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徐邦達與劉九庵看畫


在中國書畫鑑定界,

有一位被尊稱為‘國眼”,

還與謝稚柳、啟功並稱為

中國書畫鑑定三大家的“奇人”,

一件件古書畫珍品經他

搜尋、鑑定、重新入世,

就是一個個令人著迷的故事。

他就是——徐邦達。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徐邦達與啟功先生合影


徐邦達(1911年7月7日—2012年2月23日),字孚尹,號李庵,又號心遠生,晚年號蠖叟,浙江海寧人,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常務委員、杭州西泠印社顧問、九三學社社員。


作為中國藝術史界

“鑑定學派”的一代宗師,

徐邦達對古今書畫過目不忘,

鑑定起來得心應手,

畫軸展開半尺之際,就已辨出真偽。

有“徐半尺”和“華夏辨畫第一人”之譽。

因為他的慧眼,

故宮的“鎮院之寶、絕代佳作”

才得以從故紙堆中重見天日。


從小養尊處優,但卻“玩物養志”!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徐邦達之父七十大壽時全家留影(後排右二)

1911年7月7日,徐邦達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海寧,父親是上海灘有名的絲綢商人徐堯臣。從小養尊處優的徐邦達,用夫人滕芳的話說,完全是被寵大的。“他的媽媽生了8個孩子,只有他一個男孩。7、8歲的時候,上下樓梯還是保姆抱著。所以除了他的專業,生活上的事他一點都不會做,真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徐邦達與夫人滕芳


然而,這樣一個“富二代”並沒有玩物喪志,最終還得以玩物養志!這就要歸功於另一個人——徐邦達的父親,徐堯臣,雖為商賈,但性情儒雅,喜好文墨書畫,在做絲綢生意之餘,凡過眼名家書畫,只要相中,便會不惜重金購進收藏。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徐邦達《松溪高逸圖》


徐邦達從小就很喜歡臨摹家裡收藏的那些名家字畫,父親還為他請了當時赫赫有名的老畫家李醉石、趙叔孺等先生教他詩詞歌賦及繪畫。為博採眾長,他又入書、畫、鑑三者皆長的吳湖帆先生門下,得到一代名手的真傳。同時,他還與馮超然、黃賓虹、張大千等畫界名家誼兼師友,請教切磋交流畫技。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徐邦達(左)與張伯駒(右)

學畫之外,年輕時的徐邦達也結識了很多書畫鑑定領域的行家與高手,比如大名鼎鼎的龐萊臣、張蔥玉等,都是收藏鑑定上的大家。與眾多“大家”的交往學習和耳濡目染中,徐邦達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

初涉收藏,用20兩黃金買了一幅贗品!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1996年,徐邦達在比利時作畫


玩收藏,無論是誰都少不了要交學費,徐邦達也不例外。書畫鑑定界一言九鼎的徐邦達,當年第一次出手就栽了個大跟頭。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清四家”之一王原祁 仿大痴山水圖軸


18歲那年,他看上了一幅據說出自王原祁手筆的畫。王原祁與王時敏、王鑑、王翬並稱“四王”,位列清初六大家。徐老先生一向偏好四王的畫,經審辨良久,終以20兩黃金的價格購下。但後經明眼人鑑別,他花重金換回的竟是贗品!這也是他發願刻苦鑽研書畫鑑定這門學問與技藝的誘因之一。 

交學費,終到“徐半尺”美譽!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不斷的吃虧上當交學費,最後換來的是真學問。當然,玩收藏,最明智的策略是本著儘量不交或者少繳學費的原則,而萬一走眼,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加深研究與分析,提高學養與眼力才是王道。

據徐老先生後來回憶,自從這一次吃虧上當後,以後他再也沒有看走眼。正是因為自身的“高標準,嚴要求”,才練就了日後過目書畫而不忘,鑑定作品得心應手。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徐邦達撰並書 《文物清查登記》手稿


