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科魯茲憑藉著優異的外形設計和內飾設計,一改人們對美式文化大大咧咧的不良印象,人們開始接受這個美式革新派小生。自認對汽車文化沒有太深造詣,屬於外觀主義者,一向對美系車不來感的筆者也能忍不住對著它的外觀點頭,不敢說能代表大部分國民的審美,但自認口味不鹹不淡的情況下,大家的想法也不會差異太多吧?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車主沒有為其加裝任何空力套件,從側面反應了車主也是很滿意原裝的外觀式樣的。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就這全原裝的外觀下,你看得出它是“T之芯”?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如果說它的風格,筆者還給不出一個確切的定義,但美式文化與日系VIP風格的輪圈相互交雜的視覺感,其實並不差。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科魯茲1.6低配車型霧燈位置時沒有霧燈的,就算有,在這裡也只是一個裝有鐵絲格網的進氣口而已。別小看這裡的開孔,在下場前接一條導氣管即可以為制動系統冷卻。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這條排氣來自RES,是根據這部車的用途特別打造的,除了能理順排氣配合渦輪對低扭的訴求之外,還十分安靜,與外觀的風格相當符合。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雖然只是原裝中網,但車主也有細心的為車標貼上碳纖紋路的貼紙,這就是細節的體現。

相對與引擎蓋下的林林總總,這個外觀實在沒有什麼看頭,但勝在口味清淡,為引擎蓋下的大作做鋪墊。還記得之前和朋友聊起汽車,有個朋友相當喜歡科魯茲,但其只能接受1.6升AT的價格,於是乎我們都建議其換車,因為道聽途說(用這個詞是因為筆者實在沒有親身感受過那種無力感)科魯茲用1.6的引擎開起來會非常吃力,導致這個原因其實無法將責任完全怪罪於引擎之上。從數據上看,這個引擎雖然攀不上性能二字,但其實力也不能用不堪來形容,歸其原因,這部車的最大劣勢就在於那接近1.4噸的車重。要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不是減輕重量就是增大馬力,而偷輕最省錢最有效果的辦法就是拆,如果一部買菜車拆得連空調系統都不剩,請問各位會心甘情願的冒著大汗去買菜嗎?那麼,唯有增大馬力來拯救這天生不足,而渦輪增壓的加持則是最好的選擇。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對比原裝,其實就是多了幾條管子而已嘛。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冬菇頭可以說是渦輪車的必備進氣套件,也只有它能夠抵抗得住渦輪開啟時的強大進氣壓力。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這套渦輪套件屬於自己開發,由於頭蕉與渦輪屬於連體設計,所以這時候的頭蕉已經不再是原廠部件,為了保證引擎艙的完整度與整潔,這塊鋼製的擋板完美的將頭蕉掩蓋住,實在低調。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氧傳感器之前就是渦輪本體的排氣端,從外是完全看不到渦輪的。現在引擎內部還是使用原裝部件,而且由於原裝手自一體變速器的承受力所限,店家為其搭配的是德國博格華納K03渦輪,對應最大馬力為220ps,現在最大壓力值限定在0.5Bar,最大馬力170ps左右。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中冷器的知識已經不用再解釋了吧?渦輪車的標配部件。如果在街邊見到有這個玩意的車子,不管在心目中還是賽例規定中,起碼要升一個組別了吧(扮假狗的另當別論)!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連接紅色管子和黑色管子的裝置就是傳說中的進氣洩壓閥,洩壓之後的氣體通過黑色管子再次進入到冬菇頭之後的進氣管,做再利用。這個洩壓閥和平常見到的有些不同,它有一個旋鈕,用於調節洩壓的極限壓力大小,保證進氣壓力的穩定,可以實現分次洩壓。例如在加速過程中,如果達到了洩壓極限還未松油時,這裡就會開啟洩壓,松油之後又會洩壓一次,對於原裝引擎來說,保證壓力值恆定是相當重要的。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從這個角度看過去,如果沒有渦輪內置洩壓閥和中冷器的管道,你根本看不出這蓋子下面藏著一個動力凶器。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藍色管子是用於曲軸箱強制通風用,利用缸內的真空將氣體抽出來,管子連接到冬菇頭後的進氣管道,這樣的好處可以就愛那個混合氣再利用,提高經濟性,更可以避免串氣散入大氣中,間接的為環保事業作出貢獻。其實這幅圖的重點在於噴油嘴,由於馬力增加,原裝噴油嘴的供油量已經滿足不了目前的食量,必須進行更換,目前使用的是來自博世的350cc噴油嘴。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硬件只是其中一部分,電腦才是能否將性能發揮出來的關鍵。這套渦輪套件搭配AEM F/IC外掛ECU,可以對供油與點火進行控制,還可以控制可變氣門正時與升程,功能十分強大,在電腦周圍有海綿體作為保護。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這部車的內飾說複雜也不復雜,只有渦輪車必備的那幾個偵測數據表;但是說齋也不齋,除了必備的表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公仔玩偶作為陪襯,不知道是想借此掩飾那幾個表的存在呢?還是另有所圖?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中控的正中央有一部Nismo版的370Z,或許這才是車主的心頭好。


