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裡的遊歷--內丹視域下的《西遊記》

五、一體同身:身體裡的遊歷

雖然悟空、八戒、悟淨等人已修成天仙,然而前幾回較像是全真教「先性後命」之法,即諸人領悟道體之「性」在先,這點王岡的研究較為正確,是以第1 回至13 回是全真教的「性功」。悟空、悟能、悟淨開場詩都曾講述此修仙歷程,如第17 回、19 回、22 回三人的詩可見許多共通的套語與修行,八戒詩較之悟空,不只具體指出泥丸宮,還有腎水華池的玉液還丹之法,沙僧詩則多了重樓與肝火心臟等術語,三人修煉過程是一樣的,只是三首詩各寫功法行經路線的一部分,多為「小週天功法」。小週天即是「煉精化氣」階段,包含煉己、百日築基、採藥、通三關、河車搬運,完成子午周天循環、陽光三現等,採外藥(氣)入下丹田,經上鼎泥丸到下爐丹田而封存。在行走這些穴位路線時,丹道家的起火便是以雙目之光內視這些丹竅便可起火煉丹。這也是為何悟空要在老君爐中煉出火眼金睛,與唐僧的「肉眼凡胎」可說屢屢相對,正在揭示煉丹火候收心之重要。

內丹的共同過程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可依此分三個階段來看小說各回安排。小週天代表的是「煉精化氣」的階段,為鼻吸清氣,將吸入之氣下降肚臍下丹田,過肛門而沿督脈尾閭(下關)上行,經夾脊(中關)行至玉枕(上關),到頭頂百會穴入泥丸宮(上丹田),順面部至舌與任脈接,至胸前膻中(中丹田)而下,至下丹田復沿原路循行,此即一個小週天。

身體裡的遊歷--內丹視域下的《西遊記》

(一)「煉精化氣」小週天

雖然全真教是「先性後命」,然「命功」是悟空遇到唐僧這凡人才開始進行的,因此「命功」的開展不應遲至第32 回,因為修煉小週天前要「煉己」,這部功夫要「百日築基」,丹書常把人的雜念稱為「心猿意馬」,要讓心猿歸正,意馬收韁,這部功夫沒作好就是「煉己不純」,或是硬壓念頭、硬去心猿,以至於出現頭痛、頭脹的情形,而最大的「煉己不純」,丹書則稱之為「入魔」。因此煉丹的小週天「煉精化氣」階段,應是郭健所言以第14 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開展為確,因為緊接著第15 回就是「意馬收韁」的情節。「煉己」後要「調藥」,調藥即是要融合精氣神,第一步需「凝神入氣穴」,第17 回悟空遇到的對手是熊羆怪,在他說完六十四句長詩,表明自身來歷,得意洋洋說自己是「歷代馳名第一妖」時,熊羆怪只一句:「你原來是那鬧天宮的弼馬溫麼?」兩人便打殺起來,可結果卻是戰至不分勝負,而後空手歸來,三藏問:「你手段比他何如?」行者道:「我也硬不多兒,只戰箇手平。」最後還需菩薩來收服,若從第1 回一氣讀至此,讀者肯定一頭霧水,為何天兵天將都拿悟空無法,區區一個黑風山熊羆怪卻與悟空戰個手平?若我們瞭解「羆」通「脾」,氣藏於脾,就明白為何悟空與他戰個手平,而菩薩要說:「那怪物有許多神通,卻也不亞於你。」內丹中,神藏於「心」,氣藏於「脾」、精藏於「腎」,精、氣、神能否合併控制火候是修煉關鍵,第8 回如來說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只是用各不同。

《西遊記》戴緊箍兒有三妖,即是:孫悟空、熊羆怪、紅孩兒,悟空雖是心猿,然與「腎」(水髒洞洞主)合而為一,因此也象徵真金的「元氣」;熊羆怪被菩薩收去作「守山大神」,是「脾」;紅孩兒則是「絛宮童子」,即是守「心」的童子,童子原型是象徵活潑生髮的生命力,在內丹中是依附在身體不同部位,其服色或赤或白,存之養之,因此有絛宮童子、丹田童子,藉瞑思以意行氣。然而紅孩兒也象徵心火,同樣是童子,若不瞭解紅孩兒在內丹的身體部位之重要,先前悟空能輕鬆降服天神哪吒,卻在妖姪紅孩兒「三昧真火」上吃虧,這兩個情節對照就會令人匪夷所思。而對看第61 回「牛王本是心猿變,今番正好會源流。」可知牛魔王與悟空關係密切,結拜時一個稱「齊天」大聖,另一稱「平天」大聖,齊與平意思相近,甚至可說紅孩兒亦是悟空的產物,小說假借悟空變成牛魔王赴宴,幾次語帶雙關嘲弄,小妖們對紅孩兒說:「大王,自己父親,也認不得?」以及悟空對他笑說:「我兒,你趕老子出門,你該箇甚麼罪名?」這都是值得注意處,凡《西遊記》調笑詼諧處,不只身分的界線被鬆動了,笑話使闡說的闡說性消失,也釋放隱喻、象徵之外的東西,展現邏輯顛覆的力量,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認為隱喻的未來,其邏輯的走向將是插科打諢,如此才能融攝更多可能,以此觀察《西遊記》,在說笑與身分的模仿置換中,彼此借代、互為鏡射,相隔的也在此悄然合一。

