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灸關元穴,女子容顏美,男子強陽精

穴位 艾灸 養生 生薑 艾學堂 艾學堂 2017-08-29

關注艾學堂,每天分享經典艾灸案例

二千多年來,傳統醫學之理論和臨床實踐,始終貫徹著強身防病,“治未病”的養生思想。早在《內經》“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又“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淮南子“良醫者,治無病之病,故無病。聖人者,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也。”後世醫籍,也常能看到防重於治之記載。

秋灸關元穴,女子容顏美,男子強陽精

灸法養生,不但簡便易行,為人們所喜愛,更主要的是效果卓著。《內經》“灸則強食生肉”;“陰陽皆虛,火自當之”.“陷下則灸之”。唐孫思邈《千金要方》“宦遊吳蜀,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瘥,瘴癘溫瘧毒不能著”。宋竇材《扁鵲心書》“人至晚年陽氣衰,故手足不能溫,下元虛憊,動作艱難,蓋人有一息氣在,則不死,氣者陽所生也。故陽氣盡則心死。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矣”。《醫說》“若要安,三裡常不幹”。

養生灸,不僅可用於防患於未然,治未病,治未亂,抗早衰,而且亦用於治已病,治已亂。

因此秋季養生以“養收”為原則,關鍵是要:培補元氣。

而培補元氣最好的辦法就是艾灸關元穴,因此,我國古代就有“春灸氣海,秋灸關元”這一說法。

正如《黃帝內經》說:“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使志安寧……” 收斂神氣。”關元者,關其元精之門,閉而儲藏之謂也。此際灸之,以順收藏之時序,收元陽內固,金水相生,益真火,養腎氣,以備冬藏也。猶如安爐立鼎,元陽旺盛,內養臟腑,外御風寒。因之,秋灸關元,春灸氣海,以順應時令之變,以合髒氣生藏之機。

關元穴,所屬任脈,又是腎經與任脈的交會穴,真陰真陽關鎖於此。道家倡之意守丹田,亦即元氣歸根之意。故艾灸此穴的溫熱之氣,能直達精宮以助元陽。元陽,為全身之真陽,是五臟六腑陽氣活動的動力。

脾陽健壯,就可運化精微,營養全身;腎陽充足,能推動整個機體,氣血的循環運行,是生命之本,五臟陽氣之根,即“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

陽氣強,男子陽壯,性慾高

而“衝、任二脈,皆起於胞中”,而衝脈又有”五臟六腑之海“、”血海“之稱,是經氣血的要衝。艾灸關元,強任脈,通調衝脈。

氣血好,女子容顏不易老!

立秋之後艾灸關元,不僅順應天時,還對男女都好,抓住機會吧!

如果單獨艾灸關元穴,最好採用隔姜灸,這時在生薑片下面塗抹一滴艾草精油最好了!

每天一次,每次連灸15--30分鐘。

在隔姜灸時,最好用本地的小土姜,藥用價值好一些。然後,切成厚約0.2~0.5cm厚的薑片,記住,薑片中間要用針或者牙籤穿刺數孔,這樣在艾灸時便於灸火透過姜孔更順暢地進入人體。

