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揚 相約新鄉


提到首都北京,首先浮現在眼前的是雄偉的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除了這些與這座城市劃上等號的標誌性建築,我們還會想到北京的衚衕、鼓樓、古老的城門……這些老建築共同詮釋了北京這座歷史名城的靈魂。

說起古都西安,我們第一想到的會是大雁塔、兵馬俑、大明宮,還有古老的鐘樓、城牆。這些飽經歷史滄桑的古蹟,承托出古長安的城市靈魂。

說回我們的新鄉,雖然這裡沒有老北京城那麼多世界聞名的歷史古蹟,也比不上古長安的悠久歷史,但作為每一個新鄉人的故鄉,這裡也不乏承載幾代新鄉人集體回憶的歷史建築。也正是這些建築的存在,賦予了新鄉這座城市的靈魂。

2018年7月,新鄉市政府公佈了新鄉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錄。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去看一看這些還靜靜的坐落在我們周圍的歷史建築,去重溫一下新鄉這座城的歷史和靈魂。


"

劉揚 相約新鄉


提到首都北京,首先浮現在眼前的是雄偉的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除了這些與這座城市劃上等號的標誌性建築,我們還會想到北京的衚衕、鼓樓、古老的城門……這些老建築共同詮釋了北京這座歷史名城的靈魂。

說起古都西安,我們第一想到的會是大雁塔、兵馬俑、大明宮,還有古老的鐘樓、城牆。這些飽經歷史滄桑的古蹟,承托出古長安的城市靈魂。

說回我們的新鄉,雖然這裡沒有老北京城那麼多世界聞名的歷史古蹟,也比不上古長安的悠久歷史,但作為每一個新鄉人的故鄉,這裡也不乏承載幾代新鄉人集體回憶的歷史建築。也正是這些建築的存在,賦予了新鄉這座城市的靈魂。

2018年7月,新鄉市政府公佈了新鄉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錄。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去看一看這些還靜靜的坐落在我們周圍的歷史建築,去重溫一下新鄉這座城的歷史和靈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攝影:青川


百年藥店

"

劉揚 相約新鄉


提到首都北京,首先浮現在眼前的是雄偉的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除了這些與這座城市劃上等號的標誌性建築,我們還會想到北京的衚衕、鼓樓、古老的城門……這些老建築共同詮釋了北京這座歷史名城的靈魂。

說起古都西安,我們第一想到的會是大雁塔、兵馬俑、大明宮,還有古老的鐘樓、城牆。這些飽經歷史滄桑的古蹟,承托出古長安的城市靈魂。

說回我們的新鄉,雖然這裡沒有老北京城那麼多世界聞名的歷史古蹟,也比不上古長安的悠久歷史,但作為每一個新鄉人的故鄉,這裡也不乏承載幾代新鄉人集體回憶的歷史建築。也正是這些建築的存在,賦予了新鄉這座城市的靈魂。

2018年7月,新鄉市政府公佈了新鄉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錄。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去看一看這些還靜靜的坐落在我們周圍的歷史建築,去重溫一下新鄉這座城的歷史和靈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攝影:青川


百年藥店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百年藥店——裕生堂”坐落於新鄉市北關大街的衛河南岸,據《新鄉市藥物志》載:裕生堂中藥房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距今越有200餘年歷史,是由當時新鄉縣查家、李家、史家、花園張家等七個大戶人家集資入股籌建而成,取名“裕生堂”。

"

劉揚 相約新鄉


提到首都北京,首先浮現在眼前的是雄偉的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除了這些與這座城市劃上等號的標誌性建築,我們還會想到北京的衚衕、鼓樓、古老的城門……這些老建築共同詮釋了北京這座歷史名城的靈魂。

說起古都西安,我們第一想到的會是大雁塔、兵馬俑、大明宮,還有古老的鐘樓、城牆。這些飽經歷史滄桑的古蹟,承托出古長安的城市靈魂。

說回我們的新鄉,雖然這裡沒有老北京城那麼多世界聞名的歷史古蹟,也比不上古長安的悠久歷史,但作為每一個新鄉人的故鄉,這裡也不乏承載幾代新鄉人集體回憶的歷史建築。也正是這些建築的存在,賦予了新鄉這座城市的靈魂。

2018年7月,新鄉市政府公佈了新鄉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錄。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去看一看這些還靜靜的坐落在我們周圍的歷史建築,去重溫一下新鄉這座城的歷史和靈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攝影:青川


百年藥店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百年藥店——裕生堂”坐落於新鄉市北關大街的衛河南岸,據《新鄉市藥物志》載:裕生堂中藥房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距今越有200餘年歷史,是由當時新鄉縣查家、李家、史家、花園張家等七個大戶人家集資入股籌建而成,取名“裕生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自建店伊始至今,一直堅持“前廳看病,後堂抓藥”的中醫傳統看病模式,根據中醫理論的指導,按照中醫用藥的要求,發揚傳承了中藥炮製技藝,古稱“炮灸”、“修事”、“修治”,始終秉承傳統,傳承古法,讓中草藥在治病救人上發揮其應有功效。

"

劉揚 相約新鄉


提到首都北京,首先浮現在眼前的是雄偉的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除了這些與這座城市劃上等號的標誌性建築,我們還會想到北京的衚衕、鼓樓、古老的城門……這些老建築共同詮釋了北京這座歷史名城的靈魂。

說起古都西安,我們第一想到的會是大雁塔、兵馬俑、大明宮,還有古老的鐘樓、城牆。這些飽經歷史滄桑的古蹟,承托出古長安的城市靈魂。

說回我們的新鄉,雖然這裡沒有老北京城那麼多世界聞名的歷史古蹟,也比不上古長安的悠久歷史,但作為每一個新鄉人的故鄉,這裡也不乏承載幾代新鄉人集體回憶的歷史建築。也正是這些建築的存在,賦予了新鄉這座城市的靈魂。

2018年7月,新鄉市政府公佈了新鄉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錄。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去看一看這些還靜靜的坐落在我們周圍的歷史建築,去重溫一下新鄉這座城的歷史和靈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攝影:青川


百年藥店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百年藥店——裕生堂”坐落於新鄉市北關大街的衛河南岸,據《新鄉市藥物志》載:裕生堂中藥房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距今越有200餘年歷史,是由當時新鄉縣查家、李家、史家、花園張家等七個大戶人家集資入股籌建而成,取名“裕生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自建店伊始至今,一直堅持“前廳看病,後堂抓藥”的中醫傳統看病模式,根據中醫理論的指導,按照中醫用藥的要求,發揚傳承了中藥炮製技藝,古稱“炮灸”、“修事”、“修治”,始終秉承傳統,傳承古法,讓中草藥在治病救人上發揮其應有功效。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華北紀念橋

“華北紀念橋”又名“通豐橋”,始建於1919年。當年,安徽省壽州孫多森等人集資50萬元,在京漢(今京廣)鐵路東側衛河北岸購地90畝,建立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其規模當時是河南之冠,曾聘河南督軍趙倜為名譽股東,它也是上海通埠豐資本集團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屬新鄉現代工業奠基者之一,馳名省內外。為業務需要,隨即在大門外衛河上修建了通豐橋,此時修建的通豐橋為木橋。


"

劉揚 相約新鄉


提到首都北京,首先浮現在眼前的是雄偉的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除了這些與這座城市劃上等號的標誌性建築,我們還會想到北京的衚衕、鼓樓、古老的城門……這些老建築共同詮釋了北京這座歷史名城的靈魂。

說起古都西安,我們第一想到的會是大雁塔、兵馬俑、大明宮,還有古老的鐘樓、城牆。這些飽經歷史滄桑的古蹟,承托出古長安的城市靈魂。

說回我們的新鄉,雖然這裡沒有老北京城那麼多世界聞名的歷史古蹟,也比不上古長安的悠久歷史,但作為每一個新鄉人的故鄉,這裡也不乏承載幾代新鄉人集體回憶的歷史建築。也正是這些建築的存在,賦予了新鄉這座城市的靈魂。

2018年7月,新鄉市政府公佈了新鄉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錄。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去看一看這些還靜靜的坐落在我們周圍的歷史建築,去重溫一下新鄉這座城的歷史和靈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攝影:青川


百年藥店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百年藥店——裕生堂”坐落於新鄉市北關大街的衛河南岸,據《新鄉市藥物志》載:裕生堂中藥房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距今越有200餘年歷史,是由當時新鄉縣查家、李家、史家、花園張家等七個大戶人家集資入股籌建而成,取名“裕生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自建店伊始至今,一直堅持“前廳看病,後堂抓藥”的中醫傳統看病模式,根據中醫理論的指導,按照中醫用藥的要求,發揚傳承了中藥炮製技藝,古稱“炮灸”、“修事”、“修治”,始終秉承傳統,傳承古法,讓中草藥在治病救人上發揮其應有功效。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華北紀念橋