一次,徐邦達在看兩個手卷時,只從裝手卷的兩個盒子上,便知那一字一畫是董其昌的作品,題目、內容、幾十年前在哪兒見過等,如數家珍。另一次,助手尹光華先生在幫徐邦達整理《古書畫偽訛考辨》一書時,無論哪部古手卷後的題跋和某位畫家的某張畫,只要將題跋和題的人的名字組合起來,他都能知道是宋代某人的畫或元代某人的畫。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徐邦達給學生上鑑定課


據徐先生的學生、著名鑑定家王連起講,“徐半尺”的名號是在1991年傳出來的。那年徐邦達先生到臺灣為博物館做書畫鑑定,因徐先生獨具慧眼的鑑定功力,被臺灣書畫界人士冠以“徐半尺”的雅號,意思是說他鑑定書畫時,常在畫軸展開半尺之際,就已辨出真偽。而他的弟子們說,這個稱號還不夠精確!其實更應稱呼他為”徐一寸”,因為書畫卷往往只展開寸許,徐老先生就已辨得真偽!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徐邦達先生的作品《臨陳老蓮仕女圖》


還一次,一位來訪者將畫軸徐徐展開,剛看到一片竹葉的梢頭,徐老便脫口而出:“李方膺!”畫軸展開,果然是“揚州八怪”之一李方膺的作品。

活到老學到老,堪稱“古代書畫搜索引擎”!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徐邦達先生在美國鑑畫之餘不忘做筆記


徐老能成為一代宗師,和他一貫秉持“沒有成見,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不無關係。楊新記得有一年去徐老家,看見徐老正在仔仔細細地讀臺北故宮博物院出的一套書,徐老邊看還邊寫簡短的評論。要知道,那時徐老已九十五六歲了。但在徐老眼裡,書畫鑑定未知數太多太多,很多問題都還解決不了。他告訴楊新:“以前年輕時是謙虛,現在是心虛呵。”這句話令楊新終生難忘。

1、為《富春山居圖》平反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從業數十年來,幾乎所有中國境內的珍貴古代書畫,均經徐老過目,對於考訂、斷代有爭議的部分,均提出過重要的參考意見,成為名副其實的“業內標準”。其中流傳最廣的一個故事就是上世紀30年代,故宮重要文物南遷而暫時停放在上海,其中就有由元代書畫家黃公望創作的珍貴畫作《富春山居圖》兩幅。其中一幅被乾隆皇帝判為“真跡”,另一幅則為贗品。徐邦達經過仔細考證,發現有乾隆御筆題詞的“真跡”上的題款不合元代的規範,實為後人的仿作,而被乾隆判為贗品的《富春山居圖》才是真跡。這一翻案震動了書畫界,被打入冷宮的“偽作”也得到了“平反”。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王淵《桃竹雉雞圖》


這樣的發現還有很多,郭熙的《溪山行旅圖》、黃公望的《雪夜訪戴圖》、王淵的《桃竹雉雞圖》都是他在故紙堆中尋到的寶貝。

2、慧眼識王淵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元 王淵 梅雀報春圖 卷 設色絹本


1982年6月5日,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古畫鑑定的權威專家徐邦達先生驅車來到太原市解放路山西省文物商店鑑定書畫。他對每件書畫藏品都看得非常認真、仔細,惟恐漏掉一幀佳作。當女保管員從庫房裡取出一幅用報紙包裹的畫時,他輕輕地打開一看,見是一幀殘損得十分厲害的絹畫;稍一不留神,手碰著就會碎裂。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元 王淵 桃竹鴛鴦圖軸 波士頓美術館藏


徐邦達小心翼翼地慢慢展開,驀然興奮而驚喜地叫道:“啊!這是元代著名畫家王淵的畫,他的作品流傳下來的很少。”他有點不放心,生怕看走了眼,又仔細審視這幅畫的內容、筆法、墨色、題跋、圖章、質地,翻來覆去,端詳了一遍又一遍,最後肯定地說:“是王淵的畫,這是國寶,連故宮博物院也很少有。我建議,現在立即封存起來,從此不要再讓任何人看了,因為年陳月久,質地太酥脆了,看一次就會損壞一次。請速派人送故宮博物院揭裱、裝幀!”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元 王淵 古木鳴禽圖 立軸 設色絹本


