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寶寶聰明健康不生病,這24件事,媽媽務必要知道!

衛生部辦公廳印發《母嬰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的通知,給媽媽們提供了一個普及母嬰保健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官方支持,其中涉及到寶寶的共有24條,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想要寶寶聰明健康不生病,這24件事,媽媽務必要知道!

1、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提倡純母乳餵養6個月。1歲以下嬰兒不宜食用鮮奶。

  • 母乳溫度適宜、廉價、營養素構成最適合嬰兒,它的消化特點、含有免疫活性物質可幫助在寶寶身內設立一道天然屏障,保護寶寶不受疾病的侵擾,尤其是呼吸道、腸道、耳道感染等等嬰兒常見病。
  • 吸吮動作有助面部肌肉和牙床的發育,有助於寶寶長一口健康牙齒和漂亮的臉蛋兒。
  • 1歲以內的寶貝不建議要喝牛奶,因為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礦物質,而適合寶貝此時快速生長髮育的複合不飽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又太少,因此不容易被寶貝細嫩的腸道所消化、吸收,也不利於寶貝生長髮育。
  • 母乳餵養可促進母親產後恢復、增進加親子交流。

2、正常足月新生兒的出生體重在2500克~4000克之間,超過4000克為巨大兒,不足2500克為低出生體重兒。

3、新生兒出生後應當進行新生兒疾病篩查。

  • 新生兒篩查主要包括: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苯丙酮尿症、G6PG缺乏症、聽力問題及篩查、先天性心臟病等,新生兒足跟血篩查範圍的主要疾病,如果儘早發現和治療,患病的寶寶能夠和正常寶寶一樣健康發育。而如果發現較晚,治療不及時,則寶寶可能出現嚴重的生長髮育障礙和智力缺陷。
  • 在寶寶出生充分哺乳72小時後,醫院的醫護人員就會為寶寶採集足跟血,送往篩查中心進行檢測。
想要寶寶聰明健康不生病,這24件事,媽媽務必要知道!

4、新生兒可出現生理性體重下降,一般不超過出生體重的10%,出生後7天~10天恢復至出生體重。

5、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後2天-3天出現,第7天-10天開始逐漸消退。

  • 黃疸是每個新生兒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必經之路”。這是因為,胎兒和新生兒體內的循環是完全不一樣的。新生兒的血液系統和成人一樣,但胎兒呆在子宮裡時,由於氧氣不足,就需要製造很多很多的紅細胞。且這類紅細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壞。胎兒出生後,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約為成人的兩倍);另一方面,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使膽紅素代謝受限制,因此新生兒在出生不久就出現周身發黃的現象,這就是黃疸。
  • 這種大多數寶寶都會經歷的黃疸稱之為生理性黃疸,不會對寶寶的健康和發育造成影響。
  • 如果黃疸出現得比較早,值又比較高,就有理由懷疑是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嚴重時會損害寶寶中樞神經系統,是對腦組織一種不可逆性的損害。要帶寶寶應及時去醫院。
  • 觀察黃疸一定要在日光下進行,黃疸是從頭開始黃,從腳開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黃,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從眼睛觀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專家建議可以按壓身體任何部位,只要按壓的皮膚處呈現白色就沒有關係,是黃色就要注意了。

6、新生兒臍帶脫落的時間一般在出生後1周-2周。

  • 一般不建議在寶寶臍帶脫落之前給寶寶放入澡盆內洗澡。因為洗澡後臍帶殘端根部積水處理不當,可引起細菌繁殖,出現不必要的感染。
  • 處理嬰兒臍帶殘端的方法是:洗澡後先用無菌棉籤將臍帶殘端根部的積水吸淨,再用蘸有75%酒精的棉籤消毒臍帶殘端根部,最後還要用無菌棉籤吸淨臍帶殘端根部參與的液體。

7、新生兒滿月時,體重至少應當比出生時增加600克。

這個600克是在人群調查的基礎上得出的下限值,大約97%的新生兒體重增加應該在600g以上,沒有達到這個增長數值的,父母應分析原因,如餵養量、餵養環境、新生兒疾病等,並針對病因治療。

8、應當保證新生兒睡眠充足,一天睡眠時間一般為16小時~20小時。

9、嬰兒從出生開始,應當在醫生指導下每天補充維生素D 400-800國際單位。正常足月新生兒出生後6個月內一般不用補充鈣劑。

6個月內的嬰兒奶類為主要食物來源,奶中的鈣量和其他成分的比例最科學,吸收率高,保證充足的奶量供應便可滿足鈣的日常生理需要量,除非媽媽在孕期有明顯的缺鈣表現或者寶寶因為疾病等原因不能攝入足量的母乳或奶類,出現缺鈣表現,通常不需要額外補鈣。

10、父母或看護人應當經常與嬰兒交流,及時滿足嬰兒的各種需要。

11、嬰兒乳牙一般在出生後4~10個月之間萌出。

  • 出牙的早晚個體差異很大,與遺傳也有關係。但一般情況下,寶貝會在4個月~1歲期間萌出第一顆乳牙1、如果寶寶發育、身高、體重等指標都正常,只是沒有出牙,建議父母先觀察。
  • 寶貝萌出第一顆乳牙的時候,媽媽可以用棉籤輕輕擦拭乳牙牙面,隨著乳牙的陸續萌出,媽媽就可以用柔軟的紗布裹在食指上順著牙齒生長的方向擦拭牙面,清潔牙齒。
想要寶寶聰明健康不生病,這24件事,媽媽務必要知道!

