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全程路線圖

  • 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成為大清第一條自行籌辦的國家主幹鐵道。
  • 當時,每日只發快車和慢車兩班,信陽站快慢車俱停,停車時間14分鐘。
  • 自此以後,直至1987年中國鐵路開始全面提速和中國高鐵線路開始商業營建,運行圖調整為止,全長2302公里的京廣線,途徑信陽的所有車次都要在這裡停車10分鐘左右。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全程路線圖

  • 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成為大清第一條自行籌辦的國家主幹鐵道。
  • 當時,每日只發快車和慢車兩班,信陽站快慢車俱停,停車時間14分鐘。
  • 自此以後,直至1987年中國鐵路開始全面提速和中國高鐵線路開始商業營建,運行圖調整為止,全長2302公里的京廣線,途徑信陽的所有車次都要在這裡停車10分鐘左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洋軍人和北洋政府五色旗

  •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信陽逼近革命策源地,在清廷和革命黨視野中都是前沿地帶。隨後,袁世凱的鎮壓大軍開往武昌卻在“信陽州”停下來,止步不再向前。局面對清廷形成脅迫,迫使清廷與孫中山達成妥協,使他成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此後,信陽就被視為北方和南方的分界前沿,過了長江就是南方了。
  • “平漢鐵路”上,信陽的地位更為顯著,鐵路管轄就直接改為“信陽分段”。
  • 北洋軍閥時期信陽始終由北方牢牢控制,吳佩孚在“北京政變”後也在信陽站被迫下車,再轉“新店站”,在雞公山上度過他最為難捱的時光。
  • 繼而,信陽成為北伐革命軍粉碎北洋軍閥拉鋸戰的戰場,信陽站來往軍車不斷,軍務倥傯,運輸更為繁忙。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全程路線圖

  • 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成為大清第一條自行籌辦的國家主幹鐵道。
  • 當時,每日只發快車和慢車兩班,信陽站快慢車俱停,停車時間14分鐘。
  • 自此以後,直至1987年中國鐵路開始全面提速和中國高鐵線路開始商業營建,運行圖調整為止,全長2302公里的京廣線,途徑信陽的所有車次都要在這裡停車10分鐘左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洋軍人和北洋政府五色旗

  •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信陽逼近革命策源地,在清廷和革命黨視野中都是前沿地帶。隨後,袁世凱的鎮壓大軍開往武昌卻在“信陽州”停下來,止步不再向前。局面對清廷形成脅迫,迫使清廷與孫中山達成妥協,使他成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此後,信陽就被視為北方和南方的分界前沿,過了長江就是南方了。
  • “平漢鐵路”上,信陽的地位更為顯著,鐵路管轄就直接改為“信陽分段”。
  • 北洋軍閥時期信陽始終由北方牢牢控制,吳佩孚在“北京政變”後也在信陽站被迫下車,再轉“新店站”,在雞公山上度過他最為難捱的時光。
  • 繼而,信陽成為北伐革命軍粉碎北洋軍閥拉鋸戰的戰場,信陽站來往軍車不斷,軍務倥傯,運輸更為繁忙。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京正陽門站(前門站)

  • 1938年,隨著信陽淪陷,信陽成為日軍佔據的淪陷區(游擊區),也沒影響信陽站的使用。直到1946年光復後,信陽站交給武漢鐵路局管理,成立“武漢路局信陽鐵路分局”。
  • 1953年1月,信陽“鐵路分局”取消。繼續歸漢口鐵路分局,1958年成立“鐵路信陽辦事處”成為“二等站”。
  • 此後,信陽鐵路分局(或辦事處)兩度成立又取消,先後歸屬武漢或鄭州路局管轄。
  • 隨著客運貨運的增加,信陽已成豫南人流物流中心,信陽站統攬著潢川、淮濱等10個縣市區的旅客和物資集散;車站建設也由單一的一個站臺一股道,到複線建成後兩個站臺六股道,成為一等站。到1987年3月隨著鐵路管界調整至今,信陽站均系鄭州、武漢鐵路局管轄下的全國一等客貨運車站,年發送旅客200多萬。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全程路線圖

  • 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成為大清第一條自行籌辦的國家主幹鐵道。
  • 當時,每日只發快車和慢車兩班,信陽站快慢車俱停,停車時間14分鐘。
  • 自此以後,直至1987年中國鐵路開始全面提速和中國高鐵線路開始商業營建,運行圖調整為止,全長2302公里的京廣線,途徑信陽的所有車次都要在這裡停車10分鐘左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洋軍人和北洋政府五色旗

  •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信陽逼近革命策源地,在清廷和革命黨視野中都是前沿地帶。隨後,袁世凱的鎮壓大軍開往武昌卻在“信陽州”停下來,止步不再向前。局面對清廷形成脅迫,迫使清廷與孫中山達成妥協,使他成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此後,信陽就被視為北方和南方的分界前沿,過了長江就是南方了。
  • “平漢鐵路”上,信陽的地位更為顯著,鐵路管轄就直接改為“信陽分段”。
  • 北洋軍閥時期信陽始終由北方牢牢控制,吳佩孚在“北京政變”後也在信陽站被迫下車,再轉“新店站”,在雞公山上度過他最為難捱的時光。
  • 繼而,信陽成為北伐革命軍粉碎北洋軍閥拉鋸戰的戰場,信陽站來往軍車不斷,軍務倥傯,運輸更為繁忙。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京正陽門站(前門站)

  • 1938年,隨著信陽淪陷,信陽成為日軍佔據的淪陷區(游擊區),也沒影響信陽站的使用。直到1946年光復後,信陽站交給武漢鐵路局管理,成立“武漢路局信陽鐵路分局”。
  • 1953年1月,信陽“鐵路分局”取消。繼續歸漢口鐵路分局,1958年成立“鐵路信陽辦事處”成為“二等站”。
  • 此後,信陽鐵路分局(或辦事處)兩度成立又取消,先後歸屬武漢或鄭州路局管轄。
  • 隨著客運貨運的增加,信陽已成豫南人流物流中心,信陽站統攬著潢川、淮濱等10個縣市區的旅客和物資集散;車站建設也由單一的一個站臺一股道,到複線建成後兩個站臺六股道,成為一等站。到1987年3月隨著鐵路管界調整至今,信陽站均系鄭州、武漢鐵路局管轄下的全國一等客貨運車站,年發送旅客200多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漢口大智門站

  • 火車和鐵路運輸把信陽裝上了輪子,京廣線所經沿途廣大區域,無不聞名信陽。
  • 信陽火車站120年的歷史,發展變化可謂滄海桑田,特別是近30多年來更是日新月異。
  • 起初的平漢線上只有南北兩端的前門站和大智門站巍峨壯觀,沿途各站均是統一制式平房數間,一望便知是火車站。前門站就在皇宮不遠,大智門站就在漢口租界,而信陽站傳承了歷史規則,建在遠離信陽古城的北關之外,距離內城尚有二三公里。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全程路線圖

  • 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成為大清第一條自行籌辦的國家主幹鐵道。
  • 當時,每日只發快車和慢車兩班,信陽站快慢車俱停,停車時間14分鐘。
  • 自此以後,直至1987年中國鐵路開始全面提速和中國高鐵線路開始商業營建,運行圖調整為止,全長2302公里的京廣線,途徑信陽的所有車次都要在這裡停車10分鐘左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洋軍人和北洋政府五色旗

  •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信陽逼近革命策源地,在清廷和革命黨視野中都是前沿地帶。隨後,袁世凱的鎮壓大軍開往武昌卻在“信陽州”停下來,止步不再向前。局面對清廷形成脅迫,迫使清廷與孫中山達成妥協,使他成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此後,信陽就被視為北方和南方的分界前沿,過了長江就是南方了。
  • “平漢鐵路”上,信陽的地位更為顯著,鐵路管轄就直接改為“信陽分段”。
  • 北洋軍閥時期信陽始終由北方牢牢控制,吳佩孚在“北京政變”後也在信陽站被迫下車,再轉“新店站”,在雞公山上度過他最為難捱的時光。
  • 繼而,信陽成為北伐革命軍粉碎北洋軍閥拉鋸戰的戰場,信陽站來往軍車不斷,軍務倥傯,運輸更為繁忙。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京正陽門站(前門站)

  • 1938年,隨著信陽淪陷,信陽成為日軍佔據的淪陷區(游擊區),也沒影響信陽站的使用。直到1946年光復後,信陽站交給武漢鐵路局管理,成立“武漢路局信陽鐵路分局”。
  • 1953年1月,信陽“鐵路分局”取消。繼續歸漢口鐵路分局,1958年成立“鐵路信陽辦事處”成為“二等站”。
  • 此後,信陽鐵路分局(或辦事處)兩度成立又取消,先後歸屬武漢或鄭州路局管轄。
  • 隨著客運貨運的增加,信陽已成豫南人流物流中心,信陽站統攬著潢川、淮濱等10個縣市區的旅客和物資集散;車站建設也由單一的一個站臺一股道,到複線建成後兩個站臺六股道,成為一等站。到1987年3月隨著鐵路管界調整至今,信陽站均系鄭州、武漢鐵路局管轄下的全國一等客貨運車站,年發送旅客200多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漢口大智門站

  • 火車和鐵路運輸把信陽裝上了輪子,京廣線所經沿途廣大區域,無不聞名信陽。
  • 信陽火車站120年的歷史,發展變化可謂滄海桑田,特別是近30多年來更是日新月異。
  • 起初的平漢線上只有南北兩端的前門站和大智門站巍峨壯觀,沿途各站均是統一制式平房數間,一望便知是火車站。前門站就在皇宮不遠,大智門站就在漢口租界,而信陽站傳承了歷史規則,建在遠離信陽古城的北關之外,距離內城尚有二三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信陽縣、信陽市)城區簡圖(1900-2019)

  • 信陽車站最初面對的還是荒郊野外,後來才繁盛起來。車站正面南北向的叫“老洋街”(今日民權路),東西向的東邊稱“羅山街”(今日新華東路),西邊稱“橫馬路”(今日新華西路)。
  • 信陽城近代陸續由此繁華北移,隨著火車的鏗鏘聲,城區蔓延向北,北關內外熱鬧的街市把信陽老舊的城區與火車站南新的繁華連為一片。以鐵路為線,羊山以南很快繁華起來,鐵路以南是居民城區,鐵路以北成為鐵路專用的區域。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全程路線圖

  • 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成為大清第一條自行籌辦的國家主幹鐵道。
  • 當時,每日只發快車和慢車兩班,信陽站快慢車俱停,停車時間14分鐘。
  • 自此以後,直至1987年中國鐵路開始全面提速和中國高鐵線路開始商業營建,運行圖調整為止,全長2302公里的京廣線,途徑信陽的所有車次都要在這裡停車10分鐘左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洋軍人和北洋政府五色旗

  •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信陽逼近革命策源地,在清廷和革命黨視野中都是前沿地帶。隨後,袁世凱的鎮壓大軍開往武昌卻在“信陽州”停下來,止步不再向前。局面對清廷形成脅迫,迫使清廷與孫中山達成妥協,使他成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此後,信陽就被視為北方和南方的分界前沿,過了長江就是南方了。
  • “平漢鐵路”上,信陽的地位更為顯著,鐵路管轄就直接改為“信陽分段”。
  • 北洋軍閥時期信陽始終由北方牢牢控制,吳佩孚在“北京政變”後也在信陽站被迫下車,再轉“新店站”,在雞公山上度過他最為難捱的時光。
  • 繼而,信陽成為北伐革命軍粉碎北洋軍閥拉鋸戰的戰場,信陽站來往軍車不斷,軍務倥傯,運輸更為繁忙。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京正陽門站(前門站)

  • 1938年,隨著信陽淪陷,信陽成為日軍佔據的淪陷區(游擊區),也沒影響信陽站的使用。直到1946年光復後,信陽站交給武漢鐵路局管理,成立“武漢路局信陽鐵路分局”。
  • 1953年1月,信陽“鐵路分局”取消。繼續歸漢口鐵路分局,1958年成立“鐵路信陽辦事處”成為“二等站”。
  • 此後,信陽鐵路分局(或辦事處)兩度成立又取消,先後歸屬武漢或鄭州路局管轄。
  • 隨著客運貨運的增加,信陽已成豫南人流物流中心,信陽站統攬著潢川、淮濱等10個縣市區的旅客和物資集散;車站建設也由單一的一個站臺一股道,到複線建成後兩個站臺六股道,成為一等站。到1987年3月隨著鐵路管界調整至今,信陽站均系鄭州、武漢鐵路局管轄下的全國一等客貨運車站,年發送旅客200多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漢口大智門站

  • 火車和鐵路運輸把信陽裝上了輪子,京廣線所經沿途廣大區域,無不聞名信陽。
  • 信陽火車站120年的歷史,發展變化可謂滄海桑田,特別是近30多年來更是日新月異。
  • 起初的平漢線上只有南北兩端的前門站和大智門站巍峨壯觀,沿途各站均是統一制式平房數間,一望便知是火車站。前門站就在皇宮不遠,大智門站就在漢口租界,而信陽站傳承了歷史規則,建在遠離信陽古城的北關之外,距離內城尚有二三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信陽縣、信陽市)城區簡圖(1900-2019)

  • 信陽車站最初面對的還是荒郊野外,後來才繁盛起來。車站正面南北向的叫“老洋街”(今日民權路),東西向的東邊稱“羅山街”(今日新華東路),西邊稱“橫馬路”(今日新華西路)。
  • 信陽城近代陸續由此繁華北移,隨著火車的鏗鏘聲,城區蔓延向北,北關內外熱鬧的街市把信陽老舊的城區與火車站南新的繁華連為一片。以鐵路為線,羊山以南很快繁華起來,鐵路以南是居民城區,鐵路以北成為鐵路專用的區域。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火車站放大圖

  • 上世紀50年代那“工人階級”佔絕對領導地位的年代,由“工人”二字構成的大大的“㝉”標記(陳玉昶設計)成為一代國人熟知的鐵路印記。信陽有著與鐵路工人“天然”的聯繫,很長時間人們都以做一名鐵路工人為驕傲。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全程路線圖

  • 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成為大清第一條自行籌辦的國家主幹鐵道。
  • 當時,每日只發快車和慢車兩班,信陽站快慢車俱停,停車時間14分鐘。
  • 自此以後,直至1987年中國鐵路開始全面提速和中國高鐵線路開始商業營建,運行圖調整為止,全長2302公里的京廣線,途徑信陽的所有車次都要在這裡停車10分鐘左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洋軍人和北洋政府五色旗

  •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信陽逼近革命策源地,在清廷和革命黨視野中都是前沿地帶。隨後,袁世凱的鎮壓大軍開往武昌卻在“信陽州”停下來,止步不再向前。局面對清廷形成脅迫,迫使清廷與孫中山達成妥協,使他成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此後,信陽就被視為北方和南方的分界前沿,過了長江就是南方了。
  • “平漢鐵路”上,信陽的地位更為顯著,鐵路管轄就直接改為“信陽分段”。
  • 北洋軍閥時期信陽始終由北方牢牢控制,吳佩孚在“北京政變”後也在信陽站被迫下車,再轉“新店站”,在雞公山上度過他最為難捱的時光。
  • 繼而,信陽成為北伐革命軍粉碎北洋軍閥拉鋸戰的戰場,信陽站來往軍車不斷,軍務倥傯,運輸更為繁忙。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京正陽門站(前門站)

  • 1938年,隨著信陽淪陷,信陽成為日軍佔據的淪陷區(游擊區),也沒影響信陽站的使用。直到1946年光復後,信陽站交給武漢鐵路局管理,成立“武漢路局信陽鐵路分局”。
  • 1953年1月,信陽“鐵路分局”取消。繼續歸漢口鐵路分局,1958年成立“鐵路信陽辦事處”成為“二等站”。
  • 此後,信陽鐵路分局(或辦事處)兩度成立又取消,先後歸屬武漢或鄭州路局管轄。
  • 隨著客運貨運的增加,信陽已成豫南人流物流中心,信陽站統攬著潢川、淮濱等10個縣市區的旅客和物資集散;車站建設也由單一的一個站臺一股道,到複線建成後兩個站臺六股道,成為一等站。到1987年3月隨著鐵路管界調整至今,信陽站均系鄭州、武漢鐵路局管轄下的全國一等客貨運車站,年發送旅客200多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漢口大智門站

  • 火車和鐵路運輸把信陽裝上了輪子,京廣線所經沿途廣大區域,無不聞名信陽。
  • 信陽火車站120年的歷史,發展變化可謂滄海桑田,特別是近30多年來更是日新月異。
  • 起初的平漢線上只有南北兩端的前門站和大智門站巍峨壯觀,沿途各站均是統一制式平房數間,一望便知是火車站。前門站就在皇宮不遠,大智門站就在漢口租界,而信陽站傳承了歷史規則,建在遠離信陽古城的北關之外,距離內城尚有二三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信陽縣、信陽市)城區簡圖(1900-2019)

  • 信陽車站最初面對的還是荒郊野外,後來才繁盛起來。車站正面南北向的叫“老洋街”(今日民權路),東西向的東邊稱“羅山街”(今日新華東路),西邊稱“橫馬路”(今日新華西路)。
  • 信陽城近代陸續由此繁華北移,隨著火車的鏗鏘聲,城區蔓延向北,北關內外熱鬧的街市把信陽老舊的城區與火車站南新的繁華連為一片。以鐵路為線,羊山以南很快繁華起來,鐵路以南是居民城區,鐵路以北成為鐵路專用的區域。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火車站放大圖

  • 上世紀50年代那“工人階級”佔絕對領導地位的年代,由“工人”二字構成的大大的“㝉”標記(陳玉昶設計)成為一代國人熟知的鐵路印記。信陽有著與鐵路工人“天然”的聯繫,很長時間人們都以做一名鐵路工人為驕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由陳玉昶設計的中國鐵路路徽(由“工人”二字構成)

  • 信陽車站一直以來都是大門南開,那是因為京漢鐵路進了信陽後向東西拉開,南北就成了鐵路兩側。面對著歷史悠久的信陽小城,鐵路北面則貧瘠擁擠。
  • 記憶中,80年代之前的信陽站並不大,站房面積不過一排平房分成大小十幾間,約數百平米。只是單一的票房和進出站柵欄,後來增加了附屬的候車室和進出口門樓設施。也就是簡單地壘砌通道裝上門,一用就是二三十年。那時候信陽火車站還沒有站前廣場,丁字路口倒是已經形成,正對著的民權路還只有不到15米寬。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全程路線圖

  • 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成為大清第一條自行籌辦的國家主幹鐵道。
  • 當時,每日只發快車和慢車兩班,信陽站快慢車俱停,停車時間14分鐘。
  • 自此以後,直至1987年中國鐵路開始全面提速和中國高鐵線路開始商業營建,運行圖調整為止,全長2302公里的京廣線,途徑信陽的所有車次都要在這裡停車10分鐘左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洋軍人和北洋政府五色旗

  •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信陽逼近革命策源地,在清廷和革命黨視野中都是前沿地帶。隨後,袁世凱的鎮壓大軍開往武昌卻在“信陽州”停下來,止步不再向前。局面對清廷形成脅迫,迫使清廷與孫中山達成妥協,使他成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此後,信陽就被視為北方和南方的分界前沿,過了長江就是南方了。
  • “平漢鐵路”上,信陽的地位更為顯著,鐵路管轄就直接改為“信陽分段”。
  • 北洋軍閥時期信陽始終由北方牢牢控制,吳佩孚在“北京政變”後也在信陽站被迫下車,再轉“新店站”,在雞公山上度過他最為難捱的時光。
  • 繼而,信陽成為北伐革命軍粉碎北洋軍閥拉鋸戰的戰場,信陽站來往軍車不斷,軍務倥傯,運輸更為繁忙。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京正陽門站(前門站)

  • 1938年,隨著信陽淪陷,信陽成為日軍佔據的淪陷區(游擊區),也沒影響信陽站的使用。直到1946年光復後,信陽站交給武漢鐵路局管理,成立“武漢路局信陽鐵路分局”。
  • 1953年1月,信陽“鐵路分局”取消。繼續歸漢口鐵路分局,1958年成立“鐵路信陽辦事處”成為“二等站”。
  • 此後,信陽鐵路分局(或辦事處)兩度成立又取消,先後歸屬武漢或鄭州路局管轄。
  • 隨著客運貨運的增加,信陽已成豫南人流物流中心,信陽站統攬著潢川、淮濱等10個縣市區的旅客和物資集散;車站建設也由單一的一個站臺一股道,到複線建成後兩個站臺六股道,成為一等站。到1987年3月隨著鐵路管界調整至今,信陽站均系鄭州、武漢鐵路局管轄下的全國一等客貨運車站,年發送旅客200多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漢口大智門站

  • 火車和鐵路運輸把信陽裝上了輪子,京廣線所經沿途廣大區域,無不聞名信陽。
  • 信陽火車站120年的歷史,發展變化可謂滄海桑田,特別是近30多年來更是日新月異。
  • 起初的平漢線上只有南北兩端的前門站和大智門站巍峨壯觀,沿途各站均是統一制式平房數間,一望便知是火車站。前門站就在皇宮不遠,大智門站就在漢口租界,而信陽站傳承了歷史規則,建在遠離信陽古城的北關之外,距離內城尚有二三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信陽縣、信陽市)城區簡圖(1900-2019)

  • 信陽車站最初面對的還是荒郊野外,後來才繁盛起來。車站正面南北向的叫“老洋街”(今日民權路),東西向的東邊稱“羅山街”(今日新華東路),西邊稱“橫馬路”(今日新華西路)。
  • 信陽城近代陸續由此繁華北移,隨著火車的鏗鏘聲,城區蔓延向北,北關內外熱鬧的街市把信陽老舊的城區與火車站南新的繁華連為一片。以鐵路為線,羊山以南很快繁華起來,鐵路以南是居民城區,鐵路以北成為鐵路專用的區域。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火車站放大圖

  • 上世紀50年代那“工人階級”佔絕對領導地位的年代,由“工人”二字構成的大大的“㝉”標記(陳玉昶設計)成為一代國人熟知的鐵路印記。信陽有著與鐵路工人“天然”的聯繫,很長時間人們都以做一名鐵路工人為驕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由陳玉昶設計的中國鐵路路徽(由“工人”二字構成)

  • 信陽車站一直以來都是大門南開,那是因為京漢鐵路進了信陽後向東西拉開,南北就成了鐵路兩側。面對著歷史悠久的信陽小城,鐵路北面則貧瘠擁擠。
  • 記憶中,80年代之前的信陽站並不大,站房面積不過一排平房分成大小十幾間,約數百平米。只是單一的票房和進出站柵欄,後來增加了附屬的候車室和進出口門樓設施。也就是簡單地壘砌通道裝上門,一用就是二三十年。那時候信陽火車站還沒有站前廣場,丁字路口倒是已經形成,正對著的民權路還只有不到15米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外(1980年)

  • 繁華西南行,在如今的“沃爾瑪”(原來的“幸福茶葉市場街”)把擁擠熱鬧引向四一路和勝利街,那裡有“大舞臺”“人民電影院”, 人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提籃小賣的攤販和鱗次櫛比的店鋪帶活了周圍大片地區,為信陽城最繁華的地段之一。熱鬧延續了一百多年,直迄今日。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全程路線圖

  • 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成為大清第一條自行籌辦的國家主幹鐵道。
  • 當時,每日只發快車和慢車兩班,信陽站快慢車俱停,停車時間14分鐘。
  • 自此以後,直至1987年中國鐵路開始全面提速和中國高鐵線路開始商業營建,運行圖調整為止,全長2302公里的京廣線,途徑信陽的所有車次都要在這裡停車10分鐘左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洋軍人和北洋政府五色旗

  •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信陽逼近革命策源地,在清廷和革命黨視野中都是前沿地帶。隨後,袁世凱的鎮壓大軍開往武昌卻在“信陽州”停下來,止步不再向前。局面對清廷形成脅迫,迫使清廷與孫中山達成妥協,使他成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此後,信陽就被視為北方和南方的分界前沿,過了長江就是南方了。
  • “平漢鐵路”上,信陽的地位更為顯著,鐵路管轄就直接改為“信陽分段”。
  • 北洋軍閥時期信陽始終由北方牢牢控制,吳佩孚在“北京政變”後也在信陽站被迫下車,再轉“新店站”,在雞公山上度過他最為難捱的時光。
  • 繼而,信陽成為北伐革命軍粉碎北洋軍閥拉鋸戰的戰場,信陽站來往軍車不斷,軍務倥傯,運輸更為繁忙。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京正陽門站(前門站)

