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楊飯:在港股上滾雪球


作者:投資大頑主

來源:雪球

巴菲特曾經說過:「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

展望全球,在股市這條坡道上,港股已經被證明是回報率最高的市場之一。自1964年推出以來,恆生指數已從基數100點上漲到現在25000點以上,累積漲幅超過250倍。

在大港股包裹下,各路投資者競相上場。其中,港股達人楊飯正在以特別的姿態滾出一個屬於自己的雪球。

1

北京夏天日長,還沒到晚飯點,楊飯便催促我要提前進店避免排隊。

我和楊飯見面約在呷哺呷哺,他想在吃飯的時候順便再考察一下這家在香港上市的餐飲企業。

進店坐下後,楊飯很快點好火鍋菜品,並熟練的調出手機支付界面,反手將手機推向服務人員。服務員一刷,會員卡餘額正好夠用。

作為一名80初,和不少同齡股民一樣,楊飯也在2006年朦朦朧朧進入A股。

身為能源工程行業的技術人員,楊飯當時算是投資市場的門外漢,投資基礎幾乎為零。但是,在那輪著名的大牛市中,投研是末技,敢賭才是贏家。

在面對「央視財經投資者說」欄目的採訪時,楊飯不斷感慨,「(那時候)賺錢太容易了,太順了」。

但是,到了2008年,熊市突然殺到。新老股民幾乎都措手不及,楊飯也不例外,他的賬戶利潤開始出現大幅回撤。

眼看著股市不斷下挫,楊飯做出一個重大決定,首付買房。

回憶起當時的決定,楊飯認為那時候主要是由於單位的單身宿舍太吵,為了有個安靜的研究環境,結合手上可動用的資金,自己才下定決心買房。

楊飯承認2008年是分界線,如果當時不是果斷將資金輪動到房子上,那人生可能又會是另外一道軌跡。

隨後,慢熊市來臨,市場進入生熬階段。作為對抗風險的手段,楊飯的選擇是不停的看書。

《聰明的投資者》、《戰勝華爾街》、《巴菲特致股東的信》等等,這些經典書籍一本都不落下。就像多數碰壁的投資者一樣,楊飯試圖在書裡找到答案。


"


楊飯:在港股上滾雪球


作者:投資大頑主

來源:雪球

巴菲特曾經說過:「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

展望全球,在股市這條坡道上,港股已經被證明是回報率最高的市場之一。自1964年推出以來,恆生指數已從基數100點上漲到現在25000點以上,累積漲幅超過250倍。

在大港股包裹下,各路投資者競相上場。其中,港股達人楊飯正在以特別的姿態滾出一個屬於自己的雪球。

1

北京夏天日長,還沒到晚飯點,楊飯便催促我要提前進店避免排隊。

我和楊飯見面約在呷哺呷哺,他想在吃飯的時候順便再考察一下這家在香港上市的餐飲企業。

進店坐下後,楊飯很快點好火鍋菜品,並熟練的調出手機支付界面,反手將手機推向服務人員。服務員一刷,會員卡餘額正好夠用。

作為一名80初,和不少同齡股民一樣,楊飯也在2006年朦朦朧朧進入A股。

身為能源工程行業的技術人員,楊飯當時算是投資市場的門外漢,投資基礎幾乎為零。但是,在那輪著名的大牛市中,投研是末技,敢賭才是贏家。

在面對「央視財經投資者說」欄目的採訪時,楊飯不斷感慨,「(那時候)賺錢太容易了,太順了」。

但是,到了2008年,熊市突然殺到。新老股民幾乎都措手不及,楊飯也不例外,他的賬戶利潤開始出現大幅回撤。

眼看著股市不斷下挫,楊飯做出一個重大決定,首付買房。

回憶起當時的決定,楊飯認為那時候主要是由於單位的單身宿舍太吵,為了有個安靜的研究環境,結合手上可動用的資金,自己才下定決心買房。

楊飯承認2008年是分界線,如果當時不是果斷將資金輪動到房子上,那人生可能又會是另外一道軌跡。

隨後,慢熊市來臨,市場進入生熬階段。作為對抗風險的手段,楊飯的選擇是不停的看書。

《聰明的投資者》、《戰勝華爾街》、《巴菲特致股東的信》等等,這些經典書籍一本都不落下。就像多數碰壁的投資者一樣,楊飯試圖在書裡找到答案。


楊飯:在港股上滾雪球



儘管不斷看書並沒有讓楊飯賺到多少錢,但卻讓他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交易體系,並一直沿用至今。