“華北紀念橋”又名“通豐橋”,始建於1919年。當年,安徽省壽州孫多森等人集資50萬元,在京漢(今京廣)鐵路東側衛河北岸購地90畝,建立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其規模當時是河南之冠,曾聘河南督軍趙倜為名譽股東,它也是上海通埠豐資本集團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屬新鄉現代工業奠基者之一,馳名省內外。為業務需要,隨即在大門外衛河上修建了通豐橋,此時修建的通豐橋為木橋。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通豐橋 攝影:李西良

通豐橋下是衛河航運的中心碼頭。航運繁忙,客運貨物量都不斷增長。當年紅火時期,從新鄉可直達天津。此碼頭是新鄉所需的工農業生產資料和民眾日常生活用品運進的終點,也是豫北地區土特產外銷的起點

"

劉揚 相約新鄉


提到首都北京,首先浮現在眼前的是雄偉的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除了這些與這座城市劃上等號的標誌性建築,我們還會想到北京的衚衕、鼓樓、古老的城門……這些老建築共同詮釋了北京這座歷史名城的靈魂。

說起古都西安,我們第一想到的會是大雁塔、兵馬俑、大明宮,還有古老的鐘樓、城牆。這些飽經歷史滄桑的古蹟,承托出古長安的城市靈魂。

說回我們的新鄉,雖然這裡沒有老北京城那麼多世界聞名的歷史古蹟,也比不上古長安的悠久歷史,但作為每一個新鄉人的故鄉,這裡也不乏承載幾代新鄉人集體回憶的歷史建築。也正是這些建築的存在,賦予了新鄉這座城市的靈魂。

2018年7月,新鄉市政府公佈了新鄉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錄。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去看一看這些還靜靜的坐落在我們周圍的歷史建築,去重溫一下新鄉這座城的歷史和靈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攝影:青川


百年藥店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百年藥店——裕生堂”坐落於新鄉市北關大街的衛河南岸,據《新鄉市藥物志》載:裕生堂中藥房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距今越有200餘年歷史,是由當時新鄉縣查家、李家、史家、花園張家等七個大戶人家集資入股籌建而成,取名“裕生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自建店伊始至今,一直堅持“前廳看病,後堂抓藥”的中醫傳統看病模式,根據中醫理論的指導,按照中醫用藥的要求,發揚傳承了中藥炮製技藝,古稱“炮灸”、“修事”、“修治”,始終秉承傳統,傳承古法,讓中草藥在治病救人上發揮其應有功效。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華北紀念橋

“華北紀念橋”又名“通豐橋”,始建於1919年。當年,安徽省壽州孫多森等人集資50萬元,在京漢(今京廣)鐵路東側衛河北岸購地90畝,建立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其規模當時是河南之冠,曾聘河南督軍趙倜為名譽股東,它也是上海通埠豐資本集團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屬新鄉現代工業奠基者之一,馳名省內外。為業務需要,隨即在大門外衛河上修建了通豐橋,此時修建的通豐橋為木橋。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通豐橋 攝影:李西良

通豐橋下是衛河航運的中心碼頭。航運繁忙,客運貨物量都不斷增長。當年紅火時期,從新鄉可直達天津。此碼頭是新鄉所需的工農業生產資料和民眾日常生活用品運進的終點,也是豫北地區土特產外銷的起點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1935年,由國民黨河南省第四區專署專員唐肯及國民黨中央華北黨務辦事處聯合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將原橋改建為石墩混凝土橋,是新鄉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至今仍在使用

"

劉揚 相約新鄉


提到首都北京,首先浮現在眼前的是雄偉的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除了這些與這座城市劃上等號的標誌性建築,我們還會想到北京的衚衕、鼓樓、古老的城門……這些老建築共同詮釋了北京這座歷史名城的靈魂。

說起古都西安,我們第一想到的會是大雁塔、兵馬俑、大明宮,還有古老的鐘樓、城牆。這些飽經歷史滄桑的古蹟,承托出古長安的城市靈魂。

說回我們的新鄉,雖然這裡沒有老北京城那麼多世界聞名的歷史古蹟,也比不上古長安的悠久歷史,但作為每一個新鄉人的故鄉,這裡也不乏承載幾代新鄉人集體回憶的歷史建築。也正是這些建築的存在,賦予了新鄉這座城市的靈魂。

2018年7月,新鄉市政府公佈了新鄉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錄。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去看一看這些還靜靜的坐落在我們周圍的歷史建築,去重溫一下新鄉這座城的歷史和靈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攝影:青川


百年藥店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百年藥店——裕生堂”坐落於新鄉市北關大街的衛河南岸,據《新鄉市藥物志》載:裕生堂中藥房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距今越有200餘年歷史,是由當時新鄉縣查家、李家、史家、花園張家等七個大戶人家集資入股籌建而成,取名“裕生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自建店伊始至今,一直堅持“前廳看病,後堂抓藥”的中醫傳統看病模式,根據中醫理論的指導,按照中醫用藥的要求,發揚傳承了中藥炮製技藝,古稱“炮灸”、“修事”、“修治”,始終秉承傳統,傳承古法,讓中草藥在治病救人上發揮其應有功效。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華北紀念橋

“華北紀念橋”又名“通豐橋”,始建於1919年。當年,安徽省壽州孫多森等人集資50萬元,在京漢(今京廣)鐵路東側衛河北岸購地90畝,建立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其規模當時是河南之冠,曾聘河南督軍趙倜為名譽股東,它也是上海通埠豐資本集團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屬新鄉現代工業奠基者之一,馳名省內外。為業務需要,隨即在大門外衛河上修建了通豐橋,此時修建的通豐橋為木橋。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通豐橋 攝影:李西良

通豐橋下是衛河航運的中心碼頭。航運繁忙,客運貨物量都不斷增長。當年紅火時期,從新鄉可直達天津。此碼頭是新鄉所需的工農業生產資料和民眾日常生活用品運進的終點,也是豫北地區土特產外銷的起點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1935年,由國民黨河南省第四區專署專員唐肯及國民黨中央華北黨務辦事處聯合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將原橋改建為石墩混凝土橋,是新鄉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至今仍在使用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改建竣工後,更名為華北紀念橋。更名緣由及施工經過,在記事碑上均有詳細記載。該橋為新鄉的經濟發展、商業繁榮都起到了巨大作用,曾是上世紀30年代的新鄉三大建築之一。(本段文字源自:牧野區統戰部 劉慶洲)


河師大近現代建築群

"

劉揚 相約新鄉


提到首都北京,首先浮現在眼前的是雄偉的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除了這些與這座城市劃上等號的標誌性建築,我們還會想到北京的衚衕、鼓樓、古老的城門……這些老建築共同詮釋了北京這座歷史名城的靈魂。

說起古都西安,我們第一想到的會是大雁塔、兵馬俑、大明宮,還有古老的鐘樓、城牆。這些飽經歷史滄桑的古蹟,承托出古長安的城市靈魂。

說回我們的新鄉,雖然這裡沒有老北京城那麼多世界聞名的歷史古蹟,也比不上古長安的悠久歷史,但作為每一個新鄉人的故鄉,這裡也不乏承載幾代新鄉人集體回憶的歷史建築。也正是這些建築的存在,賦予了新鄉這座城市的靈魂。

2018年7月,新鄉市政府公佈了新鄉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錄。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去看一看這些還靜靜的坐落在我們周圍的歷史建築,去重溫一下新鄉這座城的歷史和靈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攝影:青川


百年藥店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百年藥店——裕生堂”坐落於新鄉市北關大街的衛河南岸,據《新鄉市藥物志》載:裕生堂中藥房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距今越有200餘年歷史,是由當時新鄉縣查家、李家、史家、花園張家等七個大戶人家集資入股籌建而成,取名“裕生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自建店伊始至今,一直堅持“前廳看病,後堂抓藥”的中醫傳統看病模式,根據中醫理論的指導,按照中醫用藥的要求,發揚傳承了中藥炮製技藝,古稱“炮灸”、“修事”、“修治”,始終秉承傳統,傳承古法,讓中草藥在治病救人上發揮其應有功效。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華北紀念橋

“華北紀念橋”又名“通豐橋”,始建於1919年。當年,安徽省壽州孫多森等人集資50萬元,在京漢(今京廣)鐵路東側衛河北岸購地90畝,建立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其規模當時是河南之冠,曾聘河南督軍趙倜為名譽股東,它也是上海通埠豐資本集團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屬新鄉現代工業奠基者之一,馳名省內外。為業務需要,隨即在大門外衛河上修建了通豐橋,此時修建的通豐橋為木橋。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通豐橋 攝影:李西良