  • 1938年,隨著信陽淪陷,信陽成為日軍佔據的淪陷區(游擊區),也沒影響信陽站的使用。直到1946年光復後,信陽站交給武漢鐵路局管理,成立“武漢路局信陽鐵路分局”。
  • 1953年1月,信陽“鐵路分局”取消。繼續歸漢口鐵路分局,1958年成立“鐵路信陽辦事處”成為“二等站”。
  • 此後,信陽鐵路分局(或辦事處)兩度成立又取消,先後歸屬武漢或鄭州路局管轄。
  • 隨著客運貨運的增加,信陽已成豫南人流物流中心,信陽站統攬著潢川、淮濱等10個縣市區的旅客和物資集散;車站建設也由單一的一個站臺一股道,到複線建成後兩個站臺六股道,成為一等站。到1987年3月隨著鐵路管界調整至今,信陽站均系鄭州、武漢鐵路局管轄下的全國一等客貨運車站,年發送旅客200多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漢口大智門站

  • 火車和鐵路運輸把信陽裝上了輪子,京廣線所經沿途廣大區域,無不聞名信陽。
  • 信陽火車站120年的歷史,發展變化可謂滄海桑田,特別是近30多年來更是日新月異。
  • 起初的平漢線上只有南北兩端的前門站和大智門站巍峨壯觀,沿途各站均是統一制式平房數間,一望便知是火車站。前門站就在皇宮不遠,大智門站就在漢口租界,而信陽站傳承了歷史規則,建在遠離信陽古城的北關之外,距離內城尚有二三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信陽縣、信陽市)城區簡圖(1900-2019)

  • 信陽車站最初面對的還是荒郊野外,後來才繁盛起來。車站正面南北向的叫“老洋街”(今日民權路),東西向的東邊稱“羅山街”(今日新華東路),西邊稱“橫馬路”(今日新華西路)。
  • 信陽城近代陸續由此繁華北移,隨著火車的鏗鏘聲,城區蔓延向北,北關內外熱鬧的街市把信陽老舊的城區與火車站南新的繁華連為一片。以鐵路為線,羊山以南很快繁華起來,鐵路以南是居民城區,鐵路以北成為鐵路專用的區域。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火車站放大圖

  • 上世紀50年代那“工人階級”佔絕對領導地位的年代,由“工人”二字構成的大大的“㝉”標記(陳玉昶設計)成為一代國人熟知的鐵路印記。信陽有著與鐵路工人“天然”的聯繫,很長時間人們都以做一名鐵路工人為驕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由陳玉昶設計的中國鐵路路徽(由“工人”二字構成)

  • 信陽車站一直以來都是大門南開,那是因為京漢鐵路進了信陽後向東西拉開,南北就成了鐵路兩側。面對著歷史悠久的信陽小城,鐵路北面則貧瘠擁擠。
  • 記憶中,80年代之前的信陽站並不大,站房面積不過一排平房分成大小十幾間,約數百平米。只是單一的票房和進出站柵欄,後來增加了附屬的候車室和進出口門樓設施。也就是簡單地壘砌通道裝上門,一用就是二三十年。那時候信陽火車站還沒有站前廣場,丁字路口倒是已經形成,正對著的民權路還只有不到15米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外(1980年)

  • 繁華西南行,在如今的“沃爾瑪”(原來的“幸福茶葉市場街”)把擁擠熱鬧引向四一路和勝利街,那裡有“大舞臺”“人民電影院”, 人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提籃小賣的攤販和鱗次櫛比的店鋪帶活了周圍大片地區,為信陽城最繁華的地段之一。熱鬧延續了一百多年,直迄今日。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內(1980年)

  • 車站內部,往來南北的列車那時只有兩個站臺,六七條鐵軌。鄰靠主站臺的兩道軌道被磨得明晃晃的,客貨停駐,往來錯車。緊靠南面主站臺主要用來停靠上下行的旅客列車,貨車則在中間軌道呼嘯而過。最裡端靠北的軌道不常停車,鐵軌都是鏽的,用來臨時調度車輛。
  • 信陽站從1980年開始承擔上下行貨物列車到發、編解和技檢作業,是路局的區段編組站。
  • 信陽車務段日均辦理客貨車輛已經逾萬;貨物發送150萬噸,旅客發送近200萬人次。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全程路線圖

  • 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成為大清第一條自行籌辦的國家主幹鐵道。
  • 當時,每日只發快車和慢車兩班,信陽站快慢車俱停,停車時間14分鐘。
  • 自此以後,直至1987年中國鐵路開始全面提速和中國高鐵線路開始商業營建,運行圖調整為止,全長2302公里的京廣線,途徑信陽的所有車次都要在這裡停車10分鐘左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洋軍人和北洋政府五色旗

  •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信陽逼近革命策源地,在清廷和革命黨視野中都是前沿地帶。隨後,袁世凱的鎮壓大軍開往武昌卻在“信陽州”停下來,止步不再向前。局面對清廷形成脅迫,迫使清廷與孫中山達成妥協,使他成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此後,信陽就被視為北方和南方的分界前沿,過了長江就是南方了。
  • “平漢鐵路”上,信陽的地位更為顯著,鐵路管轄就直接改為“信陽分段”。
  • 北洋軍閥時期信陽始終由北方牢牢控制,吳佩孚在“北京政變”後也在信陽站被迫下車,再轉“新店站”,在雞公山上度過他最為難捱的時光。
  • 繼而,信陽成為北伐革命軍粉碎北洋軍閥拉鋸戰的戰場,信陽站來往軍車不斷,軍務倥傯,運輸更為繁忙。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京正陽門站(前門站)

  • 1938年,隨著信陽淪陷,信陽成為日軍佔據的淪陷區(游擊區),也沒影響信陽站的使用。直到1946年光復後,信陽站交給武漢鐵路局管理,成立“武漢路局信陽鐵路分局”。
  • 1953年1月,信陽“鐵路分局”取消。繼續歸漢口鐵路分局,1958年成立“鐵路信陽辦事處”成為“二等站”。
  • 此後,信陽鐵路分局(或辦事處)兩度成立又取消,先後歸屬武漢或鄭州路局管轄。
  • 隨著客運貨運的增加,信陽已成豫南人流物流中心,信陽站統攬著潢川、淮濱等10個縣市區的旅客和物資集散;車站建設也由單一的一個站臺一股道,到複線建成後兩個站臺六股道,成為一等站。到1987年3月隨著鐵路管界調整至今,信陽站均系鄭州、武漢鐵路局管轄下的全國一等客貨運車站,年發送旅客200多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漢口大智門站

  • 火車和鐵路運輸把信陽裝上了輪子,京廣線所經沿途廣大區域,無不聞名信陽。
  • 信陽火車站120年的歷史,發展變化可謂滄海桑田,特別是近30多年來更是日新月異。
  • 起初的平漢線上只有南北兩端的前門站和大智門站巍峨壯觀,沿途各站均是統一制式平房數間,一望便知是火車站。前門站就在皇宮不遠,大智門站就在漢口租界,而信陽站傳承了歷史規則,建在遠離信陽古城的北關之外,距離內城尚有二三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信陽縣、信陽市)城區簡圖(1900-2019)

  • 信陽車站最初面對的還是荒郊野外,後來才繁盛起來。車站正面南北向的叫“老洋街”(今日民權路),東西向的東邊稱“羅山街”(今日新華東路),西邊稱“橫馬路”(今日新華西路)。
  • 信陽城近代陸續由此繁華北移,隨著火車的鏗鏘聲,城區蔓延向北,北關內外熱鬧的街市把信陽老舊的城區與火車站南新的繁華連為一片。以鐵路為線,羊山以南很快繁華起來,鐵路以南是居民城區,鐵路以北成為鐵路專用的區域。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火車站放大圖

  • 上世紀50年代那“工人階級”佔絕對領導地位的年代,由“工人”二字構成的大大的“㝉”標記(陳玉昶設計)成為一代國人熟知的鐵路印記。信陽有著與鐵路工人“天然”的聯繫,很長時間人們都以做一名鐵路工人為驕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由陳玉昶設計的中國鐵路路徽(由“工人”二字構成)

  • 信陽車站一直以來都是大門南開,那是因為京漢鐵路進了信陽後向東西拉開,南北就成了鐵路兩側。面對著歷史悠久的信陽小城,鐵路北面則貧瘠擁擠。
  • 記憶中,80年代之前的信陽站並不大,站房面積不過一排平房分成大小十幾間,約數百平米。只是單一的票房和進出站柵欄,後來增加了附屬的候車室和進出口門樓設施。也就是簡單地壘砌通道裝上門,一用就是二三十年。那時候信陽火車站還沒有站前廣場,丁字路口倒是已經形成,正對著的民權路還只有不到15米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外(1980年)

  • 繁華西南行,在如今的“沃爾瑪”(原來的“幸福茶葉市場街”)把擁擠熱鬧引向四一路和勝利街,那裡有“大舞臺”“人民電影院”, 人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提籃小賣的攤販和鱗次櫛比的店鋪帶活了周圍大片地區,為信陽城最繁華的地段之一。熱鬧延續了一百多年,直迄今日。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內(1980年)

  • 車站內部,往來南北的列車那時只有兩個站臺,六七條鐵軌。鄰靠主站臺的兩道軌道被磨得明晃晃的,客貨停駐,往來錯車。緊靠南面主站臺主要用來停靠上下行的旅客列車,貨車則在中間軌道呼嘯而過。最裡端靠北的軌道不常停車,鐵軌都是鏽的,用來臨時調度車輛。
  • 信陽站從1980年開始承擔上下行貨物列車到發、編解和技檢作業,是路局的區段編組站。
  • 信陽車務段日均辦理客貨車輛已經逾萬;貨物發送150萬噸,旅客發送近200萬人次。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候車雨棚

  • 1982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信陽火車站曾進行過一次小規模擴建改造。到了90年代,作為客貨運一等大站的信陽站已經不堪重負,站內站外都顯得擁擠不堪,窘迫不已,不得不做了一次大改造。
  • 1992年改造完成之後,原有的車站面貌完全改觀,站房全部拆除重建,向東西南三面延伸。售票候車的平房翻蓋成樓房,候車面積由833平米提高到2000多平米。站內提高站臺高度,增大站臺面積,改良股道。修建跨站臺的站內旅客交通天橋,東側新增地下旅客及行包混合通道。天橋用於旅客進站分流,地道用於旅客出站分流。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全程路線圖

  • 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成為大清第一條自行籌辦的國家主幹鐵道。
  • 當時,每日只發快車和慢車兩班,信陽站快慢車俱停,停車時間14分鐘。
  • 自此以後,直至1987年中國鐵路開始全面提速和中國高鐵線路開始商業營建,運行圖調整為止,全長2302公里的京廣線,途徑信陽的所有車次都要在這裡停車10分鐘左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洋軍人和北洋政府五色旗

  •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信陽逼近革命策源地,在清廷和革命黨視野中都是前沿地帶。隨後,袁世凱的鎮壓大軍開往武昌卻在“信陽州”停下來,止步不再向前。局面對清廷形成脅迫,迫使清廷與孫中山達成妥協,使他成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此後,信陽就被視為北方和南方的分界前沿,過了長江就是南方了。
  • “平漢鐵路”上,信陽的地位更為顯著,鐵路管轄就直接改為“信陽分段”。
  • 北洋軍閥時期信陽始終由北方牢牢控制,吳佩孚在“北京政變”後也在信陽站被迫下車,再轉“新店站”,在雞公山上度過他最為難捱的時光。
  • 繼而,信陽成為北伐革命軍粉碎北洋軍閥拉鋸戰的戰場,信陽站來往軍車不斷,軍務倥傯,運輸更為繁忙。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京正陽門站(前門站)

  • 1938年,隨著信陽淪陷,信陽成為日軍佔據的淪陷區(游擊區),也沒影響信陽站的使用。直到1946年光復後,信陽站交給武漢鐵路局管理,成立“武漢路局信陽鐵路分局”。
  • 1953年1月,信陽“鐵路分局”取消。繼續歸漢口鐵路分局,1958年成立“鐵路信陽辦事處”成為“二等站”。
  • 此後,信陽鐵路分局(或辦事處)兩度成立又取消,先後歸屬武漢或鄭州路局管轄。
  • 隨著客運貨運的增加,信陽已成豫南人流物流中心,信陽站統攬著潢川、淮濱等10個縣市區的旅客和物資集散;車站建設也由單一的一個站臺一股道,到複線建成後兩個站臺六股道,成為一等站。到1987年3月隨著鐵路管界調整至今,信陽站均系鄭州、武漢鐵路局管轄下的全國一等客貨運車站,年發送旅客200多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漢口大智門站

  • 火車和鐵路運輸把信陽裝上了輪子,京廣線所經沿途廣大區域,無不聞名信陽。
  • 信陽火車站120年的歷史,發展變化可謂滄海桑田,特別是近30多年來更是日新月異。
  • 起初的平漢線上只有南北兩端的前門站和大智門站巍峨壯觀,沿途各站均是統一制式平房數間,一望便知是火車站。前門站就在皇宮不遠,大智門站就在漢口租界,而信陽站傳承了歷史規則,建在遠離信陽古城的北關之外,距離內城尚有二三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信陽縣、信陽市)城區簡圖(1900-2019)

  • 信陽車站最初面對的還是荒郊野外,後來才繁盛起來。車站正面南北向的叫“老洋街”(今日民權路),東西向的東邊稱“羅山街”(今日新華東路),西邊稱“橫馬路”(今日新華西路)。
  • 信陽城近代陸續由此繁華北移,隨著火車的鏗鏘聲,城區蔓延向北,北關內外熱鬧的街市把信陽老舊的城區與火車站南新的繁華連為一片。以鐵路為線,羊山以南很快繁華起來,鐵路以南是居民城區,鐵路以北成為鐵路專用的區域。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火車站放大圖

  • 上世紀50年代那“工人階級”佔絕對領導地位的年代,由“工人”二字構成的大大的“㝉”標記(陳玉昶設計)成為一代國人熟知的鐵路印記。信陽有著與鐵路工人“天然”的聯繫,很長時間人們都以做一名鐵路工人為驕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由陳玉昶設計的中國鐵路路徽(由“工人”二字構成)

  • 信陽車站一直以來都是大門南開,那是因為京漢鐵路進了信陽後向東西拉開,南北就成了鐵路兩側。面對著歷史悠久的信陽小城,鐵路北面則貧瘠擁擠。
  • 記憶中,80年代之前的信陽站並不大,站房面積不過一排平房分成大小十幾間,約數百平米。只是單一的票房和進出站柵欄,後來增加了附屬的候車室和進出口門樓設施。也就是簡單地壘砌通道裝上門,一用就是二三十年。那時候信陽火車站還沒有站前廣場,丁字路口倒是已經形成,正對著的民權路還只有不到15米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外(1980年)

  • 繁華西南行,在如今的“沃爾瑪”(原來的“幸福茶葉市場街”)把擁擠熱鬧引向四一路和勝利街,那裡有“大舞臺”“人民電影院”, 人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提籃小賣的攤販和鱗次櫛比的店鋪帶活了周圍大片地區,為信陽城最繁華的地段之一。熱鬧延續了一百多年,直迄今日。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內(1980年)

  • 車站內部,往來南北的列車那時只有兩個站臺,六七條鐵軌。鄰靠主站臺的兩道軌道被磨得明晃晃的,客貨停駐,往來錯車。緊靠南面主站臺主要用來停靠上下行的旅客列車,貨車則在中間軌道呼嘯而過。最裡端靠北的軌道不常停車,鐵軌都是鏽的,用來臨時調度車輛。
  • 信陽站從1980年開始承擔上下行貨物列車到發、編解和技檢作業,是路局的區段編組站。
  • 信陽車務段日均辦理客貨車輛已經逾萬;貨物發送150萬噸,旅客發送近200萬人次。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候車雨棚

  • 1982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信陽火車站曾進行過一次小規模擴建改造。到了90年代,作為客貨運一等大站的信陽站已經不堪重負,站內站外都顯得擁擠不堪,窘迫不已,不得不做了一次大改造。
  • 1992年改造完成之後,原有的車站面貌完全改觀,站房全部拆除重建,向東西南三面延伸。售票候車的平房翻蓋成樓房,候車面積由833平米提高到2000多平米。站內提高站臺高度,增大站臺面積,改良股道。修建跨站臺的站內旅客交通天橋,東側新增地下旅客及行包混合通道。天橋用於旅客進站分流,地道用於旅客出站分流。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南口)改造後(2000年)

  • 站外交通,拆除原跨越鐵路南北的過街天橋,改為以涵洞相通(即如今火車站西側的四一路連接羊山新六大道的涵洞),一改過去只能行人過天橋的狀況。站前南廣場動遷居民,擴建改造,從而形成南面廣場如今這般規模。
  • 民權大道進一步擴寬,道路兩側“萬家燈火”開發房地產和最新一波舊城改造相結合,也在站前廣場給公交車配套留出了一片週轉空間。這次站內外擴建改造,令車站一帶面貌一新。
  • 2004年1月正式通車的寧西鐵路在信陽與京廣鐵路交匯,信陽成為兩條大動脈的樞紐站。改造後看上去還不小的站前廣場,用不了多久很快就顯得小了。
  • 廣場周圍高樓不僅將站前的道路逼仄,也將人流、車流形成的漩渦激盪起來。僅僅十年,又是擁擠不堪、雜亂無序,往來旅客日益增長,各種車輛越來越多。站前道路只好改成單行道,跨路涵洞天天擁堵。
  • 如果不是周邊有了另外分流的“京九線”“寧西線”和“京廣高鐵”,信陽站恐怕早就壓垮了。高鐵信陽東站通車前,信陽站南廣場已經被“民工潮”“學生流”衝擊得七零八落,每逢客流高峰,“春運”“五一”“國慶”火車站都水洩不通。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全程路線圖

  • 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成為大清第一條自行籌辦的國家主幹鐵道。
  • 當時,每日只發快車和慢車兩班,信陽站快慢車俱停,停車時間14分鐘。
  • 自此以後,直至1987年中國鐵路開始全面提速和中國高鐵線路開始商業營建,運行圖調整為止,全長2302公里的京廣線,途徑信陽的所有車次都要在這裡停車10分鐘左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洋軍人和北洋政府五色旗

  •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信陽逼近革命策源地,在清廷和革命黨視野中都是前沿地帶。隨後,袁世凱的鎮壓大軍開往武昌卻在“信陽州”停下來,止步不再向前。局面對清廷形成脅迫,迫使清廷與孫中山達成妥協,使他成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此後,信陽就被視為北方和南方的分界前沿,過了長江就是南方了。
  • “平漢鐵路”上,信陽的地位更為顯著,鐵路管轄就直接改為“信陽分段”。
  • 北洋軍閥時期信陽始終由北方牢牢控制,吳佩孚在“北京政變”後也在信陽站被迫下車,再轉“新店站”,在雞公山上度過他最為難捱的時光。
  • 繼而,信陽成為北伐革命軍粉碎北洋軍閥拉鋸戰的戰場,信陽站來往軍車不斷,軍務倥傯,運輸更為繁忙。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京正陽門站(前門站)

  • 1938年,隨著信陽淪陷,信陽成為日軍佔據的淪陷區(游擊區),也沒影響信陽站的使用。直到1946年光復後,信陽站交給武漢鐵路局管理,成立“武漢路局信陽鐵路分局”。
  • 1953年1月,信陽“鐵路分局”取消。繼續歸漢口鐵路分局,1958年成立“鐵路信陽辦事處”成為“二等站”。
  • 此後,信陽鐵路分局(或辦事處)兩度成立又取消,先後歸屬武漢或鄭州路局管轄。
  • 隨著客運貨運的增加,信陽已成豫南人流物流中心,信陽站統攬著潢川、淮濱等10個縣市區的旅客和物資集散;車站建設也由單一的一個站臺一股道,到複線建成後兩個站臺六股道,成為一等站。到1987年3月隨著鐵路管界調整至今,信陽站均系鄭州、武漢鐵路局管轄下的全國一等客貨運車站,年發送旅客200多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漢口大智門站

  • 火車和鐵路運輸把信陽裝上了輪子,京廣線所經沿途廣大區域,無不聞名信陽。
  • 信陽火車站120年的歷史,發展變化可謂滄海桑田,特別是近30多年來更是日新月異。
  • 起初的平漢線上只有南北兩端的前門站和大智門站巍峨壯觀,沿途各站均是統一制式平房數間,一望便知是火車站。前門站就在皇宮不遠,大智門站就在漢口租界,而信陽站傳承了歷史規則,建在遠離信陽古城的北關之外,距離內城尚有二三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信陽縣、信陽市)城區簡圖(1900-2019)

  • 信陽車站最初面對的還是荒郊野外,後來才繁盛起來。車站正面南北向的叫“老洋街”(今日民權路),東西向的東邊稱“羅山街”(今日新華東路),西邊稱“橫馬路”(今日新華西路)。
  • 信陽城近代陸續由此繁華北移,隨著火車的鏗鏘聲,城區蔓延向北,北關內外熱鬧的街市把信陽老舊的城區與火車站南新的繁華連為一片。以鐵路為線,羊山以南很快繁華起來,鐵路以南是居民城區,鐵路以北成為鐵路專用的區域。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火車站放大圖

  • 上世紀50年代那“工人階級”佔絕對領導地位的年代,由“工人”二字構成的大大的“㝉”標記(陳玉昶設計)成為一代國人熟知的鐵路印記。信陽有著與鐵路工人“天然”的聯繫,很長時間人們都以做一名鐵路工人為驕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由陳玉昶設計的中國鐵路路徽(由“工人”二字構成)

  • 信陽車站一直以來都是大門南開,那是因為京漢鐵路進了信陽後向東西拉開,南北就成了鐵路兩側。面對著歷史悠久的信陽小城,鐵路北面則貧瘠擁擠。
  • 記憶中,80年代之前的信陽站並不大,站房面積不過一排平房分成大小十幾間,約數百平米。只是單一的票房和進出站柵欄,後來增加了附屬的候車室和進出口門樓設施。也就是簡單地壘砌通道裝上門,一用就是二三十年。那時候信陽火車站還沒有站前廣場,丁字路口倒是已經形成,正對著的民權路還只有不到15米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外(1980年)

  • 繁華西南行,在如今的“沃爾瑪”(原來的“幸福茶葉市場街”)把擁擠熱鬧引向四一路和勝利街,那裡有“大舞臺”“人民電影院”, 人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提籃小賣的攤販和鱗次櫛比的店鋪帶活了周圍大片地區,為信陽城最繁華的地段之一。熱鬧延續了一百多年,直迄今日。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內(1980年)

  • 車站內部,往來南北的列車那時只有兩個站臺,六七條鐵軌。鄰靠主站臺的兩道軌道被磨得明晃晃的,客貨停駐,往來錯車。緊靠南面主站臺主要用來停靠上下行的旅客列車,貨車則在中間軌道呼嘯而過。最裡端靠北的軌道不常停車,鐵軌都是鏽的,用來臨時調度車輛。
  • 信陽站從1980年開始承擔上下行貨物列車到發、編解和技檢作業,是路局的區段編組站。
  • 信陽車務段日均辦理客貨車輛已經逾萬;貨物發送150萬噸,旅客發送近200萬人次。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候車雨棚

  • 1982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信陽火車站曾進行過一次小規模擴建改造。到了90年代,作為客貨運一等大站的信陽站已經不堪重負,站內站外都顯得擁擠不堪,窘迫不已,不得不做了一次大改造。
  • 1992年改造完成之後,原有的車站面貌完全改觀,站房全部拆除重建,向東西南三面延伸。售票候車的平房翻蓋成樓房,候車面積由833平米提高到2000多平米。站內提高站臺高度,增大站臺面積,改良股道。修建跨站臺的站內旅客交通天橋,東側新增地下旅客及行包混合通道。天橋用於旅客進站分流,地道用於旅客出站分流。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南口)改造後(2000年)

