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宋開國大將戰功顯赫,卻被人誤解是陷害楊家將的罪魁禍首

楊家將的故事想必是家喻戶曉,人們在感慨楊家將為大宋王朝做出貢獻的同時,也深深地記住了一個反面角色,他就是潘美。在戲劇當中,潘美是奸臣的化身,正是因為他延誤了戰機,沒有及時去救楊繼業,最終害死了楊繼業。因此古往今來潘美和大奸臣秦檜在人們心中是一丘之貉。但是話說回來,潘美畢竟只是戲劇中虛構的人物,歷史上真實的他卻並非如此。

他是北宋開國大將戰功顯赫,卻被人誤解是陷害楊家將的罪魁禍首

潘美年輕時風流倜儻,他曾經對家鄉人王密說:“後漢即將結束了,如今奸臣恣肆行虐,天下有更換的徵兆。大丈夫不在這個時候建立功名,謀取富貴,真的是一種羞恥啊。”恰好此時柴榮任開封府尹,潘美就擔任了他的侍從。

後來柴榮即位後,便讓潘美統率永興的兵馬,負責管理西部戰事。當時潘美和趙匡胤都是後周大將兩人之間交情深厚,《宋史 潘美傳》記載:“先是,太祖遇美素厚,及受禪,命美先往見執政,諭旨中外。”陳橋兵變之後,趙匡胤即位篡周建宋,他命潘美先去拜見當時執政的大臣向天下宣諭聖旨。

他是北宋開國大將戰功顯赫,卻被人誤解是陷害楊家將的罪魁禍首

潘美任職後,一人騎馬前去陝州宣諭,當時陝州主將袁彥有謀反之心,起初趙匡胤想要讓潘美除掉他,以絕後患。但在潘美的勸說下,袁彥最終入朝述職,歸順朝廷,這件事讓趙匡胤對潘美感到很滿意。

在趙匡胤征討李重進時,潘美負責維護後方的穩定,他對於管理少數民族很有策略,在他的征討和撫慰之下,這些少數民族終於不再侵擾宋朝,後方也得以穩定。從這兩件事來看,潘美在領兵打仗方面很有建樹,並不像戲劇中那樣膽小怕事,怯懦無能,相反歷史上的他還是一個有勇有謀的武將。

他是北宋開國大將戰功顯赫,卻被人誤解是陷害楊家將的罪魁禍首

在潘美平定南漢政權時,他構築壁壘休整部隊,與諸位將領們商議說:“敵軍使用竹子作為柵欄。如果我軍用火攻,那麼他們一定會潰亂,這時再趁機派出精銳部隊夾擊敵人,一定能夠獲勝。”

於是潘美分派了幾千人,讓他們每人拿著兩個火把,隱蔽地行軍到達南漢軍的柵欄處。到了晚上,萬餘火把一齊發攻,恰好此時天助宋軍,颳了一場大風,這使得火勢也隨之增強。南漢軍隊受到驚動前來迎擊,潘美又急忙指揮軍隊進攻,這一仗令南漢敵軍大敗,此時宋軍勢如破竹,斬首數萬人。

他是北宋開國大將戰功顯赫,卻被人誤解是陷害楊家將的罪魁禍首

之後潘美又指揮軍隊長驅直入攻到了廣州,宋軍成功佔領廣州城,還俘獲了敵將劉鋹並將他押送到了京師。同年五月,潘美被任命為山南東道節度使。從這些來看,潘美絕對稱得上是北宋的建國功臣,他南征北戰,為大宋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什麼會被人們“醜化”搬上戲臺呢?

原來當時在征討遼國時,潘美作為朝廷徵遼軍隊之一,沒有及時地支援楊業,從而導致了他兵敗絕世而亡,而潘美時候為了保存實力,決定撤兵回朝。在宋太宗得知楊業為國而死,而潘美卻帶兵撤走的事情後勃然大怒,他當即下令把潘美降職三級,接著又下詔舉行典禮以表彰楊業的壯績。然而歷史上潘美對楊業之死是不應該負主要責任的,雍熙三年宋太宗命潘美、曹彬等大將出師北伐。在這次北伐中潘美率領的宋軍連克寰、朔、雲、應等州,然而由於曹彬這路宋軍的潰敗導致宋軍只得全線撤退。

他是北宋開國大將戰功顯赫,卻被人誤解是陷害楊家將的罪魁禍首

宋太宗命潘美在撤軍的同時將新佔據的州縣百姓都遷徙到北宋國境內,這樣一來就導致潘美行動緩慢被遼國大軍追上。此時楊業認為遼軍兵強馬壯宋軍不宜戀戰,他自告奮勇為大軍斷後牽制遼軍。同時楊業也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等他將遼軍引到石碣谷時,希望能在那裡見到宋軍的援兵。而兵馬都監王侁卻認為宋軍有數萬人馬不應該怯戰,他又用言語刺激楊業貪生怕死。楊業憤怒而起自願做先鋒去攻打遼軍,潘美、王侁則按照楊業的計劃在陳家谷口率大軍列陣以待楊業。在楊業和遼軍奮戰時,王侁卻私自帶領大軍從陳家谷撤退,潘美得知後沒能及時阻止。王侁撤退之後,潘美自認為自己也難敵遼軍於是也率軍撤走。正因為這件事讓潘美在朝中的名聲大打折扣,後來人們在傳頌楊家將的悲壯事蹟時,免不了要找一個“替罪羊”的角色,而潘美也就理所應當地充當了這一角色。

實際上歷史上的潘美並非如此,他是北宋王朝的功臣,同時也是當時赫赫有名的戰將。但是在戲劇中他卻被誇張地塑造成了一名大奸臣,這件事也的確對潘美不公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