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筆墨不讀書,你知道怎麼動筆墨嗎

許由 三國演義 文章 寓言 TT書香滿屋 TT書香滿屋 2017-08-27

讀書的時候,應該備一本小冊子,隨時記錄。

1.記錄新詞新句。

讀到不認識、不懂的字和詞,馬上記下來。自己查得出來,就從字典和詞典上查出,詳詳細細地注個明白;自己查不出來的,或立刻去請教別人,或上課時請教老師。

2.記錄難解的問題。

讀到意義不懂的文句,馬上記下來並註明頁數、行數,以便查對,或去請教老師或別人。如果遇到用字、造句,和文章結構上有疑問,也應即時記下來。因為這些都是對你非常有價值的研究材料,絕不可以輕易放過。

3.發表自己的意見。

一路閱讀下去,也許心裡會產生一種意見,這種意見,正可以記錄下來。你不要以為自己年紀還輕,學問淺,不敢發表意見;如果用心細想,也可以用很正確的見解發表出來。記得我在高中讀書時,有一位同班同學讀了歐陽修的“明黨論”,文中引述黨錮的史事,說是漢獻帝時候的事,他就指出這是錯誤的。說黨錮之禍是漠桓、靈二帝時候的事。另有一位同學,讀了黃宗羲的“原君”,文中引用許由、務光的事蹟,作古人不願做皇帝的證據。他曾聽說許由、務光的事蹟是從莊子上引來,他又曾聽說莊子一書,是“寓言佔了八九”的,因此他就指出寓言怎好當事實引證?不錯,用不可靠的傳說作為立論的證據,確實是一般學問家所反對的。從這兩件事看來,各位朋友自然也會隨時產生有價值的意見的,不妨認真地記下來,以便將來提出來與人家討論。

不動筆墨不讀書,你知道怎麼動筆墨嗎

做讀書筆記的7種形式

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因人而異,多種多樣,內容較複雜,長短不一,體例不限。常見的形式有:

第一,批註式。這是邊讀書,邊勾畫,邊批示,邊註解的一種學習方法。

勾畫圈點,這是邊讀書,邊作記號的一種讀書筆記形式。它是閱讀時使用最廣、方法最簡單、效果最明顯的好方法。閱讀遇到重要詞語段落、要點、疑點,應當立即標記。用勾、圈、點、直線、雙線、浪線、點線、問號、歎號或三角號等做標記,分別記出自己所強調的內容。這是根據自己的習慣做出的特殊標記,勾、畫圈、點等各標誌什麼意義,有什麼特定作用,自己要心中有數,使用統一,便於複習時掌握與使用。但標記不宜過多,以免弄得書頁上混亂,影響以後讀書的效果。

書上批註,這是在書頁的天頭、地腳或邊旁處,閱讀時順便寫上批語、註腳、質疑、解釋的話。這種批註的作用:有的是記下心得、感想,為復讀時加深理解和記憶;有的是提出問題,以便研究、發展、創新;有的利於聯想,與有關知識比較。好處是:簡單、方便、不受約束。清代金聖嘆評點《水滸傳》,毛宗崗評點《三國演義》,都屬於這一類讀書筆記。

不動筆墨不讀書,你知道怎麼動筆墨嗎

第二,摘錄式。這是讀書時摘抄原文或概要的一種筆記方法。它使用面廣,各種書籍、報刊等都可摘錄;,原文摘抄,要保持書中觀點論據的完整性;人名、地名、數據要嚴格核准;條文要標上小題、出處、日期。以備查找。

第三,提要式。這是編寫讀書綱要的筆記方法。對所讀之書進行科學分析,先分大段,後分小段,寫出要點,使其層次分明,思路清晰,事理連貫,然後便可順著思路瞭解作者的意圖。用提要式讀書的好處是:便於掌握全書內容、邏輯結構、作者思路和寫作方法。

第四,索引式。這是收集文章標題,抄錄有關書目的一種筆記方法。把書名、篇名、作者、出處、版本和時間等編成索引,以便日後需要時有針對性地查找。

第五,心得式。這是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後,經過回味,思考加工,產生感想、聯想或收穫,形成比較深刻的認識,當即把它記下來的一種筆記方式。這種筆記價值很高,也可寫成札記,進行旁徵博引,論證辨析;或者寫成體會,進行引申闡發,抒發情感,議論是非。心得主要是多寫自己的見解和看法,特別是有關思路、閃光點、設想、靈感之類的東西,有時苦思冥想很久也得不到正確答案,而讀書無意之中見精神,受啟迪,這就不能輕易放過,必須及時記之。

第六,百科全書式。讀書前,先把筆記本分成若干欄目,做好標記。然後讀書或看某些材料時遇到自己需要的知識內容或範圍,認為可取,就分別將其記入已準備好的欄目裡。這樣記,分類清,內容廣,易查找。

第七,活頁筆記式。將活頁筆記隨身攜帶,讀書閱覽時,不管遇到什麼需要的材料,都可當即記在活頁上。一項專題內容最好記在一頁上,便於過一段時間進行分門別類裝訂。這樣久而久之,就積成了不同系統內容的活頁教材。

不動筆墨不讀書,你知道怎麼動筆墨嗎

做筆記時,還有兩個小竅門。

一是畫線可利用四色筆標示重要的程度。在閱讀書本時,千萬別在重要的地方畫線,遇到這種情形,往往因重要程度而更改圓珠筆的顏色。最重要的部分使用紅筆畫線,次要者使用藍筆畫線,參考程度則使用綠筆畫線。有人認為畫線使用不同顏色的筆很麻煩。不過如此做之後,可以節省很多的時間。如果只使用紅筆畫線,則每一頁都是紅線,叫人分不清楚哪兒最重要,哪兒比較不重要,以致所有畫線地方都要看,當然會浪費很多時間。這樣做雖然比較麻煩,但是如果以不同顏色筆畫線,再閱讀書本的話,不管在頭腦裡面,或書頁上面,內容都會被整理,自然就能夠成為提高效率的讀書法。

有一種四色筆,對於這種分色作業很有幫助。

二是在書頁上角打上“口”、“〇”、“△”等重要度標誌,以方便重讀及檢查。在書本的各頁上角都打上“口”、“〇”、“△”以及“×”等記號。這就像是答案用紙的評分似的。事實上,這些記號是表示該頁的重要程度。在閱讀時,發現重要處,都會打上“口”,認為尚重要者會打上“〇”,如果只能作為參考資料,則打上“△”,至於不必要者,一律打上“×”。書本是知識的寶庫,從那兒取出自己所需要的東西,也正是所謂“讀書”的作業。打上“×”的部分,大體上都是難解的裝飾語句,也可以說是作者在故弄玄虛。只要把表示重要程度的記號打在書頁上角,重讀或檢查時就可以一目瞭然,對讀書效率當然會提高不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