  • 站外交通,拆除原跨越鐵路南北的過街天橋,改為以涵洞相通(即如今火車站西側的四一路連接羊山新六大道的涵洞),一改過去只能行人過天橋的狀況。站前南廣場動遷居民,擴建改造,從而形成南面廣場如今這般規模。
  • 民權大道進一步擴寬,道路兩側“萬家燈火”開發房地產和最新一波舊城改造相結合,也在站前廣場給公交車配套留出了一片週轉空間。這次站內外擴建改造,令車站一帶面貌一新。
  • 2004年1月正式通車的寧西鐵路在信陽與京廣鐵路交匯,信陽成為兩條大動脈的樞紐站。改造後看上去還不小的站前廣場,用不了多久很快就顯得小了。
  • 廣場周圍高樓不僅將站前的道路逼仄,也將人流、車流形成的漩渦激盪起來。僅僅十年,又是擁擠不堪、雜亂無序,往來旅客日益增長,各種車輛越來越多。站前道路只好改成單行道,跨路涵洞天天擁堵。
  • 如果不是周邊有了另外分流的“京九線”“寧西線”和“京廣高鐵”,信陽站恐怕早就壓垮了。高鐵信陽東站通車前,信陽站南廣場已經被“民工潮”“學生流”衝擊得七零八落,每逢客流高峰,“春運”“五一”“國慶”火車站都水洩不通。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信陽站內軌道

  • 據瞭解,信陽經濟總量的80%以上在城鎮產出,城市佔地區全部投資額的81%以上,消費額城市佔94%。信陽城區面積最近十年間增加了三分之二,由建國之初的不足4平方公里,四五萬人口;擴展到改革開放前的20萬平方公里,約20萬人;再到今天的僅溮河、平橋二區城區面積即達89平方公里,超60萬人。
  • 特別是“羊山新區”和“工業城”的建立,極大地拉大了信陽城區框架。原來鐵路以北都屬遠郊,如今儼然信陽新城,大氣代表著信陽新貌。《國務院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已將信陽確定為沿淮經濟帶三個核心城市之一;《信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要將信陽打造成鄂豫皖交界的區域中心城市,提出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規模人口185萬,建設用地185平方公里。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全程路線圖

  • 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成為大清第一條自行籌辦的國家主幹鐵道。
  • 當時,每日只發快車和慢車兩班,信陽站快慢車俱停,停車時間14分鐘。
  • 自此以後,直至1987年中國鐵路開始全面提速和中國高鐵線路開始商業營建,運行圖調整為止,全長2302公里的京廣線,途徑信陽的所有車次都要在這裡停車10分鐘左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洋軍人和北洋政府五色旗

  •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信陽逼近革命策源地,在清廷和革命黨視野中都是前沿地帶。隨後,袁世凱的鎮壓大軍開往武昌卻在“信陽州”停下來,止步不再向前。局面對清廷形成脅迫,迫使清廷與孫中山達成妥協,使他成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此後,信陽就被視為北方和南方的分界前沿,過了長江就是南方了。
  • “平漢鐵路”上,信陽的地位更為顯著,鐵路管轄就直接改為“信陽分段”。
  • 北洋軍閥時期信陽始終由北方牢牢控制,吳佩孚在“北京政變”後也在信陽站被迫下車,再轉“新店站”,在雞公山上度過他最為難捱的時光。
  • 繼而,信陽成為北伐革命軍粉碎北洋軍閥拉鋸戰的戰場,信陽站來往軍車不斷,軍務倥傯,運輸更為繁忙。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京正陽門站(前門站)

  • 1938年,隨著信陽淪陷,信陽成為日軍佔據的淪陷區(游擊區),也沒影響信陽站的使用。直到1946年光復後,信陽站交給武漢鐵路局管理,成立“武漢路局信陽鐵路分局”。
  • 1953年1月,信陽“鐵路分局”取消。繼續歸漢口鐵路分局,1958年成立“鐵路信陽辦事處”成為“二等站”。
  • 此後,信陽鐵路分局(或辦事處)兩度成立又取消,先後歸屬武漢或鄭州路局管轄。
  • 隨著客運貨運的增加,信陽已成豫南人流物流中心,信陽站統攬著潢川、淮濱等10個縣市區的旅客和物資集散;車站建設也由單一的一個站臺一股道,到複線建成後兩個站臺六股道,成為一等站。到1987年3月隨著鐵路管界調整至今,信陽站均系鄭州、武漢鐵路局管轄下的全國一等客貨運車站,年發送旅客200多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漢口大智門站

  • 火車和鐵路運輸把信陽裝上了輪子,京廣線所經沿途廣大區域,無不聞名信陽。
  • 信陽火車站120年的歷史,發展變化可謂滄海桑田,特別是近30多年來更是日新月異。
  • 起初的平漢線上只有南北兩端的前門站和大智門站巍峨壯觀,沿途各站均是統一制式平房數間,一望便知是火車站。前門站就在皇宮不遠,大智門站就在漢口租界,而信陽站傳承了歷史規則,建在遠離信陽古城的北關之外,距離內城尚有二三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信陽縣、信陽市)城區簡圖(1900-2019)

  • 信陽車站最初面對的還是荒郊野外,後來才繁盛起來。車站正面南北向的叫“老洋街”(今日民權路),東西向的東邊稱“羅山街”(今日新華東路),西邊稱“橫馬路”(今日新華西路)。
  • 信陽城近代陸續由此繁華北移,隨著火車的鏗鏘聲,城區蔓延向北,北關內外熱鬧的街市把信陽老舊的城區與火車站南新的繁華連為一片。以鐵路為線,羊山以南很快繁華起來,鐵路以南是居民城區,鐵路以北成為鐵路專用的區域。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火車站放大圖

  • 上世紀50年代那“工人階級”佔絕對領導地位的年代,由“工人”二字構成的大大的“㝉”標記(陳玉昶設計)成為一代國人熟知的鐵路印記。信陽有著與鐵路工人“天然”的聯繫,很長時間人們都以做一名鐵路工人為驕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由陳玉昶設計的中國鐵路路徽(由“工人”二字構成)

  • 信陽車站一直以來都是大門南開,那是因為京漢鐵路進了信陽後向東西拉開,南北就成了鐵路兩側。面對著歷史悠久的信陽小城,鐵路北面則貧瘠擁擠。
  • 記憶中,80年代之前的信陽站並不大,站房面積不過一排平房分成大小十幾間,約數百平米。只是單一的票房和進出站柵欄,後來增加了附屬的候車室和進出口門樓設施。也就是簡單地壘砌通道裝上門,一用就是二三十年。那時候信陽火車站還沒有站前廣場,丁字路口倒是已經形成,正對著的民權路還只有不到15米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外(1980年)

  • 繁華西南行,在如今的“沃爾瑪”(原來的“幸福茶葉市場街”)把擁擠熱鬧引向四一路和勝利街,那裡有“大舞臺”“人民電影院”, 人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提籃小賣的攤販和鱗次櫛比的店鋪帶活了周圍大片地區,為信陽城最繁華的地段之一。熱鬧延續了一百多年,直迄今日。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內(1980年)

  • 車站內部,往來南北的列車那時只有兩個站臺,六七條鐵軌。鄰靠主站臺的兩道軌道被磨得明晃晃的,客貨停駐,往來錯車。緊靠南面主站臺主要用來停靠上下行的旅客列車,貨車則在中間軌道呼嘯而過。最裡端靠北的軌道不常停車,鐵軌都是鏽的,用來臨時調度車輛。
  • 信陽站從1980年開始承擔上下行貨物列車到發、編解和技檢作業,是路局的區段編組站。
  • 信陽車務段日均辦理客貨車輛已經逾萬;貨物發送150萬噸,旅客發送近200萬人次。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候車雨棚

  • 1982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信陽火車站曾進行過一次小規模擴建改造。到了90年代,作為客貨運一等大站的信陽站已經不堪重負,站內站外都顯得擁擠不堪,窘迫不已,不得不做了一次大改造。
  • 1992年改造完成之後,原有的車站面貌完全改觀,站房全部拆除重建,向東西南三面延伸。售票候車的平房翻蓋成樓房,候車面積由833平米提高到2000多平米。站內提高站臺高度,增大站臺面積,改良股道。修建跨站臺的站內旅客交通天橋,東側新增地下旅客及行包混合通道。天橋用於旅客進站分流,地道用於旅客出站分流。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南口)改造後(2000年)

  • 站外交通,拆除原跨越鐵路南北的過街天橋,改為以涵洞相通(即如今火車站西側的四一路連接羊山新六大道的涵洞),一改過去只能行人過天橋的狀況。站前南廣場動遷居民,擴建改造,從而形成南面廣場如今這般規模。
  • 民權大道進一步擴寬,道路兩側“萬家燈火”開發房地產和最新一波舊城改造相結合,也在站前廣場給公交車配套留出了一片週轉空間。這次站內外擴建改造,令車站一帶面貌一新。
  • 2004年1月正式通車的寧西鐵路在信陽與京廣鐵路交匯,信陽成為兩條大動脈的樞紐站。改造後看上去還不小的站前廣場,用不了多久很快就顯得小了。
  • 廣場周圍高樓不僅將站前的道路逼仄,也將人流、車流形成的漩渦激盪起來。僅僅十年,又是擁擠不堪、雜亂無序,往來旅客日益增長,各種車輛越來越多。站前道路只好改成單行道,跨路涵洞天天擁堵。
  • 如果不是周邊有了另外分流的“京九線”“寧西線”和“京廣高鐵”,信陽站恐怕早就壓垮了。高鐵信陽東站通車前,信陽站南廣場已經被“民工潮”“學生流”衝擊得七零八落,每逢客流高峰,“春運”“五一”“國慶”火車站都水洩不通。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信陽站內軌道

  • 據瞭解,信陽經濟總量的80%以上在城鎮產出,城市佔地區全部投資額的81%以上,消費額城市佔94%。信陽城區面積最近十年間增加了三分之二,由建國之初的不足4平方公里,四五萬人口;擴展到改革開放前的20萬平方公里,約20萬人;再到今天的僅溮河、平橋二區城區面積即達89平方公里,超60萬人。
  • 特別是“羊山新區”和“工業城”的建立,極大地拉大了信陽城區框架。原來鐵路以北都屬遠郊,如今儼然信陽新城,大氣代表著信陽新貌。《國務院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已將信陽確定為沿淮經濟帶三個核心城市之一;《信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要將信陽打造成鄂豫皖交界的區域中心城市,提出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規模人口185萬,建設用地185平方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新區(羊山)

  •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旅客鐵路運輸功能正在由高速鐵路取代。新建的京深高速鐵路把“信陽東站”設立在羊山新城區,幾乎佔信陽既成城區大半的新區拉動著信陽城整體向北發展。
  • 鑑於信陽老城南部屬於山區,已經沒有更大的地域拓展空間,原有的信陽老火車站仍然承擔著繁重的鐵路客貨運重擔,十分有必要在南站臺鐵路之北另建一座站臺,信陽站向北開口,把信陽站建成雙面車站成為必然。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全程路線圖

  • 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成為大清第一條自行籌辦的國家主幹鐵道。
  • 當時,每日只發快車和慢車兩班,信陽站快慢車俱停,停車時間14分鐘。
  • 自此以後,直至1987年中國鐵路開始全面提速和中國高鐵線路開始商業營建,運行圖調整為止,全長2302公里的京廣線,途徑信陽的所有車次都要在這裡停車10分鐘左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洋軍人和北洋政府五色旗

  •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信陽逼近革命策源地,在清廷和革命黨視野中都是前沿地帶。隨後,袁世凱的鎮壓大軍開往武昌卻在“信陽州”停下來,止步不再向前。局面對清廷形成脅迫,迫使清廷與孫中山達成妥協,使他成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此後,信陽就被視為北方和南方的分界前沿,過了長江就是南方了。
  • “平漢鐵路”上,信陽的地位更為顯著,鐵路管轄就直接改為“信陽分段”。
  • 北洋軍閥時期信陽始終由北方牢牢控制,吳佩孚在“北京政變”後也在信陽站被迫下車,再轉“新店站”,在雞公山上度過他最為難捱的時光。
  • 繼而,信陽成為北伐革命軍粉碎北洋軍閥拉鋸戰的戰場,信陽站來往軍車不斷,軍務倥傯,運輸更為繁忙。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京正陽門站(前門站)

  • 1938年,隨著信陽淪陷,信陽成為日軍佔據的淪陷區(游擊區),也沒影響信陽站的使用。直到1946年光復後,信陽站交給武漢鐵路局管理,成立“武漢路局信陽鐵路分局”。
  • 1953年1月,信陽“鐵路分局”取消。繼續歸漢口鐵路分局,1958年成立“鐵路信陽辦事處”成為“二等站”。
  • 此後,信陽鐵路分局(或辦事處)兩度成立又取消,先後歸屬武漢或鄭州路局管轄。
  • 隨著客運貨運的增加,信陽已成豫南人流物流中心,信陽站統攬著潢川、淮濱等10個縣市區的旅客和物資集散;車站建設也由單一的一個站臺一股道,到複線建成後兩個站臺六股道,成為一等站。到1987年3月隨著鐵路管界調整至今,信陽站均系鄭州、武漢鐵路局管轄下的全國一等客貨運車站,年發送旅客200多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漢口大智門站

  • 火車和鐵路運輸把信陽裝上了輪子,京廣線所經沿途廣大區域,無不聞名信陽。
  • 信陽火車站120年的歷史,發展變化可謂滄海桑田,特別是近30多年來更是日新月異。
  • 起初的平漢線上只有南北兩端的前門站和大智門站巍峨壯觀,沿途各站均是統一制式平房數間,一望便知是火車站。前門站就在皇宮不遠,大智門站就在漢口租界,而信陽站傳承了歷史規則,建在遠離信陽古城的北關之外,距離內城尚有二三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信陽縣、信陽市)城區簡圖(1900-2019)

  • 信陽車站最初面對的還是荒郊野外,後來才繁盛起來。車站正面南北向的叫“老洋街”(今日民權路),東西向的東邊稱“羅山街”(今日新華東路),西邊稱“橫馬路”(今日新華西路)。
  • 信陽城近代陸續由此繁華北移,隨著火車的鏗鏘聲,城區蔓延向北,北關內外熱鬧的街市把信陽老舊的城區與火車站南新的繁華連為一片。以鐵路為線,羊山以南很快繁華起來,鐵路以南是居民城區,鐵路以北成為鐵路專用的區域。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火車站放大圖

  • 上世紀50年代那“工人階級”佔絕對領導地位的年代,由“工人”二字構成的大大的“㝉”標記(陳玉昶設計)成為一代國人熟知的鐵路印記。信陽有著與鐵路工人“天然”的聯繫,很長時間人們都以做一名鐵路工人為驕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由陳玉昶設計的中國鐵路路徽(由“工人”二字構成)

  • 信陽車站一直以來都是大門南開,那是因為京漢鐵路進了信陽後向東西拉開,南北就成了鐵路兩側。面對著歷史悠久的信陽小城,鐵路北面則貧瘠擁擠。
  • 記憶中,80年代之前的信陽站並不大,站房面積不過一排平房分成大小十幾間,約數百平米。只是單一的票房和進出站柵欄,後來增加了附屬的候車室和進出口門樓設施。也就是簡單地壘砌通道裝上門,一用就是二三十年。那時候信陽火車站還沒有站前廣場,丁字路口倒是已經形成,正對著的民權路還只有不到15米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外(1980年)

  • 繁華西南行,在如今的“沃爾瑪”(原來的“幸福茶葉市場街”)把擁擠熱鬧引向四一路和勝利街,那裡有“大舞臺”“人民電影院”, 人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提籃小賣的攤販和鱗次櫛比的店鋪帶活了周圍大片地區,為信陽城最繁華的地段之一。熱鬧延續了一百多年,直迄今日。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內(1980年)

  • 車站內部,往來南北的列車那時只有兩個站臺,六七條鐵軌。鄰靠主站臺的兩道軌道被磨得明晃晃的,客貨停駐,往來錯車。緊靠南面主站臺主要用來停靠上下行的旅客列車,貨車則在中間軌道呼嘯而過。最裡端靠北的軌道不常停車,鐵軌都是鏽的,用來臨時調度車輛。
  • 信陽站從1980年開始承擔上下行貨物列車到發、編解和技檢作業,是路局的區段編組站。
  • 信陽車務段日均辦理客貨車輛已經逾萬;貨物發送150萬噸,旅客發送近200萬人次。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候車雨棚

  • 1982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信陽火車站曾進行過一次小規模擴建改造。到了90年代,作為客貨運一等大站的信陽站已經不堪重負,站內站外都顯得擁擠不堪,窘迫不已,不得不做了一次大改造。
  • 1992年改造完成之後,原有的車站面貌完全改觀,站房全部拆除重建,向東西南三面延伸。售票候車的平房翻蓋成樓房,候車面積由833平米提高到2000多平米。站內提高站臺高度,增大站臺面積,改良股道。修建跨站臺的站內旅客交通天橋,東側新增地下旅客及行包混合通道。天橋用於旅客進站分流,地道用於旅客出站分流。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南口)改造後(2000年)

  • 站外交通,拆除原跨越鐵路南北的過街天橋,改為以涵洞相通(即如今火車站西側的四一路連接羊山新六大道的涵洞),一改過去只能行人過天橋的狀況。站前南廣場動遷居民,擴建改造,從而形成南面廣場如今這般規模。
  • 民權大道進一步擴寬,道路兩側“萬家燈火”開發房地產和最新一波舊城改造相結合,也在站前廣場給公交車配套留出了一片週轉空間。這次站內外擴建改造,令車站一帶面貌一新。
  • 2004年1月正式通車的寧西鐵路在信陽與京廣鐵路交匯,信陽成為兩條大動脈的樞紐站。改造後看上去還不小的站前廣場,用不了多久很快就顯得小了。
  • 廣場周圍高樓不僅將站前的道路逼仄,也將人流、車流形成的漩渦激盪起來。僅僅十年,又是擁擠不堪、雜亂無序,往來旅客日益增長,各種車輛越來越多。站前道路只好改成單行道,跨路涵洞天天擁堵。
  • 如果不是周邊有了另外分流的“京九線”“寧西線”和“京廣高鐵”,信陽站恐怕早就壓垮了。高鐵信陽東站通車前,信陽站南廣場已經被“民工潮”“學生流”衝擊得七零八落,每逢客流高峰,“春運”“五一”“國慶”火車站都水洩不通。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信陽站內軌道

  • 據瞭解,信陽經濟總量的80%以上在城鎮產出,城市佔地區全部投資額的81%以上,消費額城市佔94%。信陽城區面積最近十年間增加了三分之二,由建國之初的不足4平方公里,四五萬人口;擴展到改革開放前的20萬平方公里,約20萬人;再到今天的僅溮河、平橋二區城區面積即達89平方公里,超60萬人。
  • 特別是“羊山新區”和“工業城”的建立,極大地拉大了信陽城區框架。原來鐵路以北都屬遠郊,如今儼然信陽新城,大氣代表著信陽新貌。《國務院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已將信陽確定為沿淮經濟帶三個核心城市之一;《信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要將信陽打造成鄂豫皖交界的區域中心城市,提出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規模人口185萬,建設用地185平方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新區(羊山)

  •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旅客鐵路運輸功能正在由高速鐵路取代。新建的京深高速鐵路把“信陽東站”設立在羊山新城區,幾乎佔信陽既成城區大半的新區拉動著信陽城整體向北發展。
  • 鑑於信陽老城南部屬於山區,已經沒有更大的地域拓展空間,原有的信陽老火車站仍然承擔著繁重的鐵路客貨運重擔,十分有必要在南站臺鐵路之北另建一座站臺,信陽站向北開口,把信陽站建成雙面車站成為必然。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站西涵洞情形

  • 2005年,武漢鐵路分局與襄樊鐵路分局合併後,信陽站又劃歸武漢鐵路局管轄。
  • 2014年至2016年,信陽火車站迎來建站以來最大的客流高峰,高潮時日均發送旅客11758人。峰值單日發送人次高達到3.3萬人。1990年改造時按3500人設計的2009平米候車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春運期間搭建的候車棚綿延到廣場,延長到日常使用,甚至平日裡也不敷使用。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全程路線圖

  • 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成為大清第一條自行籌辦的國家主幹鐵道。
  • 當時,每日只發快車和慢車兩班,信陽站快慢車俱停,停車時間14分鐘。
  • 自此以後,直至1987年中國鐵路開始全面提速和中國高鐵線路開始商業營建,運行圖調整為止,全長2302公里的京廣線,途徑信陽的所有車次都要在這裡停車10分鐘左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洋軍人和北洋政府五色旗

  •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信陽逼近革命策源地,在清廷和革命黨視野中都是前沿地帶。隨後,袁世凱的鎮壓大軍開往武昌卻在“信陽州”停下來,止步不再向前。局面對清廷形成脅迫,迫使清廷與孫中山達成妥協,使他成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此後,信陽就被視為北方和南方的分界前沿,過了長江就是南方了。
  • “平漢鐵路”上,信陽的地位更為顯著,鐵路管轄就直接改為“信陽分段”。
  • 北洋軍閥時期信陽始終由北方牢牢控制,吳佩孚在“北京政變”後也在信陽站被迫下車,再轉“新店站”,在雞公山上度過他最為難捱的時光。
  • 繼而,信陽成為北伐革命軍粉碎北洋軍閥拉鋸戰的戰場,信陽站來往軍車不斷,軍務倥傯,運輸更為繁忙。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京正陽門站(前門站)

  • 1938年,隨著信陽淪陷,信陽成為日軍佔據的淪陷區(游擊區),也沒影響信陽站的使用。直到1946年光復後,信陽站交給武漢鐵路局管理,成立“武漢路局信陽鐵路分局”。
  • 1953年1月,信陽“鐵路分局”取消。繼續歸漢口鐵路分局,1958年成立“鐵路信陽辦事處”成為“二等站”。
  • 此後,信陽鐵路分局(或辦事處)兩度成立又取消,先後歸屬武漢或鄭州路局管轄。
  • 隨著客運貨運的增加,信陽已成豫南人流物流中心,信陽站統攬著潢川、淮濱等10個縣市區的旅客和物資集散;車站建設也由單一的一個站臺一股道,到複線建成後兩個站臺六股道,成為一等站。到1987年3月隨著鐵路管界調整至今,信陽站均系鄭州、武漢鐵路局管轄下的全國一等客貨運車站,年發送旅客200多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漢口大智門站

  • 火車和鐵路運輸把信陽裝上了輪子,京廣線所經沿途廣大區域,無不聞名信陽。
  • 信陽火車站120年的歷史,發展變化可謂滄海桑田,特別是近30多年來更是日新月異。
  • 起初的平漢線上只有南北兩端的前門站和大智門站巍峨壯觀,沿途各站均是統一制式平房數間,一望便知是火車站。前門站就在皇宮不遠,大智門站就在漢口租界,而信陽站傳承了歷史規則,建在遠離信陽古城的北關之外,距離內城尚有二三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信陽縣、信陽市)城區簡圖(1900-2019)

  • 信陽車站最初面對的還是荒郊野外,後來才繁盛起來。車站正面南北向的叫“老洋街”(今日民權路),東西向的東邊稱“羅山街”(今日新華東路),西邊稱“橫馬路”(今日新華西路)。
  • 信陽城近代陸續由此繁華北移,隨著火車的鏗鏘聲,城區蔓延向北,北關內外熱鬧的街市把信陽老舊的城區與火車站南新的繁華連為一片。以鐵路為線,羊山以南很快繁華起來,鐵路以南是居民城區,鐵路以北成為鐵路專用的區域。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火車站放大圖

  • 上世紀50年代那“工人階級”佔絕對領導地位的年代,由“工人”二字構成的大大的“㝉”標記(陳玉昶設計)成為一代國人熟知的鐵路印記。信陽有著與鐵路工人“天然”的聯繫,很長時間人們都以做一名鐵路工人為驕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由陳玉昶設計的中國鐵路路徽(由“工人”二字構成)