灸到什麼程度呢?一般來說,每次艾灸15~30分鐘,以穴區局部出現潮紅時為宜。在施灸的過程中,當你感覺穴區有灼痛感時,可以略微把薑片提起來,防止皮膚灼傷。

秋灸關元穴,女子容顏美,男子強陽精

【效能】 壯元陽固虛脫,培補元氣,回陽益陰,調和營衛,延年益壽,抗衰防疾。

【原理】 陽氣為人身之根本,陽氣旺,猶若麗照當空,萬物有生髮之機。倘若陽氣衰敗,猶若陰霾滿布,萬物枯亡。《內經》“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張景嶽“凡通體之溫者,陽氣也;一生之活者,陽氣也。五官五臟之神明不測者,陽氣也。”陽氣固密,營衛調和,而可防禦外邪之侵襲;脾陽健壯,就可運化精微,營養全身;腎陽充足,能推動整個機體,氣血的循環運行,是生命之本,五臟陽氣之根,即“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故陽氣與人的衰老和疾病的發生,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陽精若壯千年壽”,“陽精若在必能生”此之謂也。也就是說,人之所以有疾病、衰老,其主要原因就是陽氣虛衰,而養生灸的主要作用,就是培補陽氣,益其真陰。所以,能夠起到防病治病,抗衰老作用,使人之壽命延長。

為什麼艾灸法,能壯陽氣呢?艾炷之連續燃燒,使溫熱之氣由肌表透達經絡,又因經絡和臟腑相互聯繫、絡屬之關係,致使通達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循環全身。此灸法又多以氣海、關元為灸之主穴。此二穴,又皆為任脈之俞穴,特別是關元穴,是足三陰與任脈之會、又居下焦,真陰真陽關鎖於此。故灸此溫熱之氣,能直達精宮以助元陽。元陽,為全身之真陽,是五臟六腑陽氣活動的動力。也可以說,是周身陽氣之源,源足乃支流長也。《鍼灸大成》說:“督由會陰而行背,任由會陰而行腹,人身之有任督,猶天地之猶子午也……分之以見陰陽之不雜,合之以見渾淪之無間,一而二,二而一也。”任統於前,主一身之陰;督率於後,主一身之陽。任督相通,乃溫熱之氣循經溫腹暖背,通達周身,循環不息。再艾炷又加雜藥而成,其藥又多為溫熱芳香之輩,藥有五味五氣,內合五臟,氣味擇經而行,各歸其所,其補陽之力更著。因此;灸關元、氣海,以回元陽,救絕續命。道家倡之意守丹田,亦即元氣歸根之意。

【灸穴】

主穴:氣海、關元穴。

附加穴:脾胃素弱者,灸中脘穴。身體虛弱者,灸足三裡或三陰交穴。

秋灸關元穴,女子容顏美,男子強陽精

【穴釋】

氣海:生氣之海,氣血之會,呼吸之根,藏精之府。灸之能益髒真,回生氣,固元陽,故能加強膀胱之氣化,使膀胱之水化氣上升布達周身,灑陳五臟六腑,為下焦之要穴。

關元:是小腸之募穴,足三陰經與任脈之會穴,又為三焦之氣所生之處,藏精之所,為培元固本,補氣益 精,回陽固脫之要穴。

足三裡:乃足陽明胃經之合穴,土中之土。胃為倉 廩之官,水穀之海,主納谷,故灸足三裡能昇陽益胃,強壯脾腎,調和氣血,益先後天之氣。

中脘:胃之募穴,腑會於此。李東垣說:“胃虛而 致太陰無所稟者,於足陽明募穴中引導之。”故凡納呆 食少,食谷不香,飲食不化,面色痿黃,形體消瘦等脾 胃虛虧之證,均可灸之。

三陰交:足三陰之會穴。《鍼灸大成》說:“主治 脾胃虛弱,心腹脹滿,不思飲食,四肢不舉……”故一 切脾腎及下焦之疾患,皆可酌灸之。

【壯數和年齡】 《內經》說:“人年四十陽氣衰,五 一十而體重,耳目不聰,六十陽氣大衰,九竅不利,上實下虛,泣涕皆出矣。”因此,此灸法正是壯陽、助陽、使陽氣壯旺,以抗衰老。人身有十二經,十五絡,三百六十穴,灸三百六十壯,以應一歲之三百六十日。一般每次灸三百六十壯,但也要看身體健康情況和年齡大小 而定。一般在四十歲以下,可灸一百八十壯,最多二百 七十壯;四十歲以上,可灸三百六十壯。三十至四十歲,可二至三年灸一次;四十至五十歲,可每二年灸一 次;五十至六十歲,可一年灸一次;六十歲以上,可半年灸一次。