在場的人都被徐邦達的情緒所感染而激動、欣喜,也為其認真負責的精神和高超的鑑定技藝所傾倒。商店的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幅畫是70年代中後期從民間收購得來的,因為損壞嚴重,沒有認真鑑定和引起重視,未把它列為珍品,進行揭裱保護。今天經徐先生鑑定是王淵的精品,我們一定要列為特藏,悉心保護。”至此,沉寂多年的元代繪畫珍品終於重見天日,現已列為山西省博物館的特藏品,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展示在世人面前。


3、妙辨張君度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徐邦達雖不善言辭,但話題一涉及書畫便滔滔不絕。凡經他鑑定的作品,總是能旁徵博引,列出一大串依據。一次徐邦達在南京金陵飯店,有人拿來一嵌在鏡框中的扇面請他鑑定。這是一幅金本的山水扇面,落款為已巳年張宏。凝神片刻,徐邦達說:“這是張君度(張宏,字君度)畫的,此為其早期作品。他是位高壽的畫家,活了90多歲,生活在明萬曆至清康熙年間,跨兩個朝代。《明畫錄》說他‘工山水,筆意古拙,墨法溼潤’。”說罷,在場人無不拍手稱讚。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張宏 扇面


有人認為這種非凡的記憶力是天賦,可他自己認為“只在用心”。浩如煙海的古代文獻資料爛熟於心,才有古書畫作品過目不忘,鑑定時的得心應手。

鑑定不說假話,“金口”難開!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作為中國鑑定界的泰山北斗,徐邦達始終不說違心話、含糊話。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在鑑定過程中,他唯一的口頭禪就是“一望而知”,還愛說兩句話——“真的,確定無疑”;“假的,毫無疑問。”由於其在書畫鑑定界的權威性,很多人都希望花重金請徐老開“金口”對自己的藏品“點石成金”,但一生淡泊的徐邦達從來沒有接受過這種請求。“我有工資,為什麼還要稿費?”對於他人拿來的重金,希望他在畫作上題字的要求,徐邦達從不輕易答應。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1983年西泠印社80週年大慶學術研討會一隅(前排右起陸抑非、顧廷龍、徐邦達、方去疾、錢君匋)


“古書畫這玩意兒,世世代代都是在相互搗鬼相互騙。”即使火眼金睛如徐邦達,同樣不敢小覷假畫的泛濫。“現在造假水平越來越高了,和那些造假者比,誰是專家還說不準呢!”徐老有一次甚至很嚴肅地勸誡一位熱衷收藏清“四王”書畫的收藏家:“‘四王’作品歷來造假嚴重、真假莫辯。等我這輩人走後,後代更沒人看得懂了。”他用自己的一生融入古代書畫藝術之中,融入故宮博物院的紅牆高瓦之間。可他留給世人最意味深長的,卻是這樣一句話——“收藏不要太往錢裡鑽,它就是玩玩情趣而已!”

為“重建”故宮,鞠躬盡瘁!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1992年在香港中文大學鑑定


1953年徐邦達帶了3700件東西從文物局來到故宮博物院,開始重建北京故宮博物院書畫館,故宮後來的藏品也都是經其手收來的,逾15萬件,有的是他勸人捐獻的,還有的是到別人那兒“挖角”來的。滕芳回憶,那時徐邦達在團城收東西,冬天住在一個小屋子裡,看畫時太集中連棉大衣燒著了都不知道了。中國嘉德剛開始做拍賣,他聽說了,不同意,說“好東西都拿去拍賣,故宮就收不到好東西了。”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懷素《食魚帖》(古摹本) 水墨白麻紙本手卷 原藏於青島市博物館