  • 信陽車站一直以來都是大門南開,那是因為京漢鐵路進了信陽後向東西拉開,南北就成了鐵路兩側。面對著歷史悠久的信陽小城,鐵路北面則貧瘠擁擠。
  • 記憶中,80年代之前的信陽站並不大,站房面積不過一排平房分成大小十幾間,約數百平米。只是單一的票房和進出站柵欄,後來增加了附屬的候車室和進出口門樓設施。也就是簡單地壘砌通道裝上門,一用就是二三十年。那時候信陽火車站還沒有站前廣場,丁字路口倒是已經形成,正對著的民權路還只有不到15米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外(1980年)

  • 繁華西南行,在如今的“沃爾瑪”(原來的“幸福茶葉市場街”)把擁擠熱鬧引向四一路和勝利街,那裡有“大舞臺”“人民電影院”, 人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提籃小賣的攤販和鱗次櫛比的店鋪帶活了周圍大片地區,為信陽城最繁華的地段之一。熱鬧延續了一百多年,直迄今日。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內(1980年)

  • 車站內部,往來南北的列車那時只有兩個站臺,六七條鐵軌。鄰靠主站臺的兩道軌道被磨得明晃晃的,客貨停駐,往來錯車。緊靠南面主站臺主要用來停靠上下行的旅客列車,貨車則在中間軌道呼嘯而過。最裡端靠北的軌道不常停車,鐵軌都是鏽的,用來臨時調度車輛。
  • 信陽站從1980年開始承擔上下行貨物列車到發、編解和技檢作業,是路局的區段編組站。
  • 信陽車務段日均辦理客貨車輛已經逾萬;貨物發送150萬噸,旅客發送近200萬人次。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候車雨棚

  • 1982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信陽火車站曾進行過一次小規模擴建改造。到了90年代,作為客貨運一等大站的信陽站已經不堪重負,站內站外都顯得擁擠不堪,窘迫不已,不得不做了一次大改造。
  • 1992年改造完成之後,原有的車站面貌完全改觀,站房全部拆除重建,向東西南三面延伸。售票候車的平房翻蓋成樓房,候車面積由833平米提高到2000多平米。站內提高站臺高度,增大站臺面積,改良股道。修建跨站臺的站內旅客交通天橋,東側新增地下旅客及行包混合通道。天橋用於旅客進站分流,地道用於旅客出站分流。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南口)改造後(2000年)

  • 站外交通,拆除原跨越鐵路南北的過街天橋,改為以涵洞相通(即如今火車站西側的四一路連接羊山新六大道的涵洞),一改過去只能行人過天橋的狀況。站前南廣場動遷居民,擴建改造,從而形成南面廣場如今這般規模。
  • 民權大道進一步擴寬,道路兩側“萬家燈火”開發房地產和最新一波舊城改造相結合,也在站前廣場給公交車配套留出了一片週轉空間。這次站內外擴建改造,令車站一帶面貌一新。
  • 2004年1月正式通車的寧西鐵路在信陽與京廣鐵路交匯,信陽成為兩條大動脈的樞紐站。改造後看上去還不小的站前廣場,用不了多久很快就顯得小了。
  • 廣場周圍高樓不僅將站前的道路逼仄,也將人流、車流形成的漩渦激盪起來。僅僅十年,又是擁擠不堪、雜亂無序,往來旅客日益增長,各種車輛越來越多。站前道路只好改成單行道,跨路涵洞天天擁堵。
  • 如果不是周邊有了另外分流的“京九線”“寧西線”和“京廣高鐵”,信陽站恐怕早就壓垮了。高鐵信陽東站通車前,信陽站南廣場已經被“民工潮”“學生流”衝擊得七零八落,每逢客流高峰,“春運”“五一”“國慶”火車站都水洩不通。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信陽站內軌道

  • 據瞭解,信陽經濟總量的80%以上在城鎮產出,城市佔地區全部投資額的81%以上,消費額城市佔94%。信陽城區面積最近十年間增加了三分之二,由建國之初的不足4平方公里,四五萬人口;擴展到改革開放前的20萬平方公里,約20萬人;再到今天的僅溮河、平橋二區城區面積即達89平方公里,超60萬人。
  • 特別是“羊山新區”和“工業城”的建立,極大地拉大了信陽城區框架。原來鐵路以北都屬遠郊,如今儼然信陽新城,大氣代表著信陽新貌。《國務院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已將信陽確定為沿淮經濟帶三個核心城市之一;《信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要將信陽打造成鄂豫皖交界的區域中心城市,提出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規模人口185萬,建設用地185平方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新區(羊山)

  •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旅客鐵路運輸功能正在由高速鐵路取代。新建的京深高速鐵路把“信陽東站”設立在羊山新城區,幾乎佔信陽既成城區大半的新區拉動著信陽城整體向北發展。
  • 鑑於信陽老城南部屬於山區,已經沒有更大的地域拓展空間,原有的信陽老火車站仍然承擔著繁重的鐵路客貨運重擔,十分有必要在南站臺鐵路之北另建一座站臺,信陽站向北開口,把信陽站建成雙面車站成為必然。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站西涵洞情形

  • 2005年,武漢鐵路分局與襄樊鐵路分局合併後,信陽站又劃歸武漢鐵路局管轄。
  • 2014年至2016年,信陽火車站迎來建站以來最大的客流高峰,高潮時日均發送旅客11758人。峰值單日發送人次高達到3.3萬人。1990年改造時按3500人設計的2009平米候車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春運期間搭建的候車棚綿延到廣場,延長到日常使用,甚至平日裡也不敷使用。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洶湧的民工潮(1999年)

  •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城市化”,使得流動人口急遽增加,勞務輸出成為信陽地方政府的重頭戲,外出務工人員極大擴容,勞務人流的大潮洶湧不已。
  • 站內,信陽站原有的旅客天橋和出站地道十分狹窄,沒有專用行包通道,人貨混用存在安全隱患。原有的三站臺九股道也需要改造,將火車站改造成雙面出口勢成必然。信陽火車站的改擴建工程又一次提上日程,信陽市政府與武漢路局的認識統一,啟動了專項工作部署。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全程路線圖

  • 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成為大清第一條自行籌辦的國家主幹鐵道。
  • 當時,每日只發快車和慢車兩班,信陽站快慢車俱停,停車時間14分鐘。
  • 自此以後,直至1987年中國鐵路開始全面提速和中國高鐵線路開始商業營建,運行圖調整為止,全長2302公里的京廣線,途徑信陽的所有車次都要在這裡停車10分鐘左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洋軍人和北洋政府五色旗

  •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信陽逼近革命策源地,在清廷和革命黨視野中都是前沿地帶。隨後,袁世凱的鎮壓大軍開往武昌卻在“信陽州”停下來,止步不再向前。局面對清廷形成脅迫,迫使清廷與孫中山達成妥協,使他成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此後,信陽就被視為北方和南方的分界前沿,過了長江就是南方了。
  • “平漢鐵路”上,信陽的地位更為顯著,鐵路管轄就直接改為“信陽分段”。
  • 北洋軍閥時期信陽始終由北方牢牢控制,吳佩孚在“北京政變”後也在信陽站被迫下車,再轉“新店站”,在雞公山上度過他最為難捱的時光。
  • 繼而,信陽成為北伐革命軍粉碎北洋軍閥拉鋸戰的戰場,信陽站來往軍車不斷,軍務倥傯,運輸更為繁忙。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京正陽門站(前門站)

  • 1938年,隨著信陽淪陷,信陽成為日軍佔據的淪陷區(游擊區),也沒影響信陽站的使用。直到1946年光復後,信陽站交給武漢鐵路局管理,成立“武漢路局信陽鐵路分局”。
  • 1953年1月,信陽“鐵路分局”取消。繼續歸漢口鐵路分局,1958年成立“鐵路信陽辦事處”成為“二等站”。
  • 此後,信陽鐵路分局(或辦事處)兩度成立又取消,先後歸屬武漢或鄭州路局管轄。
  • 隨著客運貨運的增加,信陽已成豫南人流物流中心,信陽站統攬著潢川、淮濱等10個縣市區的旅客和物資集散;車站建設也由單一的一個站臺一股道,到複線建成後兩個站臺六股道,成為一等站。到1987年3月隨著鐵路管界調整至今,信陽站均系鄭州、武漢鐵路局管轄下的全國一等客貨運車站,年發送旅客200多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漢口大智門站

  • 火車和鐵路運輸把信陽裝上了輪子,京廣線所經沿途廣大區域,無不聞名信陽。
  • 信陽火車站120年的歷史,發展變化可謂滄海桑田,特別是近30多年來更是日新月異。
  • 起初的平漢線上只有南北兩端的前門站和大智門站巍峨壯觀,沿途各站均是統一制式平房數間,一望便知是火車站。前門站就在皇宮不遠,大智門站就在漢口租界,而信陽站傳承了歷史規則,建在遠離信陽古城的北關之外,距離內城尚有二三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信陽縣、信陽市)城區簡圖(1900-2019)

  • 信陽車站最初面對的還是荒郊野外,後來才繁盛起來。車站正面南北向的叫“老洋街”(今日民權路),東西向的東邊稱“羅山街”(今日新華東路),西邊稱“橫馬路”(今日新華西路)。
  • 信陽城近代陸續由此繁華北移,隨著火車的鏗鏘聲,城區蔓延向北,北關內外熱鬧的街市把信陽老舊的城區與火車站南新的繁華連為一片。以鐵路為線,羊山以南很快繁華起來,鐵路以南是居民城區,鐵路以北成為鐵路專用的區域。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火車站放大圖

  • 上世紀50年代那“工人階級”佔絕對領導地位的年代,由“工人”二字構成的大大的“㝉”標記(陳玉昶設計)成為一代國人熟知的鐵路印記。信陽有著與鐵路工人“天然”的聯繫,很長時間人們都以做一名鐵路工人為驕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由陳玉昶設計的中國鐵路路徽(由“工人”二字構成)

  • 信陽車站一直以來都是大門南開,那是因為京漢鐵路進了信陽後向東西拉開,南北就成了鐵路兩側。面對著歷史悠久的信陽小城,鐵路北面則貧瘠擁擠。
  • 記憶中,80年代之前的信陽站並不大,站房面積不過一排平房分成大小十幾間,約數百平米。只是單一的票房和進出站柵欄,後來增加了附屬的候車室和進出口門樓設施。也就是簡單地壘砌通道裝上門,一用就是二三十年。那時候信陽火車站還沒有站前廣場,丁字路口倒是已經形成,正對著的民權路還只有不到15米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外(1980年)

  • 繁華西南行,在如今的“沃爾瑪”(原來的“幸福茶葉市場街”)把擁擠熱鬧引向四一路和勝利街,那裡有“大舞臺”“人民電影院”, 人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提籃小賣的攤販和鱗次櫛比的店鋪帶活了周圍大片地區,為信陽城最繁華的地段之一。熱鬧延續了一百多年,直迄今日。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內(1980年)

  • 車站內部,往來南北的列車那時只有兩個站臺,六七條鐵軌。鄰靠主站臺的兩道軌道被磨得明晃晃的,客貨停駐,往來錯車。緊靠南面主站臺主要用來停靠上下行的旅客列車,貨車則在中間軌道呼嘯而過。最裡端靠北的軌道不常停車,鐵軌都是鏽的,用來臨時調度車輛。
  • 信陽站從1980年開始承擔上下行貨物列車到發、編解和技檢作業,是路局的區段編組站。
  • 信陽車務段日均辦理客貨車輛已經逾萬;貨物發送150萬噸,旅客發送近200萬人次。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候車雨棚

  • 1982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信陽火車站曾進行過一次小規模擴建改造。到了90年代,作為客貨運一等大站的信陽站已經不堪重負,站內站外都顯得擁擠不堪,窘迫不已,不得不做了一次大改造。
  • 1992年改造完成之後,原有的車站面貌完全改觀,站房全部拆除重建,向東西南三面延伸。售票候車的平房翻蓋成樓房,候車面積由833平米提高到2000多平米。站內提高站臺高度,增大站臺面積,改良股道。修建跨站臺的站內旅客交通天橋,東側新增地下旅客及行包混合通道。天橋用於旅客進站分流,地道用於旅客出站分流。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南口)改造後(2000年)

  • 站外交通,拆除原跨越鐵路南北的過街天橋,改為以涵洞相通(即如今火車站西側的四一路連接羊山新六大道的涵洞),一改過去只能行人過天橋的狀況。站前南廣場動遷居民,擴建改造,從而形成南面廣場如今這般規模。
  • 民權大道進一步擴寬,道路兩側“萬家燈火”開發房地產和最新一波舊城改造相結合,也在站前廣場給公交車配套留出了一片週轉空間。這次站內外擴建改造,令車站一帶面貌一新。
  • 2004年1月正式通車的寧西鐵路在信陽與京廣鐵路交匯,信陽成為兩條大動脈的樞紐站。改造後看上去還不小的站前廣場,用不了多久很快就顯得小了。
  • 廣場周圍高樓不僅將站前的道路逼仄,也將人流、車流形成的漩渦激盪起來。僅僅十年,又是擁擠不堪、雜亂無序,往來旅客日益增長,各種車輛越來越多。站前道路只好改成單行道,跨路涵洞天天擁堵。
  • 如果不是周邊有了另外分流的“京九線”“寧西線”和“京廣高鐵”,信陽站恐怕早就壓垮了。高鐵信陽東站通車前,信陽站南廣場已經被“民工潮”“學生流”衝擊得七零八落,每逢客流高峰,“春運”“五一”“國慶”火車站都水洩不通。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信陽站內軌道

  • 據瞭解,信陽經濟總量的80%以上在城鎮產出,城市佔地區全部投資額的81%以上,消費額城市佔94%。信陽城區面積最近十年間增加了三分之二,由建國之初的不足4平方公里,四五萬人口;擴展到改革開放前的20萬平方公里,約20萬人;再到今天的僅溮河、平橋二區城區面積即達89平方公里,超60萬人。
  • 特別是“羊山新區”和“工業城”的建立,極大地拉大了信陽城區框架。原來鐵路以北都屬遠郊,如今儼然信陽新城,大氣代表著信陽新貌。《國務院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已將信陽確定為沿淮經濟帶三個核心城市之一;《信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要將信陽打造成鄂豫皖交界的區域中心城市,提出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規模人口185萬,建設用地185平方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新區(羊山)

  •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旅客鐵路運輸功能正在由高速鐵路取代。新建的京深高速鐵路把“信陽東站”設立在羊山新城區,幾乎佔信陽既成城區大半的新區拉動著信陽城整體向北發展。
  • 鑑於信陽老城南部屬於山區,已經沒有更大的地域拓展空間,原有的信陽老火車站仍然承擔著繁重的鐵路客貨運重擔,十分有必要在南站臺鐵路之北另建一座站臺,信陽站向北開口,把信陽站建成雙面車站成為必然。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站西涵洞情形

  • 2005年,武漢鐵路分局與襄樊鐵路分局合併後,信陽站又劃歸武漢鐵路局管轄。
  • 2014年至2016年,信陽火車站迎來建站以來最大的客流高峰,高潮時日均發送旅客11758人。峰值單日發送人次高達到3.3萬人。1990年改造時按3500人設計的2009平米候車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春運期間搭建的候車棚綿延到廣場,延長到日常使用,甚至平日裡也不敷使用。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洶湧的民工潮(1999年)

  •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城市化”,使得流動人口急遽增加,勞務輸出成為信陽地方政府的重頭戲,外出務工人員極大擴容,勞務人流的大潮洶湧不已。
  • 站內,信陽站原有的旅客天橋和出站地道十分狹窄,沒有專用行包通道,人貨混用存在安全隱患。原有的三站臺九股道也需要改造,將火車站改造成雙面出口勢成必然。信陽火車站的改擴建工程又一次提上日程,信陽市政府與武漢路局的認識統一,啟動了專項工作部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已建成的京九線高鐵信陽站(信陽東站)

  • 2014年3月28日,中國鐵路總公司批覆了武漢鐵路局的信陽火車站改擴建可行性報告。信陽火車站迎來了新一輪改擴建。工程要求2017年開工建設,建設工期18個月,要求於2018年10月開通北廣場,信陽雙面站投入使用。
  • 信陽市政府成立工程建設領導小組,開展工作,徵地拆遷。在地方與鐵路部門共同努力下,2016年7月,涉及北站房、廣場新建,既有站房改建,以及站臺、天橋、雨棚等配套設施改造的信陽站改擴建工程正式開工。區域內先期搬遷居民245戶,簽約搬遷224戶。建設北廣場要搬遷的居民1172戶,完成登記1089戶,地方政府全力以赴做工作,力求按時完成建設。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全程路線圖

  • 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成為大清第一條自行籌辦的國家主幹鐵道。
  • 當時,每日只發快車和慢車兩班,信陽站快慢車俱停,停車時間14分鐘。
  • 自此以後,直至1987年中國鐵路開始全面提速和中國高鐵線路開始商業營建,運行圖調整為止,全長2302公里的京廣線,途徑信陽的所有車次都要在這裡停車10分鐘左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洋軍人和北洋政府五色旗

  •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信陽逼近革命策源地,在清廷和革命黨視野中都是前沿地帶。隨後,袁世凱的鎮壓大軍開往武昌卻在“信陽州”停下來,止步不再向前。局面對清廷形成脅迫,迫使清廷與孫中山達成妥協,使他成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此後,信陽就被視為北方和南方的分界前沿,過了長江就是南方了。
  • “平漢鐵路”上,信陽的地位更為顯著,鐵路管轄就直接改為“信陽分段”。
  • 北洋軍閥時期信陽始終由北方牢牢控制,吳佩孚在“北京政變”後也在信陽站被迫下車,再轉“新店站”,在雞公山上度過他最為難捱的時光。
  • 繼而,信陽成為北伐革命軍粉碎北洋軍閥拉鋸戰的戰場,信陽站來往軍車不斷,軍務倥傯,運輸更為繁忙。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京正陽門站(前門站)

  • 1938年,隨著信陽淪陷,信陽成為日軍佔據的淪陷區(游擊區),也沒影響信陽站的使用。直到1946年光復後,信陽站交給武漢鐵路局管理,成立“武漢路局信陽鐵路分局”。
  • 1953年1月,信陽“鐵路分局”取消。繼續歸漢口鐵路分局,1958年成立“鐵路信陽辦事處”成為“二等站”。
  • 此後,信陽鐵路分局(或辦事處)兩度成立又取消,先後歸屬武漢或鄭州路局管轄。
  • 隨著客運貨運的增加,信陽已成豫南人流物流中心,信陽站統攬著潢川、淮濱等10個縣市區的旅客和物資集散;車站建設也由單一的一個站臺一股道,到複線建成後兩個站臺六股道,成為一等站。到1987年3月隨著鐵路管界調整至今,信陽站均系鄭州、武漢鐵路局管轄下的全國一等客貨運車站,年發送旅客200多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漢口大智門站

  • 火車和鐵路運輸把信陽裝上了輪子,京廣線所經沿途廣大區域,無不聞名信陽。
  • 信陽火車站120年的歷史,發展變化可謂滄海桑田,特別是近30多年來更是日新月異。
  • 起初的平漢線上只有南北兩端的前門站和大智門站巍峨壯觀,沿途各站均是統一制式平房數間,一望便知是火車站。前門站就在皇宮不遠,大智門站就在漢口租界,而信陽站傳承了歷史規則,建在遠離信陽古城的北關之外,距離內城尚有二三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信陽縣、信陽市)城區簡圖(1900-2019)

  • 信陽車站最初面對的還是荒郊野外,後來才繁盛起來。車站正面南北向的叫“老洋街”(今日民權路),東西向的東邊稱“羅山街”(今日新華東路),西邊稱“橫馬路”(今日新華西路)。
  • 信陽城近代陸續由此繁華北移,隨著火車的鏗鏘聲,城區蔓延向北,北關內外熱鬧的街市把信陽老舊的城區與火車站南新的繁華連為一片。以鐵路為線,羊山以南很快繁華起來,鐵路以南是居民城區,鐵路以北成為鐵路專用的區域。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火車站放大圖

  • 上世紀50年代那“工人階級”佔絕對領導地位的年代,由“工人”二字構成的大大的“㝉”標記(陳玉昶設計)成為一代國人熟知的鐵路印記。信陽有著與鐵路工人“天然”的聯繫,很長時間人們都以做一名鐵路工人為驕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由陳玉昶設計的中國鐵路路徽(由“工人”二字構成)

  • 信陽車站一直以來都是大門南開,那是因為京漢鐵路進了信陽後向東西拉開,南北就成了鐵路兩側。面對著歷史悠久的信陽小城,鐵路北面則貧瘠擁擠。
  • 記憶中,80年代之前的信陽站並不大,站房面積不過一排平房分成大小十幾間,約數百平米。只是單一的票房和進出站柵欄,後來增加了附屬的候車室和進出口門樓設施。也就是簡單地壘砌通道裝上門,一用就是二三十年。那時候信陽火車站還沒有站前廣場,丁字路口倒是已經形成,正對著的民權路還只有不到15米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外(1980年)

  • 繁華西南行,在如今的“沃爾瑪”(原來的“幸福茶葉市場街”)把擁擠熱鬧引向四一路和勝利街,那裡有“大舞臺”“人民電影院”, 人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提籃小賣的攤販和鱗次櫛比的店鋪帶活了周圍大片地區,為信陽城最繁華的地段之一。熱鬧延續了一百多年,直迄今日。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內(1980年)

  • 車站內部,往來南北的列車那時只有兩個站臺,六七條鐵軌。鄰靠主站臺的兩道軌道被磨得明晃晃的,客貨停駐,往來錯車。緊靠南面主站臺主要用來停靠上下行的旅客列車,貨車則在中間軌道呼嘯而過。最裡端靠北的軌道不常停車,鐵軌都是鏽的,用來臨時調度車輛。
  • 信陽站從1980年開始承擔上下行貨物列車到發、編解和技檢作業,是路局的區段編組站。
  • 信陽車務段日均辦理客貨車輛已經逾萬;貨物發送150萬噸,旅客發送近200萬人次。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候車雨棚

  • 1982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信陽火車站曾進行過一次小規模擴建改造。到了90年代,作為客貨運一等大站的信陽站已經不堪重負,站內站外都顯得擁擠不堪,窘迫不已,不得不做了一次大改造。
  • 1992年改造完成之後,原有的車站面貌完全改觀,站房全部拆除重建,向東西南三面延伸。售票候車的平房翻蓋成樓房,候車面積由833平米提高到2000多平米。站內提高站臺高度,增大站臺面積,改良股道。修建跨站臺的站內旅客交通天橋,東側新增地下旅客及行包混合通道。天橋用於旅客進站分流,地道用於旅客出站分流。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南口)改造後(2000年)

  • 站外交通,拆除原跨越鐵路南北的過街天橋,改為以涵洞相通(即如今火車站西側的四一路連接羊山新六大道的涵洞),一改過去只能行人過天橋的狀況。站前南廣場動遷居民,擴建改造,從而形成南面廣場如今這般規模。
  • 民權大道進一步擴寬,道路兩側“萬家燈火”開發房地產和最新一波舊城改造相結合,也在站前廣場給公交車配套留出了一片週轉空間。這次站內外擴建改造,令車站一帶面貌一新。
  • 2004年1月正式通車的寧西鐵路在信陽與京廣鐵路交匯,信陽成為兩條大動脈的樞紐站。改造後看上去還不小的站前廣場,用不了多久很快就顯得小了。
  • 廣場周圍高樓不僅將站前的道路逼仄,也將人流、車流形成的漩渦激盪起來。僅僅十年,又是擁擠不堪、雜亂無序,往來旅客日益增長,各種車輛越來越多。站前道路只好改成單行道,跨路涵洞天天擁堵。
  • 如果不是周邊有了另外分流的“京九線”“寧西線”和“京廣高鐵”,信陽站恐怕早就壓垮了。高鐵信陽東站通車前,信陽站南廣場已經被“民工潮”“學生流”衝擊得七零八落,每逢客流高峰,“春運”“五一”“國慶”火車站都水洩不通。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信陽站內軌道

