦僅保留了泊裡、小河兩個礦井,擁有職工1353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山西省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職工佩戴的胸章(張素平 提供)

1952年,白羊墅煤礦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等不靠,不向上級伸手,自湊資金,立了馬車運輸隊,擁有馬車近30輛,後逐步發展到了50多輛,併成立了三個運輸小隊。同時,投資10萬元,修建了坑口至白羊墅火車站的運煤公路。每天天剛亮,煤礦坑口那條坡陡彎多的鄉村土路上,就會響起一串串清脆的鈴鐺聲,還有“叭叭”的馬鞭聲和車把式洪亮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甚是好聽。在通往白羊墅火車站的路上,幾十架馬車蜿蜒數十里,車後揚起的陣陣煙塵經久不絕,彷彿一條長龍盤旋在雲霧中,蔚為壯觀。

向外地求援搶運存煤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純樸年代,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幹勁十足地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中。煤炭作為共和國的工業的糧食,一時間需求量非常巨大。由於煤礦生產任務不斷加大,對運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特別是1958年至1960年的“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日用品缺乏,市場供應十分緊張。“一煤獨大”的陽泉,則困難更為突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9年,上海402車隊駕駛員在陽泉市火車站留影(武定國 提供)

如何渡過難關,陽泉市的領導思來想去,最捷徑的辦法還只能依然在煤上做文章。當時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生產的煤炭由國家統一調配,但是在完成生產計劃後超產的煤炭,允許地方有少量的機動處置權。為此,在省政府的統一安排下,1958年前後,陽泉市政府邀請上海、江蘇、石家莊、青島、天津、武漢等省(市)組織零星的臨時性的汽車運輸隊伍,帶人、帶車、帶油、帶糧到陽泉,開始以自拉煤為主的經濟協作工作。當時雙方並無交換條件,僅由這些省(市)主動向陽泉境內一些煤礦支援機電設備、糧食、肉之類的生產和生活資料。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食堂餐具(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收藏)

即便如此,我市各地方煤礦的煤炭外運效率依然十分低下,加之許多煤礦頻頻“放高產”,原煤產量呈井噴式大幅度增長。1958年,白羊墅煤礦掘進進尺11514米,產量36.723萬噸,1959年掘進進尺12093米,產量26.7023萬噸,1960年掘進進尺10987米,產量26.194萬噸,是平常年份的兩三倍。生產出的煤炭長年在煤場堆積如山,運不出去,風化、水衝,乃至自燃。

搶運存煤,成了當時陽泉經濟建設最為緊迫的事情。為此,陽泉市領導就與煤炭供應緊張的上海市協商,議定雙方進行長期“協作”,陽泉向上海輸煤,上海向陽泉輸送生活日用的輕工產品。

上海402車隊入駐陽泉

為了支援部分省市的產煤區搶運存煤,和增加上海的煤炭調入量,確保上海工農業生產需要,根據上海市政府指令,上海市交通運輸局在所屬運輸企業中抽調大批人員、車輛和設備,分赴山西、山東、河南等地,承擔當地的運煤任務。其中駐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的402汽車大隊,駐點運輸服務長達26年,累計運輸調滬煤炭千萬噸。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職工宿舍(張文平 拍攝)

據原上海市402汽車運輸大隊部分職工回憶,402車隊由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組建於1960年7月間,1965年由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接管,隊部設址山西省陽泉市義井鎮瀑裡村白羊墅煤礦礦區內,屬調滬煤運輸點。最初,沒有修理車間,車子壞了,就在寒風中烈日下維修;職工宿舍、辦公室都非常簡陋,吃的是玉米麵、土豆,條件極為艱苦。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修理車間(張文平 拍攝)

1960年7月底,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汽車30輛、職工156人抵陽泉駐紮。同年8月2日大隊正式成立,並投入營運。分設漢河溝礦、同意礦、新城礦等3個車輛停駐點。初運送該3個點煤炭至白羊墅火車站發運回滬,運距分別為6、13、17公里。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隊部辦公室(張文平 拍攝)

至1962年8月,汽車增為67輛(包括上海市輕工業局2輛車),職工增為413人。除上運三場職工外,另有上海市機電局職工124人,輕工業局11人,紡織局、物資局、土方大隊等10餘人,多為運煤裝卸工。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6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大門口留影(武定國 提供)

