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補貼大幅退坡,直面國際競爭,新能源汽車面臨“大考”

交匯點訊 六七月之交,新能源汽車發展迎來拐點。6月26日,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正式實施,國家補貼退坡超過50%,地方補貼取消,這意味著純電動汽車將獨自面對市場的考驗。當天,南京創新周-新能源汽車產業地標峰會召開。7月1日-3日,2019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在海南舉行。 經過十年的快速成長,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但是,補貼大幅退坡帶來的影響已經凸顯,5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暫別了高增長。新的市場環境之下,發展哪種新能源汽車?面對國際競爭如何練好內功?智能網聯車如何與相關行業實現有效的融合?這需要我們正視現實、直面挑戰、克服困難、尋找機遇。

新能源汽車進入“斷奶期”

2018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201.8萬輛,其中中國125.6萬輛,撐起了大半邊天。從2009年的不足一萬輛,到2018年的125.6萬輛,十年的快速成長,令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江蘇在其中亦佔據重要一席,“2018年,全省生產新能源汽車16.9萬輛,佔全國13.3%。”在6月26日舉行的南京創新周—新能源汽車產業地標峰會上,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全省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有25家,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也都有一批代表型企業,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佈局。 “我國電動汽車發展成就顯著,未來可期,但接下來的三至五年將是一個重大的調整期。”峰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說。 6月26日,2019年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正式實施,在2018年的基礎上加大了退坡力度,乘用車、客車、專用車平均退坡幅度達50%,同時新政還取消了地方補貼,改為補貼充電/加氫等基礎設施。 補貼退坡帶來的影響已提前凸顯,根據中汽協的數據,今年5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10.44萬輛,同比僅微增1.8%,遠低於4月18.1%的同比增速,出現明顯的放緩跡象。 但在業內看來,即便脫離了補貼政策,發展新能源汽車仍是大勢所趨。目前,特斯拉等外資電動汽車、三星等外資電池廠商已大舉進入,寶馬、豐田等傳統車企也紛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當新能源汽車發展從政策驅動轉為市場驅動時,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及零部件企業將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多元化技術路線下,科技創新才是根本

新的市場環境之下,新能源車的未來究竟是鋰還是氫?近期的新能源汽車相關會議上,技術路線之爭再起。2019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提出,未來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不再單一,或將採取純電動為主,多種動力方式並存的模式,燃料電池汽車的地位或將有一個不小的提升。 “純電動可以得到發展,氫能源可以得到發展,還可以發展傳統燃油車的節能,大家在各自的路線上發展,最後讓市場和消費者做出選擇。”相關人士說。 事實上,不管走哪種技術路線,新能源汽車仍面臨著技術不成熟、成本相對較高、使用環境不完善等諸多問題。陳清泰直言,核心零部件和系統軟件仍是我們的弱點和痛點,要大力加強相關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特別是系統軟件的開發。 北汽新能源從2009年起開展純電動汽車方面的探索,至今已經十年,其執行副總經理陳上華說,中國的技術目前在電驅動、集成化方面有很大的進步,但想擴大應用,還得在技術上加大突破。“比如說七號電池,在中國大部分城市可以用,但在零下10度、零下20度很難。兩年後的冬奧會對純電動車有更高、更嚴的要求,我們做了幾年探索,目前有突破,我們對此有信心。” 拜騰汽車研發(中國)副總裁段連祥則認為,離開補貼後,新能源車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和速度尤為重要,而這必須從技術層面上做很大的革新,特別是面對國際市場時,需要有能夠滿足世界法規的平臺和技術,“要有所謂的國際DNA,同時擁有非常核心的技術。”目前,拜騰在南京和美國硅谷都有研發中心,造型中心則在德國。 2019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發布了華為5G+C-V2X車載通信技術、寧德時代高比能快充鋰離子電池技術;特斯拉基於SiC MOSFET的電機控制器、寶馬eDrive電力驅動技術等八項創新技術,以及智能駕駛汽車合成孔徑雷達、固態鋰電池、智能網聯汽車基礎數據雲控平臺、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等八項前沿技術,這些代表了新能源汽車創新技術和前沿技術的最新進展和前沿方向,為今後一段時間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

探索|補貼大幅退坡,直面國際競爭,新能源汽車面臨“大考”

積極應對挑戰,智能網聯的關鍵是跨界融合

“汽車革命正將汽車塑造成全新的電氣化、電子化和互聯網化的高科技產品,必須與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變革和智慧城市實現融合與對接。”陳清泰說。面對未來汽車和未來出行,政府和相關企業應深刻洞察迅速變化的技術和市場、精準研判產業發展形勢、深入評估這些變化帶來的影響,及時做出應對。他建議,首先要練好電池、電機、電控等電動化基本功,保證產品質量,守住安全底線;其次要關注和探求未來汽車的屬性和定義的變化,把握髮展機遇和引領不斷升級的用戶體驗和市場需求。 陳清泰認為,汽車業正面臨最大規模的產業鏈、價值鏈的重構,而跨界融合是成功的關鍵——汽車要適應重構的形勢,把手伸出來;互聯網企業、電子電力企業、信息通信企業、新能源企業、電網公司、出行和物流公司等等也要把握重大的發展機遇,把腳邁進去,各自發揮優勢,實現跨界融合。政府則要為跨學科、跨行業、跨部門、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創造好的環境,政府的能源、交通、通信、工信、科技、規劃、環境、市政等部門要積極配合支持創新。 近年來,南京市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的開發,新能源汽車產業呈快速集聚發展態勢,擁有上汽、長安、比亞迪、開沃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和LG、越博等一批核心零部件企業。目前,江寧區正大力爭創國際級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著力攻克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研究突破高強韌鋁合金等輕量化工藝,開展驅動電機和電控系統等關鍵產品的研發,以及能量回收、基礎設施建設等關鍵技術的研發。 “智能網聯汽車前景光明。”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原副巡視員李萬里認為,中國應該搶佔先機,率先將5G技術用於智能網聯汽車,使其連接智能設備、智能道路、智能電網和智能城市,這將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大優勢。 目前,南京市溧水區已提前謀劃轉型佈局,規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基地,以智慧促成未來產業建設,建成面向全球、輻射長三角的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試驗區,1.62KM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測試賽道是國家智能汽車集成系統試驗區,除滿足無人駕駛汽車測試需求外,還將與中國移動同步建設5G應用示範區,進行5G自動遠程駕駛測試。 交匯點記者 蔡姝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