楊飯走的是施洛斯路線,他的交易策略要濃縮起來就八個字:低估、逆向、分散、輪動。其中,低估是楊飯最看重的判斷標準。

到了2009年,楊飯發現B股市場更加低估,他決定小資金試水。

遺憾的是,在金融危機的持續衝擊下,所有金融市場均受到影響,B股市場也不例外。與書上寫的不大一樣,原來低估市場還可以繼續再低估。

熊市磨人,楊飯只能繼續潛心學習。

在學習方法上,楊飯認為輸入是一方面,輸出也是重要的手段。很快,他開始嘗試在新浪博客上寫文章記錄自己的交易心得。

膠著到2011年底,A股和B股仍然沒有太好的機會,楊飯發現對岸的港股市場似乎更加低估。這次,他決定要進軍港股市場。

但是,當埋下頭來學習的時候,楊飯發現港股市場的信息量實在是太少了。

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楊飯停下筷子,眉頭突然收緊,「當時的港股信息特別匱乏,根本找不到人,那就(只能)自己研究。」

很快,楊飯找到港交所、輝立證券和阿斯達克等機構的官方網站,他希望直接消化關於港股的第一手信息。

其實港股資訊與A股資訊差不多,對於楊飯來說剛開始最難過的是語言關。

由於翻譯的差異,一開始,楊飯連「看淡」、「即日鮮」這些常用術語是什麼意思都搞不懂。

剛開始不懂沒關係,有耐心就行。多少個夜晚,工作之餘的楊飯跳出舒適區,強行打開電腦,一次又一次的登上各家網站。

對於這場語言之旅,楊飯覺得還是要感謝互聯網,「看繁體字沒問題,關鍵是意思不大懂。只能一個一個弄,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度娘」。

隨著時間推移,楊飯慢慢積累起豐富的港股知識,並分門別類的將港股普及文章發佈在博客上及其它媒體專欄上。

由於當時港股信息稀缺,這些文章竟也慢慢獲得一些港股投資者的關注和讚賞。

楊飯認為自己前期僅僅就是憑藉熱情進行寫作,並未有過多想法,但是這種無意中收穫到的關注確實讓人振奮,他越學越覺得得勁,並完全沉浸在港股市場上。

對於楊飯來說,這場學習風暴帶來的好處實在難以量化。除了提升投資經驗值之外,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回饋在等著他。

2

2012年,雪球創始人方三文做出一個重大決定,他要將平臺模式從PGC轉為UGC。

UGC全稱為User Generated Content,也就是用戶生成內容,即用戶原創內容,是伴隨著以提倡個性化為主要特點的Web2.0概念而興起的。

在品玩的採訪中,傳統媒體出身的方三文認為,「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一定不能斷開與發佈者的鏈接,而最有價值的內容,往往是用戶產生的,這就是所謂UGC。」

按照轉型計劃,雪球開始發力尋找首批可以生產內容的基石用戶,而楊飯就是其中之一。

得益於在新浪博客的持續發文,楊飯這類自帶流量的用戶正是雪球所需要的。很快,楊飯受到運營同事的邀請入駐雪球。

楊飯認為雪球的首批用戶質量很高,當時平臺上的乾貨非常多,回貼質量也不錯。而且,由於得到良好的正反饋,一眾用戶也更加用心的生產內容及交互,這也使得雪球的交流氛圍越來越好。

