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武生之二

戲曲 京劇 餘叔巖 藝術 野客 野客 2017-11-06

李春來(1855~1925),京劇武生演員,字起山,河北高碑店人。與孫菊仙、黃月山同臺合演。一度返京,後復南歸,並久居上海。李春來身材魁梧,武技精湛,動作迅捷、邊式,開打幹淨、利索,以短打戲見長,且多獨到之處。短打戲《花蝴蝶》、《白水灘》、《獅子樓》等戲集中體現了上述特點。長靠戲《伐子都》則以善於通過繁難高超的武技揭示人物內心活動而別具一格。因此,李春來被尊為南派武生宗師。與俞菊笙、黃月山並稱為京劇武生三大流派,而他表演時的翻撲躍打,尤較俞、黃火爆,熾烈。李春來傳人有蓋叫天、張德俊、高福安等。楊小樓(1878-1938),名三元,京劇武生演員,楊派藝術的創始人。楊月樓之子,安徽懷寧人。幼時入小榮椿社學藝,從師楊隆壽、姚增祿、楊萬青學武生。十七歲出科,在京、津兩地搭班表演。得義父譚鑫培和王楞仙、王福壽、張淇林、牛松山等的指點,拜俞菊笙為師。二十四歲搭入寶勝和班,以“小楊猴子”之名露演。又與譚鑫培同在同慶班,經譚氏獎掖,成為挑大樑的武生演員。二十九歲時入昇平署為外學民籍學生,備受慈禧太后賞識。他與譚鑫培、陳德霖、王瑤卿、黃潤甫、梅蘭芳、尚小云、荀慧生、高慶奎、餘叔巖、郝壽臣等人合作,先後組建陶詠、桐馨、中興、崇林、雙勝、永勝等戲班,聲譽鵲起。在當時和梅蘭芳、餘叔巖並稱為“三賢”,成為京劇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師”的盛譽。楊小樓在藝術上繼承家學,師法俞菊笙、楊隆壽,同時博採眾長,逐漸形成獨樹一幟的“楊派”。楊小樓的嗓音清脆洪亮,唱唸均遵“奎派”風範,咬字清楚真切,間有京音,行腔樸直無華。唱唸注意準確表達角色的感情。

尚和玉(1873~1957),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派武生創始人。原名尚壁,字和玉,為了保護嗓子,尚和玉長期獨居,有人將他的名字倒置過來,稱其為“玉和尚”,有人還戲稱他為“尚老道”,一般人都尊稱他為“尚老將”。生於直隸天津寶坻(今屬天津市)大套村。1957年,尚和玉病故於北京。尚和玉年幼時家境貧寒,他在家排行最小。7歲時開始和一梆子班學戲,工武生。9歲入玉田縣九和春科班學藝。出科後,到北京搭嵩祝成班,充武戲配角。久經磨鍊之後,學得一身好功夫,而且唱工、做派俱佳,20歲左右就已在鄉間故里有“活趙雲”之稱。不久便隻身進京闖蕩。當時的北京城是個京劇名家薈萃之地。尚和玉進了玉成班,又經過一番摔打和起伏,在一出《收關勝》中飾演關勝一角,大獲成功。他從三張桌子搭起的臺子上一個“雲裡翻”穩穩落地,征服了全場。1900年庚子事變後,尚和玉回到天津發展,長達25年之久。此間往來北京、上海等地,紅極一時。後從師於著名武生俞菊笙,即當時武生三大派之一的俞派。尚和玉得到了俞之內弟張玉貴、俞之姐夫張虎山二位老師的精心培養,藝路大開,後到津門及東北各地演出,嶄露頭角。1925年,尚和玉應梅蘭芳之邀,參加了梅劇團,後來自己組班演出於京、津一帶,成為享名一時的武生演員。之後,尚和玉定居北京。1952年他積極參加為抗美援朝捐獻飛機舉行的義演,雖已79歲高齡,舞臺風範不減當年。

俞振庭,京劇武生。誕辰:1879年9月27日,光緒五年(己卯)八月十二日;逝世:1939年1月21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初二日。俞潤仙之子。三十多歲後組班當老闆,遍邀名角演唱。1917年成立了斌慶社科班,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的京劇演員:1916年13歲的徐碧雲與三兄徐斌壽一同入了俞振庭創辦的斌慶社,雪豔琴、雪豔舫姐妹搭斌慶社,1923年,12歲的李萬春參加北京“斌慶社”,楊寶森與他同在斌慶社的青年老生還有王斌芬、五齡童、俞步蘭、俞永興、孫毓堃等。以演《金錢豹》、《飛叉陣》、《挑滑車》、《鐵籠山》、《豔陽樓》、《鄚州廟》等戲著名。

蓋叫天(1888-1971)京劇演員。原名張英傑,號燕南,河北高陽縣人。幼入天津隆慶利科班,習武生,後改習老生。倒嗓後仍演武生。長期在上海一帶演出。他繼承了南派武生創始人李春來的藝術風格,又廣泛吸取京劇與崑曲、地方戲中各流派武生和其他行當表演藝術的長處,並借鑑武術。以豐富的武打技術和人物形體美的造型,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蓋派”表演藝術。他擅演全部《武松》(包括《打虎》、《獅子樓》、《十字坡》、《快活林》等)。有“江南活武松”之譽。蓋叫天是一名藝德雙馨的京劇演員,非常敬業。1934年,他在演出《獅子樓》時,為了不壓傷同臺演出的同伴,他不慎摔斷了右腿腿骨,但卻繼續演出,強忍疼痛直到幕布被拉上。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蓋叫天受到了殘酷的批鬥和迫害,被安上“反動藝術權威”、“反對樣板戲”等罪名,雙腿也再次被壓斷,他在度過5年淒涼的晚年生活後溘然病逝。其墓址坐落於杭州西湖丁家山麓,西山路邊。198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重修蓋叫天墓,並將蓋叫天的骨灰移葬此處。墓前門樓和石牌坊題有黃賓虹手書的“學到老”匾額,沙孟海等人撰寫的楹聯“英名蓋世三岔口,傑作驚天十字坡。”和“燕北真好漢,江南活武松。”分別取典於蓋叫天生前的拿手劇目和他的籍貫以及稱號。

閻嵐秋(1882—1930)京劇演員,藝名九陣風,北京人。出身藝人家庭,是著名武旦朱文英之婿。在小天仙科班習藝,演武旦,兼演花旦。早年曾用“飛來鳳”藝名。他的腰功柔軟,蹻功穩健,武功出手迅疾,深受觀眾愛重。擅演《泗州城》、《蟠桃會》、《取金陵》、《演火棍》、《娘子軍》等劇,花旦戲《小放牛》亦十分著名。幼時在小天仙科班習藝,從方二群練功學戲,專攻武旦。後得其岳父朱文英傳授,技藝日精。曾用“飛來鳳”藝名遠走外埠,深受歡迎。回北京後他搭同慶班,又入雙慶班,出演於文明茶園(華北戲院),聲譽大噪。他曾和楊小樓、俞振庭合作,中年後又搭入餘叔巖、高慶奎、尚小云、程硯秋等各班,晚年在富連成科班執教。他的戲路很寬,除武旦、刀馬旦外,兼演花衫、玩笑旦。他的武功紮實,蹺功極好。武打率利輕捷,出手優美靈活。演武戲注意按照不同劇情、不同人物的特點塑造人物,一改過去武旦只突出武技的傳統。在武旦技巧上也殊多創造,如單指捻鞭、胯下掏槍翻身亮相等。他還能反串小生、武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