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為孫輩寫的一套書,竟吸引楊絳寫了序!

看點 時代急速發展後,孩子們逐漸與歷史產生隔閡,也越來越難以全面地解讀古文。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著名學者鍾叔河先生選取了一些簡短優秀的古文著成《念樓學短》一書,配以“學其短”“念樓讀”“念樓曰”三種闡述方式,將古人的思想精髓通過現代文字清楚地展現給讀者。文短情長,令人收穫良多。

曾經有一個爺爺,非常喜歡古文,希望孫子孫女也能喜歡。

他從自己愛讀的古書中,精心擷取不超過100個字的、獨立成篇的小短文,自己翻譯、自己做註解、自己寫感受……寫成了包含530篇文章的厚厚的書,作為禮物,送給孩子們。

這本書得到了非常高的評價,楊絳在為它寫的序中這樣評價它:“選題好,翻譯的白話好,註釋好,批語好,讀了能增廣學識,讀來又趣味無窮。”

這本書就是《念樓學短》,已出版近30年,仍魅力不減。而這位爺爺,就是學者、散文作家、錢鍾書和楊絳的好朋友——鍾叔河

爺爺為孫輩寫的一套書,竟吸引楊絳寫了序!

鍾叔河先生,生於1931年,曾任《新湖南報》編輯、記者,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

鍾叔河先生曾說道:“我向來喜歡看書,也喜歡用自己的腦袋思考。”

在文革時期,鍾先生曾因意見相悖,被判刑勞動改造。1979年出獄後,他出版了《走向世界叢書》,聞名出版界,並引得錢鍾書先生主動作序。

爺爺為孫輩寫的一套書,竟吸引楊絳寫了序!

鍾叔河先生近照·王平攝

鍾叔河先生還說:中國的問題就是文化問題。

那麼他對中國文化又是怎麼看的呢?這套《念樓學短》可以讓我們領略鍾叔河先生寬廣的思想,窺一斑而見全豹,讓中國文化優秀的一面展現在我們面前。

“念樓”是鍾叔河的書齋的名字,學短”就是“向古人學短”的意思,從簡短的文章入手,學習古文中精煉的表達。

爺爺為孫輩寫的一套書,竟吸引楊絳寫了序!爺爺為孫輩寫的一套書,竟吸引楊絳寫了序!

“學短”中的“短文”都來自哪裡呢?

因為篇幅較長,所以2018年的這版《念樓學短》分為上下兩冊。

上冊中的“短”主要來自古籍,分別是:

《論語》《孟子》《禮記·檀弓》《左傳》《國語》《戰國策》《莊子》《詔令》《奏對》《箴銘》《書序》《文論》《詩話》(幾種文體)《世說新語》《容齋隨筆》《老學庵筆記》《宋人小說類編》《南村輟耕錄》《菽園雜記》《古今譚概》《廣東新語》《廣陽雜記》《巢林筆談》《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揚州畫舫錄》《兩般秋雨庵隨筆》《春在堂隨筆》

下冊中的“短”則多來自古代文人的經典文章,基本上分成了三大類:

  • 一類按文體及文章題材劃分章節,包括:“議論文”“說明文”“抒情文”“哀祭文”“寫景文”“題畫文”“記事文”“記人物”“記社會”“記言語”等


  • 一類按作者劃分,包括蘇軾、陸游、張岱、鄭燮、王闓運等


  • 一類則是各種信件,包括蘇軾的信、邀約的信、問候的信、傾訴的信、文友的信、勸勉的信、家人的信、臨終的信等

上下兩冊中,每篇文章的體例都是固定的,都包含【學其短】【念樓讀】【念樓曰】這三個部分。

其中【學其短】是原文,用作者的話說“學的是古人的文章,不過幾十百把個字一篇”,而【念樓讀】和【念樓曰】則是作者自己的文字,是作者對古人文章的“讀”法。

【念樓讀】是“譯”;【念樓曰】是“感受”。

爺爺為孫輩寫的一套書,竟吸引楊絳寫了序!

內頁精緻中國美學排版

本意是向古人學“短”,不想“就題發揮或借題發揮”越來越多、

說起寫這本書的初衷,鍾叔河曾在序中表示:我們的古文最簡約、少廢話,這是老祖宗的一項特長,不應該輕易丟掉。”

然而,但凡通讀了《念樓學短》,甚至只是粗粗翻了翻目錄的人都能發現,這本書裡關於“如何學古文”的文字並不多。

爺爺為孫輩寫的一套書,竟吸引楊絳寫了序!

如果做個分類的話,它的內容大致可以分成五類:學習方法、有趣的人物景、人生經驗、人生經歷和處世態度。

正如我們寫在小本本上的摘抄會暴露我們的個性與心境一樣,這部《念樓學短》也讓我們窺到了作者的內心:

他和所有家長一樣,想和孩子分享有趣的事,希望孩子能敏銳地捕捉生活的意趣,活得快樂。

【念樓讀】

乳源山上長著許多白瑞香,十一二月間盛開如雪,人們叫它‘雪花’。砍了它的枝條做柴火,夾著野生的蘭草和川芎,燒起來四鄰都聞得到濃烈的香氣。

瑞香以枝幹駢生的為最好。有一種開紫花的尤其香,和別的香花放在一起,別的花香都聞不到了,所以又叫它‘奪香花’。

他和所有家長一樣,害怕孩子受到傷害,所以忍不住要告訴他們分辨真偽善惡的技巧,讓他們有足夠的智慧避開人生的暗礁。

【念樓讀】

孔子說:“與人共事,能找到思想不左不右,言行不激不隨的人,那是最理想的;若是找不到,就寧願找偏激一點的,清高一點的人了。

偏激的人,起碼他還有活力,有追求;清高的人,至少不會無所不為、太不要臉。”

他也和所有家長一樣,知道人不可能不經磨難,所以想給孩子們以豁達的態度和勇敢的力量。

【念樓讀】

孔子道:“三軍司令的指揮權,是能夠被剝奪的;人的思想和意志。

即使是一個普通人的,只要他有自信,能堅持,那也是無法剝奪,奪不走的。”

【念樓讀】

晉文公問郭偃道:“開頭我以為治理國家很容易,如今卻覺得越來越難了,這是為什麼呢?”