  • 據瞭解,信陽經濟總量的80%以上在城鎮產出,城市佔地區全部投資額的81%以上,消費額城市佔94%。信陽城區面積最近十年間增加了三分之二,由建國之初的不足4平方公里,四五萬人口;擴展到改革開放前的20萬平方公里,約20萬人;再到今天的僅溮河、平橋二區城區面積即達89平方公里,超60萬人。
  • 特別是“羊山新區”和“工業城”的建立,極大地拉大了信陽城區框架。原來鐵路以北都屬遠郊,如今儼然信陽新城,大氣代表著信陽新貌。《國務院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已將信陽確定為沿淮經濟帶三個核心城市之一;《信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要將信陽打造成鄂豫皖交界的區域中心城市,提出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規模人口185萬,建設用地185平方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新區(羊山)

  •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旅客鐵路運輸功能正在由高速鐵路取代。新建的京深高速鐵路把“信陽東站”設立在羊山新城區,幾乎佔信陽既成城區大半的新區拉動著信陽城整體向北發展。
  • 鑑於信陽老城南部屬於山區,已經沒有更大的地域拓展空間,原有的信陽老火車站仍然承擔著繁重的鐵路客貨運重擔,十分有必要在南站臺鐵路之北另建一座站臺,信陽站向北開口,把信陽站建成雙面車站成為必然。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站西涵洞情形

  • 2005年,武漢鐵路分局與襄樊鐵路分局合併後,信陽站又劃歸武漢鐵路局管轄。
  • 2014年至2016年,信陽火車站迎來建站以來最大的客流高峰,高潮時日均發送旅客11758人。峰值單日發送人次高達到3.3萬人。1990年改造時按3500人設計的2009平米候車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春運期間搭建的候車棚綿延到廣場,延長到日常使用,甚至平日裡也不敷使用。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洶湧的民工潮(1999年)

  •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城市化”,使得流動人口急遽增加,勞務輸出成為信陽地方政府的重頭戲,外出務工人員極大擴容,勞務人流的大潮洶湧不已。
  • 站內,信陽站原有的旅客天橋和出站地道十分狹窄,沒有專用行包通道,人貨混用存在安全隱患。原有的三站臺九股道也需要改造,將火車站改造成雙面出口勢成必然。信陽火車站的改擴建工程又一次提上日程,信陽市政府與武漢路局的認識統一,啟動了專項工作部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已建成的京九線高鐵信陽站(信陽東站)

  • 2014年3月28日,中國鐵路總公司批覆了武漢鐵路局的信陽火車站改擴建可行性報告。信陽火車站迎來了新一輪改擴建。工程要求2017年開工建設,建設工期18個月,要求於2018年10月開通北廣場,信陽雙面站投入使用。
  • 信陽市政府成立工程建設領導小組,開展工作,徵地拆遷。在地方與鐵路部門共同努力下,2016年7月,涉及北站房、廣場新建,既有站房改建,以及站臺、天橋、雨棚等配套設施改造的信陽站改擴建工程正式開工。區域內先期搬遷居民245戶,簽約搬遷224戶。建設北廣場要搬遷的居民1172戶,完成登記1089戶,地方政府全力以赴做工作,力求按時完成建設。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北廣場設計效果圖

  • 按照設計圖站內的施工很快展開,工程由中鐵建工集團負責施工建設,路地兩方投資分建站內和站外建築設施。
  • 設計要求站內原有的三個站臺保留,增加一條股道;拆除原有的風雨棚、4米寬的地下通道和舊天橋。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全程路線圖

  • 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成為大清第一條自行籌辦的國家主幹鐵道。
  • 當時,每日只發快車和慢車兩班,信陽站快慢車俱停,停車時間14分鐘。
  • 自此以後,直至1987年中國鐵路開始全面提速和中國高鐵線路開始商業營建,運行圖調整為止,全長2302公里的京廣線,途徑信陽的所有車次都要在這裡停車10分鐘左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洋軍人和北洋政府五色旗

  •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信陽逼近革命策源地,在清廷和革命黨視野中都是前沿地帶。隨後,袁世凱的鎮壓大軍開往武昌卻在“信陽州”停下來,止步不再向前。局面對清廷形成脅迫,迫使清廷與孫中山達成妥協,使他成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此後,信陽就被視為北方和南方的分界前沿,過了長江就是南方了。
  • “平漢鐵路”上,信陽的地位更為顯著,鐵路管轄就直接改為“信陽分段”。
  • 北洋軍閥時期信陽始終由北方牢牢控制,吳佩孚在“北京政變”後也在信陽站被迫下車,再轉“新店站”,在雞公山上度過他最為難捱的時光。
  • 繼而,信陽成為北伐革命軍粉碎北洋軍閥拉鋸戰的戰場,信陽站來往軍車不斷,軍務倥傯,運輸更為繁忙。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京正陽門站(前門站)

  • 1938年,隨著信陽淪陷,信陽成為日軍佔據的淪陷區(游擊區),也沒影響信陽站的使用。直到1946年光復後,信陽站交給武漢鐵路局管理,成立“武漢路局信陽鐵路分局”。
  • 1953年1月,信陽“鐵路分局”取消。繼續歸漢口鐵路分局,1958年成立“鐵路信陽辦事處”成為“二等站”。
  • 此後,信陽鐵路分局(或辦事處)兩度成立又取消,先後歸屬武漢或鄭州路局管轄。
  • 隨著客運貨運的增加,信陽已成豫南人流物流中心,信陽站統攬著潢川、淮濱等10個縣市區的旅客和物資集散;車站建設也由單一的一個站臺一股道,到複線建成後兩個站臺六股道,成為一等站。到1987年3月隨著鐵路管界調整至今,信陽站均系鄭州、武漢鐵路局管轄下的全國一等客貨運車站,年發送旅客200多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漢口大智門站

  • 火車和鐵路運輸把信陽裝上了輪子,京廣線所經沿途廣大區域,無不聞名信陽。
  • 信陽火車站120年的歷史,發展變化可謂滄海桑田,特別是近30多年來更是日新月異。
  • 起初的平漢線上只有南北兩端的前門站和大智門站巍峨壯觀,沿途各站均是統一制式平房數間,一望便知是火車站。前門站就在皇宮不遠,大智門站就在漢口租界,而信陽站傳承了歷史規則,建在遠離信陽古城的北關之外,距離內城尚有二三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信陽縣、信陽市)城區簡圖(1900-2019)

  • 信陽車站最初面對的還是荒郊野外,後來才繁盛起來。車站正面南北向的叫“老洋街”(今日民權路),東西向的東邊稱“羅山街”(今日新華東路),西邊稱“橫馬路”(今日新華西路)。
  • 信陽城近代陸續由此繁華北移,隨著火車的鏗鏘聲,城區蔓延向北,北關內外熱鬧的街市把信陽老舊的城區與火車站南新的繁華連為一片。以鐵路為線,羊山以南很快繁華起來,鐵路以南是居民城區,鐵路以北成為鐵路專用的區域。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火車站放大圖

  • 上世紀50年代那“工人階級”佔絕對領導地位的年代,由“工人”二字構成的大大的“㝉”標記(陳玉昶設計)成為一代國人熟知的鐵路印記。信陽有著與鐵路工人“天然”的聯繫,很長時間人們都以做一名鐵路工人為驕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由陳玉昶設計的中國鐵路路徽(由“工人”二字構成)

  • 信陽車站一直以來都是大門南開,那是因為京漢鐵路進了信陽後向東西拉開,南北就成了鐵路兩側。面對著歷史悠久的信陽小城,鐵路北面則貧瘠擁擠。
  • 記憶中,80年代之前的信陽站並不大,站房面積不過一排平房分成大小十幾間,約數百平米。只是單一的票房和進出站柵欄,後來增加了附屬的候車室和進出口門樓設施。也就是簡單地壘砌通道裝上門,一用就是二三十年。那時候信陽火車站還沒有站前廣場,丁字路口倒是已經形成,正對著的民權路還只有不到15米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外(1980年)

  • 繁華西南行,在如今的“沃爾瑪”(原來的“幸福茶葉市場街”)把擁擠熱鬧引向四一路和勝利街,那裡有“大舞臺”“人民電影院”, 人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提籃小賣的攤販和鱗次櫛比的店鋪帶活了周圍大片地區,為信陽城最繁華的地段之一。熱鬧延續了一百多年,直迄今日。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內(1980年)

  • 車站內部,往來南北的列車那時只有兩個站臺,六七條鐵軌。鄰靠主站臺的兩道軌道被磨得明晃晃的,客貨停駐,往來錯車。緊靠南面主站臺主要用來停靠上下行的旅客列車,貨車則在中間軌道呼嘯而過。最裡端靠北的軌道不常停車,鐵軌都是鏽的,用來臨時調度車輛。
  • 信陽站從1980年開始承擔上下行貨物列車到發、編解和技檢作業,是路局的區段編組站。
  • 信陽車務段日均辦理客貨車輛已經逾萬;貨物發送150萬噸,旅客發送近200萬人次。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候車雨棚

  • 1982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信陽火車站曾進行過一次小規模擴建改造。到了90年代,作為客貨運一等大站的信陽站已經不堪重負,站內站外都顯得擁擠不堪,窘迫不已,不得不做了一次大改造。
  • 1992年改造完成之後,原有的車站面貌完全改觀,站房全部拆除重建,向東西南三面延伸。售票候車的平房翻蓋成樓房,候車面積由833平米提高到2000多平米。站內提高站臺高度,增大站臺面積,改良股道。修建跨站臺的站內旅客交通天橋,東側新增地下旅客及行包混合通道。天橋用於旅客進站分流,地道用於旅客出站分流。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南口)改造後(2000年)

  • 站外交通,拆除原跨越鐵路南北的過街天橋,改為以涵洞相通(即如今火車站西側的四一路連接羊山新六大道的涵洞),一改過去只能行人過天橋的狀況。站前南廣場動遷居民,擴建改造,從而形成南面廣場如今這般規模。
  • 民權大道進一步擴寬,道路兩側“萬家燈火”開發房地產和最新一波舊城改造相結合,也在站前廣場給公交車配套留出了一片週轉空間。這次站內外擴建改造,令車站一帶面貌一新。
  • 2004年1月正式通車的寧西鐵路在信陽與京廣鐵路交匯,信陽成為兩條大動脈的樞紐站。改造後看上去還不小的站前廣場,用不了多久很快就顯得小了。
  • 廣場周圍高樓不僅將站前的道路逼仄,也將人流、車流形成的漩渦激盪起來。僅僅十年,又是擁擠不堪、雜亂無序,往來旅客日益增長,各種車輛越來越多。站前道路只好改成單行道,跨路涵洞天天擁堵。
  • 如果不是周邊有了另外分流的“京九線”“寧西線”和“京廣高鐵”,信陽站恐怕早就壓垮了。高鐵信陽東站通車前,信陽站南廣場已經被“民工潮”“學生流”衝擊得七零八落,每逢客流高峰,“春運”“五一”“國慶”火車站都水洩不通。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信陽站內軌道

  • 據瞭解,信陽經濟總量的80%以上在城鎮產出,城市佔地區全部投資額的81%以上,消費額城市佔94%。信陽城區面積最近十年間增加了三分之二,由建國之初的不足4平方公里,四五萬人口;擴展到改革開放前的20萬平方公里,約20萬人;再到今天的僅溮河、平橋二區城區面積即達89平方公里,超60萬人。
  • 特別是“羊山新區”和“工業城”的建立,極大地拉大了信陽城區框架。原來鐵路以北都屬遠郊,如今儼然信陽新城,大氣代表著信陽新貌。《國務院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已將信陽確定為沿淮經濟帶三個核心城市之一;《信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要將信陽打造成鄂豫皖交界的區域中心城市,提出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規模人口185萬,建設用地185平方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新區(羊山)

  •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旅客鐵路運輸功能正在由高速鐵路取代。新建的京深高速鐵路把“信陽東站”設立在羊山新城區,幾乎佔信陽既成城區大半的新區拉動著信陽城整體向北發展。
  • 鑑於信陽老城南部屬於山區,已經沒有更大的地域拓展空間,原有的信陽老火車站仍然承擔著繁重的鐵路客貨運重擔,十分有必要在南站臺鐵路之北另建一座站臺,信陽站向北開口,把信陽站建成雙面車站成為必然。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站西涵洞情形

  • 2005年,武漢鐵路分局與襄樊鐵路分局合併後,信陽站又劃歸武漢鐵路局管轄。
  • 2014年至2016年,信陽火車站迎來建站以來最大的客流高峰,高潮時日均發送旅客11758人。峰值單日發送人次高達到3.3萬人。1990年改造時按3500人設計的2009平米候車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春運期間搭建的候車棚綿延到廣場,延長到日常使用,甚至平日裡也不敷使用。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洶湧的民工潮(1999年)

  •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城市化”,使得流動人口急遽增加,勞務輸出成為信陽地方政府的重頭戲,外出務工人員極大擴容,勞務人流的大潮洶湧不已。
  • 站內,信陽站原有的旅客天橋和出站地道十分狹窄,沒有專用行包通道,人貨混用存在安全隱患。原有的三站臺九股道也需要改造,將火車站改造成雙面出口勢成必然。信陽火車站的改擴建工程又一次提上日程,信陽市政府與武漢路局的認識統一,啟動了專項工作部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已建成的京九線高鐵信陽站(信陽東站)

  • 2014年3月28日,中國鐵路總公司批覆了武漢鐵路局的信陽火車站改擴建可行性報告。信陽火車站迎來了新一輪改擴建。工程要求2017年開工建設,建設工期18個月,要求於2018年10月開通北廣場,信陽雙面站投入使用。
  • 信陽市政府成立工程建設領導小組,開展工作,徵地拆遷。在地方與鐵路部門共同努力下,2016年7月,涉及北站房、廣場新建,既有站房改建,以及站臺、天橋、雨棚等配套設施改造的信陽站改擴建工程正式開工。區域內先期搬遷居民245戶,簽約搬遷224戶。建設北廣場要搬遷的居民1172戶,完成登記1089戶,地方政府全力以赴做工作,力求按時完成建設。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北廣場設計效果圖

  • 按照設計圖站內的施工很快展開,工程由中鐵建工集團負責施工建設,路地兩方投資分建站內和站外建築設施。
  • 設計要求站內原有的三個站臺保留,增加一條股道;拆除原有的風雨棚、4米寬的地下通道和舊天橋。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建設中的京廣線信陽火車站北候車大樓

  • 新建有站臺柱的候車雨棚2.17萬平米;在南站臺偏東方向新修一條寬為12米、全長90米、橫跨10條股道,連接南北兩個站場的天橋;拆除原來的出站地道,新建一條10米寬南北貫通的地下通道和一條5.2米寬的行包地道。
  • 在北面新增一個北站臺,全部四個站臺都按高站臺設計建造,方便乘降。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全程路線圖

  • 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成為大清第一條自行籌辦的國家主幹鐵道。
  • 當時,每日只發快車和慢車兩班,信陽站快慢車俱停,停車時間14分鐘。
  • 自此以後,直至1987年中國鐵路開始全面提速和中國高鐵線路開始商業營建,運行圖調整為止,全長2302公里的京廣線,途徑信陽的所有車次都要在這裡停車10分鐘左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洋軍人和北洋政府五色旗

  •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信陽逼近革命策源地,在清廷和革命黨視野中都是前沿地帶。隨後,袁世凱的鎮壓大軍開往武昌卻在“信陽州”停下來,止步不再向前。局面對清廷形成脅迫,迫使清廷與孫中山達成妥協,使他成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此後,信陽就被視為北方和南方的分界前沿,過了長江就是南方了。
  • “平漢鐵路”上,信陽的地位更為顯著,鐵路管轄就直接改為“信陽分段”。
  • 北洋軍閥時期信陽始終由北方牢牢控制,吳佩孚在“北京政變”後也在信陽站被迫下車,再轉“新店站”,在雞公山上度過他最為難捱的時光。
  • 繼而,信陽成為北伐革命軍粉碎北洋軍閥拉鋸戰的戰場,信陽站來往軍車不斷,軍務倥傯,運輸更為繁忙。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京正陽門站(前門站)

  • 1938年,隨著信陽淪陷,信陽成為日軍佔據的淪陷區(游擊區),也沒影響信陽站的使用。直到1946年光復後,信陽站交給武漢鐵路局管理,成立“武漢路局信陽鐵路分局”。
  • 1953年1月,信陽“鐵路分局”取消。繼續歸漢口鐵路分局,1958年成立“鐵路信陽辦事處”成為“二等站”。
  • 此後,信陽鐵路分局(或辦事處)兩度成立又取消,先後歸屬武漢或鄭州路局管轄。
  • 隨著客運貨運的增加,信陽已成豫南人流物流中心,信陽站統攬著潢川、淮濱等10個縣市區的旅客和物資集散;車站建設也由單一的一個站臺一股道,到複線建成後兩個站臺六股道,成為一等站。到1987年3月隨著鐵路管界調整至今,信陽站均系鄭州、武漢鐵路局管轄下的全國一等客貨運車站,年發送旅客200多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漢口大智門站

  • 火車和鐵路運輸把信陽裝上了輪子,京廣線所經沿途廣大區域,無不聞名信陽。
  • 信陽火車站120年的歷史,發展變化可謂滄海桑田,特別是近30多年來更是日新月異。
  • 起初的平漢線上只有南北兩端的前門站和大智門站巍峨壯觀,沿途各站均是統一制式平房數間,一望便知是火車站。前門站就在皇宮不遠,大智門站就在漢口租界,而信陽站傳承了歷史規則,建在遠離信陽古城的北關之外,距離內城尚有二三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信陽縣、信陽市)城區簡圖(1900-2019)

  • 信陽車站最初面對的還是荒郊野外,後來才繁盛起來。車站正面南北向的叫“老洋街”(今日民權路),東西向的東邊稱“羅山街”(今日新華東路),西邊稱“橫馬路”(今日新華西路)。
  • 信陽城近代陸續由此繁華北移,隨著火車的鏗鏘聲,城區蔓延向北,北關內外熱鬧的街市把信陽老舊的城區與火車站南新的繁華連為一片。以鐵路為線,羊山以南很快繁華起來,鐵路以南是居民城區,鐵路以北成為鐵路專用的區域。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火車站放大圖

  • 上世紀50年代那“工人階級”佔絕對領導地位的年代,由“工人”二字構成的大大的“㝉”標記(陳玉昶設計)成為一代國人熟知的鐵路印記。信陽有著與鐵路工人“天然”的聯繫,很長時間人們都以做一名鐵路工人為驕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由陳玉昶設計的中國鐵路路徽(由“工人”二字構成)

  • 信陽車站一直以來都是大門南開,那是因為京漢鐵路進了信陽後向東西拉開,南北就成了鐵路兩側。面對著歷史悠久的信陽小城,鐵路北面則貧瘠擁擠。
  • 記憶中,80年代之前的信陽站並不大,站房面積不過一排平房分成大小十幾間,約數百平米。只是單一的票房和進出站柵欄,後來增加了附屬的候車室和進出口門樓設施。也就是簡單地壘砌通道裝上門,一用就是二三十年。那時候信陽火車站還沒有站前廣場,丁字路口倒是已經形成,正對著的民權路還只有不到15米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外(1980年)

  • 繁華西南行,在如今的“沃爾瑪”(原來的“幸福茶葉市場街”)把擁擠熱鬧引向四一路和勝利街,那裡有“大舞臺”“人民電影院”, 人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提籃小賣的攤販和鱗次櫛比的店鋪帶活了周圍大片地區,為信陽城最繁華的地段之一。熱鬧延續了一百多年,直迄今日。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內(1980年)

  • 車站內部,往來南北的列車那時只有兩個站臺,六七條鐵軌。鄰靠主站臺的兩道軌道被磨得明晃晃的,客貨停駐,往來錯車。緊靠南面主站臺主要用來停靠上下行的旅客列車,貨車則在中間軌道呼嘯而過。最裡端靠北的軌道不常停車,鐵軌都是鏽的,用來臨時調度車輛。
  • 信陽站從1980年開始承擔上下行貨物列車到發、編解和技檢作業,是路局的區段編組站。
  • 信陽車務段日均辦理客貨車輛已經逾萬;貨物發送150萬噸,旅客發送近200萬人次。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候車雨棚

  • 1982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信陽火車站曾進行過一次小規模擴建改造。到了90年代,作為客貨運一等大站的信陽站已經不堪重負,站內站外都顯得擁擠不堪,窘迫不已,不得不做了一次大改造。
  • 1992年改造完成之後,原有的車站面貌完全改觀,站房全部拆除重建,向東西南三面延伸。售票候車的平房翻蓋成樓房,候車面積由833平米提高到2000多平米。站內提高站臺高度,增大站臺面積,改良股道。修建跨站臺的站內旅客交通天橋,東側新增地下旅客及行包混合通道。天橋用於旅客進站分流,地道用於旅客出站分流。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南口)改造後(2000年)

  • 站外交通,拆除原跨越鐵路南北的過街天橋,改為以涵洞相通(即如今火車站西側的四一路連接羊山新六大道的涵洞),一改過去只能行人過天橋的狀況。站前南廣場動遷居民,擴建改造,從而形成南面廣場如今這般規模。
  • 民權大道進一步擴寬,道路兩側“萬家燈火”開發房地產和最新一波舊城改造相結合,也在站前廣場給公交車配套留出了一片週轉空間。這次站內外擴建改造,令車站一帶面貌一新。
  • 2004年1月正式通車的寧西鐵路在信陽與京廣鐵路交匯,信陽成為兩條大動脈的樞紐站。改造後看上去還不小的站前廣場,用不了多久很快就顯得小了。
  • 廣場周圍高樓不僅將站前的道路逼仄,也將人流、車流形成的漩渦激盪起來。僅僅十年,又是擁擠不堪、雜亂無序,往來旅客日益增長,各種車輛越來越多。站前道路只好改成單行道,跨路涵洞天天擁堵。
  • 如果不是周邊有了另外分流的“京九線”“寧西線”和“京廣高鐵”,信陽站恐怕早就壓垮了。高鐵信陽東站通車前,信陽站南廣場已經被“民工潮”“學生流”衝擊得七零八落,每逢客流高峰,“春運”“五一”“國慶”火車站都水洩不通。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信陽站內軌道

  • 據瞭解,信陽經濟總量的80%以上在城鎮產出,城市佔地區全部投資額的81%以上,消費額城市佔94%。信陽城區面積最近十年間增加了三分之二,由建國之初的不足4平方公里,四五萬人口;擴展到改革開放前的20萬平方公里,約20萬人;再到今天的僅溮河、平橋二區城區面積即達89平方公里,超60萬人。
  • 特別是“羊山新區”和“工業城”的建立,極大地拉大了信陽城區框架。原來鐵路以北都屬遠郊,如今儼然信陽新城,大氣代表著信陽新貌。《國務院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已將信陽確定為沿淮經濟帶三個核心城市之一;《信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要將信陽打造成鄂豫皖交界的區域中心城市,提出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規模人口185萬,建設用地185平方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新區(羊山)

  •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旅客鐵路運輸功能正在由高速鐵路取代。新建的京深高速鐵路把“信陽東站”設立在羊山新城區,幾乎佔信陽既成城區大半的新區拉動著信陽城整體向北發展。
  • 鑑於信陽老城南部屬於山區,已經沒有更大的地域拓展空間,原有的信陽老火車站仍然承擔著繁重的鐵路客貨運重擔,十分有必要在南站臺鐵路之北另建一座站臺,信陽站向北開口,把信陽站建成雙面車站成為必然。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站西涵洞情形

  • 2005年,武漢鐵路分局與襄樊鐵路分局合併後,信陽站又劃歸武漢鐵路局管轄。
  • 2014年至2016年,信陽火車站迎來建站以來最大的客流高峰,高潮時日均發送旅客11758人。峰值單日發送人次高達到3.3萬人。1990年改造時按3500人設計的2009平米候車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春運期間搭建的候車棚綿延到廣場,延長到日常使用,甚至平日裡也不敷使用。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洶湧的民工潮(1999年)

  •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城市化”,使得流動人口急遽增加,勞務輸出成為信陽地方政府的重頭戲,外出務工人員極大擴容,勞務人流的大潮洶湧不已。
  • 站內,信陽站原有的旅客天橋和出站地道十分狹窄,沒有專用行包通道,人貨混用存在安全隱患。原有的三站臺九股道也需要改造,將火車站改造成雙面出口勢成必然。信陽火車站的改擴建工程又一次提上日程,信陽市政府與武漢路局的認識統一,啟動了專項工作部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已建成的京九線高鐵信陽站(信陽東站)