通豐橋下是衛河航運的中心碼頭。航運繁忙,客運貨物量都不斷增長。當年紅火時期,從新鄉可直達天津。此碼頭是新鄉所需的工農業生產資料和民眾日常生活用品運進的終點,也是豫北地區土特產外銷的起點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1935年,由國民黨河南省第四區專署專員唐肯及國民黨中央華北黨務辦事處聯合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將原橋改建為石墩混凝土橋,是新鄉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至今仍在使用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改建竣工後,更名為華北紀念橋。更名緣由及施工經過,在記事碑上均有詳細記載。該橋為新鄉的經濟發展、商業繁榮都起到了巨大作用,曾是上世紀30年代的新鄉三大建築之一。(本段文字源自:牧野區統戰部 劉慶洲)


河師大近現代建築群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

劉揚 相約新鄉


提到首都北京,首先浮現在眼前的是雄偉的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除了這些與這座城市劃上等號的標誌性建築,我們還會想到北京的衚衕、鼓樓、古老的城門……這些老建築共同詮釋了北京這座歷史名城的靈魂。

說起古都西安,我們第一想到的會是大雁塔、兵馬俑、大明宮,還有古老的鐘樓、城牆。這些飽經歷史滄桑的古蹟,承托出古長安的城市靈魂。

說回我們的新鄉,雖然這裡沒有老北京城那麼多世界聞名的歷史古蹟,也比不上古長安的悠久歷史,但作為每一個新鄉人的故鄉,這裡也不乏承載幾代新鄉人集體回憶的歷史建築。也正是這些建築的存在,賦予了新鄉這座城市的靈魂。

2018年7月,新鄉市政府公佈了新鄉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錄。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去看一看這些還靜靜的坐落在我們周圍的歷史建築,去重溫一下新鄉這座城的歷史和靈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攝影:青川


百年藥店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百年藥店——裕生堂”坐落於新鄉市北關大街的衛河南岸,據《新鄉市藥物志》載:裕生堂中藥房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距今越有200餘年歷史,是由當時新鄉縣查家、李家、史家、花園張家等七個大戶人家集資入股籌建而成,取名“裕生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自建店伊始至今,一直堅持“前廳看病,後堂抓藥”的中醫傳統看病模式,根據中醫理論的指導,按照中醫用藥的要求,發揚傳承了中藥炮製技藝,古稱“炮灸”、“修事”、“修治”,始終秉承傳統,傳承古法,讓中草藥在治病救人上發揮其應有功效。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華北紀念橋

“華北紀念橋”又名“通豐橋”,始建於1919年。當年,安徽省壽州孫多森等人集資50萬元,在京漢(今京廣)鐵路東側衛河北岸購地90畝,建立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其規模當時是河南之冠,曾聘河南督軍趙倜為名譽股東,它也是上海通埠豐資本集團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屬新鄉現代工業奠基者之一,馳名省內外。為業務需要,隨即在大門外衛河上修建了通豐橋,此時修建的通豐橋為木橋。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通豐橋 攝影:李西良

通豐橋下是衛河航運的中心碼頭。航運繁忙,客運貨物量都不斷增長。當年紅火時期,從新鄉可直達天津。此碼頭是新鄉所需的工農業生產資料和民眾日常生活用品運進的終點,也是豫北地區土特產外銷的起點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1935年,由國民黨河南省第四區專署專員唐肯及國民黨中央華北黨務辦事處聯合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將原橋改建為石墩混凝土橋,是新鄉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至今仍在使用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改建竣工後,更名為華北紀念橋。更名緣由及施工經過,在記事碑上均有詳細記載。該橋為新鄉的經濟發展、商業繁榮都起到了巨大作用,曾是上世紀30年代的新鄉三大建築之一。(本段文字源自:牧野區統戰部 劉慶洲)


河師大近現代建築群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勤政樓,建於1956年,在河南師範大學的前身河南第二師範學院改稱為平原師範學院之時,它作為主角登上了歷史舞臺。勤政樓在當時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高富美”。在絕大多數房子還是平房的時候,勤政樓就憑著它四層的海拔優勢、典型的蘇式風格和三十多萬的投資成為新鄉的地標式建築

勤政樓雖為磚混結構,青磚灰瓦,但建築十分精緻和講究,不知多少學子曾透過高高的拱形窗,暢想自己的未來。從建成到現在的六十餘載中,河南師範大學經歷了擴招、合併、改名等一系列發展。在此過程中,因教學需要或質量問題,曾經的建築大都被取代,教學樓越來越高,外觀也越來越宏偉。可勤政樓就在歷史的風風雨雨中,沒有崛起,也沒有倒下,只是靜靜地佇立著,沉默但堅定。(摘自《河南師範大學學報》)

"

劉揚 相約新鄉


提到首都北京,首先浮現在眼前的是雄偉的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除了這些與這座城市劃上等號的標誌性建築,我們還會想到北京的衚衕、鼓樓、古老的城門……這些老建築共同詮釋了北京這座歷史名城的靈魂。

說起古都西安,我們第一想到的會是大雁塔、兵馬俑、大明宮,還有古老的鐘樓、城牆。這些飽經歷史滄桑的古蹟,承托出古長安的城市靈魂。

說回我們的新鄉,雖然這裡沒有老北京城那麼多世界聞名的歷史古蹟,也比不上古長安的悠久歷史,但作為每一個新鄉人的故鄉,這裡也不乏承載幾代新鄉人集體回憶的歷史建築。也正是這些建築的存在,賦予了新鄉這座城市的靈魂。

2018年7月,新鄉市政府公佈了新鄉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錄。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去看一看這些還靜靜的坐落在我們周圍的歷史建築,去重溫一下新鄉這座城的歷史和靈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攝影:青川


百年藥店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百年藥店——裕生堂”坐落於新鄉市北關大街的衛河南岸,據《新鄉市藥物志》載:裕生堂中藥房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距今越有200餘年歷史,是由當時新鄉縣查家、李家、史家、花園張家等七個大戶人家集資入股籌建而成,取名“裕生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自建店伊始至今,一直堅持“前廳看病,後堂抓藥”的中醫傳統看病模式,根據中醫理論的指導,按照中醫用藥的要求,發揚傳承了中藥炮製技藝,古稱“炮灸”、“修事”、“修治”,始終秉承傳統,傳承古法,讓中草藥在治病救人上發揮其應有功效。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華北紀念橋

“華北紀念橋”又名“通豐橋”,始建於1919年。當年,安徽省壽州孫多森等人集資50萬元,在京漢(今京廣)鐵路東側衛河北岸購地90畝,建立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其規模當時是河南之冠,曾聘河南督軍趙倜為名譽股東,它也是上海通埠豐資本集團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屬新鄉現代工業奠基者之一,馳名省內外。為業務需要,隨即在大門外衛河上修建了通豐橋,此時修建的通豐橋為木橋。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通豐橋 攝影:李西良

通豐橋下是衛河航運的中心碼頭。航運繁忙,客運貨物量都不斷增長。當年紅火時期,從新鄉可直達天津。此碼頭是新鄉所需的工農業生產資料和民眾日常生活用品運進的終點,也是豫北地區土特產外銷的起點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1935年,由國民黨河南省第四區專署專員唐肯及國民黨中央華北黨務辦事處聯合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將原橋改建為石墩混凝土橋,是新鄉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至今仍在使用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改建竣工後,更名為華北紀念橋。更名緣由及施工經過,在記事碑上均有詳細記載。該橋為新鄉的經濟發展、商業繁榮都起到了巨大作用,曾是上世紀30年代的新鄉三大建築之一。(本段文字源自:牧野區統戰部 劉慶洲)


河師大近現代建築群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勤政樓,建於1956年,在河南師範大學的前身河南第二師範學院改稱為平原師範學院之時,它作為主角登上了歷史舞臺。勤政樓在當時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高富美”。在絕大多數房子還是平房的時候,勤政樓就憑著它四層的海拔優勢、典型的蘇式風格和三十多萬的投資成為新鄉的地標式建築

勤政樓雖為磚混結構,青磚灰瓦,但建築十分精緻和講究,不知多少學子曾透過高高的拱形窗,暢想自己的未來。從建成到現在的六十餘載中,河南師範大學經歷了擴招、合併、改名等一系列發展。在此過程中,因教學需要或質量問題,曾經的建築大都被取代,教學樓越來越高,外觀也越來越宏偉。可勤政樓就在歷史的風風雨雨中,沒有崛起,也沒有倒下,只是靜靜地佇立著,沉默但堅定。(摘自《河南師範大學學報》)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

劉揚 相約新鄉


提到首都北京,首先浮現在眼前的是雄偉的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除了這些與這座城市劃上等號的標誌性建築,我們還會想到北京的衚衕、鼓樓、古老的城門……這些老建築共同詮釋了北京這座歷史名城的靈魂。

