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旅遊,省會西寧市區就有一個被遊人忽略掉的景點,值得遠道而來的遊人領略其獨特的地貌建築。

地理位置南北窄東西長的西寧,城市被夾在南北山之間。北山在市區內很顯眼,尤其是山體中間的丹霞地貌,遠遠望去一層層岩石與眾不同,細看山體之間的巖壁上卻藏著建築。

一個被遊人忽略的景區,在當地家喻戶曉,竟名列國內第二

歷史久遠

在北山岩壁之上坐落著的是西寧北禪寺,又名“土樓山”、“土樓觀”等,當地人習慣稱之為“北山寺”。歷史上還有過北禪寺曾被明太祖賜名為“永興寺”的記載。

整個北山寺依山而建、坡陡險峻,據史料記載,北禪寺始建於北魏明帝時期,也就是公元106年,距今已經有1900多年的歷史。

一個被遊人忽略的景區,在當地家喻戶曉,竟名列國內第二

北魏旅遊家酈道元就曾經到過這裡,並在他的《水經注》中有這樣的描述“湟水東流,經土南,上有土樓,北依山原。峰高三百餘尺,有如削成”。

土樓山,最早在北涼時期的十三週志中也有記載,“魏明帝五年,佛教盛行於鄯州(今西寧)有信徒作龕於土樓山斷巖之間、藻井繪畫、雕牆故壁、建築寺閣棧道”。

一個被遊人忽略的景區,在當地家喻戶曉,竟名列國內第二

獨特文化

起初這裡是一座地道的佛教寺院,被魏明帝賜名“永興寺”後,佛教曾在這裡很盛行,當時河西走廊由呂光佔據。

絲綢北路無法通行,於是一些僧人就從蘭州來到青海境內的樂都、西寧後再改走北川翻越大阪山途經張掖,然後前往印度。

一個被遊人忽略的景區,在當地家喻戶曉,竟名列國內第二

北山寺給人更多的是一種神祕感,從最早的佛教到道教,同一座洞殿不僅供奉著佛教神像,也供奉著道教尊師。甚至連閻羅王都有供奉,所以至今讓人費解。

北山寺內殿堂供奉王母、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和太清道德天尊及鬥母、關帝等,但半山腰的山體巖壁洞內除了道家尊神還有千姿百態、形象各異的神像,如玉皇、觀音、文殊等。

一個被遊人忽略的景區,在當地家喻戶曉,竟名列國內第二

據記載,道教進入北山是清代末年的事了,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將位於西寧北山的殿宇及亭洞劃為道家使用,並命名為“土樓觀”。

當時趙理璞擔任道長,後來由其徒弟,全真龍門派二十三代弟子擔任主持,在打理寺中事務之餘帶領道眾共同努力,栽樹種花將北山變綠美化,成為西寧市區內旅遊景點。

一個被遊人忽略的景區,在當地家喻戶曉,竟名列國內第二

晚唐宋元遺蹟

北山寺距離西寧市中心廣場四五公里處,來到山下首先看到的是靈官殿。而後依次是王母大殿、財神殿、城隍殿等。

修建於明洪武年間的殿堂用中國傳統木製結構雕刻而成,花型圖案具有藏漢風格的融合。從殿堂進門入後,穿過院子就是北山寺的主殿王母大殿。

一個被遊人忽略的景區,在當地家喻戶曉,竟名列國內第二

繞過大殿一直上山,山路狹窄而彎曲。經過上百層臺階後才能到達半山腰,眼前又是一番寬敞景象,山上到處被綠化的樹木茂盛,鮮花盛開。

順著棧道往兩邊,有風格不同的殿堂和涼亭。這裡可以休息片刻,爬山確實是個體力活,山雖然不是很高,但對平時缺乏鍛鍊的人來說會很累。

一個被遊人忽略的景區,在當地家喻戶曉,竟名列國內第二

北山的岩石在長期流水、風化的作用下自然形成了赤壁、洞穴和險鋒等地貌特點。這裡有各種形狀、結構不同的大大小小洞穴。被西寧人成為“九窟十八洞”。

最引人驚歎的是這些古老而千姿百態的洞穴,不僅供著神像等,而且洞內牆壁上繪有神像、佛像以及山水花卉等圖案,具有漢、藏佛教藝術風格。

一個被遊人忽略的景區,在當地家喻戶曉,竟名列國內第二

專家們從洞內牆壁上保留的藝術風格鑑定給出答案。這些壁畫屬於晚唐宋元時期遺蹟,這裡的岩層時而凸起時而凹陷。

外形驚險甚至架空的這些殿宇緊依著懸崖,這裡僅次於山西大同渾源恆山金龍峽峭壁間的懸空寺,被譽為“中國第二大懸空寺”。

一個被遊人忽略的景區,在當地家喻戶曉,竟名列國內第二

可覽全城風景

北山寺久遠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在當地民眾心中佔有特殊的位置。每當農曆初一、十五,這裡就會有眾多的善男信女們前來膜拜。

站在山頂,可以一覽省會西寧全城風景,如今的這裡早已成為夏都西寧休閒散步、爬山運動、遊覽參觀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一個被遊人忽略的景區,在當地家喻戶曉,竟名列國內第二

北山寺免費為遊人開放,但很少有遊客知道,平時除了休閒遊玩的本地人之外,很少見到外來遊人的身影。

一個被遊人忽略的景區,在當地家喻戶曉,竟名列國內第二

這裡應該屬於小眾景點吧?人少景美地貌獨特,古建築遺蹟的青海西寧北禪寺值得了解和參觀。

相關推薦

推薦中...