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城縣實施“六個精準”脫貧攻堅步履鏗鏘

陽城 農村 農業 晉城 金融 十三五 三晉都市報晉城記者站 2019-05-19


在“見新見綠”的具體實踐中,陽城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的決策部署,全面系統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按照“真扶貧、扶真貧”的總體要求,緊盯減貧任務不放鬆,在“六個精準”扶貧舉措上持續發力,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到2018年底,陽城縣15個貧困村全部摘掉“窮帽”,4384戶、9753口貧困人口基本脫貧。見新見綠贏未來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扶貧工作的重頭戲和硬骨頭,近幾年,陽城縣下大力氣狠抓落實。從2017年開始,北留鎮南嶺、安嶺、黃嶺三個村的78戶243口貧困人口陸陸續續搬出了窮窩窩,住進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為了讓搬遷戶的生活更方便,鎮政府積極配套建設生活設施,為搬遷小區安裝了自來水、接上了光纜和煤層氣,並綠化了小區,置辦了健身器材,大夥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不光“安居”,還要“樂業”。為了解決易地扶貧搬遷人口的就業問題,北留鎮專門在安置小區所在的壁河村建起了豆製品加工廠、日用品洗滌廠和農業種植園區,優先安置搬遷戶實現就業,讓每個搬遷居民心裡都充溢著滿滿的幸福感。陽城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焦宏源說:“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縣重大脫貧攻堅的部署,結合陽城縣實際,按照“六個精準”,持續發力,扶真貧,真扶貧,確保陽城縣脫貧攻堅工作有的放矢,穩步推進。”圍繞脫貧攻堅總目標,陽城縣在精準實施產業扶貧、精準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精準實施教育扶貧、精準實施金融扶貧、精準實施保障兜底扶貧、精準實施生態建設扶貧等“六個精準”上出實招,下硬功,多點發力、精準施策。易地搬遷扶貧採取集中安置、分散安置的方法,讓陽城縣975戶2599人搬遷人口全部提前實現了分房入住,“十三五”易地搬遷任務圓滿完成;產業扶貧重點實施了“雙百光伏”產業扶貧,103個涉貧村建起了光伏發電站,陽城縣四分之三的涉貧村依靠光伏發電實現了集體經濟收入“破零”;“一企包一村”產業扶貧中,20個規模以上企業對接幫扶20個涉貧村,牛心溫村、槍桿村的旅遊扶貧,麻婁坪村的蜜蜂養殖,輝泉村的山茱萸加工,六甲村的荊巴編織等一大批產業項目初見成效;持續扶持發展小雜糧、蠶桑、中藥材、土蜂蜜、紅辣椒等五大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聚焦太行板塊積極打造旅遊扶貧重點村。教育扶貧積極落實“雨露計劃”政策和貧困大學生補助政策。金融扶貧中,縣級各金融機構累計投放7634萬元,帶動貧困戶1527戶。2017年到2018年投入資金127萬元,為所有貧困戶免費購買了綜合保險,確保貧困人口不因意外、疾病等情況返貧,進一步鞏固脫貧質量。保障兜底扶貧開展了農村低保兜底,落實了健康扶貧政策,政府購買醫療服務到村入戶。生態建設扶貧堅持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並重,重點實施了地方公益林管護和未成林管護項目,實現了脫貧攻堅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雙贏。”數字看變化減貧之前,陽城縣17個鄉鎮、426個行政村中,共有 8個涉貧鄉鎮,135個涉貧村(其中15個貧困村),貧困人口達4384戶、9753人。減貧之後,截止2018年底,陽城縣15個貧困村全部摘掉“窮帽”,4384戶、9753口貧困人口基本脫貧。其中:2015年,退出1個貧困村(東交村),脫貧786戶、1949人;2016年,退出5個貧困村(南嶺村、崇上村、河北村、柳泉村、槍桿村),脫貧838戶、1872人;2017年,退出4個貧困村(章訓村、安嶺村、六甲村、秋泉村),脫貧1658戶、3874人,2018年,退出5個貧困村(下桑林村、輝泉村、牛心溫村、龍泉村、人蔘?村),脫貧1102戶、2058人。

來源:晉城扶貧

陽城縣實施“六個精準”脫貧攻堅步履鏗鏘

陽城縣實施“六個精準”脫貧攻堅步履鏗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