正是這個過程中,楊飯認識了不少同樣在港股上深耕的投資者,如管我財、湯未生和香港市場先生等等。

投資者投資港股大多是因為這個市場的估值相對較低,有一定的安全邊際。從恆生AH溢價指數的長期走勢來看,港股確實在多數時間對A股折價,連平水的狀態都不常出現。


"


楊飯:在港股上滾雪球


作者:投資大頑主

來源:雪球

巴菲特曾經說過:「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

展望全球,在股市這條坡道上,港股已經被證明是回報率最高的市場之一。自1964年推出以來,恆生指數已從基數100點上漲到現在25000點以上,累積漲幅超過250倍。

在大港股包裹下,各路投資者競相上場。其中,港股達人楊飯正在以特別的姿態滾出一個屬於自己的雪球。

1

北京夏天日長,還沒到晚飯點,楊飯便催促我要提前進店避免排隊。

我和楊飯見面約在呷哺呷哺,他想在吃飯的時候順便再考察一下這家在香港上市的餐飲企業。

進店坐下後,楊飯很快點好火鍋菜品,並熟練的調出手機支付界面,反手將手機推向服務人員。服務員一刷,會員卡餘額正好夠用。

作為一名80初,和不少同齡股民一樣,楊飯也在2006年朦朦朧朧進入A股。

身為能源工程行業的技術人員,楊飯當時算是投資市場的門外漢,投資基礎幾乎為零。但是,在那輪著名的大牛市中,投研是末技,敢賭才是贏家。

在面對「央視財經投資者說」欄目的採訪時,楊飯不斷感慨,「(那時候)賺錢太容易了,太順了」。

但是,到了2008年,熊市突然殺到。新老股民幾乎都措手不及,楊飯也不例外,他的賬戶利潤開始出現大幅回撤。

眼看著股市不斷下挫,楊飯做出一個重大決定,首付買房。

回憶起當時的決定,楊飯認為那時候主要是由於單位的單身宿舍太吵,為了有個安靜的研究環境,結合手上可動用的資金,自己才下定決心買房。

楊飯承認2008年是分界線,如果當時不是果斷將資金輪動到房子上,那人生可能又會是另外一道軌跡。

隨後,慢熊市來臨,市場進入生熬階段。作為對抗風險的手段,楊飯的選擇是不停的看書。

《聰明的投資者》、《戰勝華爾街》、《巴菲特致股東的信》等等,這些經典書籍一本都不落下。就像多數碰壁的投資者一樣,楊飯試圖在書裡找到答案。


楊飯:在港股上滾雪球



儘管不斷看書並沒有讓楊飯賺到多少錢,但卻讓他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交易體系,並一直沿用至今。

楊飯走的是施洛斯路線,他的交易策略要濃縮起來就八個字:低估、逆向、分散、輪動。其中,低估是楊飯最看重的判斷標準。

到了2009年,楊飯發現B股市場更加低估,他決定小資金試水。

遺憾的是,在金融危機的持續衝擊下,所有金融市場均受到影響,B股市場也不例外。與書上寫的不大一樣,原來低估市場還可以繼續再低估。

熊市磨人,楊飯只能繼續潛心學習。

在學習方法上,楊飯認為輸入是一方面,輸出也是重要的手段。很快,他開始嘗試在新浪博客上寫文章記錄自己的交易心得。

膠著到2011年底,A股和B股仍然沒有太好的機會,楊飯發現對岸的港股市場似乎更加低估。這次,他決定要進軍港股市場。

但是,當埋下頭來學習的時候,楊飯發現港股市場的信息量實在是太少了。

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楊飯停下筷子,眉頭突然收緊,「當時的港股信息特別匱乏,根本找不到人,那就(只能)自己研究。」