“文革”後,徐老先生以年屆古稀之年,領著一批助手,跑遍全國80%以上的省、市、區的博物館、文管會、文物商店,對所藏古書畫進行了一次綜合考察。

考察中,在青島博物館的次等文物堆中,發現了國家級珍品唐代臨摹的懷素《食魚帖》;在雲南博物館的參考品中發現了宋代畫家郭熙的《溪山行旅圖》中軸以及元代“四大家”之一黃公望的《雪夜訪戴圖》等稀世畫作。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郭熙《窠石平遠圖》

對古稀之年的徐老來說,費盡辛勞,舟車勞頓,不為名不圖利,只想讓這些失散多年的珍寶得以重現,得到被認知,如果不是發自心底的珍愛想必誰也做不到。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徐邦達與王季遷一起鑑賞


儘管如此愛畫,但徐邦達卻在晚年多次將自己一生的收藏奉獻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毫無留戀。大家問起老先生“怎麼捨得?”徐邦達笑著說道“這些國寶放在故宮,想念了一樣可以去看,沒什麼兩樣。”上世紀90年代以來,許多文物被送上了拍賣市場。徐老對此憂心忡忡,他擔心文物珍品通過這一渠道流出國門。因而,他不顧年事已高,總是傾盡全力保護著國寶,不使它們流出國門。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石濤《高呼與可》局部

一次,徐老得知自己極其珍視的、流失民間的“清代四僧”之一石濤的墨竹《高呼與可》要上市拍賣,便四處遊說,希望國家出資買下這一珍品。恰巧那些天,滕芳女士正好因住房問題要見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李瑞環同志。徐老得知後一夜無眠,半夜起身央求夫人:“我求求你,明天去時不要談住房的事了,談《高呼與可》的事。你給故宮做件好事,我謝謝你了。”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百年光華徐邦達珍藏作品展上李瑞環的題字

第二天到李瑞環主席處,徐老進門就談購買《高呼與可》的重要性,他說:“建國初期,國家經濟比現在困難得多,但仍撥出鉅款將‘三希堂’珍藏的三部稀世字帖中的兩部買了回來。如今,收購國寶更是義不容辭。”聽罷這番話,李瑞環主席當即表示《高呼與可》應該由國家購買。犧牲了自己的住房,卻達到保護國寶的目的,徐邦達非但不覺委屈,反而高興地拉著夫人下館子好好吃了頓家鄉菜。而夫人則半嗔半笑地說道:“這頓飯應該由故宮請!”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滕芳曾經問徐先生,書畫到底是“臺北故宮”多還是“北京故宮”多?徐先生說:“不能這麼說。“臺北故宮”是掛幅較多,“北京故宮”是卷冊比較多。”因為卷冊當年大多被溥儀帶出宮了,徐先生每發現一件,就在表上勾掉一件。滕芳還說徐先生老講一句話,“全世界最好的中國畫都應該在故宮博物院。”

為畫“較勁”,與謝稚柳鬧上法庭!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鑑定委員會七人小組合影


當20世紀80年代中國書畫歷經“文革”劫難後再次空前聚集時,中國古代書畫巡迴鑑定組終於宣告成立。國家文物局調集了當時中國最具權威的書畫鑑定家謝稚柳、啟功、徐邦達、劉九庵、楊仁愷、傅熹年、謝辰生等組成專家組。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儒雅溫和,永遠是徐邦達給人的第一印象。但也就是在鑑定組長達八年的過程中,與所有人都沒有心結的徐邦達,卻與曾經的老友,身為鑑定組組長的謝稚柳先生鬧得頗為不快。一時間,徐、謝交惡的傳聞人盡皆知,甚至到了1995年,關於一幅張大千畫作真偽的鑑定分歧,還將兩人鬧到了法庭上。這或許是兩人最後次為一幅畫“較勁”,因為一年之後,謝稚柳先生離開了人世。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在浩如煙海的古畫中,老先生們辨畫的工作量相當大,在這個過程中,德高望重卻又性格迥異的老先生們經常為了一幅畫的真偽而各持己見。例如啟功先生,脾氣溫和,多從古代禮儀、風俗與文獻資料入手加以鑑別;謝稚柳先生本身就是大畫家,早年又從張大千先生遍賞古人佳作,手追心摹,多從筆墨風格本身出發進行探究;而徐邦達先生經手的字畫數量最多,經驗最為豐富,尤其是明清書畫,可謂不作他想的“第一人”。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徐邦達 宵夢己千詩


