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常香玉的小老鄉

戲曲 常香玉 小香玉 豫劇 光明網 2017-06-17

□本報通訊員孫麗娟馬世營本報記者韓春光

學生們自己畫臉譜、穿戲服、帶頭飾,在專業演員的指導下,一句句學習唱腔,一步步學習戲曲中騎馬、關窗、推門等動作。地道的唱腔、專業的解讀、詼諧的表演,不時贏得如潮般的掌聲。這就是鞏義市市直二初中前不久舉行的“戲曲進校園”活動。

和鞏義市市直二初中一樣,眼下,在鞏義市的許多中小學,大部分學生都能在老師的帶領下學唱戲曲,一腔一調、一招一式,像模像樣。如今,全市所有中小學都開設有專業戲曲課程,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可以接受優秀戲曲藝術的薰陶,有機會觀看專業戲曲表演團體的演出,系統地學習戲曲專業知識。

古老的戲曲文化種子,悄悄在豫劇大師常香玉故鄉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讓孩子們從小感受戲曲的魅力

“拉大鋸,扯大鋸,姥姥門前唱大戲。”許多人幼年聽過的這首童謠反映的就是曾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備受群眾歡迎的戲曲。上世紀八十年代,許多人家逢年過節,趕會趕場,慶祝豐收,翻蓋新房,婚喪嫁娶,都會搭臺唱戲。鞏義是人民藝術家、豫劇大師常香玉的故里,在這裡,許多人生來就對戲曲有著一種最原始、最熱烈、最純樸的感情。

可是近年來,隨著西方文化的衝擊,生活節奏的加快,年輕一代對戲曲接觸越來越少,戲曲文化的傳承面臨斷代的問題。“這一二十年來,觀看我們戲曲演出的基本上是老年人,很少有年輕人。戲曲文化得不到年輕人的喜愛,我們很痛心。”鞏義市豫劇團副團長樑全藝非常感慨地對記者說。

為了讓戲曲文化傳承下去,讓孩子們從小感受傳統戲曲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鞏義市決定將“戲曲進校園”活動作為創建文明城市、推動河洛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舉措。市裡將活動經費支出納入政府財政預算,按照“試點先行、興趣引導、梯次推進”的原則,力爭3年實現全市中小學生每年免費欣賞到一場優秀戲曲演出,挖掘一批青少年戲曲人才,培養一批戲曲骨幹教師,培育一批戲曲特色學校。

為使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不流於形式,市裡通過精心選擇,組織戲曲專家、教師、學生代表深入學校、劇團開展調研,在充分考慮戲曲藝術規律、教學規律、學生接受能力、家長支持程度等因素後,首先選擇10所有代表性的學校作為試點。試點既有農村學校,也有市區學校;既有小學,也有中學。把有一定基礎的香玉小學作為試點中的試點。

“戲曲進校園”活動利用暑假組織市豫劇團專業演員對全市中小學校長和音樂教師進行培訓。同時,開展“我和爸媽看場戲”活動,通過晒照片、寫觀後感、親子互動等方式,讓家長和學生提前預熱。

如今,試點小學的小學生張嘴就能唱上一段豫劇“劉大哥講話,理太偏”,會自豪地稱呼自己是豫劇大師常香玉的小老鄉,試點學校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校。

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愛上戲曲

戲曲進入校園課程後,各個學校想盡辦法讓學生零距離接觸經典豫劇,通過戲曲文化元素融入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多種載體增設戲曲文化元素,讓學生置身戲曲文化的濃厚氛圍中,感受戲曲文化魅力。

“戲曲進校園,必須讓學生真正接受和喜愛戲曲,決不能‘牛不喝水強按頭’。”鞏義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史建偉說,為達到“要你學”變成“我要學”的效果,“我們根據在校學生的特點,精選了一些簡潔明快、學生易於接受的摺子戲,如《花木蘭》《穆桂英掛帥》等劇目進校園演出。同時,還把部分語文課本里的故事編成豫劇片段,譜上曲子教學生傳唱,讓學生在學習課本的同時也學習了豫劇。”

“自從學了戲曲,孩子不僅精神了很多,而且快樂了很多。在上學和放學的路上,孩子不自覺地都會哼上兩句戲曲。”鞏義市第三小學盧曉怡的媽媽興奮地對記者說。

如今,在鞏義許多中小學,每週兩節音樂課其中一節就是戲曲課,專門讓學生學習戲曲知識、學唱經典唱段。在課間,校園廣播會播放經典戲曲唱段,增強學生們對戲曲的感知。香玉小學開展了“戲曲服裝秀”,小學生穿上戲曲服裝秀自己;市直二小開展了戲曲臉譜評比,讓小學生自己畫臉譜,自己當評委評選最佳;紫荊實驗學校購置了專業戲曲服裝和樂器,建成了“戲曲進校園”專用教室,讓小學生在情境教學的氛圍中學習;子美外國語小學廣泛開展戲曲知識手抄報評比等活動,利用黑板報、校園櫥窗等多種載體,宣傳戲曲基本知識。一些學校還成立“香玉班”“梨園戲曲社團”“戲曲薈萃社團”等戲曲社團,吸納學生參加。

目前,戲曲類節目已經成為鞏義市六一晚會、春節晚會等文藝展演的必演節目,學生的戲曲舞臺演出已成了壓軸節目,“小香玉”們的表演還走進了河洛戲曲藝術節、鄭州成功財經學院慶國慶晚會、河南電視臺梨園春節目等大型舞臺。

一批“小香玉”脫穎而出

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戲曲中的優秀曲目不僅能夠讓人們在哼唱中得到身心愉悅,更能潤物細無聲般地陶冶性情,涵養心靈。

鞏義精選出的《太尉楊震》《穆桂英掛帥》《花木蘭》等能夠體現忠孝節義、褒揚優秀品格的劇目,尤其是由鞏義市豫劇團編排的《中原豫韻唱家風》等節目,加上老師的現場講解,還有臺上臺下的交流互動,不僅讓許多學生知曉了“生旦淨末醜”的行當分類,明白了“手眼身法步”的意義,更學習了戲劇人物的優秀品質,增強了家國情懷。

曲目推陳出新一直是各界關注的問題。結合“戲曲進校園”的實際,回郭鎮初中等學校將部分課本內容改編成《月是故鄉明》《梨園映河洛》等課本劇;市直四初中等學校編寫《戲曲薈萃》等校本教材,內容涵蓋戲曲基本知識、戲曲經典唱段、常香玉感人事蹟等,努力深化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讓“戲曲進校園”活動成為學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陣地和學生德育工作的能量場。

自“戲曲進校園”活動開展以來,培養出了一大批熱愛戲曲的“小香玉”。在這一活動的帶動下,戲曲文化正在融入鞏義市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 5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