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開天價排放罰單,這車企當場被罰1.7億,網友:紅線碰不得

​7月5日,上市公司安徽江淮汽車發佈公告,稱收到由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罰款總額為1.7億人民幣。隨著國六排放的全面推進,這次重罰顯然有敲山震虎的意思,那麼從個例來分析,這次江淮汽車究竟是因為什麼被罰款的呢?

環境局開天價排放罰單,這車企當場被罰1.7億,網友:紅線碰不得

處罰原因:OBD系統功能性不達標

這次被處罰的江淮汽車以商用載貨汽車為主,從原理上看,卡車為了達到環保排放標準,通常的做法裝載SCR尿素後處理系統來溶解尾氣中的顆粒物,這裡的關竅在於尿素是一種消耗品,持續消耗會產生一定的成本。

環境局開天價排放罰單,這車企當場被罰1.7億,網友:紅線碰不得

所以,有很多車主在購買了安裝SCR裝置的載貨汽車之後,會通過很簡單的改裝降低尿素的用量來達到省錢的目的,例如淘寶上就有很多售價幾十塊錢的節流螺絲,安裝之後宣傳可以減少60~90%的尿素用量,這個誘惑力是非常大的。當然了,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汙染很大的尾氣直接被排放到了大氣中,排放標準就成了一紙空文。

環境局開天價排放罰單,這車企當場被罰1.7億,網友:紅線碰不得

事實上對於執法機構來講,檢測單車改裝的成本就很高,並且無法做到全面禁止,所以會強制要求主機廠加裝OBD車載診斷系統,一旦監控到尾氣排放超標,這套系統便會發出警示,並直接降低發動機的動力輸出,能夠很好地扼制排放作弊現象。

環境局開天價排放罰單,這車企當場被罰1.7億,網友:紅線碰不得

而江淮公司這批被罰的載貨汽車,很顯然是在OBD系統上做了手腳,即便是尾氣排放不合標準,這套OBD也不會報警或者限制扭矩,在商用卡車中,這樣的手法甚至有一定的普遍性,北京市生態環境局這次開出天價罰單,背後的意義不言自明。

陷入虧損,江淮汽車雪上加霜

由於整個車市的不景氣,江淮汽車在2019年混得一直很差。從一季度的財報來看,江淮汽車實現淨利潤6463.59萬,同比下滑69.13%。

環境局開天價排放罰單,這車企當場被罰1.7億,網友:紅線碰不得

而在乘用車市場,江淮汽車目前共有十數款車型在售,5月份銷量最好的三款車型分別為瑞風S3/瑞風M3/瑞風S5,但也分別只賣出了2528/2061/1594臺,銷量實在是不夠看的。

環境局開天價排放罰單,這車企當場被罰1.7億,網友:紅線碰不得

不過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江淮汽車倒是有不錯的表現,其中江淮IEV6E在5月份賣出4505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甚至可以排進前十,並在細分市場中排名第一。

環境局開天價排放罰單,這車企當場被罰1.7億,網友:紅線碰不得

從2019年江淮汽車產銷快報來看,純電動乘用車的月度增長率為429.42%,幾乎已經成為江淮最重要的銷量增長支柱。

在燃油車表現不及預期的前提下,江淮汽車這次還要交出近三個季度才能拿到的利潤,無異於是雪上加霜。

排放作弊害人害己,弊端遠遠大於收益

雖然廠家的排放作弊行為短期來看有利於降低成本,但弊端遠遠要大於收益。

對於廠家來講,排放作弊一方面會讓整個車企陷入麻痺狀態,並減少研發投入,不利於本身的技術升級,在慘烈的競爭市場中失去競爭壁壘;一方面也會面臨鉅額罰款的風險,在歐洲,大眾汽車因排放門事件收到的罰單累計達數十億歐元,很顯然是得不償失的;另外,排放作弊產生的信任危機也會對品牌造成負面的影響。

從2019年江淮汽車產銷快報來看,純電動乘用車的月度增長率為429.42%,幾乎已經成為江淮最重要的銷量增長支柱。

在燃油車表現不及預期的前提下,江淮汽車這次還要交出近三個季度才能拿到的利潤,無異於是雪上加霜。

排放作弊害人害己,弊端遠遠大於收益

雖然廠家的排放作弊行為短期來看有利於降低成本,但弊端遠遠要大於收益。

對於廠家來講,排放作弊一方面會讓整個車企陷入麻痺狀態,並減少研發投入,不利於本身的技術升級,在慘烈的競爭市場中失去競爭壁壘;一方面也會面臨鉅額罰款的風險,在歐洲,大眾汽車因排放門事件收到的罰單累計達數十億歐元,很顯然是得不償失的;另外,排放作弊產生的信任危機也會對品牌造成負面的影響。

環境局開天價排放罰單,這車企當場被罰1.7億,網友:紅線碰不得

而對於消費者來講,如果買到一臺不合規的產品,同樣也會增加政策風險,同時會增加後續改造的成本,當然也會影響整車的二次銷售,其實也並不划算。

最後從環保的角度來講,一臺遠遠超過排放標準的汽車已經成了汙染源,本身就極具破壞力,產生的治理成本不可忽視,引發的健康問題甚至需要老百姓們買單。

從不同維度來看,排放作弊的弊端肯定要遠遠大於收益,政府能夠迅速做出反應是必須且有效的。

編輯總結

從2016年的長安,到2019年的江淮,每每觸碰到環保紅線,車企都將面臨鉅額罰款,這既表明了政府在環保政策上強硬的態度,同樣也給部分想要以投機取巧逃避排放法規的車企敲響了警鐘,於人於己打算,請車企們還是多投入研發,從技術角度上來符合排放法規才是正道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