明白熊羆怪於內丹修煉的重要性後,接下來的情節則是孫悟空與豬八戒相會的「心腎相交」,然而「精」與「氣」合併需土,因而需要黃婆,是以第22 回收服沙悟淨,小說寫此處是:「五行匹配合天真,認得從前舊主人。煉已立基為妙用,辨明邪正見原因。今來歸性還同類,木去求情共復淪。二土全功成寂寞,調和水火沒纖塵。」146 可見悟淨的出現是調和水火,接下來即可產藥,如第24 回至26 回就是食用人蔘果,郭健指出這即是「小藥」草還丹。而第27 回遇屍魔放心猿,至31 回寶象國的情節都呈現心動的現象,屍魔三戲唐僧的情節甚可注意,《西遊記》神通廣大的妖精多見,區區一個白骨精為何卻讓唐僧驅逐孫悟空,造成第一次放心猿?道教對人體內三種作祟之神稱為「三蟲」、「三彭」、「三尸神」,三尸分別居於上中下三田,作祟能使人速死,因此主張修煉要「三尸絕跡,六賊潛藏,十魔遠遁」,148 屍魔三戲情節為喻,制服後,第32 回至35 回才能採藥封爐,這裡出現金角、銀角大王,以及孫行者賣弄三次姓名的裝入葫蘆過程,第36 回則是陽光三現,三家合一賞月之時,這時小藥已採,唐僧以藥為詩:「防己一身如竹瀝,茴香何日拜朝廷?」悟空賞月卻雲:「前弦之後後弦前,藥味平平氣象全。採得歸來爐中煉,志心功果即西天。」其內藥正與外藥相對,用以說明採藥得時之效。

小週天火候煉至陽光三現會出現龜縮不舉的現象,這時要止火進入大周天。龜縮不舉的現象,小說以第37 回至39 回假冒烏雞國國王三年,文殊菩薩座下被閹的青毛獅子為象徵,烏雞國的國王正因不肯「早證金身羅漢」,將菩薩化成的凡僧浸入御水河三天三夜,故被推入井中三年受難。這時第38回題目為「嬰兒問母知邪正」,「嬰兒」一語雙關,一方面是指烏雞國太子,另一則是孫悟空,在小說中兩者都代表「元氣」,悟空指引太子去後宮找母后之語可注意:「但要你單人獨馬進城,不可揚名賣弄。莫入正陽門,須從後宰門進去。」宰與窄門諧音,即是「後窄門」,亦是元氣沿督脈往上運行時會遇到的情境,而第37 回中象徵「元氣」、悟空變成的寶貝叫「立帝貨」,與象徵「元神」的袈裟、白玉圭(與刀圭同,皆象徵「黃婆」)並立而三,而國王因悟空度元氣,向天上老君借得「還魂丹」才曉返陽神,此時詩中明示:「西方有訣好尋真,金木和同卻煉神。丹母空懷幪幢夢,嬰兒長恨杌樗身。必須井底求明主,還要天堂拜老君。悟得色空還本性,誠為佛度有緣人。」小說藉由行旅與情節設計人體修煉路徑,時而用雙關,時而用諧音替代的情形可見一斑。此時,元神既與金木和同,則百日築基已成,可進行下一階段大周天的鍛鍊。