很快,楊飯找到港交所、輝立證券和阿斯達克等機構的官方網站,他希望直接消化關於港股的第一手信息。

其實港股資訊與A股資訊差不多,對於楊飯來說剛開始最難過的是語言關。

由於翻譯的差異,一開始,楊飯連「看淡」、「即日鮮」這些常用術語是什麼意思都搞不懂。

剛開始不懂沒關係,有耐心就行。多少個夜晚,工作之餘的楊飯跳出舒適區,強行打開電腦,一次又一次的登上各家網站。

對於這場語言之旅,楊飯覺得還是要感謝互聯網,「看繁體字沒問題,關鍵是意思不大懂。只能一個一個弄,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度娘」。

隨著時間推移,楊飯慢慢積累起豐富的港股知識,並分門別類的將港股普及文章發佈在博客上及其它媒體專欄上。

由於當時港股信息稀缺,這些文章竟也慢慢獲得一些港股投資者的關注和讚賞。

楊飯認為自己前期僅僅就是憑藉熱情進行寫作,並未有過多想法,但是這種無意中收穫到的關注確實讓人振奮,他越學越覺得得勁,並完全沉浸在港股市場上。

對於楊飯來說,這場學習風暴帶來的好處實在難以量化。除了提升投資經驗值之外,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回饋在等著他。

2

2012年,雪球創始人方三文做出一個重大決定,他要將平臺模式從PGC轉為UGC。

UGC全稱為User Generated Content,也就是用戶生成內容,即用戶原創內容,是伴隨著以提倡個性化為主要特點的Web2.0概念而興起的。

在品玩的採訪中,傳統媒體出身的方三文認為,「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一定不能斷開與發佈者的鏈接,而最有價值的內容,往往是用戶產生的,這就是所謂UGC。」

按照轉型計劃,雪球開始發力尋找首批可以生產內容的基石用戶,而楊飯就是其中之一。

得益於在新浪博客的持續發文,楊飯這類自帶流量的用戶正是雪球所需要的。很快,楊飯受到運營同事的邀請入駐雪球。

楊飯認為雪球的首批用戶質量很高,當時平臺上的乾貨非常多,回貼質量也不錯。而且,由於得到良好的正反饋,一眾用戶也更加用心的生產內容及交互,這也使得雪球的交流氛圍越來越好。

正是這個過程中,楊飯認識了不少同樣在港股上深耕的投資者,如管我財、湯未生和香港市場先生等等。

投資者投資港股大多是因為這個市場的估值相對較低,有一定的安全邊際。從恆生AH溢價指數的長期走勢來看,港股確實在多數時間對A股折價,連平水的狀態都不常出現。


楊飯:在港股上滾雪球



香港知名財經博主湯未生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兩地的定價機制有很大不同,港股投資者主要看基本面,而A股投資者的交易模式更像是「故事會」。除非到哪天兩地可以互認,不然價差有可能會長期存在。

信達證券策略分析師陳嘉禾在《投資精要》一書中也表示過類似觀點:「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港股的歷史估值,會發現其呈現『難上易下』的規律,即其估值水平向下突破極值容易,向上難。這一方面是由於香港市場投資相對更成熟,導致股票市場估值變得很貴相對較難,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香港投資者的構成中,有不少來自於對中國經濟並不十分信任的國際資本。」

