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前需要囤哪些東西

寶寶出生前需要囤哪些東西

很多孕媽都有一種叫 擔心寶寶的東西沒準備夠 的病,主要症狀就是不停地思考寶寶出生後需要什麼,一想到就馬上去買回來囤著……

當然,這種病的危害是很明顯的:娃生出來後才發現,好多東西買多了好多東西沒用,好多東西等娃出生再買也來得及。

今天,我用剁手史告訴你這病怎麼治,究竟哪些東西需要囤。

口糧相關

1. 奶粉

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做到純母乳,所以還是提前備了奶粉。但是隻備了一罐 400 克的,大約 200 多元,就算寶寶不吃奶粉,也不算浪費。

2. 奶瓶

即使是純母乳,媽媽外出時也需要擠出來由家裡人餵給寶寶吃,所以還是準備了奶瓶。

我感覺沒必要在材質的問題上太糾結,塑料的、玻璃的都用過,只要是正規廠家的合格產品,都行。不用買多,先備一兩個,出生後看寶寶的適應情況,不夠了再買就好,不喜歡也能換牌子。 如果用溫奶器的話,注意保證你買的奶瓶大小能放進去。

3. 奶瓶刷、奶瓶清潔劑

正規廠家即可。奶瓶刷以你用著方便為好;奶瓶會很油,所以奶瓶清潔劑還是需要的,儘量不要用一般洗潔精替代。

4. 溫奶器、消毒鍋、奶瓶架

非必需,但確實能提供方便。

溫奶可以把奶放在奶瓶裡,再用熱水泡奶瓶;消毒可以用一般的鍋子煮奶瓶;奶瓶架則可以用餐具控水架,或是一把筷子插在一個瓶子裡解決。

溫奶器的好處是溫度更精確,還可以在寶寶醒來前,提前熱好奶並控制溫度,保持恆溫;消毒鍋的好處是,不用專門找一個沒有油膩的鍋子每天煮,自帶烘乾功能的消毒鍋則更方便。

5. 維生素 D3

寶寶出生 15 天后需要每天補充 400UI 的維生素 D3,通常出院時可以從醫院帶,國產的在藥店買很方便,國外的著名品牌在網上買很容易。

我在產前囤了一點,其實等娃出生了再買,完全來得及。

6. 鈣劑

我一開始沒有購買,但直到孩子滿月體檢時發現前囟過大、頭圍過大,醫生要求補鈣時,才按照醫生的推薦從醫院購買了鈣劑。

穿戴出行相關

寶寶出生前需要囤哪些東西

1. 尿不溼

囤尿不溼一定不會錯。根據最新的育兒理論,不要過早把屎把尿,要等到寶寶有排便意識後進行排便訓練。這樣的話尿不溼至少要用到 1 歲甚至 2、3 歲,所以囤一些還是划算的。

不過尺寸要選好,NB 和 S 號的不要囤太多。我家的娃,NB 和 S 各用了三週就穿不下了。M 和 L 號往往會用得比較久。話說回來,各種尺寸都囤個兩三包,還是不會錯的。

2. 溼巾

寶寶專用的即可。屁股溼巾從一出生就要開始清理屁股,建議囤,但不要囤太多,放時間長了溼巾會幹。手口溼巾一開始沒啥用,建議不囤。

3. 護臀霜

每次換尿不溼時塗上,預防紅屁股。出生前建議買一支小的,萬一寶寶不適應,需要換牌子,也不至於浪費。等找到寶寶最適合的牌子後,可趁打折買一些,因為護臀霜要用到寶寶停用尿不溼。

4. 護理臺、尿布臺

非必需,但有條件還是推薦買,尤其是孕期和產後有腰痛的媽媽,能「花錢免罪受」。

無論是那種推車型的還是一個盤子架在小床上的,都可以讓你在幾乎不彎腰的情況下,完成給寶寶穿衣服、換尿布、洗澡後護理等活動。

5. 寶寶衣服

新生兒上身一般穿和尚衣,即大襟、綁帶的衣服,除非是南方寒冷而沒有暖氣的冬天,新生兒一般不需要穿褲子。

新生兒衣物別買太多,寶寶早期成長得非常迅速,小衣服沒幾周就都穿不下了。我全都是收閨蜜家寶寶的二手衣服,總共 3、4 件,足夠了。

6. 包被

寶寶 3 個月之前抱出去玩都會需要,3 個月之後可以當被子或毯子用。根據季節,先準備一兩條就足夠。隨著成長和季節變換,需要時再添置。

7. 口水巾 / 紗布

我給寶寶準備了 10 條竹纖維紗布,大約 60 釐米見方。剛出生時當枕巾用,餵奶時當口水巾用,吐奶了當毛巾擦,據說不樂意用尿不溼的還能當尿布使……總之,萬用神器。