身體裡的遊歷--內丹視域下的《西遊記》

(二)「煉氣化神」大周天

大周天即是「煉氣化神」階段,包含了煉己、鵲橋防漏、紫河車搬運、採大藥、六根震動,神我出竅、煉氣中水、結聖胎、出陽神與溫養,小週天是「有為」階段,需要「火逼金行」,大周天則是「無為」階段,在小週天基礎上使奇經八脈、十二經脈都通調,因此又稱「卯酉周天」,並無清楚的人體內徑指引圖,採藥後則需深入靜寂,不可貿然進火,此時小說寫道:「那唐僧一行四僧,上了羊腸大路,一心裡專拜靈山。」可見此時走入中丹田,正往上丹田靈山之處走去,在此路程中安排孫悟空遇到絛宮童子紅孩兒的情節,由於心火太旺而走火入魔,故第40 回結尾詩云:「未煉嬰兒邪火勝,心猿木母共扶持。」小說第40 回至42 回,便是孫悟空降服紅孩兒,控制心頭火的描述,前文已分析其身分之重要性,不再贅述,需注意此火併非全然滅去,而是要控制得宜才能生生不息,故第41 回論及紅孩兒五行火詩云:「五輛車兒合五行,五行生化火煎成。肝木能生心火旺,心火致令脾土平。脾土生金金化水,水能生木徹通靈。生生化化皆因火,火徧長空萬物榮。」可見唯有紅孩兒(心火)與元氣(悟空)相交,採得大藥後,才能再度運河車,從海底開始往夾脊的過三關,在過三關之前,第43 回插入了海底龍宮的黑河妖一節,正是「鵲橋防漏」的設計,黑河底是下鵲橋,要人不可懈怠,要繼續用武火來煉丹,第48 回的通天河則是上鵲橋,在此兩處三藏都遭逢水災並非偶然,小說正是以失敗或容易出現修煉偏差的失誤來設計關卡與魔障,弄清楚內丹周天流程後再細察各情節的配置,就可發現修煉的隱喻。

上下鵲橋的第43、48 回中間,第44 回至47 回,從回目「法身元運逢車力,心正妖邪度脊關」,可知降服虎力、鹿力、羊力大仙這三關才可救「小童」(內丹),大周天與小週天功法不同之處,是以黃庭中丹田為鼎,下丹田為爐,因此河車搬運的過程初始雖然都從後至前,然而運行路線是從「有為」至「無為」,不可拘泥,透過悟空的視角看出:「那車子裝的都是磚瓦、木植、土坯之類。灘頭上坡阪最高,又有一道夾脊小路,兩座大關;關下之路都是直立壁陡之崖,那車兒怎麼拽得上去?」車子搬的不是真精元氣,而是「磚瓦、木植、土坯」百日築基素材,代表還在小週天階段,此城又叫「車遲國」,功法尚未轉化不言而喻。

第50 回至52 回,孫悟空遇到最難纏的對手,太上老君的青牛怪,不但請來的天兵天將如哪吒、水火二德星君等神皆無法剋制,金箍棒、眾神法器盡皆收去,甚至還驚動如來,然而即便如來派出十八羅漢,亦遭逢無法收服的窘境,孫悟空為此奔走多方,查遍天上地下制服之道,這是採大藥時「六根震動」的情形,小週天所採之藥是「小藥」,稱「玉液還丹」,為人體腎液上行,大周天則是「金液還丹」,此為肝液,故稱「大藥」。五臟之肝於五色配置為青色,而青牛怪住在「金洞」,象徵鮮明。此景為「須知大藥生時,六根先自震動:丹田火熾,兩腎湯煎,眼吐金光,耳後風生,腦後鷲鳴,身湧鼻搐之類,皆得藥之景也。」青牛私下凡間,正因看牛小童在丹房拾得一粒丹吃,所以睡了七日,小說描述:「老君道:想是前日煉得『七返火丹』,掉了一粒,被這廝拾吃了。那丹吃一粒,該睡七日哩。」郭健認為此情節是「七日大螫」,正是人採大藥之後昏睡七日的描寫,觀察細膩。

第53 回進入大周天懷胎階段,由標題「禪主吞餐懷鬼孕,黃婆運水解邪胎」可知,郭健指出唐僧和八戒吃水遭毒是修煉時的「幻丹」階段,第56回至58 回真假悟空則是煉丹時人心大動的情形。悟空與沙僧運來的「井水」,象徵人心靜的元氣,與「河水」不同,悟空取回井水詩云:「真鉛若鍊須真水,真水調和真汞乾。真汞真鉛無母氣,靈砂靈藥是仙丹。嬰兒枉結成胎像,土母施功不費難。推倒傍門宗正教,心君得意笑容還。」結尾詩是:「洗淨口業身乾淨,消化凡胎體自然。」可見打下的是邪胎、鬼胎,第58 回末詩:「中道分離亂五行,降妖聚會合元明。神歸心舍禪方定,六識祛降丹自成。」可知收服的六耳彌猴即是六識,收服六識正要養胎,因此該回詩說:「人有二心生禍災,天涯海角致疑猜。⋯⋯禪門須學無心訣,靜養嬰兒結聖胎。」而第53 回至95 回養胎過程,郭健分析甚為允當,較無爭議,本文不再細述。值得一提的是,第64 回荊棘嶺的情節,除了可從禪心詩情衝突、詩魔角度看拘執文字相的樹妖外,就內丹修煉而言,正以「荊棘」(木妖)來代表人心中的雜念,這也是為何樹妖無害人之心,卻必須連根斬除之因。