至1963年3月,有28個裝煤點。負責將新城、新村、小河、泊裡、泊裡生產隊、阜山、漢河溝、漢河溝生產隊、同意、冠莊、南莊、桃林溝、柳溝、王家莊、南坳、桑堰、陳家溝、餘積糧溝、上煙裡、下煙裡、小陽泉、甄家莊、三都、南溝等各礦裝運的煤炭送至白羊墅火車站,蔭營裝煤點裝的煤炭運送至蔭營火車站等,運距在3~25公里間。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停車場(張文平 拍攝)

1963~1984年間,有部分車輛陸續回滬,但是多年來,402車隊營運車輛一直保持在60輛左右。初期,上海402車隊運營車輛為解放牌CA10型卡車,這是一款以蘇聯吉斯150為藍本製造的汽車,它自重3.9噸,裝有90匹馬力、四行程六缸發動機,載重量為4噸,最大時速65公里,是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公路交通運輸工具。1981年前後,全部運營車輛更新為東風EQ140卡車,這種車是在總結了解放牌CA10型載重汽車的生產使用經驗,保留其優點,改進其缺點,在性能方面比解放CA10有大幅提高,是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中型載重汽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駐平定縣同意煤礦運輸點留影(陳興國 提供)

402車隊組織機構健全,內設黨政工團、調度、統計、安全、財務、後勤、總務等機構,同時,機修、鈑金、油漆、電工、鍛工、木工、鐵工、胎工、焊工、機床、油料、配件管理等工種齊全,是當時陽泉境內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雄厚、公路運輸能力最強的汽車運輸單位。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女職工在駐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大隊部前留影(陳曉震 提供)

駐點運輸期間,上海402車隊按照陽泉市委、市政府指示,積極投入我市“保煤”活動中。為進一步提高運輸效率,他們把解放牌平板卡車改裝成捲揚機吊拉式自卸翻斗車,利用自卸車運量大、速度快的優勢,組織車輛人員加班加點突擊搶運煤炭。上海車隊那些朝氣蓬勃的青年駕駛員,覺悟高,幹勁大,不管山高地勢險,也不怕雨雪山洪暴,心裡想的是怎麼才能多拉快跑,想的是為國家多出力、為家鄉多運煤。當時,上海402車隊不實行計件工資,無論拉得再多,跑得再快,也沒有獎勵,但司機們從不考慮個人得失,每天一如既往地多拉快跑,每車每天最少要跑十二三趟,成為陽泉地方煤礦搶運煤炭的最主要力量。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63年9月,上海402車隊職工參加陽泉市“保煤”活動時留影(殷廣雷 提供)

1985年12月,因晉滬兩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上海402車隊全部人、車撤點回滬,歸入市滬南運輸公司(原上運三場)建制,改編為十一車隊。

“上海家”個個都是好樣的

上世紀60~70年代,上海大批的在職職工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支援三線內地建設,這批人被稱為“支內職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上海402車隊職工也可以稱之為“支內人員”。不同的是,上海402車隊採取每人每年一輪換的制度,由上運三場從所屬各車隊抽調數十名工人師傅赴晉輪換。為使整個車隊始終保持有一半以上的熟悉人員在,以便達到人心穩定、新來人員不陌生、工作上能及時接替等目的,確保車隊安全生產,402車隊一般在每年的四月和十月進行人員輪換,這兩個月是陽泉天氣最為舒適的季節,可以讓新來的上海師傅較快適應當地生活環境,使職工無後顧之憂,工作生活得更舒心。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山西陽泉工作時留影(陳興國 提供)

1963年~1984年二十多年間,先後有近千名上海工人師傅陸陸續續來到駐陽泉402車隊,從事陽泉煤炭調滬運輸工作。這些駕駛員、維修工、管理人員、後勤人員都是經過層層考核、嚴格政審、百裡挑一選拔出來的,可以說,這支隊伍無論是駕駛水平和維修技術,還是思想品質和工作能力,在整個上運三場都是拔尖的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4年,上海402車隊駐平定縣同意煤礦運輸點部分職工合影(陳興國 提供)