郭偃回答道:“主公以為這件事情很容易做時,做起來自然會越來越難;主公覺得做起來艱難時,只要一直做下去,慢慢也就會覺得容易了。”

他希望孩子們善良端正,才學豐博,一生都不缺至交好友,真誠地活出自己。

他一再地將自己的人生經驗放在對“短”解讀裡,看似不自覺地背離了最初的動機“讓孩子們學古文”,實際上卻道出了“學古文”的真正價值——不只是學遣詞造句,更是學背後的做人的道理。

【念樓曰】

慷慨就義易,從容赴死難,如嵇康者,可說是從容赴死的了……

嵇康在眾口一詞(街巷無異口之議)中偏要講自己的話,在齊頌皇道開明時偏不服從領導(不臣天子,不事王侯),其走向華士、少正卯的結局乃是必然,也在自己意料之中。這才是他臨刑不懼的根本原因。

但不怕死並不等於不留戀生,一曲《廣陵散》是何等從容,又是何等慷慨。此豈是罵瞿秋白、金聖嘆死時說豆腐和豆腐乾好吃的人所能理解的。

爺爺為孫輩寫的一套書,竟吸引楊絳寫了序!爺爺為孫輩寫的一套書,竟吸引楊絳寫了序!

選文,總會顯露選文者的個性

從一個人樂於分享的事物中,可見一個人的性格。

從一個人對文章的解讀中,更可見一個人的心志。

爺爺為孫輩寫的一套書,竟吸引楊絳寫了序!

鍾叔河先生題字

鍾叔河欣賞的人及人生態度,在《念樓學短》下冊的“臨終的短信”一篇中體現得極其明顯。

入選這一章的“短信”分別來自郝昭、馬謖、王獻之、朱之馮、蘇軾、韓玉、史可法和金聖嘆。

這之中,有人灑脫,譬如蘇軾:“但我知道,個人生死,不過天地間一小事,所以並沒有什麼需要訴說的。”

爺爺為孫輩寫的一套書,竟吸引楊絳寫了序!

書籍內容

有人坦然,譬如史可法:“揚州城早晚就要失守。辛苦了好幾個月,仍然得此結果,也是意料中事。城破之際,便是我死之時。盡忠朝廷,乃是臣子的本分,只是先帝大仇未報,未免有遺恨。”

朱之馮:“我身為大臣,不能救亡拯艱,只能一死報國,雖然抱歉,卻無遺恨。”

爺爺為孫輩寫的一套書,竟吸引楊絳寫了序!

書籍內容

也有人用達反抗,譬如金聖嘆:“斷頭至痛也,籍沒至慘也,而聖嘆以無意得之,大奇。”

有人要求家人別厚葬:“人生到處為佳,便到處可死可葬。”(郝昭);

爺爺為孫輩寫的一套書,竟吸引楊絳寫了序!

書籍內容

有人試圖維繫昔日的情誼:“希望我們之間這些年的情義,不要因為街亭這件事完了。”(馬謖);

有人叮囑孩子認真生活:“生當亂世,時局艱危,你不可自暴自棄。雖然幽明異路,我還是會時時照看你的。”(韓玉)。

爺爺為孫輩寫的一套書,竟吸引楊絳寫了序!

內容節選

也有人為被剝奪的愛情惆悵:“早晚再見上一面已經不可能了。死去時我只能帶著這顆流血的心和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真是沒有一點辦法,沒有一點辦法啊!還是早點死了吧!”(王獻之)。

爺爺為孫輩寫的一套書,竟吸引楊絳寫了序!

作為一個經歷過戰爭、遭遇過迫害卻始終堅守原則的老人,鍾叔河尤其偏愛“淡然以對艱難時世,堅守該做之事”的人,也很欣賞那些內心豐盈,善於感受生活趣味的人。

但同時,他也保持著非常高的共情,會體恤他人的痛苦與軟弱。在《念樓學短》裡,他不但為“被鄙視的軟弱者”說話,還不止一次斥責那種對他人麻木不仁、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人。

爺爺為孫輩寫的一套書,竟吸引楊絳寫了序!

鍾叔河說:“我的文章頂多能打六十分,但意思總是誠實的。”

《念樓學短》是他和孫輩們溝通的媒介,雖然他的孫輩們沒有一個學文科,但這套書的影響已不只是“科孫”了。

所以,在《念樓學短》再版時,已經八十多歲的作者又親自修訂了內容,調整了全書的結構,希望這一版能勝過以往所有版本,成為最值得家收藏的版本。

爺爺為孫輩寫的一套書,竟吸引楊絳寫了序!

《念樓學短》

已上架外灘教育

點擊下圖

立即購買

*偏遠地區郵費20元,其他地區包郵。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外灘教育微店購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