由於鑑定方法不同、理念不同,謝稚柳先生向來主張從寬,因為恐錯失精品;而徐邦達則力主從嚴,就怕魚目混珠,所以有時對同一件書畫作品,判斷可能大相徑庭,這是二老意見相左的第一重原因。

在鑑定組中,所有專家都認為書畫鑑定以看畫為主,研究畫家筆墨的演變,不能籠統地死守一種標準來衡量,而徐邦達在堅持這一方法的同時,以新的視野,用傳世文獻資料與實物相結合,提出了鑑定中的代筆問題,儘管對代筆問題尚有不同的認識,但是徐老開拓了鑑定中的新領域,擴大了鑑定的角度。對此,謝稚柳先生則頗多微詞,這則是矛盾的第二重因素。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謝稚柳


有一次,在鑑定過程中,謝稚柳甚至公開對徐邦達說道:“你被代筆的問題搞得神魂顛倒。”另一回在鑑定一幅手卷時,謝稚柳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應該在卷尾寫上,徐邦達說這張畫是假的,是代筆。”而對於謝稚柳將上海博物館一幅水墨雪竹圖定為五代徐熙“落墨法”的代表作,徐邦達也表達了較大的疑義,並撰文就“落墨”一詞的含義發表意見,引來了謝稚柳另一篇駁斥文章,都是古稀之年的二老為此打起了一場筆仗,影響頗大。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謝稚柳


據謝稚柳的學生勞繼雄介紹,為了兩位泰斗的失和,1987年12月下旬,鑑定組在天津的鑑定工作結束後,由謝辰生提議,全體鑑定組人員赴北京開會,其目的除了總結、安排下一步工作外,主要修彌兩位大師之間的誤解。在這次會議上,徐邦達先生和謝稚柳先生都展現了寬宏的胸襟,握手言和,在以後一起赴美看畫的過程中,他們已是融洽笑談如故。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謝稚柳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徐邦達還是謝稚柳,有生之年中都在不斷修改完善著自己的藝術觀點。謝稚柳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對其曾經確認無疑的董源山水畫真跡產生了懷疑,可惜天不假年,最終的考證留給了夫人陳佩秋才得以完成。同樣的,徐邦達生前多次校訂修改自己的文稿,希望用最嚴謹的態度,對歷史負責,對文物負責。

酷愛書畫,原來是為了“治病”!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人到晚年,徐邦達一生酷愛的書畫成了“治病”良藥。

徐邦達的夫人滕芳曾說,徐先生一生酷愛書畫,他們家如今能留下這些寶貝,都是為了給徐先生“治病”。每當他老人家身體不舒服時,只要把他喜歡的字畫掛在眼前,他就高興的豎起大拇指,心情頓時開朗,笑得像個孩子,也像當真發現了世間珍寶!唯珍愛,才如此。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2003年9月15日浙江海寧徐邦達美術館開幕


滕芳說,只要有徐邦達喜歡的東西,她就是砸鍋賣鐵也要買給他。她記得有一年,為了買趙孟頫的作品,家裡傾盡所有,過年時她只好去朋友家借錢。這筆錢後來還是徐邦達賣字一點一點還上的。

 在其夫人滕芳女士眼裡,徐邦達愛畫是百分之二百,連做夢都離不開字畫。關於夢的趣事有兩則。有一天晚上,徐邦達做夢大喊:“掛,掛。”夫人問他掛什麼,他手指著牆夢中回答:“從這邊開始掛,唐、宋、元、明、清依次掛。”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為愛妻六十壽辰作


