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氫事件一週,青年汽車被曝欠薪三月,4家上市公司忙甩鍋

文|AI財經社 劉碎平

編|鹿鳴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水氫事件一週,青年汽車被曝欠薪三月,4家上市公司忙甩鍋

5月23日,南陽市當地媒體一枚重磅消息擊中了國人的神經。《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 市委書記點贊》一文報道稱,水氫發動機已在南陽正式下線,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

隨後幾天,文中研發氫能源汽車的青年汽車集團和當地政府一起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質疑聲中,網友群嘲水變氫如同“水變油”的騙局。

經此風波,數家上市企業忙出來撇清與青年汽車集團的關係。

多家上市公司忙撇清關係

截至5月28日,數十家A股上市企業被問及是否參與青年汽車集團相關業務。AI財經社梳理髮現,共有4家回覆了相關問詢,無一例外紛紛表示與青年汽車無關。

對此,德聯集團迴應稱,我司在氫能源領域的業務合作伙伴未涉及青年汽車集團和水氫發動機。科融環境表示,公司暫未和河南青年汽車集團一起研製水氫發動機。豫能控股稱,截至目前,公司與青年汽車集團尚無實際合作關係或業務往來,亦無關聯關係。西南證券表示,公司子公司西征投資不存在以10億參股青年汽車的情況。

水氫事件一週,青年汽車被曝欠薪三月,4家上市公司忙甩鍋

事實上,外界源源不斷的質疑聲向青年汽車集團拋來時,最先撇清關係的還是南陽市政府。5月24日,南陽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在回覆新京報時稱,此事系記者報道信息不準確,已要求涉事集團負責人龐青年寫情況說明。該負責人表示,“(當天)開會時龐青年簡單把技術說明了一下,但大家對這個東西的理解不一樣。現在我們要求寫一篇東西,把技術的事兒說清楚、說明白。”

5月26日,南陽市在風波幾天後首次召開新聞通氣會。會上,南陽市稱,“水氫發動機汽車”專業名稱是“車載水解即時制氫氫能源汽車”,和網傳“加水就能跑”有區別。

南陽政府稱,“車載水解即時制氫氫能源汽車”的基本技術原理是“鋁合金粉末+催化劑+水”反應制氫。該技術由湖北工業大學與青年汽車聯合研發,2010年被科技部“973計劃”批准立項,已取得相關專利。此外,南陽高新區政府網站消息顯示,高新區與青年汽車氫能源整車合作項目首期投資81.63億元,此前有媒體稱南陽政府投資了其中的40億元;對此南陽政府迴應稱,40億項目資金系用於園區建設,擬通過市場化方式進行融資。不過對於政府投資的金額,青年汽車負責人龐青年曾表示,目前當地政府共投入了9000萬元。

爭議背後被爆欠薪,欠交社保3年

就在青年汽車還在輿論的漩渦中掙扎之時,5月28日,多名青年汽車一線工人對澎湃新聞稱,已被拖欠薪資3個月,斷交社保3年。

事實上,這家成立於2001年的企業,在此次“水變氫”的醜聞被爆出之前,也是劣跡斑斑。

企查查數據顯示,2014年至今,青年汽車集團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買賣合同糾紛、技術合同糾紛等案由,先後近200次坐上被告席,還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30次。AI財經社注意到,2019年2月,上海仲裁委員會責令被執行人青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浙江青年乘用車集團有限公司支付申請執行人海寧市資產經營公司已拖欠的委託貸款本金5000萬元及相應利息;支付申請執行人海寧市資產經營公司仲裁費、財產保全費、律師費合計人民幣32萬元等。

水氫事件一週,青年汽車被曝欠薪三月,4家上市公司忙甩鍋

5月27日,針對備受爭議的水氫發動機事件,工信部迴應稱,截至目前,仍未收到青年汽車公司該車型的產品准入申請,該車型未獲得產品公告。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目前這款車型不能生產銷售和上路行駛。此外,針對社會各界關注的“騙補”疑問,工信

部也迴應稱,該產品沒有列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不能申請新能源汽車補貼。

國金證券此前表示,青年汽車水氫概念發動機採用車載鋁合金水解制氫+燃料電池驅動,在應用方面尚不具備經濟性和可行性。目前市場存在兩種水氫發動機概念,核心要點為:制氫裝置+燃料電池。其中,青年汽車為金屬加水制氫+燃料電池路線。水氫機披上了鋁合金+水制氫外衣,離產業化實際應用比較遙遠,並且運營成本是加氫型燃料電池汽車的 2 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