但是,現實殘酷。在港股持續低估的階段,A股卻時常出現脈衝式大漲,這種場景很難不讓人心潮澎湃。對此,楊飯覺得這就是投資者要調節的地方。

不管股價表現如何,從策略上看,楊飯就認低估市場。

在選股上,楊飯選擇從熟悉的能源行業入手,他最早看上的是2012年上市的新股陽光油砂。

在這個熟悉的領域,楊飯花了很多時間精力進行研究。從原油價格走勢、公司營收以及戰略投資者實力等方面綜合分析,楊飯認為陽光油砂確實有不錯的投資價值。

2013年5月,在觀察了一段時間之後,也就是距離前期高點腰斬一半多的時候,楊飯從2.03港元開始買進。

但是,在楊飯買進之後,陽光油砂並無上漲跡象,股價在深跌之後反而繼續下挫。在這個過程中,楊飯越跌越買,越買越跌,最終虧損40%出局。

這次虧損對楊飯來說印象深刻,直到今天,他還是覺得很遺憾,「所有層面都看對了,但不代表就能賺錢,這就是熟悉的領域活生生虧損的例子」。

不過,當時在陽光油砂上看走眼的投資者不在少數。

其中,最迷惑投資者的原因是當時的管理層表現得非常坦誠,他們不斷的與投資者進行溝通,並給出業績承諾。只不過,承諾的事項後期均沒有兌現,從而導致投資者深陷泥潭。

現在,管理層操守也成為楊飯評價上市公司的重要指標。

在選中股票之後,楊飯還會通過各種方法去驗證管理層信息,從而提升選股的成功率。

2015年,在上海醫藥的投資中,楊飯再次面臨類似的管理層問題,而這一次,在深入分析之後,他決定要逆向操作。

楊飯認為上海醫藥是典型的低估白馬股價值迴歸的案例。由於國企體制僵硬,管理層人員變動頻繁等原因,當時香港市場給予上海醫藥較低的估值。

同年9月,利用管理不善殺估值的機會,楊飯從16港元開始買進上海醫藥,並不斷加倉至最高10%倉位。這次,楊飯終於獲利離場。

為了記錄下投資歷程,楊飯把重要的案例都進行了整理,不斷豐富港股信息庫。

不久,在雪球的支持下,楊飯將港股文章集結起來出版了電子書《手把手教你投資港股》。書中除了普及港股知識之外,楊飯還特別增加了幾個失敗的投資案例,其中就包括虧損幅度較大的陽光油砂。

談起自己的敗局,楊飯承認當時與出版社有過爭議。有頭有臉的投資者一般只談掙錢不談虧錢,這種自暴其短的做法一不小心就會讓人設崩塌。但楊飯堅持認為失敗案例比成功案例更加有價值,他還是決定要把這些經歷收錄進書中。