  • 2014年3月28日,中國鐵路總公司批覆了武漢鐵路局的信陽火車站改擴建可行性報告。信陽火車站迎來了新一輪改擴建。工程要求2017年開工建設,建設工期18個月,要求於2018年10月開通北廣場,信陽雙面站投入使用。
  • 信陽市政府成立工程建設領導小組,開展工作,徵地拆遷。在地方與鐵路部門共同努力下,2016年7月,涉及北站房、廣場新建,既有站房改建,以及站臺、天橋、雨棚等配套設施改造的信陽站改擴建工程正式開工。區域內先期搬遷居民245戶,簽約搬遷224戶。建設北廣場要搬遷的居民1172戶,完成登記1089戶,地方政府全力以赴做工作,力求按時完成建設。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北廣場設計效果圖

  • 按照設計圖站內的施工很快展開,工程由中鐵建工集團負責施工建設,路地兩方投資分建站內和站外建築設施。
  • 設計要求站內原有的三個站臺保留,增加一條股道;拆除原有的風雨棚、4米寬的地下通道和舊天橋。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建設中的京廣線信陽火車站北候車大樓

  • 新建有站臺柱的候車雨棚2.17萬平米;在南站臺偏東方向新修一條寬為12米、全長90米、橫跨10條股道,連接南北兩個站場的天橋;拆除原來的出站地道,新建一條10米寬南北貫通的地下通道和一條5.2米寬的行包地道。
  • 在北面新增一個北站臺,全部四個站臺都按高站臺設計建造,方便乘降。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站內改造已經完成投入運營

  • 北站房主體建築方正端莊,沒有太大的特色。站房面積有兩個南站房大,達到12000平米,最高處達20.15米,局部3層。候車室面積是原來的1.5倍,達到4000平米,可容納近4000人。 站房分為A區(售票廳、VIP候車廳、行包房);B區(普通候車大廳、休息廳);C區(配套服務和空調機房、信息機房)。站外廣場長寬都是200米,面積在4000平米以上。兩側設有公交車和出租車及社會車輛停車場,面積也有約4000平米。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全程路線圖

  • 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成為大清第一條自行籌辦的國家主幹鐵道。
  • 當時,每日只發快車和慢車兩班,信陽站快慢車俱停,停車時間14分鐘。
  • 自此以後,直至1987年中國鐵路開始全面提速和中國高鐵線路開始商業營建,運行圖調整為止,全長2302公里的京廣線,途徑信陽的所有車次都要在這裡停車10分鐘左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洋軍人和北洋政府五色旗

  •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信陽逼近革命策源地,在清廷和革命黨視野中都是前沿地帶。隨後,袁世凱的鎮壓大軍開往武昌卻在“信陽州”停下來,止步不再向前。局面對清廷形成脅迫,迫使清廷與孫中山達成妥協,使他成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此後,信陽就被視為北方和南方的分界前沿,過了長江就是南方了。
  • “平漢鐵路”上,信陽的地位更為顯著,鐵路管轄就直接改為“信陽分段”。
  • 北洋軍閥時期信陽始終由北方牢牢控制,吳佩孚在“北京政變”後也在信陽站被迫下車,再轉“新店站”,在雞公山上度過他最為難捱的時光。
  • 繼而,信陽成為北伐革命軍粉碎北洋軍閥拉鋸戰的戰場,信陽站來往軍車不斷,軍務倥傯,運輸更為繁忙。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京正陽門站(前門站)

  • 1938年,隨著信陽淪陷,信陽成為日軍佔據的淪陷區(游擊區),也沒影響信陽站的使用。直到1946年光復後,信陽站交給武漢鐵路局管理,成立“武漢路局信陽鐵路分局”。
  • 1953年1月,信陽“鐵路分局”取消。繼續歸漢口鐵路分局,1958年成立“鐵路信陽辦事處”成為“二等站”。
  • 此後,信陽鐵路分局(或辦事處)兩度成立又取消,先後歸屬武漢或鄭州路局管轄。
  • 隨著客運貨運的增加,信陽已成豫南人流物流中心,信陽站統攬著潢川、淮濱等10個縣市區的旅客和物資集散;車站建設也由單一的一個站臺一股道,到複線建成後兩個站臺六股道,成為一等站。到1987年3月隨著鐵路管界調整至今,信陽站均系鄭州、武漢鐵路局管轄下的全國一等客貨運車站,年發送旅客200多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漢口大智門站

  • 火車和鐵路運輸把信陽裝上了輪子,京廣線所經沿途廣大區域,無不聞名信陽。
  • 信陽火車站120年的歷史,發展變化可謂滄海桑田,特別是近30多年來更是日新月異。
  • 起初的平漢線上只有南北兩端的前門站和大智門站巍峨壯觀,沿途各站均是統一制式平房數間,一望便知是火車站。前門站就在皇宮不遠,大智門站就在漢口租界,而信陽站傳承了歷史規則,建在遠離信陽古城的北關之外,距離內城尚有二三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信陽縣、信陽市)城區簡圖(1900-2019)

  • 信陽車站最初面對的還是荒郊野外,後來才繁盛起來。車站正面南北向的叫“老洋街”(今日民權路),東西向的東邊稱“羅山街”(今日新華東路),西邊稱“橫馬路”(今日新華西路)。
  • 信陽城近代陸續由此繁華北移,隨著火車的鏗鏘聲,城區蔓延向北,北關內外熱鬧的街市把信陽老舊的城區與火車站南新的繁華連為一片。以鐵路為線,羊山以南很快繁華起來,鐵路以南是居民城區,鐵路以北成為鐵路專用的區域。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火車站放大圖

  • 上世紀50年代那“工人階級”佔絕對領導地位的年代,由“工人”二字構成的大大的“㝉”標記(陳玉昶設計)成為一代國人熟知的鐵路印記。信陽有著與鐵路工人“天然”的聯繫,很長時間人們都以做一名鐵路工人為驕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由陳玉昶設計的中國鐵路路徽(由“工人”二字構成)

  • 信陽車站一直以來都是大門南開,那是因為京漢鐵路進了信陽後向東西拉開,南北就成了鐵路兩側。面對著歷史悠久的信陽小城,鐵路北面則貧瘠擁擠。
  • 記憶中,80年代之前的信陽站並不大,站房面積不過一排平房分成大小十幾間,約數百平米。只是單一的票房和進出站柵欄,後來增加了附屬的候車室和進出口門樓設施。也就是簡單地壘砌通道裝上門,一用就是二三十年。那時候信陽火車站還沒有站前廣場,丁字路口倒是已經形成,正對著的民權路還只有不到15米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外(1980年)

  • 繁華西南行,在如今的“沃爾瑪”(原來的“幸福茶葉市場街”)把擁擠熱鬧引向四一路和勝利街,那裡有“大舞臺”“人民電影院”, 人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提籃小賣的攤販和鱗次櫛比的店鋪帶活了周圍大片地區,為信陽城最繁華的地段之一。熱鬧延續了一百多年,直迄今日。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內(1980年)

  • 車站內部,往來南北的列車那時只有兩個站臺,六七條鐵軌。鄰靠主站臺的兩道軌道被磨得明晃晃的,客貨停駐,往來錯車。緊靠南面主站臺主要用來停靠上下行的旅客列車,貨車則在中間軌道呼嘯而過。最裡端靠北的軌道不常停車,鐵軌都是鏽的,用來臨時調度車輛。
  • 信陽站從1980年開始承擔上下行貨物列車到發、編解和技檢作業,是路局的區段編組站。
  • 信陽車務段日均辦理客貨車輛已經逾萬;貨物發送150萬噸,旅客發送近200萬人次。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候車雨棚

  • 1982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信陽火車站曾進行過一次小規模擴建改造。到了90年代,作為客貨運一等大站的信陽站已經不堪重負,站內站外都顯得擁擠不堪,窘迫不已,不得不做了一次大改造。
  • 1992年改造完成之後,原有的車站面貌完全改觀,站房全部拆除重建,向東西南三面延伸。售票候車的平房翻蓋成樓房,候車面積由833平米提高到2000多平米。站內提高站臺高度,增大站臺面積,改良股道。修建跨站臺的站內旅客交通天橋,東側新增地下旅客及行包混合通道。天橋用於旅客進站分流,地道用於旅客出站分流。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南口)改造後(2000年)

  • 站外交通,拆除原跨越鐵路南北的過街天橋,改為以涵洞相通(即如今火車站西側的四一路連接羊山新六大道的涵洞),一改過去只能行人過天橋的狀況。站前南廣場動遷居民,擴建改造,從而形成南面廣場如今這般規模。
  • 民權大道進一步擴寬,道路兩側“萬家燈火”開發房地產和最新一波舊城改造相結合,也在站前廣場給公交車配套留出了一片週轉空間。這次站內外擴建改造,令車站一帶面貌一新。
  • 2004年1月正式通車的寧西鐵路在信陽與京廣鐵路交匯,信陽成為兩條大動脈的樞紐站。改造後看上去還不小的站前廣場,用不了多久很快就顯得小了。
  • 廣場周圍高樓不僅將站前的道路逼仄,也將人流、車流形成的漩渦激盪起來。僅僅十年,又是擁擠不堪、雜亂無序,往來旅客日益增長,各種車輛越來越多。站前道路只好改成單行道,跨路涵洞天天擁堵。
  • 如果不是周邊有了另外分流的“京九線”“寧西線”和“京廣高鐵”,信陽站恐怕早就壓垮了。高鐵信陽東站通車前,信陽站南廣場已經被“民工潮”“學生流”衝擊得七零八落,每逢客流高峰,“春運”“五一”“國慶”火車站都水洩不通。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信陽站內軌道

  • 據瞭解,信陽經濟總量的80%以上在城鎮產出,城市佔地區全部投資額的81%以上,消費額城市佔94%。信陽城區面積最近十年間增加了三分之二,由建國之初的不足4平方公里,四五萬人口;擴展到改革開放前的20萬平方公里,約20萬人;再到今天的僅溮河、平橋二區城區面積即達89平方公里,超60萬人。
  • 特別是“羊山新區”和“工業城”的建立,極大地拉大了信陽城區框架。原來鐵路以北都屬遠郊,如今儼然信陽新城,大氣代表著信陽新貌。《國務院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已將信陽確定為沿淮經濟帶三個核心城市之一;《信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要將信陽打造成鄂豫皖交界的區域中心城市,提出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規模人口185萬,建設用地185平方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新區(羊山)

  •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旅客鐵路運輸功能正在由高速鐵路取代。新建的京深高速鐵路把“信陽東站”設立在羊山新城區,幾乎佔信陽既成城區大半的新區拉動著信陽城整體向北發展。
  • 鑑於信陽老城南部屬於山區,已經沒有更大的地域拓展空間,原有的信陽老火車站仍然承擔著繁重的鐵路客貨運重擔,十分有必要在南站臺鐵路之北另建一座站臺,信陽站向北開口,把信陽站建成雙面車站成為必然。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站西涵洞情形

  • 2005年,武漢鐵路分局與襄樊鐵路分局合併後,信陽站又劃歸武漢鐵路局管轄。
  • 2014年至2016年,信陽火車站迎來建站以來最大的客流高峰,高潮時日均發送旅客11758人。峰值單日發送人次高達到3.3萬人。1990年改造時按3500人設計的2009平米候車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春運期間搭建的候車棚綿延到廣場,延長到日常使用,甚至平日裡也不敷使用。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洶湧的民工潮(1999年)

  •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城市化”,使得流動人口急遽增加,勞務輸出成為信陽地方政府的重頭戲,外出務工人員極大擴容,勞務人流的大潮洶湧不已。
  • 站內,信陽站原有的旅客天橋和出站地道十分狹窄,沒有專用行包通道,人貨混用存在安全隱患。原有的三站臺九股道也需要改造,將火車站改造成雙面出口勢成必然。信陽火車站的改擴建工程又一次提上日程,信陽市政府與武漢路局的認識統一,啟動了專項工作部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已建成的京九線高鐵信陽站(信陽東站)

  • 2014年3月28日,中國鐵路總公司批覆了武漢鐵路局的信陽火車站改擴建可行性報告。信陽火車站迎來了新一輪改擴建。工程要求2017年開工建設,建設工期18個月,要求於2018年10月開通北廣場,信陽雙面站投入使用。
  • 信陽市政府成立工程建設領導小組,開展工作,徵地拆遷。在地方與鐵路部門共同努力下,2016年7月,涉及北站房、廣場新建,既有站房改建,以及站臺、天橋、雨棚等配套設施改造的信陽站改擴建工程正式開工。區域內先期搬遷居民245戶,簽約搬遷224戶。建設北廣場要搬遷的居民1172戶,完成登記1089戶,地方政府全力以赴做工作,力求按時完成建設。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北廣場設計效果圖

  • 按照設計圖站內的施工很快展開,工程由中鐵建工集團負責施工建設,路地兩方投資分建站內和站外建築設施。
  • 設計要求站內原有的三個站臺保留,增加一條股道;拆除原有的風雨棚、4米寬的地下通道和舊天橋。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建設中的京廣線信陽火車站北候車大樓

  • 新建有站臺柱的候車雨棚2.17萬平米;在南站臺偏東方向新修一條寬為12米、全長90米、橫跨10條股道,連接南北兩個站場的天橋;拆除原來的出站地道,新建一條10米寬南北貫通的地下通道和一條5.2米寬的行包地道。
  • 在北面新增一個北站臺,全部四個站臺都按高站臺設計建造,方便乘降。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站內改造已經完成投入運營

  • 北站房主體建築方正端莊,沒有太大的特色。站房面積有兩個南站房大,達到12000平米,最高處達20.15米,局部3層。候車室面積是原來的1.5倍,達到4000平米,可容納近4000人。 站房分為A區(售票廳、VIP候車廳、行包房);B區(普通候車大廳、休息廳);C區(配套服務和空調機房、信息機房)。站外廣場長寬都是200米,面積在4000平米以上。兩側設有公交車和出租車及社會車輛停車場,面積也有約4000平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連接南北廣場兩個出站口站房的廊橋

  • 站前是信陽城市規劃擬打通的“淮河大道”,離平行的新五大道僅1000米,離市政府直線距離2000米。
  • 站內10米寬天橋建設時,為了不至於影響京廣線正常列車行駛,採用鋼桁架構步履式頂推安裝的辦法,53天完成搭建。
  • 為了加速推進工程建設,信陽火車站於2018年10月10日至2019年1月15日停辦了客運業務,全封閉施工,旅客分流到附近縣區車站和高鐵信陽東站。
  • 2019年1月15日,經過兩年多的施工和98天信陽站客運業務停辦後,在武漢鐵路集團副總王祖祥的陪同下,信陽市長尚朝陽宣佈信陽火車站北站房正式啟用。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全程路線圖

  • 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成為大清第一條自行籌辦的國家主幹鐵道。
  • 當時,每日只發快車和慢車兩班,信陽站快慢車俱停,停車時間14分鐘。
  • 自此以後,直至1987年中國鐵路開始全面提速和中國高鐵線路開始商業營建,運行圖調整為止,全長2302公里的京廣線,途徑信陽的所有車次都要在這裡停車10分鐘左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洋軍人和北洋政府五色旗

  •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信陽逼近革命策源地,在清廷和革命黨視野中都是前沿地帶。隨後,袁世凱的鎮壓大軍開往武昌卻在“信陽州”停下來,止步不再向前。局面對清廷形成脅迫,迫使清廷與孫中山達成妥協,使他成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此後,信陽就被視為北方和南方的分界前沿,過了長江就是南方了。
  • “平漢鐵路”上,信陽的地位更為顯著,鐵路管轄就直接改為“信陽分段”。
  • 北洋軍閥時期信陽始終由北方牢牢控制,吳佩孚在“北京政變”後也在信陽站被迫下車,再轉“新店站”,在雞公山上度過他最為難捱的時光。
  • 繼而,信陽成為北伐革命軍粉碎北洋軍閥拉鋸戰的戰場,信陽站來往軍車不斷,軍務倥傯,運輸更為繁忙。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京正陽門站(前門站)

  • 1938年,隨著信陽淪陷,信陽成為日軍佔據的淪陷區(游擊區),也沒影響信陽站的使用。直到1946年光復後,信陽站交給武漢鐵路局管理,成立“武漢路局信陽鐵路分局”。
  • 1953年1月,信陽“鐵路分局”取消。繼續歸漢口鐵路分局,1958年成立“鐵路信陽辦事處”成為“二等站”。
  • 此後,信陽鐵路分局(或辦事處)兩度成立又取消,先後歸屬武漢或鄭州路局管轄。
  • 隨著客運貨運的增加,信陽已成豫南人流物流中心,信陽站統攬著潢川、淮濱等10個縣市區的旅客和物資集散;車站建設也由單一的一個站臺一股道,到複線建成後兩個站臺六股道,成為一等站。到1987年3月隨著鐵路管界調整至今,信陽站均系鄭州、武漢鐵路局管轄下的全國一等客貨運車站,年發送旅客200多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漢口大智門站

  • 火車和鐵路運輸把信陽裝上了輪子,京廣線所經沿途廣大區域,無不聞名信陽。
  • 信陽火車站120年的歷史,發展變化可謂滄海桑田,特別是近30多年來更是日新月異。
  • 起初的平漢線上只有南北兩端的前門站和大智門站巍峨壯觀,沿途各站均是統一制式平房數間,一望便知是火車站。前門站就在皇宮不遠,大智門站就在漢口租界,而信陽站傳承了歷史規則,建在遠離信陽古城的北關之外,距離內城尚有二三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信陽縣、信陽市)城區簡圖(1900-2019)

  • 信陽車站最初面對的還是荒郊野外,後來才繁盛起來。車站正面南北向的叫“老洋街”(今日民權路),東西向的東邊稱“羅山街”(今日新華東路),西邊稱“橫馬路”(今日新華西路)。
  • 信陽城近代陸續由此繁華北移,隨著火車的鏗鏘聲,城區蔓延向北,北關內外熱鬧的街市把信陽老舊的城區與火車站南新的繁華連為一片。以鐵路為線,羊山以南很快繁華起來,鐵路以南是居民城區,鐵路以北成為鐵路專用的區域。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火車站放大圖

  • 上世紀50年代那“工人階級”佔絕對領導地位的年代,由“工人”二字構成的大大的“㝉”標記(陳玉昶設計)成為一代國人熟知的鐵路印記。信陽有著與鐵路工人“天然”的聯繫,很長時間人們都以做一名鐵路工人為驕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由陳玉昶設計的中國鐵路路徽(由“工人”二字構成)

  • 信陽車站一直以來都是大門南開,那是因為京漢鐵路進了信陽後向東西拉開,南北就成了鐵路兩側。面對著歷史悠久的信陽小城,鐵路北面則貧瘠擁擠。
  • 記憶中,80年代之前的信陽站並不大,站房面積不過一排平房分成大小十幾間,約數百平米。只是單一的票房和進出站柵欄,後來增加了附屬的候車室和進出口門樓設施。也就是簡單地壘砌通道裝上門,一用就是二三十年。那時候信陽火車站還沒有站前廣場,丁字路口倒是已經形成,正對著的民權路還只有不到15米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外(1980年)

  • 繁華西南行,在如今的“沃爾瑪”(原來的“幸福茶葉市場街”)把擁擠熱鬧引向四一路和勝利街,那裡有“大舞臺”“人民電影院”, 人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提籃小賣的攤販和鱗次櫛比的店鋪帶活了周圍大片地區,為信陽城最繁華的地段之一。熱鬧延續了一百多年,直迄今日。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內(1980年)

  • 車站內部,往來南北的列車那時只有兩個站臺,六七條鐵軌。鄰靠主站臺的兩道軌道被磨得明晃晃的,客貨停駐,往來錯車。緊靠南面主站臺主要用來停靠上下行的旅客列車,貨車則在中間軌道呼嘯而過。最裡端靠北的軌道不常停車,鐵軌都是鏽的,用來臨時調度車輛。
  • 信陽站從1980年開始承擔上下行貨物列車到發、編解和技檢作業,是路局的區段編組站。
  • 信陽車務段日均辦理客貨車輛已經逾萬;貨物發送150萬噸,旅客發送近200萬人次。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候車雨棚

  • 1982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信陽火車站曾進行過一次小規模擴建改造。到了90年代,作為客貨運一等大站的信陽站已經不堪重負,站內站外都顯得擁擠不堪,窘迫不已,不得不做了一次大改造。
  • 1992年改造完成之後,原有的車站面貌完全改觀,站房全部拆除重建,向東西南三面延伸。售票候車的平房翻蓋成樓房,候車面積由833平米提高到2000多平米。站內提高站臺高度,增大站臺面積,改良股道。修建跨站臺的站內旅客交通天橋,東側新增地下旅客及行包混合通道。天橋用於旅客進站分流,地道用於旅客出站分流。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南口)改造後(2000年)

  • 站外交通,拆除原跨越鐵路南北的過街天橋,改為以涵洞相通(即如今火車站西側的四一路連接羊山新六大道的涵洞),一改過去只能行人過天橋的狀況。站前南廣場動遷居民,擴建改造,從而形成南面廣場如今這般規模。
  • 民權大道進一步擴寬,道路兩側“萬家燈火”開發房地產和最新一波舊城改造相結合,也在站前廣場給公交車配套留出了一片週轉空間。這次站內外擴建改造,令車站一帶面貌一新。
  • 2004年1月正式通車的寧西鐵路在信陽與京廣鐵路交匯,信陽成為兩條大動脈的樞紐站。改造後看上去還不小的站前廣場,用不了多久很快就顯得小了。
  • 廣場周圍高樓不僅將站前的道路逼仄,也將人流、車流形成的漩渦激盪起來。僅僅十年,又是擁擠不堪、雜亂無序,往來旅客日益增長,各種車輛越來越多。站前道路只好改成單行道,跨路涵洞天天擁堵。
  • 如果不是周邊有了另外分流的“京九線”“寧西線”和“京廣高鐵”,信陽站恐怕早就壓垮了。高鐵信陽東站通車前,信陽站南廣場已經被“民工潮”“學生流”衝擊得七零八落,每逢客流高峰,“春運”“五一”“國慶”火車站都水洩不通。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信陽站內軌道

  • 據瞭解,信陽經濟總量的80%以上在城鎮產出,城市佔地區全部投資額的81%以上,消費額城市佔94%。信陽城區面積最近十年間增加了三分之二,由建國之初的不足4平方公里,四五萬人口;擴展到改革開放前的20萬平方公里,約20萬人;再到今天的僅溮河、平橋二區城區面積即達89平方公里,超60萬人。
  • 特別是“羊山新區”和“工業城”的建立,極大地拉大了信陽城區框架。原來鐵路以北都屬遠郊,如今儼然信陽新城,大氣代表著信陽新貌。《國務院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已將信陽確定為沿淮經濟帶三個核心城市之一;《信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要將信陽打造成鄂豫皖交界的區域中心城市,提出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規模人口185萬,建設用地185平方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新區(羊山)

  •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旅客鐵路運輸功能正在由高速鐵路取代。新建的京深高速鐵路把“信陽東站”設立在羊山新城區,幾乎佔信陽既成城區大半的新區拉動著信陽城整體向北發展。
  • 鑑於信陽老城南部屬於山區,已經沒有更大的地域拓展空間,原有的信陽老火車站仍然承擔著繁重的鐵路客貨運重擔,十分有必要在南站臺鐵路之北另建一座站臺,信陽站向北開口,把信陽站建成雙面車站成為必然。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站西涵洞情形

  • 2005年,武漢鐵路分局與襄樊鐵路分局合併後,信陽站又劃歸武漢鐵路局管轄。
  • 2014年至2016年,信陽火車站迎來建站以來最大的客流高峰,高潮時日均發送旅客11758人。峰值單日發送人次高達到3.3萬人。1990年改造時按3500人設計的2009平米候車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春運期間搭建的候車棚綿延到廣場,延長到日常使用,甚至平日裡也不敷使用。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洶湧的民工潮(1999年)

