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三秦大地的文化符號

戲曲 秦腔 黃梅戲 越劇 張謀的文字世界 2017-05-10

秦腔:三秦大地的文化符號

秦腔:三秦大地的文化符號

秦腔,是特有的一種地域文化,和京劇,越劇,黃梅戲一樣,都有著久遠的歷史傳承,以及地方特色。秦腔,字面可以理解為秦人的聲音,秦是陝西的簡稱,所謂三秦大地。腔就是腔調,腔道,但這僅僅只是字面上的,在這裡,腔的理解可以引申為作風,習性,氣節等等。

秦腔在秦人的文化裡,不是唱的,這與歌曲不同;也不是吟的,與繁文縟節的吟詩作對更是差之千里;秦腔是吼的,是秦人走路時身體裡往外迸發的聲響,是掉在地上,也會滾動的聲響。

秦腔:三秦大地的文化符號

秦腔對於秦人來說,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體現,秦腔的唱腔是粗獷,豪放的,這也正是秦人的性格,做事幹淨利落,從不拖泥帶水,為人豪爽正直。秦腔吼的時候,正如舊時衙門裡辦案時衙役的吼聲,動人心肺,代表著秦人的公正嚴明個性。

秦人對於秦腔的熱愛是幾近瘋狂的,秦腔在地方上俗稱唱戲,只要一處搭戲臺子,附近方圓百里立馬會動作起來,在寬闊的瀝青路上,在鄉野間的羊腸小道上,人群像長龍一樣洶湧而至,有人攙老扶幼,有人拖兒帶女,有提著靠背椅的,有端著小板凳的。有人踩著腳踏車,前面是兒女,後面是媳婦,一家人其樂融融,向著戲臺子前進。也有村子開拖拉機的,整個車子上滿滿的都是人,有坐著的,有站起身的,有半蹲著的。能擠的都得擠上車,反正一個也不能少,這場面比起趕集市,有過之而無不及。

秦腔:三秦大地的文化符號

到了戲臺子邊上,都擠著往前佔,生怕看不到似的,往往離開戲還很早的時候,整個戲臺子邊上就已經圍得水洩不通了。戲臺子都是三面圍起來的,只有一面向著來看戲的人群,人群成半圓狀圍起,並逐漸擴大,最前面一排坐著的都是很早到的,他們都是老戲迷,以老人為多,只要聽到哪裡有戲,顧不上其它,夾著板凳就趕將過去,他們抽著汗菸袋子,三兩個圍在一起,議論著今天的戲是哪個戲班的,都有幾場,名字叫什麼,幾點開場等等。

當然小孩子是管不住的,他們總是湊到戲臺最跟前,有的乾脆就趴到了戲臺邊上,只把一顆腦袋湊到了戲臺上,有的個子不夠,端來石頭磚塊踮起腳。搭的戲臺一般一米左右高,坐著的人群都是離開戲臺底部的,起碼兩三米,這樣才能保證視線不被戲臺的高度擋住。

秦腔:三秦大地的文化符號

人群中間一般坐著的都是中年人居多,從小受老人們,也就是老戲迷們,對秦腔熱愛的薰陶,也成了忠實的戲迷,他們大都不急不燥,有的和媳婦在一起說著什麼,有的則在照看著自己的孩子,也有的不停地看看錶,看開場的時間到了沒有。

人群的最外一圍,一般都是站著的小青年,他們對於秦腔談不上熱愛,但是出於一種對本土地域文化的仰慕和尊敬,或者說對祖宗上留下來的東西的傳承,還是圍在了人群最外圍。這些人中,有一部分潛移默化,終究也會成為忠實的戲迷,繼承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另一部分可能會遺棄,他們會走向歌舞廳,走向燈紅酒綠。

秦腔:三秦大地的文化符號

戲場人群的後面,一般會自發形成一個小集市,各種陝西風味小吃都有,麵皮在哪都是少不了的,還有粽子,大鍋燴麵,哨子面,羊肉泡饃,賣瓜子花生的,賣糖葫蘆的……反正熱鬧非凡,都趕上場子了。戲開場的時候,吵雜喧鬧的人群會很自覺的安靜下來,然後整個戲臺上,還有周圍都是秦腔的聲音。唱到好處,人群中會有人大聲叫好,會拍手稱快,於是整個戲場爆發出一陣陣的喝彩。如果沒有唱出秦腔的味道,大家也不會往臺上扔磚頭、瓦片和爛菜葉子,只是有人會小聲的嘀咕,這個沒唱好,還不如我上去吼兩聲,其它人會投來異樣的眼光,秦人保持了秦人應有的度量,懂得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戲散場後,人群像潮水一般退去,有人評論著戲中的花旦唱得好,有人說那個丑角演得好,也有人因為看了一場戲而黯然傷神。生淨旦醜,其實人生差不多就是一場戲,戲裡戲外,一直以來,我們自己演得又是哪一齣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