說起古都西安,我們第一想到的會是大雁塔、兵馬俑、大明宮,還有古老的鐘樓、城牆。這些飽經歷史滄桑的古蹟,承托出古長安的城市靈魂。

說回我們的新鄉,雖然這裡沒有老北京城那麼多世界聞名的歷史古蹟,也比不上古長安的悠久歷史,但作為每一個新鄉人的故鄉,這裡也不乏承載幾代新鄉人集體回憶的歷史建築。也正是這些建築的存在,賦予了新鄉這座城市的靈魂。

2018年7月,新鄉市政府公佈了新鄉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錄。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去看一看這些還靜靜的坐落在我們周圍的歷史建築,去重溫一下新鄉這座城的歷史和靈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攝影:青川


百年藥店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百年藥店——裕生堂”坐落於新鄉市北關大街的衛河南岸,據《新鄉市藥物志》載:裕生堂中藥房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距今越有200餘年歷史,是由當時新鄉縣查家、李家、史家、花園張家等七個大戶人家集資入股籌建而成,取名“裕生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自建店伊始至今,一直堅持“前廳看病,後堂抓藥”的中醫傳統看病模式,根據中醫理論的指導,按照中醫用藥的要求,發揚傳承了中藥炮製技藝,古稱“炮灸”、“修事”、“修治”,始終秉承傳統,傳承古法,讓中草藥在治病救人上發揮其應有功效。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華北紀念橋

“華北紀念橋”又名“通豐橋”,始建於1919年。當年,安徽省壽州孫多森等人集資50萬元,在京漢(今京廣)鐵路東側衛河北岸購地90畝,建立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其規模當時是河南之冠,曾聘河南督軍趙倜為名譽股東,它也是上海通埠豐資本集團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屬新鄉現代工業奠基者之一,馳名省內外。為業務需要,隨即在大門外衛河上修建了通豐橋,此時修建的通豐橋為木橋。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通豐橋 攝影:李西良

通豐橋下是衛河航運的中心碼頭。航運繁忙,客運貨物量都不斷增長。當年紅火時期,從新鄉可直達天津。此碼頭是新鄉所需的工農業生產資料和民眾日常生活用品運進的終點,也是豫北地區土特產外銷的起點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1935年,由國民黨河南省第四區專署專員唐肯及國民黨中央華北黨務辦事處聯合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將原橋改建為石墩混凝土橋,是新鄉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至今仍在使用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改建竣工後,更名為華北紀念橋。更名緣由及施工經過,在記事碑上均有詳細記載。該橋為新鄉的經濟發展、商業繁榮都起到了巨大作用,曾是上世紀30年代的新鄉三大建築之一。(本段文字源自:牧野區統戰部 劉慶洲)


河師大近現代建築群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勤政樓,建於1956年,在河南師範大學的前身河南第二師範學院改稱為平原師範學院之時,它作為主角登上了歷史舞臺。勤政樓在當時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高富美”。在絕大多數房子還是平房的時候,勤政樓就憑著它四層的海拔優勢、典型的蘇式風格和三十多萬的投資成為新鄉的地標式建築

勤政樓雖為磚混結構,青磚灰瓦,但建築十分精緻和講究,不知多少學子曾透過高高的拱形窗,暢想自己的未來。從建成到現在的六十餘載中,河南師範大學經歷了擴招、合併、改名等一系列發展。在此過程中,因教學需要或質量問題,曾經的建築大都被取代,教學樓越來越高,外觀也越來越宏偉。可勤政樓就在歷史的風風雨雨中,沒有崛起,也沒有倒下,只是靜靜地佇立著,沉默但堅定。(摘自《河南師範大學學報》)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平原樓始建於1951年,曾經的河師大數學系舊址,現馬克思主義學院所在地。作為數學系辦公樓的日子可以說是平原樓投入使用以來的鼎盛時期,它見證了數學系教授們在艱苦的環境下醉心學術誨人不倦的情懷。1956年,經過系科調整,原河南大學理學院的全部師資調整到位,黃敦慈、李新田、杜孟模等教授隨之進入平原樓。當平原樓還是數學系辦公樓時,它的使用佈局是緊促的,這和它本身只有兩層樓高息息相關。

數學系柴新寬教授回憶時說道:“那會兒(一樓)最東邊放著咱學校的二代計算機,南邊是資料室,會議室在北邊,教研室在二樓,二樓是木地板,隔音效果不好。當時的人對物質的要求很低,整個教研室有十幾個人,只分了兩間房,大家在一起討論學術交流經驗,也沒人抱怨條件艱苦。”修建之初的艱苦條件限制了平原樓的空間,卻沒有限制師生求知的熱情。

"

劉揚 相約新鄉


提到首都北京,首先浮現在眼前的是雄偉的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除了這些與這座城市劃上等號的標誌性建築,我們還會想到北京的衚衕、鼓樓、古老的城門……這些老建築共同詮釋了北京這座歷史名城的靈魂。

說起古都西安,我們第一想到的會是大雁塔、兵馬俑、大明宮,還有古老的鐘樓、城牆。這些飽經歷史滄桑的古蹟,承托出古長安的城市靈魂。

說回我們的新鄉,雖然這裡沒有老北京城那麼多世界聞名的歷史古蹟,也比不上古長安的悠久歷史,但作為每一個新鄉人的故鄉,這裡也不乏承載幾代新鄉人集體回憶的歷史建築。也正是這些建築的存在,賦予了新鄉這座城市的靈魂。

2018年7月,新鄉市政府公佈了新鄉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錄。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去看一看這些還靜靜的坐落在我們周圍的歷史建築,去重溫一下新鄉這座城的歷史和靈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攝影:青川


百年藥店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百年藥店——裕生堂”坐落於新鄉市北關大街的衛河南岸,據《新鄉市藥物志》載:裕生堂中藥房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距今越有200餘年歷史,是由當時新鄉縣查家、李家、史家、花園張家等七個大戶人家集資入股籌建而成,取名“裕生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自建店伊始至今,一直堅持“前廳看病,後堂抓藥”的中醫傳統看病模式,根據中醫理論的指導,按照中醫用藥的要求,發揚傳承了中藥炮製技藝,古稱“炮灸”、“修事”、“修治”,始終秉承傳統,傳承古法,讓中草藥在治病救人上發揮其應有功效。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華北紀念橋

“華北紀念橋”又名“通豐橋”,始建於1919年。當年,安徽省壽州孫多森等人集資50萬元,在京漢(今京廣)鐵路東側衛河北岸購地90畝,建立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其規模當時是河南之冠,曾聘河南督軍趙倜為名譽股東,它也是上海通埠豐資本集團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屬新鄉現代工業奠基者之一,馳名省內外。為業務需要,隨即在大門外衛河上修建了通豐橋,此時修建的通豐橋為木橋。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通豐橋 攝影:李西良

通豐橋下是衛河航運的中心碼頭。航運繁忙,客運貨物量都不斷增長。當年紅火時期,從新鄉可直達天津。此碼頭是新鄉所需的工農業生產資料和民眾日常生活用品運進的終點,也是豫北地區土特產外銷的起點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1935年,由國民黨河南省第四區專署專員唐肯及國民黨中央華北黨務辦事處聯合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將原橋改建為石墩混凝土橋,是新鄉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至今仍在使用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改建竣工後,更名為華北紀念橋。更名緣由及施工經過,在記事碑上均有詳細記載。該橋為新鄉的經濟發展、商業繁榮都起到了巨大作用,曾是上世紀30年代的新鄉三大建築之一。(本段文字源自:牧野區統戰部 劉慶洲)


河師大近現代建築群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勤政樓,建於1956年,在河南師範大學的前身河南第二師範學院改稱為平原師範學院之時,它作為主角登上了歷史舞臺。勤政樓在當時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高富美”。在絕大多數房子還是平房的時候,勤政樓就憑著它四層的海拔優勢、典型的蘇式風格和三十多萬的投資成為新鄉的地標式建築

勤政樓雖為磚混結構,青磚灰瓦,但建築十分精緻和講究,不知多少學子曾透過高高的拱形窗,暢想自己的未來。從建成到現在的六十餘載中,河南師範大學經歷了擴招、合併、改名等一系列發展。在此過程中,因教學需要或質量問題,曾經的建築大都被取代,教學樓越來越高,外觀也越來越宏偉。可勤政樓就在歷史的風風雨雨中,沒有崛起,也沒有倒下,只是靜靜地佇立著,沉默但堅定。(摘自《河南師範大學學報》)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平原樓始建於1951年,曾經的河師大數學系舊址,現馬克思主義學院所在地。作為數學系辦公樓的日子可以說是平原樓投入使用以來的鼎盛時期,它見證了數學系教授們在艱苦的環境下醉心學術誨人不倦的情懷。1956年,經過系科調整,原河南大學理學院的全部師資調整到位,黃敦慈、李新田、杜孟模等教授隨之進入平原樓。當平原樓還是數學系辦公樓時,它的使用佈局是緊促的,這和它本身只有兩層樓高息息相關。

