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徐庶去而復返推薦諸葛亮,他們倆究竟誰更厲害?

徐庶 諸葛亮 三國 劉備 儒雅的歷史達人 2017-06-24

在三國時代,要想成就一番霸業,光有武藝高強的武將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智謀之士參與謀劃,為其出一些妙計奇謀;蜀主劉備在沒有諸葛亮之前的遭遇就說明了一點。我們知道那時稱這種謀士為軍師,在諸葛亮之前,劉備的軍師叫徐庶。

《三國》徐庶去而復返推薦諸葛亮,他們倆究竟誰更厲害?

徐庶家境貧寒,早年時期為人報仇,被官吏抓住,後被其同黨救走,徐庶非常感激,於是求學於儒家學舍。公元192年,董卓作亂,徐庶為了避亂,去到荊州居住,並在這裡結識了諸葛亮,兩人達成了友誼。後來,徐庶投奔了劉備,劉備也很器重他,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臥龍,於是就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

《三國》徐庶去而復返推薦諸葛亮,他們倆究竟誰更厲害?

在諸葛亮出山前夕,關於劉備的精彩大戲當然是徐庶破曹軍。名士徐庶化名單福,主動將自己推薦給劉備,充當軍事參謀,小勝了兩回曹操,引起了曹操的注意,於是在查明徐庶真實身份之後,以徐母為人質,要挾徐庶來曹營。徐庶不得不前往曹營。

《三國》徐庶去而復返推薦諸葛亮,他們倆究竟誰更厲害?

劉備好不容易有個管用的謀士,卻又不得不投往曹營,當然捉急,於是一送再送。劉備將徐庶送到城外,話別之後,徐庶騎著馬就走了。劉備猶自依依不捨,甚至用馬鞭指著遮擋徐庶背影的樹林說:“吾欲盡伐此處樹木”,,但不一會兒徐庶又調轉馬頭回來。劉備問他,你難道不走了嗎?徐庶告訴劉備他因為母親被抓心神大亂,差點忘記了一件大事。這件事當然就是指向劉備推薦臥龍諸葛亮。

《三國》徐庶去而復返推薦諸葛亮,他們倆究竟誰更厲害?

之後,劉備按照徐庶的推薦去請諸葛亮,也才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因為是徐庶走了一會兒,又騎馬回來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所以這個故事也被人們稱為:徐庶走馬薦諸葛。

《三國》徐庶去而復返推薦諸葛亮,他們倆究竟誰更厲害?

那麼徐庶為什麼推薦諸葛亮?因為他們是知音,是好朋友,諸葛亮一直在等待明主,徐庶認為劉備就是所以才推薦的。

一是徐庶知道諸葛亮不想出山,不想害了自己的朋友;

二是徐庶知道諸葛亮的才華,不想讓他埋沒,又想讓他出山。一直猶豫不決,最後臨走了,覺得對不住劉備,就推薦了自己的好友。

三:徐庶成為了是劉備帳下的軍師,然後曹操知道了這件事,想要招攬徐庶,抓了徐庶的娘,徐庶被迫無奈要救孃親離開劉備,但自愧劉備的知遇之恩,效力時日短暫,所以為劉備推薦了諸葛亮。

《三國》徐庶去而復返推薦諸葛亮,他們倆究竟誰更厲害?

徐庶進入曹營之後,一言不發。當曹操分兵八路準備攻打劉備時,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勸說劉備投降,但徐庶見到劉備之後卻告訴他說大軍將至,還望早做準備。劉備有心想要留下徐庶,奈何徐庶害怕天下人恥笑,便以劉備已有諸葛亮輔佐為理由拒絕了,並且表明,他雖然在曹營,但是卻一條計策都不會為曹操出。這就是歷史有名的“身在曹營心在漢”。

徐庶和諸葛亮誰更厲害?

《三國》徐庶去而復返推薦諸葛亮,他們倆究竟誰更厲害?

徐庶、諸葛、龐統他們三個人都是相知相識的好朋友和同學,如果只是憑空猜測的話,似乎對他們三個不公平,我覺得他們三個人的才能都差不多,才能慧眼識英雄,徐庶舉薦諸葛亮,諸葛亮推薦龐統,都說對方的才能在自己之上,雖然是客氣話,但是那個時代文相輕是很嚴重的,能真心跟自己的主公說出那樣的話,說明自己很佩服對方,然後我們在分別說一下三位,首先徐庶投了曹營一生不出一個計謀,幫助劉皇叔打敗了過幾次曹軍可惜很遺憾接下來的舞臺他就退出了,龐統我覺得他是最冤枉的一個,後世有人解說龐統是用他的死為劉皇叔換來攻佔益州的藉口和決心,但不管怎麼說龐統也算是為劉皇叔謀得了一州之地,接著我們說諸葛亮,他似乎是最好命的一個,三個同學裡,還沒露面就被徐庶、水鏡先生等吹得神乎其神,似乎很懂得推銷這條道理,出山後也不負眾望拿下荊州,攻佔益州,劉備死後又憑自己一己之力保證了蜀漢延續十幾年的國祚,可以說是最成功的一位,似乎大家都忘了,那個時代有才能的人都是到處去找那些有勢力的軍閥作主公,他們三個人都去投過東吳、劉表、曹操都沒受到重視,一氣之下,龐統和徐庶就撞到劉備那裡去了,只有諸葛亮,是憑著眾人在劉備面前推銷自己,把自己吹得神乎其神,劉備才三顧茅廬請出來的,而且即使後來的那兩位也被列為軍師,但是諸葛亮才是首席,也最得劉備器重,所以其他的我不敢說誰厲害,但是在推銷自己方面,徐庶和龐統就輸了諸葛亮一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