事實證明,這本電子書在雪球平臺上的銷量不俗,並在小範圍內產生影響。

可以說,楊飯的港股達人之路與雪球成長並行。憑藉自己努力,楊飯無意中成為港股垂直領域的明星用戶。儘管達不到網紅級別,但是隻要一提起楊飯,大家都會馬上想到港股。

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好事還沒結束,中國經濟出版社又看上他了。

3

2015年,港股市場風起雲湧。

藉著風口,中國經濟出版社計劃出版一本關於港股的普及書籍。為此,他們聯繫了基金公司人士洽談,可惜並未成行。

偶然機會,出版社發現電子書《手把手教你投資港股》其實就是很好的雛形。很快,中國經濟出版社的責任編輯燕麗麗博士找到楊飯探討出版紙質書的想法。

提起這次意外收穫,楊飯夾起一塊燙熟的牛肉慢慢入口,並意味深長的說,「本該由專業人士來完成寫書,但是並沒有人做」。

這也是典型的認知錯位,就好像你總覺得漂亮女生都名花有主了,但有時候還真沒有。人生中的窗口期往往轉瞬即逝,抓住就抓住了。

沒有猶豫,天選之人楊飯果斷接下這個活。

但是,讓楊飯始料不及的是,這次紙質書的出版比起電子書要艱難得多。

除了篇幅、字數增加之外,按照出版社要求,書中出現的每一條信息、每一張圖片都必須核實來源,這意味著工作量將驟然大增。

就這樣,花了10個月左右的時間,楊飯終於完成新書《港股滾雪球》。

這本被方三文定位為「提供了百科全書式的入門級知識」的港股讀物受到多名雪球大V的傾情推薦,半路出家的楊飯得到不少了專業投資者的認可。

湯未生認為從書中就可以看出楊飯認真、專注的態度,這也為兩人後來的合作打下基礎。

沒有人天生就能做什麼,或者天生就不能做什麼。只要你想做,併為此付出努力,能源行業的技術員也能化身港股達人。

只談收益,或許楊飯不是最好的,但他成功的地方是把港股和自己的ID錨定起來。

2018年,雪球組織的投資理財節邀請已是人氣大V的楊飯參與圓桌討論,楊飯便笑稱自己是交易所投資者教育宣傳員。

現在,登錄豆瓣讀書頻道,只要輸入關鍵詞「港股」,第一本彈出來的便是楊飯的《港股滾雪球》。而且,該書目前已是第四版加印。

針對雪球上有一些關於大V是靠寫書賺錢的質疑時,楊飯覺得出書其實賺不了多少版稅,並不如大家想象般純靠消費粉絲過日子,但他認為自己最大的收穫是接觸到了不少優質用戶,從而提高投資能力和擴大社交圈。

對外普及,對內提升。這是楊飯這幾年的心得。在雪球活動上,對於主持人諮詢給新手的建議時,楊飯就提出了抄作業、寫作業、改作業的三部曲。

儘管堅守低估策略不變,但楊飯也不是鐵板一塊,只要對投資能力有提升的,他都願意跳出能力圈嘗試。

在抄作業這件事上,楊飯認為對自己影響較深的應該還是美國傳奇投資大師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擅長從身邊的公司下手,主要追求消費類公司的成長機會。

受他影響,楊飯也嘗試買過不少消費類股票。除了呷哺呷哺之外,楊飯還買過輝山乳業、雨潤食品和匯源果汁等。

對於為什麼會選擇出圈,楊飯覺得自己是比較謹慎保守的人,而且長期身處舒適區,工作和生活都很平穩,但有時候就是想小博一把。

但是,出圈的代價就是影響了整體收益。

楊飯的雪球組合成立於2015年1月21日,操作接近於實盤,目前年化收益大概20%左右。儘管只用了很少倉位進行投機,但收益還是受到一定影響。

楊飯認為,如果守住能力圈,賬戶表現會更好一點。

雖然投機不利,但不妨礙他繼續試錯。在交易生涯中,這種衝動仍時有發生。

2016年11月,楊飯效仿雪球大V管我財構建荒島股票組合。在十隻股票中,他就用小倉位選中了一隻博弈性質的港股——聯眾。在選股說明中,楊飯明確表示,「這個組合裡少數帶有投機性質的股票,我真的不大懂遊戲這個行業,但就是感覺它有前途,發佈的戰略也很有宏偉,很有眼光的樣子,信你一回!」

一邊投資一邊學習,楊飯找到了最好的狀態。楊飯的經歷就是一個教科書式的勵志故事:熱愛投資,付出努力,隨後無意中踩上UGC風口,在垂直平臺雪球上養成港股達人,再通過出書反過來強化個人定位。

但是,這種名聲也給自己帶來一些不便。

由於微信名和雪球ID同名,能源系統內的同事偶然發現了楊飯的網紅身份,領導知道後也向他投來異樣的眼光。

對於同名ID帶來的尷尬,楊飯有些無奈,「完全沒有想到會出名。」

未來

對於未來發展,楊飯也沒有明確方向。

儘管一直懷抱自然而然的態度,但是看著同期的雪球用戶陸續成立私募、嶄露頭角,楊飯的心情還是有些複雜。

2017年1月,他曾經在雪球上發過一篇名為《也說對「私募」的看法》的帖子。雖然文中流露出一些憧憬,但他明確表示起碼在兩年內不會考慮成立私募。

現在,兩年已過,楊飯還沒有下定決心成立自己的私募。確實,要放棄一份收入穩定、可以四點半下班的國企工作,真的需要很大勇氣。

今年,家人生病住院。在醫院日夜陪護的過程中,看著周圍進進出出的病人,楊飯的思想有了很大轉變。在他看來,賺錢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多陪伴家人才是第一要務。

不著急上火,但該做的事還是要做。現在,楊飯拉上湯未生聯手運營公眾號「飯財港A股頻道」,兩人各管一塊,雙方都希望在個股的研究上呈現得更加深度,把雪球滾得越來越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