數學系柴新寬教授回憶時說道:“那會兒(一樓)最東邊放著咱學校的二代計算機,南邊是資料室,會議室在北邊,教研室在二樓,二樓是木地板,隔音效果不好。當時的人對物質的要求很低,整個教研室有十幾個人,只分了兩間房,大家在一起討論學術交流經驗,也沒人抱怨條件艱苦。”修建之初的艱苦條件限制了平原樓的空間,卻沒有限制師生求知的熱情。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

劉揚 相約新鄉


提到首都北京,首先浮現在眼前的是雄偉的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除了這些與這座城市劃上等號的標誌性建築,我們還會想到北京的衚衕、鼓樓、古老的城門……這些老建築共同詮釋了北京這座歷史名城的靈魂。

說起古都西安,我們第一想到的會是大雁塔、兵馬俑、大明宮,還有古老的鐘樓、城牆。這些飽經歷史滄桑的古蹟,承托出古長安的城市靈魂。

說回我們的新鄉,雖然這裡沒有老北京城那麼多世界聞名的歷史古蹟,也比不上古長安的悠久歷史,但作為每一個新鄉人的故鄉,這裡也不乏承載幾代新鄉人集體回憶的歷史建築。也正是這些建築的存在,賦予了新鄉這座城市的靈魂。

2018年7月,新鄉市政府公佈了新鄉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錄。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去看一看這些還靜靜的坐落在我們周圍的歷史建築,去重溫一下新鄉這座城的歷史和靈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攝影:青川


百年藥店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百年藥店——裕生堂”坐落於新鄉市北關大街的衛河南岸,據《新鄉市藥物志》載:裕生堂中藥房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距今越有200餘年歷史,是由當時新鄉縣查家、李家、史家、花園張家等七個大戶人家集資入股籌建而成,取名“裕生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自建店伊始至今,一直堅持“前廳看病,後堂抓藥”的中醫傳統看病模式,根據中醫理論的指導,按照中醫用藥的要求,發揚傳承了中藥炮製技藝,古稱“炮灸”、“修事”、“修治”,始終秉承傳統,傳承古法,讓中草藥在治病救人上發揮其應有功效。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華北紀念橋

“華北紀念橋”又名“通豐橋”,始建於1919年。當年,安徽省壽州孫多森等人集資50萬元,在京漢(今京廣)鐵路東側衛河北岸購地90畝,建立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其規模當時是河南之冠,曾聘河南督軍趙倜為名譽股東,它也是上海通埠豐資本集團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屬新鄉現代工業奠基者之一,馳名省內外。為業務需要,隨即在大門外衛河上修建了通豐橋,此時修建的通豐橋為木橋。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通豐橋 攝影:李西良

通豐橋下是衛河航運的中心碼頭。航運繁忙,客運貨物量都不斷增長。當年紅火時期,從新鄉可直達天津。此碼頭是新鄉所需的工農業生產資料和民眾日常生活用品運進的終點,也是豫北地區土特產外銷的起點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1935年,由國民黨河南省第四區專署專員唐肯及國民黨中央華北黨務辦事處聯合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將原橋改建為石墩混凝土橋,是新鄉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至今仍在使用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改建竣工後,更名為華北紀念橋。更名緣由及施工經過,在記事碑上均有詳細記載。該橋為新鄉的經濟發展、商業繁榮都起到了巨大作用,曾是上世紀30年代的新鄉三大建築之一。(本段文字源自:牧野區統戰部 劉慶洲)


河師大近現代建築群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勤政樓,建於1956年,在河南師範大學的前身河南第二師範學院改稱為平原師範學院之時,它作為主角登上了歷史舞臺。勤政樓在當時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高富美”。在絕大多數房子還是平房的時候,勤政樓就憑著它四層的海拔優勢、典型的蘇式風格和三十多萬的投資成為新鄉的地標式建築

勤政樓雖為磚混結構,青磚灰瓦,但建築十分精緻和講究,不知多少學子曾透過高高的拱形窗,暢想自己的未來。從建成到現在的六十餘載中,河南師範大學經歷了擴招、合併、改名等一系列發展。在此過程中,因教學需要或質量問題,曾經的建築大都被取代,教學樓越來越高,外觀也越來越宏偉。可勤政樓就在歷史的風風雨雨中,沒有崛起,也沒有倒下,只是靜靜地佇立著,沉默但堅定。(摘自《河南師範大學學報》)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平原樓始建於1951年,曾經的河師大數學系舊址,現馬克思主義學院所在地。作為數學系辦公樓的日子可以說是平原樓投入使用以來的鼎盛時期,它見證了數學系教授們在艱苦的環境下醉心學術誨人不倦的情懷。1956年,經過系科調整,原河南大學理學院的全部師資調整到位,黃敦慈、李新田、杜孟模等教授隨之進入平原樓。當平原樓還是數學系辦公樓時,它的使用佈局是緊促的,這和它本身只有兩層樓高息息相關。

數學系柴新寬教授回憶時說道:“那會兒(一樓)最東邊放著咱學校的二代計算機,南邊是資料室,會議室在北邊,教研室在二樓,二樓是木地板,隔音效果不好。當時的人對物質的要求很低,整個教研室有十幾個人,只分了兩間房,大家在一起討論學術交流經驗,也沒人抱怨條件艱苦。”修建之初的艱苦條件限制了平原樓的空間,卻沒有限制師生求知的熱情。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琢玉樓,前身為平原師範學院圖書館。現河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網絡中心所在地。

京廣鐵路衛河橋

京廣鐵路衛河橋建於1905年,由比利時公司承建平漢鐵路時一併建成。橋式為二孔跨度31.2米半穿式板樑,橋長72.34米,二臺一墩,橋高5.25米,該橋自1951年7月至1982年底先後8次整修和大修,增建護基和橋上人行道,修補墩臺,更換墊樑石帽和支座,油漆橋樑更換橋面等。

"

劉揚 相約新鄉


提到首都北京,首先浮現在眼前的是雄偉的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除了這些與這座城市劃上等號的標誌性建築,我們還會想到北京的衚衕、鼓樓、古老的城門……這些老建築共同詮釋了北京這座歷史名城的靈魂。

說起古都西安,我們第一想到的會是大雁塔、兵馬俑、大明宮,還有古老的鐘樓、城牆。這些飽經歷史滄桑的古蹟,承托出古長安的城市靈魂。

說回我們的新鄉,雖然這裡沒有老北京城那麼多世界聞名的歷史古蹟,也比不上古長安的悠久歷史,但作為每一個新鄉人的故鄉,這裡也不乏承載幾代新鄉人集體回憶的歷史建築。也正是這些建築的存在,賦予了新鄉這座城市的靈魂。

2018年7月,新鄉市政府公佈了新鄉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錄。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去看一看這些還靜靜的坐落在我們周圍的歷史建築,去重溫一下新鄉這座城的歷史和靈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攝影:青川


百年藥店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百年藥店——裕生堂”坐落於新鄉市北關大街的衛河南岸,據《新鄉市藥物志》載:裕生堂中藥房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距今越有200餘年歷史,是由當時新鄉縣查家、李家、史家、花園張家等七個大戶人家集資入股籌建而成,取名“裕生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自建店伊始至今,一直堅持“前廳看病,後堂抓藥”的中醫傳統看病模式,根據中醫理論的指導,按照中醫用藥的要求,發揚傳承了中藥炮製技藝,古稱“炮灸”、“修事”、“修治”,始終秉承傳統,傳承古法,讓中草藥在治病救人上發揮其應有功效。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華北紀念橋

“華北紀念橋”又名“通豐橋”,始建於1919年。當年,安徽省壽州孫多森等人集資50萬元,在京漢(今京廣)鐵路東側衛河北岸購地90畝,建立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其規模當時是河南之冠,曾聘河南督軍趙倜為名譽股東,它也是上海通埠豐資本集團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屬新鄉現代工業奠基者之一,馳名省內外。為業務需要,隨即在大門外衛河上修建了通豐橋,此時修建的通豐橋為木橋。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通豐橋 攝影:李西良

通豐橋下是衛河航運的中心碼頭。航運繁忙,客運貨物量都不斷增長。當年紅火時期,從新鄉可直達天津。此碼頭是新鄉所需的工農業生產資料和民眾日常生活用品運進的終點,也是豫北地區土特產外銷的起點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1935年,由國民黨河南省第四區專署專員唐肯及國民黨中央華北黨務辦事處聯合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將原橋改建為石墩混凝土橋,是新鄉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至今仍在使用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改建竣工後,更名為華北紀念橋。更名緣由及施工經過,在記事碑上均有詳細記載。該橋為新鄉的經濟發展、商業繁榮都起到了巨大作用,曾是上世紀30年代的新鄉三大建築之一。(本段文字源自:牧野區統戰部 劉慶洲)