26年來,一撥又一撥的上海師傅來到陽泉,又離開陽泉,把青春和汗水拋灑在了第二故鄉,也與鄉親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與友誼,以致很多人主動向組織提出長期堅持在陽泉工作,有的人輪換回到上海之後,又接連幾次自願重返陽泉工作。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81年,上海402車隊職工與陽泉老鄉在陽泉東風劇場門前合影(陳曉震 提供)

26年間,上海運輸工人克服了牽掛親人、水土不服、環境艱苦等種種困難,全身心投入到運輸工作中去。在那個艱苦的歲月裡,他們“駕長風,馳太行”,勞動著奉獻著並快樂著。他們戰冰雪,穿風沙,鬥洪水,爬陡山,在當地享有“困難嚇不倒,特別能戰鬥”的譽稱。隆冬時節,盤山路常成冰封雪凍的“玻璃路”,司工撒沙鋪路,撒一段,汽車開一段,堅持營運。炎夏山洪毀路,司工腳踏懸崖,採石填溝,挖沙鋪路,搶修通道,恢復生產。為此,402車隊曾多次被評為上海市駐點運輸先進集體,並獲陽泉市“五好”競賽亞軍,為晉滬兩地經濟社會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駕駛員合影(張愛玲 提供)

26年間,上海師傅們與陽泉當地有著廣泛深入的經濟文化、生活習慣、民俗風情、語言文明等方面的交流,他們用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架起了上海和陽泉之間經濟往來的橋樑,他們更把江南大都市人特有的彬彬有禮、熱情善良的天性,深深地刻印在陽泉人民的記憶中。

“為人民服務”是一種境界,也是他們的座右銘。上海402車隊在完成煤炭運輸任務的同時,經常主動幫助我市各工礦企業和單位運輸基本建設物資和生活生產資料,參加了1966年8月桃河特大洪災搶險及災後重建工作,還為當時我市最大的民生工程——娘子關提水工程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他們利用下班休息時間為當地農民春耕秋收生產運送糧種、農藥、化肥、農具等物資,有時候半夜村民們生病、生孩子,去車隊宿舍敲敲窗戶,報經調度允許,司機們都會熱心積極地送村民去醫院,從不推辭。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陽泉工作時留影(陳興國 提供)

“上海家個個都是好樣的!”這是直到現在還掛著當地人嘴邊的一句話。就是這樣,上海師傅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以不平凡的主人翁責任感、高尚忘我的勞動熱情和無私奉獻精神,贏得了陽泉人民的尊重。

陽泉“小上海”美名傳四方

在陽泉長達26年的貨物運輸過程中,上海師傅不但為陽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思想、新風尚,也帶來了當時最為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以及工農業生產急需的諸多緊俏物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百姓日常所需的各類生活用品、輕紡織品,以及當時比較緊俏的商品如自行車、手錶、縫紉機等“三大件”在陽泉都比較容易買到,引得太原、石家莊的人紛至沓來,陽泉一度成為晉東地區最繁榮、最熱鬧、最具特色的購物城市,在當時被稱為“小上海”。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7年,上海402車隊職工與當地老鄉在平定縣天寧寺留影(鄧寶源 提供)

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海陽泉的經濟合作一直沒有間斷。1981年,陽泉市印鐵製品廠引進上海的先進經驗和技術,結合實際,投資32萬餘元建成一條自動印鐵生產線,並於1983年正式投產。1982年,陽泉市鐘錶總廠又同上海手錶二廠聯合生產出海山牌、環球牌手錶,行銷全國,享譽九州。

進入21世紀,大上海與陽泉“小上海”的各領域合作交流進一步加深,商貿往來頻頻,文化交流繁盛。2006年,陽泉市先後組團參加山西(上海)經貿合作洽談會等大型招商活動,會上,陽泉市與客商簽訂合同7項,總投資9.27億元;簽訂協議2項,引進資金2億元。除商務往來,陽泉與上海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2014年10月至11月,“丹青繪美中國夢·大連、上海、陽泉美術作品聯展”在陽泉、上海展出,這是第三屆上海、大連、陽泉職工作品巡迴展。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平定縣工作時的合影(陳興國 提供)

時序更替,夢想前行,大上海與“小上海”百年情緣不斷。2018年8月9日,陽泉市“創青春”創新創業大賽上海賽區項目路演活動在上海市浦東南路855號世界廣場世邦力德路演中心成功舉辦,取得良好的成效。2019年3月29日至3月31日,陽泉市長雷健坤赴上海市考察對接新一代信息技術、文旅康養產業轉型重點項目,雙方就落實戰略合作進行友好磋商,達成良好共識。

