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品那麼多,廣西的七月十四為何首選鴨子?嶺南又為何提前過中元'

"

農曆七月十四,是廣西、廣東人傳統的“鬼節”,聽說海南也有過這個節的習俗。說來也不奇怪,據說,當年蒙古大軍進攻南宋,七月十四前夕,除了嶺南,其他地區均已淪陷。百姓聽說蒙古軍還要繼續南下,為了躲避戰亂,不得不背井離鄉。可眼下七月十五“中元節”馬上就到,誰都想在離家出走前祭祀一下祖先,更何況是傳統的“中元節”。可蒙古軍的戰將急於立功,根本不管民間這些習俗。於是,百姓不得不提前把“中元節”給過了,而這一天剛好是七月十四。

這一做法後來形成習慣,一直延續至今。在宋朝,廣西、廣東、海南都屬於嶺南地區,這就是嶺南人不過七月十五,而過七月十四的原因。

"

農曆七月十四,是廣西、廣東人傳統的“鬼節”,聽說海南也有過這個節的習俗。說來也不奇怪,據說,當年蒙古大軍進攻南宋,七月十四前夕,除了嶺南,其他地區均已淪陷。百姓聽說蒙古軍還要繼續南下,為了躲避戰亂,不得不背井離鄉。可眼下七月十五“中元節”馬上就到,誰都想在離家出走前祭祀一下祖先,更何況是傳統的“中元節”。可蒙古軍的戰將急於立功,根本不管民間這些習俗。於是,百姓不得不提前把“中元節”給過了,而這一天剛好是七月十四。

這一做法後來形成習慣,一直延續至今。在宋朝,廣西、廣東、海南都屬於嶺南地區,這就是嶺南人不過七月十五,而過七月十四的原因。

祭品那麼多,廣西的七月十四為何首選鴨子?嶺南又為何提前過中元

村民在河邊拔鴨毛

裡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雖然都是過七月十四,但過法仍然有驚人的不同。雖說過法不同,但在祭品上,又有一個大大的相同,那就是鴨子。特別是廣西,七月十四“鬼節”這一天,鴨子幾乎是必不可少的祭品、鴨肉也是餐桌上少不了的美食。因此,民間又把七月十四管叫“鴨子節”。

這就奇怪啦,豬、牛、羊、雞也都是常見的祭品,七月十四為何首選鴨?在唐宋時期(現在也是),牛羊是上等的肉類,不是一般百姓能吃得起的。李白的《將進酒》裡也提到了牛羊——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李白是什麼樣的人,自然不必多說了吧。那為什麼為不是豬呢?在當時,雖然豬肉跟雞鴨肉差不多,但戰亂當前,哪有時間去宰豬啊。那為什麼不是雞呢?雞是夜盲,一到晚上,雞什麼也看不見,而傳說中的妖魔鬼怪,都是在夜間出動,而雞卻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不知道,所以它也被排除掉了。

"

農曆七月十四,是廣西、廣東人傳統的“鬼節”,聽說海南也有過這個節的習俗。說來也不奇怪,據說,當年蒙古大軍進攻南宋,七月十四前夕,除了嶺南,其他地區均已淪陷。百姓聽說蒙古軍還要繼續南下,為了躲避戰亂,不得不背井離鄉。可眼下七月十五“中元節”馬上就到,誰都想在離家出走前祭祀一下祖先,更何況是傳統的“中元節”。可蒙古軍的戰將急於立功,根本不管民間這些習俗。於是,百姓不得不提前把“中元節”給過了,而這一天剛好是七月十四。

這一做法後來形成習慣,一直延續至今。在宋朝,廣西、廣東、海南都屬於嶺南地區,這就是嶺南人不過七月十五,而過七月十四的原因。

祭品那麼多,廣西的七月十四為何首選鴨子?嶺南又為何提前過中元

村民在河邊拔鴨毛

裡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雖然都是過七月十四,但過法仍然有驚人的不同。雖說過法不同,但在祭品上,又有一個大大的相同,那就是鴨子。特別是廣西,七月十四“鬼節”這一天,鴨子幾乎是必不可少的祭品、鴨肉也是餐桌上少不了的美食。因此,民間又把七月十四管叫“鴨子節”。

這就奇怪啦,豬、牛、羊、雞也都是常見的祭品,七月十四為何首選鴨?在唐宋時期(現在也是),牛羊是上等的肉類,不是一般百姓能吃得起的。李白的《將進酒》裡也提到了牛羊——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李白是什麼樣的人,自然不必多說了吧。那為什麼為不是豬呢?在當時,雖然豬肉跟雞鴨肉差不多,但戰亂當前,哪有時間去宰豬啊。那為什麼不是雞呢?雞是夜盲,一到晚上,雞什麼也看不見,而傳說中的妖魔鬼怪,都是在夜間出動,而雞卻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不知道,所以它也被排除掉了。