河師大近現代建築群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勤政樓,建於1956年,在河南師範大學的前身河南第二師範學院改稱為平原師範學院之時,它作為主角登上了歷史舞臺。勤政樓在當時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高富美”。在絕大多數房子還是平房的時候,勤政樓就憑著它四層的海拔優勢、典型的蘇式風格和三十多萬的投資成為新鄉的地標式建築

勤政樓雖為磚混結構,青磚灰瓦,但建築十分精緻和講究,不知多少學子曾透過高高的拱形窗,暢想自己的未來。從建成到現在的六十餘載中,河南師範大學經歷了擴招、合併、改名等一系列發展。在此過程中,因教學需要或質量問題,曾經的建築大都被取代,教學樓越來越高,外觀也越來越宏偉。可勤政樓就在歷史的風風雨雨中,沒有崛起,也沒有倒下,只是靜靜地佇立著,沉默但堅定。(摘自《河南師範大學學報》)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平原樓始建於1951年,曾經的河師大數學系舊址,現馬克思主義學院所在地。作為數學系辦公樓的日子可以說是平原樓投入使用以來的鼎盛時期,它見證了數學系教授們在艱苦的環境下醉心學術誨人不倦的情懷。1956年,經過系科調整,原河南大學理學院的全部師資調整到位,黃敦慈、李新田、杜孟模等教授隨之進入平原樓。當平原樓還是數學系辦公樓時,它的使用佈局是緊促的,這和它本身只有兩層樓高息息相關。

數學系柴新寬教授回憶時說道:“那會兒(一樓)最東邊放著咱學校的二代計算機,南邊是資料室,會議室在北邊,教研室在二樓,二樓是木地板,隔音效果不好。當時的人對物質的要求很低,整個教研室有十幾個人,只分了兩間房,大家在一起討論學術交流經驗,也沒人抱怨條件艱苦。”修建之初的艱苦條件限制了平原樓的空間,卻沒有限制師生求知的熱情。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琢玉樓,前身為平原師範學院圖書館。現河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網絡中心所在地。

京廣鐵路衛河橋

京廣鐵路衛河橋建於1905年,由比利時公司承建平漢鐵路時一併建成。橋式為二孔跨度31.2米半穿式板樑,橋長72.34米,二臺一墩,橋高5.25米,該橋自1951年7月至1982年底先後8次整修和大修,增建護基和橋上人行道,修補墩臺,更換墊樑石帽和支座,油漆橋樑更換橋面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

劉揚 相約新鄉


提到首都北京,首先浮現在眼前的是雄偉的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除了這些與這座城市劃上等號的標誌性建築,我們還會想到北京的衚衕、鼓樓、古老的城門……這些老建築共同詮釋了北京這座歷史名城的靈魂。

說起古都西安,我們第一想到的會是大雁塔、兵馬俑、大明宮,還有古老的鐘樓、城牆。這些飽經歷史滄桑的古蹟,承托出古長安的城市靈魂。

說回我們的新鄉,雖然這裡沒有老北京城那麼多世界聞名的歷史古蹟,也比不上古長安的悠久歷史,但作為每一個新鄉人的故鄉,這裡也不乏承載幾代新鄉人集體回憶的歷史建築。也正是這些建築的存在,賦予了新鄉這座城市的靈魂。

2018年7月,新鄉市政府公佈了新鄉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錄。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去看一看這些還靜靜的坐落在我們周圍的歷史建築,去重溫一下新鄉這座城的歷史和靈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攝影:青川


百年藥店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百年藥店——裕生堂”坐落於新鄉市北關大街的衛河南岸,據《新鄉市藥物志》載:裕生堂中藥房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距今越有200餘年歷史,是由當時新鄉縣查家、李家、史家、花園張家等七個大戶人家集資入股籌建而成,取名“裕生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自建店伊始至今,一直堅持“前廳看病,後堂抓藥”的中醫傳統看病模式,根據中醫理論的指導,按照中醫用藥的要求,發揚傳承了中藥炮製技藝,古稱“炮灸”、“修事”、“修治”,始終秉承傳統,傳承古法,讓中草藥在治病救人上發揮其應有功效。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華北紀念橋

“華北紀念橋”又名“通豐橋”,始建於1919年。當年,安徽省壽州孫多森等人集資50萬元,在京漢(今京廣)鐵路東側衛河北岸購地90畝,建立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其規模當時是河南之冠,曾聘河南督軍趙倜為名譽股東,它也是上海通埠豐資本集團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屬新鄉現代工業奠基者之一,馳名省內外。為業務需要,隨即在大門外衛河上修建了通豐橋,此時修建的通豐橋為木橋。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通豐橋 攝影:李西良

通豐橋下是衛河航運的中心碼頭。航運繁忙,客運貨物量都不斷增長。當年紅火時期,從新鄉可直達天津。此碼頭是新鄉所需的工農業生產資料和民眾日常生活用品運進的終點,也是豫北地區土特產外銷的起點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1935年,由國民黨河南省第四區專署專員唐肯及國民黨中央華北黨務辦事處聯合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將原橋改建為石墩混凝土橋,是新鄉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至今仍在使用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改建竣工後,更名為華北紀念橋。更名緣由及施工經過,在記事碑上均有詳細記載。該橋為新鄉的經濟發展、商業繁榮都起到了巨大作用,曾是上世紀30年代的新鄉三大建築之一。(本段文字源自:牧野區統戰部 劉慶洲)


河師大近現代建築群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勤政樓,建於1956年,在河南師範大學的前身河南第二師範學院改稱為平原師範學院之時,它作為主角登上了歷史舞臺。勤政樓在當時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高富美”。在絕大多數房子還是平房的時候,勤政樓就憑著它四層的海拔優勢、典型的蘇式風格和三十多萬的投資成為新鄉的地標式建築

勤政樓雖為磚混結構,青磚灰瓦,但建築十分精緻和講究,不知多少學子曾透過高高的拱形窗,暢想自己的未來。從建成到現在的六十餘載中,河南師範大學經歷了擴招、合併、改名等一系列發展。在此過程中,因教學需要或質量問題,曾經的建築大都被取代,教學樓越來越高,外觀也越來越宏偉。可勤政樓就在歷史的風風雨雨中,沒有崛起,也沒有倒下,只是靜靜地佇立著,沉默但堅定。(摘自《河南師範大學學報》)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平原樓始建於1951年,曾經的河師大數學系舊址,現馬克思主義學院所在地。作為數學系辦公樓的日子可以說是平原樓投入使用以來的鼎盛時期,它見證了數學系教授們在艱苦的環境下醉心學術誨人不倦的情懷。1956年,經過系科調整,原河南大學理學院的全部師資調整到位,黃敦慈、李新田、杜孟模等教授隨之進入平原樓。當平原樓還是數學系辦公樓時,它的使用佈局是緊促的,這和它本身只有兩層樓高息息相關。

數學系柴新寬教授回憶時說道:“那會兒(一樓)最東邊放著咱學校的二代計算機,南邊是資料室,會議室在北邊,教研室在二樓,二樓是木地板,隔音效果不好。當時的人對物質的要求很低,整個教研室有十幾個人,只分了兩間房,大家在一起討論學術交流經驗,也沒人抱怨條件艱苦。”修建之初的艱苦條件限制了平原樓的空間,卻沒有限制師生求知的熱情。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琢玉樓,前身為平原師範學院圖書館。現河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網絡中心所在地。

京廣鐵路衛河橋

京廣鐵路衛河橋建於1905年,由比利時公司承建平漢鐵路時一併建成。橋式為二孔跨度31.2米半穿式板樑,橋長72.34米,二臺一墩,橋高5.25米,該橋自1951年7月至1982年底先後8次整修和大修,增建護基和橋上人行道,修補墩臺,更換墊樑石帽和支座,油漆橋樑更換橋面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毛主席塑像

"

劉揚 相約新鄉


提到首都北京,首先浮現在眼前的是雄偉的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除了這些與這座城市劃上等號的標誌性建築,我們還會想到北京的衚衕、鼓樓、古老的城門……這些老建築共同詮釋了北京這座歷史名城的靈魂。

說起古都西安,我們第一想到的會是大雁塔、兵馬俑、大明宮,還有古老的鐘樓、城牆。這些飽經歷史滄桑的古蹟,承托出古長安的城市靈魂。

說回我們的新鄉,雖然這裡沒有老北京城那麼多世界聞名的歷史古蹟,也比不上古長安的悠久歷史,但作為每一個新鄉人的故鄉,這裡也不乏承載幾代新鄉人集體回憶的歷史建築。也正是這些建築的存在,賦予了新鄉這座城市的靈魂。