"

歲月如梭,我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不斷向前,很少有人願意回過頭去看看曾經的足跡。多少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支熟悉而親切的車隊。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幾十年來,在陽泉市公開的可查閱的所有官方文獻中,上海402車隊駐紮陽泉26年這段史實,幾乎找不到哪怕是蛛絲馬跡的記載。

這次上海402車隊“回鄉省親”之旅,喚醒了我那段塵封近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在上海402車隊師傅及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的幫助下,我四處收集資料,伏案奮筆疾書,寫下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較為全面概括上海402車隊歷史的史料性文章,以此紀念那段奉獻青春年華的美好歲月,以此致敬上海402車隊、致敬上海汽車運輸工人、致敬上海人民!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運煤車輛與陽泉市白羊墅煤礦職工俱樂部(張文平 製作)

勞動光榮,成就夢想;勞動者偉大,創造歷史。在這個春光明媚的五月,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裡,山西省陽泉市迎來了一批來自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勞動者——曾經為陽泉經濟文化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原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402汽車大隊的部分職工及其家屬。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19年5月10日,上海402車隊部分職工自發組成“回鄉省親團”,千里迢迢重返故地(張愛玲 拍攝)

20世紀60年代初,為了支援陽泉市搶運存煤,也為了自己家鄉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一大批上海汽車運輸工人告別父老鄉親,從繁華富庶的黃浦江畔,來到閉塞落後的太行山區駐紮,這一紮,就是整整26年。26年間,上海402車隊與陽泉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上海家”。

馬車拉出來的陽泉

我們常說,陽泉是一座火車拉出來的城市,事實上,陽泉也是馬車拉出來。

20世紀50年代,陽泉工業,特別是煤炭工業發展較快,但是運輸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全市各地方煤礦產出的煤炭,只能依靠當年新組建的山西省聯運公司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眾運輸力量——馬車,進行外運。1951年9月,陽泉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400餘輛,擔負陽泉各煤礦、陽泉鐵廠至小南坑火車站的煤炭和礦石運輸任務,另外組織群運馬車300多輛,擔負平定各煤礦至白羊墅火車站的煤炭運輸任務。1952年一季度,聯運支公司組織群運馬車900多輛,到四季度增至1200多輛,1952年全年完成貨運量879643噸,其中,煤炭運量佔到了70%以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陽泉煤炭運輸主要靠畜力拉運(原陽泉市煤炭工業局檔案資料)

我市的煤炭運輸力量除了陽泉聯運公司的群運馬車之外,各地方煤礦在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後,依靠自身力量,紛紛成立了馬車運輸隊,其中時間比較早、規模比較大、運輸能力較強的是白羊墅煤礦。

始建於1947年的白羊墅煤礦,初名建平煤礦,是接收整合了部隊和平定機關9個小煤窯組建而成的;1952年歸榆次專區管轄,命名為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1962年歸陽泉市管轄,命名為陽泉市白羊墅煤礦。文革期間,白羊墅煤礦一度改稱東方紅煤礦。由於種種原因,到1958年白羊墅煤礦僅保留了泊裡、小河兩個礦井,擁有職工1353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山西省榆次專區地方國營白羊墅煤礦職工佩戴的胸章(張素平 提供)

1952年,白羊墅煤礦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等不靠,不向上級伸手,自湊資金,立了馬車運輸隊,擁有馬車近30輛,後逐步發展到了50多輛,併成立了三個運輸小隊。同時,投資10萬元,修建了坑口至白羊墅火車站的運煤公路。每天天剛亮,煤礦坑口那條坡陡彎多的鄉村土路上,就會響起一串串清脆的鈴鐺聲,還有“叭叭”的馬鞭聲和車把式洪亮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甚是好聽。在通往白羊墅火車站的路上,幾十架馬車蜿蜒數十里,車後揚起的陣陣煙塵經久不絕,彷彿一條長龍盤旋在雲霧中,蔚為壯觀。

向外地求援搶運存煤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純樸年代,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幹勁十足地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中。煤炭作為共和國的工業的糧食,一時間需求量非常巨大。由於煤礦生產任務不斷加大,對運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特別是1958年至1960年的“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日用品缺乏,市場供應十分緊張。“一煤獨大”的陽泉,則困難更為突出。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9年,上海402車隊駕駛員在陽泉市火車站留影(武定國 提供)