祭品那麼多,廣西的七月十四為何首選鴨子?嶺南又為何提前過中元

擺渡使者

於說到正點了,為什麼是鴨呢?民間傳說,到了中元節,鬼門關一開,什麼妖魔鬼怪都出來了。“鴨”和“壓”諧音,就是把邪氣壓下去的意思。不只是音諧,從陰陽學上來說,也是說得過去的。我們都知道,吃鴨肉比較容易上火。上火屬陽,陰陽相剋,吃了鴨子所增長的陽氣,能把夜間出洞的那些陰氣給克掉。

七月還有個非常受年輕人喜歡的節日,那就是七月初七,七夕節,又被稱為中國情人節,是牛郎和織女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他們相會的地方是鵲橋。“鬼節”的傳說也涉及到一座橋,在奈河之上,叫奈河橋。傳說人死了之後,都要經過這座橋,上橋之後,就會把在人世沒有完成但又無可奈何的願望全部忘掉,所以“奈河橋”又叫“奈何橋”。鴨子水性好,奈河太長,想要到達奈何橋,鴨子自然是最佳的“擺渡”使者。

"

農曆七月十四,是廣西、廣東人傳統的“鬼節”,聽說海南也有過這個節的習俗。說來也不奇怪,據說,當年蒙古大軍進攻南宋,七月十四前夕,除了嶺南,其他地區均已淪陷。百姓聽說蒙古軍還要繼續南下,為了躲避戰亂,不得不背井離鄉。可眼下七月十五“中元節”馬上就到,誰都想在離家出走前祭祀一下祖先,更何況是傳統的“中元節”。可蒙古軍的戰將急於立功,根本不管民間這些習俗。於是,百姓不得不提前把“中元節”給過了,而這一天剛好是七月十四。

這一做法後來形成習慣,一直延續至今。在宋朝,廣西、廣東、海南都屬於嶺南地區,這就是嶺南人不過七月十五,而過七月十四的原因。

祭品那麼多,廣西的七月十四為何首選鴨子?嶺南又為何提前過中元

村民在河邊拔鴨毛

裡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雖然都是過七月十四,但過法仍然有驚人的不同。雖說過法不同,但在祭品上,又有一個大大的相同,那就是鴨子。特別是廣西,七月十四“鬼節”這一天,鴨子幾乎是必不可少的祭品、鴨肉也是餐桌上少不了的美食。因此,民間又把七月十四管叫“鴨子節”。

這就奇怪啦,豬、牛、羊、雞也都是常見的祭品,七月十四為何首選鴨?在唐宋時期(現在也是),牛羊是上等的肉類,不是一般百姓能吃得起的。李白的《將進酒》裡也提到了牛羊——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李白是什麼樣的人,自然不必多說了吧。那為什麼為不是豬呢?在當時,雖然豬肉跟雞鴨肉差不多,但戰亂當前,哪有時間去宰豬啊。那為什麼不是雞呢?雞是夜盲,一到晚上,雞什麼也看不見,而傳說中的妖魔鬼怪,都是在夜間出動,而雞卻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不知道,所以它也被排除掉了。

祭品那麼多,廣西的七月十四為何首選鴨子?嶺南又為何提前過中元

擺渡使者

於說到正點了,為什麼是鴨呢?民間傳說,到了中元節,鬼門關一開,什麼妖魔鬼怪都出來了。“鴨”和“壓”諧音,就是把邪氣壓下去的意思。不只是音諧,從陰陽學上來說,也是說得過去的。我們都知道,吃鴨肉比較容易上火。上火屬陽,陰陽相剋,吃了鴨子所增長的陽氣,能把夜間出洞的那些陰氣給克掉。

七月還有個非常受年輕人喜歡的節日,那就是七月初七,七夕節,又被稱為中國情人節,是牛郎和織女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他們相會的地方是鵲橋。“鬼節”的傳說也涉及到一座橋,在奈河之上,叫奈河橋。傳說人死了之後,都要經過這座橋,上橋之後,就會把在人世沒有完成但又無可奈何的願望全部忘掉,所以“奈河橋”又叫“奈何橋”。鴨子水性好,奈河太長,想要到達奈何橋,鴨子自然是最佳的“擺渡”使者。

祭品那麼多,廣西的七月十四為何首選鴨子?嶺南又為何提前過中元

奈何橋

所以,七月十四這天,不管是在外務工的子女回鄉,還是嫁出去的女兒回孃家探親,都會買上一兩隻鴨子。

這就是嶺南提前過中元節,並以鴨子為首選祭品的原因。關於“鬼節”的傳說和習俗,你們那裡還有什麼不一樣的呢?歡迎在評論下晒出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