2018年7月,新鄉市政府公佈了新鄉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錄。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去看一看這些還靜靜的坐落在我們周圍的歷史建築,去重溫一下新鄉這座城的歷史和靈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攝影:青川


百年藥店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百年藥店——裕生堂”坐落於新鄉市北關大街的衛河南岸,據《新鄉市藥物志》載:裕生堂中藥房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距今越有200餘年歷史,是由當時新鄉縣查家、李家、史家、花園張家等七個大戶人家集資入股籌建而成,取名“裕生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自建店伊始至今,一直堅持“前廳看病,後堂抓藥”的中醫傳統看病模式,根據中醫理論的指導,按照中醫用藥的要求,發揚傳承了中藥炮製技藝,古稱“炮灸”、“修事”、“修治”,始終秉承傳統,傳承古法,讓中草藥在治病救人上發揮其應有功效。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華北紀念橋

“華北紀念橋”又名“通豐橋”,始建於1919年。當年,安徽省壽州孫多森等人集資50萬元,在京漢(今京廣)鐵路東側衛河北岸購地90畝,建立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其規模當時是河南之冠,曾聘河南督軍趙倜為名譽股東,它也是上海通埠豐資本集團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屬新鄉現代工業奠基者之一,馳名省內外。為業務需要,隨即在大門外衛河上修建了通豐橋,此時修建的通豐橋為木橋。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通豐橋 攝影:李西良

通豐橋下是衛河航運的中心碼頭。航運繁忙,客運貨物量都不斷增長。當年紅火時期,從新鄉可直達天津。此碼頭是新鄉所需的工農業生產資料和民眾日常生活用品運進的終點,也是豫北地區土特產外銷的起點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1935年,由國民黨河南省第四區專署專員唐肯及國民黨中央華北黨務辦事處聯合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將原橋改建為石墩混凝土橋,是新鄉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至今仍在使用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改建竣工後,更名為華北紀念橋。更名緣由及施工經過,在記事碑上均有詳細記載。該橋為新鄉的經濟發展、商業繁榮都起到了巨大作用,曾是上世紀30年代的新鄉三大建築之一。(本段文字源自:牧野區統戰部 劉慶洲)


河師大近現代建築群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勤政樓,建於1956年,在河南師範大學的前身河南第二師範學院改稱為平原師範學院之時,它作為主角登上了歷史舞臺。勤政樓在當時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高富美”。在絕大多數房子還是平房的時候,勤政樓就憑著它四層的海拔優勢、典型的蘇式風格和三十多萬的投資成為新鄉的地標式建築

勤政樓雖為磚混結構,青磚灰瓦,但建築十分精緻和講究,不知多少學子曾透過高高的拱形窗,暢想自己的未來。從建成到現在的六十餘載中,河南師範大學經歷了擴招、合併、改名等一系列發展。在此過程中,因教學需要或質量問題,曾經的建築大都被取代,教學樓越來越高,外觀也越來越宏偉。可勤政樓就在歷史的風風雨雨中,沒有崛起,也沒有倒下,只是靜靜地佇立著,沉默但堅定。(摘自《河南師範大學學報》)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平原樓始建於1951年,曾經的河師大數學系舊址,現馬克思主義學院所在地。作為數學系辦公樓的日子可以說是平原樓投入使用以來的鼎盛時期,它見證了數學系教授們在艱苦的環境下醉心學術誨人不倦的情懷。1956年,經過系科調整,原河南大學理學院的全部師資調整到位,黃敦慈、李新田、杜孟模等教授隨之進入平原樓。當平原樓還是數學系辦公樓時,它的使用佈局是緊促的,這和它本身只有兩層樓高息息相關。

數學系柴新寬教授回憶時說道:“那會兒(一樓)最東邊放著咱學校的二代計算機,南邊是資料室,會議室在北邊,教研室在二樓,二樓是木地板,隔音效果不好。當時的人對物質的要求很低,整個教研室有十幾個人,只分了兩間房,大家在一起討論學術交流經驗,也沒人抱怨條件艱苦。”修建之初的艱苦條件限制了平原樓的空間,卻沒有限制師生求知的熱情。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琢玉樓,前身為平原師範學院圖書館。現河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網絡中心所在地。

京廣鐵路衛河橋

京廣鐵路衛河橋建於1905年,由比利時公司承建平漢鐵路時一併建成。橋式為二孔跨度31.2米半穿式板樑,橋長72.34米,二臺一墩,橋高5.25米,該橋自1951年7月至1982年底先後8次整修和大修,增建護基和橋上人行道,修補墩臺,更換墊樑石帽和支座,油漆橋樑更換橋面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毛主席塑像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位於宏力大道與勝利路口,原新鄉市工人文化宮廣場的毛主席塑像建於1968年。雖然昔日的工人文化宮因城市的發展已經拆除,但這尊偉人塑像歷經半個世紀的滄桑,仍舊巍然屹立,併成為新鄉市民緬懷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重要場所

"

劉揚 相約新鄉


提到首都北京,首先浮現在眼前的是雄偉的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除了這些與這座城市劃上等號的標誌性建築,我們還會想到北京的衚衕、鼓樓、古老的城門……這些老建築共同詮釋了北京這座歷史名城的靈魂。

說起古都西安,我們第一想到的會是大雁塔、兵馬俑、大明宮,還有古老的鐘樓、城牆。這些飽經歷史滄桑的古蹟,承托出古長安的城市靈魂。

說回我們的新鄉,雖然這裡沒有老北京城那麼多世界聞名的歷史古蹟,也比不上古長安的悠久歷史,但作為每一個新鄉人的故鄉,這裡也不乏承載幾代新鄉人集體回憶的歷史建築。也正是這些建築的存在,賦予了新鄉這座城市的靈魂。

2018年7月,新鄉市政府公佈了新鄉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錄。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去看一看這些還靜靜的坐落在我們周圍的歷史建築,去重溫一下新鄉這座城的歷史和靈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攝影:青川


百年藥店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百年藥店——裕生堂”坐落於新鄉市北關大街的衛河南岸,據《新鄉市藥物志》載:裕生堂中藥房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距今越有200餘年歷史,是由當時新鄉縣查家、李家、史家、花園張家等七個大戶人家集資入股籌建而成,取名“裕生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自建店伊始至今,一直堅持“前廳看病,後堂抓藥”的中醫傳統看病模式,根據中醫理論的指導,按照中醫用藥的要求,發揚傳承了中藥炮製技藝,古稱“炮灸”、“修事”、“修治”,始終秉承傳統,傳承古法,讓中草藥在治病救人上發揮其應有功效。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華北紀念橋

“華北紀念橋”又名“通豐橋”,始建於1919年。當年,安徽省壽州孫多森等人集資50萬元,在京漢(今京廣)鐵路東側衛河北岸購地90畝,建立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其規模當時是河南之冠,曾聘河南督軍趙倜為名譽股東,它也是上海通埠豐資本集團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屬新鄉現代工業奠基者之一,馳名省內外。為業務需要,隨即在大門外衛河上修建了通豐橋,此時修建的通豐橋為木橋。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通豐橋 攝影:李西良

通豐橋下是衛河航運的中心碼頭。航運繁忙,客運貨物量都不斷增長。當年紅火時期,從新鄉可直達天津。此碼頭是新鄉所需的工農業生產資料和民眾日常生活用品運進的終點,也是豫北地區土特產外銷的起點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1935年,由國民黨河南省第四區專署專員唐肯及國民黨中央華北黨務辦事處聯合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將原橋改建為石墩混凝土橋,是新鄉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至今仍在使用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改建竣工後,更名為華北紀念橋。更名緣由及施工經過,在記事碑上均有詳細記載。該橋為新鄉的經濟發展、商業繁榮都起到了巨大作用,曾是上世紀30年代的新鄉三大建築之一。(本段文字源自:牧野區統戰部 劉慶洲)


河師大近現代建築群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勤政樓,建於1956年,在河南師範大學的前身河南第二師範學院改稱為平原師範學院之時,它作為主角登上了歷史舞臺。勤政樓在當時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高富美”。在絕大多數房子還是平房的時候,勤政樓就憑著它四層的海拔優勢、典型的蘇式風格和三十多萬的投資成為新鄉的地標式建築

勤政樓雖為磚混結構,青磚灰瓦,但建築十分精緻和講究,不知多少學子曾透過高高的拱形窗,暢想自己的未來。從建成到現在的六十餘載中,河南師範大學經歷了擴招、合併、改名等一系列發展。在此過程中,因教學需要或質量問題,曾經的建築大都被取代,教學樓越來越高,外觀也越來越宏偉。可勤政樓就在歷史的風風雨雨中,沒有崛起,也沒有倒下,只是靜靜地佇立著,沉默但堅定。(摘自《河南師範大學學報》)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平原樓始建於1951年,曾經的河師大數學系舊址,現馬克思主義學院所在地。作為數學系辦公樓的日子可以說是平原樓投入使用以來的鼎盛時期,它見證了數學系教授們在艱苦的環境下醉心學術誨人不倦的情懷。1956年,經過系科調整,原河南大學理學院的全部師資調整到位,黃敦慈、李新田、杜孟模等教授隨之進入平原樓。當平原樓還是數學系辦公樓時,它的使用佈局是緊促的,這和它本身只有兩層樓高息息相關。