如何渡過難關,陽泉市的領導思來想去,最捷徑的辦法還只能依然在煤上做文章。當時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生產的煤炭由國家統一調配,但是在完成生產計劃後超產的煤炭,允許地方有少量的機動處置權。為此,在省政府的統一安排下,1958年前後,陽泉市政府邀請上海、江蘇、石家莊、青島、天津、武漢等省(市)組織零星的臨時性的汽車運輸隊伍,帶人、帶車、帶油、帶糧到陽泉,開始以自拉煤為主的經濟協作工作。當時雙方並無交換條件,僅由這些省(市)主動向陽泉境內一些煤礦支援機電設備、糧食、肉之類的生產和生活資料。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食堂餐具(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子弟收藏)

即便如此,我市各地方煤礦的煤炭外運效率依然十分低下,加之許多煤礦頻頻“放高產”,原煤產量呈井噴式大幅度增長。1958年,白羊墅煤礦掘進進尺11514米,產量36.723萬噸,1959年掘進進尺12093米,產量26.7023萬噸,1960年掘進進尺10987米,產量26.194萬噸,是平常年份的兩三倍。生產出的煤炭長年在煤場堆積如山,運不出去,風化、水衝,乃至自燃。

搶運存煤,成了當時陽泉經濟建設最為緊迫的事情。為此,陽泉市領導就與煤炭供應緊張的上海市協商,議定雙方進行長期“協作”,陽泉向上海輸煤,上海向陽泉輸送生活日用的輕工產品。

上海402車隊入駐陽泉

為了支援部分省市的產煤區搶運存煤,和增加上海的煤炭調入量,確保上海工農業生產需要,根據上海市政府指令,上海市交通運輸局在所屬運輸企業中抽調大批人員、車輛和設備,分赴山西、山東、河南等地,承擔當地的運煤任務。其中駐山西省陽泉市白羊墅煤礦的402汽車大隊,駐點運輸服務長達26年,累計運輸調滬煤炭千萬噸。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職工宿舍(張文平 拍攝)

據原上海市402汽車運輸大隊部分職工回憶,402車隊由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組建於1960年7月間,1965年由上海市汽車運輸三場接管,隊部設址山西省陽泉市義井鎮瀑裡村白羊墅煤礦礦區內,屬調滬煤運輸點。最初,沒有修理車間,車子壞了,就在寒風中烈日下維修;職工宿舍、辦公室都非常簡陋,吃的是玉米麵、土豆,條件極為艱苦。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修理車間(張文平 拍攝)

1960年7月底,上海市外地汽車運輸公司汽車30輛、職工156人抵陽泉駐紮。同年8月2日大隊正式成立,並投入營運。分設漢河溝礦、同意礦、新城礦等3個車輛停駐點。初運送該3個點煤炭至白羊墅火車站發運回滬,運距分別為6、13、17公里。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隊部辦公室(張文平 拍攝)

至1962年8月,汽車增為67輛(包括上海市輕工業局2輛車),職工增為413人。除上運三場職工外,另有上海市機電局職工124人,輕工業局11人,紡織局、物資局、土方大隊等10餘人,多為運煤裝卸工。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6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大門口留影(武定國 提供)

至1963年3月,有28個裝煤點。負責將新城、新村、小河、泊裡、泊裡生產隊、阜山、漢河溝、漢河溝生產隊、同意、冠莊、南莊、桃林溝、柳溝、王家莊、南坳、桑堰、陳家溝、餘積糧溝、上煙裡、下煙裡、小陽泉、甄家莊、三都、南溝等各礦裝運的煤炭送至白羊墅火車站,蔭營裝煤點裝的煤炭運送至蔭營火車站等,運距在3~25公里間。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停車場(張文平 拍攝)

1963~1984年間,有部分車輛陸續回滬,但是多年來,402車隊營運車輛一直保持在60輛左右。初期,上海402車隊運營車輛為解放牌CA10型卡車,這是一款以蘇聯吉斯150為藍本製造的汽車,它自重3.9噸,裝有90匹馬力、四行程六缸發動機,載重量為4噸,最大時速65公里,是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公路交通運輸工具。1981年前後,全部運營車輛更新為東風EQ140卡車,這種車是在總結了解放牌CA10型載重汽車的生產使用經驗,保留其優點,改進其缺點,在性能方面比解放CA10有大幅提高,是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中型載重汽車。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駐平定縣同意煤礦運輸點留影(陳興國 提供)