這部車的內飾設計採用通用最新的理念:懷抱式設計。反觀英朗、君越、君威等同門兄弟,都有類似的設計,估摸著這些傢伙都是出自同一設計團隊之手?這種設計可以將人的視覺範圍擴大,造成空間放大的假象,在配色上,灰色與米色的搭配也相當得體。不過筆者個人認為最大的敗筆在於方向盤的造型設計,造型上雖然不得我心,但從手感與人體工程學上還是相當稱職的。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按照配置黨來說,方向盤上沒有控制組件,那麼低配無疑?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將渦輪壓力錶和水溫表放在駕駛席側,更加方便駕駛者觀察,看著渦輪表指針配合“撲哧撲哧”聲迅速的跳動,是否能激起你心中那追求速度的快感呢?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依次過去分別是油壓、油溫與排氣溫度表,要說一句,這“五壯士”都是出自於Shadow。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在過些日子,這裡就要進行改頭換面的大工程了。自動變速器的確能釋放左腳,為駕駛者提供更多便利性與舒適性,但要追求更高層次的駕駛感,只有放棄它,找回左腳的存在感。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不知道這算不算病,不論什麼車,只要車內有那麼幾隻表,總感覺格外親切。

行走制動方面真的沒有什麼好介紹,基本上就是例牌動作,你們都懂得!無非就是胎齡、避震……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1.6渦輪增壓之下的動力用於應付18寸的輪圈,實在毫無壓力。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前輪的尺寸達到了225/40R18。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輪胎使用的是鄧祿普的DZ101單導向街胎,尺寸涵括了15-19寸的輪圈。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不是每個貼著Brembo標的制動卡鉗都出自於Brembo,正如不是每個騎著白馬的人都是白馬王子,也有可能是唐僧。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這部車操控與車身降低的重擔交由了BC Racing擔當,除了日常行駛有些顛簸,微小震動過濾不完全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好挑剔的。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圖:請原諒我們的輕率,但這是最直觀最簡便的測量方法,後面在空載下是兩指半的高度。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在筆者印象中,只要是有”T”的改裝車,都是吵到拆天的暴力機器。請不要鄙視,因為筆者也是受到國內不成熟的改裝文化的影響與薰陶,從而導致了現在這種偏扭曲兼不完全的理解。在接觸了這部輕度”T”化的改裝車之後,又重新認識了什麼才是理性改裝。它沒有開孔的引擎蓋,沒有過分追求高轉的直通排氣,更沒有隨便一腳油門都可以逼出“撲哧撲哧”的過人本事。它只是在不經意間將渦輪帶入角色,儘量不讓駕駛者感受到有外在力量的推動,一切都那麼順其自然般。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筆者在試乘期間有刻意去體會渦輪開啟瞬間的突發感,但很遺憾,不知道是反應遲鈍還是對車的感受不夠細緻,又或者是它實在是太過於刻意的收藏。只見轉速隨著油門深度的加大而提升,那個臨界點似乎被刻意的抹去,一種低扭充沛的大排量車才能帶來的感覺,直到聽到松油那一刻出自洩壓閥的“撲哧”聲才醒悟過來,原來這是渦輪車。或許這就是小渦輪的特性,與自然吸氣車般相近的線性,低轉下隨叫隨到的扭矩,讓整個駕駛體驗變得十分歡樂和愜意。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被WTCC的宣傳海報騙了?這臺加渦輪後的科魯茲不好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