8. 帽子

給新生兒的帽子有些醫院要求帶進產房,出生後給寶寶帶,我是收的閨蜜家二手的,出生後再沒帶過。

推薦買一個寬邊太陽帽,外出時防風、防雨、防太陽,不用急著囤貨,需要時再買也來得及。

9. 枕頭

需要時再買即可,一般 3 個月之前沒必要用枕頭。

10. 被子 / 睡袋

根據季節準備即可,出生前準備一條足夠了,我家就直接用包被代替了。會踢腿之後,就用睡袋更好,不會被寶寶蹬掉。

11. 嬰兒床

嬰兒床最好提前準備,有利於散味、購置合適的床品等。

購買時選擇大的廠家,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必須滿足,比如木頭要結實、欄杆間隙小於 6 釐米、環保無害等。

如果海淘的話,注意嬰兒床是否符合美國最新的標準(16 CFR 1219 或者 16 CFR 1220)。

12. 蚊帳

蚊帳這種物理防蚊方式最安全、靠譜。

鑑於蚊子超強的鑽縫能力,買「坐帳式」、入口可用拉鍊封閉的蚊帳,是最合適的。

13. 雙環背巾

非必需,跟尿布臺一樣,屬於「關愛大人」的東西。

3 個月以下的寶寶如果要外出,又或者是需要長久抱著安慰的高需求寶寶,或有抱睡習慣的寶寶,一個雙環背巾可以極大地解放大人的雙手。

14. 推車

出生後再購買也來得及。6 個月前要使用的話,必須有大於 150 度的平躺模式,或有完全平躺的搖籃配備。

太小時不推薦外出用推車,即便減震裝置靠譜,室外地面造成的震動對寶寶的大腦發育也有害無益。

寶寶都 4 個月了,我只用過兩次推車,其餘全都是直接抱著外出。準備等寶寶 6 個月能坐時,再使用小於 150 度的推車推出去。

15. 安全提籃

0~6 個月寶寶專用的安全提籃,跟大孩子的安全座椅不一樣。可以買配合推車使用的,外出時可直接把安全提籃裝在推車上。不過,提籃、推車等都不能作為寶寶長時間坐臥的工具。

洗浴相關及其他

寶寶出生前需要囤哪些東西

1. 浴盆

新生兒非必需。

剛出生的寶寶用臉盆就夠了。等臉盆裝不下了,再根據洗手間大小、寶寶大小等因素買浴盆即可。

2. 毛巾、浴巾

洗臉和洗屁股毛巾各一塊,顏色區分開,大小以單手可以擠幹為宜,想想你一個人帶寶寶洗澡時,一手抱寶寶,如果毛巾太大,怎麼弄乾呢?

浴巾非必需,但好處是洗澡完直接包上,方便。

3. 沐浴液、洗髮水

沐浴洗髮二合一的就行。買小瓶的即可,沒必要天天用,用多了反而容易引起皮膚問題。我家的寶寶,大概兩週到一個月才用一次。

4. 水溫計

對於「照豬養」的我而言,這東西真沒必要用,難道你不能用手去試水溫嗎?

5. 嬰兒按摩油

非必需,有的醫院要求購買,用來擦胎脂。

冬天可以當潤膚油用,其餘時候可以用來做撫觸,據說可以增進親子感情,促進寶寶發育。這只是「據說」啊,但我覺得藉機「揩油」,摸摸寶寶細嫩的皮膚,感覺很棒。

6. 寶寶霜

塗在皮膚上保溼,各大牌子其實沒啥區別,隨便挑一個正規的。

7. 暖風機

出生時天冷、沒暖氣的話可以準備一個,洗澡時避免著涼,又不像浴霸會傷眼睛。

8. 棉籤

臍帶消毒、洗耳朵、清理鼻屎……總之備一點,用處多多。不一定要嬰兒專用的,我家一直用普通的醫用棉籤。

9. 碘伏、雙氧水

主要就是消毒用,一般出院時醫院會給一些,沒必要提前買。

10. 臍帶防水貼

不推薦買。兒科醫生說,洗澡後輕輕擦乾即可,沒必要用防水貼。一般常規不用消毒臍帶,如果確實擔心,可以用碘伏。

11. 嬰兒洗衣液、洗衣肥皂

不僅配方溫和,而且能專門對付奶漬、血漬、屎漬等,各大超市都有售,出生後再買也來得及。

2. 耳溫槍

非必需。優點是使用方便,不需要寶寶配合,但最大的問題是——不容易測準。我的做法通常是,用耳溫槍大致判斷體溫,需要精確測量時仍採用水銀溫度計。

13. 嬰兒指甲刀

可以備一套。好處是設計獨到,不易傷人。

但給寶寶剪指甲其實是個熟能生巧的活,我從一開始戰戰兢兢,寶寶睡著才敢下手,到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勝任這一工作。當然,不能在路上或者光線不好時進行,太危險。

新生兒在出生 30 天內,幾乎就是 吃了睡、睡了吃 模式,他們需要用到的東西不會太多,沒必要在 生前 就統統囤好,很多東西都可以產後再買。

上網或者外出購物,也是消磨無聊時光的好選擇,你是怎麼打發寶寶生前的時光呢?歡迎準媽媽留言哦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