402車隊組織機構健全,內設黨政工團、調度、統計、安全、財務、後勤、總務等機構,同時,機修、鈑金、油漆、電工、鍛工、木工、鐵工、胎工、焊工、機床、油料、配件管理等工種齊全,是當時陽泉境內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雄厚、公路運輸能力最強的汽車運輸單位。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女職工在駐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大隊部前留影(陳曉震 提供)

駐點運輸期間,上海402車隊按照陽泉市委、市政府指示,積極投入我市“保煤”活動中。為進一步提高運輸效率,他們把解放牌平板卡車改裝成捲揚機吊拉式自卸翻斗車,利用自卸車運量大、速度快的優勢,組織車輛人員加班加點突擊搶運煤炭。上海車隊那些朝氣蓬勃的青年駕駛員,覺悟高,幹勁大,不管山高地勢險,也不怕雨雪山洪暴,心裡想的是怎麼才能多拉快跑,想的是為國家多出力、為家鄉多運煤。當時,上海402車隊不實行計件工資,無論拉得再多,跑得再快,也沒有獎勵,但司機們從不考慮個人得失,每天一如既往地多拉快跑,每車每天最少要跑十二三趟,成為陽泉地方煤礦搶運煤炭的最主要力量。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63年9月,上海402車隊職工參加陽泉市“保煤”活動時留影(殷廣雷 提供)

1985年12月,因晉滬兩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上海402車隊全部人、車撤點回滬,歸入市滬南運輸公司(原上運三場)建制,改編為十一車隊。

“上海家”個個都是好樣的

上世紀60~70年代,上海大批的在職職工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支援三線內地建設,這批人被稱為“支內職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上海402車隊職工也可以稱之為“支內人員”。不同的是,上海402車隊採取每人每年一輪換的制度,由上運三場從所屬各車隊抽調數十名工人師傅赴晉輪換。為使整個車隊始終保持有一半以上的熟悉人員在,以便達到人心穩定、新來人員不陌生、工作上能及時接替等目的,確保車隊安全生產,402車隊一般在每年的四月和十月進行人員輪換,這兩個月是陽泉天氣最為舒適的季節,可以讓新來的上海師傅較快適應當地生活環境,使職工無後顧之憂,工作生活得更舒心。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山西陽泉工作時留影(陳興國 提供)

1963年~1984年二十多年間,先後有近千名上海工人師傅陸陸續續來到駐陽泉402車隊,從事陽泉煤炭調滬運輸工作。這些駕駛員、維修工、管理人員、後勤人員都是經過層層考核、嚴格政審、百裡挑一選拔出來的,可以說,這支隊伍無論是駕駛水平和維修技術,還是思想品質和工作能力,在整個上運三場都是拔尖的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4年,上海402車隊駐平定縣同意煤礦運輸點部分職工合影(陳興國 提供)

26年來,一撥又一撥的上海師傅來到陽泉,又離開陽泉,把青春和汗水拋灑在了第二故鄉,也與鄉親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與友誼,以致很多人主動向組織提出長期堅持在陽泉工作,有的人輪換回到上海之後,又接連幾次自願重返陽泉工作。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81年,上海402車隊職工與陽泉老鄉在陽泉東風劇場門前合影(陳曉震 提供)

26年間,上海運輸工人克服了牽掛親人、水土不服、環境艱苦等種種困難,全身心投入到運輸工作中去。在那個艱苦的歲月裡,他們“駕長風,馳太行”,勞動著奉獻著並快樂著。他們戰冰雪,穿風沙,鬥洪水,爬陡山,在當地享有“困難嚇不倒,特別能戰鬥”的譽稱。隆冬時節,盤山路常成冰封雪凍的“玻璃路”,司工撒沙鋪路,撒一段,汽車開一段,堅持營運。炎夏山洪毀路,司工腳踏懸崖,採石填溝,挖沙鋪路,搶修通道,恢復生產。為此,402車隊曾多次被評為上海市駐點運輸先進集體,並獲陽泉市“五好”競賽亞軍,為晉滬兩地經濟社會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駕駛員合影(張愛玲 提供)