  •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城市化”,使得流動人口急遽增加,勞務輸出成為信陽地方政府的重頭戲,外出務工人員極大擴容,勞務人流的大潮洶湧不已。
  • 站內,信陽站原有的旅客天橋和出站地道十分狹窄,沒有專用行包通道,人貨混用存在安全隱患。原有的三站臺九股道也需要改造,將火車站改造成雙面出口勢成必然。信陽火車站的改擴建工程又一次提上日程,信陽市政府與武漢路局的認識統一,啟動了專項工作部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已建成的京九線高鐵信陽站(信陽東站)

  • 2014年3月28日,中國鐵路總公司批覆了武漢鐵路局的信陽火車站改擴建可行性報告。信陽火車站迎來了新一輪改擴建。工程要求2017年開工建設,建設工期18個月,要求於2018年10月開通北廣場,信陽雙面站投入使用。
  • 信陽市政府成立工程建設領導小組,開展工作,徵地拆遷。在地方與鐵路部門共同努力下,2016年7月,涉及北站房、廣場新建,既有站房改建,以及站臺、天橋、雨棚等配套設施改造的信陽站改擴建工程正式開工。區域內先期搬遷居民245戶,簽約搬遷224戶。建設北廣場要搬遷的居民1172戶,完成登記1089戶,地方政府全力以赴做工作,力求按時完成建設。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北廣場設計效果圖

  • 按照設計圖站內的施工很快展開,工程由中鐵建工集團負責施工建設,路地兩方投資分建站內和站外建築設施。
  • 設計要求站內原有的三個站臺保留,增加一條股道;拆除原有的風雨棚、4米寬的地下通道和舊天橋。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建設中的京廣線信陽火車站北候車大樓

  • 新建有站臺柱的候車雨棚2.17萬平米;在南站臺偏東方向新修一條寬為12米、全長90米、橫跨10條股道,連接南北兩個站場的天橋;拆除原來的出站地道,新建一條10米寬南北貫通的地下通道和一條5.2米寬的行包地道。
  • 在北面新增一個北站臺,全部四個站臺都按高站臺設計建造,方便乘降。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站內改造已經完成投入運營

  • 北站房主體建築方正端莊,沒有太大的特色。站房面積有兩個南站房大,達到12000平米,最高處達20.15米,局部3層。候車室面積是原來的1.5倍,達到4000平米,可容納近4000人。 站房分為A區(售票廳、VIP候車廳、行包房);B區(普通候車大廳、休息廳);C區(配套服務和空調機房、信息機房)。站外廣場長寬都是200米,面積在4000平米以上。兩側設有公交車和出租車及社會車輛停車場,面積也有約4000平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連接南北廣場兩個出站口站房的廊橋

  • 站前是信陽城市規劃擬打通的“淮河大道”,離平行的新五大道僅1000米,離市政府直線距離2000米。
  • 站內10米寬天橋建設時,為了不至於影響京廣線正常列車行駛,採用鋼桁架構步履式頂推安裝的辦法,53天完成搭建。
  • 為了加速推進工程建設,信陽火車站於2018年10月10日至2019年1月15日停辦了客運業務,全封閉施工,旅客分流到附近縣區車站和高鐵信陽東站。
  • 2019年1月15日,經過兩年多的施工和98天信陽站客運業務停辦後,在武漢鐵路集團副總王祖祥的陪同下,信陽市長尚朝陽宣佈信陽火車站北站房正式啟用。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候車大廳全貌

  • 剛啟用的北站房簇新漂亮,一進門寬敞的候車大廳一樓兩旁,兩部自動步梯連接起一樓和二樓兩個候車區域。一樓二樓的兩個1998.5平米的候車大廳,一個供京廣線、寧西線上行旅客出行,一個供下行旅客出行,井然有序。
  • 大廳兩側設有各種服務設施和車站的服務區。所有上下樓層均實現自動電梯輸送旅客,全部實現中央空調和自動控煙、滅火。照明設施均實現節能環保。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全程路線圖

  • 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成為大清第一條自行籌辦的國家主幹鐵道。
  • 當時,每日只發快車和慢車兩班,信陽站快慢車俱停,停車時間14分鐘。
  • 自此以後,直至1987年中國鐵路開始全面提速和中國高鐵線路開始商業營建,運行圖調整為止,全長2302公里的京廣線,途徑信陽的所有車次都要在這裡停車10分鐘左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洋軍人和北洋政府五色旗

  •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信陽逼近革命策源地,在清廷和革命黨視野中都是前沿地帶。隨後,袁世凱的鎮壓大軍開往武昌卻在“信陽州”停下來,止步不再向前。局面對清廷形成脅迫,迫使清廷與孫中山達成妥協,使他成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此後,信陽就被視為北方和南方的分界前沿,過了長江就是南方了。
  • “平漢鐵路”上,信陽的地位更為顯著,鐵路管轄就直接改為“信陽分段”。
  • 北洋軍閥時期信陽始終由北方牢牢控制,吳佩孚在“北京政變”後也在信陽站被迫下車,再轉“新店站”,在雞公山上度過他最為難捱的時光。
  • 繼而,信陽成為北伐革命軍粉碎北洋軍閥拉鋸戰的戰場,信陽站來往軍車不斷,軍務倥傯,運輸更為繁忙。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京正陽門站(前門站)

  • 1938年,隨著信陽淪陷,信陽成為日軍佔據的淪陷區(游擊區),也沒影響信陽站的使用。直到1946年光復後,信陽站交給武漢鐵路局管理,成立“武漢路局信陽鐵路分局”。
  • 1953年1月,信陽“鐵路分局”取消。繼續歸漢口鐵路分局,1958年成立“鐵路信陽辦事處”成為“二等站”。
  • 此後,信陽鐵路分局(或辦事處)兩度成立又取消,先後歸屬武漢或鄭州路局管轄。
  • 隨著客運貨運的增加,信陽已成豫南人流物流中心,信陽站統攬著潢川、淮濱等10個縣市區的旅客和物資集散;車站建設也由單一的一個站臺一股道,到複線建成後兩個站臺六股道,成為一等站。到1987年3月隨著鐵路管界調整至今,信陽站均系鄭州、武漢鐵路局管轄下的全國一等客貨運車站,年發送旅客200多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漢口大智門站

  • 火車和鐵路運輸把信陽裝上了輪子,京廣線所經沿途廣大區域,無不聞名信陽。
  • 信陽火車站120年的歷史,發展變化可謂滄海桑田,特別是近30多年來更是日新月異。
  • 起初的平漢線上只有南北兩端的前門站和大智門站巍峨壯觀,沿途各站均是統一制式平房數間,一望便知是火車站。前門站就在皇宮不遠,大智門站就在漢口租界,而信陽站傳承了歷史規則,建在遠離信陽古城的北關之外,距離內城尚有二三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信陽縣、信陽市)城區簡圖(1900-2019)

  • 信陽車站最初面對的還是荒郊野外,後來才繁盛起來。車站正面南北向的叫“老洋街”(今日民權路),東西向的東邊稱“羅山街”(今日新華東路),西邊稱“橫馬路”(今日新華西路)。
  • 信陽城近代陸續由此繁華北移,隨著火車的鏗鏘聲,城區蔓延向北,北關內外熱鬧的街市把信陽老舊的城區與火車站南新的繁華連為一片。以鐵路為線,羊山以南很快繁華起來,鐵路以南是居民城區,鐵路以北成為鐵路專用的區域。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火車站放大圖

  • 上世紀50年代那“工人階級”佔絕對領導地位的年代,由“工人”二字構成的大大的“㝉”標記(陳玉昶設計)成為一代國人熟知的鐵路印記。信陽有著與鐵路工人“天然”的聯繫,很長時間人們都以做一名鐵路工人為驕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由陳玉昶設計的中國鐵路路徽(由“工人”二字構成)

  • 信陽車站一直以來都是大門南開,那是因為京漢鐵路進了信陽後向東西拉開,南北就成了鐵路兩側。面對著歷史悠久的信陽小城,鐵路北面則貧瘠擁擠。
  • 記憶中,80年代之前的信陽站並不大,站房面積不過一排平房分成大小十幾間,約數百平米。只是單一的票房和進出站柵欄,後來增加了附屬的候車室和進出口門樓設施。也就是簡單地壘砌通道裝上門,一用就是二三十年。那時候信陽火車站還沒有站前廣場,丁字路口倒是已經形成,正對著的民權路還只有不到15米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外(1980年)

  • 繁華西南行,在如今的“沃爾瑪”(原來的“幸福茶葉市場街”)把擁擠熱鬧引向四一路和勝利街,那裡有“大舞臺”“人民電影院”, 人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提籃小賣的攤販和鱗次櫛比的店鋪帶活了周圍大片地區,為信陽城最繁華的地段之一。熱鬧延續了一百多年,直迄今日。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內(1980年)

  • 車站內部,往來南北的列車那時只有兩個站臺,六七條鐵軌。鄰靠主站臺的兩道軌道被磨得明晃晃的,客貨停駐,往來錯車。緊靠南面主站臺主要用來停靠上下行的旅客列車,貨車則在中間軌道呼嘯而過。最裡端靠北的軌道不常停車,鐵軌都是鏽的,用來臨時調度車輛。
  • 信陽站從1980年開始承擔上下行貨物列車到發、編解和技檢作業,是路局的區段編組站。
  • 信陽車務段日均辦理客貨車輛已經逾萬;貨物發送150萬噸,旅客發送近200萬人次。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候車雨棚

  • 1982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信陽火車站曾進行過一次小規模擴建改造。到了90年代,作為客貨運一等大站的信陽站已經不堪重負,站內站外都顯得擁擠不堪,窘迫不已,不得不做了一次大改造。
  • 1992年改造完成之後,原有的車站面貌完全改觀,站房全部拆除重建,向東西南三面延伸。售票候車的平房翻蓋成樓房,候車面積由833平米提高到2000多平米。站內提高站臺高度,增大站臺面積,改良股道。修建跨站臺的站內旅客交通天橋,東側新增地下旅客及行包混合通道。天橋用於旅客進站分流,地道用於旅客出站分流。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南口)改造後(2000年)

  • 站外交通,拆除原跨越鐵路南北的過街天橋,改為以涵洞相通(即如今火車站西側的四一路連接羊山新六大道的涵洞),一改過去只能行人過天橋的狀況。站前南廣場動遷居民,擴建改造,從而形成南面廣場如今這般規模。
  • 民權大道進一步擴寬,道路兩側“萬家燈火”開發房地產和最新一波舊城改造相結合,也在站前廣場給公交車配套留出了一片週轉空間。這次站內外擴建改造,令車站一帶面貌一新。
  • 2004年1月正式通車的寧西鐵路在信陽與京廣鐵路交匯,信陽成為兩條大動脈的樞紐站。改造後看上去還不小的站前廣場,用不了多久很快就顯得小了。
  • 廣場周圍高樓不僅將站前的道路逼仄,也將人流、車流形成的漩渦激盪起來。僅僅十年,又是擁擠不堪、雜亂無序,往來旅客日益增長,各種車輛越來越多。站前道路只好改成單行道,跨路涵洞天天擁堵。
  • 如果不是周邊有了另外分流的“京九線”“寧西線”和“京廣高鐵”,信陽站恐怕早就壓垮了。高鐵信陽東站通車前,信陽站南廣場已經被“民工潮”“學生流”衝擊得七零八落,每逢客流高峰,“春運”“五一”“國慶”火車站都水洩不通。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信陽站內軌道

  • 據瞭解,信陽經濟總量的80%以上在城鎮產出,城市佔地區全部投資額的81%以上,消費額城市佔94%。信陽城區面積最近十年間增加了三分之二,由建國之初的不足4平方公里,四五萬人口;擴展到改革開放前的20萬平方公里,約20萬人;再到今天的僅溮河、平橋二區城區面積即達89平方公里,超60萬人。
  • 特別是“羊山新區”和“工業城”的建立,極大地拉大了信陽城區框架。原來鐵路以北都屬遠郊,如今儼然信陽新城,大氣代表著信陽新貌。《國務院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已將信陽確定為沿淮經濟帶三個核心城市之一;《信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要將信陽打造成鄂豫皖交界的區域中心城市,提出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規模人口185萬,建設用地185平方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新區(羊山)

  •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旅客鐵路運輸功能正在由高速鐵路取代。新建的京深高速鐵路把“信陽東站”設立在羊山新城區,幾乎佔信陽既成城區大半的新區拉動著信陽城整體向北發展。
  • 鑑於信陽老城南部屬於山區,已經沒有更大的地域拓展空間,原有的信陽老火車站仍然承擔著繁重的鐵路客貨運重擔,十分有必要在南站臺鐵路之北另建一座站臺,信陽站向北開口,把信陽站建成雙面車站成為必然。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站西涵洞情形

  • 2005年,武漢鐵路分局與襄樊鐵路分局合併後,信陽站又劃歸武漢鐵路局管轄。
  • 2014年至2016年,信陽火車站迎來建站以來最大的客流高峰,高潮時日均發送旅客11758人。峰值單日發送人次高達到3.3萬人。1990年改造時按3500人設計的2009平米候車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春運期間搭建的候車棚綿延到廣場,延長到日常使用,甚至平日裡也不敷使用。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洶湧的民工潮(1999年)

  •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城市化”,使得流動人口急遽增加,勞務輸出成為信陽地方政府的重頭戲,外出務工人員極大擴容,勞務人流的大潮洶湧不已。
  • 站內,信陽站原有的旅客天橋和出站地道十分狹窄,沒有專用行包通道,人貨混用存在安全隱患。原有的三站臺九股道也需要改造,將火車站改造成雙面出口勢成必然。信陽火車站的改擴建工程又一次提上日程,信陽市政府與武漢路局的認識統一,啟動了專項工作部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已建成的京九線高鐵信陽站(信陽東站)

  • 2014年3月28日,中國鐵路總公司批覆了武漢鐵路局的信陽火車站改擴建可行性報告。信陽火車站迎來了新一輪改擴建。工程要求2017年開工建設,建設工期18個月,要求於2018年10月開通北廣場,信陽雙面站投入使用。
  • 信陽市政府成立工程建設領導小組,開展工作,徵地拆遷。在地方與鐵路部門共同努力下,2016年7月,涉及北站房、廣場新建,既有站房改建,以及站臺、天橋、雨棚等配套設施改造的信陽站改擴建工程正式開工。區域內先期搬遷居民245戶,簽約搬遷224戶。建設北廣場要搬遷的居民1172戶,完成登記1089戶,地方政府全力以赴做工作,力求按時完成建設。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北廣場設計效果圖

  • 按照設計圖站內的施工很快展開,工程由中鐵建工集團負責施工建設,路地兩方投資分建站內和站外建築設施。
  • 設計要求站內原有的三個站臺保留,增加一條股道;拆除原有的風雨棚、4米寬的地下通道和舊天橋。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建設中的京廣線信陽火車站北候車大樓

  • 新建有站臺柱的候車雨棚2.17萬平米;在南站臺偏東方向新修一條寬為12米、全長90米、橫跨10條股道,連接南北兩個站場的天橋;拆除原來的出站地道,新建一條10米寬南北貫通的地下通道和一條5.2米寬的行包地道。
  • 在北面新增一個北站臺,全部四個站臺都按高站臺設計建造,方便乘降。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站內改造已經完成投入運營

  • 北站房主體建築方正端莊,沒有太大的特色。站房面積有兩個南站房大,達到12000平米,最高處達20.15米,局部3層。候車室面積是原來的1.5倍,達到4000平米,可容納近4000人。 站房分為A區(售票廳、VIP候車廳、行包房);B區(普通候車大廳、休息廳);C區(配套服務和空調機房、信息機房)。站外廣場長寬都是200米,面積在4000平米以上。兩側設有公交車和出租車及社會車輛停車場,面積也有約4000平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連接南北廣場兩個出站口站房的廊橋

  • 站前是信陽城市規劃擬打通的“淮河大道”,離平行的新五大道僅1000米,離市政府直線距離2000米。
  • 站內10米寬天橋建設時,為了不至於影響京廣線正常列車行駛,採用鋼桁架構步履式頂推安裝的辦法,53天完成搭建。
  • 為了加速推進工程建設,信陽火車站於2018年10月10日至2019年1月15日停辦了客運業務,全封閉施工,旅客分流到附近縣區車站和高鐵信陽東站。
  • 2019年1月15日,經過兩年多的施工和98天信陽站客運業務停辦後,在武漢鐵路集團副總王祖祥的陪同下,信陽市長尚朝陽宣佈信陽火車站北站房正式啟用。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候車大廳全貌

  • 剛啟用的北站房簇新漂亮,一進門寬敞的候車大廳一樓兩旁,兩部自動步梯連接起一樓和二樓兩個候車區域。一樓二樓的兩個1998.5平米的候車大廳,一個供京廣線、寧西線上行旅客出行,一個供下行旅客出行,井然有序。
  • 大廳兩側設有各種服務設施和車站的服務區。所有上下樓層均實現自動電梯輸送旅客,全部實現中央空調和自動控煙、滅火。照明設施均實現節能環保。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寬敞明亮的第一候車大廳

  • 原有南站房也進行了改建,一層候車一廳與天井院、售票廳打通後形成了統一候車區,拆除旋轉廳樓梯,新建一步梯和兩部自動扶梯,與二層老天橋改造而成的連廊,把南北兩座站房連接在一起。
  • 由於北廣場地下部分仍在緊張施工,目前南北兩個站房仍不能實現同時進出站。春運期間,南站房可以滿足旅客進出站需求,而北站房還不能出站。
  • 另外,火車站外西側,連接“四一路”和“新六大道”的南北雙向六車道跨路涵洞也仍在施工中。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全程路線圖

  • 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成為大清第一條自行籌辦的國家主幹鐵道。
  • 當時,每日只發快車和慢車兩班,信陽站快慢車俱停,停車時間14分鐘。
  • 自此以後,直至1987年中國鐵路開始全面提速和中國高鐵線路開始商業營建,運行圖調整為止,全長2302公里的京廣線,途徑信陽的所有車次都要在這裡停車10分鐘左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洋軍人和北洋政府五色旗

  •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信陽逼近革命策源地,在清廷和革命黨視野中都是前沿地帶。隨後,袁世凱的鎮壓大軍開往武昌卻在“信陽州”停下來,止步不再向前。局面對清廷形成脅迫,迫使清廷與孫中山達成妥協,使他成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此後,信陽就被視為北方和南方的分界前沿,過了長江就是南方了。
  • “平漢鐵路”上,信陽的地位更為顯著,鐵路管轄就直接改為“信陽分段”。
  • 北洋軍閥時期信陽始終由北方牢牢控制,吳佩孚在“北京政變”後也在信陽站被迫下車,再轉“新店站”,在雞公山上度過他最為難捱的時光。
  • 繼而,信陽成為北伐革命軍粉碎北洋軍閥拉鋸戰的戰場,信陽站來往軍車不斷,軍務倥傯,運輸更為繁忙。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京正陽門站(前門站)

  • 1938年,隨著信陽淪陷,信陽成為日軍佔據的淪陷區(游擊區),也沒影響信陽站的使用。直到1946年光復後,信陽站交給武漢鐵路局管理,成立“武漢路局信陽鐵路分局”。
  • 1953年1月,信陽“鐵路分局”取消。繼續歸漢口鐵路分局,1958年成立“鐵路信陽辦事處”成為“二等站”。
  • 此後,信陽鐵路分局(或辦事處)兩度成立又取消,先後歸屬武漢或鄭州路局管轄。
  • 隨著客運貨運的增加,信陽已成豫南人流物流中心,信陽站統攬著潢川、淮濱等10個縣市區的旅客和物資集散;車站建設也由單一的一個站臺一股道,到複線建成後兩個站臺六股道,成為一等站。到1987年3月隨著鐵路管界調整至今,信陽站均系鄭州、武漢鐵路局管轄下的全國一等客貨運車站,年發送旅客200多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漢口大智門站

  • 火車和鐵路運輸把信陽裝上了輪子,京廣線所經沿途廣大區域,無不聞名信陽。
  • 信陽火車站120年的歷史,發展變化可謂滄海桑田,特別是近30多年來更是日新月異。
  • 起初的平漢線上只有南北兩端的前門站和大智門站巍峨壯觀,沿途各站均是統一制式平房數間,一望便知是火車站。前門站就在皇宮不遠,大智門站就在漢口租界,而信陽站傳承了歷史規則,建在遠離信陽古城的北關之外,距離內城尚有二三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信陽縣、信陽市)城區簡圖(1900-2019)

  • 信陽車站最初面對的還是荒郊野外,後來才繁盛起來。車站正面南北向的叫“老洋街”(今日民權路),東西向的東邊稱“羅山街”(今日新華東路),西邊稱“橫馬路”(今日新華西路)。
  • 信陽城近代陸續由此繁華北移,隨著火車的鏗鏘聲,城區蔓延向北,北關內外熱鬧的街市把信陽老舊的城區與火車站南新的繁華連為一片。以鐵路為線,羊山以南很快繁華起來,鐵路以南是居民城區,鐵路以北成為鐵路專用的區域。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火車站放大圖

  • 上世紀50年代那“工人階級”佔絕對領導地位的年代,由“工人”二字構成的大大的“㝉”標記(陳玉昶設計)成為一代國人熟知的鐵路印記。信陽有著與鐵路工人“天然”的聯繫,很長時間人們都以做一名鐵路工人為驕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由陳玉昶設計的中國鐵路路徽(由“工人”二字構成)

  • 信陽車站一直以來都是大門南開,那是因為京漢鐵路進了信陽後向東西拉開,南北就成了鐵路兩側。面對著歷史悠久的信陽小城,鐵路北面則貧瘠擁擠。
  • 記憶中,80年代之前的信陽站並不大,站房面積不過一排平房分成大小十幾間,約數百平米。只是單一的票房和進出站柵欄,後來增加了附屬的候車室和進出口門樓設施。也就是簡單地壘砌通道裝上門,一用就是二三十年。那時候信陽火車站還沒有站前廣場,丁字路口倒是已經形成,正對著的民權路還只有不到15米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外(1980年)

  • 繁華西南行,在如今的“沃爾瑪”(原來的“幸福茶葉市場街”)把擁擠熱鬧引向四一路和勝利街,那裡有“大舞臺”“人民電影院”, 人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提籃小賣的攤販和鱗次櫛比的店鋪帶活了周圍大片地區,為信陽城最繁華的地段之一。熱鬧延續了一百多年,直迄今日。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內(1980年)

  • 車站內部,往來南北的列車那時只有兩個站臺,六七條鐵軌。鄰靠主站臺的兩道軌道被磨得明晃晃的,客貨停駐,往來錯車。緊靠南面主站臺主要用來停靠上下行的旅客列車,貨車則在中間軌道呼嘯而過。最裡端靠北的軌道不常停車,鐵軌都是鏽的,用來臨時調度車輛。
  • 信陽站從1980年開始承擔上下行貨物列車到發、編解和技檢作業,是路局的區段編組站。
  • 信陽車務段日均辦理客貨車輛已經逾萬;貨物發送150萬噸,旅客發送近200萬人次。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候車雨棚

  • 1982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信陽火車站曾進行過一次小規模擴建改造。到了90年代,作為客貨運一等大站的信陽站已經不堪重負,站內站外都顯得擁擠不堪,窘迫不已,不得不做了一次大改造。
  • 1992年改造完成之後,原有的車站面貌完全改觀,站房全部拆除重建,向東西南三面延伸。售票候車的平房翻蓋成樓房,候車面積由833平米提高到2000多平米。站內提高站臺高度,增大站臺面積,改良股道。修建跨站臺的站內旅客交通天橋,東側新增地下旅客及行包混合通道。天橋用於旅客進站分流,地道用於旅客出站分流。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南口)改造後(2000年)