還有一次晚上,徐邦達已經睡著了,忽然他伸手在被子上來回摸,夫人問他:“你摸什麼呢?”他迷迷糊糊地說:“我剛才放在這兒的那捲黃庭堅的手卷怎麼沒了?”可以說,徐邦達是字畫第一、生命第二的人。夫人還透露,徐邦達是個連錢都不認識的人。每逢此時,徐邦達會笑著反駁道:“我知道100元是紅的。”

平日裡,大家只知徐邦達是享譽海內外、一言九鼎的大鑒定家,卻不知他也是丹青聖手和灑脫詩人。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竹解心虛是我師(徐邦達、徐書城父子合作)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臨新羅山人花鳥

20世紀80年代初,在學生、摯友的一再慫恿下,徐邦達在鑑定之餘重抬畫筆,其山水畫多得元人筆意,而參以宋人格法,清新典雅,自成風格。其構思多取自歷代名人詩句,融詩情於畫意中。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摹陳老蓮仕女圖

徐邦達的書法,同他的繪畫一樣,博採眾長,舒緩而有節律,不弱不霸,沉穩自若。他的書法,典雅中透著清勁俊逸,如他的畫,更似他的為人。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徐邦達 行書《王漁洋詞》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自書五絕一首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薄遊蘇臺詩


德藝雙馨,為後人景仰!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2003年徐邦達與嘉德創辦人陳東昇談笑風生


玩收藏,懂了鑑定,當然真真假假一辨便明。但鑑定終歸是一門技藝,苦學多練,常人也許能煉就一雙慧眼,但真正要成為大師級人物,唯有與徐老一樣的品格,才能比肩。而這種品格,更讓人高山仰止!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著名演員、收藏愛好者王剛曾在《百年光華徐邦達珍藏作品及藝術回顧展》主持開幕式時說道,自己和徐老是鄰居,非常熱愛徐老,也經常向徐老討教並請他鑑定。曾經他接拍電視連續劇《五月槐花香》中的“藍掌櫃”時,聽說“藍掌櫃”外號“藍半尺”,趕緊對導演說,可不敢叫“半尺”,真正的“半尺”是徐邦達先生,而後來劇中的“藍半尺”也改成了“藍半張”。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王剛還說,有一次抱一本圖冊去向徐先生請教,徐先生坐在沙發上,他翻一頁圖冊,徐老看一眼就說:“這個不對。”如果“這個差不多”,徐老就說:“最好拿原作來看”。有一次,自己便故意“犯壞”,把先前買的幾可亂真的仿作拿去給徐老看,誰知剛展開了十公分,還不到半尺,徐老就連聲說:“不對不對”。王剛這才愈發驚歎,“徐半尺”稱讚的的確是徐老爐火純青的功夫!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徐邦達


一輩子平淡文雅的徐邦達,最後歲月同樣波瀾不驚。

“早上我坐在他床頭的時候,他的體溫已經很低了。我貼在他耳邊和他說,‘一路走好,一定要高興,一定快樂,一定要找到另一個你喜歡的極樂世界。’這就是我對他最後的祝願了。”其夫人滕芳女士的娓娓敘說,“他這一輩子很簡單,很快樂。我跟他生活了這麼多年,他沒有跟我講過任何人的任何什麼話。在現在,我們都知道這有多難,多麼不可能。可邦達先生真的沒有,他這一生跟任何人都沒有心結。”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2012年2月23日上午8點38分,徐邦達老先生永遠閉上了雙眼,享年101歲。就這樣,瀟瀟灑灑,無牽無掛,他做完了自己該做的事情,一襲白衣,清風道骨,飄然而去。 從此,世間再無“徐半尺”。

他是書畫鑑定的“一代宗師”,堪稱“國眼”!


徐邦達生前題詞,書法極佳,書卷氣十足

而曾經代表著中國書畫鑑定三大流派的頂級權威,啟功、謝稚柳、徐邦達,如今皆歸道山,一個時代就這樣過去了。也許,書畫鑑定界再也不會有像他們一言九鼎的權威級人物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