26年間,上海師傅們與陽泉當地有著廣泛深入的經濟文化、生活習慣、民俗風情、語言文明等方面的交流,他們用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架起了上海和陽泉之間經濟往來的橋樑,他們更把江南大都市人特有的彬彬有禮、熱情善良的天性,深深地刻印在陽泉人民的記憶中。

“為人民服務”是一種境界,也是他們的座右銘。上海402車隊在完成煤炭運輸任務的同時,經常主動幫助我市各工礦企業和單位運輸基本建設物資和生活生產資料,參加了1966年8月桃河特大洪災搶險及災後重建工作,還為當時我市最大的民生工程——娘子關提水工程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他們利用下班休息時間為當地農民春耕秋收生產運送糧種、農藥、化肥、農具等物資,有時候半夜村民們生病、生孩子,去車隊宿舍敲敲窗戶,報經調度允許,司機們都會熱心積極地送村民去醫院,從不推辭。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陽泉工作時留影(陳興國 提供)

“上海家個個都是好樣的!”這是直到現在還掛著當地人嘴邊的一句話。就是這樣,上海師傅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以不平凡的主人翁責任感、高尚忘我的勞動熱情和無私奉獻精神,贏得了陽泉人民的尊重。

陽泉“小上海”美名傳四方

在陽泉長達26年的貨物運輸過程中,上海師傅不但為陽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思想、新風尚,也帶來了當時最為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以及工農業生產急需的諸多緊俏物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百姓日常所需的各類生活用品、輕紡織品,以及當時比較緊俏的商品如自行車、手錶、縫紉機等“三大件”在陽泉都比較容易買到,引得太原、石家莊的人紛至沓來,陽泉一度成為晉東地區最繁榮、最熱鬧、最具特色的購物城市,在當時被稱為“小上海”。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7年,上海402車隊職工與當地老鄉在平定縣天寧寺留影(鄧寶源 提供)

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海陽泉的經濟合作一直沒有間斷。1981年,陽泉市印鐵製品廠引進上海的先進經驗和技術,結合實際,投資32萬餘元建成一條自動印鐵生產線,並於1983年正式投產。1982年,陽泉市鐘錶總廠又同上海手錶二廠聯合生產出海山牌、環球牌手錶,行銷全國,享譽九州。

進入21世紀,大上海與陽泉“小上海”的各領域合作交流進一步加深,商貿往來頻頻,文化交流繁盛。2006年,陽泉市先後組團參加山西(上海)經貿合作洽談會等大型招商活動,會上,陽泉市與客商簽訂合同7項,總投資9.27億元;簽訂協議2項,引進資金2億元。除商務往來,陽泉與上海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2014年10月至11月,“丹青繪美中國夢·大連、上海、陽泉美術作品聯展”在陽泉、上海展出,這是第三屆上海、大連、陽泉職工作品巡迴展。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1975年,上海402車隊職工在平定縣工作時的合影(陳興國 提供)

時序更替,夢想前行,大上海與“小上海”百年情緣不斷。2018年8月9日,陽泉市“創青春”創新創業大賽上海賽區項目路演活動在上海市浦東南路855號世界廣場世邦力德路演中心成功舉辦,取得良好的成效。2019年3月29日至3月31日,陽泉市長雷健坤赴上海市考察對接新一代信息技術、文旅康養產業轉型重點項目,雙方就落實戰略合作進行友好磋商,達成良好共識。

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支成就了陽泉“小上海”美名的上海車隊

上海402車隊職工在太原晉祠留影

如今,白羊墅煤礦早已關停了,上海402車隊也撤點回滬35年了,往日的輝煌成為了歷史,美好的青春成了回憶。但是,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裡湧現出來的優秀工人群體——上海402車隊,他們那種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特別是對陽泉這片故土深深的眷戀之情,必將永遠銘刻在陽泉人民的心中,也必將載入陽泉經濟文化建設的彪炳史冊。(張文平)

鄭重聲明:本頭條號已與“維權騎士”簽訂原創保護協議!本頭條號所有文章、視頻、圖片均屬原創,著作權屬創作者本人所有。任何複製、洗稿、搬運和抄襲行為,必將受到法律追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