  • 站外交通,拆除原跨越鐵路南北的過街天橋,改為以涵洞相通(即如今火車站西側的四一路連接羊山新六大道的涵洞),一改過去只能行人過天橋的狀況。站前南廣場動遷居民,擴建改造,從而形成南面廣場如今這般規模。
  • 民權大道進一步擴寬,道路兩側“萬家燈火”開發房地產和最新一波舊城改造相結合,也在站前廣場給公交車配套留出了一片週轉空間。這次站內外擴建改造,令車站一帶面貌一新。
  • 2004年1月正式通車的寧西鐵路在信陽與京廣鐵路交匯,信陽成為兩條大動脈的樞紐站。改造後看上去還不小的站前廣場,用不了多久很快就顯得小了。
  • 廣場周圍高樓不僅將站前的道路逼仄,也將人流、車流形成的漩渦激盪起來。僅僅十年,又是擁擠不堪、雜亂無序,往來旅客日益增長,各種車輛越來越多。站前道路只好改成單行道,跨路涵洞天天擁堵。
  • 如果不是周邊有了另外分流的“京九線”“寧西線”和“京廣高鐵”,信陽站恐怕早就壓垮了。高鐵信陽東站通車前,信陽站南廣場已經被“民工潮”“學生流”衝擊得七零八落,每逢客流高峰,“春運”“五一”“國慶”火車站都水洩不通。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信陽站內軌道

  • 據瞭解,信陽經濟總量的80%以上在城鎮產出,城市佔地區全部投資額的81%以上,消費額城市佔94%。信陽城區面積最近十年間增加了三分之二,由建國之初的不足4平方公里,四五萬人口;擴展到改革開放前的20萬平方公里,約20萬人;再到今天的僅溮河、平橋二區城區面積即達89平方公里,超60萬人。
  • 特別是“羊山新區”和“工業城”的建立,極大地拉大了信陽城區框架。原來鐵路以北都屬遠郊,如今儼然信陽新城,大氣代表著信陽新貌。《國務院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已將信陽確定為沿淮經濟帶三個核心城市之一;《信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要將信陽打造成鄂豫皖交界的區域中心城市,提出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規模人口185萬,建設用地185平方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新區(羊山)

  •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旅客鐵路運輸功能正在由高速鐵路取代。新建的京深高速鐵路把“信陽東站”設立在羊山新城區,幾乎佔信陽既成城區大半的新區拉動著信陽城整體向北發展。
  • 鑑於信陽老城南部屬於山區,已經沒有更大的地域拓展空間,原有的信陽老火車站仍然承擔著繁重的鐵路客貨運重擔,十分有必要在南站臺鐵路之北另建一座站臺,信陽站向北開口,把信陽站建成雙面車站成為必然。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站西涵洞情形

  • 2005年,武漢鐵路分局與襄樊鐵路分局合併後,信陽站又劃歸武漢鐵路局管轄。
  • 2014年至2016年,信陽火車站迎來建站以來最大的客流高峰,高潮時日均發送旅客11758人。峰值單日發送人次高達到3.3萬人。1990年改造時按3500人設計的2009平米候車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春運期間搭建的候車棚綿延到廣場,延長到日常使用,甚至平日裡也不敷使用。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洶湧的民工潮(1999年)

  •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城市化”,使得流動人口急遽增加,勞務輸出成為信陽地方政府的重頭戲,外出務工人員極大擴容,勞務人流的大潮洶湧不已。
  • 站內,信陽站原有的旅客天橋和出站地道十分狹窄,沒有專用行包通道,人貨混用存在安全隱患。原有的三站臺九股道也需要改造,將火車站改造成雙面出口勢成必然。信陽火車站的改擴建工程又一次提上日程,信陽市政府與武漢路局的認識統一,啟動了專項工作部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已建成的京九線高鐵信陽站(信陽東站)

  • 2014年3月28日,中國鐵路總公司批覆了武漢鐵路局的信陽火車站改擴建可行性報告。信陽火車站迎來了新一輪改擴建。工程要求2017年開工建設,建設工期18個月,要求於2018年10月開通北廣場,信陽雙面站投入使用。
  • 信陽市政府成立工程建設領導小組,開展工作,徵地拆遷。在地方與鐵路部門共同努力下,2016年7月,涉及北站房、廣場新建,既有站房改建,以及站臺、天橋、雨棚等配套設施改造的信陽站改擴建工程正式開工。區域內先期搬遷居民245戶,簽約搬遷224戶。建設北廣場要搬遷的居民1172戶,完成登記1089戶,地方政府全力以赴做工作,力求按時完成建設。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北廣場設計效果圖

  • 按照設計圖站內的施工很快展開,工程由中鐵建工集團負責施工建設,路地兩方投資分建站內和站外建築設施。
  • 設計要求站內原有的三個站臺保留,增加一條股道;拆除原有的風雨棚、4米寬的地下通道和舊天橋。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建設中的京廣線信陽火車站北候車大樓

  • 新建有站臺柱的候車雨棚2.17萬平米;在南站臺偏東方向新修一條寬為12米、全長90米、橫跨10條股道,連接南北兩個站場的天橋;拆除原來的出站地道,新建一條10米寬南北貫通的地下通道和一條5.2米寬的行包地道。
  • 在北面新增一個北站臺,全部四個站臺都按高站臺設計建造,方便乘降。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站內改造已經完成投入運營

  • 北站房主體建築方正端莊,沒有太大的特色。站房面積有兩個南站房大,達到12000平米,最高處達20.15米,局部3層。候車室面積是原來的1.5倍,達到4000平米,可容納近4000人。 站房分為A區(售票廳、VIP候車廳、行包房);B區(普通候車大廳、休息廳);C區(配套服務和空調機房、信息機房)。站外廣場長寬都是200米,面積在4000平米以上。兩側設有公交車和出租車及社會車輛停車場,面積也有約4000平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連接南北廣場兩個出站口站房的廊橋

  • 站前是信陽城市規劃擬打通的“淮河大道”,離平行的新五大道僅1000米,離市政府直線距離2000米。
  • 站內10米寬天橋建設時,為了不至於影響京廣線正常列車行駛,採用鋼桁架構步履式頂推安裝的辦法,53天完成搭建。
  • 為了加速推進工程建設,信陽火車站於2018年10月10日至2019年1月15日停辦了客運業務,全封閉施工,旅客分流到附近縣區車站和高鐵信陽東站。
  • 2019年1月15日,經過兩年多的施工和98天信陽站客運業務停辦後,在武漢鐵路集團副總王祖祥的陪同下,信陽市長尚朝陽宣佈信陽火車站北站房正式啟用。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候車大廳全貌

  • 剛啟用的北站房簇新漂亮,一進門寬敞的候車大廳一樓兩旁,兩部自動步梯連接起一樓和二樓兩個候車區域。一樓二樓的兩個1998.5平米的候車大廳,一個供京廣線、寧西線上行旅客出行,一個供下行旅客出行,井然有序。
  • 大廳兩側設有各種服務設施和車站的服務區。所有上下樓層均實現自動電梯輸送旅客,全部實現中央空調和自動控煙、滅火。照明設施均實現節能環保。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寬敞明亮的第一候車大廳

  • 原有南站房也進行了改建,一層候車一廳與天井院、售票廳打通後形成了統一候車區,拆除旋轉廳樓梯,新建一步梯和兩部自動扶梯,與二層老天橋改造而成的連廊,把南北兩座站房連接在一起。
  • 由於北廣場地下部分仍在緊張施工,目前南北兩個站房仍不能實現同時進出站。春運期間,南站房可以滿足旅客進出站需求,而北站房還不能出站。
  • 另外,火車站外西側,連接“四一路”和“新六大道”的南北雙向六車道跨路涵洞也仍在施工中。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全自動的售票設施

  • 2019年豬年來臨,新的一年信陽可望迎來新舊城融為一體的大格局,信陽站將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南北雙面站房、雙面廣場”的地級市車站,車站地區狀況的改善將大大提高信陽城市形象和影響力。
  • 如今,信陽除了已經有京深高鐵、京廣、京九和寧西四條鐵道主幹線,還有京珠高速、滬陝高速、大廣高速和107、312國道,此外還有“石武客運專線”“信葉高速公路”。這些鐵路、公路在信陽形成四個“雙十字”和兩個區域交通樞紐,使信陽成為全國44個交通樞紐城市之一,全市鐵路、公路、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密度都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
  • 信陽,是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是隨著現代蒸汽機車在中國的運行開始聞名於世的。和鄭州一樣,河南的省會原來並不是那裡,如果沒有“京漢鐵路”,沒有京廣線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它們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交通原來都是水道,凡是有江河的地方,都會有商埠出現,城市就衍生出來。所謂“拜碼頭”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皇權當道,官家為了自己方便便有了傳遞消息的驛道。再後來驛道也承載了輸送物質的功能。道路就出現了,不過城內的多叫“街”,“道路”都是在城鎮的外圍。
  • 沒有官家的“驛道”,沒有水,就沒有聞名的都市。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最早的服務手冊(1909)

  • 1900年,上世紀開始的時候,信陽還是個縣城。隸屬於“汝陽道”,歷史上傳承了一個“信陽州”的空名。儘管是道署所在地,卻也只是一個縣鎮而已。信陽縣從悠遠的古代中國繼承來的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城關面積,人口也只有三四萬,二千年都這樣。
  • 接下來的這二百年可就不一般了——盧漢鐵路開通運行後,“辛亥革命”以及再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下子把“信陽”這個地方呈現在世人面前,名聞遐邇,令人再也無法忘記。
  • 1899年,“信陽州”火車站被列入“盧漢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清末明初信陽歸屬“汝陽道”

(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淅川、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1927年廢。共二十七縣 。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南行政區(信潢行政區)治所今潢川縣。1929年撤銷)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1921年的京漢鐵路時刻表

  • 全長1214.49公里的盧漢鐵路,後來叫“平漢鐵路”“京漢鐵路”。當初,包括首尾“北京前門站”和“漢口大智門站”在內的23個必停車站,信陽是其中之一。
  • 盧漢鐵路全線分屬三個管線段、14個分管段,信陽屬於第三管線段第13分管段。
  • 1899年8月“信陽州”火車站建成。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京漢鐵路全程路線圖

  • 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成為大清第一條自行籌辦的國家主幹鐵道。
  • 當時,每日只發快車和慢車兩班,信陽站快慢車俱停,停車時間14分鐘。
  • 自此以後,直至1987年中國鐵路開始全面提速和中國高鐵線路開始商業營建,運行圖調整為止,全長2302公里的京廣線,途徑信陽的所有車次都要在這裡停車10分鐘左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洋軍人和北洋政府五色旗

  •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信陽逼近革命策源地,在清廷和革命黨視野中都是前沿地帶。隨後,袁世凱的鎮壓大軍開往武昌卻在“信陽州”停下來,止步不再向前。局面對清廷形成脅迫,迫使清廷與孫中山達成妥協,使他成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此後,信陽就被視為北方和南方的分界前沿,過了長江就是南方了。
  • “平漢鐵路”上,信陽的地位更為顯著,鐵路管轄就直接改為“信陽分段”。
  • 北洋軍閥時期信陽始終由北方牢牢控制,吳佩孚在“北京政變”後也在信陽站被迫下車,再轉“新店站”,在雞公山上度過他最為難捱的時光。
  • 繼而,信陽成為北伐革命軍粉碎北洋軍閥拉鋸戰的戰場,信陽站來往軍車不斷,軍務倥傯,運輸更為繁忙。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京正陽門站(前門站)

  • 1938年,隨著信陽淪陷,信陽成為日軍佔據的淪陷區(游擊區),也沒影響信陽站的使用。直到1946年光復後,信陽站交給武漢鐵路局管理,成立“武漢路局信陽鐵路分局”。
  • 1953年1月,信陽“鐵路分局”取消。繼續歸漢口鐵路分局,1958年成立“鐵路信陽辦事處”成為“二等站”。
  • 此後,信陽鐵路分局(或辦事處)兩度成立又取消,先後歸屬武漢或鄭州路局管轄。
  • 隨著客運貨運的增加,信陽已成豫南人流物流中心,信陽站統攬著潢川、淮濱等10個縣市區的旅客和物資集散;車站建設也由單一的一個站臺一股道,到複線建成後兩個站臺六股道,成為一等站。到1987年3月隨著鐵路管界調整至今,信陽站均系鄭州、武漢鐵路局管轄下的全國一等客貨運車站,年發送旅客200多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漢口大智門站

  • 火車和鐵路運輸把信陽裝上了輪子,京廣線所經沿途廣大區域,無不聞名信陽。
  • 信陽火車站120年的歷史,發展變化可謂滄海桑田,特別是近30多年來更是日新月異。
  • 起初的平漢線上只有南北兩端的前門站和大智門站巍峨壯觀,沿途各站均是統一制式平房數間,一望便知是火車站。前門站就在皇宮不遠,大智門站就在漢口租界,而信陽站傳承了歷史規則,建在遠離信陽古城的北關之外,距離內城尚有二三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信陽縣、信陽市)城區簡圖(1900-2019)

  • 信陽車站最初面對的還是荒郊野外,後來才繁盛起來。車站正面南北向的叫“老洋街”(今日民權路),東西向的東邊稱“羅山街”(今日新華東路),西邊稱“橫馬路”(今日新華西路)。
  • 信陽城近代陸續由此繁華北移,隨著火車的鏗鏘聲,城區蔓延向北,北關內外熱鬧的街市把信陽老舊的城區與火車站南新的繁華連為一片。以鐵路為線,羊山以南很快繁華起來,鐵路以南是居民城區,鐵路以北成為鐵路專用的區域。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州火車站放大圖

  • 上世紀50年代那“工人階級”佔絕對領導地位的年代,由“工人”二字構成的大大的“㝉”標記(陳玉昶設計)成為一代國人熟知的鐵路印記。信陽有著與鐵路工人“天然”的聯繫,很長時間人們都以做一名鐵路工人為驕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由陳玉昶設計的中國鐵路路徽(由“工人”二字構成)

  • 信陽車站一直以來都是大門南開,那是因為京漢鐵路進了信陽後向東西拉開,南北就成了鐵路兩側。面對著歷史悠久的信陽小城,鐵路北面則貧瘠擁擠。
  • 記憶中,80年代之前的信陽站並不大,站房面積不過一排平房分成大小十幾間,約數百平米。只是單一的票房和進出站柵欄,後來增加了附屬的候車室和進出口門樓設施。也就是簡單地壘砌通道裝上門,一用就是二三十年。那時候信陽火車站還沒有站前廣場,丁字路口倒是已經形成,正對著的民權路還只有不到15米寬。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外(1980年)

  • 繁華西南行,在如今的“沃爾瑪”(原來的“幸福茶葉市場街”)把擁擠熱鬧引向四一路和勝利街,那裡有“大舞臺”“人民電影院”, 人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提籃小賣的攤販和鱗次櫛比的店鋪帶活了周圍大片地區,為信陽城最繁華的地段之一。熱鬧延續了一百多年,直迄今日。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站內(1980年)

  • 車站內部,往來南北的列車那時只有兩個站臺,六七條鐵軌。鄰靠主站臺的兩道軌道被磨得明晃晃的,客貨停駐,往來錯車。緊靠南面主站臺主要用來停靠上下行的旅客列車,貨車則在中間軌道呼嘯而過。最裡端靠北的軌道不常停車,鐵軌都是鏽的,用來臨時調度車輛。
  • 信陽站從1980年開始承擔上下行貨物列車到發、編解和技檢作業,是路局的區段編組站。
  • 信陽車務段日均辦理客貨車輛已經逾萬;貨物發送150萬噸,旅客發送近200萬人次。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候車雨棚

  • 1982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信陽火車站曾進行過一次小規模擴建改造。到了90年代,作為客貨運一等大站的信陽站已經不堪重負,站內站外都顯得擁擠不堪,窘迫不已,不得不做了一次大改造。
  • 1992年改造完成之後,原有的車站面貌完全改觀,站房全部拆除重建,向東西南三面延伸。售票候車的平房翻蓋成樓房,候車面積由833平米提高到2000多平米。站內提高站臺高度,增大站臺面積,改良股道。修建跨站臺的站內旅客交通天橋,東側新增地下旅客及行包混合通道。天橋用於旅客進站分流,地道用於旅客出站分流。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南口)改造後(2000年)

  • 站外交通,拆除原跨越鐵路南北的過街天橋,改為以涵洞相通(即如今火車站西側的四一路連接羊山新六大道的涵洞),一改過去只能行人過天橋的狀況。站前南廣場動遷居民,擴建改造,從而形成南面廣場如今這般規模。
  • 民權大道進一步擴寬,道路兩側“萬家燈火”開發房地產和最新一波舊城改造相結合,也在站前廣場給公交車配套留出了一片週轉空間。這次站內外擴建改造,令車站一帶面貌一新。
  • 2004年1月正式通車的寧西鐵路在信陽與京廣鐵路交匯,信陽成為兩條大動脈的樞紐站。改造後看上去還不小的站前廣場,用不了多久很快就顯得小了。
  • 廣場周圍高樓不僅將站前的道路逼仄,也將人流、車流形成的漩渦激盪起來。僅僅十年,又是擁擠不堪、雜亂無序,往來旅客日益增長,各種車輛越來越多。站前道路只好改成單行道,跨路涵洞天天擁堵。
  • 如果不是周邊有了另外分流的“京九線”“寧西線”和“京廣高鐵”,信陽站恐怕早就壓垮了。高鐵信陽東站通車前,信陽站南廣場已經被“民工潮”“學生流”衝擊得七零八落,每逢客流高峰,“春運”“五一”“國慶”火車站都水洩不通。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信陽站內軌道

  • 據瞭解,信陽經濟總量的80%以上在城鎮產出,城市佔地區全部投資額的81%以上,消費額城市佔94%。信陽城區面積最近十年間增加了三分之二,由建國之初的不足4平方公里,四五萬人口;擴展到改革開放前的20萬平方公里,約20萬人;再到今天的僅溮河、平橋二區城區面積即達89平方公里,超60萬人。
  • 特別是“羊山新區”和“工業城”的建立,極大地拉大了信陽城區框架。原來鐵路以北都屬遠郊,如今儼然信陽新城,大氣代表著信陽新貌。《國務院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已將信陽確定為沿淮經濟帶三個核心城市之一;《信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要將信陽打造成鄂豫皖交界的區域中心城市,提出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規模人口185萬,建設用地185平方公里。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新區(羊山)

  •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旅客鐵路運輸功能正在由高速鐵路取代。新建的京深高速鐵路把“信陽東站”設立在羊山新城區,幾乎佔信陽既成城區大半的新區拉動著信陽城整體向北發展。
  • 鑑於信陽老城南部屬於山區,已經沒有更大的地域拓展空間,原有的信陽老火車站仍然承擔著繁重的鐵路客貨運重擔,十分有必要在南站臺鐵路之北另建一座站臺,信陽站向北開口,把信陽站建成雙面車站成為必然。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前的站西涵洞情形

  • 2005年,武漢鐵路分局與襄樊鐵路分局合併後,信陽站又劃歸武漢鐵路局管轄。
  • 2014年至2016年,信陽火車站迎來建站以來最大的客流高峰,高潮時日均發送旅客11758人。峰值單日發送人次高達到3.3萬人。1990年改造時按3500人設計的2009平米候車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春運期間搭建的候車棚綿延到廣場,延長到日常使用,甚至平日裡也不敷使用。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洶湧的民工潮(1999年)

  •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城市化”,使得流動人口急遽增加,勞務輸出成為信陽地方政府的重頭戲,外出務工人員極大擴容,勞務人流的大潮洶湧不已。
  • 站內,信陽站原有的旅客天橋和出站地道十分狹窄,沒有專用行包通道,人貨混用存在安全隱患。原有的三站臺九股道也需要改造,將火車站改造成雙面出口勢成必然。信陽火車站的改擴建工程又一次提上日程,信陽市政府與武漢路局的認識統一,啟動了專項工作部署。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已建成的京九線高鐵信陽站(信陽東站)

  • 2014年3月28日,中國鐵路總公司批覆了武漢鐵路局的信陽火車站改擴建可行性報告。信陽火車站迎來了新一輪改擴建。工程要求2017年開工建設,建設工期18個月,要求於2018年10月開通北廣場,信陽雙面站投入使用。
  • 信陽市政府成立工程建設領導小組,開展工作,徵地拆遷。在地方與鐵路部門共同努力下,2016年7月,涉及北站房、廣場新建,既有站房改建,以及站臺、天橋、雨棚等配套設施改造的信陽站改擴建工程正式開工。區域內先期搬遷居民245戶,簽約搬遷224戶。建設北廣場要搬遷的居民1172戶,完成登記1089戶,地方政府全力以赴做工作,力求按時完成建設。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車站北廣場設計效果圖

  • 按照設計圖站內的施工很快展開,工程由中鐵建工集團負責施工建設,路地兩方投資分建站內和站外建築設施。
  • 設計要求站內原有的三個站臺保留,增加一條股道;拆除原有的風雨棚、4米寬的地下通道和舊天橋。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建設中的京廣線信陽火車站北候車大樓

  • 新建有站臺柱的候車雨棚2.17萬平米;在南站臺偏東方向新修一條寬為12米、全長90米、橫跨10條股道,連接南北兩個站場的天橋;拆除原來的出站地道,新建一條10米寬南北貫通的地下通道和一條5.2米寬的行包地道。
  • 在北面新增一個北站臺,全部四個站臺都按高站臺設計建造,方便乘降。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站內改造已經完成投入運營

  • 北站房主體建築方正端莊,沒有太大的特色。站房面積有兩個南站房大,達到12000平米,最高處達20.15米,局部3層。候車室面積是原來的1.5倍,達到4000平米,可容納近4000人。 站房分為A區(售票廳、VIP候車廳、行包房);B區(普通候車大廳、休息廳);C區(配套服務和空調機房、信息機房)。站外廣場長寬都是200米,面積在4000平米以上。兩側設有公交車和出租車及社會車輛停車場,面積也有約4000平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連接南北廣場兩個出站口站房的廊橋

  • 站前是信陽城市規劃擬打通的“淮河大道”,離平行的新五大道僅1000米,離市政府直線距離2000米。
  • 站內10米寬天橋建設時,為了不至於影響京廣線正常列車行駛,採用鋼桁架構步履式頂推安裝的辦法,53天完成搭建。
  • 為了加速推進工程建設,信陽火車站於2018年10月10日至2019年1月15日停辦了客運業務,全封閉施工,旅客分流到附近縣區車站和高鐵信陽東站。
  • 2019年1月15日,經過兩年多的施工和98天信陽站客運業務停辦後,在武漢鐵路集團副總王祖祥的陪同下,信陽市長尚朝陽宣佈信陽火車站北站房正式啟用。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北候車大廳全貌

  • 剛啟用的北站房簇新漂亮,一進門寬敞的候車大廳一樓兩旁,兩部自動步梯連接起一樓和二樓兩個候車區域。一樓二樓的兩個1998.5平米的候車大廳,一個供京廣線、寧西線上行旅客出行,一個供下行旅客出行,井然有序。
  • 大廳兩側設有各種服務設施和車站的服務區。所有上下樓層均實現自動電梯輸送旅客,全部實現中央空調和自動控煙、滅火。照明設施均實現節能環保。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寬敞明亮的第一候車大廳

  • 原有南站房也進行了改建,一層候車一廳與天井院、售票廳打通後形成了統一候車區,拆除旋轉廳樓梯,新建一步梯和兩部自動扶梯,與二層老天橋改造而成的連廊,把南北兩座站房連接在一起。
  • 由於北廣場地下部分仍在緊張施工,目前南北兩個站房仍不能實現同時進出站。春運期間,南站房可以滿足旅客進出站需求,而北站房還不能出站。
  • 另外,火車站外西側,連接“四一路”和“新六大道”的南北雙向六車道跨路涵洞也仍在施工中。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全自動的售票設施

  • 2019年豬年來臨,新的一年信陽可望迎來新舊城融為一體的大格局,信陽站將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南北雙面站房、雙面廣場”的地級市車站,車站地區狀況的改善將大大提高信陽城市形象和影響力。
  • 如今,信陽除了已經有京深高鐵、京廣、京九和寧西四條鐵道主幹線,還有京珠高速、滬陝高速、大廣高速和107、312國道,此外還有“石武客運專線”“信葉高速公路”。這些鐵路、公路在信陽形成四個“雙十字”和兩個區域交通樞紐,使信陽成為全國44個交通樞紐城市之一,全市鐵路、公路、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密度都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火車輪子馱走的城市 信陽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圖)

信陽北站(貨運站)

  • 信陽除了客運一東一西的“高鐵站”和“火車站”外,往北6公里的北湖附近,還有個“信陽北站”。 承擔貨運、調轉等工作,擁有新舊兩座貨場,佔地20多萬平米,建築面積7000多平米。主要承擔貨運和鐵路調度任務。

(老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