身體裡的遊歷--內丹視域下的《西遊記》

(三)「煉神還虛」證功果

經歷大小週天後,內丹最終的「出陽神」階段出現在小說第96 回至99回,第96 回的銅臺府象徵泥丸宮,第98 回標題是「猿熟馬馴方脫殼,功成行滿見真如」,此回飄下唐僧死屍,行者、八戒、沙僧都賀喜,這時小說寫道:「脫卻胎胞骨肉身,相親相愛是元神。今朝行滿方成佛,洗淨當年六六塵。」可知脫胎已成,值得注意的是取回的經文問題,對照史實〈大唐三藏聖教序〉,作者把原文中「十有七年」改成「十有四年」,把「八藏三篋」改成「一藏百篋」,把「總將三藏要文凡六卷」改成「總得大乘要文,凡三十五部,計五千四十八卷」,郭健指出這其中的「真經」總共5048 卷,合「一藏之數」,與人身要修煉內丹之日相當,而取回的《大藏經》有六點特質與《真經歌》相同,包含兩者皆產於西方、本來都無字、都是一部大藏經、都是大乘佛經、都與造化、能度人成佛成仙有關,因此《真經》其實是「元氣」,指的就是人身修煉內丹的歷程。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大周天是無為階段,最終能否出陽神非人力可為,因此需要不斷地積功勸善,李豐楙認為最早的神仙三品說以《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為代表,並有三種仙品的提出:「而大道含弘,乃愍人命短促,教人修善:上備者神仙,中備者地仙,下備者增年。」以此觀察《西遊記》,除了一路上「消魔」之外,唐僧所作最重要的就是功德勸善。

「增年」一說,可從《西遊記》第12 回唐王地府遊歷回來後,秉善修會,還有快至靈山第96 回,寇員外的一席話可見,小說寫道其有一簿齋僧的帳目,在遇到四聖之前,已齋過九千九百九十六員,少四人而不得圓滿,因此留四聖長齋,之後寇員外意外橫死,孫悟空下地府救他,寇員外不歸十殿閻王管,卻是在地藏菩薩那裡,小說又寫菩薩收他「做個掌善緣簿子的案長」,又因平日善行「延陽壽一紀」,齋僧簿幾乎等於功德簿了。佈施增年,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有其效用。是以進入大周天階段的師徒密集佈施、救人、施雨,都是讓功德具足圓滿,第53 回開首詩云:「德行要修八百,陰功須積三千。均平物我與親冤,始合西天本願。」可見「歷劫」與「功德」實是一體兩面,唐僧被妖怪擄去是「歷劫」,打殺妖怪讓當地太平又是「積功」,「功德勸善」與「消魔」二事可說串穿全書。

身體裡的遊歷--內丹視域下的《西遊記》

本文藉由孫悟空之命名、換名與身體、身分變化開始,討論四聖的命名搭配與象徵意涵如何在敘事不同階段中,因「名」的不同變化,產生複雜的轉喻式表達情形,而《西遊記》以「遊」為記,不只突顯旅行特質,更藉行文中置入的詩詞與內丹口訣、笑話等來隱喻內丹修煉功法,本文整理出「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三個階段,以明前行研究不足與爭議處,並觀察全書如何安排相關章回,經內丹學的探索可以解決許多文本情節與人物塑造的問題,例如為何孫悟空打得過哪吒卻無法戰勝紅孩兒,而唐僧為何總是被捆入洞中,一路「過關」、「消魔」,此外透過內丹詩詞的轉喻及九轉還丹的旅程,可知師徒一行如何進行身體修煉,並與妖魔互動,而身體、文體在轉喻間隙中游移、互換、融合,更可突顯《西遊記》透過「文體」傳遞「玄道」,在身體、文體、道體之間遊戲幻筆,透過情節設計、詩詞隱喻,名的轉喻與諧謔有趣的對話鬆動邊界,造成層層意義疊加,方能成就玄而又玄的奇書之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