12、嬰兒出生後要按照免疫規劃程序進行預防接種。

預防接種是一種人工主動免疫,可建立起嬰兒自身對某種疾病的抵抗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該疾病在人群中流行。

13、嬰寶寶的前囟一般在出生後12 ~18個月閉合。

  • 前囟閉合時間延遲一般意味著嬰寶寶佝僂病,同時需要根據頭圍大小及前囟大小判斷是否存在腦積水等疾病。
  • 由於寶寶存在生長髮育加速趨勢,因此閉合時間可以擴展到21月甚至2歲,如未閉合,可以帶寶寶去醫院保健科,根據嬰寶寶的生長髮育現狀進行綜合評估。

14、應當在新生兒出生後1小時內開始餵奶,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按需哺乳。

新生兒的吸吮可以刺激母體產生宮縮,促進母體止血;可以幫助新生兒消化系統的啟動和菌群儘早建立,促進胎糞排出和消化功能完善。

15、從出生後6個月開始,需要逐漸給嬰兒補充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

通常寶寶到了6個月後,輔食添加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缺鐵,甚至導致缺鐵性貧血。因此,在寶寶6~9個月的體檢時,醫生會建議做一次血常規檢查。

16、嬰兒添加輔食後可繼續母乳餵養至2歲或2歲以上。

之所至可以母乳餵養至2歲後,除了營養的考慮外,這個階段的母乳餵養更多的是可增進母子感情交流、增強親子關係,加強嬰寶寶抵抗力,促進嬰寶寶身心發育。

17、產後42天左右,母親和嬰兒均應當接受一次健康檢查。

18、嬰兒在3、6、8、12月齡時,應當接受健康檢查。

這四個月齡是嬰兒體格生長和神經心理髮育的關鍵期,關鍵期的生長髮育水平是不可逆的,健康體檢的目的就是進行鍼對性的生長髮育促進,使嬰兒在關鍵期內達到最佳生長髮育水平。

19、給嬰兒添加的非乳類食物應當多樣化,注意少糖、無鹽、不加調味品。

這是因為添加調味品會增加嬰兒腎臟負擔。另外,早期多接觸有味道的食物,對於寶寶的後續餵養也是不良刺激,容易導致寶寶挑食。

想要寶寶聰明健康不生病,這24件事,媽媽務必要知道!

20、嬰兒的咀嚼能力應當從出生後7個月-8個月開始鍛鍊,10個月-12個月可以培養嬰兒自己用勺進食。

媽媽可給寶貝提供一些需要部分咀嚼的食物,以培養寶貝的咀嚼能力。食物應由稀到稠、顆粒由小到大、顆粒的質地由軟到硬,從在泥糊狀食物裡添加少量的小塊固體食物開始,隨著寶貝的適應再慢慢添加固體食物的量。隨著牙齒的萌出和完善,寶貝的吞嚥動作日趨協調,可以用牙齒和牙齦咬碎再咀嚼。這時應給寶貝吃較粗的固體食物,適量吃些粗糧。

21、嬰兒體溫超過38.5℃,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采取適當的降溫措施。

發燒是人體免疫系統的反應,用以調動人體自身能量去殺滅病菌或控制其發生和發展人類正常體溫通常在36-37度,由於嬰兒體溫調節能力較差,可以上下波動1度,當嬰兒體溫不到38.5度時,可採取物理降溫的方法,如熱水擦拭、洗澡、喝水等,如果高於38.5度,可採取口服退燒藥的方法,必要時4-6小時重複一次。

22、嬰兒發生腹瀉,不需要禁食,可以繼續母乳餵養,及時補充液體,避免發生脫水。

如果寶寶有食慾,就應該繼續餵養,母乳餵養的寶寶仍哺母乳;人工餵養的寶寶,可以把配方奶稍稍調稀一些;已添加輔食的寶寶可吃稀粥等好消化的食物。這樣才能保證寶寶有充足的體力對抗疾病。

23、數呼吸次數可早期識別肺炎。在安靜狀態下,出生後2天-2個月的嬰兒呼吸次數不超過60次/分,2個月-12個月不超過50次/分。

早期肺炎從其發病到恢復一般需要10-14天。發病前期多以發熱、咳嗽症狀為主,中期則以咳痰、呼吸困難為主。當嬰兒呼吸淺快、大量水泡音、呼吸時口吐泡泡、精神萎靡、口脣發紺時需馬上就醫。

24、避免嬰兒發生摔傷、燒燙傷、窒息、中毒、觸電、溺水等意外傷害。

  • 編輯提示:
  • 每個嬰兒由於先天氣質不同而決定了他在新生兒期就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如睡眠時間長短、吃奶多少、愛不愛哭、是否愛漾奶、長不長溼疹、有沒有尿布疹等等各不相同,所以父母不需要將每個數據根據自己的寶寶對號入座,只要寶寶精神好,發育正常,就不用過多擔心。

關注微信公眾號【父母網】,精選歐美頂級育兒雜誌內容,每天育兒乾貨餵飽你,加微信 16651450598 進爸媽交流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