數學系柴新寬教授回憶時說道:“那會兒(一樓)最東邊放著咱學校的二代計算機,南邊是資料室,會議室在北邊,教研室在二樓,二樓是木地板,隔音效果不好。當時的人對物質的要求很低,整個教研室有十幾個人,只分了兩間房,大家在一起討論學術交流經驗,也沒人抱怨條件艱苦。”修建之初的艱苦條件限制了平原樓的空間,卻沒有限制師生求知的熱情。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琢玉樓,前身為平原師範學院圖書館。現河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網絡中心所在地。

京廣鐵路衛河橋

京廣鐵路衛河橋建於1905年,由比利時公司承建平漢鐵路時一併建成。橋式為二孔跨度31.2米半穿式板樑,橋長72.34米,二臺一墩,橋高5.25米,該橋自1951年7月至1982年底先後8次整修和大修,增建護基和橋上人行道,修補墩臺,更換墊樑石帽和支座,油漆橋樑更換橋面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毛主席塑像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位於宏力大道與勝利路口,原新鄉市工人文化宮廣場的毛主席塑像建於1968年。雖然昔日的工人文化宮因城市的發展已經拆除,但這尊偉人塑像歷經半個世紀的滄桑,仍舊巍然屹立,併成為新鄉市民緬懷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重要場所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河南師範大學廣場上的毛主席塑像建於1976年,40多年來,他觀望著來來往往的學子,看著一個個懷揣夢想的人欣喜走來,看著一個個學成而歸的人幸福離開。

"

劉揚 相約新鄉


提到首都北京,首先浮現在眼前的是雄偉的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除了這些與這座城市劃上等號的標誌性建築,我們還會想到北京的衚衕、鼓樓、古老的城門……這些老建築共同詮釋了北京這座歷史名城的靈魂。

說起古都西安,我們第一想到的會是大雁塔、兵馬俑、大明宮,還有古老的鐘樓、城牆。這些飽經歷史滄桑的古蹟,承托出古長安的城市靈魂。

說回我們的新鄉,雖然這裡沒有老北京城那麼多世界聞名的歷史古蹟,也比不上古長安的悠久歷史,但作為每一個新鄉人的故鄉,這裡也不乏承載幾代新鄉人集體回憶的歷史建築。也正是這些建築的存在,賦予了新鄉這座城市的靈魂。

2018年7月,新鄉市政府公佈了新鄉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錄。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去看一看這些還靜靜的坐落在我們周圍的歷史建築,去重溫一下新鄉這座城的歷史和靈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攝影:青川


百年藥店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百年藥店——裕生堂”坐落於新鄉市北關大街的衛河南岸,據《新鄉市藥物志》載:裕生堂中藥房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距今越有200餘年歷史,是由當時新鄉縣查家、李家、史家、花園張家等七個大戶人家集資入股籌建而成,取名“裕生堂”。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自建店伊始至今,一直堅持“前廳看病,後堂抓藥”的中醫傳統看病模式,根據中醫理論的指導,按照中醫用藥的要求,發揚傳承了中藥炮製技藝,古稱“炮灸”、“修事”、“修治”,始終秉承傳統,傳承古法,讓中草藥在治病救人上發揮其應有功效。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華北紀念橋

“華北紀念橋”又名“通豐橋”,始建於1919年。當年,安徽省壽州孫多森等人集資50萬元,在京漢(今京廣)鐵路東側衛河北岸購地90畝,建立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其規模當時是河南之冠,曾聘河南督軍趙倜為名譽股東,它也是上海通埠豐資本集團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屬新鄉現代工業奠基者之一,馳名省內外。為業務需要,隨即在大門外衛河上修建了通豐橋,此時修建的通豐橋為木橋。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通豐橋 攝影:李西良

通豐橋下是衛河航運的中心碼頭。航運繁忙,客運貨物量都不斷增長。當年紅火時期,從新鄉可直達天津。此碼頭是新鄉所需的工農業生產資料和民眾日常生活用品運進的終點,也是豫北地區土特產外銷的起點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1935年,由國民黨河南省第四區專署專員唐肯及國民黨中央華北黨務辦事處聯合通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將原橋改建為石墩混凝土橋,是新鄉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至今仍在使用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改建竣工後,更名為華北紀念橋。更名緣由及施工經過,在記事碑上均有詳細記載。該橋為新鄉的經濟發展、商業繁榮都起到了巨大作用,曾是上世紀30年代的新鄉三大建築之一。(本段文字源自:牧野區統戰部 劉慶洲)


河師大近現代建築群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勤政樓,建於1956年,在河南師範大學的前身河南第二師範學院改稱為平原師範學院之時,它作為主角登上了歷史舞臺。勤政樓在當時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高富美”。在絕大多數房子還是平房的時候,勤政樓就憑著它四層的海拔優勢、典型的蘇式風格和三十多萬的投資成為新鄉的地標式建築

勤政樓雖為磚混結構,青磚灰瓦,但建築十分精緻和講究,不知多少學子曾透過高高的拱形窗,暢想自己的未來。從建成到現在的六十餘載中,河南師範大學經歷了擴招、合併、改名等一系列發展。在此過程中,因教學需要或質量問題,曾經的建築大都被取代,教學樓越來越高,外觀也越來越宏偉。可勤政樓就在歷史的風風雨雨中,沒有崛起,也沒有倒下,只是靜靜地佇立著,沉默但堅定。(摘自《河南師範大學學報》)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平原樓始建於1951年,曾經的河師大數學系舊址,現馬克思主義學院所在地。作為數學系辦公樓的日子可以說是平原樓投入使用以來的鼎盛時期,它見證了數學系教授們在艱苦的環境下醉心學術誨人不倦的情懷。1956年,經過系科調整,原河南大學理學院的全部師資調整到位,黃敦慈、李新田、杜孟模等教授隨之進入平原樓。當平原樓還是數學系辦公樓時,它的使用佈局是緊促的,這和它本身只有兩層樓高息息相關。

數學系柴新寬教授回憶時說道:“那會兒(一樓)最東邊放著咱學校的二代計算機,南邊是資料室,會議室在北邊,教研室在二樓,二樓是木地板,隔音效果不好。當時的人對物質的要求很低,整個教研室有十幾個人,只分了兩間房,大家在一起討論學術交流經驗,也沒人抱怨條件艱苦。”修建之初的艱苦條件限制了平原樓的空間,卻沒有限制師生求知的熱情。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琢玉樓,前身為平原師範學院圖書館。現河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網絡中心所在地。

京廣鐵路衛河橋

京廣鐵路衛河橋建於1905年,由比利時公司承建平漢鐵路時一併建成。橋式為二孔跨度31.2米半穿式板樑,橋長72.34米,二臺一墩,橋高5.25米,該橋自1951年7月至1982年底先後8次整修和大修,增建護基和橋上人行道,修補墩臺,更換墊樑石帽和支座,油漆橋樑更換橋面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毛主席塑像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位於宏力大道與勝利路口,原新鄉市工人文化宮廣場的毛主席塑像建於1968年。雖然昔日的工人文化宮因城市的發展已經拆除,但這尊偉人塑像歷經半個世紀的滄桑,仍舊巍然屹立,併成為新鄉市民緬懷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重要場所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河南師範大學廣場上的毛主席塑像建於1976年,40多年來,他觀望著來來往往的學子,看著一個個懷揣夢想的人欣喜走來,看著一個個學成而歸的人幸福離開。

新鄉故事:那些賦予城市靈魂的老建築

平原路 攝影:晚風


結 語

一個人,希望被別人記在腦海、心裡,要修煉獨特的氣質;一個城市,想要在歷史中留存、延續,也要有自己獨有的“標籤”。而歷史建築,就是其中一枚重要的文化標籤!

如今,很多城市隨著不斷開發、建設,越來越多現代化的建築拔地而起。人們在感慨城市越來越時尚、摩登的同時,也會有些許遺憾:記憶中那些熟悉的房子越來越少,熟悉的街道越來越少,能夠區別不同城市的標籤也越來越少。

新鄉發佈的第一批歷史建築名錄,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在留住歷史標籤、打造獨特城市風貌上邁進了一大步。新鄉作為一座擁有數千年曆史的古城,我們不應該僅僅有宮殿宗廟遺址,還應該有能夠代表其他歷史階段文化、藝術、技術的建築。這樣,新鄉的歷史才不僅僅是書本上的,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這才是我們的新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