【灸之時間】 氣海,在立春前後五天;關元,在立秋前後五天,施灸。

立春是冬、春交替之時,冬去春來,天地間之生氣萌動,萬物復榮,蒸蒸於上之始,故《內經》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氣海為生氣之海,此時灸之,應其春生之時序,以助升發之氣,逐陳陰,奠下元之基,以適夏令之長也。立秋是夏秋更替之時,熱去涼來,天地之氣清肅,萬物色凋,萬粒將以歸倉之時,正如《內經》說:“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使志安寧……”收欲神氣。”關元者,關其元精之門,閉而儲藏之謂也。此際灸之,以順收藏之時序,收元陽內固,金水相生,益真火,養.腎氣,以備冬藏也。猶如安爐立鼎,元陽旺盛,內養臟腑,外御風寒。因之,秋灸關元,春灸氣海,以順應時令之變,以合髒氣生藏之機。

【灸前準備】

(一)艾絨之選擇:最好選用多年之陳艾(蘄州產者為佳),或市售藥制艾條,剝去紙外殼,將其揉搓成細絨,色白如棉絮狀,除去雜質,制艾柱如棗核大,炷體堅緊,上尖下圓如錐體。

(二)生薑之選擇:選用上品老薑,切片約一分厚,需三十片左右,並在薑片上,針數孔備用。

(三)備料:生薑,艾絨,線香十支,火柴一盒,線繩一條,紗布兩塊(中心塗油脂),膠布兩條,方盤一個,鑷子一把,灰盒一個。

【施灸方法】(隔姜灸也可用艾條溫和灸代替)

(一)保持室內溫度,環境要安靜。

(二)被灸者,平臥床上,蓋好衣被,暴露應灸部位。

(三)先用線繩,從臍下至恥骨上測其總長。然後,折為五折(即五寸),取其所需尺寸(氣海臍下一寸五分,關元臍下三寸)。定位後,作出標記。

(四)穴位常規消毒後,生薑片置於被灸穴位上,艾炷放於薑片上。

(五)用線香點燃艾炷之尖端,待其燃盡時,將艾灰取掉,另換一炷。如此接替點燃,直到應灸艾炷燃完為止。

(六)按規定壯數灸完後,除去薑片,穴位用酒精棉球擦去灰屑。如有灸傷,塗以凡士林或油膏,以保護潤澤灸傷之外皮,再用消毒紗布覆蓋,膠布固定。

【注意事項】

(一)室內溫度要適中,以防感冒。

(二)施灸前,詳細詢問病情,是否有禁忌。

(三)按體質強弱,預製艾炷之大小,勿使太過或不及。

(四)施灸前,必須消毒,防止灸傷感染。

(五)初灸時,艾炷燃燒的不可太盡,被灸者以熱為度,即可去掉,慢慢增加艾炷燃燒之程度,以皮膚出現紅暈為好。

(六)灸後,查其皮膚起泡否。如有泡明顯者,用消毒針抽出液體,無菌包紮,過數日再換敷料,以防感染。

【適應證】凡身體衰弱,陰陽兩虛,營衛不調,下元虛憊,陳寒痼冷,體弱贏瘐,四肢逆冷,脾胃虛弱,精血虧損,五勞七傷,諸般虛損等,一切虛弱衰遲病症。

【禁忌】

(一)法定傳染病,不灸。

(二)癌瘤、腫瘍,禁灸。

(三)急性炎證,如腸癰、胃穿孔、腸梗阻,忌灸。

(四)大飢、大飽、失驚、酒醉,緩灸。

(五)溫症,傷陰明顯者,緩灸。

(六)發高燒者,禁灸。

(七)孕婦,忌灸。

(八)陰虛火旺者,慎灸。

更多艾灸案例及免費諮詢請點擊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